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脏腑辨证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学-脏腑辨证ppt
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既强调宏观的望、闻、问、切,又注重微观的 病理变化。
症状与病因相结合
3
既关注症状表现,又探究病因病机。
脏腑辨证的常见证型
肝气郁结证
胁肋胀痛、情志抑郁、善太息、乳房胀痛 、月经不调。
肝胆湿热证
胁肋满痛、黄疸、口苦纳呆、尿短赤。
肝火上炎证
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干口苦、急躁易 怒。
肝阴虚证
脏腑辨证的常见用药
养血调肝药
如枸杞子、白芍、熟地黄等,适用 于肝血虚证。
平肝熄风药
如天麻、钩藤、石决明等,适用于 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
清肝泻火药
如龙胆草、柴胡、夏枯草等,适用 于肝火上炎或肝胆湿热。
疏肝解郁药
如柴胡、香附、青皮等,适用于肝 气郁结证。
03
脏腑辨证在临床上的应用
内科脏腑辨证
心病辨证
脏腑辨证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脏腑辨证与现代医学在许多方面具有互补性,两者可以相互 借鉴和融合。
现代医学的生理学、病理学、解剖学等学科与中医脏腑理论 存在差异,但这些差异可以为脏腑辨证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
02
脏腑辨证体系
脏腑辨证的基本原则
1 2
整体与局部相结合
既注重整体脏腑功能,又关注局部病变表现。
典型病例解析
病例一
患者长期胃痛,伴有食欲不振、乏力、消 瘦等症状,经检查发现患有胃溃疡。中医 辨证为脾胃虚弱,治疗以健脾和胃、止痛 为主,采用中药汤剂和针灸综合治疗,取 得良好疗效。
VS
病例二
患者突发腰痛,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 症状,经检查诊断为急性肾盂肾炎。中医 辨证为肾虚湿热,治疗以补肾利湿、通淋 解毒为主,采用中药汤剂和西药抗生素联 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既强调宏观的望、闻、问、切,又注重微观的 病理变化。
症状与病因相结合
3
既关注症状表现,又探究病因病机。
脏腑辨证的常见证型
肝气郁结证
胁肋胀痛、情志抑郁、善太息、乳房胀痛 、月经不调。
肝胆湿热证
胁肋满痛、黄疸、口苦纳呆、尿短赤。
肝火上炎证
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干口苦、急躁易 怒。
肝阴虚证
脏腑辨证的常见用药
养血调肝药
如枸杞子、白芍、熟地黄等,适用 于肝血虚证。
平肝熄风药
如天麻、钩藤、石决明等,适用于 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
清肝泻火药
如龙胆草、柴胡、夏枯草等,适用 于肝火上炎或肝胆湿热。
疏肝解郁药
如柴胡、香附、青皮等,适用于肝 气郁结证。
03
脏腑辨证在临床上的应用
内科脏腑辨证
心病辨证
脏腑辨证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脏腑辨证与现代医学在许多方面具有互补性,两者可以相互 借鉴和融合。
现代医学的生理学、病理学、解剖学等学科与中医脏腑理论 存在差异,但这些差异可以为脏腑辨证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
02
脏腑辨证体系
脏腑辨证的基本原则
1 2
整体与局部相结合
既注重整体脏腑功能,又关注局部病变表现。
典型病例解析
病例一
患者长期胃痛,伴有食欲不振、乏力、消 瘦等症状,经检查发现患有胃溃疡。中医 辨证为脾胃虚弱,治疗以健脾和胃、止痛 为主,采用中药汤剂和针灸综合治疗,取 得良好疗效。
VS
病例二
患者突发腰痛,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 症状,经检查诊断为急性肾盂肾炎。中医 辨证为肾虚湿热,治疗以补肾利湿、通淋 解毒为主,采用中药汤剂和西药抗生素联 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辩证脏腑辩证PPT课件
主行水,即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 朝百脉。
6.特性:肺为娇脏(喜清恶浊); 肺性肃降(肺内宜清肃,肺性宜下降)。
7.大肠:吸收水分,排泄糟粕。
(一)肺气虚证 1.含义 由于肺机能减弱,其主气、卫外功能失职所表现的虚 弱证候。 2.病因及症状分析
3.辨证要点 咳喘无力,易感,畏风 + 气虚证。
3.辨证要点 纳运障碍+湿热内蕴(身热不扬,渴不多饮,舌苔 黄腻,脉滑而数)。
