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与复习一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整理与复习1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整理与复习(一)小不变。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该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该数就缩小到原来的思路分析:1)题意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于数的改写的掌握情况。
2)解题思路:先写出这个数是980304800米,将它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就是在万位数的右下角打上小数点,把末尾的零去掉,再加写“万”字;四舍五入到“亿”位,则看千万位上的数,千万位上的数如果小于或等于“4”则舍去尾数;如果大于或等于“5”则进一,再在后面加写“亿”字。
解答过程:九亿八千零三十万四千八百米写作(980304800米),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98030.48万米),四舍五入到“亿”位的近似数是(10亿米)解题后的思考:同学们一定要掌握把多位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1)直接改写:把多位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先把原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4位或8位,再在数后面写上“万”或“亿”字,中间要用“=”号连接。
(2)省略尾数改写成近似数:先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再在这个数的后面加写“万”或“亿”字,得出的是近似数,中间要用“≈”号连接。
思路分析:1)题意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于小数的近似值及“四舍五入”法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2)解题思路:原小数为两位小数,根据“四舍五入”法的取值规则,近似值8.0可能是由原数“四舍”得到的,即原小数的百分位前是8.0,其百分位上最大是4,则原小数最大为8.04。
近似值8.0也可能是由原数“五入”得到的,即原小数的百分位前是7.9,其百分位上最小是5,则原小数最小为7.95。
解答过程:一个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是8.0,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 8.04 ),最小是(7.95 )。
解题后的思考:一个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是8.0,则7.95≤这个两位小数≤8.04。
整理与复习一
先估算,再计算, 先估算,再计算, 我的错误少多啦! 我的错误少多啦!
练一练。 练一练。 在 里填上“ ”“﹤”“ 。 里填上“﹥”“﹤”“=”。
0.1元 元 元 ﹥0.09元
1.89元﹤ 2.31元 元 元 3.05元﹤ 3.50元 元 元 2.49元﹤ 2.93元 元 元
8.02元﹤8.09元 元 元 7.3元 元 元 = 7.30元
练一练。 练一练。 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20×16 = 320 × 60×7 = × 21×20 = × 9× 9×80 = 18×40 = × 32×10 = ×
420 720 720 320
420
99×10 = 990 × 30×33 = 990 ×
练一练。 练一练。
看谁算得是小数? 什么是小数? 比较小数的大小 小数的加减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用乘数分别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 用乘数分别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 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 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完全 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平移: 平移: 旋转: 旋转: 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运动。 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个中心轴进行圆周运动。 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个中心轴进行圆周运动。
个乒乓球拍和1筒乒乓球 (1)买1个乒乓球拍和 筒乒乓球,一共多少元? ) 个乒乓球拍和 筒乒乓球,一共多少元? 个羽毛球拍比1个乒乓球拍贵多少元 (2)1个羽毛球拍比 个乒乓球拍贵多少元? ) 个羽毛球拍比 个乒乓球拍贵多少元? (3)小青有 元,可以买些什么? )小青有20元 可以买些什么? (4)请你再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请你再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整理和复习(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
《整理和复习(一)》教学设计年级:三年级科目:数学版本:人教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巩固和掌握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1. 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数学思维水平的提升。
教学重点:1. 整理和复习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知识的整合和应用。
2. 数学思维水平的提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我们这学期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你们能说出来吗?二、整理和复习1.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章节顺序,逐一整理和复习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整理和复习的任务。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解决问题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和评价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整理和复习,让学生对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对于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我们需要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否达到预期。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1圆、观察物体-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 1 圆、观察物体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对于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 1 圆、观察物体北师大版有着深入的理解和实践。
下面是我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精心设计的一份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圆和观察物体两个章节的内容。
其中包括圆的定义、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观察物体的方法、特点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圆的基本知识和观察物体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合作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圆的定义、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观察物体的方法、特点和技巧。
难点: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观察物体时如何把握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圆规、直尺、多媒体课件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圆规、直尺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圆形物品,如篮球、地球仪等,引导学生发现圆的特点和作用。
