应激与疾病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 应激及其调节
(三)生活事件在应激中的作用: P29 * 生活事件:可使人产生应激反应 的事件。(可以造成个人生活风格 和行为方式改变,并要求个体去适 应和应对的生活情境和事件。) * 各种应激源对某个个体产生应激 反应都是发生生活历程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心身疾病
(一)概念: 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躯体疾病和躯体 功能障碍。 心身疾病与躯体性疾病和精神疾病的区别 (二)心身疾病致病因素; 1、社会文化因素: 一般指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人际关 系、家庭状况、经济条件、职业、信仰等, 近年提倡“生活事件”代表社会文化因素。
第五章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一、心理应激: (一)心理应激的概念: 是个体“觉察”环境刺激对生理、 心理及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的整体 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 适应不良。
(二)应激源及应激反应的概念: * 应激源: 凡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刺激物。 * 应激反应: 当个体察觉到应激源的威胁后,就 会产生各种心理、生理变化。
3、生理因素(躯体因素)
(三)心身疾病治疗原则: 采用心身相结合的的治疗原则,需并用 心理和躯体两方面的治疗。 心理治疗包括一般心理治疗和特殊心理 治疗两大类。 一般心理治疗包括简易精神疗法、药物疗 法和自我训练法。
1、简易精神疗法: 是临床医生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 语言和行为,医生和病人反复信息交流, 是病人心理达到平衡和生活变得规律化。 2、药物疗法: 3、自我训练:(松弛训练)
2、心理因素: (1)情绪作用 (2)个性心理特征与行为方式: “A型行为”特征; 好胜心强,较强的时间紧迫感,行 为快,做事效率高,情绪不稳定,爱 发脾气,对人常有戒心和敌意,急躁 而缺乏耐心。
“C型行为”特征; 忍耐,不自信,过分顺从和合作,易于 接受和忍受外界的干涉、过度压抑愤怒、怨 恨等负性情绪,对抑郁和绝望等情绪体验较 多。 附“B型行为”特征: 悠闲自得,做事慢条斯理,不紧不慢, 对人和气,不计较往事,有耐心,能宽容, 比较随和。
应激与疾病专题知识讲座
应激与制1
应激与疾病专题知识讲座
第33页
第四节 应激与疾病
应激性疾病 应激起主要致病作用疾病,如应激 性溃疡
应激相关疾病
应激作为其发生发展主要原因或诱 因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 等
主要讲述内容:应激性溃疡和原发 性高血压
应激与疾病专题知识讲座
应激与疾病专题知识讲座
第9页
2、效应: (1)蓝斑:刺激—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上行:投射大脑边缘系统 下行:脊髓侧角
边缘系统由杏仁核、海马、 隔核和下丘脑组成,它可 能是主司情绪位点。在学 习和记忆中也饰演着主要 角色。
调整交感神经系统和肾上腺髓质系统功效,(与 应激时警觉、兴奋、担心、焦虑情绪反应相关。)
应激与疾病专题知识讲座
第23页
二、应激细胞体液反应
除了神经内分泌反应外,应激原可使细 胞出现细胞内信号转导和相关基因激活, 引发一些蛋白表示反应。
应激与疾病专题知识讲座
第24页
(一)急性期反应蛋白
应激时因为感染、炎症或组织损伤等原 因使血浆中一些蛋白质浓度快速升高, 这种反应称为急性期反应。这些蛋白质 称为急性期反应蛋白,属于分泌型蛋白 质。
过分应激原和过分应激反应右造成疾病甚至 死亡。
应激与疾病专题知识讲座
第3页
第一节 应激原与应激分期
一、应激原
应激原:凡是能引发机体出现应激反应刺激原因。 外环境原因:感染、缺氧、中毒、创伤
种类 内环境原因:饥饿、疼痛、失血、高热 心理社会原因:工作压力、职业竞争、精神刺激
应激对机体作用有双重性,不一样个体对应激原反应性 不一样。
(2)消极影响:
耗氧量增加、自由基损伤、造成腹腔器 官缺血……
心理应激导致的疾病及应对方法
心理应激导致的疾病及应对方法一、引言心理应激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现象,长期的心理应激不仅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导致身体上的疾病。
本文将探讨心理应激导致的疾病,并介绍一些应对方法。
二、心理应激对身体健康的影响1. 心脏病和高血压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下,人体分泌大量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增加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的风险。
2. 消化系统问题压力会引发胃酸过多分泌,胃黏膜受到损害,进而出现消化不良、胃溃疡等问题。
此外,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也与肠道问题如综合征有关。
3. 免疫系统功能下降长期暴露在压力环境中,免疫系统功能将受到影响。
这使得我们更容易感染疾病,如感冒、流感等。
三、常见的心理应激导致的疾病及相关应对方法1. 抑郁症抑郁是最常见的由心理应激引起的精神疾病之一。
面对挫折、失去亲人或工作压力等,人们可能会陷入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等情况。
治疗抑郁的有效方法包括医学和咨询支持,如药物治疗以及认知行为疗法。
2. 焦虑障碍长时间的紧张和焦虑可能导致焦虑障碍。
这种状况下,人们无法摆脱持续不断的担心和恐惧感。
心理治疗、放松训练和药物治疗可以帮助人们控制焦虑并改善生活质量。
