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组集体备课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与科学亲密接触!液体热胀冷缩实验教案
【液体热胀冷缩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基本原理;2、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学会记录实验数据;3、培养观察能力,发展科学思维,提高实验能力。
二、教学要点: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实验操作方法和实验记录方法。
三、实验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指液因温度变化而发生的体积变化。
当温度升高时,液体分子动能增强,分子间的引力减小,导致液体体积扩大;当温度下降时,液体分子动能减小,分子间引力加强,导致液体体积减少。
实验中,我们使用烧杯作为容器,加入水和红色染料,用灯泡加热容器,在不断升温的情况下记录液体的高度变化,观察液体的体积变化情况,验证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四、实验材料:1、烧杯2、灯泡3、电线4、电源5、水6、红色染料7、温度计8、计时器五、实验步骤:1、将准备好的烧杯放在实验台上。
2、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加入红色染料调制成红色水溶液。
3、在烧杯底部放置一个灯泡,用电线连接电源。
4、调节温度计的位置,将其插入烧杯中,确保与液体接触的部分处于液体表面。
5、启动灯泡,让烧杯中的水开始加热。
6、在液体开始变化前,用计时器记录实验时间。
7、随着温度的升高,观察液体的变化情况,记录液体高度、实验时间和温度的变化情况。
8、当液体温度达到一定值时,关闭灯泡,观察液体的变化情况。
9、在实验结束后,记录实验数据,清洗实验器材。
六、实验记录:时间(min)温度(℃)高度(cm)0 20 10.55 25 10.610 28 10.815 30 11.020 32 11.225 35 11.330 38 11.435 40 11.540 38 11.445 36 11.350 33 11.255 30 11.060 26 10.8七、实验分析:1、从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液体高度也逐渐增加,液体体积增大,验证了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2、实验数据的处理需要注意单位的标准化,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实验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确保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小学科学20《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小学科学20《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液体的热胀冷缩初步信息科目:小学科学教案类型:液体的热胀冷缩字数:2000字左右导言液体的热胀冷缩是小学科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生在初中学习中,已经了解到物体受热能作用后会发生热胀冷缩的现象,而液体也是如此。
本节课将通过实验与探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液体的热胀冷缩特性,并引导学生从中探索液体的使用和应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并能够解释原理。
2.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促进他们勇于探索和发现。
二、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水银温度计、扣子、试管、棉花、蜡烛等。
2. 实验材料:水、酒精、橙糖水、食盐水等。
3. 图片或视频:液体热胀冷缩的图片或视频。
4. 课件:示意图、温度曲线、实验结果等。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老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问引导:“你们见过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吗?你们知道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是什么吗?”步骤二:知识讲解1. 通过课件或教材,简要介绍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并解释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当液体受热时,液体内粒子的平均距离增加,固体间的引力减小,导致液体体积增大,出现膨胀现象;当液体受冷时,液体内粒子的平均距离减小,固体间的引力增大,导致液体体积减小,出现收缩现象。
2. 通过示意图或实物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过程和特点。
步骤三:实验探究1. 安排几个小组进行实验,每个小组选取不同的液体进行热胀冷缩实验。
2. 实验一:用两个烧杯,分别加入相同水量的冷水和热水,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变化。
3. 实验二:用两个试管,一个加入水,一个加入酒精,将其浸入加热的水中,观察试管内液体的变化。
4. 实验三:将水银温度计放入烧杯中,测量不同温度的水,绘制温度曲线。
5.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总结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
教学设计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学设计液体的热胀冷缩一、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的热胀冷缩现象;2.掌握测量和观察液体的热胀冷缩;3.加深对热胀冷缩原理的理解;4.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热水槽、玻璃烧杯、水银温度计、塑料容器;2.实验材料:水银、水;3. PowerPoint或板书。
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通过观察水银温度计的读数,引出液体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的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液体的体积是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2.实验(35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实验前分发实验步骤,并督促学生严格按照步骤进行实验;(2)实验步骤:a.将一定量的水银倒入玻璃烧杯中,记录水银初始高度;b.将玻璃烧杯放入热水槽中,加热约5分钟;c.不断观察水银的变化,记录最终的水银高度;d.将玻璃烧杯取出冷却,等待水银恢复到初始高度;e.观察水银的变化,记录最终的水银高度;(3)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同时补充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4)引导学生思考,液体的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热胀冷缩的原因是什么。
3.实验结果分析(25分钟)(1)学生报告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液体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3)利用实验数据,绘制液体的热胀冷缩曲线,并解释曲线的原因。
4.知识概括与巩固(15分钟)(1)通过讲解,对热胀冷缩进行简要概括,总结热胀冷缩的原理和应用;(2)提问学生,热胀冷缩可以用在哪些实际应用中,如汽车发动机、温度计、热水器等。
五、拓展学习。
