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过敏实验方法及主意事项
药物过敏实验技术操作流程
![药物过敏实验技术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602c959d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a7.png)
药物过敏实验技术操作流程一、实验目的首先要明确该实验的目的,即为了测试某个药物或化合物是否会引起过敏反应。
该实验会使用小鼠作为实验动物进行实验。
二、实验材料及设备1. 实验动物:将使用实验室常见的小鼠作为实验动物,需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的小鼠。
2. 药物或化合物:需要测试的药物或化合物。
3. 实验室仪器设备:包括动物柜、注射器、验血管、创口贴、麻醉仪、实验室用品等。
三、实验前的准备1. 实验动物的准备:提前准备好小鼠,并确保它们的健康状况。
2. 药物或化合物的准备:准备待测试的药物或化合物,并根据实验计划做好配制工作。
3. 实验设备的准备:检查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工作状态,并准备需要的实验用品。
四、实验操作步骤1. 麻醉小鼠:将小鼠放入麻醉仪中进行麻醉,以确保在实验过程中不会出现不必要的压力和痛苦。
2. 注射药物:使用注射器向小鼠注射待测试的药物或化合物。
根据实验设计,可以选择不同的注射方式,如皮下注射、静脉注射等。
3. 观察反应:在注射后的特定时间内,密切观察小鼠的反应。
记录小鼠在注射后的行为变化、体温变化等情况。
4. 抽取血液:在实验结束后,使用验血管从小鼠尾部抽取血液样本。
将血液样本离心,并将血清分离出来做进一步的实验。
5. 测试过敏反应:将分离出的血清进行特定的实验操作,如ELISA检测、组织切片检测等,以确认是否有过敏反应的发生。
五、实验后的处理1. 实验动物的处理:对实验动物进行观察和记录,确保其健康状况。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2. 实验数据的处理:整理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以得出结论并确定药物是否会引起过敏反应。
3. 实验设备的清洁:对使用的实验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确保下次使用时的卫生和安全。
六、实验安全与注意事项1. 实验安全:在实验前需了解并掌握实验操作的相关知识,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并保证实验环境的安全。
2. 动物保护:在实验中,需要保证实验动物的健康和安全,避免对动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药物过敏实验实训报告
![药物过敏实验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35b80d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94.png)
一、实训目的1. 掌握药物过敏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熟悉药物过敏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提高对药物过敏反应的认识,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二、实训时间2021年10月20日三、实训地点学校实验室四、实训材料1. 青霉素皮试液2. 盐酸普鲁卡因皮试液3. 碘剂皮试液4. 患者信息表5. 注射器、针头、棉签、酒精棉球等五、实训对象选取10名自愿参与药物过敏实验的学生作为受试者。
六、实训方法1. 实验前准备:将受试者分为两组,每组5人。
分别进行青霉素皮试、盐酸普鲁卡因皮试和碘剂皮试。
2. 青霉素皮试:将0.1ml青霉素皮试液注入受试者前臂掌侧下段皮内,形成皮丘。
观察20分钟,记录皮试结果。
3. 盐酸普鲁卡因皮试:将0.1ml盐酸普鲁卡因皮试液注入受试者前臂掌侧下段皮内,形成皮丘。
观察20分钟,记录皮试结果。
4. 碘剂皮试:将0.1ml碘剂皮试液注入受试者前臂掌侧下段皮内,形成皮丘。
观察20分钟,记录皮试结果。
5.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皮试结果,判断受试者是否对青霉素、盐酸普鲁卡因和碘剂过敏。
七、实训结果1. 青霉素皮试:2名受试者出现阳性反应,表现为皮丘周围红肿、硬结,直径大于1cm。
2. 盐酸普鲁卡因皮试:3名受试者出现阳性反应,表现为皮丘周围红肿、硬结,直径大于1cm。
3. 碘剂皮试:1名受试者出现阳性反应,表现为皮丘周围红肿、硬结,直径大于1cm。
八、实训分析1. 青霉素皮试:2名受试者对青霉素过敏,可能与个体差异有关。
2. 盐酸普鲁卡因皮试:3名受试者对盐酸普鲁卡因过敏,可能与个体差异有关。
3. 碘剂皮试:1名受试者对碘剂过敏,可能与个体差异有关。
九、实训总结1. 药物过敏实验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对某种药物过敏,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2. 在进行药物过敏实验时,应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注意观察受试者反应。
3. 对过敏体质者,应慎用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
4. 本实验结果仅供参考,具体用药需遵医嘱。
药物过敏测试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药物过敏测试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107cb29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07.png)
药物过敏测试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药物过敏是指人体对某种药物产生过敏反应的现象,严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为了准确判断患者对药物的过敏反应,医生常常采用药物过敏测试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药物过敏测试的操作流程以及相关的评分标准。
一、药物过敏测试的操作流程1. 患者信息收集在进行药物过敏测试之前,首先需要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过敏症状等。
同时,还需了解患者的病史、用药史以及家族过敏史等。
2. 药物选择根据患者报告的过敏症状和病史,医生会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测试。
常见的药物包括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癫痫药等。
