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炼字(陈婷)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炼字

诗歌鉴赏——炼字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 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 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 ①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下诏将与镜湖相连 当年在华丽的灯光下纵情地博弈,骑着骏马猎射驰 通的一个小湖赐给他以示矜恤。 骋,谁还记得我当年豪壮的军旅生活?那些无聊酒 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徒有许多如今都封了官爵,只有我等愿意隐居江边 。 做渔翁。 ②占断:占尽。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 江边有八尺轻舟。撑着低低的三扇篷,独自享受长 光。 满蘋草的水边景色,镜湖本来就属于像我这样的闲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 适之人。又何必非要你“官家”赐与不可呢? 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炼字
•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 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 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 物或表情达意。
• 炼字表达效果 • 1、 动词——富有动态,生动形象,写活 画面,传递感情。 • 2、 形容词——形象特点,营造氛围,体 现意境。 • 3、 数词——①具体真实,符合情境。 ② 夸张渲染。 • 4、 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 调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1-2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诗中所提到的“折柳”,究竟指的是什么呢?为什 么诗人“闻折柳”后,就产生了浓浓的“故园情”?(5 分)
折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第一中:上马不捉鞭, 反折杨柳枝。所以折柳是一支曲子名,所以“曲中闻折柳”。 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 留之意。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 所以, “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在我国的古代, 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折柳” 一词寓含“惜别”之意 。

诗歌鉴赏——炼字

诗歌鉴赏——炼字
★(2)你认为这首诗题目中的哪个字能够统领全篇?请结合全 诗做简要分析。(6 分)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统领全篇”可以判断出,此题考 查的是对诗眼的理解。根据诗的题目“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 可知,这首五言律诗是诗人塞外旅途中的怀乡之作,它以苍凉 的格调,倾诉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因此,这首诗中能够统领 全篇的字是“怀”。确定“诗眼”后,可以采用逐联分析的形 式来说明“诗眼”是如何统领全篇的。
面的写梦之句,匠心独运,蕴含深情。 解析:A 项,“晓”“秋”两字不能体现“天气严寒达到了滴泪 成冰的程度”;B 项,“一身”并不是修饰“虏云”,是说自己 一人身处塞外,没有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C 项,应该是表 现了戍边将士对长期征战生活的极度厌倦、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
往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返回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返回
过香积寺
(唐)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观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 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 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晓笛引乡泪,秋冰②鸣马蹄。
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
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
故山③在何处,昨日梦清溪④。
[注] ①焉耆:指焉耆都护府,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
西南。②秋冰:胡塞属高寒地带,入冬早,故虽秋日业已结冰。
③故山:指岑参隐居的终南山。④清溪:指终南山的小溪流。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白话译文 不知道香积寺在什么地方,攀登好几里误入云拥群峰。 古木参天却没有人行路径,深山里何处传来古寺鸣钟。 山中泉水撞危石响声幽咽,松林里日光照射也显寒冷。 黄昏时来到空潭隐蔽之地,安然地修禅抑制心中毒龙。

诗鉴—炼字(补充)

诗鉴—炼字(补充)

诗歌鉴赏——炼字1、炼字的定义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2、考题的提问方式:①、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②、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③、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3、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析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述景)第三步: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作用)例:南浦秋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答题:①、“看”在诗中指回望。

②、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③、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又如:咏柳宋〃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依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问:请分析鉴赏“依”字的艺术效果。

解析:“依”字有倚仗,依靠之意。

(析义)写出了柳条依靠东风飞舞地狂放之态。

(述景)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写柳,更形象地讽刺了倚势猖狂得志的小人。

(作用)4、鉴赏炼字类题目的一般角度①、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修辞手法、活用等)。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形容词作动词,化静为动。

②、抓住景物的特征。

如: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诗人为什么要用“垂”“涌”二字来描述星、月呢?→诗人抓住了“平野阔”这个特点,在此前提下,用此二字才符合视觉规律:仰望天空,因原野空阔,星星近者高,远者低,就像往下掉一样,故用一“垂”字;平视前方,因原野空阔,月亮从江边升起,给人的感觉就像从江中升起一样,故用一“涌”字,而“涌”字又带有一种强烈的动感,不是从江中浮起,而是“涌”起,又因诗人抓住了江水澎湃、激荡的特点。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炼字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炼字

诗歌鉴赏之炼字一、何谓炼字所谓炼字,指锤炼词语,使所用的字或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换句话说,炼字就是鉴赏一首诗中用得最生动、最传神、最精彩的那个字。