小学科学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小学科学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道液体会随着温度变化而发生热胀冷缩的现象;2. 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与固体的扩张收缩的区别;3. 掌握液体的热胀冷缩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2. 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与固体的扩张收缩的区别。
三、教学难点:1. 如何通过实验展示液体的热胀冷缩;2. 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与固体的扩张收缩的区别。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实验材料;2. 学生准备:笔、纸、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问:“大家知道什么是热胀冷缩吗?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涉及到热胀冷缩的现象?”引导学生回忆并思考。
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板书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热胀冷缩的概念,并解释液体的热胀冷缩与固体的扩张收缩的区别。
2. 教师让学生观察一个实验现象:将装有水的玻璃烧杯置于温水中,然后观察水位的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3. 教师解释实验现象:热水加热烧杯时,玻璃和里面的水都受热,热胀就会使水体膨胀,水位升高;当冷却时,水体减小,水位下降。
Step 3:实验探究(3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准备一个玻璃烧杯和一些冷水,将烧杯放入热水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取出,然后将冷水倒入烧杯中观察变化。
2. 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包括观察到的变化和自己的思考。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现象的原因,并总结液体的热胀冷缩的特点。
Step 4:小组合作学习(15分钟)学生分为小组,自由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与固体扩张收缩的区别,并将结论写在纸上。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Step 5:知识总结(10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对液体的热胀冷缩与固体扩张收缩的区别进行总结。
Step 6: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布置相关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学生能够尊重事实,客观分析问题,培养科学态度。他们能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对环境的影响,如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创新实验方法和设计,激发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他们能够通过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 实验操作方法
- 题目:请列出进行液体热胀冷缩实验所需的器材。
- 答案:烧杯、试管、温度计、热水、冰块、冰水混合物等。
3. 实验结果分析
- 题目:根据实验数据,如何判断液体是否发生了热胀冷缩现象?
- 答案:通过记录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变化,如果发现液体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则说明液体发生了热胀冷缩现象。
② 实验操作方法:学生需要了解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学会使用实验器材进行观察和记录。
③ 实验结果分析:学生需要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板书设计:
1. 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
- 受热时膨胀,冷却时收缩
- 原因:分子间距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2. 实验操作方法
-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温度计、热水、冰块等
九、作业评价
1. 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并进行指导。例如,可以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了解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是否准确,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是否合理。
2. 作业质量: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认真完成作业,是否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 答案:液体热胀冷缩现象有助于节约水资源。例如,在热水管道中,由于液体热胀冷缩,水可以在管道中循环使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同时,液体热胀冷缩现象也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例如,在空调系统中,利用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可以更有效地进行热量交换,降低能源消耗。
液体的热胀冷缩》优秀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制作简易观察液体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了解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的科学概念,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
教学重点:利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教学准备:1.学生材料:装有红水的实验装置每组一个,一杯冷水,一杯热水,装有其他液体的杯子一个,两个小玻璃瓶,两个带小孔的瓶塞,两根吸管,记录表。
2.老师材料:上节课的实验装置一套(温差不大的两杯水,装满水并包有气球皮的试管2个)、学生材料一套、喷泉装置一个、温度计一个。
教学过程:一、引趣激疑:老师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引导学生思考水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然后展示温差不大的两杯水和装满水并包有气球皮的试管,让学生观察并判断哪杯水更热。
二、改进“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1.老师指出实验装置可能存在问题,难以清晰观察液体的体积变化。
2.学生讨论并提出改进方法,如加红水、盖紧胶塞、在液面顶端做上标记、使用塞子和细管等。
3.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完善实验装置。
三、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1.老师引导学生使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将装满红水的小瓶放入热水中加热,观察液体在受热时的体积变化,再放入冷水中观察液体在受冷时的体积变化。
3.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可以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同时培养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
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这种现象被称为热胀冷缩。
