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关心理学的一些总结
心理学在公关岗位的应用如何维护和改善企业形象
心理学在公关岗位的应用如何维护和改善企业形象在当今商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形象的维护和改善是公关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而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学科,可以为公关岗位的工作者提供很多有益的指导和策略。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公关岗位的应用以及其对企业形象维护和改善的作用。
一、沟通和影响力有效的沟通和影响力是公关工作中至关重要的核心能力。
通过心理学的知识,公关工作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人的思维方式和情感需求,从而更准确地传递信息和影响目标群体。
1. 心理语言学的运用心理语言学是心理学与语言学的交叉学科,研究人们在沟通中的语言使用和心理认知之间的关系。
公关工作者可以运用心理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选择合适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以更好地激发受众的兴趣和共鸣。
2. 社会认知的运用社会认知是指人们对他人行为和观念的理解和解释。
公关工作者可以运用社会认知的原理,通过展示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价值观,塑造积极的企业形象,并增强受众对企业的信任感和认同感。
二、舆情管理与危机公关舆情管理与危机公关是公关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而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公关工作者更好地应对危机事件,并有效维护和改善企业形象。
1. 预测与干预心理学可以帮助公关工作者从受众的角度预测和分析可能引发危机的事件和情景,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避免危机的发生或最小化危机对企业形象的负面影响。
2. 应对与管理面对危机事件,公关工作者需要具备有效的应对和管理能力。
心理学的认知和情绪理论可以帮助公关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受众的情绪和心理需求,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和情感连接,有效化解危机,恢复企业形象。
三、品牌塑造与口碑管理品牌塑造和口碑管理是企业形象维护和改善的重要环节,而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公关工作者更好地进行品牌塑造和口碑管理。
1. 品牌定位心理学的市场定位理论和消费者决策理论可以帮助公关工作者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偏好,从而更准确地确定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定位,并进行差异化竞争,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
公关和社交中的心理学要素
公关和社交中的心理学要素现今社会,公关和社交已经成为了最重要的交际方式之一。
在这样的交际中,心理学要素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公关和社交中的心理学要素。
一、人际关系中的自我认知在人际交往中,自我认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自我认知指的是对自身认知的意识和理解,包括个人的信念、价值观、自我概念等。
在公关和社交中,了解自己的自我认知是关键。
只有明确自己的立场、目标和价值定位,才能更好的引导自己的言行,增强自信心,做到言行一致。
同时,在建立人际关系时,要学会把握自己的情绪和表达方式。
比如,当自己处于情绪波动的时候,需要学会控制自己情绪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在公关和社交场合。
千万不要“把内心的情绪波动当悲痛”,以假冒的情感去应对他人,这样做虽然能够掩盖真实情感,但是在后期的维护交往关系中,却不利于长远的合作。
二、心理学中的信任和建立信任的方法在公关和社交的交往中,信任是关键。
如果对方不能够相信你,那么就很难成为良好的朋友和合作伙伴。
因此,建立信任是公关和社交交往中的重点。
在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信任是基于两件事情上的:一是认识到对方的良好意图,二是对方具有能力去实现这种良好意图。
在建立信任时,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尝试:1、乐于助人:在交往中,多帮助对方,可以增加双方的信任,也可以在后续交往中互相帮助。
2、认真倾听:关注对方的需求,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这样对方会感到被尊重和被看重,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基础。
3、表达自己:在公关和社交中,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让别人了解你是真实的,这样对方才会相信并建立信任。
在建立信任的同时,还要避免“过度自我揭露”。
即过多透露自己的私人关系,或是关于自己的信息,这样会使别人对你有一些负面的想法,导致信任的减少。
三、心理学要素在决策中的应用在公关和社交中,做出正确的决策是非常必要的。
有时候,决策会受到情绪、环境和他人意见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做决策时,需要考虑心理学要素。
公关心理学笔记
第四章名词解释1、心理定势:心理上的定向趋势,它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对以后的感知、记忆、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起正向或反向的推动作用。
2、移情效应:心理学中把这种对特定对象的情感迁移到与该对象相关的人或事物上来的现象,称为移情效应。
3、民族意识:是对本民族及其民族文化特点的认同,它是民族文化心理的基础。
4、民族感情:是对本民族及其民族文化特点的热爱的体验,它是民族向心力的支柱,是在民族意识的基础上产生的。
5、民族习惯:是民族文化传统的延伸,是民族意识和民族感情的具体表现,他和民族语言等一起构成民族文化的特色。