2. 知识回顾:复习圆的定义、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巩固学生的记忆。
3. 观察物体:让学生分组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书架、讲台等,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
4. 例题讲解:出示典型例题,如计算圆形草坪的面积,引导学生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随堂练习: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生对圆的知识和观察物体的掌握程度。
6. 板书设计:将圆的定义、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板书,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7. 作业设计(1)请用圆规和直尺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并用尺子测量圆的周长和面积。
(2)观察家里的某个物体,用文字和图形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3)请计算学校操场圆形花坛的面积,并说明计算过程。
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圆的基本知识和观察物体的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整理与复习(一) (1)
3、第三题。
出示题目以后,题目中告诉了我们长、宽、高我们能不能计算她的表面积?10包呢?题目中至少是什么意思?学生独立计算。全班订正。
4、第四题。
学生独立作,全班订正。教师巡视,辅导后进生。
5、第六题
题目中告诉了我们两组座位,怎样求全电影院的座位呢?指名回答,然后独立计算,全班评议。
教学重、难点
重 点
解决实际问题。
难 点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具准备
教学方法(或模式)
“情境探疑”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带入情境 确立目标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很多知识,你能系统的整理一下吗?好。下面你就自己整理一下前面学习的知识。
二、凭借情境 探究解疑
1、学生对学到的知识实行简单的整理,并在小组中交流。教师巡视,实行辅导。
3、第八题。
指名读题,说出题目的意思,题目中的高有没有变化?
独立做,同桌订正。
4、第九题。
指导学生看清表中得数据,独立作,全班订正。
三、教师总结评价。
四、布置作业:
课时作业设计
个性化创意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2、根据你整理的知识,你能说一下吗?指名学生回答前面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师小结。
3、针对你的整理,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请你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研究。
学生相互提出问题,并相互解答。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
三、拓展情境 达标训练
1、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重点辅导,指名回答。
2、第二题。
“情境探疑”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整理与复习(一)
第八教时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一)(第13页)教学目标: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还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一张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口算卡片数张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听算12-9 14-6 15-7 16-9 13-7(全班齐练,集体订正)评讲:说一说13-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比一比,看谁说得的方法多方法好)二、练习指导1、退位减法表(1)出示20以内退位法表,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A、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思考,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
启发学生回答。
B、横着看。
让学生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
(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回答)C、问:从减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启发学生回答。
2、练习(1)让学生把差是6、8、9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如:16-8=□-□,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所有等于8的算式。
(2)教师读算式,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
(3)针对学生容易弄错的题进行练习。
3、一画四式师:你能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吗?试一试。
看书第14页的第2 题。
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三、总结。
师:在今天的复习课上,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出色。
不仅学会了整理十几减几的减法表,而且还发现了减法表中的奥秘。
老师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都能象今天这样,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四、课外作业1. P13:2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2.填数()+9=13 9+()=15 7+()=11()-7=9 12-()=5 ()-5=8。
人教数学六年上册第四单元《比整理与复习1》教学设计
4.6《比整理与复习1》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P48—P56。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求比值、化简比的方法,能理解两者之同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并能正确解答。
2.进一步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使学生懂得三者之间的关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決实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区分求比值与化简比,会计算。
理解按比分配问题的数量关系,能解笞此类问题。
教学难点: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学具准备:练习本。
教学流程:一、课前谈话,明确目标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上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整理复习。
同学们看,这是第四单元的电子教材,一共九页。
转眼间,第四单元《比》的学习已经接近尾声,这节整理复习课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同学们梳理这部分知识,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应用,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来进行整理与复习吧!二、全面梳理,构建体系1.浏览教材,明确梳理方法。
首先请你快速浏览本单元知识部分,看看这单元的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再结合以前的学习经验,想一想,可以怎样对这一单元的内容进行整理与复习。
这一单元内容较少,教材中没有归纳知识点的小标题。