高考诗歌鉴赏炼字题的常见题型①某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分析。

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③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试题变形:④请抓住诗歌中的某个字词谈谈作者是怎样营造意境的?⑤此诗有的版本作这样,有的版本是那样,你觉得这两个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⑥比较两首诗中的某个字,哪个更好?为什么?请分析。

⑦某诗评中(前人论述中)提到,诗歌中的某个字用得好,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你的看法是什么?二、炼字,炼哪些字?动词(一般动词、活用动词)修饰语(形容词副词)特殊词(叠词、色彩词、数量词、拟声词)三、练习:请找出下列诗句中哪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1、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叶梦得评论道:细雨激起层层水纹鱼儿错以为有昆虫落下,于是争相浮上水面,追逐“食饵”。

如果风太大,燕子承受不住,就不能借风势而斜飞。

微风细雨,气候凉爽,燕子才有兴致驾风嬉雨而斜飞。

两句诗描绘出一幅微风细雨中,鱼儿活泼嬉水,燕子欢快舞风的生动画面,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闲适心情。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王安石先后用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选定这个“绿”字。

那么,这个“绿”字究竟好在哪呢?原来这个“绿”字是一个表颜色的形容词,用在诗中变成了使动用法的动词,有色彩感和动态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形象美。

从修辞上讲这是一种移觉手法,也叫通感。

风一般只能以听觉和感觉辨别,但春天却是惠风和畅,吹面不寒,过耳无声的。

现在用“绿”去描写它,化不十分容易传达的听觉、感觉而为视觉,即写出春风的到来,又表现出春风到后江南水乡的变化,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

3、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完整版)诗歌鉴赏-炼字

(完整版)诗歌鉴赏-炼字
第二、这个词的使用,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意 境。
第三、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者哲理。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增强诗词的感染力,表现力
炼形容词
秋 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具有双关意义的形容词
在写景诗中,可以写景也可以体现人 物情感。
炼形容词
• 特别注意: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强诗词的感染力、表 现力。
具有双关意义的形容词:在写景诗中,可以 写景也可以体现人物情感。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 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
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 “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 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 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 “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 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 情。
答题步骤: 析字(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
+
述景(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
象)
+
析效果(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 怎样 的感情 )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
神,它能真切透 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
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特殊词:叠词、拟声词、

表颜色的词
一、炼动词
• 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柳。 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2021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之“炼”字 课件

2021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之“炼”字 课件
一字一词总关情
——诗歌鉴赏之“炼”字
“炼字”题怎么考?
(1)某字极富表现力,请分析其中的妙处。
(直接鉴赏关键词)
(2)某一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一个字,请简
要赏析。
(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3)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个字?请
简述理由。
(比较鉴赏)
“炼字”题怎么答?
春日即事【北宋】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请分析“小雨丝丝欲网春”中“网”字的表达效果。
1、释字义:“卧”,躺着。 2、明手法:无 3、描画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作者悠闲的躺着读陶渊明的 诗作的情形。 5、抒感情:表现了作者内心的闲适愉悦以及对乡村自然 美景的喜爱之情。
真题训练
渡汉江 【唐朝】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4.首句中“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1、释字义:断,断绝、隔绝。 2、明手法:无 3、描画面:这里写出了作者离开家乡,来到了五岭之 外,很长时间没有和家人联系的情形。 5、抒感情: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真题训练
南溪弄水回望山园梅花 【南宋】杨万里 梅从山下过溪来,近爱清溪远爱梅。 溪水声声留我住,梅花朵朵唤人回。
6.分析诗歌三、四句中叠词的表达效果。 1、释字义:声声表现溪水的声音,朵朵表现梅花之多。 2、明手法:无。 3、描画面:这里写出了溪水热情地挽留诗人、梅花急 切地呼唤诗人的样子。 4、说特点:表现了溪水梅花的热情。 5、抒情感:表达了对溪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6、叠词作用:运用叠词,使诗句富有音韵美,读起来 朗朗上口。
5、抒情感:表现了诗人的悠闲自得和对乡村美景的喜 爱和向往之情。
真题训练
陇头送征客 【南朝】 周弘正 朝霜侵汉草,流沙度陇飞。

看诗歌鉴赏之“炼字”

看诗歌鉴赏之“炼字”

看诗歌鉴赏之“炼字”
香菱学诗,先在林黛玉老师的指导下读《王摩诘全集》。

当她第一次向老师汇报读诗心得时,特别钦佩:“‘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原诗是这样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释:
苍翠:青绿色。