证候鉴别
(七)胃阴虚证 1.含义
胃阴不足,胃失濡润、和降所表现的虚热证候。
2.病因及症状分析
3.辨证要点 胃灼隐痛/脘痞嘈杂/饥不欲食/干呕呃逆 + 阴虚证。
(八)胃火炽盛证 1.含义 由于胃中火热炽盛,胃失和降所表现的实热证候。 2.病因及症状分析
(1)有口渴、舌红、苔黄、脉数的火热脉症。 (2)有小便涩痛等小肠火热的典型脉症。
肺与大肠辩证
(一)生理
1.位置:肺居胸中,上连息道,合称肺系。 2.络属: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 3.联系: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体合皮,外应胸膺。 4.五行:五行属金,五季为秋,在声为哭,在志为悲,
在液为涕,在味为辛,在色为白,变动为咳。 5.功能:主气,司呼吸(行清浊之气交换);
第二节 脏腑辨证
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结合八纲、 病因、气血等理论,通过对四诊所收集的资料, 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借以推究其病因病机,判断 疾病的部位、性质、正邪盛衰状况的一种辨证方 法。
心与小肠辩证
(一)生理
1.位置:心居胸中,心包外护。 2.络属: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 3.联系: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体合脉。 4.五行:五行属火,五季为夏;在声为笑,在志为喜,在
6.特性:肺为娇脏(喜清恶浊); 肺性肃降(肺内宜清肃,肺性宜下降)。
7.大肠:吸收水分,排泄糟粕。
(一)肺气虚证 1.含义 由于肺机能减弱,其主气、卫外功能失职所表现的虚 弱证候。 2.病因及症状分析
3.辨证要点 咳喘无力,易感,畏风 + 气虚证。
3.辨证要点 纳运障碍+湿热内蕴(身热不扬,渴不多饮,舌苔 黄腻,脉滑而数)。
证候鉴别
(七)胃阴虚证 1.含义
胃阴不足,胃失濡润、和降所表现的虚热证候。
2.病因及症状分析
3.辨证要点 胃灼隐痛/脘痞嘈杂/饥不欲食/干呕呃逆 + 阴虚证。
(八)胃火炽盛证 1.含义 由于胃中火热炽盛,胃失和降所表现的实热证候。 2.病因及症状分析
(1)有口渴、舌红、苔黄、脉数的火热脉症。 (2)有小便涩痛等小肠火热的典型脉症。
肺与大肠辩证
(一)生理
1.位置:肺居胸中,上连息道,合称肺系。 2.络属: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 3.联系: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体合皮,外应胸膺。 4.五行:五行属金,五季为秋,在声为哭,在志为悲,
在液为涕,在味为辛,在色为白,变动为咳。 5.功能:主气,司呼吸(行清浊之气交换);
第二节 脏腑辨证
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结合八纲、 病因、气血等理论,通过对四诊所收集的资料, 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借以推究其病因病机,判断 疾病的部位、性质、正邪盛衰状况的一种辨证方 法。
心与小肠辩证
(一)生理
1.位置:心居胸中,心包外护。 2.络属: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 3.联系: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体合脉。 4.五行:五行属火,五季为夏;在声为笑,在志为喜,在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ppt
热证
寒证
湿证
燥证
分为实热和虚热,表现为口渴、 喜凉、尿黄赤、便秘等症状。
分为实寒和虚寒,表现为畏寒、 肢冷、尿清长、便溏等症状。
分为湿热和寒湿,表现为身重、 腹胀、纳呆、舌苔厚腻等症状。
分为肺燥和肠燥,表现为干咳、 咽痒、皮肤干燥等症状。
04
脏腑辨证的难点与对策
脏腑辨证的难点
症状表现复杂
脏腑病变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存 在相似症状和交叉症状,增加了辨
中医临床疗效和学术水平。
基础理论研究
针对脏腑辨证的基础理论、学术 特点和方法学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深入探讨了脏腑病变的发生、 发展规律及诊疗方法。
应用领域拓展
脏腑辨证不仅在中医临床医学中得 到广泛应用,还拓展到预防医学、 康复医学等领域,为民众健康水平 的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
THANK YOU.