6、时尚: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社会成员中流行的生活样式,它具有违反常规的特点,以“新”和“奇”吸引观众,所以又叫时兴。
(具有时间性)7、流言: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社会成员中传播的有关共同关心的问题的新闻。
(具有煽动性)简答一、心理定势的特点:1、潜在性(不自觉性)2、固着性(习惯性)3、综合性二、移情效应的表现:1、首先表现为人情效应。
即以人为情感对象而迁移到相关事务的效应。
2、还表现为物情效应和事情效应。
三、社会刻板印象的合理性:1、首先,社会刻板印象不是对某一个人或某一事物的印象,它是对某类人或某类事物的印象。
2、其次,社会刻板印象不是个人持有的看法和印象,它是社会一部分成员的共识。
3、再次,社会刻板印象多少都有一点根据,这种根据有的是亲身经验的,有的是通过传播媒介得来的。
四、地域文化心理的两种表现形式:1、以乡土观念(地域观念)为基础的亲缘心理。
在中国人中表现得最充分。
地域越小亲缘心理越强。
2、以地域文化为基础的依从心理。
具有潜在性、固着性、综合性,它不自觉的固执的影响着人们的以后的心理和行为,是一种心理定势。
五、民族文化心理的主要成分:1、民族意识:是对本民族及其民族文化特点的认同,它是民族文化心理的基础。
2、民族感情:是对本民族及其民族文化特点的热爱的体验,它是民族向心力的支柱,是在民族意识的基础上产生的。
关于公关心理学的一些总结
关于公关心理学的一些总结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公共关系心理?它有哪些特征与特点?答:它指的是和公共关系行为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
特征是不受年龄、性别、社会角色的制约,也不是某种心理过程或某种个性心理的专论,而以是否公共关系行为和公共关系活动相关为依据。
特点是可知性、情感性、自利性、广泛性。
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几个方面?1、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的心理2、公共关系的过程——公共关系活动的心理3、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团体的心理三、公共关系心理学担负着哪些研究任务?任务:1、理论任务是创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心理学。
2、时间任务是创造有利于开展公共关系的条件,为公共关系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心理依据和有效的方法。
3、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
4、提高公共关系人员的专业素质。
四、进行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1、立足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2、着眼于影响公众态度的原则3、环绕于公共关系心理的原则4、勇于开拓创新的原则第二章公众的心理特征一、公众心理特征的层次以及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三个层次:个性心理特征、角色心理特征、群体心理特征关系:这三个部分是相对独立又互相影响的。
1、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后两者的基础,它显示的是个体在心理特征上与其它个体的差异,最具有稳定性与独立性。
2、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是同类公众共同心理特征的抽象,它显示的是该类角色与他类角色在心理特征上的差异,具有变换性与伸缩性;3、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是公众在群体互动中产生的和个体心理特征相对应的心理特征,它显示的是人类普遍的社会性和群体性的特质,具有凝聚性和排他性。
4、每一个公众都具同时具备这三种心理特征,因而他们是统一的;又必然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每一种心理特征在不同公众身上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因而他们是相对独立的,是不能相互取代的。
二、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指的是表现欲公众个体身上的最稳定的、最根本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与性格。
公共关系心理学(总结)
第一章绪论(一)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识记:1、公共关系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异同领会:3、公共关系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公共关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识记:公共关系活动的类型:宣传、交际、社会服务等不同类型领会:1、“参与公共关系活动的双方”的关系:社会组织和公共关系行为的承受者——公众2、公关心理学所考察的“心理现象”的范围:包括内部公众对组织形象的感知与期许,也包括外部公众对组织形象的认知与评价。
(三)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识记:1、比较研究法: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事物放在一起,辨别其异同或优劣。
2、个案法:对某一个体、群体或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了解、收集全面的资料,从而研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领会:理论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对于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性。