潺湲(chán yuán):水流缓慢的样子。

墟里:村落。

孤烟:直升的`炊烟。

接舆:春秋楚隐士,装狂遁世。

在这里是代指裴迪。

五柳:即五柳先生陶渊明。

这是诗人自比。

这两个字确实妙:“渡头余落日”,精确地剪取落日行将与水面相切的一瞬间,着眼点在落日上,富有包孕地显示了落日的动态和趋向,在时间与空间上都为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墟里上孤烟”,“上”字不仅写出了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显示已经升到相当的高度。

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与诗人的隐逸之情相交融。

她真是聪慧,一下子就抓住了王维那首诗的诗眼。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方法之一就是“炼字”。

炼字是语言的技巧之一,以切情、切境、切题为前提,对词语(特别是动词性词语)进行反复的推敲、修炼、修改,以达到声音优美、语言精练、形象鲜明、情趣浓郁等目的。

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贾岛的“僧推(敲)月下门”的“推(敲)”等,就是炼字的典型。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古典诗歌鉴赏之——炼字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古典诗歌鉴赏之——炼字

古典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授课:廖明方教学目标:1、学习炼字题解题的思路,掌握炼字题解题的方法,明确规范答题的步骤。

2、培养学生学习古代汉语的兴趣,帮助学生克服鉴赏古诗词的畏难情绪,帮助学生树立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炼字题解题的方法,明确规范答题的步骤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歌可谓是中国艺术殿堂里最美的瑰宝。

这里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壮阔,也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肃杀悲凉,这里有“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清新明丽,也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沉郁厚重。

而这些,都是诗人以语言为载体呈现给我们读者的。

诗歌的语言,往往是凝练、隽永的。

而凝练隽永的背后,往往是诗人反复苦吟,反复锤炼的结果。

于是,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推敲炼字的故事,早已流传文坛传为佳话,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古人,推敲一番“炼字”的功夫。

板书:诗歌的炼字二、多媒体出示教学目标,学生齐读三、多媒体展示唐代诗人齐己的《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的推敲故事。

四、初中诗歌鉴赏中,炼字题要我们推敲的多是动词、形容词、叠词、色彩词等。

多媒体出示例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色彩)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叠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动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形容词)五、实战演练学生判断下列诗句,哪些字需要我们着重赏析。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六、小结寻找关键字要关注哪些类型的字?七、探究炼字题答题技巧和答题步骤八、例题讲解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诗歌鉴赏之炼字

诗歌鉴赏之炼字

三、特殊词: 1、叠词: 作者借助语言本身的音韵、节奏 抑扬顿挫来传达生活中的音响,表达 杂的思想感情。 作用: A、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节奏感 B、起强调作用加强抒情性 C、描摹声音形态,使诗文生动形象, 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例1: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例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例3: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 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二、修饰语: 1、形容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 性质状态,跟动词比较,形容词 主要着眼对象的静态; 作用: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 化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例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细”字细密缠绵,贴切形象地写 出了春雨的特征和诗人喜悦的心情。 例2: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老”和“肥”都是形容词的使动 用法。既写出了其形态,又见其动 态,把江南初夏的景色写得生动迷 人。
“绿”字指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 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 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
北来人二首(其一) 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 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 国之痛,情景交融。
2、颜色词: 颜色词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 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 情感。欣赏时,抓住能表现色 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 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例1: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 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 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 节奏感。 例2: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绿”用作使动词。诗人通过樱 桃变红、蕉叶转绿的动态,抒写了对时 光流逝的惋惜。

诗歌鉴赏之炼字

诗歌鉴赏之炼字

诗歌鉴赏之炼字前言诗歌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而字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之一,因此炼字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炼字是诗人、文人、书法家必备的技能之一。

炼字不仅需要掌握识字、习字的基本能力,还需要悟出减字、增字、借字、换字等炼字技巧,方能写出优美的诗歌佳作。

减字减字,即简化字,在古代是诗人、文人所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

减去繁琐的笔画,让诗句更具简洁、精练的特色,让人耳目一新。

以下是几个例子:茫茫天地间,如莲盘中央。

——李白茫茫→ 氓如莲盘中央→ 中(“氓”字为删去“田”字中的“上”、“下”两点所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之涣相→ 互冰心在玉壶→ 冰壶(“互”字为删去“相”字中的“木”、“目”两个部分所得;“冰壶”二字是将“心”与“壶”印在同一张纸上,再加上一个点构成)增字增字是在原有的字形上增添笔画,增加诗歌表现力和韵味,使言简意赅的诗句更具有生动感。

以下是几个例子: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方可通。

——秦观咬定→ 咬牙紧咬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将“牙”字加在“咬”上,将“不”字改为“不”+“立”,再把“之以”字扭成“坚持”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客中八百里。