3. 食欲问题压力常常导致食欲增加或减退。
有些人通过暴饮暴食来缓解压力,而另一些人则因压力过大造成食欲不振而影响正常饮食。
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寻找其他缓解压力的方式,如适量运动和参加娱乐活动,可以有助于调节食欲。
4. 失眠长期的心理应激可能导致失眠。
人们很难入睡、保持睡眠或获得足够休息来恢复精力。
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是改善失眠问题的关键。
比如创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饮用刺激性饮品和使用电子设备。
五、应对心理应激的方法1. 寻求支持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困扰,可以为你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帮助你更好地处理压力。
家人、朋友或专业心理咨询师都可成为你倾诉烦恼并获得建议的对象。
2. 健康生活方式通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休息来维持身心健康,并调节心理状态。
应激与疾病
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意 义
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其 他 激 素
●胰高血糖素增加和胰岛素减少——交感神经兴奋所致
◎ 通过-受体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 促进糖原异生和肝糖原分解引起应激性高血糖 ◎ 通过-受体抑制胰岛素分泌 二者综合作用 胰高血糖素和血糖增高刺激胰岛素分泌 胰岛素减少 ●-内啡肽增多——应激原刺激腺垂体合成增多 ◎ 抑制ACTH和糖皮质激素分泌——避免垂体-肾上腺轴过度兴奋 ◎ 抑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活性——避免心率过快、血管收缩过强 ◎ 使应激时痛域增高——减少机体不良反应(称为应激镇痛)
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效 应
●蓝斑的中枢整合调节效应 ◎ 引起相关的情绪反应 LC-NE 的上行纤维投射到大脑边缘系统 (杏仁复合体、海马结构、边缘中脑区等部位) 引起警觉、兴奋、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 ◎ 调控交感-肾上腺髓质的应激 LC-NE的下行纤维投射到脊髓侧角 调节交感-肾上腺髓质反应 ◎ 启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应激 LC-NE与下丘脑室旁核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神经元直接联系 启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应激反应 ●交感-肾上腺髓质的外周释放效应 交感神经兴奋主要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髓质兴奋主要释放肾上腺素 (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浓度可迅速升高)
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肾上腺皮质的外周效应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兴奋
●防御意义—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增加有利机体抵抗有害刺激
◎ 通过蛋白质分解和糖原异生使血糖增高 保证能量供应和肝糖原储备 ◎ 通过糖皮质激素调节儿茶酚胺和胰高血糖素(容许作用) 保证脂肪动员及改善心血管功能 ◎ 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白三烯、前列腺素等合成与释放 发挥抗炎抗过敏作用 ◎ 通过稳定溶酶体膜 防止溶酶体外漏及减轻组织损伤 ●不良影响—慢性应激时糖皮质激素持续增加对机体不利 ◎ 蛋白质大量分解导致负氮平衡 ◎ 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 ◎ 抑制生长激素作用导致生长发育迟缓 ◎ 抑制性腺轴导致性功能减退、月经失调 ◎ 抑制甲状腺轴导致T4转化为T3受阻 ◎ 引起物质代谢障碍导致血糖增高、血脂增高、胰岛素抵抗 ◎ 引起行为改变如抑郁、异食癖、自杀倾向
应激反应与心身疾病的关系
应激反应与心身疾病的关系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处于长期的应激状态中。
应激反应是人们在面对各种压力和困境时,身体和心理上的一种自然反应。
然而,长期的应激反应可能会导致心身疾病的发生。
本文将探讨应激反应与心身疾病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应激反应对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当人们面临紧张的情况时,身体会自动释放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
这些激素会提高人的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以应对紧急的情境。
短期的应激反应可以帮助人们应对挑战,但长期的应激反应可能对身体造成负面的影响。
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下,人们的身体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反应,如消化系统紊乱、睡眠问题、免疫系统受损等。
这些身体反应可能进一步导致多种心身疾病的发生,包括心脏病、高血压、抑郁症和焦虑症等。