病机
脾胃湿热、03
症状
病因
病机
咳嗽、气喘、咳痰、胸闷、便秘 等。
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内伤 等。
肺气郁闭、肺火炽盛、大肠湿热 等。
肾与膀胱的辨证
症状
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尿频尿急尿痛等。
病因
禀赋不足、久病不愈、房事过度等。
病机
肾阴虚、肾阳虚、膀胱湿热等。
证的难度。
证候动态变化
脏腑病变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不同的阶段可能出现不同的证候,
需要仔细辨别。
个体差异
不同的人体存在差异,对疾病的反 应和表现也有所不同,给辨证带来
了一定的挑战。
脏腑辨证的对策
重视望闻问切
通过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脉象等,结合闻诊和 问诊,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
运用八纲辨证
2023
中医诊断脏腑辨证ppt
泄泻的诊断要点包括病史、症状 、体征及舌脉象等方面。
泄泻的脏腑辨证主要涉及脾、胃 、肝、肾等脏腑,如脾虚湿盛证 、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等。
咳嗽的中医诊断与脏腑辨证
病因
咳嗽的病因包括外邪侵袭、痰浊内蕴、情志刺激、饮食不 当等。
病机
咳嗽病机主要为肺失宣肃,或肺气亏虚,或肺肾阴虚等。
诊断要点
咳嗽的诊断要点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及舌脉象等方面。
中医诊断脏腑辨证ppt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概述 • 脏腑辨证的方法和步骤 • 常见的脏腑病变及辨证 • 脏腑辨证的难点及注意事项 • 临床案例分析
01
概述
脏腑的基本概念
五脏
心、肝、脾、肺、肾的主要功能和相互关系。
六腑
胆、胃、小肠、大肠、膀胱等器官的生理功能和相互关系。
脏腑辨证的中医理论基础
阴阳五行
脏腑辨证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相互关联、相互制约。
藏象学说
阐述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是脏腑辨证的理论核心。
脏腑辨证在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性
确定病变部位
根据患者症状表现,确定病变部位是脏腑辨证的 关键。
分析病因
脏腑辨证可分析病因的性质、特点及其传变规律 ,为制定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实证
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寒凝滞、肝胆湿热、瘀阻肝脉。
虚证
肝血不足、肝阴不足、肝壅滞、湿热蕴脾、寒湿困脾、食积不化。
虚证
脾气不足、脾阳虚损、脾阴虚耗。
肺病辨证
实证
风寒束肺、痰热阻肺、肺气郁闭、痰浊阻肺。
虚证
肺气不足、肺阴虚损、肺阳虚衰。
肾病辨证
实证
肾火上炎、湿热下注、水湿内停、肾气不固。
全版中医里的脏腑辨证..ppt
炙草
.精品课件.
肉桂
20
肺阴虚
概念:是指肺阴不足,虚热内生的证候。 病因:
久咳伤肺阴 痨虫(结核杆菌)袭肺 邪热恋肺,耗伤肺阴 肾阴虚(水不涵金)
证候: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稠,或咳痰血, 口干咽燥,
声音嘶哑,形体消瘦,潮热,颧红,盗汗,舌红 少津,脉细数。
.精品课件.
21
肺阴虚
病机分析:
肺失肃降——久咳伤阴,口咽干燥,声嘶
3
心与小肠病辨证
心的生理功能: ➢主血脉 ➢主神 ➢在体合脉,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与小肠相表里 小肠的生理功能:泌别清浊
(指小肠对食物消化的同时随 之进行分清别浊的功能)
.精品课件.
4
心与小肠病辨证内容
心病辨证
虚证
实证
小肠病辨证
▪ 心气虚与心阳虚 ▪ 心血虚与心阴虚 ▪ 心火亢盛 ▪ 心血瘀阻 ▪ 痰迷心窍 ▪ 痰火扰心 ▪ 小肠实热
脏腑辨证
.精品课件.
1
概念
脏腑辨证:是运用脏腑学说理论,根据脏 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结合八纲、病因、 气血等理论通过对四诊收集的病情资料进 行分析、归纳,以辨明病位、病性、邪正 盛衰的一种辨证方法。
.精品课件.
2
脏腑辨证内容
心与小肠辨证 肺与大肠辨证
脾与胃辨证
肝与胆辨证
.精品课件.
肾与膀胱辨证
.精品课件.
15
小肠实热
概念:是指心火下移,致小肠里热炽盛的证候。
病因: ➢小肠里热炽盛 ➢心火炽盛下移小肠
证候:心中烦热,口渴喜凉饮,口舌生疮,小便 赤涩,尿道灼痛,尿血,舌红苔黄,脉数。
.精品课件.
16
小肠实热
病机分析:
中医脏腑辨证ppt
养生保健应用
饮食调理
根据脏腑辨证理论,合理安排饮食 ,调整饮食结构,有益于身体健康 。
情志调养
根据脏腑辨证理论,调节情志,保 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过激或抑郁 ,有益于身体健康。
运动保健
根据脏腑辨证理论,选择适合的运 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有 益于身体健康。
药物保健
根据脏腑辨证理论,选用适当的药 物进行保健,如中药材等,有益于 身体健康。
脏腑辨证基础
脏腑生理病理
要点一
脏腑定义
脏腑是中医对人体内部器官的总称, 包括心、肝、脾、肺、肾等五脏和胃 、小肠、大肠等六腑。
要点二
脏腑生理
各脏腑具有各自的功能和特点,如心 主血脉、肝主疏泄、脾主运化等。
要点三
脏腑病理
脏腑病变主要表现为功能失调和器质 性病变,如肝气郁结、心血不足、脾 胃湿热等。
脏腑功能及相互关系
与经络辨证比较
经络辨证主要从经络的角度出发,针对不 同经络的病候进行辨证,而脏腑辨证则更 加注重内脏器官的病理变化,两者具有一 定的互补性,可以结合使用。
THANK YOU.