——李煜不及→ 莫及(将“不”变为“莫”,将“及”字中的下划线改为点画)借字借音字,在古代是诗人、文人所必须掌握的技巧之一。

即利用与本字音相近或谐音的字加以借代。

这种方法在写诗时,可以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韵味,使诗歌更加生动。

以下是几个例子:寒食东篱菜,已亥杜牧——杜牧东篱→ 东里寒食节在清明前后,又称“寒食东篱”。

将“篱”换成“里”,字音相近,用意不变。

烟笼寒水月笼沙,应有岸瑶台银阙。

——张志和应有岸→ 当时奈何“应有岸”意为应有彼岸,即仙境之岸,这里既然说到了仙境,则将“岸”字替换成“时”字音近,字意也与“岸”相符。

换字换字,即字形相近、甚至是相同,但字义完全不同的字进行替换。

这种方法可以在保持原意不变的前提下,让诗句更具美感,增强幽默感。

诗歌鉴赏--炼字

诗歌鉴赏--炼字
诗歌鉴赏--炼字
舞 摇 轻风 扶 细柳
隐 映 淡月 失 梅花
析:“扶”字把风人格化,描绘 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 与“轻”、“细”相宜,和谐自 然,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在月光照映下,晶莹的梅花 与月色融为一体。 “失”字勾画 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
一字妥贴,则全篇生色。 ————严羽《沧浪诗话》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 字的表达效果。(4分) “入”表进入,“摩”字是擦、蹭的意思, 描写了黄河入海、山上达天的情景, (步 骤一,1分) “入”表现出河的生气 ,“摩” 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山的高峻。(步 骤二,2分)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之情。(步骤三,1)
问题?增分点?增分方法?
(1)“野渡波摇月”一句中的“摇”字 用得很妙,试作简要赏析。(3分) “摇”即摇动、晃动,月亮的倒影 在水中随波荡漾,(步骤一)以动衬 静,(步骤二)描绘出诗人送别从兄 时环境的凄清冷寂。(步骤三)
增分方法:
强 化 三 大 意 识
• 1、主题统帅意识。真正读懂诗歌,准确 把握情感基调。炼字的目的是炼意,对诗 歌中炼字的答题,都要考虑到该字对意境、 主题的表达作用,最终归结在“主题”这 个终结点上。 • 2、答题全面规范意识。
例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 娇·赤壁怀古》)
“穿”化静为动,描绘了陡峭不平的石 壁插入天空的景象,突出了乱石的陡峭、 险峻。
例四: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木兰花》
“闹”写出红杏花满枝头,竞相绽放之热烈之灿烂。 “闹”有喧闹之意,不禁让人联想到杏花丛中蜂蝶飞舞, 春鸟和鸣,不仅有色,仿佛有声。春意为虚,红杏为实, “闹”字化虚为实,以实显虚。

古典诗歌鉴赏系列——炼字

古典诗歌鉴赏系列——炼字

古典诗歌鉴赏系列——炼字古典诗歌鉴赏系列——炼字【内容提要】诗歌鉴赏从要从语言入手,鉴赏诗歌的炼字犹为重要。

炼字的本质在于炼意。

可以抓住“字与意”这个纲,从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体会诗人炼字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的,体会诗人赋予所描绘景物的情趣、情感和诗意,体会诗人主观情感的外化,体会炼字创造的意境的和谐美和注意虚词的运用对情感的强化等角度进行鉴赏。

诗歌是凝练的语言,不仅要求形象生动,还要讲究韵味。

古人作诗是非常讲究炼字的,字炼得好,不仅能准确地传达事物的特征及诗人的思想感情,还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从而引发读者的联想并体会其弦外之音,味外之旨。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

“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炼字炼句的铮铮誓言;“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是卢延让锤炼语言时的真实写照;“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是欧阳修对锤炼语言的执着;“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贾岛对锤炼语言的一份感动……唐代诗人齐已曾写过一首《早梅》,其中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两句。

诗人郑谷看后说,此诗好是好,不过宜将“数”字改成“一”字。

齐已连连叫绝,故拜郑谷为“一字师”。

为什么这个“一”字就锤炼得好呢?其实,如果遵循生活真实的法则,诗人早晨起来看到的也许就是凌寒开放的几朵梅花;然而,艺术毕竟不同于生活,它得具有感染力,一个“一”字,给人的新奇夺目的气氛比“数”字要浓得多,而且又有引发读者想象的韵味,更给人以无限的希望。

