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生教学PPT(第一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社会科学:从民族国家内的权利和义务的总 的结构、以及公民和国家之间,个人和群体的关 系。公民身份就是“大家分享和接受的一包好处 和负担” 。 (2)法律:即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其 典型定义就是普拉诺的“作为一国国民或归化成 员之个人,应效忠于该国,而且有资格享受法律 的保护和优惠”。 (3)道德规范:侧重于公民个人应有的态度和行 为,关注的是如何培养好公民而在基本群体中发
亚诺斯基:扩展的公民权利体系
• 著作:《公民与文明社会》 • 公民权利:合法存在的权利:包括程序性的权利, 即利用法庭系统并在其中接受公正待遇的权利: (1)表达权;(2)身体控制权;(3)财产和 服务控制权;(4)选择朋友、配偶和伴侣的表 达权,以及成立工会、企业和政党的组织权。
政治权利:公共的行动权
(3)20世纪建立的社会权利(social
Citizenship),这种公民 身份类型强调经济与社会保障的公民权利,其权利由于在 西欧得以发展,因此在现代福利国家中得以充分的表达。
2、公民权利是一个历史发展 过程
• 随着公民权利的扩大,享有权利的公民阶层也随 之增加,被限制于拥有财产的、信仰新教的白色 人种的市民权利和政治权利逐渐向妇女、工人阶 级、犹太人、天主教徒、黑人和其他以前被排除 在外的群体延伸。 • 在马歇尔的理论中,社会权利的到来意味着公民 身份的历史终结。
相关著作
• 【英】露丝∙里斯特著:《公民身份:女性主义 的视角》 • 【加】威尔∙金里卡:《多元文化的公民身份— —一种自由主义的少数群体权利理论》
二、公民意识理论
(一)公民意识内涵理解的历史发展
1.从法学或伦理学学科视角的理解 (1)将公民意识理解为法律意识的一个组 成部分 (2)公民意识其实是在社会良好的公共生 活和公共秩序中养成的公民品质,这种公 民品质就是公民个人的道德 2.从公民身份视角对公民意识内涵的界定 (公民身份、宪政理论)
3、对马歇尔公民身份理论的批判
• (1)马歇尔公民身份理论过于带有不列 颠的色彩,没有考虑到公民身份,或者说 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其他的发 展可能。 • (2)马歇尔的公民身份理论是一种消极 的公民身份或私性的公民身份,它强调的 是权利,忽视对义务和责任的强调。因而 有必要以责任和德行来补充或代替对公民 权的消极接受,这包括经济自立,政治参 与、甚至文明品质。
• 盖尔斯敦强调,参与公共对话的德性是最 重要的德性,莫西度将这一德性称为“公 共合理性”,也就是说,公民的政治要求 必须提出“理由”,不能只是陈述偏好或 运用要挟的手段,并且这些理由是“公共 的理由”,必须能说服不同的族裔或宗教 团体。 • 金里卡也认为这种公共合理性观念完全是 当代独特的观念,而且也是当前最受瞩目 的一个公民德性
(3)新右派对社会公民身份与福利国家 的批评
• 最有力的批评来自新右派对“社会权利”观念的 批评:第一,社会权利与(消极)自由的或(以 应得为基础的)正义的要求不一致;第二,它们 在经济上没有效率;第三,它们走上了“通往奴 役之路”。 马歇尔论证:社会权利可以使社会底层的人进入主 流社会,并有效地行使他们的市民权利与政治权 利。
• 卢梭批判性地审视了公民一词的意义,作为主权权威的参 与者就是公民,体现的是权利; • 作为国家法律服从者是臣民,体现的是义务; • 作为公民结合者就是人民,人民是集体性概念。 • 因而公民、臣民与人民这三个概念可以彼此通用 。 卢梭:《社会契约论》
(四)公民身份理论的发展趋势
• 进入到90 年代之后,其视角超越了个体与共同 体的关系,出现了与社会性别、文化、生态、族 群关系、世界主义等内容的关联,相应地新的表 述environmental citizenship 、cultural citizenship 、global citizenship 等概念出现,丰 富了自由主义、公民共和主义、参与共和主义传 统以及拉克劳、墨菲的后现代多元主义传统的公 民理解,并形成了多元化趋势 。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 基本体系尚不完善,学科特色和优势尚未得以完 整和深度展现。(理论体系哪些内容有争议) • 概念使用混乱 • 片面抽象地建构理论 • 研究“无根性”(没有自己学科的理论基础) • 学科建设滞后(杂、散、虚、平等特点) • 边界不清。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优势