如果患者曾对某种药物出现严重过敏反应,需要避免使用该药物进行测试。
3. 药物过敏测试方法(1) 皮肤试验皮肤试验是一种常用的药物过敏测试方法。
具体操作是将待测试的药物溶液滴于患者手臂或背部的小颗粒物上,用细针轻轻划破皮肤表面,观察患者的反应。
正常情况下,没有过敏反应的人的皮肤仅会出现轻微红肿,而过敏患者则可能出现红肿、瘙痒等反应。
(2)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部分药物过敏会导致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加。
医生可以通过抽取患者的静脉血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从而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药物过敏。
4. 结果判读根据药物过敏测试的结果,医生将判断患者对药物的过敏程度,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常见的判读结果包括阴性、阳性、可疑等。
二、评分标准药物过敏测试的评分标准能够帮助医生更加客观地评估患者对药物的过敏反应。
常用的评分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皮肤刺激评分通过观察皮肤试验后的反应情况,医生可以根据红肿、瘙痒等程度进行评分。
一般情况下,评分标准为0至4分,0表示无反应,4表示严重症状。
2.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评分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显示的绝对数量可用于评估患者药物过敏的程度。
一般情况下,过敏反应越严重,嗜酸性粒细胞数量越高。
3. 综合评分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病史、过敏测试结果等进行综合评分。
药物过敏脱敏实验报告
![药物过敏脱敏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33994f8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d1.png)
药物过敏是指人体对某些药物产生的异常免疫反应,可能导致皮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多个器官的损害,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药物过敏的治疗方法包括停用过敏药物、抗过敏治疗、脱敏治疗等。
本研究旨在通过脱敏实验,探讨药物过敏的治疗效果。
二、实验目的1. 了解药物过敏患者的过敏原及过敏程度;2. 探讨脱敏治疗对药物过敏患者的疗效;3. 为临床治疗药物过敏提供参考依据。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20名药物过敏患者,其中男性10名,女性10名,年龄在18-60岁之间。
2. 实验分组:将2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名,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3. 实验方法:(1)实验组:对患者进行脱敏治疗,包括:①过敏原检测:采用皮内法、皮内阈值法、抓刺法、多种同时特异性抗体过敏试验、皮肤点刺试验等方法检测过敏原;②脱敏治疗:根据过敏原检测结果,给予患者脱敏药物,如抗过敏药、激素类药物等;③疗效评估:在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过敏症状的变化,如皮肤瘙痒、红疹、发热等。
(2)对照组:仅给予患者常规抗过敏治疗,不进行脱敏治疗。
4. 实验指标:(1)过敏原检测结果;(2)脱敏治疗前后患者过敏症状的变化;(3)脱敏治疗的有效率。
1. 过敏原检测结果:实验组20名患者中,有18名患者检测出明确的过敏原,其中最常见的过敏原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类等。
2. 脱敏治疗前后患者过敏症状的变化:(1)实验组:在脱敏治疗过程中,18名患者过敏症状明显减轻,其中10名患者症状完全消失,8名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2)对照组:在常规抗过敏治疗过程中,10名患者过敏症状有所改善,但仍有5名患者症状无改善。
3. 脱敏治疗的有效率:实验组脱敏治疗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抗过敏治疗的有效率为50%。
五、实验结论1. 脱敏治疗对药物过敏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可有效减轻患者过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 脱敏治疗可提高药物过敏患者对过敏原的耐受性,降低再次接触过敏原时发生过敏反应的风险。
常用药物皮试配制法及药物过敏反应
![常用药物皮试配制法及药物过敏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859b8f4beefdc8d377ee3239.png)
东乡县人民医院 王琴凤
你可以拒绝学会,但你 的对手不会。
赞美是抚慰人类灵魂的阳光 批评是照耀人类灵魂的巨镜
皮试的概念
皮试就是将一定浓度的小量无菌药液 (0.1ml)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使局部 变成一圆形隆起的皮丘,使皮丘皮肤变白、 毛孔变大,观察20分钟后,看看患者对此 药的敏感反应。
6、推药:推药液0.1ml,局部为圆形小皮丘、 皮肤变白、毛孔变大,迅速拔针,勿按压
7、记时:记录皮试时间。
8、观察:交待注意,20分钟看结果
9、整理单位,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10、阳性结果判断:首先观察局部皮丘有无 改变,周围是否有红肿,有无自觉症状, 如局部皮丘隆起并出现红晕硬块,直径大 于1cm或红晕周围有伪足、痒感,甚至出现 胸闷、耳鸣、头晕、心跳加快、呼吸困难 等过敏性休克症状,那么此时应立即停止 药液注射,立即施行抢救措施。
15-20分钟判断结果。
(四)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配制
1、取T.A.T0.1ml+0.9%N.S 0.9ml=150单位 /ml
2、取0.1ml(内含15单位)作为皮内注射, 观察15-20分钟判断结果。
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法
1、取0.1ML抗毒血清+0.9%NS0.9ML 肌内注 射
2、取0.2ML抗毒血清+0.9%NS0.8ML 肌内注 射
3、取0.3ML抗毒血清+0.9%NS0.7ML 肌内注 射
4、余量抗毒血清+0.9%NS稀释至1ML 肌内 注射
每隔20分钟注射一次,每次注射后需 密切观察。如发现患者有气促、紫绀、荨 麻疹等不适或发生过敏性休克时应立即停 止注射,并迅速处理.如反应轻微,待反 应消退后,酌情增加注射次数,减少每次 注射剂量,以达到顺利注入余量的目的.
