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就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心理学与教
育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对象就是如何学、如何教、教与学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与学的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教与学三过程:学习、教学、评价或反思过程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进行教学研究
三、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二、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感觉与动作的分化
2、前运算阶段(2-7):自我为中心,认为所有人的感受就是相同的,思维不可逆,不能进行抽象运
算思维。
3、具体运算阶段(7-11):掌握守恒
4、形式运算阶段(11-15):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能用假设-演绎推理方式解决问题
三、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内容与方法
2、教学促进认知的发展
四、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
定义: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就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意义及对教育的启发
最近发展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教育要指向“最近发展区”。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要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五、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
六、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七、自我意识
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发展: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青春期开始形成与发展)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学生学习的内容
1、知识、技能与学习策略的掌握
2、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发展
3、道德品质与健康心理的培养
我国学者对学习的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二、认知学习理论
1、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1)发现学习就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与规律。既包括发现别人未曾发现的知识,也包括用自己的头脑获得别人已发现的知识。
(2)发现法的一般步骤:①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②分解问题,即把大问题分解为几类小问题;
③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假设与答案;④协助学生收集与组织相关资料;⑤组织学生审查资料并引出应有的结论;⑥引导学生用分析思维证实结论。从理论与实践上对答案进行检验、补充、修正,最后使问题得以解决。
(3)使用发现法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教学内容兼顾逻辑性与趣味性;②问题在学生能够独立解决范围内;③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创造性思维;④所选课题要具有系统性;⑤学生应在教师的启发下独立解决问题。
2、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说
(1)奥苏贝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与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她认为学生的学习应就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意义学习的条件:①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②学习者具有同化新知识的有关观念③学习者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④学习者积极主动地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2)提出“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3、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1)加涅认为学习过程就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学习与记忆过程就是以下三个系统协同作用的过程:①学习与记忆的操作系统(接收外界信息并加工)②预期事项系统(学生的期望目标,即学习动机)③执行控制系统(认知策略)
(2)学习的八大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第四章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概述
1、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学习期待
2、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有认知、自我提高、附属这三方面的内驱力。
3、学习动机按来源分内部与外部学习动机;按范围分一般与具体动机。
二、学习动机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
人的需要由底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与自我实现需要。前四者属于基本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就是高级需要。低层次需要的满足就是高层次需要产生的基础。
2、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
3、成败归因理论(维纳)
三个维度:内部与外部归因、稳定性与非稳定性归因、可控与不可控归因
成败六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易、运气、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4、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自我效能感影响学习活动的选择、坚持性、情绪以及对困难任务的态度
影响自我效能感因素: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归因方式
三、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第五章学习迁移
一、迁移的实质: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
二、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1、相似性
2、原有的认知结构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4、教师的指导
5、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6、学习策略的水平
7、迁移的媒体
三、如何在教学中促进迁移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第六章学习策略
一、学习策略具有主动性、有效性、过程性、程序性的特征
二、学习策略的分类
1、认知策略
(1)复述策略:利用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排除相互干扰、整体识记与分段识记、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形式多样化、画线
(2)精细加工策略(新材料与原有知识联系起来):
(3)组织策略(整合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
2、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
(1)学习时间管理策略
(2)学习环境的设置策略
(3)学习努力与心境管理策略
(4)学习工具的利用策略
(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策略
三、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
1、指导教学模式(在老师引导下学习有关的学习策略)
2、程序化训练模式(将活动的基本技能分解为有条理的小步骤)
3、完形训练模式
4、交互式教学模式(教师与一小组学生,教师示范提问,指定学生扮演教师,相互提问)
5、合作学习模式(两学生一人讲一人听,纠正错误与遗漏,彼此交换角色)
第七章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形成
一、知识的分类
根据反应活动的深度不同: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
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就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程序性知识的获得为获得新的陈述性知识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