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质流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因素分析与对人格结构的探索
(一)“大五”
三、因素分析与对人格结构的探索
(一)“大五”
• 表中的五个因素在多个采用不同方法的研究中都得以显现,因此研究者现在称之为大五。用的最多 的名称是“神经质”、“外向性”、“求新性”、“亲和性”、“尽责性”。
• 神经质维度依据人们情绪的稳定性和个人调节情况而将其置于一个连续体的某处。经常感到忧伤、 情绪浮动波动大的人在神经质测量中会得高分,得低分者多表现为平静、适应良好、不容易产生极 端情绪反应。
一、特质学说
(二)特质学说的特征
• 但是由此断言特质研究者只对描述特质感兴趣也不正确,确定特质和预测行为常 常只是解释过程的的第一步。特质研究者经常调查具有独特特质者行为特征背后 的那些过程。例如一些特质研究者关注那些能够培养高成就需要的父母教养方式, 而对社交焦虑感兴趣的心理学家会考察那些容易含羞的人回避社交伙伴背后的内 心忧虑是什么。
• 第二个人格唯度是外向性,一端是极端外向,另一端是极端内向。 • 求新性是指个人经验的开放性,不是人际意义上的开放性。就是思想的开放程度。 • 在亲和性维度上得分高的人往往乐于助人、可信赖、富有同情心。而得分低的人多表现为敌意和多
疑。 • 尽责性维度是指人们怎样自控和自律。得分高的人做事有条理、有计划、有决心。得分低的人马虎
三、因素分析与对人格结构的探索
雷蒙德·B·卡特尔
• 雷蒙德·B·卡特尔(1905-1998)童年幸福的生活在英格兰南部的海边,一生都热爱大海和 航行。
• 但是英国加入一战,幸福就被终结了,并影响了他后来的职业选择,放弃了自然科学,加 入了心理学。
• 在伦敦大学读研时受聘为著名心理学家查尔斯·斯皮尔曼的研究助理,与心理学幸运的结 缘。
(一)戈登·奥尔波特
• 奥尔波特划分出研究人格的两种基本策略, • 第一种是一般规律研究法,运用这种研究方法的研究者假设,对所有人都可以描述其在某个单
一维度上所处的水平,例如果断性或焦虑。在使用时,要测量每个人在某个特质上的分数,并 与其他受测者的分数进行比较,奥尔波特称这些大致上适用于每一个人的的特质为共同特质。 • 第二种是特殊规律研究法,这种方法试图确定各种特质的独特组合,通过这种组合来说明一个 人的人格,而不是把所有人都归入预先确定的类别。比如你和你朋友用来形容自己的词很不相 同,各自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 奥尔波特把这5-10个最能说明个体人格的特质叫做核心特质。奥尔波特还认为,有时候一个单 一特质也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格,这个单一特质叫做首要特质。 • 使用特殊规律研究法的优势是由被研究的人而不是研究者来决定考察哪些特质。运用一般规律 研究法,由研究者选定的特质,对有些人可能是核心特质,对另外的人可能仅仅是次级特质。
“比真实情况更明显”。例如人们看到的往往是他们希望看到的东西,你觉得小明具有攻击 性,是个不友好的人,你就会特别留意小明对别人的攻击行为,忽视他对别人的亲近行为。 我们对待别人的方式会导致他们的逢迎,而非真实行为。
四、情景论与特质论之争
(二)对人格特质的辩护
• 特质心理学家辩称,研究者之所以发现不了人格特质与行为之间强有力的联系, 是因为他们对行为的测量不准确,批评者用来抓着不放的典型研究都违反了心理 测验的基本概念:基于一个题目或者一个测量所获得的行为分数,其信度非常低, 所以它和其他分数的相关几乎都不高于从0.30到0.40的“人格系数”。
• 第一个应聘者“外向性”得分很高 • 第二个应聘者“神经质”得分很低 • 第三个人“求新性”比别人都高 • 第四个人“亲和性”特别高 • 第五个人“尽责性”较高 • 时间紧迫,你会雇佣哪一个?