接下来,我们进行实验汇报交流,结合学生交流的结果,老师将在板书上进行总结。
我们知道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是其他液体是否也有这种性质呢?这是我们要探究的问题。
老师为我们准备了醋、酱油、绿茶和牛奶等液体,让我们进行验证。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醋、酱油、茶和牛奶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说明液体普遍具有这种性质。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教案:液体的热胀冷缩一、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2.掌握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3.进行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4.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
二、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玻璃容器、水、水银温度计、烧杯、酒精灯等;2.多媒体课件和投影仪;3.实验记录表格。
三、教学步骤【引入】1.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实物展示玻璃物体和液体之间的松紧度差异,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可以发生改变的情况。
2.引导学生回忆固体材料的热胀冷缩,然后对比液体的热胀冷缩。
【探究】3.列举常见液体和温度计量单位,让学生思考液体在不同温度下会如何变化。
4.在实验室里,学生用烧杯倒入不同温度的水,并使用水银温度计记录不同温度下的水的体积变化。
同时,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其他可发现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5.学生归纳总结温度和液体体积变化之间的关系,讨论实验数据。
【升华】6.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结果和讨论,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是基于分子振动引起的现象。
7.学生了解液体在受热时由于分子振动增强,体积变大,密度变小,产生热胀。
学生还了解冷却时由于分子振动减弱,体积缩小,密度增大,产生冷缩。
8.学生回答一些基本问题,确保他们对热胀冷缩的理解正确。
【拓展】9.学生对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预测,并通过实验验证其预测。
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法,并记录实验结果。
10.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总结不同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并展示给全班。
【总结】11.学生总结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以及液体在不同温度下体积的变化。
教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点评。
1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提出可以观察液体热胀冷缩的其他实验或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13.小组代表分享实验设计或应用场景,展示和介绍自己的设计或发现。
四、教学评价1.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的填写情况;2.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规律的理解情况;3.学生分小组讨论和小组代表的表现;4.学生对教师问题的回答情况。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是在学生学习使用温度计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
前一课学生已经熟悉温度计的结构、使用方法和温度计的正确读数,这对本课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探究埋下了伏笔。
由温度计受热液柱会上升,受冷液柱会下降这样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实验设计思路的形成。
通过学生动脑设计实验、动手组装实验器材、有顺序地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得出结论这样的逻辑顺序来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并将这样的性质用于解释生活中热胀冷缩的现象,在生活中发现科学、运用科学。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科学探究能够提出关于液体的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能够记录实验中的发现并有顺序地描述实验中的现象。
能够根据实验中的相同现象归纳概括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科学态度、STSE乐于观察和实验,做到实事求是。
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探究合作的学习。
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液体的热胀冷缩的现象。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证明知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难点:能够自主探究、组装实验器材,梳理实验步骤。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魔法瓶、红墨水、热水、冷水学生实验一:玻璃瓶、带孔瓶塞、透明吸管、烧杯、红色的水、记号笔、实验记录表1。
学生实验二:玻璃瓶、带孔瓶塞、透明吸管、烧杯、油、醋、牛奶、记号笔、实验记录表2。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自然界中的物质有哪三种状态,你们知道吗?生:固体,液体,气体。
师:好的,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其中的一种——液体(板书:液体)。
关于液体你们想了解研究些什么问题?生:液体的形状;体积;流动性;冷和热。
师:你们想研究的问题可真多呀!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就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来研究:液体在遇热和冷的情况下会发生哪些变化,也就是今天我们的课题——液体的热胀冷缩(板书:的热胀冷缩)。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第一篇: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学生材料:每组准备冷水杯一个,热水杯一个,酱油、醋、油饮料等,记号笔、,抹布、记录表一张。
老师材料:装有红水的实验装置若干。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同学们,喜欢喝牛奶吗?(喜欢)2、老师也喜欢喝牛奶,但是老师有点粗心,今天早上老师把吸管插进盒子里了才发现牛奶还没有加热呢!怎么办?只好马上把这已开封的牛奶拿去加热,结果发生了奇怪的事情。
请看大屏幕!(示课件一牛奶加热的视频)3、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这奇怪的现象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牛奶受热后体积膨胀)4、既然同学们各有各的看法,我们该用什么来验证?(实验)5、做实验必须要先确定研究对象,也用牛奶吗?你舍得吗?(引出用水作为研究对象,为了实验的公平性,我们的研究条件也要受热)二、改进“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的实验1、老师这里的材料有烧杯、带塞的烧瓶、吸管、红墨水、水等。
请同学们选出有用的材料,设计出既简便又效果明显的实验装置。