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长期的应激反应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应对长期应激的策略。
首先,我们应该寻找放松和舒缓压力的方式。
例如,进行身体锻炼、冥想或参加瑜伽班等活动可以缓解紧张情绪,降低应激反应的程度。
此外,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也是重要的,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和保持社交联系等。
另外,积极的情绪调节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应激。
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找到合适的出口释放情绪,如与亲友交流或参加心理辅导等。
同时,培养乐观的心态与积极的生活态度也能提高我们的心理韧性,降低应激反应的强度。
此外,寻求专业的帮助也是应对长期应激的有效途径。
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可以通过针对性的治疗帮助人们应对心身疾病。
他们可以提供个体化的建议和技巧,帮助人们建立应对应激的良好机制,并在必要时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
总结起来,应激反应与心身疾病之间存在重要的关系。
长期的应激反应可能会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减轻应激反应,如寻找放松方式、调节情绪、建立健康生活习惯和寻求专业帮助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当今的高压社会,并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第三章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三、常见的心身疾病
(三)糖尿病 1.心理应激:生活事件与糖尿病的代谢控制密切相关。 2.人格特征:糖尿病病人的性格倾向于内向、被动、感情 不易冲动。
三、常见的心身疾病
(四)消化道溃疡 1.生活事件
(1)严重的精神创伤,特别是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遇 到重大生活事件和社会的重大改变。
属、朋友、同事、伙伴等社会人以及家庭、单位、党团、工会 等社团组织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 (二)分类
分为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
四、人格特征
影响应激过程的两种机制
1.暴露差异假设(differential exposure hypothesis) 即人格因素 影响个体暴露于应激源的程度,从而导致应激反应不同。
一、应激的概念
(三)拉扎勒斯的应激、认知评价与应对 应激刺激或生活事件虽然是应激源,但应激反应是否出
现以及如何出现,决定于当事人对事件的认知。
一、应激的概念
综合各种观点,本章将应激界定如下
应激是个体“察觉”各种刺激对其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威胁 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
三、常见的心身疾病
(五)肿瘤 1.生活事件 2.应对方式和情绪 3.人格特征
三、常见的心身疾病
(六)支气管哮喘 1.心理应激:通过迷走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诱
发或加重哮喘。 2.职业环境:从事油漆工、汽修工等特殊职业。 3.人格特征:支气管哮喘多有依赖、希望别人的同情、较被
动顺从、敏感、易受暗示、希望被人照顾和自我中心等的 性格。
一、认知评价
(一)概念 指个体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
精神病学——应激与相关疾病
精神病学——应激与相关疾病应激与相关疾病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
无论是来自工作、学业还是人际关系,这些应激刺激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应对过程中,有些人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身体和心理症状,这被称为应激反应。
长期或过度的应激反应可能导致一些精神疾病的发展,如焦虑症、抑郁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因此,精神病学研究应激与相关疾病的成因、病理机制和治疗方法显得非常重要。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应激反应的定义。
应激反应是指个体面对工作或生活中的紧张、艰难或危险情境时所出现的一系列身体和心理症状。
这种反应是人们适应环境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机制,可以帮助人们应对挑战并保持生活的平衡。
然而,当应激反应超过个体的应激阈值或持续时间过长时,就可能导致一系列的精神疾病的发展。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与应激反应的关系密切。
在焦虑症患者中,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或情境产生了过度担心与紧张的情绪。
这些情绪可能导致一系列生理症状的出现,如心悸、呼吸急促、头痛和肌肉紧张等。
研究表明,长期的应激刺激可能引起大脑中与焦虑相关的神经递质不平衡,从而导致焦虑症的发展。
针对焦虑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和放松训练等。
抑郁症是另一种常见的与应激反应相关的精神疾病。