那么如何快速在头脑中构建中完整的单元知识点框架呢?第一种: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每节课都有独立的课题,这些课题也就是一节课知识学习的关键词,如果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同学,应该随时在课本上已经有了标注,对你的梳理会起到很好的帮助。
希望大家以后可以随时记录,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种:独立分析。
将课本中杂乱的重要知识点一一罗列,再进行知识点的归纳与总结,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梳理作用。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知识梳理部分,将这一单元知识框架、知识点和你认为最重要的内容呈现出来,用不同颜色笔分别记录,选择你喜欢的记录方式,尽量做到条理清晰,不重复、不遗漏。
(出示课件,预留学生独立整理时间约两分钟)2.汇报展示,构建知识框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主要是对第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内容包括加减法的运算规则、100以内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序数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能够比较大小,并用序数表示。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对100以内的数有所认识,但部分学生对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运用不够熟练,对比较大小和序数的理解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能够比较大小,并用序数表示。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加减法的运算规则,100以内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序数的表示。
2.教学难点:加减法的运算规则的灵活运用,比较大小和序数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在交流中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教学道具(如小卡片、小动物图片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加减法游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老师出示一张小卡片,上面有一个数字,学生需要说出一个数字,使得这两个数字相加的结果是一个特定的数。
例如,老师出示数字3,学生需要说出数字4,使得3+4=7。
2.呈现(10分钟)老师通过PPT呈现100以内的数,让学生认识这些数,并能够比较大小。
例如,呈现数字23和35,让学生判断哪个数字更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内的加减法运算和比较大小练习。
例如,每个小组发放一些小卡片,上面有不同的数字,小组成员需要进行加减法运算,并比较结果的大小。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整理与复习1-》-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整理与复习1-》-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整理与复习1-》这一章节主要是对前面的知识进行复习和整理,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测量单位等。
通过这一章的复习,使学生对前面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对于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测量单位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习惯都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这一章节中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对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测量单位等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2.培养学生整理和复习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通过复习和整理,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对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测量单位等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整理和复习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提问、讨论、练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复习题、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前面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复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在旁边巡视,观察学生的完成情况,并对有疑问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复习题中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在旁边巡视,观察学生的完成情况,并对有疑问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教案
整理与复习(一)。
(教材第52~56页)1.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2. 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
3. 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运用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进行计算。
难点: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课件。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半个学期过去了,同学们学会了什么呢?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疑问?学生可能回答:•我学会了数1~10各数。
•我学会了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轻重。
•我学会了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在作比较的时候,我有时比较不出来,有什么好办法呢?•加法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减法又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师:同学们还真学会了不少知识。
对于你们的问题,我们结合具体事例大家一起来解决吧!设计意图:作为一节阶段性复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复习课的主线,引入新课。
1. 作比较。
师:瞧!小兔请客了,快来帮忙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小兔请客”情境图)师:有几只小兔?椅子够吗?杯子呢?谁想到办法解决了?生1:画“○”表示小兔的只数,画“ ”表示椅子的数量,画“△”表示杯子的个数,画的时候一个一个对齐,很容易就比较出来了,发现椅子不够,杯子够了。
生2:可以分着数一数,小兔有6只,椅子有5把,杯子有8个,小兔多,椅子少,这样就知道椅子不够;小兔少,杯子多,这就说明杯子够了。
师:同学们说的这两种办法都很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就可以。
师:那怎么比轻重、高矮呢?来帮淘气解决一下问题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比一比”中第一个情境图)生1:从第一幅图中的天平上看出,3个橘子和1个萝卜一样重,说明萝卜重,橘子轻。
整理与复习(一)
8040
5806 1005
我学会了
西北 西南
北 4
西
4 1
2
我学会了
完成练一练(50页)
5题 6题
பைடு நூலகம்
7题
8题 9题
www,
整理与复习(一)
1
你学到了什么? 我的成长足迹…… 练一练
2
3
光明小学 1025人 育才小学 1200人 前进小学 2406人 胜利小学 983人 黄村小学 124人
1、读出每所学 校的人数。 2、说一说哪所 学校人数最多? 哪所学校人数最 少?哪两所学校 人数较接近?