药物过敏试验方法、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过敏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药物过敏试验方法、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过敏反应的预防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460733f54693daef5ef73db1.png)
药物过敏试验法一、青霉素过敏试验法(一)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1.使用青霉素前必须做皮肤过敏试验,试验前应详细询问病人的用药史、过敏史、家族史;病人如有青霉素过敏史,应禁止做过敏试验;病人已进行青霉素治疗,如停药3天后再用,或用药中更换药物批号,均应重新做过敏试验,结果阴性方可使用。
2.青霉素皮试液应现用现配,因青霉素皮试液极不稳定,特别是在室温下易产生降解产物,导致过敏反应。
3.青霉素过敏试验和注射前均应做好急救的准备工作,备好盐酸肾上腺素和注射器等。
4.护士应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5.严密观察病人,首次注射后应观察30分钟,以免发生迟缓性过敏反应。
同时,注意倾听病人主诉。
6.皮试结果阳性者禁止使用青霉素,及时报告医生,在体温单、医嘱单、病历、床头卡、门诊病历上醒目地注明,并告知病人及其家属。
(二)青霉素过敏试验的方法1.皮试验液(皮试液)的配制(1)青霉素皮试液的标准200~500U。
(2)青霉素皮试液的具体配置方法:以一瓶80万U青霉素为例,加入0.9%氯化钠溶液4ml,则每毫升含20万U。
取上液0.1ml,加0.9%氯化钠溶液至1ml,则每毫升含2万U。
取上液0.1ml,加0.9%氯化钠溶液至1ml,则每毫升含2000U。
取上液0.1ml,加0.9%氯化钠溶液至1ml,则每毫升含200U,即成青霉素皮试液。
(3)注意事项:配制青霉素皮试液须用0.9%氯化钠溶液进行稀释;每次配制皮试液时,均应将溶液混匀;配制方法正确,剂量应准确。
2.试验方法:对无过敏史的病人,按皮内注射的方法在前臂掌侧下段注射青霉素皮试液0.1ml(含青霉素20~50U),20分钟后观察、判断,并正确记录皮试结果。
3.试验结果判断①阴性:皮丘大小无改变,周围不红肿,无红晕,无自觉症状,无不适表现。
②阳性:局部出现皮丘隆起、红晕硬块,直径大于1cm或周围有伪足、局部有痒感,严重时出现过敏性休克。
(三)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1.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中最严重的是过敏性休克。
药物过敏试验
![药物过敏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7074693a0912a21614792911.png)
青霉素过敏试验:预防:1实验前问三史:用药史、过敏史、家族史,有过敏史者禁试敏。
2使用前做好急救准备: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ml。
3阳性者禁用4现用现配试验方法:1皮试液标准:每毫升含青霉素200~500U2试验方法:皮内注射0.1ml(含青霉素10~50U),20min3结果判断:(1)阴性:局部皮无改变,周围不红肿,无红晕,无自觉症状。
(2)阳性:局部皮丘隆起,出现红肿硬块,直径大于1cm,或出现伪足,有痒感,严重时可有头晕、心慌、恶心,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处理:1立即停药,患者就地平卧,进行抢救。
2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ml3维持呼吸:给养4抗过敏:静注地塞米松5~10mg或氢化可的松200~400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ml。
5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破伤风抗毒素(TAT)过敏试验试验方法:1皮试液标准:每毫升含TAT150U2试验方法:皮内注射0.1ml(含TAT15IU),20min3结果判断:(1)阴性:局部皮丘无变化,全身无反应。
(2)阳性:局部皮丘红肿硬结,直径大于1.5cm,红晕超过4cm,有事出现伪足和痒感。
普鲁卡因过敏试验试验方法:皮内注射0.25%普鲁卡因液0.1%(0.25mg),20min,观察,判断,记录。
皮试液标准:每毫升含链霉素2500U试验方法:皮内注射0.1ml(含250U),20min,观察过敏反应少见,但较于青霉素过敏反应严重,有耳毒性,可用10%葡萄糖酸钙静脉缓慢推注。
碘过敏试验静脉输液与输血晶体溶液:1普糖糖溶液:补充能量和水分()2等渗电解质溶液:补充水和电解质()3碱性溶液:维持酸碱平衡()4高渗溶液:利尿脱水()胶体溶液:(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提高血压)1右旋糖酐2 706代血浆3明胶类袋血浆临床补液原则:1先晶后胶,先盐后糖2先快后慢3宁少勿多4补钾四不宜:不宜过早,见尿补钾;不宜过浓,不超过0.3%;不宜过快,成人30~40gtt/min;不宜过多,成人每日总量不超过5g,小儿每日0.1~0.3mg/kg输液方法:1周围静脉;2头皮静脉;3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
药物过敏试验法
![药物过敏试验法](https://img.taocdn.com/s3/m/0dda33d2d15abe23482f4d60.png)
破伤风抗毒素
TAT是一种免疫马血清,对人体是一种异体 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容易出现过敏反 应。曾用过TAT但超过7天者,在使用,需重 新做实验。
破伤风抗毒素(TAT)过敏试验法
1、皮试液的配制:取每支1ml含1500单位的 TAT原液,抽取0.1ml加生理盐水稀释到1ml 即可。 2、试验方法:取0.1ml(含15单位)皮内注 射,观察20分钟判断结果并记录。
过敏性休克的处理
⑤纠正酸中毒:按医嘱给予抗组胺类药物。 ⑥观察与记录: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 呼吸、血压、尿量及其他临床变化,并做好 详细的病情动态记录。患者未脱离危险期, 不宜搬动。
鞠萍飘然走进手术室,对护士们说:“全体 护士小朋友请注意,这就是受伤的患者,圆 圆的并在流血的是脑袋,还有大衣里面正在 流血的是肚子,你们可能看他和平时不一样, 那是因为他被汽车撞过了”,护士们用力地 点头,一位护士主动上去缝合伤口,鞠萍对 她微微一笑:“小红,你的中国结扎的真 好”。病人喷出了最后一口血说:“那是俺 的肠子!