抑郁症患者往往会出现消极的情绪、缺乏兴趣和乐趣、精力不济以及睡眠和饮食变化等症状。
研究表明,长期或过度的应激刺激可以导致大脑中与抑郁相关的神经递质不平衡,从而引起抑郁症的发展。
治疗抑郁症的常用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支持等。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另一种与应激反应密切相关的精神疾病。
它是指在经历了一些严重创伤事件后,个体出现持续的心理症状,如回忆、噩梦、惊恐和失眠等。
这些症状可能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功能。
研究表明,创伤事件会对个体的神经系统和生理机制产生持久的影响,从而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
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如曝光疗法和抗焦虑药物等。
第三章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分为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
四、人格特征
影响应激过程的两种机制
1.暴露差异假设(differential exposure hypothesis) 即人格因素 影响个体暴露于应激源的程度,从而导致应激反应不同。
素。 3.社会环境与生活方式 :冠心病发病率与社会结构、社
会分工、经济条件、社会稳定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三、常见的心身疾病
(二)原发性高血压病 1.情绪因素:经常处于压抑或敌意的人血液中的去甲肾
上腺素水平比正常人高出30%以上。 2.环境与文化因素:来源于相同遗传背景,但生活在不
同的文化环境下,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患病率也不相同。 3.人格特征:一般认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人格特征表
第二节 应激源
目录
一、应激源的概念 二、应激源的分类
一、应激源的概念
1.指能够引起个体产生应激的各种刺激。 2.在动物实验中,常见的应激源包括电击、水浸、捆绑、拥
挤、恐吓等。 3.在人类,应激源就是各种生活事件,包括来自生物的、心
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各种事件。
二、应激源的分类
(一)根据应激源的来源分类 (二)根据应激源的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属性分类 (三)根据应激源的可控制性分类
zarus和Folkman:问题为中心的应对(problem-focused coping);情绪为中心的应对(emotion-focused coping)
4.应对对健康的影响角度:积极应对;消极应对。
三、社会支持
(一)概念 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亲
一、应激的概念
应激与疾病-广中医教案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课程名称:病理学教材:病理学授课内容:应激与疾病内容及进程一、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应激,应激性疾病,应激相关疾病,应激性溃疡,急性期反应蛋白,热休克蛋白的概念和英语词汇2.掌握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及细胞体液反应3.熟悉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机制4.熟悉应激时机体的变化二、教学内容要点1.应激原与应激分期。
⑴警觉期⑵抵抗期⑶衰竭期2.应激反应的发生机制.⑴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①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②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③其他激素⑵应激的细胞体液反应:急性期反应蛋白、热休克蛋白3.应激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4.应激与疾病⑴应激与躯体疾病:应激性溃疡、应激与心血管疾病⑵应激与心理精神障碍三、重点与难点⑴应激概念的理解,是本章的重点。
学习时应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首先列举生活实例以引起兴趣,再详细阐明应激的特性。
⑵应激反应的发生机制是本章的难点,也是重点。
尤其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先复习正常反应,再进行讲解。
四、教学媒体:投影、板书五、步骤与进程[第1节]应激的概念及学习本章的重要临床意义。
(4分钟)第一节应激原与应激分期一、应激原、应激的概念。
(8分钟)二、应激的分期(一)警觉期(二)抵抗期(三)衰竭期第二节应激反应的发生机制一、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一) 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组成、效应(15分钟)(二)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15分钟)1、组成:2、效应:(三)其他激素(4分钟)[第2节]二、应激的细胞体液反应(16分钟)急性期反应蛋白类型及功能热休克蛋白基本结构与功能三、应激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10分钟)四、应激与疾病1. 应激与躯体疾病①应激性溃疡:概念、发生机制(5分钟)②应激与心血管疾病(5分钟)2. 应激与心理精神障碍(4分钟)小结本章重点内容:应激概念、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5分钟)。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心理应激是指个体在遭受生活事件或环境压力时,身体和心理的反应。