(示课件二)2、小组讨论一下。
(师下去了解学生讨论情况)3、学生汇报方案,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补充改进方案:改进方案一:水是透明的,看不太清楚,可以加点红墨水。
改进方案二:开口太大了,上升不明显,可以用塞子和细管。
这样水的体积只要增加一点点,在细管上就会上升一大截。
《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知道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水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了解许多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
(2)能通过对其他液体的观察,归纳出液体热胀冷缩的一般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2)意识到科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水的热胀冷缩现象,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2、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改进实验装置,观察水的体积变化。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平底烧瓶、细玻璃管、红墨水、冷水、热水、水槽、温度计、记录表。
2、演示材料:多种液体(酒精、食用油、酱油等)、透明容器、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夏天,我们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如果打得太足,在太阳下暴晒,可能会发生什么?冬天,装满水的水缸为什么会破裂?2、提出问题:这些现象与什么有关?3、引导学生思考:可能是温度的变化导致物体的体积发生了改变。
(二)探究水的热胀冷缩1、设计实验(1)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来观察水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2)引导学生思考实验需要的材料和方法。
(3)介绍实验装置:平底烧瓶中装满滴有红墨水的水,细玻璃管插入瓶塞,玻璃管中的液面清晰可见。
2、实验操作(1)把装置放入热水中,观察玻璃管中液面的变化,做好记录。
(2)再把装置放入冷水中,观察液面的变化,做好记录。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1)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描述玻璃管中液面的变化情况。
(2)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
(三)探究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1、提出问题:除了水,其他液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2、实验探究(1)选择酒精、食用油、酱油等液体,分别装入透明容器中。
(2)插入温度计,先测量液体在常温下的温度和液面高度,做好记录。
教科版科学五下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一. 教材分析《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科学五下2.3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了解液体在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引导学生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得出一些基本的结论。
但是,对于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原理,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专业术语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知道液体在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
2.引导学生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实验、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原理。
2.实验操作和观察的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理解其原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液体、温度计、容器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物质性质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呈现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液体在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发现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巩固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原理。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的水箱、热胀冷缩的胶带等。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结论,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通用14篇)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通用14篇)《热胀冷缩》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教材共4页,由4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这个活动是引导学生探索水的热胀冷缩性质。
这部分内容分为3层。
第一层是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会是怎样的?问题的提出是对上节课实验观察的回顾,教材上方的插图和对话提示了在观察水的体积变化中观察到的现象。
第二层是研究怎样能够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后的体积变化?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热胀冷缩实验装置的细玻璃管。
内容的第三层是,教材下方以文字和插图对学生的想法施加了影响。
提示学生在做水的体积变化的实验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观察活动之一是观察水在受热时的体积变化,之二是观察水在受冷时的体积变化,之三则换了一个角度,从水的体积变化推测水的冷热。
这部分内容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对观察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玻璃管内水面的升降,说明烧瓶内水的体积有了变化,而不是水的多少有了变化。
因为烧瓶是密封的,外面的水进不去,里面的水也出不来。
由于以上变化是在冷热不同的条件下发生的,由此推测水的体积变化与冷热条件有关系,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
对“膨胀”“收缩”两个词要加以解释。
教材64页热胀冷缩的概念表述不是简单的结论,而是对学生探究活动结果的一种提炼。
活动二: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这个活动的目的是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向着更广阔的方向拓展,同时是对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
要充分让学生用已掌握的方法去实践。
教材64页以3个问题对学生们的研究施加影响。
教师可多准备一些液体供他们研究,如酒精、醋、食油、豆奶和饮料等。