我们鉴赏诗歌一般都应该遵循这样一个思路:语言——意象——意境——情感。

简言之,就是“因文识象,由象悟道”。

语言是理解诗歌意境和情感的基础。

而鉴赏语言,其中炼字显得尤其重要。

那么,如何鉴赏诗歌炼字所富有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会语言的韵味和魅力。

一、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古诗句中的一些词语的用法较为特殊,了解其用法,对于我们理解句意乃至体会整首诗歌的思想感情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牛刀小试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 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为什么?(4分)
◎看,在诗中指回望。(1分)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 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 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1分) ◎只一“看”字,表现出离人分别时难舍难分的场 面,(1分)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离别的酸楚。(1分)
(2)炼形容词
泊 船 瓜 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对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 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绿活用为动词,是“使……变绿”的 意思。这使很抽象的色彩顿时化为了春 天的生机与活力。(释字义) “绿”字表现了在春风吹拂下,江南 大地的野草由枯到荣的变化过程。仿佛 春风一过,江南大地便万物复苏一般。 (描景象) “绿”字更好地写出江南春天时节家 乡的美丽景色,诗人借以此景表达对家 乡的无限思念之情。(表感情)
诗 歌 鉴 赏 之 炼 字
2011年高考复习
导入:古诗趣事
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
摇 舞 映 隐
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
摇 舞 扶 映 隐 失
“扶”字不仅写出了风的轻柔和柳的 纤弱,而且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 因而更加形象生动。 “失”字既强调了月光的皎,又兼顾 了梅花的洁,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的景 象,更加吻合贴切。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 。毒龙,指世俗欲念。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中的“诗眼”分别 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诗眼”分别是“咽”和“冷”。 山中的泉流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 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 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释字义,描景象 ) “咽”、“冷”运用了拟人通感的修辞手 法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描写出山中幽静孤 寂的景象, 衬写出诗人本身禅寂的心境。( 点意境,表感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炼叠词
作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答:“葱葱”状写出溪边树木的葱茏 茂盛,“靡靡”写出江芜在微风吹拂下 摇曳起伏的情态。(释字义,描景象) 这两个叠音词写出雨后水边草木之貌 ,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表达了 诗人对浓重春色的喜爱之情。(析作用 ,表感情 )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冷”不仅写出了中秋月夜里露珠的冰凉,同 时衬托出诗人孤寂无眠的苦思之情。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凉”不仅写出秋天的夜色给人带来如水一样 的凉意,同时也表现出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 和凄凉心情。
山居即事 (王维) 寂莫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分析这首诗颔联“遍”、“稀”的表达效果。
颔联的“遍”和“稀”形成对比, “ 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 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
(3)炼副词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 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 ,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 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 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空“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独、形 单影只“的意思。(释字义) 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地 茫然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鸟归人不 归,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愁思。(描景 象) ”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 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 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表 感情)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 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确定字
解释字义
描绘景象
“拳”和“退”。拳是指像拳头一样蜷缩着。用“拳” 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退” 点明作用(意 是后退的意思。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 境、情感) 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 幅动静结合的画面,传达出了作者内心的悠然与闲适。
填字游戏
春日 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 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 含 春泪, 无力蔷薇 卧 晓枝。
你所填的字和秦观的字哪个好?为什么?
古诗鉴赏专题之炼字
炼字: 即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 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 、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 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推敲”的典故 鸟宿池边树,僧推(敲)月下门。
“一字师”的典故 早梅 齐己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一)枝开。
春风又绿江南岸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卢延让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 贾岛
五、答题规律
答 题 步 骤
①释字义 ②描景象 ③析作用
点意境 表情感
1、炼动词
《华子岗》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 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 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后两句的“诗眼”分 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苦吟 炼字
二、高考命题趋势
08年 09年 10年 11年
40%
30%
39%

炼字题在诗歌鉴赏题中所占比例
三、高考常见题型 你会碰到这样的问题:
直接鉴赏 确定字并鉴赏 亮观点并 比较鉴赏
1 2
诗中的某个字好在哪里? 诗中的“诗眼” 是哪一个?
3 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
四、 高考 例题 解析
答:这首诗后两句的“诗眼”分别是“侵 ”和“拂”。“侵”指云光追逐诗人的足 迹,不仅写出了夕阳下诗人一步一步下行 的情景,也写出了夕阳余晖逐渐消散的过 程。“拂”字增强了动感,写山色好似轻 拂诗人衣衫,描写出山色的青翠可爱,柔 和多姿。(释字义,描景象) 这两个动词运用了拟人手法,使云光山色 获得了生命,表现了他们对诗人眷恋不舍 的深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 恋。(表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