当人们面临各种压力时,身体会产生应激反应。
这种反应会使身体和心理处于亢奋状态,使机体处于受到威胁的状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应激因素会导致各种心身疾病的形成。
本文将探讨心理应激是如何导致心身疾病的,并介绍几种能够有效缓解压力的方法。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心理应激是指个体在遭受生活事件或环境压力时,身体和心理的反应。
应激反应包括生理学,行为上以及情感上的变化。
生理学反应表现为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肌肉紧张等。
行为上的变化包括情绪波动、暴躁、易怒等。
情感上的变化表现为心理上的焦虑、抑郁等。
长时间的心理应激会导致机体处于持续的应激状态,影响脏器的正常功能。
长期的应激可能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出现问题,从而导致各种心身疾病的发生。
例如,长期的压力会导致免疫系统的功能下降,使机体易受疾病侵袭。
心脏病、白血病、糖尿病等疾病与应激及免疫系统失调有关。
此外,长期的应激还可能导致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等心理疾病的发生。
分类应激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种是急性应激,如突然听到枪声,身体会立刻做出应激反应以适应外界环境,这是正常的应激反应。
第二种是慢性应激,是指由生活环境中的一系列小压力事件所组合造成的一种压力状态,比如家庭矛盾、工作压力、人际关系不和等等,这种长期的应激反应会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缓解应激缓解应激是维持身体健康不可缺少的部分。
以下是一些有用的方法:情绪管理有效的情绪管理是应对应激的重要因素。
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学会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可采取的方法包括:•接受自己的情绪:了解自己的情绪,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同时要保持客观的看待问题,不要让情绪主导思考。
•寻求支持:与家人、朋友聊天、寻找精神上的支持,可以缓解情绪。
•调整心态:更换思考方式,关注积极、正面、有希望的方面。
运动运动是一种有益的缓解应激的方式。
各种类型的运动都能够帮助减轻应激。
应激反应与心身疾病的关系及预防措施
应激反应与心身疾病的关系及预防措施人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应激和压力,这些应激和压力有时会导致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应激反应与心身疾病的关系,并提出一些预防措施。
一、应激反应与心身疾病的关系应激反应是人们对外界刺激产生的一种生理和心理的反应。
当人们面对应激时,身体会释放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
这些激素会引起一系列身体反应,如加快心跳、增加血压、提高血糖、增强肌肉力量等。
然而,长期或过度的应激反应会对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表明,长期应激反应可能导致心身疾病的发生,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焦虑和抑郁等。
应激反应与心身疾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通过身体和心理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长期应激反应会导致身体的免疫系统下降,从而增加感染和炎症的风险。
此外,应激还可以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如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焦虑和抑郁等,进而影响身体的机能。
二、预防措施为了预防应激反应与心身疾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有效应对应激非常重要。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的运动和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应对能力。
此外,避免过度饮酒、吸烟和过度依赖咖啡因和其他刺激性物质也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
2. 学会应对应激学会有效地应对应激是管理和减轻应激反应的重要方法。
人们可以通过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和冥想,来缓解身体和心理的紧张。
此外,与亲友分享和交流,也能帮助人们减轻压力和应对困难。
3. 寻求专业支援在面对长期或过度应激反应时,寻求专业支援是必要的。
专业心理咨询师和医生可以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治疗方案,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应对能力。
4. 维持社会支持系统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对于减轻应激反应非常重要。