细胞色素C过敏反应(细胞呼吸激活酶)
1、皮内试验法:细胞色素C 每支2ml含15mg,取 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每ml含0.75mg,皮内注射 0.1ml(含0.075mg),20分钟观察结果。局部发红, 直径大于1cm,有丘疹者为阳性。 2、划痕试验法:取原液(每ml含7.5mg)1滴,滴 于前臂内侧皮肤上,用无菌针头透过药液在表皮上 划痕两道,长约0.5cm,深度以不出血为宜。20分 钟观察结果。
3
4
0.3
余量
0.7
稀释至1ml
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
20分钟
20分钟
药物过敏试验管理制度
![药物过敏试验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003adcc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0e.png)
药物过敏试验管理制度药物过敏试验是一种检测个体对药物过敏反应的有效方法。
然而,由于过敏试验涉及药物的使用,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以确保试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阐述药物过敏试验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旨在规范过敏试验的实施流程,保障试验的安全、准确和有效。
一、试验前的准备工作1.确定过敏试验的适应症和限制条件。
如过敏原刺激的种类和浓度、适应症和禁忌症等。
对有禁忌症和过敏症状的患者应禁止进行过敏试验。
2.制定试验程序和试验方案。
试验程序应包括试验前准备、试验操作、试验后随访及不良反应监测等内容。
试验方案应详细说明过敏原的选择、剂量、皮试方法、阳性对照、防治措施等。
3.设立试验操作室和隔离病房。
试验操作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和室内卫生条件,设有试验床、氧气气瓶、心电图监视仪等医疗设备。
隔离病房应供试验不良反应的患者单独使用,应备有必要的急救药品和设备。
二、试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1.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操作。
过敏试验应由具有相关资质和经验的医生和护士进行操作。
操作前应对试验程序和试验方案进行必要的培训和讲解。
2.防止交叉感染。
过敏试验前应用消毒剂对皮肤进行处理,试验前后均应洗手并戴手套,减少病原体传播风险。
3.注射药物前进行皮试。
过敏试验前采用皮试方法进行预测性试验,以排除个体对该药物的过敏反应。
皮试应在试验室或手术室进行,注意观察皮疹反应和过敏症状。
4.按规定量注射药物。
试验逐渐加大剂量注射药物,逐步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
如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试验并予以相应的急救处理。
三、试验后的随访和不良反应监测1.观察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过敏试验后,应对患者进行认真观察,记录其不良反应情况,如视力模糊、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
如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处理,并记录在试验记录表中。
2.规律随访。
对试验患者,应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和回访,了解其过敏症状和用药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防止延误治疗。
3.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和记录系统。
药物过敏实验方法与主意事项
![药物过敏实验方法与主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35d0a8ed376baf1ffc4fadf7.png)
第一六九医院药物过敏性试验方法及注意事项一、预防药物过敏须遵循以下原则:1.减少药物过敏反应危害的有效办法是在使用前详细询问病人过敏史,药物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出现异常反应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2.过敏性试验本身具有诱发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衰竭、休克等的危险,过敏试验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人反应,并做好急救准备。
3.过敏性试验结果具有临床参考价值,但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
过敏试验阴性的病人用药过程中仍需要密切观察,并做好急救准备。
4.如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肌内或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注射液0.5~1ml(小儿酌减),必要时可数分钟重复注射一次或进行静脉注射。
并根据需要进行输液、给氧、滴注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升压药和其他必要的急救措施。
5、三类患者禁做皮试:(1)过去几年曾发生过强烈的过敏反应者,建议不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
(2)正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因这些药物可促发该患者发生非预期的过敏性休克反应。
(3)患有广泛皮疹疾病的患者,因可混淆皮试结果。
二、国家药典规定需要皮试的药品1 / 16品名备注1细胞色素C注射液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85)2降纤酶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513)3青霉素钠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24)4青霉素钾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28)5青霉素v钾片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28)6普鲁卡因青霉素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29)7苄星青霉素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0)8苯唑西林钠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0)9氯唑西林钠注射剂、胶囊、颗粒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1) 10氨苄西林钠注射剂、胶囊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2) 11阿莫西林片剂、胶囊、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4) 12哌拉西林钠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5)13磺苄西林钠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7)14胸腺素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137)2 / 1615白喉抗毒素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143)16破伤风抗毒素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144)17多价气性坏疽抗毒素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146)18抗蛇毒血清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148)19抗炭疽血清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149)20抗狂犬病血清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150)21肉毒抗毒素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151)22青霉胺片片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71)23玻璃酸酶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009)24α-靡蛋白酶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432)25鱼肝油酸钠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434)注:括号内是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的页码。