理论研究方法:系统分析的方法、动态研究的方法、比较研究的方法实证研究方法:观察法、谈话法、测验法、个案法、实验法(四)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任务识记: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三个任务:第一,对人们在公关活动中呈现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从而抽象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和理念;第二,以理论为指导,探索提高公共关系活动效率的方法和途径,为实务部门提供有益的参考;第三,以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推动公共关系学和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领会:公共关系心理学既有助于公共关系学研究的拓展和深化,又必将促进心理学的发展第二章组织的心理氛围(一)组织心理氛围的含义识记:心理氛围的四个内涵:第一,组织的心理氛围表现了组织的意识状态;第二,组织的心理氛围是组织情感的反映第三、组织的心理氛围反映着组织中的相互关系第四、组织的心理氛围反映了员工对组织的态度领会:组织心理氛围对公共关系的影响组织心理氛围是组织公共关系工作的基础,既是组织内部公共关系状态的反映,也是组织的现实形象在员工心目中的体现。
组织的公共关系工作,有赖于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29657自考公关心理学考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视野中的公共关系【领悟】公关四特征(心理学角度)1、公关是一种人及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人及物或人及信息之间的关系。
2、公关是公关主体为自身的根本利益或特定利益而追求沟通、理解、支持的建立人及人之间良好关系的过程。
3、公关是主客体双方互动的活动。
4、既然公关的主体和客体都有可能是个体的人,那么就不能够完全解除个人之间的交往包括个人之间私底下的交往。
(二)公关切理学探讨原则【领悟】1、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2、着眼于影响公众看法的原则3、环绕于公共关系心理的原则4、勇于开拓创新的原则(三)公关切理学的探讨内容【驾驭】1公关的客体------- 公众的心理2、公关的过程一一公关活动中的心理(1)四个基本环节:一是摸清状况,把握动态的活动环节二是确定目标,制定安排的活动环节三是落实任务,开展传播的活动环节四是检查评估,总结阅历的活动环节(2)公共关系过程特点和规律①公共关系过程是至福丽半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
②公关过程是在内外环境(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下,由环境因素参及其中的过程,主体的作用只有在同内外环境的作用协调一样的基础上,才能对客体产生有效的影响。
③公关过程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沟通或相互斗争的过程,客体在公关活动中发挥着能动的反作用,主体充分地认知客体,并充分地被客体所认知是公关活动取得志向成果的保证。
3、公关的主体一一组织团体的心理(1)组织团体不肯定是公共关系主体(2)公共关系主体并不肯定是组织团体p8(四)公关切理学的探讨任务【驾驭】1、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2、提高公关人员的专业素养3、推动公关活动的有效开展4、创建和完善我国的公关切理学可利用的有利条件:(1)改革、开放的路途、方针,有助于我们解放思想,发挥主动性、主动性和创建性。
(2)我们有丰富的现代心理学探讨的成果可资借鉴、运用,这有助于我们创建一个新的公关切理学体系。
(3)人民群众的创建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我们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关切理学供应活水绵绵的源头。
公关心理学绪论公众的心理特征
公关心理学绪论:公众的心理特征引言公关心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探究了公共关系领域中人们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在当今社会,公众心理特征的了解对于公共关系的建立和维护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公关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讨论公众的心理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于公共关系的影响。
公关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公关心理学是研究公共关系中的人类心理行为和心理机制的学科。
它结合了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旨在理解公众的心理反应、态度和行为,以及这些心理特征与公共关系活动之间的关系。
通过研究公众的心理特征,公关专业人员可以更好地制定策略,提升公共关系的效果。
公众的心理特征1. 社会认同社会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的社会群体的接纳和认同感。
公众在面对某个组织、品牌或事件时,会考虑这些事物与自己的社会认同之间的关系。
如果一个组织或品牌能够与公众的社会认同相契合,公众对其会更加支持和信任。
2. 信任信任是公众与组织或个人之间建立关系的基础。
公众对于不同组织和个人的信任程度会有所不同,这取决于过去的经验、口碑以及组织或个人的形象塑造。
公关专业人员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形象管理来建立和增强公众的信任感。
3. 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是公众面对信息和事件时自我保护的心理反应。
公众可能会对不符合其认知和价值观的信息产生心理防御,例如选择性忽视、否认或合理化。
公关专业人员需要了解公众的心理防御机制,以便更好地传递信息和影响公众的态度和行为。
4. 社交影响社交影响是指他人对个体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公众在做出决策时会考虑其他人的意见和行为,特别是亲近的人群。
公众可能会受到朋友、家人、权威人士等的影响,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公关专业人员可以通过社交影响来塑造公众的态度和行为。
5. 舆论效应舆论效应是指媒体对公众的影响。
媒体报道的内容和方式会对公众的意见和态度产生影响。
公关专业人员需要善于利用媒体舆论,通过积极的形象宣传和危机公关手段来影响公众的看法。
公关心理学
双因素包括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一)直接满足
直接满足,又称为工作任务以内的满足。