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关系,参加社交活动和团队合作,可以提供情感、信息和实质性的支持,有助于缓解压力和应对困难。
5. 保持乐观态度保持乐观的态度对于缓解应激反应和预防心身疾病也起到重要作用。
应激及心身疾病
目录
• 应激概述 • 应激与心身疾病的关系 • 心身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 对应激的应对与管理 • 案例分析
01
应激概述
应激的定义
定义
应激是指个体在面对外界压力、威胁 或变化时所产生的一种生理和心理反 应。
分类
应激可分为良性应激和不良应激,良 性应激有助于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和 抗压能力,而不良应激则可能导致心 身疾病和心理健康问题。
应激的反应机制
生理反应
应激会导致一系列生理变化,如心率加快、 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等。
心理反应
应激可能导致焦虑、抑郁、恐惧、愤怒等负 面情绪反应。
行为反应
应激可能导致个体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如吸 烟、酗酒、暴饮暴食等。
02
应激与心身疾病的关系
应激与心血管疾病
总结词
长期应激状态可导致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 风险。
案例三:应激与神经系统疾病的案例
总结词
应激与神经衰弱
总结词
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详细描述
长期处于紧张和高压力状态可能导致神经衰弱, 表现为失眠、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详细描述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 适度运动等,有助于预防神经系统疾病。对于已 经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并遵循 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应激的来源
01
工作压力
工作负荷过大、职场竞争、人 际关系等都可能引发工作压力 。
02
家庭压力
家庭关系紧张、婚姻问题、子 女教育等家庭因素也是常见的 应激源。
03
社交压力
人际关系、社交圈子、社会舆 论等社交因素也可能对个体造 成一定的应激。
应激反应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应激反应与身体健康的关系生活中难免会遭受各种各样的压力与挫折,如工作上的压力、情感上的烦恼、人际关系上的纷扰等等。
这些突如其来的应激刺激,容易导致人们产生大量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是指在应对身体或心理的突发状况时,身体进行的一系列反应,比如心跳加快、出汗、呼吸急促等等。
那么,应激反应与身体健康之间究竟有哪些关系呢?首先,应激反应对身体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影响。
大量应激反应导致人体内分泌系统失衡,进而导致免疫系统的降低,容易让人们感染疾病。
比如,常见的感冒、流感等病毒性疾病,就与免疫系统的降低有很大的关系。
而长期的应激状态,则很容易导致身体疲劳,精神萎靡、压力过大等现象。
其次,长期的应激状态,还可能导致身体其他方面的问题。
比如,患者可能产生各种虚假的信念,导致内分泌和神经系统不正常工作,从而影响到人们的睡眠和消化。
由于睡眠和消化都是人体吸收营养、提供能量的必须条件之一,因此,当人们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就可能导致身体健康的各种问题。
最后,人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来缓解应激反应,从而维护身体健康。
比如,可以有规律的进行运动,因为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调节血压、缓解紧张、改善心理状况等好处。
同时,对于情感上的烦恼,人们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法缓解压力。
此外,家庭和朋友的支持和帮助,也是缓解应激反应的一种有效手段。
总之,应激反应和身体健康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身处于应激状态时,人们容易失去平衡,出现身体上的问题。
因此,合理的调节应激反应,冷静应对自己周围的事物,是维护身体健康的一种有效方法。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应激刺激,保持心态健康、身体健康的生活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免疫系统,多种应激原,特别是理化因素和生物因素等非 心理性应激原,均可导致免疫细胞出现信号转导、相关基因激 活和蛋白表达等一系列的生物学反应,如急性期反应蛋白 (acute phase protein)、热休克蛋白(heat-shock protein)等分泌增加,有利于清除自由基和减轻组织损伤, 提高机体对应激原的耐受性。在急性期少数血浆蛋白如白蛋白、 运铁蛋白等减少,补体和干扰素生成下调。同时,机体过量分 泌糖皮质激素而抑制免疫系统功能,一些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 腺素、阿片肽、5-羟色胺等对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 胞和肥大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从而影响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 疫反应,使其免疫功能降低。近来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还可 抑制白细胞介素-1和-2的释放,使血浆免疫球蛋白浓度下降。