脏腑辨证总结
优势与不足
优势
脏腑辨证理论较为完善,能够对不同疾病 进行系统分类,同时结合了中医基础理论 ,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VS
不足
脏腑辨证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不同医家对 于辨证标准的理解和运用存在差异,可能 影响临床疗效。
研究进展脏腑辨证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新的理论和方法,如“脏腑气机辨证”、“脏腑 功能辨证”等,丰富了脏腑辨证的内容。
为临床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脏腑辨证强调个体化治疗,针对不同的病变部位、性质和病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提高临床疗效
《中医学》脏腑辨证(版)PPT文档共45页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45
《中医学》脏腑辨证(版)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
中医基础脏腑辨证ppt课件
29
胃火
胃阳亢盛,火热上扰。
辨证要点: 胃痛胃胀、吞酸,呕吐,口渴喜冷饮,消谷善饥, 牙龈肿痛,口疮口臭,大便干结,脉滑洪有力。 成因:嗜食辛辣、酒浆、食积化热、思虑过度, 郁而化火。
30
病机分析
胃气郁滞食积不化---胃痛胃胀;肝气犯胃---
吞酸;胃气上逆---呕吐;胃火消灼津液---口 渴喜冷饮,大便干结;胃阳亢盛---消谷善饥; 胃火上攻---牙龈肿痛,口疮口臭,脉滑洪有 力。
肝火:口苦咽干,耳鸣耳聋,腰胁疱疹,阴囊湿疹睾丸肿
大等。 胃肠病症,生殖系统病症等等。 37
解?
18
肺气虚
肺气不足
辨证要点: 气短、少气懒言,动则加重,自汗畏风,易感冒, 或咳喘无力等。 主症:少气、自汗。 成因:先天禀赋不足;长期慢性咳嗽气喘;脾胃 病日久。(肺脾气虚常互为因果)
脾先虚-土不生金 肺先虚-子盗母气
19
病机分析
肺为阳气主要来源,肺虚则宗气虚---司呼吸
34
案例一
女,32岁,上腹胃脘胀痛数天,痛时喜按,
午及晚餐前多发,进食后减轻,无夜间疼痛, 间泛清水,食欲佳,不呕不渴饮,口不干苦 不腻,大便素来4-5天一次,较干,月经正常。 剑突下压痛。舌淡红,苔花剥,脉寸浮,尺 关沉缓,左强于右。 處方:小建中湯。
35
赵*,女,5岁,呕吐腹痛4天,发热37.8度,在医院输液
3天无效。家长说患儿前几天吃糍粑(一种用糯米做的食 物)后,发生腹痛,曾呕吐几次,腹泻三次,现在仍然便 稀,在吐泻之后痛减,但没好,不思饮食,见食物就发 呕。切腹,上脘胀,但不硬,有压痛,下腹不痛。伴有 咳嗽,有少量痰,舌红苔白厚腻,脉滑,而浮,寸部尤 盛。 此为食积于胃,在上者因而越之,开栀子豉汤: 山栀子 10枚捣碎 豆豉一把,煎10分钟,服后以手探喉,以助呕 吐。 3天后见到家长,说上次按法服药后探吐,患儿当晚没吃 饭,夜里饿了要东西吃,只给饮糖水,第二天病好了。 36
胃火
胃阳亢盛,火热上扰。
辨证要点: 胃痛胃胀、吞酸,呕吐,口渴喜冷饮,消谷善饥, 牙龈肿痛,口疮口臭,大便干结,脉滑洪有力。 成因:嗜食辛辣、酒浆、食积化热、思虑过度, 郁而化火。
30
病机分析
胃气郁滞食积不化---胃痛胃胀;肝气犯胃---
吞酸;胃气上逆---呕吐;胃火消灼津液---口 渴喜冷饮,大便干结;胃阳亢盛---消谷善饥; 胃火上攻---牙龈肿痛,口疮口臭,脉滑洪有 力。
肝火:口苦咽干,耳鸣耳聋,腰胁疱疹,阴囊湿疹睾丸肿
大等。 胃肠病症,生殖系统病症等等。 37
解?