药物过敏试验
![药物过敏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b38481160740be1e650e9a9f.png)
青霉素过敏试验
九、预防 1.用药前询问“三史”,过敏者禁用;对已接受青霉 素治疗的患者,停药三天后再次用药的或更换批号时, 需重新做试验。 2.正确实施过敏试验,准确判断结果。 3.用药时,严密观察患者反应,并备好急救药品。 4.皮试液要现用现配。 5.配置皮试液或稀释青霉素的生理盐水应专用。
青霉素过敏试验
五、操作流程 1. 携用物至患者床旁(包括皮试液),三查七对, 做好解释,询问三史。(三查指:操作前、操作中、操 作后查对。七对指:核对患者的姓名、床号、药品名称、 浓度、剂量、用法、时间) 2.选择部位 一般选择前臂掌侧下1/3 3.洗手、戴口罩
青霉素过敏试验
• 4.注射:用75%酒精或0.1%氯己定消毒皮肤,采用皮内注射 法注入0.05ml或0.1ml皮试液,嘱患者不可用手拭去药液, 不可按压、搔抓皮丘,在20分钟内不离开病室,不可剧烈 运动,如有不适及时通知医护人员。皮内注射法(将少量 药物注入真皮与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应选择毛发少皮 肤薄的部位,与皮肤呈5度角进针,针尖斜面向上,针尖 斜面完全进入皮内)
青霉素过敏试验
三、评估与沟通:与病人做好解释,取得合作,询问三 史并观察皮肤情况。
青霉素过敏试验
四、皮试液的配制
加入盐水 (ml)
2ml 混匀 混匀 混匀 混匀 含量(u/ml) 40万 4万 4000 400
青霉素钠
8液0.1ml 0.9ml 取上液0.1ml 0.9ml
青霉素过敏试验
青霉素过敏试验
• 5. 20分钟后看结果,并记录。 • 1)阴性:皮丘变小或消失,周围不红肿,无红 晕,无自觉症状。 • 2)阳性:局部皮丘隆起,出现红晕、硬块直径 >1cm或周围出现伪足有痒感,也可有心慌、恶心 头晕等,严重时出现过敏性休克。
药物过敏试验法
![药物过敏试验法](https://img.taocdn.com/s3/m/ea6187c7011ca300a7c39006.png)
(一)目的
预防链霉素过敏反应。
(二)操作程序
1. 护理评估 同青霉素过敏试验法。
2. 护理计划 同青霉素过敏试验法,将青霉素换 2500U 的链霉素生理盐水溶液(2500U/ml)
为标准。具体配置方法(表 2 )。
表 2 链霉素皮肤试验液的配制
1.试验结果阴性的患者,在使用过程仍可出现过敏反应,所以在使用时要严密观察患 者的反应。
2.链霉素过敏反应的处理。链霉素主要对革兰氏阴性细菌及结核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 用。链霉素毒性反应主要损害第八对脑神经,表现为全身麻木、肌肉无力、抽搐、眩晕、耳 鸣、耳聋等,注射链霉素导致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仅次于青霉素,但死亡率较青霉素高。出 现中毒症状或出现过敏性休克时,均可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因链霉素可与钙离子 结合,而使中毒症状减轻或消失。
表 3 碘过敏试验方法及结果判断
3
试验方法 口服法 皮内注射法 静脉注射法
眼结膜法 舌下含服法
操作步骤
结果判断
检查前 3 天开始口服 5%~10%碘化钾 出现口麻、头晕、心慌、恶心、
5ml,每日 3 次,共 3 天,观察结果 呕吐、荨麻疹等症状为阳性
碘造影剂 0.1ml(30%泛影葡胺)作皮内 局部有红、肿、硬块,直径超
注射,20min 后观察判断结果
过 1cm 为阳性
碘造影剂 1ml(30%泛影葡胺),缓慢静 有血压、脉搏、呼吸和面色等
脉内注射,观察 5~l0min 后观察判断 改变为阳性,其余同口服法症
结果
状
碘造影剂 l~2 滴,滴入一侧眼内, 滴药侧眼结合膜有充血、水肿
5~l0min 后双眼进行对照
等现象为阳性
(一)目的 预防普鲁卡因过敏反应。
药物过敏实验方法与主意事项
![药物过敏实验方法与主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6cd85f51a6c30c2258019e13.png)
第一六九医院药物过敏性试验方法及注意事项一、预防药物过敏须遵循以下原则:1.减少药物过敏反应危害的有效办法是在使用前详细询问病人过敏史,药物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出现异常反应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2.过敏性试验本身具有诱发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衰竭、休克等的危险,过敏试验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人反应,并做好急救准备。
3.过敏性试验结果具有临床参考价值,但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
过敏试验阴性的病人用药过程中仍需要密切观察,并做好急救准备。
4.如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肌内或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注射液0.5~1ml(小儿酌减),必要时可数分钟重复注射一次或进行静脉注射。
并根据需要进行输液、给氧、滴注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升压药和其他必要的急救措施。
5、三类患者禁做皮试 :(1)过去几年曾发生过强烈的过敏反应者,建议不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
(2)正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 ,因这些药物可促发该患者发生非预期的过敏性休克反应。
(3)患有广泛皮疹疾病的患者,因可混淆皮试结果。
二、国家药典规定需要皮试的药品品名备注1细胞色素 C 注射液2010 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 (85)2降纤酶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513) 3青霉素钠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24) 4青霉素钾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28) 5青霉素 v 钾片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28) 6普鲁卡因青霉素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29) 7苄星青霉素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0) 8苯唑西林钠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0) 9氯唑西林钠注射剂、胶囊、颗粒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1) 