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先生谈书法的学习

合集下载

启功谈书法入门的8个诀窍

启功谈书法入门的8个诀窍

启功谈书法⼊门的8个诀窍启功先⽣的书法别具⼀格,⾃成⼀家。

他对学习书法有真知灼见,下⽂为启功谈书法⼊门的8个诀窍,读后必有收获。

⼀、选帖⾃作主习书选帖最好“⾃⼰作主”。

选择⼏家范本,放在⼀起对照,选取⾃⼰最喜欢的⼀家⼀派来学来练。

⽐如学楷书,就从欧阳询的《九成宫》、颜真卿的《多宝塔》、柳公权的《⽞秘塔》⾥⾯选。

相反,如果按别⼈指定的范本去学,或只学⾃⼰指导教师的字,就有可能不对⾃⼰的胃⼝和爱好,越学越没兴趣,甚⾄反感。

选帖求精不贪多,要舍得割爱。

⼆、结字最关键汉字书法好看、美、有艺术性,关键是它的间架结构和书写⽤笔。

书法要从结字⼊⼿,书写时,注意⼒要集中在组成这个字的笔画所处的位置上,处理好每⼀笔画的⽅向、⾓度以及笔画之间的距离、疏密关系等等。

构成整个字的各笔画所处的位置、⾓度、距离等对头了,“准”了,就好看。

并⾮由某⼀笔的形状写得⽣动,有变化所决定。

写字要注意整体形象,注意间架中先紧后松(或上紧下松、左紧右松、上⼩下⼤、上窄下宽;左⼩右⼤、左窄右宽)的⽐例关系。

三、执笔如拿筷怎么样拿筷⼦夹菜,就怎么样执笔写字——这是实践印证了的⼀个⾮常简单⽽⼜科学的好经验。

对历代流传下来的执笔法不要盲从,要敢于破除不正确的条条框框。

绝不能⽤⼒死死握住笔管,否则写起字来转折运⾏就很不灵便,笔画必然会死硬僵直,轻重快慢也不好控制,字既不⾃然⼜⽆变化。

书写时注意⼒多⽤在笔画的轨道曲直和笔画之间的⽐例位置上,不要只注意笔画表现的形状变化四、落笔先画圈书写落笔之前,先执笔在空中画个圈,使所要写的字不超出这个圈,就说明你这时执笔的⾼低、提腕还是悬肘等等是符合要求的,⾃然的。

如写⼩楷,即使腕贴在纸上,⼩圈圈也能画得出来;如写⼤字,就要画个合适的⼤圈,腕与肘不悬起来是画不成的。

所以写字时,执笔的⾼低、腕是否该提、肘是否该悬、提悬到什么程度,并⽆固定标准,应该随当时所写字的⼤⼩需要⽽定。

五、影摹是调查初学者可⽤透明纸或薄膜覆盖在范本字帖上进⾏练习。

启功 我学书法的经过

启功 我学书法的经过

启功我学书法的经过启功,一位伟大的书法家,他的作品不仅深受人们喜爱,更是为世人留下了一笔不可磨灭的文化遗产。

在他的作品中,不仅有着精湛的技艺,更有着内在的文化内涵。

这样的艺术价值吸引着我,让我开始了自己的书法之旅。

第一步,买一本书法入门书籍在接触书法之前,我对书法只是略知一二,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学习。

于是,我开始在书店中寻找书法入门的书籍。

经过仔细的筛选,我最终选择了一本易懂、系统的书法入门书籍。

这本书籍从简单到难,从笔画入门到高级书法技巧讲解得非常详细,让我能够快速入门。

第二步,准备好书写工具书法是一门需要用到书写工具的艺术,好的书写工具不仅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还能让书写更加舒适。

经过多次试用,我最终选择了毛笔、宣纸、砚台、硬笔等书写工具。

毛笔用来展示书法的特点,硬笔用来锻炼书写技巧。

第三步,学习字帖学习书法需要有一定的书法字帖提供参考。

字帖中的字体基本符合书法标准,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每个大字的笔画、构造以及书写顺序。

在学习字帖时,我花费了大量时间精细地摸索每个字的笔画和结构,通过模仿字帖逐渐熟悉笔势和规律。

第四步,多观察、多模仿学习书法需要不断地观察和模仿名家典籍。

书法中有许多细节需要学习,例如:字体、笔画的构造、宽度,笔顺等等。

所以,你可以找到一些书法名家的作品来观察和模仿。

第五步,坚持练习学习书法或者任何一种技艺,都需要坚持不懈的练习。

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书法练习,让自己养成习惯。

练习书法需要循序渐进,先练习基本的笔画,再逐渐提高难度,最终能够写出一篇完整的作品。

总之“启功我学书法的经过”,这是一条以不断努力追求自己的故事。

在学习书法的路上,我不断地自我鞭策,不断地寻找正确的路径,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

虽然我还远远没有达到启功那般的境界,但我会一直坚持下去,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书法、感受书法魅力而不断努力。

启功学书法的技巧

启功学书法的技巧

启功学书法的技巧
启功是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画家和文物鉴赏家,他的书法技艺深厚,具有独特的风格。

以下是启功学书法的技巧:
1. 结字是关键:书法要先从结字入手,注意笔画所处的位置以及方向、角度和疏密关系等。

同时要注意整体形象和比例关系,比如先紧后松、上紧下松、左紧右松等。

2. 执笔如拿筷:书写时注意力多用在笔画的轨道曲直和笔画之间的比例位置上,而不要只关注笔画形状的变化。

3. 落笔先画圈:在书写落笔之前,先在空中执笔画个圈,这样可以帮助调整执笔的高度、提腕或悬肘等,使其符合要求。

4. 选贴自己作主:选贴是学习书法的重要步骤。

启功先生建议学习者自己选择喜欢的碑帖作为范本,因为每个人的口味和爱好不同,只有自己选择才能确保有兴趣和主动性。

5. 提高艺术修养:对于一些公认的优秀碑帖,如果暂时不喜欢,也不要排斥。

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分析能力,过一段时间再回头看,就能发现它的优点和长处。

6. 影摹是调查:初学者可以使用透明纸或薄膜覆盖在范本字帖上进行练习,或者先用单线笔(如铅笔、圆珠笔、钢笔)写出每笔的中心骨干。

以上是启功学书法的技巧,供您参考。

如果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启功学书法的技巧,建议查阅相关资料或请教书法专业人士。