18
肺气虚
肺气不足
辨证要点: 气短、少气懒言,动则加重,自汗畏风,易感冒, 或咳喘无力等。 主症:少气、自汗。 成因:先天禀赋不足;长期慢性咳嗽气喘;脾胃 病日久。(肺脾气虚常互为因果)
脾先虚-土不生金 肺先虚-子盗母气
19
病机分析
肺为阳气主要来源,肺虚则宗气虚---司呼吸
34
案例一
女,32岁,上腹胃脘胀痛数天,痛时喜按,
午及晚餐前多发,进食后减轻,无夜间疼痛, 间泛清水,食欲佳,不呕不渴饮,口不干苦 不腻,大便素来4-5天一次,较干,月经正常。 剑突下压痛。舌淡红,苔花剥,脉寸浮,尺 关沉缓,左强于右。 處方:小建中湯。
35
赵*,女,5岁,呕吐腹痛4天,发热37.8度,在医院输液
3天无效。家长说患儿前几天吃糍粑(一种用糯米做的食 物)后,发生腹痛,曾呕吐几次,腹泻三次,现在仍然便 稀,在吐泻之后痛减,但没好,不思饮食,见食物就发 呕。切腹,上脘胀,但不硬,有压痛,下腹不痛。伴有 咳嗽,有少量痰,舌红苔白厚腻,脉滑,而浮,寸部尤 盛。 此为食积于胃,在上者因而越之,开栀子豉汤: 山栀子 10枚捣碎 豆豉一把,煎10分钟,服后以手探喉,以助呕 吐。 3天后见到家长,说上次按法服药后探吐,患儿当晚没吃 饭,夜里饿了要东西吃,只给饮糖水,第二天病好了。 36
中医诊断脏腑辨证ppt课件
辨证要点 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 + 血虚见症
15
表现·分析 心阴虚兼见:心烦+阴虚见症
辨证要点 心悸,心烦,失眠多梦 + 阴虚见症
16
治疗 心血虚—养血安神—四物汤加安神药 (夜交藤、合欢、远志、茯神) 心阴虚—滋阴安神—补心丸(天王补心丹)
17
附:心血虚与心阴虚二证鉴别 心阴虚可由心血虚发展而来,亦可一开始即为 心阴虚证。 相同点:二证均属心之阴血不足,可见到神志 病变和心动失常,故均以心悸失眠为主症。 不同点: 心血虚以血虚失濡养为特征,无热象。即面、 唇、爪甲、齿龈、舌呈淡白色。 心阴虚以阴虚内热为特征,虚热象明显。唇、 舌、面均呈红色。
24
生理
肺 --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鼻;主音 大肠 -- 吸收水分,传导糟粕
病理
肺 -- 咳嗽、气喘、胸痛、咯血等 大肠 --- 便秘,泄泻,里急后重等
25
肺病常见病因与临床证型关系:
虚证 久病咳喘
肺气虚证
它脏病变所累 肺阴虚证
实证
外邪侵袭—风寒燥热 痰饮停聚于肺
风寒犯肺、风热犯肺 燥邪犯肺、肺热炽盛 痰热壅肺、寒痰阻肺 饮停胸胁、风水相搏
12
※二、 心血虚证、心阴虚证
概 念 心血不足与心阴亏虚,不能濡养心脏而
表现的证候。(中:心悸范围;西:心动过速
机制
脾胃 肾
失血
化源
心律不齐)
心血
久病 忧思
耗血
13
机制
心血亏
忧思
心阴虚证
外感热病后期
14
表现·分析 主症: 心悸怔忡—阴血不足,心失所养
失眠多梦—血不养神,神不守舍 心血虚兼见:头晕健忘+血虚见症
15
表现·分析 心阴虚兼见:心烦+阴虚见症
辨证要点 心悸,心烦,失眠多梦 + 阴虚见症
16
治疗 心血虚—养血安神—四物汤加安神药 (夜交藤、合欢、远志、茯神) 心阴虚—滋阴安神—补心丸(天王补心丹)
17
附:心血虚与心阴虚二证鉴别 心阴虚可由心血虚发展而来,亦可一开始即为 心阴虚证。 相同点:二证均属心之阴血不足,可见到神志 病变和心动失常,故均以心悸失眠为主症。 不同点: 心血虚以血虚失濡养为特征,无热象。即面、 唇、爪甲、齿龈、舌呈淡白色。 心阴虚以阴虚内热为特征,虚热象明显。唇、 舌、面均呈红色。
24
生理
肺 --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鼻;主音 大肠 -- 吸收水分,传导糟粕
病理
肺 -- 咳嗽、气喘、胸痛、咯血等 大肠 --- 便秘,泄泻,里急后重等
25
肺病常见病因与临床证型关系:
虚证 久病咳喘
肺气虚证
它脏病变所累 肺阴虚证
实证
外邪侵袭—风寒燥热 痰饮停聚于肺
风寒犯肺、风热犯肺 燥邪犯肺、肺热炽盛 痰热壅肺、寒痰阻肺 饮停胸胁、风水相搏
12
※二、 心血虚证、心阴虚证
概 念 心血不足与心阴亏虚,不能濡养心脏而
表现的证候。(中:心悸范围;西:心动过速
机制
脾胃 肾
失血
化源
心律不齐)
心血
久病 忧思
耗血
13
机制
心血亏
忧思
心阴虚证
外感热病后期
14
表现·分析 主症: 心悸怔忡—阴血不足,心失所养