六、评价:自陈式调查表
• 自陈式调查表比其他任何形式的人格评价都应用的更广泛。 • 可以群体施测甚至在线施测,或者未经充分培训的人都可以实施。 • 给自陈式量表评分也比较容易和客观。 • 表面效度也高于其他测量。
• 特质心理学家认为可以把任何一个人置于该连续体上的某一位置。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表现出攻 击性、友善的特征等。
• 如果测量一个大的群体,并把所得分数放在这一连续体的适当位置上,这些分数是呈正态分布的, 意味着只有极少数人处在极低或极高的位置,多数人处于中间。
一、特质学说
(一)人格由不同的特质维度构成
特质流派: 理论、应用与评价
目录
• 一、特质学说 • 二、著名的特质理论家 • 三、因素分析与对人格结构的探寻 • 四、情景论与特质论之争 • 五、应用:工作岗位上的“大五” • 六、评价:自陈式调查表 • 七、特质流派的优势与批评 • 八、Leabharlann Baidu结
一、特质学说
(一)人格由不同的特质维度构成
• 特质心理学家划定了这一连续体表示的一个广泛的行为范围。例如,成就动机涵盖从高驱动一极 到毫无兴趣的另一极之间的范围。
四、情景论与特质论之争
(一)对特质学说的批评
• 在人格测量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出现了被滥用的情况,沃尔特·米歇尔就站了出来。 • 1特质测量不能准确预测行为: • 米歇尔指出,人格特质的分数与行为测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很少能超过0.30或者0.40。这种
被戏称为人格系数的相关水平,在统计学上只能解释行为变异的10%。 • 2没有证据支持跨情境的一致性: • 虽然人们的行为在不同情境中表现出相当明显的一致性,但是米歇尔认为,这是因为它
六、评价:自陈式调查表
(一)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
• 临床心理学者使用的最具有代表性的自陈式量表是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 (MMPI)。最初的MMPI编制于20世纪30年代末期,修订版MMPI-2于1989年出 版。
• MMPI-2包含567条“是-否”题目。这些题目可产生几个量表分,量表分相加则形成 关于受测者的概况。各个量表分最初是用来测量各种心理障碍的。
• 一种特质就是一个人格维度,用它可以把人们分类,依据是人们在某 一特征上所表现的程度。
• 人格的特质学说建立在两个假设上,首先就是人格特征在时间上相对 稳定。一个今天善于交际的人,在下个月,明年或多年以后仍然善交 际。这不代表人格是不变的,人格会一直发展,只是比较缓慢。
• 第二个假设是,人格特征具有跨情景的稳定性。一个攻击性强的人, 在家庭纠纷和足球场上表现出的攻击性都高于平均水平。
• 例如考试卷子的题目数量。 • 改进单一项目的测量,就可以进行数据累计。
四、情景论与特质论之争
(三)查明相关特质
• 人格特质测量通常无法突破0.30-0.40的界限,另一个原因是研究者也许考察了错 误的特质。例如核心特质才能更好的预测行为,次级特质就会降低效果。
• 为人格特质辩护的另一个问题涉及到从0.30-0.40的相关系数的意义。批评者以特 质测量与行为之间相关微弱为由攻击特质理论,那么问题来了,相关系数多高才 算重要?
(二)亨利·默里
• 根据默里的理论,每个人都可以用个人的需要层次来描述。比如你强烈的需要拥 有许多亲密朋友,就可以说你有高亲和需要。这种需要的重要性不在于你比别人 的亲和需要高多少,而是比你自己的其他需要高多少。
• 默里认为,一种需要能否被激发,取决于情境,他称为压力。比如一个脏乱的屋 子(压力)情境下,如果你对房间整洁,也就是秩序有强烈需要,你就会动手整 理,如果你的秩序需要很弱,你就会等到房子已经没法更乱的时候才整理,而且 你之所以打扫甚至都不是因为你想要屋子整洁,只是为了取悦室友。
• 是个工作狂,出版了56本著作,发表了500多篇论文,是自然科学的一大损失。 • 在探索人格结构的过程中,卡特尔使用了因素分析这种统计技术。(第一个学位是化学专
业) • 他把组成人类人格的基本特质称为根源特质,通过研究,最终确定了16中基本特质,并于
1949年发表了第一个得到广泛应用的人格测量版本:16项人格因素调查表(简称16PF)。 至今仍广泛使用。
一、特质学说
(二)特质学说的特征