• 要运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 • 将研究和实际运用相结合。
(二)公民意识的三种定义模式
• 第一是从公民与国家关系角度进行界定 : 公民意识是近代宪政的产物,它有两层含 义,当民众直接面对政府权力运作时,它 是民众对于这一权力公共性质的认可及监 督;当民众侧身面对公共领域时,它是对 公共利益的自身维护和积极参与 。 • 此类定义强调两点:其一是公民对法律规 定的国家成员的权利、义务的主观体认; 其二是公民个体对自己在国家和社会中所 处政治地位的现实感受和应有认识
• 第二是从人类的主体性发展,从公民意识与 臣民意识的核心区分入手:公民意识是人类 自由自主活动内在精神的自觉反映和要求, 主要由“合理性意识”、“合法性意识”和 “积极守法精神”构成 。 • 第三是从公民意识的内在结构对公民意识进 行内涵界定,把公民意识看成是复杂的观念 形态系统,有它自身内在联系的逻辑层次结 构,有其核心内涵、具体内涵以及延伸内涵, 而公民身份意识是其核心内涵。
威尔· 凯姆利卡的公民美德观
(1)“公共精神,包括评价政府工作人员表现的 能力以及参与公共讨论的愿望; (2)公正意识以及辨别并尊重他人权利从而缓和 自我要求的能力; (3)礼貌与宽容; (4)团结与忠诚的共享意识
威廉· 盖尔斯敦的公民德性观
(1)一般德性:勇气、遵纪守法、忠诚; (2)社会德性:独立性、开放精神; (3)经济德性:职业伦理,暂缓自我满足的能力, 对经济与技术变革的适应性; (4)政治德性:辨明并尊重他人权利的能力,评价 公职人员表现的能力,从事公共讨论的意愿。并 认为政治德性中质疑权威的能力及从事公共讨论 的意愿,构成了自由主义德性理论最重要的特点
(二)马歇尔关于现代公民身份的经典 理论
• 著作:《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 • 1、公民权利的类型 (1)18世纪出现的公民权利(civil Citizenship):包括财产、 个人自由、法律权利(保障个人自由所必须的权利)人权。 (2)19世纪确立的权利,政治权利(political Citizenship),指 参与政治权利运作的权利。
思政学科的特点
• 思政学科的中国特色特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和建设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结合 而成) • 理论性(马克思主义理论) • 应用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学科理论,通过 各种适于时代、环境与教育对象特点的途径、方 式,将正确理论转化为受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 • 交叉性(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心理学、 政治学)
Citizenship:公民性、公民身份、公民权、公民权 利、公民责任、公民资格 citizenship是一套涉及到个体与共同体关系的价值 体系及其制度规范。
第一讲 公民身份、公民意识、公民教育理论与发展趋势
一、公民身份理论与发展趋势 彼得.雷森伯格著《西方公民身份传统——从柏拉图至卢梭》 (一)西方两种公民身份传统 第一种是古典公民身份:从古希腊的城邦国家时代一直延续 到法国大革命;小规模的、文化上是整体的、等级体 系的、有歧视的,同时也是道德的、理想的、精神的、 积极的、参与的、共同体主义的,甚至是英雄的。 第二种是现代公民身份:从法国大革命开始,至今仍然存在, 努力工作的财政支持、繁荣的商业或劳动力被认为是 完成任务的充分证明。多数人的松散联合已经取代了 少数人的拼命效忠。
(3)社群主义的公民意识观
批判自由主义过分强调个人权利和个人自由会导致 义务小化,而社会功能的发挥要靠来自百度文库互支持和群 体的努力,从而提出更为圆通的观点,在尊重个 人权利和自由的前提下,须实现对公共善的承诺 和义务,为了社群、社会和全民的权利和利益必 须具备自我节制的美德,同时要参与公共政治生 活,承担起对其他公民自由的责任
思想政治教育专题
章秀英
前言
• • • • 思政学科的学科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 思政学科的研究问题是什么? 思政硕士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应如何体现优势,避免劣势?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史回眸