启功:我学书法的经过

启功:我学书法的经过

在这一章中,启功先生阐述了自己的书法教育理念。他提到自己的教育理念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基础、强调实践、尊重传统、鼓励创新。同时,他 还强调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并且希望通过自己的 经验和思想,为后来的学习者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在本书的结语部分,启功先生对于自己的学习经历进行了总结和回顾。他提 到自己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正是这些困难和挫折 让他更加坚定了学习书法的决心。他还强调了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 强调实践、尊重传统、鼓励创新等教育理念。他还表达了自己对于后来的学习者 寄予的希望和鼓励。
精彩摘录
启功先生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书法大师,他的书法造诣深厚,笔法精湛,深受 人们敬仰。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启功先生的书,名为《启功:我学书法的经 过》。这本书不仅让我对启功先生的书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让我对启功先生 的人格魅力有了更深的感受。
在书中,启功先生详细地描述了他学习书法的经历和心得。他从幼年时期就 开始学习书法,经历了从临摹到创新的整个过程。他不断地摸索、尝试、总结, 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启功先生在书中还谈到了他对书法的看法,他 认为书法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文化,应该被传承和发扬。
书中详细描述了启功先生的学书经历,从最初的临摹到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再到最后的书法创作,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启功先生的汗水和智慧。书中还对书 法的分类和背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让我对书法这一艺术形式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同时,书中还展示了许多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和创作心得,让我对他的书法成就 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书法的基础知识和技巧,也领略到了 启功先生的卓越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的成长历程和学书经历让我深感人生 的不易和努力的重要性。启功先生对书法的热爱和追求也让我感受到了艺术的真 谛和人生的价值。

启功:我的书法是怎样练成的

启功:我的书法是怎样练成的

报体’,反正这就是启功的书法。

”我从小想当个画家,并没想当书法家,但后来的结果却是书名远远超过画名,这可谓历史的误会和阴差阳错的机运造成的。

了解我的人常津津乐道我学习书法的机缘:大约在十七八岁的时候,我的一个表舅让我给他画一张画,并说要把它裱好挂在屋中,这让我挺自豪,但他临了嘱咐道:“你光画就行了,不要题款,请老师题。

”这话背后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他看中了我的画,但嫌我的字不好。

这大大刺激了我学习书法的念头,从此决心刻苦练字。

这事确实有,但它只是我日后成为书法家的机缘之一。

我从小就受过良好的书法训练。

我的祖父写得一手好欧体字,他把所临的欧阳询的九成宫帖作我描模子的字样,并认真地为我圈改,所以打下了很好的书法基础,只不过那时还处于启蒙状态,稚嫩得很,更没有明确地想当一个书法家的念头。

但我对书法有着与生俱来的喜爱,也像一般的书香门第的孩子一样,把它当成一门功课,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阅帖和临帖。

所幸家中有不少碑帖,可用来观摩。

记得在我十岁那年的夏天,我一个人蹲在屋里翻看祖父从琉璃厂买来的各种石印碑帖,当看到颜真卿的《多宝塔》时,好像突然从它的点画波中领悟到他用笔时的起止使转,不由地叫道:“原来如此!”当时我祖父正坐在院子里乘凉,听到我一个人在屋子里大声地自言自语,不由地大笑,回应了一句:“这孩子居然知道了究竟是怎么回事!”好像屋里屋外的人忽然心灵相感应了一样。

其实,我当时突然领悟的原来如此的“如此”究竟是什么,我也说不清,这“如此”是否就是颜真卿用笔时真的“如此”,我更难以断言;而我祖父在院子里高兴地大笑,赞赏我居然知道了究竟,他的大笑,他的赞赏究竟又是为什么,究竟是否就是我当时的所想,我也不知道,这纯粹属于“我观鱼,人观我”的问题。

但那时真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了,就好像修禅的人突然“顿悟”,又得到师傅的认可一般,自己悟到了什么,师傅的认可又是什么,都是“难以言传,惟有心证”一样。

到那年的七月初七,我的祖父就病故了,所以这件事我记得特别清楚。

启功写书法的方法_启功的书法特点

启功写书法的方法_启功的书法特点

启功写书法的方法_启功的书法特点启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他在书法方面有很深的研究,还自创了叫“启体”的书写字体。

所以他关于书法也有很多认识。

尤其是启功谈书法尤为出名。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启功写书法的方法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启功写书法的方法谈到书法,必定要说用笔,因为这是书法的基础。

启功谈书法时也有谈过关于书法的用笔之事。

他说用笔在书法中很重要,是构成书法艺术的主要的要素。

尤其是隶变之后的汉字,它们都是由不同性质的基本笔画组成,这些笔画被称为点画,它的种类不多,但是变化多样,所以也很复杂。

书法的书法主要是点画的写法和艺术形态。

这些点画都有属于自己的书写要求,所以点画的写法都有自己的运笔方式和技巧。

这些不同就构成了书法的总体不同,是各种书法的特色所在。

另外启功谈书法时也谈过书法学习的几个问题,主要是反映了书法的重要性。

第一,文字是语言的符号。

写字就是将语言记录下来,而将其记录下来,要让人们共同认出来,出来语句顺序,还有书法,书法的统一也是人们通过文字交流的重要条件之一;第二,书法是艺术又是技术。

之所以称为艺术,是因为书法本身就很奇妙,而且它也很美观,但是要将其写的美观,写得称得上是艺术,那么就必须要有技术;第三,书法一直在被人们抬高。

书法的重视跟科举有关,后来又有人将书法与其它艺术理论相结合,这就使书法提高了很多,最后甚至是达到了思想潮流的高度。

他又谈论了关于流派的一些问题,这里就不细讲了。

启功的书法特点启功是我国当代历史上著名的书画家、教育家、鉴定家和国学大师。

启功于1912年7月26日生于北京,他也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代世孙。

曾在北京师范大学担任过教授,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名誉会长。

启功先生2005年6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启功一生大部分时间专注书法创作,独创一种书法字体,起名启体。