失眠多梦—血不养神,神不守舍 心血虚兼见:头晕健忘+血虚见症
中医学-脏腑辨证ppt课件
肺阴虚证
• 阴津不足,肺失濡润所表现的证候。多 由肺病日久,耗伤肺阴所致。
• 临床表现:干咳少痰,或痰粘不易咯出, 或痰中带血,口燥咽干,或喑哑,潮热 颧红,或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
• 病机:肺阴亏耗,阴虚火旺。 • 治法:养阴清肺 • 方剂:百合固金汤
大肠津亏证
• 年老体虚,津液亏损,或久病伤阴,不能濡 润大肠所出现的以便秘为主的证候。
• 临床表现:大便干结如栗,腹胀,拒按,口 干欲饮,内热心烦,小便短赤,舌红少苔或 苔黄而干,脉细数。
• 病机:肠道津亏,传导失司。 • 治法:润肠通便 • 方剂:麻子仁丸
大肠实热证
• 饮食不洁,过食辛辣、肥甘,热邪蕴结 肠道,导致腑气不通所致的实热证。
• 临床表现:发热口渴,大便秘结,腹胀 痞满,疼痛拒按,舌红苔黄而干,脉沉 实有力。
中医学-脏腑辨证
概述
❖ 脏腑辨证,是运用脏 腑的生理病理理论, 对四诊所收集的病情 资料进行分析归纳, 判断疾病的部位、病 因病机、性质和邪正 盛衰的辨证方法。
心与小肠辨证
功能:主血脉—血液运行障碍 主神明—神志异常
心开窍于舌,与小肠互为表里 症状:心悸、心前区疼痛、心神不安、失眠多
梦、谵语。 虚:心气、心血、心阴、心阳虚衰;
寒凝胃脘证
❖ 寒邪损伤胃气,胃失和降所出现的临床证候。 ❖ 临床表现:胃脘冷痛,痛势急剧,呕吐清水,
形寒肢冷,喜温,喜热饮,苔白,脉弦紧。 ❖ 病机:寒凝胃脘,中阳不运。 ❖ 治法:温胃散寒 ❖ 方剂:良附丸
胃热炽盛证
❖ 由胃经蕴热、胃火偏盛所表现的胃实热证。 ❖ 临床表现:胃脘灼痛,拒按,渴喜冷饮,发
• 病机:实热内结,腑气不通。 • 治法:泻下热结 • 方剂:大承气汤
9.3第九章第三节脏腑辨证PPT课件
16
4、心血虚证
【基本概念】心血虚证是指心血不足,心 失濡养所表现的证候。
17
【证候分析】
劳神过度而耗血 失血过多 久病伤及营血 脾失健运或肾精亏损,
生血之源不足
18
消耗太过 生成不足
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动失常 —— 心悸怔忡
血不养心,心神不宁 —— 失眠多梦 血虚不能上荣头面 —— 头晕、健忘、
56
4、风热犯肺证
【基本概念】风热之邪侵表, 肺卫失宣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咳嗽,咯痰黄稠,发热微恶风寒, 鼻塞流浊黄涕,口干咽痛, 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57
【证候分析】
外感风热之邪,侵袭肺卫
58
风热犯肺,肺失清肃而上逆——咳嗽 风热为阳邪,灼液为痰——咯痰黄稠 肺卫失宣,正邪相争——发热微恶风寒 鼻为肺窍,肺气失宣,且津液为风热所熏
44
1、肺气虚证
【基本概念】肺气虚证是指肺气亏虚,卫表不固, 宣降失职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咳喘无力,气短不足以息,动则益甚, 咯痰清稀,面色淡白,声音低怯,神疲体倦, 或自汗畏风,易于感冒, 舌淡苔白,脉虚。
45
【证候分析】
久病咳喘,肺气耗伤 脾气亏虚生化不足,母病及子
46
肺气虚弱,宣降失权,气逆而向上——咳喘无力 宗气不足——气短不足以息,动则益甚,声音低怯 肺气亏虚,津液失布,聚而为痰,随肺气上逆
致痛原因有别,应分辨疼痛特点及兼症 以审证求因。
34
8、痰蒙心神证(痰迷心窍/包证)
【基本概念】痰蒙心神证是指痰浊蒙蔽心神, 以神志失常为主所表现的证候。
35
【证候分析】
湿浊酿痰,阻遏气机 情志不遂,气郁生痰, 痰浊内盛,夹肝风内扰,痰蒙心神
4、心血虚证
【基本概念】心血虚证是指心血不足,心 失濡养所表现的证候。
17
【证候分析】
劳神过度而耗血 失血过多 久病伤及营血 脾失健运或肾精亏损,
生血之源不足
18
消耗太过 生成不足
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动失常 —— 心悸怔忡
血不养心,心神不宁 —— 失眠多梦 血虚不能上荣头面 —— 头晕、健忘、
56
4、风热犯肺证