活动三:空气是否热胀冷缩教材用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探究的内容,以两点建议给学生的探究提供帮助:1、想办法把空气装起来;2、想办法看到空气的体积变化。
这些帮助本身不是教学重点。
这个活动的重点在于尽可能地启发、指导学生动脑筋想出自己的观察办法来。
例如:①用什么容器装空气。
可以用烧瓶、试管、玻璃瓶、软塑料瓶、软包装饮料盒、易拉罐……无论什么容器都要设法密封。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2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
1.2 教学内容液体热胀冷缩的定义和原理。
观察和记录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变化。
1.3 教学活动通过展示液体热胀冷缩的实例,引发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现象的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变化,并引导学生思考其原因。
第二章:实验探究2.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2 教学内容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并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仪器。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收集和记录实验数据。
第三章:数据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3.2 教学内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液体热胀冷缩规律的得出。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找出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
引导学生通过绘图或制作表格等方式,展示实验结果。
第四章:知识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2 教学内容液体热胀冷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液体热胀冷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引导学生运用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章:总结与评价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液体热胀冷缩的知识点。
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液体热胀冷缩的概念、原理和规律。
学生的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实际应用能力。
5.3 教学活动与学生一起回顾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知识点的掌握。
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实际应用能力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优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六章:拓展探究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拓展探究,深化对液体热胀冷缩现象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范文三篇篇一: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热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质。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
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教学过程】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观察: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教师演示: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看现象进行描述)再出示同样的两套实验装置,把它们放进温度不同的两个大烧杯中应该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描述)请两位同学上来看一下,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根据现象描述)师:换过来看一下,你们能不能从看到的现象判断出哪个烧杯的水热呢?(预设:通过实验学生不能清楚进行表述,从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1、师:通过气球皮的鼓起程度,我们无法判断这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
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水受热会发生变化吗?等会请小组讨论一下,并思考这两个问题: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红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细管子有什么好处?2、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师:那在做实验时,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呢?(①小组要分工合作。
小学科学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小学科学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并掌握相关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学习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并能正确运用相关知识。
3.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并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和观察。
4. 教学准备实验所需器材:烧杯、水银温度计、塑料瓶子、水、冷热水槽等。
5.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通过给学生展示一只玻璃杯,询问学生是否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液体是否会因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化。
步骤二:概念讲解1. 给学生简要介绍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液体分子在受热时会加大振动频率,分子间的间距增大,因而体积增大,这就是液体热胀冷缩现象的原理。
2. 引导学生思考:热胀冷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例如:铁路铺轨、铝盖瓶开盖、汽车轮胎等。
步骤三:实验操作1. 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分组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一:烧杯中注入温水,并用水银温度计记录温度变化。
- 实验二:将一塑料瓶子放入冷热水槽中观察变化。
步骤四:实验观察与总结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以下问题:- 实验一中温度变化对于烧杯内的液体有何影响?- 实验二中,瓶子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有何变化?2. 引导学生总结:温度对液体的影响是什么?步骤五:拓展应用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温度变化大的地方,例如沙漠和高寒地区,建筑物的构造要特殊设计?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集体分享。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7. 作业布置请学生回家观察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如瓶子、金属容器等)在热胀冷缩现象下的变化,并写下观察结果。