3、将人数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
练一练
西北
北
东北
骆驼 老虎
小鹿
小猴
1、各种动物在池塘 的什么方向?
西
池塘
大象
南
2、说一说从狮子到小 小马 东 猴的行走路线:
狮子
西南
小熊
东南
练一练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练一练
练一练 2、读出下面的数 1、写出下面的数 六千三百 五千四百六十 6006 540
八千零五
北京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1)
十万写作:100000。 一百二十万写作:1200000。
从高位写起,数位 上没有单位就写0。
4.填空: 36390000是( 八 )位数,最高位是( 千万 ) 位,最高位的计数单位是( 千万 );“6”在 ( 百万 )位上,表示( 6个百万 );把 36390000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是 ( 3639万 )。
39430000>30930000>24060000>3190000>2850000
部分省、直辖市少年儿童读物总印刷数量统计表 册
省、直辖市 北京 上海 山东 贵州 甘肃
2010年 12260000 25490000 10020000
640000 650000
2011年 16170000 31740000 6290000
2850000
⑴2010年北京市少年儿童读物总印刷数量为(1226)万册,2011年甘 肃省少年儿童读物总印刷数量为( 76 )万册。
部分省、直辖市少年儿童读物总印刷数量统计表 册
省、直辖市 北京 上海 山东 贵州 甘肃
2010年 12260000 25490000 10020000
640000 650000
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在校学生数/人 105640027 103315122 100714661 99407043 99263674 96958985
近似数/万人 10564 10332 10071 9941 9926 9696
用“四舍五入” 法求近似数, 精确到万位。
3.你会读、写横线上的数吗?
我国最大的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占地面积3735200平 方米,其中水域面积1334000平方米,国家投资近 1000000000元,营地内有勇敢智慧区、科学探索区、 生活实践区等八大园区,种植了十万棵树和一百二十 万株花木,铺设了十七万平方米的草坪。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1)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册数学知识的整理与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整数的认识,小数的认识,分数的认识。
2. 数的运算:整数的运算,小数的运算,分数的运算。
3. 量的计量:长度的计量,面积的计量,体积的计量。
4. 几何图形:平面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认识。
5. 统计与概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简单的统计图表,事件的可能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对所学知识的整理与复习,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回顾本册数学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主复习本册数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练习和测试,评价学生对本册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
2. 创设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主要是对本册书中的第一单元到第八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复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已学的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第一单元到第八单元的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复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某些知识点掌握不扎实,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可能存在对复习课的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对第一单元到第八单元的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掌握,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复习、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对第一单元到第八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复习。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复习,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复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复习课本,梳理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复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复习课件,梳理第一单元到第八单元的知识点。
2.准备典型例题,用于讲解和巩固知识点。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复习课件,引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到第八单元的知识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解答。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复习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复习效果。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1|北师大版(2023秋)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鼓励提出观点和想法。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出开放性问题启发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加减法中的进退位处理和图形的细节区分。通过举例和对比,帮助大家理解和掌握这些难点。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数学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测量长度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简单的测量和计算操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演示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