【基本概念】风热之邪侵表, 肺卫失宣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咳嗽,咯痰黄稠,发热微恶风寒, 鼻塞流浊黄涕,口干咽痛, 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57
【证候分析】
外感风热之邪,侵袭肺卫
58
风热犯肺,肺失清肃而上逆——咳嗽 风热为阳邪,灼液为痰——咯痰黄稠 肺卫失宣,正邪相争——发热微恶风寒 鼻为肺窍,肺气失宣,且津液为风热所熏
44
1、肺气虚证
【基本概念】肺气虚证是指肺气亏虚,卫表不固, 宣降失职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咳喘无力,气短不足以息,动则益甚, 咯痰清稀,面色淡白,声音低怯,神疲体倦, 或自汗畏风,易于感冒, 舌淡苔白,脉虚。
45
【证候分析】
久病咳喘,肺气耗伤 脾气亏虚生化不足,母病及子
46
肺气虚弱,宣降失权,气逆而向上——咳喘无力 宗气不足——气短不足以息,动则益甚,声音低怯 肺气亏虚,津液失布,聚而为痰,随肺气上逆
致痛原因有别,应分辨疼痛特点及兼症 以审证求因。
34
8、痰蒙心神证(痰迷心窍/包证)
【基本概念】痰蒙心神证是指痰浊蒙蔽心神, 以神志失常为主所表现的证候。
35
【证候分析】
湿浊酿痰,阻遏气机 情志不遂,气郁生痰, 痰浊内盛,夹肝风内扰,痰蒙心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因:常因七情化火,火热之邪入侵或嗜食辛
辣、肥甘厚味、积久化火所致。
5
.
心血瘀阻
心与小肠病辨证
主症:心悸怔忡,胸闷胸痛,痛如针刺,时发时 止。
舌紫暗或见瘀点瘀斑,脉细涩或结代。
(心血瘀阻、心脉不通)
重者剧痛暴作,肢厥神昏,脉微欲绝。
(心阳暴绝,血脉凝结不通)
病因:常因正虚瘀阻,或痰凝、寒滞、气滞所引 发。
24
.
三、脾与胃病辩证
脾主要生理功能及系统连属
脾主运化、脾主升、脾主统血。
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 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脾的常见病症
腹胀、腹痛、纳呆、便溏、浮肿、出血、 脏器下垂。
痰火扰心
心与小肠病辨证
主症:发热气粗,面红目赤,痰鸣黄稠,躁狂 谵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外感热病, 痰热扰心)
或心烦不寐,胸闷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内伤痰火扰心)
或语言错乱,哭笑无常,不避亲疏,狂躁妄动, 打人毁物,力逾常人。(狂证)
病因:常因外感热病,炼津成痰,或思虑郁怒, 气郁化火,酿生痰火所致能 传化糟粕
大肠的常见病症 便秘、腹泻
21
.
大肠湿热
肺与大肠病辨证
主症:腹痛,下痢脓血,里急后重;(痢疾)
或暴注下泄,色黄而臭。(泄泻)
+湿热内阻证(肛门灼热,口干尿赤,或有寒 热,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病因:多因感受湿热外邪,或饮食不节、不洁所 致。
22
风风热热::黄黄稠稠痰痰,,黄黄涕涕,, 舌舌尖尖红红,,苔苔薄薄黄黄,,脉脉浮浮 数数,,口口渴渴,,咽咽干干
燥热:干咳少痰,,口口鼻鼻 咽咽干干燥燥,,痰痰中中带带血血或或或咳咳咳 不不出出,,舌舌干干红红,,苔苔白白白或或或 黄黄,,脉脉浮浮数数或或细细数数
.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痰热壅肺
肺与大肠病辨证
6
.
痰迷心窍
心与小肠病辨证
主症:面色晦滞,意识模糊,语言不清,喉中痰 鸣,甚则昏不知人,舌苔白腻,脉滑。(痰蒙 心窍共证)
或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志痴呆,喃喃自语, 语无伦次,举止失常。(癫证)
或突然晕倒、不省人事、两目上视、手足抽搐。 (痫证)
病因:常因湿浊酿痰,或情志不遂,气郁生痰所
7 致。
.
1
.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系统连属 心主血、心主神明。在志为喜,在体合脉,
在液为汗,其华在面,开窍于舌。 心病常见症状
心悸、怔忡、胸闷、心痛 ; 心烦、失眠多梦、健忘。
2
.