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教案教案标题: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1. 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及其原理。
2. 能够解释不同温度下液体的体积变化。
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液体热胀冷缩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水、酒精。
2. 实验材料:不同温度的水和酒精。
3. 课件或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课件或黑板上展示一张图片,展示不同温度下液体的体积变化现象。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问:“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变化?”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液体在不同温度下会发生体积变化?”4.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猜想和想法。
知识讲解:1. 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及其原理。
2. 引导学生理解液体分子在温度升高时的运动加剧,分子间的间距变大,导致液体体积增大;在温度降低时,分子的运动减缓,分子间的间距变小,导致液体体积缩小。
3. 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液体在相同温度变化下的体积变化可能不同的原因。
实验操作:1.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提供烧杯、温度计和水、酒精两种液体。
2. 学生依次测量不同温度下水和酒精的体积,记录实验数据。
3. 学生观察实验结果,总结不同温度下液体的体积变化情况。
讨论与总结:1.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不同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变化规律。
2. 引导学生总结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及其应用领域。
3.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液体热胀冷缩相关的问题。
拓展活动:1. 提供更多液体样品,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观察不同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变化。
2. 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热胀冷缩对建筑物的影响等。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是否正确,是否能够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2. 通过讨论和提问,评估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现象的理解程度。
3. 评估学生在解决与液体热胀冷缩相关问题时的应用能力。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索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
1.2 教学内容液体的热胀冷缩概念介绍。
实验观察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液体为什么会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4 教学准备准备实验器材:温度计、液体(如水、酒精等)、容器、加热器等。
1.5 教学步骤1. 导入: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液体会有热胀冷缩的现象?2. 讲解:介绍液体的热胀冷缩概念,解释液体在温度变化时的体积变化原因。
3. 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用加热器对液体进行加热,观察液体的体积变化。
4. 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观察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
第二章: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液体的热胀冷缩程度。
2.2 教学内容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的介绍。
实验数据分析液体的热胀冷缩程度。
2.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数据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来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程度。
引导学生通过绘制图表来直观展示实验结果。
2.4 教学准备准备实验器材:温度计、液体(如水、酒精等)、容器、加热器等。
准备实验数据记录表。
2.5 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一章节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
2. 讲解:介绍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如液体在加热时体积膨胀,冷却时体积收缩。
3. 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记录不同温度下的液体体积变化数据。
4. 数据分析:让学生整理实验数据,绘制图表,分析液体的热胀冷缩程度。
5. 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
第三章:液体的热胀冷缩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应用。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2 教学内容液体的热胀冷缩应用的介绍。
实例分析液体的热胀冷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1. 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 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 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细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高锰酸钾。
【教学过程】一、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1. 复习前一节课的“试管气球皮实验”,如果把一个放在热水里,另一个放在冷水里,会有什么现象?师也可以再次演示。
2.水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我们能清楚地观察到这种变化吗?这个实验装置实验现象不够明显!3.能不能把这个实验装置改进一下?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到水的体积确实变大了。
二、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1.师:通过气球皮的鼓瘪程度,我们无法判断这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两个烧杯、平底烧瓶、橡皮塞、细玻璃管、红水。
2.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让我们能明显的看到水在受热或受冷后的体积变化,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①为什么要用红水?②为什么要用细玻璃管?③该实验有哪些注意事项?3.学生讨论。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交流。