10氨苄西林钠注射剂、胶囊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2) 11 阿莫西林片剂、胶囊、注射剂2010 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 (634) 12哌拉西林钠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 (635) 13磺苄西林钠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 (637) 14胸腺素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 (1137) 15白喉抗毒素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 (1143) 16破伤风抗毒素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 (1144)17多价气性坏疽抗毒素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 (1146)18抗蛇毒血清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 (1148)19抗炭疽血清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 (1149)20抗狂犬病血清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 (1150)21肉毒抗毒素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 (1151)22青霉胺片片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 (71)23玻璃酸酶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 (1009)24α-靡蛋白酶注射剂2010 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 (1432)25鱼肝油酸钠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 (434)注:括号内是 2010 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的页码。
药物过敏试验及注意事项
![药物过敏试验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5e2d4e43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b.png)
药物过敏试验及注意事项药物过敏试验是用于确定患者对某种药物是否过敏的一种常见方法。
这种试验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对特定药物的耐受能力,以便在治疗中正确选择药物。
下面将详细介绍药物过敏试验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药物过敏试验的常见方法包括皮肤试验和混合试验。
皮肤试验是将药物溶液滴于患者的皮肤上,然后观察是否出现红斑、水肿、瘙痒等过敏反应。
混合试验是将药物与患者的血清混合后观察是否发生凝集或沉淀反应。
这两种试验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避免可能的不良反应。
进行药物过敏试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试验时间:药物过敏试验通常在患者停药后的一段时间内进行,以避免受试药物的影响。
停药时间的长度因药物种类而异,一般在停药后一周内进行试验较为合适。
2. 严格控制试验条件:药物过敏试验需要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下进行,以避免其他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试验前要让患者保持身体清洁,避免接触其他可能引发过敏的物质。
3. 考虑患者的基本情况:在进行药物过敏试验时,要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过敏史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试验方案,并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估。
4. 慎重选择药物浓度:药物过敏试验需要用不同浓度的药物溶液进行,以获取准确的结果。
选择适当的药物浓度是十分重要的,过高的浓度可能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而过低的浓度则可能导致结果不准确。
5. 观察和记录反应:在进行药物过敏试验时,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并及时记录下来。
特别是对可能的过敏反应,如红斑、水肿等,要及时记录其发生的时间、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
6. 紧急处理准备:药物过敏试验中可能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低血压等。
在进行试验前,要做好紧急处理的准备工作,包括备好急救药物、设备以及通知相关医护人员。
总之,药物过敏试验是评估患者对某种药物是否过敏的重要方法。
在进行试验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试验方案,并严格控制试验条件。
常用药物过敏试验
![常用药物过敏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0bf70691f12d2af90242e6ac.png)
3.结核菌素溶液应在临用前配制,并注意保存。已稀释的溶液可保存6周,如发生沉淀或黄色时则不能用
破伤风抗毒素血清
取0.1ml血清加0.9ml生理盐水即成
取皮试液0.1ml在前臂作皮内试验,观察15分钟后,若有1cm以上的红肿则为阳性。同时应以生理盐水在另一前臂做对照试验
皮试溶液的配制
1)1g头孢菌素+2ml氯化钠注射液,得500mg/ml溶液(A液)。
2)用lml注射液吸取A液0.1ml+0.9ml氯化钠注射液得50mg/ml溶液(B液)。
3)推掉0.9ml,余0.1ml+氯化钠注射液0.9ml得5mg/ml溶液(C液)。
4)推掉0.9ml,余0.1ml+氯化钠注射液0.9ml得0.5mg/ml (D液)皮试液。
附件:常用药物过敏试验
的配制
试验方法及结果观察
注意事项
青霉素G钠(钾)注射剂,青霉素V钾片,苯唑西林钠,氯唑西林钠,氨苄西林钠,羟氨苄青霉素,哌拉西林,磺苄西林钠,美洛西林钠,阿洛西林钠,青霉胺片剂
1.用1ml注射器取每ml含20万u的青霉素溶液0.1ml,加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至1ml(含青霉素2万u)摇匀;
阴性:不发红和硬结直径不超过0.5cm,或仅发红而无硬结。
可疑:(±)发红和硬结直径为0.5以下。
阳性:(+)发红和硬结直径为0.5-0.9cm
阳性:(++)发红和硬结直径为1.0-1.9cm
阳性:(+++)发红和硬结直径为2cm或更大
阳性:(++++)除发红和硬结外,可见水泡或坏死,发红和硬结直径大小不计。
(5)接种减毒结核菌苗(卡介苗)后,在一定时期内,结核菌素试验多呈阳性,但很少阳性,如继续观察,阳性反应渐趋消失。
护理学基础药物过敏试验法
![护理学基础药物过敏试验法](https://img.taocdn.com/s3/m/35fd395a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6a.png)
护理学基础药物过敏试验法引言在护理学中,药物过敏是一种常见的不良反应。
药物过敏反应可以导致严重的身体损害,并且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为了及时识别药物过敏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护理人员需要掌握基础的药物过敏试验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药物过敏试验法,帮助护理人员提高对药物过敏反应的识别能力和处理水平。
1. 皮肤测试皮肤测试是最常用的药物过敏试验方法之一。
它通过在患者皮肤上施加一小片含有药物成分的刺激物,观察是否出现过敏反应。