启功的启体书法独具一格,展现了启功在书法创作上的特色。

启功书法特点鲜明,字体的重心不放在我们学习时用的传统米字格的中心位置,启功而是放在距离中心不远处的四角。

启功书法:笔法是核心,以娴熟为特点

启功书法:笔法是核心,以娴熟为特点

启功书法:笔法是核心,以娴熟为特点
启功书法:笔法是核心,以娴熟为特点。

书法就是写字的方法和技巧。

方法是法度,不要写错字就是基本法度。

而技巧的核心就是笔法,无论是谁来写书法,都需要在笔法上下最大的功夫。

其实一个字的结体大约是固定的,比如写一个山字,左紧右松,中竖为高,这种结体的规则几乎不可改变。

另外墨色变化的幅度也不会太大。

所以说无论结体还是用墨,都是百人同技,变化不大,书法最大的个性变化就是笔法了。

启功书法的个性美感,不在于书法的结体与用墨,而是直趋核心,以笔法显个性,成造诣。

他对笔法的追求与磨砺,就是传统书法家修
习书法的正确路径。

无论米芾、王羲之,或是张旭怀素,无一不是笔法的修炼高手,得笔法者得书法。

启功书法对笔法的坚定追求,也让他修成了大家功力。

观赏启功的书法,通常所见笔法洒脱,无拘无束,纵达自由,对传统书法的笔法品质不但能发扬光大,还有独特的创新之功。

比如他的笔法粗细变化非常多态,以粗笔显沉稳,以细笔成飘逸,笔法的粗细转承,让他的书法如林中秀木,稳妥且有风姿,生动活泼,比较可观。

能得笔法精华,主要是因为启功练习笔法精益求精,所付时功几乎达到不遗余力的水准。

笔法说是奇妙,其实也是朴实:只要用笔写字,行笔达到娴熟的状态,就会生成笔法奇妙的境界。

所以说启功书
法的美质,是基于笔法的娴熟。

娴熟为功,熟而美境可造,不熟则书功不成。

观赏启功书法的飘逸姿态,不觉感叹:书法无他尔,下功夫,练得熟练笔法,书法可成。

书法朋友们,你们对启功书法的娴熟笔法不知有何感想?。

启功最出名的四句话

启功最出名的四句话

启功最出名的四句话
启功先生以其深厚的书法艺术和国学知识闻名于世,他的许多言论都颇具影响力。

以下可能是一些广为流传的启功名言:
1. 关于书法学习:启功先生提倡在书法学习中要有自己的理解和创新,不应拘泥于传统,也不应迷信权威。

2. 关于汉字学:他在汉字书写方面提出了“体、法、理、趣”四个方面的规则,强调书写汉字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3. 关于教育理念:启功先生作为一位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也体现在他的言行之中,他强调教育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4. 关于国学研究:作为国学大师,启功先生在古典文献学、红学等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他倡导从中华民族文化的高度来研究和理解汉语现象。

总的来说,上述四点可能被认为是启功最出名的言论精神所在,但具体的四句话没有明确的记录。

如果需要了解更详细的内容,可能需要查阅启功先生的专著或相关的研究资料。

学习《启功教你学书法》体会

学习《启功教你学书法》体会

学习《启功给你讲书法》体会
一、不用指导,古代碑帖是最好的老师,买本好字贴,最好不是现代XX仿写的,而是碑帖拓本的影印本,而且拓的越早越好。

二、利用好米字格,帮助摆好笔画的位置,字好看不,就2点,一是大的结构漂亮,二是每一笔都漂亮。

三、不想写莫强写,兴趣不能扼杀,在家里角落铺个摊子,笔墨纸砚都现成,想写不用麻烦立刻就写,不想写的时候,放着,没准哪天再写时候,发现自己进步了。

四、每次少练几个字,挑些常用的字,循环只练这些。

五、写完了和原贴比较下,发现不足,找出原帖笔画的特点,尽量要模仿的像。

六、即便不练字的时候,可以拿碑帖看,不吃猪肉,也可以看看猪跑,不拘看啥,看多了感觉就出来了。

七、书法不神秘,就是用比较特殊的笔写字而已。

启功给你讲书法

启功给你讲书法

启功给你讲书法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之一,自古以来一直备受人们的推崇和喜爱。

而启功先生,作为当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更是广受赞誉。

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听听启功先生讲述书法的奥妙和魅力。

一、书法的起源和演变书法,起源于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随着时代的演变,发展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体裁。

不同书体代表着不同的审美标准和文化内涵,而书法的发展也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启功先生的书法艺术启功先生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书法家,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广受好评,也在国际上展现了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

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展现了他深厚的书法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传达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

三、书法的魅力所在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的书写方式,更是一种心灵的表达。

通过练习书法,可以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和美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展示了书写者的情感和气质,传达着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

四、如何学习书法学习书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坚持和练习。

首先要掌握基本的笔画和结构,然后在不断的练习中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

同时,要注重品格修养,与书法相结合,才能写出真正有内涵和意境的好作品。

五、书法对人的影响学习书法不仅可以提升技艺,还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和耐心,培养人的品格和修养。

通过练习书法,可以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培养人的美感和鉴赏能力,让人更加懂得珍惜和尊重中国传统文化。

结语书法是一门传统的艺术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义。

启功先生作为当代书法界的泰斗,将书法艺术发扬光大,传承中华文化。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书法,感受其中的魅力与奥妙。

愿传统文化在我们心中永葆鲜活,书写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启功谈学书法

启功谈学书法

启功老先生是个幽默的老头,他讲书法从来不故弄玄虚,没有什么大道理,真真切切都是自己的经验总结,通俗易懂,很是实用!启功不止一次地公开说,他最受益的书法练习方法不是求人指导斧正,主要靠他自己摸索的土办法,他说比向王羲之、颜真卿请教还管用!本文节选了启功自述学习书法的一些经验。

通过老先生的娓娓道来,希望对于我们每个学习书法的人都会有一些启迪,从而少走一些弯路,提高学习效率。

启功自述:学书法找个人给指正,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也是求学人应该办的事情。

可是学写字呀,我可是碰了许多的钉子。

启功书法我也想求,人家因为岁数比我大,名气也很大,我总是毕恭毕敬地请人指教,请教人家我想人门应该学什么帖,怎么学等等问题,向人说明我的希望,而得到的结果是各种样子都有。