五、血液系统
应激时,有暂时性血液凝固性升高,数小时后,凝 血时间会缩短,以后有纤溶加强。凝血加强的机制 为应激时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和血小板都增 加,儿茶酚胺增多更可使血小板聚集性增加。纤溶 加强是由于儿茶酚胺增多使血管内皮细胞产物纤溶 酶原激活物增加。一般是先有凝血加强而后有纤溶 加强。应激时凝血加强可止血和防止病菌扩散,易 导致血栓。纤溶加强易造成出血,因此,严重应激 时易产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长期应激可使 红细胞寿命缩短,出现贫血。
三、应激反应及其基本过程
应激反应的基本过程与应激原强度和作用时间的影响较为密切, 应激原强度大,作用时间长,易发生反应过度,对机体损害则 较明显,反之则较弱。 (一)应急反应(emergency reaction) 机体对应激原的 反应为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在应激原的作用下,一开始即产 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为了保证机体重要器官(如脑、心脏等) 的生理活动,出现皮肤周围血管收缩、代谢率升高,分解增加, 合成减少,葡萄糖利用减少,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增加,脂肪 动员和分解加强,组织对脂肪酸的利用增加,蛋白质分解加强, 合成减弱,出现负氮平衡。这些代谢变化称为 “应急反应” (emergency reaction),这对机体提供了足够的能量, 有利于保护反应。
近些年对心理-神经-免疫学 (psychoneuroimmunology)的研究表明, 体内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在应激发生时,三个 系统以多重双向式进行相互调节。因此,神经-内 分泌-免疫调节是机体的一种整体反应。如果应激 源持续存在,生理反应超出正常状态,神经-内分 泌系统反应进一步加强,机体稳态平衡将发生紊乱, 使机体处于易感状态,极易发生身心疾病 (psychosomatic diseases),即所谓心理 社会因素在发生、发病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功 能障碍和躯体器质性疾病。
四、加重原有疾病 急性心理应激发生较为 强烈的心理和生理反应时,可加重或诱发原 有疾病,特别是对病情稳定的精神性疾病可 造成复发。已有研究表明,神经症病人心理 应激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关系。 例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病人受到情感创伤后 可发展为甲亢危象;高血压病人受到精神创 伤后血压进一步升高,病情更加严重,甚至 发生脑卒中;冠心病病人发生心肌梗死或猝 死。
二、发病机制
在应激反应中,许多神经介质、内分泌激素、免疫 系统的细胞因子和细胞表面受体发生变化。面对应 激,神经-内分泌和细胞体液反应增强。应激反应 中枢位于下丘脑、和脑干,应激时,主要位于脑干 的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交感-肾上腺髓质 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活动增加,儿 茶酚胺和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出现兴奋、紧张、 焦虑、抑郁、食欲不振等中枢性情绪反应和面色苍 白、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快、血糖升高、 肌张力增强和组织代谢率增加等外周效应。另外, 儿茶酚胺对许多激素如甲状腺素、生长激素、升血 糖激素和抗利尿激素等的分泌都有促进作用。
临床表现
强烈应激原引起的急性心理应激是最常见的 原因之一,常出现较明显的心理和生理反应, 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应急反应表现 以交感神经兴奋为主要 表现的焦虑或抑郁、烦躁、恐惧、愤怒和攻 击行为,躯体表现可有心悸、气促、多汗、 恶心、腹部不适、血压升高、瞳孔散大等症 状。
二、血管运动性反应 多见于突发事件,如生活变 故、交通事故、大手术等引起的较严重精神创伤。 在剧烈疼痛或严重的情感紊乱后,表现出面色苍白、 头痛、头晕、神志错乱等症状,躯体表现可有冷汗、 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血压下降、腹痛、甚至晕厥 等症状。 三、过度换气综合征 多因情绪激动、呼吸急促, 体内二氧化碳呼出过多所致。可引起眩晕、晕厥、 口周及手足麻木,甚至肢体抽动等症状和体征。
抵抗期(resistance phase): 如果机体能 度过警觉期,则进入本期,表现为肾上腺皮 质激素分泌进一步增多,肾上腺呈肥大,外 周血嗜酸粒细胞减少等。 衰竭期(exhaustion phase):如果抵抗期 持续过久,机体各种代偿适应机制开始衰退, 重要器官功能也出现衰退以至衰竭,机体可 在此期内死亡
四、内分泌系统
应激情况下内分泌系统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不 同内分泌激素之间易有着协同作用,急性期内分泌 激素分泌增多影响着水、电解质和糖、蛋白质和脂 肪的代谢,引起一系列的内分泌紊乱。持续存在的 慢性应激可出现性欲降低、甲状腺功能低下、妇女 月经紊乱和生殖机能降低,儿童生长缓慢等。据认 为,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兴奋性增强和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导致血管持续收缩和钠潴留 是诱发高血压的原因之一。胰高血糖激素分泌增多 和胰岛素分泌下降亦可诱发糖尿病发生。
Hale Waihona Puke 病因与发病机理一、应激原