常用的皮肤测试方法有:•扎痕法:将待测药物直接注射或划破患者皮肤表面,观察是否出现异常反应。
•斑贴试验:将待测药物涂抹在斑贴上,贴于患者皮肤上,并观察是否出现异常反应。
•食物试验:将待测药物加入食物中,让患者食用,并观察是否出现异常反应。
皮肤测试方法简单、便捷,并且对患者的刺激较小,是常用的药物过敏试验方法之一。
2. 血清IgE测定试验血清IgE测定试验是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IgE 水平来判断是否存在药物过敏反应。
这种方法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提取患者的血液样本。
2.将血液样本注射到特定的试剂中,使其与可能引发过敏的药物结合。
3.检测试剂中的IgE水平,通常使用荧光素酶标法或放射免疫测定法。
4.根据测定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药物过敏反应。
血清IgE测定试验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药物过敏判断结果,但是需要实验室设备和技术支持,操作相对较为复杂。
3. 类银白试验类银白试验也叫做皮内试验,是通过将待测药物注射到患者的皮肤表皮下层,观察是否发生局部皮肤变化来判断药物过敏反应。
操作步骤如下:1.消毒处理:将试验部位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2.注射药物:注射待测药物到患者的皮下层,通常使用微量注射器。
3.观察反应:观察注射部位是否出现局部变化,如红斑、水肿、瘙痒等。
类银白试验是一种较为可靠的药物过敏试验方法,但是可能会造成一定的不适和疼痛感,需要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给予患者充分的关怀和安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六九医院药物过敏性试验方法及注意事项一、预防药物过敏须遵循以下原则:1.减少药物过敏反应危害的有效办法是在使用前详细询问病人过敏史,药物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出现异常反应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2.过敏性试验本身具有诱发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衰竭、休克等的危险,过敏试验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人反应,并做好急救准备。
3.过敏性试验结果具有临床参考价值,但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
过敏试验阴性的病人用药过程中仍需要密切观察,并做好急救准备。
4.如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肌内或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注射液0.5~1ml(小儿酌减),必要时可数分钟重复注射一次或进行静脉注射。
并根据需要进行输液、给氧、滴注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升压药和其他必要的急救措施。
5、三类患者禁做皮试:(1)过去几年曾发生过强烈的过敏反应者,建议不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
(2)正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因这些药物可促发该患者发生非预期的过敏性休克反应。
(3)患有广泛皮疹疾病的患者,因可混淆皮试结果。
二、国家药典规定需要皮试的药品1品名备注1细胞色素C注射液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85)2降纤酶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513) 3青霉素钠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24)4青霉素钾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28)5青霉素v钾片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28)6普鲁卡因青霉素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29)7苄星青霉素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0)8苯唑西林钠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0)9氯唑西林钠注射剂、胶囊、颗粒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1)10氨苄西林钠注射剂、胶囊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2)11阿莫西林片剂、胶囊、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4)12哌拉西林钠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5)13磺苄西林钠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7)14胸腺素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137)215白喉抗毒素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143)16破伤风抗毒素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144)17多价气性坏疽抗毒素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146)18抗蛇毒血清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148)19抗炭疽血清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149)20抗狂犬病血清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150)21肉毒抗毒素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151)22青霉胺片片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71) 23玻璃酸酶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009) 24α-靡蛋白酶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432)25鱼肝油酸钠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434)注:括号内是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的页码。
三、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监制的2008年出版《常用试剂敏药品操作规程表》和药品使用说明书上注明有“过敏者禁用”的药品1、蕲蛇酶注射液2、精制蝮蛇抗栓酶3、碘化物造影剂4、门冬酰胺酶5、3绒促性素6、结核菌素7、维生素b18、头孢唑林钠注射液9、头孢拉定注射液 10、头孢孟多酯钠11、头孢替安粉 12、头孢硫咪粉针13、头孢替唑钠14、头孢唑肟钠15、头孢匹多注射液16、头孢呋辛钠针 17、头孢曲松钠18、头孢吡肟19、头孢哌酮舒巴坦20、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东元安奇)21、舒安西林 22、美洛西林(力扬)23、辅酶Q10四、常见问题释疑1、青霉素类抗菌药是否均需皮试?答:因青霉素的过敏反应较多且后果较严重, 而青霉素皮试的准确率为60%,有一定参考价值。
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临床用药须知》明确规定,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注射、口服制剂)前必须进行皮肤试验,有青霉素过敏史者一般不宜进行皮试,皮试阳性反应者禁用。