启功书法有人他爱写篆书,他就说,你要学写字,你必须好好地先学篆书。

他说了一套,什么什么碑,什么什么帖,应该怎么学。

又碰上一个人,他是学隶书的,他告诉你隶书应该怎么怎么写。

还有人专讲究执笔的,说你的手长得都不合适,这手必须怎么怎么拿这个笔。

启功书法还有说你这腕子悬不起来。

怎么办呢,拿手摸摸我的腕子,究竟离开桌子没有,悬的多高了。

诸如此类,真是什么样情况都有,我听起来就很难一一照办了。

比如我请教过五个人,这五个人我拼凑起来,他们结论并不一样,有的说你应该先往东,再往西,有的说你先往北,后往南,各种各样的说法。

我写得了字请人看,又一个样了,说你这一笔呀应该粗一点,那一笔应该细一点儿,那一笔应该长一点,那一笔应该短一点儿。

那我赶紧就记呀,用脑子记。

启功书法当时他也没拿笔给我画在纸上。

我听了之后,回家再写的时候,有时,我也忘了哪点儿粗,哪点儿细。

还有呢,说了许多虚无飘渺的话,比如说你的字呀得其形,没得其神。

哎呀,怎么才得神呢?启功书法我真是设法子知道这神怎么就得。

我觉得形还好办,它写得肥一点儿,写得瘦一点儿,形还有办法;神呢,没有形,光有神。

这样说得我就十分的渺茫了,一点办法没有了。

启功的学书八法

启功的学书八法

启功的学书八法
启功的学书八法是启功老师总结的学习书法的八个方法,这些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书法技巧,提高写字水平。

第一法:观摩。

观摩大师的作品,学习他们的笔法、结构和用笔技巧,从中吸取营养。

第二法:模仿。

将学习到的笔法、结构和用笔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反复模仿,直到掌握。

第三法:研究。

研究字形的演变、历史渊源和传统文化,加深对字意的理解和把握。

第四法:练习。

坚持日积月累的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写字水平和技艺。

第五法:反复。

反复审视和修改自己的作品,不断挖掘潜力和提高境界。

第六法:创新。

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发挥个人特长和个性风格,创造独特的作品。

第七法:交流。

与同行交流学习心得和作品,互相启迪,互相促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第八法:虚心。

保持虚心谦逊的态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和技巧,不断完善自己的书法艺术。

- 1 -。

启功先生的书法感言

启功先生的书法感言

启功先生的书法感言之五兆芳芳创作启功先生在谈如何学习书法时,曾说到以下几条,这些对于我们每个学习书法的人来说都会有一些启迪的,会让我们在书法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一:曾向书家请教,问从执笔到选帖的问题,得到的答案,却互不相同,是我茫然无所适从.二:所学只是在石头上用刀刻出的字迹,底子找不出下笔、收笔的具体情况.三:后来得见些影印的唐宋以来的墨迹,才算初步见到现代书家笔再纸上书写的真象.比如见者某人的照片,而不但是见到他的黑纸剪影了.四:稍微觉得如些门时,又听到良多好意的朋友奉劝我说:“你的字缺少金石气.”可惜那时我已六十多岁了,“时过尔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再者,所谓“金石气”,实际就是到刻的那些现行和趣味.虽然“恒言不称老”,但六十多岁,至少从脑到手,也僵化了许多,即便想再那毛锥追利刃,也已力不从心了.五:练写字总是在冷一阵热一阵中过日字,怎么讲呢?临帖有些相似了,另些文词或帖上没有的字,就很是难看.慢慢地能自寻方法写出另外的文词,章法也算过的去了,但只能看整片,禁不起挑出任何一个字来看.六:某段时间写了张字,觉得熟练些、美不雅些了,过期再看,便发明“丑态百出”,于是加以纠正,克服已发明的缺点.这样又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写的更坏了,真使我“欲焚笔砚”;一是觉得可算比前有所长进了,但旁人看时,又长有人说仍是最前那段写得较好.七:有一次临了两本帖,一是《集王书圣教序》,一是智永的《千字文》墨迹本.有一位朋友向我要,我送给他时说:“这只是记念品,你要临学,我另送你这另种原帖.”没想他却说:“这比原帖好.”我只认为他是专门夸奖我的字,谁知他却郑重地只给我说,哪些字,“帖上的不如你写的”.我这才明白,“下里巴人”为什么“和者”那么多.谁都明白,这是误会,但误会安在?有人说,“你翻成口语的古文,比原作易懂”,这很是恰当.在此,我的感触,还有一端,即便“夸奖”这一关,也是极严的考验!应正确对待,谨慎而过.离奇的夸奖,还容易清醒,只怕略近情理而又偏高的夸奖,是最难冷静的.八:字不要拿给许多人看,一团体一个主意,你听谁的呢?首先要自己满意.关于练习书法从什么体开始,启功先生也有独到的见地.现在研究书法的同志都有一种快乐喜爱,即喜欢写行书.启功认为仍是宜多写楷书.楷书有一定的点画部位,它们的距离比例都合纪律,在这种特定位置上放慢写、练笔写,即便行书.如果这种根本位置不尽适合,再加连笔快写,必不克不及精彩.他提出以下五点理由:一、楷字有一定的规格,也就是适合“优选法”,每一个字的重心其实不在正中,而在偏左或偏上,它的右部或下部宽绰有余.二、写楷书每笔与每笔之间,在写时心存连续的想法,虽然这两笔是断开的,中间没有牵丝,但意思要连带灌输.也就是像作行书似的去写楷书.三、写行书要每笔经过楷书的相应“据点”,不是迈过据点斜插着走路,只不过是放慢一些罢了.也就是写行书似作楷书.这样楷书便不板,行书便不滑.四、临楷书不但要注意它的点画姿态,更要注意它的结构.结构对了,姿态自然出现.我曾把一个大些的字用铅笔划出每笔的中心一道,然后在这铅笔道上用墨笔写,有时比用蜡纸照着格写还自然,还相似.赵孟頫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我认为他恰恰说倒了.字是图案,结构最重要,用笔好了,自然更能助其效果,但假设把现代碑本的字每笔剪下,重新排列,试看要成个什么样子?临行书也不过此理.五、多看多临,日久心手相望,帖子自然融化到自己手中.。