(3)计量单位的运用:在实际问题中正确使用时间、长度、货币等计量单位。
-举例:学生需能解决如“小明家距离学校800米,他每分钟走100米,需要几分钟到学校?”等问题。
2.教学难点
(1)加减法运算的进位与退位:理解并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中进位与退位的处理方法。
-举例:学生在计算如“98+57=”时,能正确进行进位处理,而在计算如“100-57=”时,能正确进行退位处理。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复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平面图形和计量单位的知识。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些数学概念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点,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果有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二年级的数学课上,我们进行了《整理与复习》这一章节的学习。整个教学过程下来,我观察到了孩子们的积极参与和思考,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整理与复习(1)
贵州
640000
550000
3190000
甘肃
650000
760000
2850000
(3)从以上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 经济欠发达地区少年儿童人均阅读量不足。
综合运用
2.将下表中的数据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出它们的近似数。
2007~2012年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统计表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年份 精确在到校万学位生。数/人
综合运用
选自教材第44~45页整理和复习第1~3题
部分省、直辖市少年儿童读物总印刷数量统计表 册
省、直辖市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北京
12260000 16170000 30930000
上海
25490000 31740000 39430000
山东
10020000 6290000 24060000
综合运用
选自教材第44~45页整理和复习第1~3题
部分省、直辖市少年儿童读物总印刷数量统计表 册
省、直辖市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北京
12260000 16170000 30930000
上海
25490000 31740000 39430000
山东
10020000 6290000 24060000
了解计数方法的发展过程
远古时代: 石子计数 结绳计数 刻痕计数
现 在: 阿拉伯数字 0 1 2 3 4 5 6 7 8 9
综合运用
选自教材第44~45页整理和复习第1~3题
1.读一读表中的数据,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部分省、直辖市少年儿童读物总印刷数量统计表 册
省、直辖市 2010年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1-3)》课件
巩固练习
3.幼儿园分月饼。
(1)8×7+7=63(块) (2)63÷3=21(块) 答:一共有63块月饼。 答:每个班可以分到21块。
练习巩固
4.
(1)小军一家每月的生活费需要 2500元,每月能节余多少元?
1800+1600-2500=900(元) 答:每月能节余900元。
(2)几个月节余的钱能买到这台电视? 2680-900-900=880(元) 3个月 答:3个月节余的钱能买到这台电视。
2.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126-6÷3 =126-2 =124
8÷4+36 =2+36 =38
知识回顾
3.带有小括号混合运算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要先算乘、 除法,后算加、减法,有小括号的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知识回顾
3.带有小括号混合运算
5×(36-29) =5×7 =35
(83-55)÷4 =28÷4 =7
80÷4 8÷4=2
80÷4=20
口算下面各题。 120÷2= 60 360÷4= 90 140÷2= 70
知识回顾
4.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 位数,分别除以除数,再把所 得商相加。
知识回顾
4.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计算:68÷2 =34
68÷2 60 8
60÷2=30 8÷2=4 30+4=34
如何用两位数 除以一位数解 决实际问题?
知识回顾 你能把学过的知识整理一下吗?
乘与除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知识回顾
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 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把所得 积相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评
抽杳学生掌握知识结构的掌握程度
学习 收获 及反
思
学生自主总结前二单元所学知识,并画出知
识结构示意图
学生可以合 作完成,从中 掌握学生所 掌握只是的 程度
探究
展示
1.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小数的意义
单位换算
师生共同总 结前三单元 知识点,教师 补充学生遗
小数大小比较
小数的加减法
2.认识图形。
认识图形:
图形分类
三角形分类
三角形内角和
三角形边的关系
四边形分类
数图形的学问
3.小数乘法。
小数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混合运算(乘法与加减法)
漏的知识,完 善所学知识 的结构图,并 针对知识结 构图完善自 己所掌握的 知识。
精讲
点拨
根据上面所列提纲,说一说我们在各部分都 详细学习了哪些知识? 通过举例子的形式复习 学过的新知识。
课题
整理与复习A课时1
课型
学习
目标
1、通过复习,能够掌握前二个单兀所学到的知识,对这部 分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整理和归纳。
2.通过复习,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习
重点
难点
能够正确地计算小数加法、小数减法和小数乘法。
学法
指导
总结、形成系统性知识;练习巩固。
学 习 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自主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