• 1978年,叶剑英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中明确提出,把政治工作的理论形态——关于政 治工作的学说看做一门科学,理论界在报刊和学 术会议上做了探讨。 • 1883年,在党中央领导下,就思政学科的建立 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 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正 式建立,走向学科发展的规范化阶段。
(四)词源学意义上对“公民”一 词的考察
• 布赖恩•特纳则从词源学上考察了公民一词的含 义,认为公民一词最早源于古代“civitas”,罗 马时期演变为“civitatus”,原指能够进入城邦 的成员,与治理具有相同的词根,意指城邦的治 理者。
• 这个词源学来源最终使法语cite演化成了citoyen, 一个citoyen就是一个“市区居民,城市居民、自 由国家居民和爱国者” 。在16世纪的英国,把 公民局限于城市居民的观点非常普遍,公民就是 城市中的自由民 • 伴随着意大利城市共和国的发展,在英语世界里, citizen被理解为享有公民权利的共和国公民。
伊格纳提夫的两种公民观
• 一个是古典公民的理想,可以称之为共和主义的 公民观念,典型的就是亚里士多德的公民观,从 政治的角度对公民进行界定 • 另一个则是自由主义的公民观念 :源自罗马帝 国,公民是指个人在社群中所占有的地位,所以 “公民被重新定义为法律存在而非政治存在”, 从经济的角度对人下定义。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尼各马科伦理学》
(三)公民意识的构成
1、内容构成 (1)自由主义的公民意识观 比较倾向对维持社会正义和个人权利,维护自由竞争市场经济所需 要的公民美德,包括礼貌、宽容、中庸(节制)、公正 的品质 (2)共和主义的公民意识观 主张参与是公民责任的核心品质,自亚里士多德起,就将是否参与 公共事务作为界定公民身份的唯一标准 。
• 政治理论家对公民身份( Citizenship)概念的 兴趣已经剧增起来。在1978年,人们可以很自 信地说:公民身份概念在政治思想中已经过时“。 十五年之后,公民身份又成了持各种立场的政治 思想家中流行的专业术语。 • 因为公民身份与政治哲学中两个最核心的概念有 关:正义、成员资格
Citizenship
参与权利:国家保证的私人行动权
• 国家为公民参与市场或公共组织等私人领域而创 设的权利。 • 它包括个人和群体通过他们对市场、组织和资本 的某种监控措施,参与私方决策的权利。劳动力 市场干预权利:参与培训,参与工作决策的权利, 以及群体参与医疗卫生和环保决策的权利。
(三)不同学科对公民身份的不同 解读
• 政治权利:包括公民选举权和参加政治活动的权 利,还包括选举政治代表、制定新法律、竞选和 担任公职的权利,以及反对的权利(举行抗议、 游行示威以及让公民了解政府信息和进行政治查 询。)
社会权利
• 社会权利:社会权利是公众干预私人领域,以支持公民对 维持社会生计和社会存在的要求,它们能改变私人市场的 资源分配。 • 第一,使公民具备能力的权利:包括医疗卫生和家庭服务, 以保证公民在社会中的基本活动。 • 第二,机会权利:包括通过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援助, 使公民能获得工作技能及文化参与的技能。 • 第三,分配权利:提供转让金额支付,以保证工人、退休 残疾人、儿童、单亲家长及其他公民获取经济生活来源。 • 第四,补偿权利,即向残废工人、工伤工人以及权利受到 某种损失者。
思政学科的前沿研究问题
•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史研究 •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价值分析 • 如何针对现实思想政治问题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1)思政学科如何实现“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多元文化条件下如何实现多元性和主导性的辩证统一。 (理想信仰问题、价值观问题、诚信问题) (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对人的交往方式、思想价值观 念的影响等) (4)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借鉴。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