书法爱好者当从启功先生常告诫学生的话语中得到启迪

书法爱好者当从启功先生常告诫学生的话语中得到启迪

书法爱好者当从启功先生常告诫学生的话语中得到启迪从古至今,书法被誉为“艺术之霸王”,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

它蕴藉着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更深睿智的审美视野,在后世诸多学者、书法爱好者心中流传至今。

当今,许多书法爱好者在学习书法时,会从先生们、前辈们的话语中寻求启迪。

其中,以先生启功的教导最为深入,书法爱好者们受益匪浅。

据悉,启功先生以非凡的教学功力和创作天赋,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瞩目,在教书育人和书法创作领域中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其书法教书,着重言传身教,成就出许多书法名家,深受社会所认可。

因此,他在书法爱好者心中深受尊敬。

启功先生不仅深得众人喜爱,而且在书法创作过程中,多次言传身教,以自己精湛的技艺、让书法爱好者们受益匪浅。

其中,最为深远的影响就是他经常向学生们传授的“书法三宝”:“以篆为根,以楷为枝,以行书为叶”。

其见解,在书法界已成为传统,被广大书法爱好者们所推崇。

以篆为根,指的是要以汉篆字体为基础,才能够写出漂亮的书法。

篆书在古代就被誉为书中至善,它拥有独特而古典的风格,在古往今来一直流传不衰。

然而,篆书却也是书法中最难练的字体,需要熟练掌握书法基础功,才能够书写出优美的形状。

以楷为枝,指的是要懂得楷书的写法,才能够书写出大气恢弘的书法。

楷书以其简洁淡雅的写法,大气磅礴的形状,融合了古文化的精华。

使得书法在姿态上更加的优美大气。

楷书就像是书法中的“神兵”,掌握其中的精髓,才能够书写出优美的枝条线条,表达出书法之美。

最为重要的就是以行书为叶了。

它是真正的书法之本,是书法家们常用的字体,也是书法爱好者们最为推崇的字体。

行书结合着楷书精炼的枝条,形成了可贵的书法美感。

它的特点就是以自由气息的曲线,表现出书法的动态和活力,更适合抒写书法的精髓。

让人惊叹的是,对待自己的学生,启功先生也极力传授这种“书法三宝”的写法。

他深知,熟悉“书法三宝”字体的写法,不仅可以使学生们在书法学习上受益无穷,而且将有助于将书法这种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使得书法之美久久传唱。

启功教我们学书法,从什么字体开始?看启大师怎么讲

启功教我们学书法,从什么字体开始?看启大师怎么讲

启功教我们学书法,从什么字体开始?看启大师怎么讲
针对许多人喜好写行书,启功以为还是宜多写楷书。

楷书有必定的点画部位,它们的距离比例都合规律,在这种特定方位上加速写、练笔写,即便行书。

如果这种根本方位不尽适宜,再加连笔快写,必不能精彩。

他提出如下忠告:
一、多看多临,日久心手相望,帖子天然消融到自己手中。

启功书法作品
二、楷字有必定的标准,也就是契合“优选法”,每一个字的重心并不在正中,而在偏左或偏上,它的右部或下部宽绰有余。

三、写楷书每笔与每笔之间,在写时心存接连的主意,尽管这两笔是断开的,中心没有牵丝,但意思要连带灌输。

也就是像作行书似地去写楷书。

四、写行书要每笔通过楷书的相应“据点”,不是迈过据点斜插着走路,只不过是加速一些罢了,也就是写行书似作楷书。

这样楷书便不板,行书便不滑。

五、临楷书不只要注意它的点画姿势,更要注意它的结构。

结构对了,姿势天然呈现。

我曾把一个大些的字用铅笔画出每笔的中心一道,然后在这铅笔道上用墨笔写,有时比用蜡纸照着格写还天然,还类似。

赵孟頫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刻苦”。

我以为他恰恰说倒了。

字是图画,结构最重要,用笔好了,天然更能助其作用,但假设把古代碑本的字每笔剪下,重新排列,试看要成个什么姿态?临行书也不外此理。

【技法】启功:方法不对,功夫白费!看看你的学书方式正确吗?

【技法】启功:方法不对,功夫白费!看看你的学书方式正确吗?

【技法】启功:方法不对,功夫白费!看看你的学书方式
正确吗?
1.盲目模仿
许多初学者在刚开始学习书法时,容易陷入盲目模仿的误区。

他们看到一幅字帖或作品,不加思考地模仿,结果往往不得要领。

其实,正确的做法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掌握字帖中的笔画、结构、章法等,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

2.忽视基本功
有些书法爱好者过于追求个性,忽视了基本功的练习。

然而,基本功是书法的基石,只有练好笔画、结构等基本技能,才能在书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因此,我们要加强基本功的练习,尤其是对笔画和结构的掌握。

3.没有计划
学习书法需要持之以恒,但许多人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计划。

为了更好地提高书法水平,建议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每天分配一定时间进行练习,长期坚持下来,必有收获。

4.忽略理论知识
理论知识是书法学习的基石,只有了解书法的起源、发展、流派等,才能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从而更好地把握书法的艺术精髓。

因此,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不要忽略了理论知识的学习。

5.单一练习
在学习书法时,我们要避免单一的练习方式。

可以尝试临摹、创作、交流
等多种方式,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6.求速成心理
学习书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切勿抱有急功近利的心态。

我们要放下浮躁,享受学习的过程,循序渐进,终有所成。

【结论】
总之,学习书法要有正确的方法,要从基本功入手,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保持持之以恒的心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书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启功:高效练字的6个妙招

启功:高效练字的6个妙招

启功:高效练字的6个妙招人们常说:“成功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天赋!”,这句话一直被奉为真理,因为强调了主观努力的重要性!然而,努力的前提是:要有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在此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否则,只能是南辕北辙,越努力,离期望值越远!对于书法而言,盲目练书法的,比比皆是!启功先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总结出6条练字方法,科学而又客观!现把老先生的6种练字方法分享给大家,作为今后的学习的借鉴,相信一定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方法一:精准选帖“帖者,师也!”学书法,无论是初学,还是“老司机”,一定要跟着一本字帖,认真揣摩和临习。