4. 领取实验材料,学生实验。
(老师巡视、指导)5. 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6. 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三、活动二:观察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1. 思考:研究水的热胀冷缩的装置,能用来研究其他液体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2. 课下,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兴趣选择一种或者几种液体来做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组集体备《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热胀冷缩》是原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冷与热》单元的内容。
教材共设计了4个活动:1、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2、其它液体也热胀冷缩吗;3、空气是否热胀冷缩;4、观察固体(铜球)的热胀冷缩。
4个活动内容安排了2时,第一时主要解决第一、二两个活动,第二时解决第三、四两个活动。
新教材把这块内容放到了五年级下册,把《热胀冷缩》文中的前面两个活动单独区分出来,形成了现在的《液体的热胀冷缩》一,结构更加清晰。
第一个活动——观察水的体积变化,主要是引导学生根据观察时遇到的问题来改进实验装置,以及利用这个实验装置来探索水的热胀冷缩性质。
第二个活动——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则通过这个装置来研究更多的其他液体,看看它们是不是也热胀冷缩,目的是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向着更广阔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是对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
最后得出“许多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科学概念。
设计思路
科学于生活,谈话时,我选择了一个生活情境:热牛奶时牛奶溢出现象。
一方面为本节的展开铺垫了基础,另一方面又引导学生去关注平常的生活现象。
在具体观察水在受热与受冷时体积的变化过程时,利用上节的实验装置发现现象并不明显,让学生感受到设计一个好的实验装置是非常必要的,在此基础上展开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的讨论,学生就非常愿意参与了。
在讨论改进好实验装置后,这时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已经完全被调动了,探究水在受热、受冷时体积的变化也已水到渠成。
在这个实验的观察、交流活动中,让学生真正发现水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在受冷时体积会缩小,这种变化我们称之为水的热胀冷缩。
水会热胀冷缩,那其他液体呢?这样的问题延伸是体现思维的严谨性的。
在观察水的热胀冷缩后,组织展开其他液体如:牛奶、油、酱油、醋、茶等的探究。
了解更多的液体都会热胀冷缩。
的最后,考虑到在研究完液体的热胀冷缩后,教材后续的安排是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
怎么样实现前后的知识迁移呢?我特意安排了最后一个“喷泉实验”,利用学生的装置,稍加改动,让红水喷出来更明显。
学生心里就会思考:怎么刚才我们自己做的时候没喷的这么厉害呢?怎么会
事?……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堂。
下节,老师还可以就此现象的分析,进入对空气热胀冷缩的探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经历改进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的过程。
2、经历用此装置探究水、油、醋、牛奶、老酒、橙汁、酱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过程。
科学概念:知道水、油、醋、牛奶、老酒、橙汁、酱油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这种现象叫热胀冷缩。
科学情感:从水到其他的液体的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
教学重点:利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装有红水的实验装置每组一个,冷水杯一个,热水杯一个,装有其他液体的杯子一个,记录表一张。
老师材料:牛奶一盒、上节的实验装置一套、学生材料
一套、喷泉装置一个。
教学过程
前谈话:热牛奶
1、天气冷的时候喝牛奶,我们会把牛奶连盒子一块在热水里热一热,你有没有试过?有没有什么奇怪的发现?
2、有时候,我们忘记了,先把管子插好了,一喝是冷的再去热。
在热的过程中,牛奶会怎样?思考过是什么原因吗?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
一、复习引入
1、复习前一节的“试管气球皮实验”,如果把一个放在热水里,另一个放在冷水里,会有什么现象?师也可以再次演示。
2、问:水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我们能清楚地观察到这种变化吗?
二、改进“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的实验装置
1、师:这个实验装置实验现象不够明显!能不能把这个实验装置改进一下?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到水的体积确实变大了。
2、小组里讨论一下。
(师下去了解学生情况)
改进方案一:水是透明的,看不太清楚,可以加点红水。
改进方案二:口子太大,上升不明显,可以用塞子和细管。
这样水的体积只要增加一点点,在细管里就会上升一大截。
改进方案三:水温差明显一点。
……
3、当提到改进方案二时,出示锥形瓶,套上塞子和管子。
灌满水,滴上红墨水。
三、水的热胀冷缩实验
1、过渡:这个实验装置老师已经给大家准备好了,现在还缺少什么?(热水)热水老师来给大家倒。
2、师述实验步骤:1、拿到热水后,先把装置放在热水中加热,观察水在受热时的体积变化。
2、然后再把它放回冷水中冷却,观察水在受冷时的体积变化。
3、注意重复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
(记录纸在抽屉里)
清楚了吗?准备好了吗?请材料员依次上来领取这个实验装置。
(师同时开始倒热水)
3、实验交流:在刚才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结合学生交流结果师板书。
(表扬深入观察、思考的小组)
4、小结:师:水受热时体积膨胀,水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同时板书题“热胀冷缩”。
、师出示两杯冷、热水,把两个装置分别放入,问:你能从这个装置上判断出哪杯水更热吗?为什么?
四、其他液体也有热胀冷缩现象吗
1、过渡: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其他的液体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
2、逐一出示:醋、酱油、油、老酒、茶、橙汁、牛奶。
逐一追问:它会热胀冷缩吗?
3、师单独拿出一种如:醋。
问:要知道醋到底会不会热胀冷缩,怎么研究?
在学生发表意见后。
师述:这个装置还可以用,但在装的时候该注意哪些问题呢?(灌满、密封、小心倒出…)请材料员用红水的装置来交换材料。
生在装的时候,师添加热
水。
4、小组实验并观察记录。
、交流反馈实验结果,师小结板书。
6、小结:这些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五、延伸探究
1、师演示喷泉实验。
刚才大家做过这个红水的热胀冷缩实验,老师也来做一次。
(师的装置,装半瓶红水,这样会因为空气的作用干扰实验)
在学生惊叫过后,问:你有疑问吗?
2、留下疑问:为什么老师的这个装置热胀的现象会这么明显呢?我的红水怎么会喷的这么高呢?(因为里面有很多空气,空气也会热胀冷缩,而且更加厉害,就把红水挤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