心气虚、心阳虚 心与小肠病辨证
共症: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动则加剧,自汗, 脉虚或结代。
心气虚:共症+气虚证(面色淡白无华,舌淡苔白)。
病因:多由久病耗伤阴血、失血过多、生化不足 或情志不遂、郁火耗伤阴血所致。
4
.
心火炽盛
心与小肠病辨证
主症:心胸烦热,夜不成寐,甚狂躁谵语。 (火热内扰心神)
或口舌生疮,腐烂疼痛。(心火循经上炎)
或见吐血、衄血。(火热迫血妄行)
或见肌肤疮疡,红肿热痛。(火毒入血,
壅滞经络)
+面赤口渴,舌尖红赤,苔黄,脉数有力。
主症:咳喘痰黄粘稠,或痰中带血,气喘息粗, 甚咳吐腥臭脓痰+里热炽盛证(发热口渴,烦 躁不安,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病因:多因温热之邪入侵,或风寒入里化火,内 壅于肺所致。
19
.
痰湿阻肺
肺与大肠病辨证
主症:咳嗽胸闷,痰多粘白易咯,或见气喘痰鸣, 舌淡苔白腻,脉滑。
病因:常因脾运失健,痰湿内生,或久咳痰壅, 或感受寒湿等病邪所致。
.
大肠液亏
肺与大肠病辨证
主症:大便干结难排,数日一行,咽干口燥,口 臭头晕,舌红少津,脉细涩。
病因:多因素体阴虚,或久病伤阴,或热病津伤 未复,或产后或失血过多所致。
23
.
大肠热结
肺与大肠病辨证
主症:身热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结,腹痛胀满, 拒按,口舌生疮,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起芒刺, 脉沉实而滑。
病因:邪热炽盛于胃
肺的常见病症
咳嗽、气喘、胸痛、咯血。
12
.
肺气虚
肺与大肠病辨证
主症:咳喘无力,气短声低,动则益甚,痰白清 稀。或自汗出,易感冒。
+气虚证(神疲乏力,面色淡白,少气懒言, 舌淡,脉虚。)
病因:多由久咳久喘,耗伤肺气或禀赋、生化不 足或虚劳所致。
13
.
肺阴虚
肺与大肠病辨证
主症: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口燥咽干,甚则 痰中带血。
+阴虚内热证(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 汗,颧红如妆,舌红少津脉细数。)
病因:多由久咳伤阴或痨虫袭肺或热病后期阴津 损伤所致。
14
.
风寒束肺病
肺与大肠病辨证
主症:咳嗽痰白+外感风寒表证(恶寒发热,头 身疼痛,无汗,脉浮紧。)
病因:因感受寒邪,肺气被束所致。
15
.
风热犯肺
肺与大肠病辨证
主症:咳嗽,痰黄粘稠+外感风热表证(发热, 微恶风寒,汗出咽痛,舌边尖红,苔薄黄,脉 浮数。)
小肠实热证多因心火下移所致。 证候 心中烦热,口渴喜饮,口舌生疮, 尿 频急痛灼热,血尿,舌红苔黄。
小肠虚寒证多因脾阳虚、中阳不足所致。
11
.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主要生理功能及系统连属
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通调 水 道;朝百脉、主治节。
在志为喜,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 华在毛,在窍为鼻。
8
.
鉴别
均有痰阻和神志 失常的表现
痰迷心窍 }
痰火扰心
多为元气本虚,属阴, 主静,无热象,主要 以气滞痰凝,神明被 蒙为特点
为实证,是郁火挟痰, 属阳,主动,主要以 燥热,痰盛为特点
9
.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小肠病证
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 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小肠的常见病症 小便异常、大便泻泄
10
.
小肠病证
病因:因风热犯肺,肺失清肃所致。
16
.
燥邪犯肺
肺与大肠病辨证
主症: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胶结难出唇舌鼻 咽干燥;或+外感风热表证轻证。
病因:因感受秋季燥邪,肺津被伤所致。
17
.
鉴别
风寒束肺 风热犯肺 燥热犯肺
感受外邪, 病位在表, 肺卫失宣 为主要病 机→ 恶寒 发热,头 身痛,咳 嗽咳痰
18
风寒:清稀痰,清涕, 舌苔薄白,脉浮紧
心阳虚:共症+阳虚证(畏寒肢冷,心胸憋闷或心痛,
舌淡胖苔白滑)。
病因:多由久病体虚、暴病伤正、禀赋不足或高 年脏气亏虚所致。
3
.
心血虚、心阴虚 心与小肠病辨证
共症:心悸怔忡,失眠多梦。
心血虚:共症+血虚证(眩晕,健忘,面唇色淡, 舌淡,脉细弱)。
心阴虚:共症+阴虚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 两颧发红,舌红少津,脉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