田英章老师就说过:“临帖是学书者一辈的事情!”选帖一定要精准,选错了帖,还不等于是好女嫁错了郎!怎么选择字帖呢?启功先生强调了两个原则,一是自己喜欢的;二是必须经典。

这两条非常重要!自己喜欢的帖,有利于正常发挥。

每个人的喜好不一样,对于名目繁多的字帖,学书者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然而,喜欢的东西,少不了盲目性,又必须是经典的,二者相辅相成。

启功先生认为,择帖之前,要对传统碑帖有所了解,懂得一些书法简史及其书法理论,再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字帖,可以咨询经验丰富的书法家。

有的人适合写颜体,有的人适合写欧体。

第一本字帖尤为重要,这叫“选入为主”,往往决定今后的发展方向。

方法二:执笔如筷执笔如筷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执笔就像拿筷子一样,轻重自然,松紧有度。

练字,执笔是关键!况且,做任何事,对工具的正确使用,决定事情的效果。

有人认为执笔一定要紧握,这样写出来的字,才会稳健有力。

不过这个方法,是有针对性的,刚刚起步者,握笔可以紧一些,但适应了一段时间后,就不要握得太紧了,否则,字越写越死板!这好比骑自行车,手握龙头过紧,不利于把控方向。

一直以来,许多人对“握紧毛笔”的理解有误,以为握紧就是死死的抓住笔杆,旁人用力抽都抽不出来,还说王羲之当年练字,父亲悄悄走过来,抽取王羲之手中的笔,结果未能抽出来,父亲赞曰:“此儿日后必有出息!”其实,这句话是谬论!对于王羲之这样聪慧的人,根本不存在要死握毛笔!所谓握紧毛笔,就是不让毛笔从手掌中滑下来即可。

启功关于书法的13句话

启功关于书法的13句话

启功关于书法的13句话作为书法界的大师级人物,启功可以说是权威,如果一幅书画,有人觉得好,有人觉得不好,而启功说它很好,那么它很大程度上就是好的了,这就是他的权威,而他的这种权威并不是靠自己的霸道所获得的,而是别人的信服。

启功先生的这13句话是在于消除人们在学习书法艺术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迷信和误区,而这也是启功先生讲解书法艺术的一根主线。

如果你在学习书法的途中陷入了迷茫,不妨把这十三句话牢记在心中1、针对当前有些书法家写的字旁人看不懂,不认识,启功先生认为:文字总要和语言相结合,总要让人看的懂你写的是什么。

写完之后人都不认识,那么再高也只能是一种“天书”。

2、书法是艺术,也是技术。

讲起艺术两个字来,又很玄妙……但我觉得书法的技术,还是很重要的。

尽管理论家认为技术是艺术里头的低层次,是入门的东西。

不过我觉得由低到高,上多少层楼,你也得从第一层迈起。

3、启功:我不反对家长让孩子去写字,但家长要明白,目的是干什么?4、针对当前书法创作中的一些新思潮,“革新派”,启功先生认为一切事情你不革新它也革新。

书法这东西,我们看起来,自古至今变化了多种形式,所以书法的革新是毫不待言的,你不革它也新。

有意的(革新)总不如无意的(革新),有意的里头总有使人觉得有意造作的地方。

5、“屋漏痕”只是一种比喻,而不能当作技法。

6、写字,字形结构应该尊重习惯。

7、不能因为王羲之是爸爸王献之是儿子,也就错误认为,学王献之不如学王羲之。

8、碑和帖没有谁低谁高的不同。

9、文房四宝,没有一个绝对的好坏标准,只要你使得习惯,写起来特别有精神的那一种,就是最好。

10、学书应该有次序,由浅如深。

但学书,先欧再褚、颜、柳,这样的顺序是没必要的。

谁在先,谁在后,谁出于谁,你要先学谁然后你才能再学谁,这种理论是胡说八道。

11、赵松雪云,“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窃谓其不然。

用笔何如结字难,纵横聚散最相关。

12、写字不同于练杂技,并非非幼工不可者,甚且相反。

启功先生关于临摹字帖的四点建议,句句实在,原来书法离我们并不遥远

启功先生关于临摹字帖的四点建议,句句实在,原来书法离我们并不遥远

启功先生关于临摹字帖的四点建议,句句实在,原来书法离我们并不遥远很多人以为书法是神秘的技术,不好学也不好练。

连带着书法家也神秘起来,仿佛个个都是高深莫测。

真是这样么?有一位平易近人的老先生,精通诗词书画,总是一副笑口颜开的慈祥面容,他的字却是功力高深,充满个性。

人们这样评论他的字:“不仅是书家之书,更是学者之书、诗人之书。

”而他却自谦自己的字只是“启体”。

这人就是著名的书法家启功先生。

启功先生书法造诣精湛,但就临摹字帖的话题,给初学者提建议的时候,给出的观点却非常浅显易懂,句句实在,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关于临摹的目的,字帖给我们以学习的规范,毛笔字是手上的技巧,临摹就是练习基本功,而不是照猫画虎照葫芦画瓢的写字。

所以临摹的目的不是把字写得规范,而是把书写方法的规范学到手。

关于字帖的选择,启功先生认为必须要考虑个人的喜好。

适合入门练习的字帖很多,但为了练而练,只考虑技巧不顾个人的喜好,或者人云亦云,别人说哪个帖好就去学哪个,大部分人是写不出感觉的。

关于写得像不像,不是为了写得和字帖上如出一辙,而是学习借鉴其中的方法。

我们很多人之所以在临摹中迟迟找不到水平进步的契机,其实就在于眼光只盯着字的形,而忘了求法才是学习的目的。

关于练习的数量,启功先生认为,不能把练字当任务当作业来看待。

练字不是向自己交差,也不是给别人看成绩,而是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有机会有目标地合理安排。

这样写少了不会没效果,写多了也不会觉得累。

毛笔字是手上的功夫,关于功夫的定义,启功大师提醒广大书友,功夫不是时间的积累,而是准确的积累。

只有当用笔的方式和书写的能力越来越准确了,才能让你的功夫越来越高。

所以无论学什么字,学多久,练习书法最忌讳的就是“盲目”二字。

启功先生的话说得句句平实,书法的学习不需要豪言壮语,也不需要你如何励精图治,只要坚持点滴的练习,就能有水到渠成的效果,只不过大部分人都因为各种原因迷失在前进的路上了。