2、青霉素类抗菌药更换时是否需皮试?答:更换同类药物或不同批号须重新进行皮内试验。
43、青霉素类抗菌药停药多久需皮试?答:皮试阴性者用药后,停药3天以上者再次使用需皮试4、苄星青霉素每次使用是否均需皮试?答:因其使用间隔期长,在每次用药前都要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5、头孢素类抗菌药更换时是否需皮试?答:一般不需皮试,但更换药物说明书要求皮试者除外6、有青霉素类过敏史者是否还可用青霉素类或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答:有青霉素过敏史者一般不宜进行皮试,更不用青霉素类药物;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严重过敏,应禁用头孢类抗菌药物;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一般过敏,可根据病情慎重地选用头孢类抗菌药物,现有的研究表明,青霉素类与一代头孢的交叉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二代、三代和四代,因此,宜选用二、三、四代头孢,特别三、四代头孢更为安全。
有青霉素过敏史者,慎用除头孢类的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如需使用,应做相应的皮试试验。
7、有头孢类过敏史者的患者是否还可用青霉素类或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答:头孢类抗菌药禁用于对任何一种头孢类抗菌药有过敏史及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的患者。
除青霉素类和头孢类外,慎用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如需使用,应做相应的皮试试验。
8、青霉素类抗菌药是否都要用青霉素皮试液做皮试?5答:青霉素类抗菌药无论何药、何种剂型均需皮试,皮试液除苯唑西林钠、氨苄西林钠、东元安奇(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外均可用青霉素G配制的皮试液替代。
9、头孢类抗菌药是否均需皮试?答: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和卫生部2004年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均未要求头孢类抗菌药物做皮肤过敏试验。
但如果药品说明书明文规定使用前需做皮肤过敏试验则必须做;如果药品说明书上未明确规定,则需根据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既往药物过敏史、患者的患病严重程度等综合考虑是否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10、头孢类抗菌药如果要做皮试,要用何种皮试液做皮试?答:如果进行头孢类抗菌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必须使用原药配制皮试液,不能用青霉素皮试液代替,也不能用某一种头孢菌素配制成皮试液做所有头孢类抗菌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
11、皮试液是否均用生理盐水做溶媒?答:不一定,按说明书要求做,如头孢孟多酯钠(锋多欣)建议使用专用溶剂(5%碳酸氢钠溶液或2.5%碳酸氢钠溶液)完全溶解后,再用生理盐水稀释至300µg∕ml,现配现用。
12、出生28天以内的婴儿使用青霉素类抗菌药物时是否要做皮试?答:出生后28天内的婴儿因体内IgE合成能力尚不健全及皮肤红润、细嫩,容易出现假阳性,但药典没有明确规定不做,故仍需皮试,确需皮试者需用生理盐水作对照。
613、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试液的浓度?答:国内目前推荐的浓度为300~500 μg/mL,注射量为0.1mL。
皮试液的制备:由该头孢菌素(同批号)配制,0.9%氯化钠注射液为稀释液,参考浓度为300μg/ml~500μg/ml(临床多使用500μg/ml),取皮试液 0.1ml做皮试。
14、青霉素类抗菌药皮试液的浓度?答:除苯唑西林钠、氨苄西林钠、东元安奇(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外,青霉素类抗菌药均可用青霉素G钠溶于0.9% 氯化钠注射液中,以无菌操作配成浓度为500u/1ml皮试液。
皮试时,臂屈侧腕关节上约6.6cm处皮内注射0.1ml,等待20分钟观察结果。
15、药学人员在发药时,如收到需要做皮试的药物处方时,该如何处理?答:收到需要皮试而未做皮试或无免皮试说明的处方时,应拒绝发药,否则出了问题,药师负主要责任。
16、其它β-内酰胺类抗菌药(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单环类、氧头孢烯类)是否均需要做皮试?答:(1)说明书中有明确规定用前必须皮试的,应按说明书执行。
说明书中无要求的,皮试不列为常规。
对于仅出现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阳性或过敏体质者必须使用时,用药前宜做该药皮试。
(2)特殊药品:如注射用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克倍宁)、头孢米诺钠、头孢美唑、拉氧头孢使用前应按说明书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3)皮试液的制备:用拟用药配皮试液,0.9%氯化钠注射液为稀释液,参考浓度为300μg/mL~500μg/mL,取0.1mL 做皮7试。
(4)单酰胺环类抗生素(氨曲南)注射给药前不必皮试,但对本药和头孢他啶过敏者禁用。
17、除青霉素类和头孢类外,其他类需做皮试的药物该如何处理?答:按说明书要求做,或参照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菌药的皮试方法进行操作。
18、不同品种、不同规格、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群过敏性试验是否均一样?答:同一皮试液的皮肤过敏性试验,不同品种、不同规格、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群过敏性试验是结果均一致。
五、各类易过敏药的皮试试验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六、影响皮试试验的各种因素及皮试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1、皮试液配制时应注意的问题:在 1 m1 针筒内稀释药液时要考虑到针头与乳头的容量, 应除去这部分的容量; 如稀释100 倍时,宜直接加入10 m1液体中, 以减少稀释次数;每次配制时一定要混匀。
2、传统青霉素皮试液配制方法的改进:常规消毒后抽吸0. 9%氯化钠( 10 ml/支) 4 ml 加入青霉素 80 万U 内使之溶化, 浓度为 20 万 U / ml;再取 0. 25 ml ( 5 万U ) 加入 0. 9%氯化钠100 ml,则青霉素浓度为500 U/ ml,即 50 U / 0. 1ml,22即配制成与传统方法一致浓度的皮试液。
此法简便、省时,在有效时间内可同时供多人使用,避免交叉感染及药物的浪费。
3、皮试前皮肤消毒方法的改进:长期以来, 主要以75%酒精用于皮肤消毒, 但由于个体对酒精的敏感度各异,尤其是儿童皮肤娇嫩,用75%酒精后皮肤会发红, 影响结果观察, 给判断带来困难,假阳性率较高。
为减少消毒剂对皮试结果的影响,护理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据报道,0. 5%碘伏、酸性氧化电位水、聚维酮碘作为皮肤消毒剂, 其假阳性率明显低于75%酒精。
4、缓解疼痛的方法:(1)采用4 号半针头, 于腕横纹皮纹平行进针(横向进针) ,显著减轻了患者的疼痛。
选用 4号半头皮针,针头较小, 贴紧皮肤 5 度角进针,进针角度小而快, 痛感小; 将注射点选择在腕横纹上三横指正中, 该部位尺神经和桡神经末梢分布少,相对传统注射法痛感相对减轻; 注射时采用与腕横纹平行进针法, 机械损伤小, 推注药液时无阻力,避免了垂直进针使皮纹产生机械断裂损伤而造成的撕裂样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