• 与其他心理学流派研究者不同,特质研究者没兴趣预测一个人在某特定情境下的 行为,相反,他们想要预测那些得分处在特质连续体上某一范围内的人们有什么 样的典型行为表现。比如与社交焦虑低的人相比,高社交焦虑的人有更多的目光 接触(不排除有特殊情况),特质研究的目的就是查明分别来自两类人的典型行 为之间的差异。
• 直到接触到卡尔·荣格的心理学的著作,如饥似渴的转入到了心理学的研究。
• 1943年被美国中央情报局前身----战略情报局招募,利用人格方面的知识来选 拔情报人员。
• 在哈佛大学任教直到1962年退休。
二、著名的特质理论家
(二)亨利·默里
• 对人格理论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主题统觉测验,一种投射测量,是为了获得那些 不容易进入意识的素材而设计的。
• 问题在于,这种重要性是一个主观判断。 • 我们的多数行为都是由多个原因决定的,没有人能找到单一原因解释为什么会这
么做,多数的研究目的也是要说明这些行为的部分变异。
五、应用:工作岗位上的“大五”
• 假如你拥有自己的一家公司,急需做出一个录用员工的决策。有五个应聘者并且申请材料几乎相同, 然后巧的是,你有他们五个人的人格测验分数,更巧的是你还有这五个人在大五人格上每个维度上 的得分。你快速浏览一遍,发现:
• 第二,关于人格五因素模型的结构依然存在着不同意见。有些因素分析的研究发现了并不 完全符合五因素结构的模式,有时三四个,有时六七个(比如独特或者不道德这种评价性 的特质)一些心理学家将其称为“大五加减二”。另外,还有些人格描述词不适合五因素模 型,如虔诚、青春活力、节俭、幽默、狡猾等。
• 第三,五因素模型一直因其非理论性而受到批评。研究者并不事先假定他们的因素分析研 究将会产生几个因素,这些因素是什么,缺乏事先预测会导致对研究结果做多种解释。
• 与其他流派理论家相比,特质理论家常常不注重查明行为机制。更关注描述人格 和预测行为,而不是解释人们为什么会以那样的方式行动。例如用特质理论来解 释攻击行为会遇到循环推论:小明为什么要打小强?特质理论会解释:“因为小明 具有攻击性”。若接着问,怎么知道小明具有攻击性?特质理论会回答:“因为他打 了小强”。同理,用任何词来替换“攻击性”,在逻辑上也是必然的。
• 默里称他的学说为人格学,并且把需要看作人格的基本成分,不是吃、喝之类的 内脏器官的需要,是心因性需要。心因性需要就是“在某种条件下以某种特定方式 做出反应的可能性或准备状态”,与他的精神分析背景有关,他假定这些需要在很 大程度上都是无意识的,并最终确定了27种心因性需要。
二、著名的特质理论家
• 特质流派研究人格的主要优势之一就是容易把人们进行比较,比如我们说某个男 生很女性化,意思是说,这个人比大多数男生更女性化。
• 特质流派与其他人格流派的一个差异是,特质学说很少提及人格的变化。
二、著名的特质理论家
(一)戈登·奥尔波特
• 戈登·奥尔波特(1897-1967)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蒙特祖玛。有 三个哥哥,后来再大他7岁的哥哥弗劳德的劝说下考入哈佛大学心理 学专业,读完了本科和研究生。
大意、完成任务时容易分心,办事不牢靠。 • 无论怎样测量人格,“大五”都无处不在,让人感叹。(自陈式)
三、因素分析与对人格结构的探索
(二)对“大五”模型的批评及其局限性
• 首先,对这五个因素的含义存在争议,人格其实是一个非常不同的结构,但我们表述人格 特质的能力却受制于我们语言中现有的,可以进入五个基本类别的形容词。其次,在组织 关于我们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方面,我们的认知能力局限于这五个维度。
• 公认的关于特质的首部著作是在1921年戈登·奥尔波特和他的哥哥弗 劳德·奥尔波特共同出版的《人格特质:分类与测量》。
• 1925年戈登·奥尔波特首次在美国大学开设人格课程。 • 1937年出版《人格:一种心理学的解释》,两年后任美国心理协会
主席。 • 1964年荣获杰出科学贡献奖。
二、著名的特质理论家
二、著名的特质理论家
(二)亨利·默里
• 亨利·默里(1893-1988)的早期生活背景和训练距离心理学很远,甚至是负 相关。
• 默里在读大学时听过一次心理学讲座,觉得无聊就中途退场了。
• 1915年获得历史学硕士学位。
• 191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医学学位。
• 1927年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