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罗佩展(翻译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渝旧事君应忆
——荷兰高罗佩家族捐赠高罗佩私人收藏文物展
1.前言
欢迎参观高罗佩捐献文物展!高罗佩是荷兰人,一位职业外交家,同时也是一位汉学家、作家。他一生钟爱中国文化,琴棋书画皆有极深的造诣,更以创作《大唐狄公案》系列侦探小说而蜚声四海。1943年至1946年,高罗佩出任荷兰驻中国大使馆一等秘书,在战时首都重庆工作、生活了三年。这三年,是高罗佩与他所深爱的中国距离最近、相处最长的时期,对于他学术和艺术方面的研究,乃至整个人生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与意义。接下来,就让我们去了解这位比中国人还了解中国的西方人。
2.书房和文玩
这间书房名叫“吟月庵”,是高罗佩亲手布置的“最神圣的小天地”。高罗佩曾按照中国文人的习惯给书房取过数个名字,每一次改名都代表着他人生值得铭记的节点。1943年他来到重庆后,为纪念毁于战火的收藏品,高罗佩将重庆的小书房起名为“犹存盦(ān)”,意思是“珍藏殆尽,信念犹存”。1943年9月,刚刚订婚的高罗佩与未婚妻水世芳一起参加了一次在渝文人举办的雅集,将“犹存盦”更名为“吟月盦”,这个名字一直用了十年。
这里陈列的是高罗佩收藏的历代文物精品和地面摆设家具。
右侧地面摆放着一件大型屏风。屏风是中国古代建筑物内部挡风用的一种家具,一般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起到分隔、美化、挡风、协调等作用。
在书桌上是高罗佩自用烟斗,高罗佩曾在自传里写道:“我的毛病是抽烟。我可以几个月都滴酒不沾,但如果一小时没有抽香烟或烟斗,我会变得烦躁不安。
3.高罗佩与《狄公案》
书架上还摆放着各国出版的《狄公案》,这套小说是高罗佩考证了中国古代的司法、刑律、政治、军事、民风民情后,同时将东方公案传奇与西方侦探小说的悬疑、推理手法巧妙结合起来写成的,全书共24个故事,130万字。《狄公案》的男主角是中国唐代著名的宰相狄仁杰。由于文字生动有趣,读来历历在目。六十年代推出之后,风靡一时,深深征服了西方读者。此后不断再版,至今不衰,
书中图文也大多为高罗佩生前手绘。
4.高罗佩与中国文化
高罗佩对自己的三种角色是这样定位的:外交官是他的职业,汉学是他的终身事业,写小说是他的业余爱好。
1910年,高罗佩出生于荷兰祖特芬市。1915年,随母亲来到父亲工作地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在这里度过了幸福的童年。在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就热爱东方艺术。后来回到荷兰上中学和大学,就学习中文和梵文。他一生中学会了15种语言,对亚洲各国文化有深刻的了解,并获得乌特勒支大学博士学位。这些都为他的外交生涯奠定了基础。
高罗佩首次出使是日本,在日本期间他出版了《琴道》、《嵇康及其琴赋》两本书,《琴道》是外国人研究中国古琴的第一本学术著作。1943年至1946他来到重庆,出任荷兰驻中国大使馆一等秘书。期间,他经历了人生的三件大事:与晚清洋务派领袖张之洞的外孙女水世芳喜结连理;出版了七年呕心之作《明末义僧东皋禅师集刊》,填补了中国佛学史研究上的空白;与于右任、冯玉祥等人士组织了天风琴社,正式成为中国文人圈的一分子。1956-59年,他被派遣至黎巴嫩贝鲁出任公使。期间,写下了他称之为“大作”的关于中国绘画艺术的《书画鉴赏汇编》。高罗佩最大的汉学成就是性学研究,他是世界上第一个系统地研究中国性文化史的先驱者。他在新德里完成的《秘戏图考》成为中国古代性文化研究领域的开山之作。
无论后来是再次回到日本工作或者是出使马来西亚,他都一直在续写《大唐狄公案》系列侦探小说。1967年,高罗佩因病逝世,享年57岁,在病情恶化的前一夜,他在医院完成了最后的狄公故事《黑狐狸》。作为一个熟悉并热爱中国文化的西方人,高罗佩在《大唐狄公案》中显示了他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和阐释,这部小说在西方社会引起的轰动反响,足以证明高罗佩对中国文化传播的巨大贡献。中外学者文人及外媒对高罗佩及其《大唐狄公案》这样评价到:高罗佩很了不起,虽然是外国人,但比很多中国人更了解中国。
高罗佩对于中国的传统乐器——古琴也是造诣极高。中心展柜中是两把“松风”古琴。第一把是杨少五先生捐赠给博物馆的旧藏;另一把是高罗佩家族捐赠文物。高罗佩一生曾拥有过数张古琴,这张明代“松风”琴是伴随他时间最长的
一张。杨少五和高罗佩都曾是天风琴社的成员,两人关系密切。据专家考证,两把古琴的琴名、刻章完全一致,应出自一人之手,刻款人应该就是高罗佩。而这两张“松风”琴当年就同为其所有,后来高罗佩将其中一张赠予了杨少五。此次高罗佩家族的无私捐赠,使得这对见证了中荷友人深情厚谊的姊妹琴在分隔七十年后再度相聚。
5.高罗佩与中国书法
出于对东方文化的喜爱,古琴、书画、印谱、佛像、古籍、年画等都是他收藏的对象。他的收藏主张与众不同,不求稀世无价,只凭个人喜好而定,而他的许多汉学研究起初都源于对藏品的兴趣。
1944年4月,高罗佩将自己的草书作品“博通两海”卷轴赠予前中国驻荷属印尼巴达维亚(今雅加达)总领事馆的外交官张增福。卷轴所书“博通两海”意在赞扬张增福为“南中国海问题专家”。这四个字表达了高罗佩对张增福在东南亚以及印度尼西亚方面的渊博知识和无比精通的钦佩。高罗佩最喜欢的字体是草书,线条流畅。一般来说,就大型的书法作品而言,高罗佩都要创作两三件。他会把最好的作品送人,剩下的都被扔进垃圾箱。
旁边是当时的社会名流贺高罗佩和水世芳大婚时的对联以及平时赠送给高罗佩的字画。
6.其他收藏文物
年画,是中国汉族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高罗佩收藏的中国年画,题材丰富,如《四郎探母》、《天官赐福》等等。
7.结语
高罗佩在中国重庆度过的黄金岁月,引起高罗佩家族的深情缅怀。他们将高罗佩个人收藏的相关藏品116件套慷慨捐赠给博物馆作永久收藏、研究和展示,续写高罗佩与重庆的深厚情缘,同时也把高罗佩的知识、灵感和创意精神传播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