保持一颗平常心,其实最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功先生谈书法的学习记者:启先生,您好:首先感谢您百忙中抽出时间接受采访,您是我们书法界的老前辈,学问、书法享誉海内外。

能不能先清您谈谈您是怎样走上学书、治学这样一条道路的?启功:感谢《书法》杂志和各位朋友对我的关心。

老前辈,学问、书法如何如何,我不敢当。

我一直认为,我够不上一个书法家,我的职业是教书,写字、画画都是业余爱好。

怎么走上这条道路的?我祖父能画些写意花卉?我小时候喜欢画画,受了祖父的熏陶。

因为常看到他老人家拿着笔,花鸟虫鱼,草草几笔而成,那时我想当个画家挺有意思的;后来就贾拜贾义民先生力师。

贾先生博通画史,对于书画鉴赏也极有素养。

常带我到故宫博物院看陈列的古书画;后来又介绍我认识吴镜汀先生,跟吴先生学。

学了一段,挺有长进。

慢慢就有人求画来了。

有一次,一位长亲命我画一幅画,说要装裱后挂起来,我感到很光荣。

但长亲又说:“画完后你不要落款,清你的老师题写。

”那意思是说,我的字太差,这对我刺激很大。

从那时起,我就下决心写好字,给自己争口气。

这样一辈子就跟书法结下的不解之缘。

后来承恩师陈垣先生的提携,在辅仁大学教国文,研究诗词、韵律、文法。

抗战胜利后当过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负责鉴定古文书和文物,也在北京大学博物馆系兼过教授。

解放后又参加过《红楼梦》程乙本注释,《清史稿》标点,这些都是对我一生很有意义的经历。

因为学海无涯,每一个工作都促使我去学习、研究,这样我也就在文史、文物、书画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

不敢说有多少成就,一辈子都在学倒是真的、学问方面是这样,书法方面也是这样。

记者:您学习书法是从哪里入手的?能不能请您在这方面具体谈一谈?启功:关于这个问题,我写过一首诗,收在了前几年出的《论书绝句》里,第四首、诗是这样写的:“先摹赵董后欧阳,晚爱诚悬竞体芳。

偶作擘窠钉壁看,旁人多说似成王。

”诗后边我作了说明:我六岁入家塾,最早学的是先祖自临的欧阳询《九成官醴泉铭》,蒙着帖照着写。

后来十一岁见到颜真卿的《多宝塔碑》,略识其笔趣,但那时对笔法理解还很肤浅,谈不上学书。

二十多岁时得到赵孟俯书《胆巴碑》,特别喜欢,学了一段时间,人说我的字像英煦斋。

当时我学画,画画得还可以,题款字难看。

于是学董其昌,得写字行气,但骨力不行。

后来得到罗振玉藏《宋拓九成宫碑》精印本,不知是宋人重刻的,见它清润肥厚,认为不啻墨迹,于是逐字以蜡纸勾拓而影摹之,这是我学书的打筑基功夫。

以后杂临碑帖以及历代名家墨迹,其中又以临习智永《千字文》墨迹时间最久,下功夫最深,学得也最苦。

要说学习的经验,我觉得要做到写字要做到“骨肉不偏”,很难。

为了增强字的骨力,又临《玄秘塔碑》若干通。

这样经过几年努力,偶尔给人用楷字写对联,人见了就说我的书法是学乾隆时的成亲王的,实际上成亲王的帖我一次也没有临过。

记者:清代书法家梁山舟与张芑堂沦书,曰“学书有三要”,“天分第一,多看次之,多写又次之”。

晚清杨守敬在《学书迩言》中又加以“二要”:“一要品高,二要学富。

”您觉得一个人要在书法方面有所成就,应该怎样设计自己的道路?这“三要”、“二要”,应该以哪个为先?启功:这五种啊,后两种我都不配。

“品高”我不配,我不配谈品高,我也不配谈学术有什么收获。

那前三种我是这么想:多看、多写是真的。

张芑堂说第一要天分。

这个天分就很难说了?有人很笨,写久了也能成他一个规格、体势。

多看是重要的,多写也是重要的。

无论如何,眼睛老看,手老写,看得丰富极了,他也就可以随便批评淮对淮不对了。

当然那个对不对的内容,他说的就未必对了。

你想想,各人一个手法,各人一个习惯,他说不合他那个习惯,就不对,那恐怕也不合适。

所以我觉得还是得多看多写。

多写多看这才重要;但是只多看多写还是不行,我觉得还得多临。

拿那个古代某一家的方法,他那个结构、位置很重要、我是这么想的。

这是我个人一个不成熟的感觉。

所以我曾想,写字有三个次序。

把一个字拿来,鉴赏一个字,比如是“天”或者是“三”,简单的笔画。

眼睛看着,手底下笔写着,写完了并不好看。

第二就摹着写。

薄纸铺在帖上头,现在更方便了,有塑料薄膜,蒙在帖上,不致泅到帖上,按着笔画写。

第三,就对着字帖再写。

经过这三个,就截然不同了。

我是笨办法。

我觉得临也很重要,光看恐怕不解决问题。

另外,我觉得梁山舟、张芑堂、杨惺吾三家论学书入门,有一个不足的地方,都是偏向“神”,这是不全面的。

如果一个学书的人对字的“形”尚不熟练,怎么能看其“神”?所以我以为,学书入门似宜先熟记其“形”。

记“形”的方法,应该先记其形状、长短。

如某字某笔长、某笔短,什么角度,什么方向,等等,实际上书法问题,在基础阶段,都是很细碎具体的东西,你会了就有模样,不会就没模样。

所以初学的儿童,应该先写“照格”,蒙着写;后写“背格”。

熟悉了,再看帖写字。

如果初学的识字不多,即要求其看其“神”,问其神要行要坐,还是要飞,恐怕未必能说得出来。

拙见以为,入门者(只论初学,不论年龄),先看帖上一个字,即仿写一个字;二用透明纸罩在帖上描写一次;三,再对帖临写次。

如此写上一段时间,而逐渐记住某字某笔长、某笔弯弯曲,字的形状逐渐熟悉记住,这样入门,从“形”到“神”(全貌)就逐渐可以了然。

记者:古代书家谈学书、临帖,很多人说先要“入帖”,然后再“出帖”,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启功:“入帖”、“出帖”前人确实谈得很多,但有些说法过于绝对化。