应激反应受到社会文化、职业、环境以及个体心理素质的影响。 日常生活事件(如生活困境等)、重大变故(如婚姻、家庭变 故等)、职业因素(对工作不满意等)以及理化因素(如创伤、 烧烫伤等)、生物因素(微生物感染等)和机体内在因素(重 大疾病)等都是引起应激的基本应激原(stressors)。 在日常生活中,应激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任何人都会难免 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或躯体应激原的打击,此时使机体产生 的反应称为应激反应(responses to stress)。对同一事 件,因心理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其评价和认知模式以及机体 反应就会不尽相同,因此其产生的表现有着明显的个体差异。
长期慢性心理应激会常产生各种各样的症状和体征, 其代表疾病是神经症(俗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癔 症),主要表现有身心疲惫、头痛、失眠多梦、纳 差、胃肠功能紊乱、消瘦、痛无定处,部分病人可 感到呼吸困难,深吸气舒适等感觉,常伴有心悸和 胸、腹痛。也可因故出现焦虑或抑郁等情绪反应和 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的表现,如心跳加快、心音有 力、血压升高、脉压差增大等心脏血管功能增强的 表现。机体免疫力常有下降,易患疾病。
三、消化系统
应激时常并发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常见的有 胃和十二指肠发生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应激性溃疡与一般溃疡不同,它是 一种急性溃疡,由于溃疡不侵及肌层,因而 少出现疼痛和穿孔,主要表现为出血和黑粪, 严重时可因出血致死亡。在脑出血、严重创 伤、烧伤、感染病人中其发生率可达到 80%以上。由于其发生率高,危险性大 (见第 章第 节)。
应激多为心理、社会因素引起,大体可以分为良性应激 (eustress)和劣性应激(distress)。如果应激原作用不 是过分强烈,作用时间也不过久,机体能动员体内反应克服应 激原对机体的可能损害,有利于机体在紧急状态下的抵抗或逃 避( fight or flight ),称为良性应激。 如果应激原过于强 烈,并持续时间较长,则也可引起机体的病理变化,甚至死亡, 称为劣性应激。适度的心理应激对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起着重 要的作用,有助于保持心理健康、生理功能稳态和对生活事件 及社会的正确认识。缺乏适当的生活或环境刺激则不利于身心 健康。紧张与松弛、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都是矛盾的统一, 当这些矛盾与统一在某一方面因应激遭到破坏时,就会产生心 理障碍或疾病,甚至导致或加重原有躯体疾病。
①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分泌增多造成心 肌相对缺血和耗氧量增加;②应激时儿茶酚 胺增高可使血小板易在心肌小血管内聚集, 促成心肌坏死;③应激时醛固酮分泌增加, 可造成体内钾加速排出,使心肌细胞缺钾; ④心肌内儿茶酚胺增多,经自由基作用或自 动氧化形成脂质过氧化物,后者损害生物膜, 影响钙泵功能;损害溶酶体膜;使蛋白水解 酶逸出,损害心肌细胞。与应激有关的代表 疾病有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
常见与应激有关的系统器官改变
应激时对机体各器官功能的均可造成影响, 可能同时或相继出现,提示应激对机体的影 响具有泛化性。与应激有关的疾病称为应激 相关性疾病(stress related diseases),常见有以下系统改变。
一、心血管系统
应激时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引起 的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加强、外周血管阻力 升高和血液重新分布等变化有利于提高心输 出量、提高血压,保证心脑血供,因而具有 重要防御意义,但同时也有使皮肤、腹腔内 脏和肾脏缺血缺氧,心肌耗氧增多等不利影 响。因此当应激原作用过于强烈或持久时可 产生休克。
(二)全身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 GAS是机体受到应激后产生 的基本反应过程,可以分为下列三个阶段: 警觉期(alarm phase):此期在应激原作用后很 快出现。本期的主要变化是因交感神经兴奋所致的 儿茶酚胺分泌增多所引起。由于促皮质醇生成激素 (ACTH)水平的升高,肾上腺皮质激素特别是皮质 醇的分泌也增多。有助于机体增强抵抗能力。由于 儿茶酚胺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大量释放,警觉期的 早期常与休克症状相似,。如果应激原十分强烈, 甚至可在此期发生猝死。
应激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CNS)变化具有广泛性, 通过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交感-肾上腺髓 质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引起靶腺 器官或细胞分泌的激素或细胞因子可影响到机可体 各系统,如ACTH、GC、TNF、IL-1、IL-2、内 啡肽及激素等,经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双向调 节趋于对CNS造成更广泛的影响,急性期出现交感 神经兴奋症状及体温升高、食欲降低、代谢增强等 症状;慢性长期应激出现诸如内分泌失调、代谢障 碍和睡眠障碍等表现。据报告,一些CNS行性疾病 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综合征等可能与长期应激 GC水平增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