我觉得“临帖”如同写静物、画石膏像、画模特儿,没有什么秘密。

眼手相应,日久熟练,并无神秘可言。

一个文盲,签字时他只能画“十”字。

三个文盲同时各画一个“十”字,一定是既有相同,也都互相不一样:他们三人都能写出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十”,是因为有一个标准的“十”在大家心中,大家都照着心中的这个标准写,这就是“入帖”,但每个人总有一些自己的特点,互相不一样,有个性风格,所以“出帖”也是自然的。

我过去曾讲过,“临帖”要完全达到和古人一样是很难的,不“出”也得“出”。

学一点古人的,在达不到的地方,自己想办法变通解决,用自己的方法来处理,慢慢地个人的特点也就有了。

很多书家的风格实际上就是这样形成的。

记者:您的《论书绝句》里面还有两句诗,说“透过刀锋看笔锋”、“半生师笔不师刀”。

这里的“师笔”、“师刀”怎么理解,您能否作一些解释?启功:“师笔”、“师刀”不是什么“神话”。

从前没有摄影、影印,碑上、帖上的字都是刻出来、拓出来的。

一个笔画,至少要上下左右四下而刻成,让人看了觉得是方块,实际上在写者只是一抹而成。

近人便说古人用“方笔”,不用“圆笔”。

又说古人用笔按“八卦”方向,有“始艮终乾”之说。

(见图)这是用锥形毛笔画出方形笔画,这样写字,每笔描成方形,不应是运笔写字的常道:一块碑上几千个字,如果每笔都这样画。

那多么久远才能写完呢?我们看古碑“笔道”刻成方块形状的字,要看笔道之间的关系、方向、斜正、距离,把它们背后的笔法看出来,它们多属一挥而成的一笔,而不是一个方块。

这就是我的“师笔”不“师刀”的意思。

我以为书法是毛笔书写的艺术,刀刻是不得已的变通手法。

所以说“学书别有观碑法,透过刀锋看笔锋”,正确的笔法,应该在笔写的书迹中找;看刀刻的碑刻,要透过刀法看笔法。

而不要见了矫揉造作、毫不自然的刀刻效果,以力这就是古人笔法。

记者:赵孟頫有一个著名观点,即“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

您怎么看这两者的关系?启功:这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

用笔与结字,哪个重要?我认为结字重于用笔。

理由很简单,“用笔”管的是笔画的形状问题,“结字”管的是整体的效果问题。

一个字笔画不够标准优美,但摆好了,这个形象还能凑合过得去;如果笔画局部都很优美,但摆得东倒西歪,那能不能成字都将成为问题,还谈得上什么美?王羲之的书法是历史公认好的,但如果我们把帖里的字剪一个出来,把笔画分别铰开,随便一摆,那还能是王义之吗?所以“用笔”和“结字”问题,虽说两者不可偏废,对书法学习来说,我认为还是应该以“结字”为先。

尤其是初学者、以我个人的体会,“结字”是有规律可循的、掌握好了可得事半功倍之效。

一是宇的比例,漂亮的字几乎都存在一个五比八的规还是应该以“结字”为先。

尤其是初学者、以我个人的体会,“结字”是有规律可循的、掌握好了可得事半功倍之效。

一是宇的比例,漂亮的字几乎都存在一个五比八的规律,这正好和西方艺术理沦中的所谓“黄金分割率”相合。

这是通过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可指导每个字的书写,二是注意字的重心,一般说来,造型优美的字,重心不在字的正中间,而在中间偏左上方一点的位置,这是因为人们的视觉误差和审美习惯造成的。

这一规律也非常重要,决定汉字形象最终能否写得优美。

记者:启先生,以前我在报章上曾看到,说您谈到书法学习,曾提出学书要有“三问”,对初学者很重要。

这是您个人学习心得的总结吧!启功:其实也是前辈的教训。

“三问”是“问人”、“问己”还有“问墙”。

所渭“问人”就是在初学的时候,要经常找机会向身边的前辈或书家请教,问一问他们的心得,吸收他们的经验。

尤其是那些有丰富经验和独到见解的老前辈,他们的活语重心长,要认真地领会、严格地执行,不要马虎、随意,自作主张。

随着时间的推移,问的人多了,见的广了。

过个三五年,自己的认识也提高了。

这时就要多动脑筋,问一下自己该怎么写,自己感觉怎样好就怎样写,即所渭的“问己”。

再随着时间的推移,应当把字放在墙上看看,看看能不能撑得住墙,有句老活,叫「字怕悬」,在下面写的时候看着挺好,放在墙上看就不大好啦,这时候你就要想法纠正这种差别、此后,你还要经常请别人看看墙上的字如何,是否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大家说好的地方可考虑保留,大家说不好的地方就应该考虑修改。

这样反复地修改练习,就会和书法应有的规律相吻合,从而自觉不自觉地按照字的规律写,慢慢走向成熟,成为有造诣的书家。

这就是“问墙”。

记者:书法史上很多书家把“德”、“学”作为书法艺术的内在要求,但历史上确实不少大学者、儒学大师书法一般。

怎么理解这一矛盾现象?在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的社会条件下,书法家应该怎样立身处世?启功:“德”和“学”每个人都要讲求,但这是社会问题、道德问题,与艺术方法不是一回事。

末代的蔡京、秦桧是坏人,他们的字写得很好、后来的朱元璋、袁世凯,写得也不坏、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大家也向他们歌功颂德。

假如拿出他们写的残纸片,大家不知是淮写的,那又怎么评论写这字的人是好是坏呢?写字的人,多半是知识分子。

既是知识分子,就要知道仁义道德。

所以书家讲道德,理所应当,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但做人的基本原则总述是不能丢、总不能把礼义廉耻都扔一边。

这不仅仅是对书法家的要求,对整个社会都应如此。

写字与德、学是两个问题。

这好比我们世俗的人见一个僧人,先问他是否吃肉喝酒。

如吃肉喝酒就认为他不算好和尚。

其实佛释迦牟尼出家后,每天挨家乞食,也没听说佛乞素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