它是一个人通过工作所获得的满足,这种满足是通过工作本身和工作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得到的。
它能使员工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能,产生兴趣和热情,使员工具有光荣感、责任心和成就感。
因而可以使员工受到内在激励,产生极大的工作积极性。
对于这种激励方法,管理者应该予以充分重视。
这种激励的措施虽然有时所需的时间较长,但是员工的积极性一经激励起来,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能够持久,所以管理者应该充分注意运用这种方法。
(二)间接满足
间接满足,又称为工作任务以外的满足。
这种满足不是从工作本身获得的,而是在工作以后获得的。
例如晋升、授衔、嘉奖或物质报酬和福利等,就都是在工作之后获得的。
其中福利方面,诸如工资、奖金、食堂、托儿所、员工学校、俱乐部等,都属于间接满足。
间接满足虽然也与员工所承担的工作有一定的联系,但它毕竟不是直接的,因而在调动员工积极性上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常常会使员工感到与工作本身关系不大而满不在乎。
研究者认为,这种满足虽然也能够显著地提高工作效率,但不容易持久,有时处理不好还会发生负作用。
最新29657公关心理学要点汇总
29657 公共关系心理学考试大纲要点汇总第一章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一种特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特定的利益支配下的一部分人和其他人发生关系的过程。
公共关系心理学:公共关系心理学是研究公共关系心理及其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公共关系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关系的特征:公共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人与物或人与信息之间的关系;公共关系是以公共关系主体为自身的根本利益或特定利益而追求沟通、理解、支持的建立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过程。
3、公共关系是主体和客体双方进行的活动。
4、公共关系不能完全排除个人之间的交往包括个人之间私底下的交往。
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公共关系心理学是应用于公共关系领域的心理学。
公共关系心理学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的公共关系学。
公共关系与心理学的联系: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对一切社会实践都具有指导意义,因为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人参加的,任何人参加的任何时间活动都离不开心理活动的调节。
心理学的很多基本原理为我们了解人的思想、行为及其发展规律提供了心理依据,为我们有效开展公共关系活动提供了具体的方法。
公共关系心理的概念:公共关系心理指的是和公共关系行为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
公共关系心理的特征:可知性,情感性,自利性,广泛性公共关系客体:公共关系活动中处于客体地位的人和人群,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对象。
公共关系主体:主动开展公共关系的人(组织团体)公共关系过程:1)摸清情况,把握动态;2)确定目标,制定计划;3)落实任务,开展传播;4)检查评估,总结经验。
学习内容:1、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的心理(意识到的,未意识到的);2、公共关系的过程-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心理3、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团体的心理。
为什么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公共关系心理学,随着这门学科的深入,它必将会对研究公共关系的其他学科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推动整个公共关系学科群的发展,丰富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学理论和指导中国的公共关系实践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1、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2、提高公共关系人员的专业素质;3、推动公共关系活动的有效开展;4、创建和完善我国公共关系心理学。
心理学在公关岗位的应用危机管理与声誉修复的心理策略
心理学在公关岗位的应用危机管理与声誉修复的心理策略心理学在公关岗位的应用:危机管理与声誉修复的心理策略在现代社会中,公关岗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企业或组织中负责传达信息和维护声誉的部门,公关团队必须了解并运用心理学原理,以应对各种危机情景,并有效实施声誉修复策略。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公关岗位的应用,着重讨论危机管理以及声誉修复时的心理策略。
一、危机管理危机是公关团队最常面临的挑战之一。
面对危机,了解和运用心理学策略是成功进行危机管理的关键。
1. 情绪管理:在危机发生时,相关利益相关者(如客户、员工和股东)可能会感到恐慌、愤怒或焦虑。
公关团队需要通过有效的情绪管理来稳定利益相关者的情绪。
这可以通过开诚布公地传递信息、提供透明度和及时沟通来实现。
2. 建立信任:在危机期间,公众对企业或组织的信任可能会受到严重破坏。
为了重建信任,公关团队需要通过言行一致、提供可靠信息和展示诚信等方式来建立信任感。
3. 共情与沟通:危机期间,公关团队需要展示对受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共情能力。
通过倾听和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关切,并主动提供解决方案和帮助,可以有效改善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二、声誉修复当组织的声誉受损时,公关团队需要运用心理策略来修复声誉并重塑公众对组织的认知。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心理策略。
1. 道歉与认错:当组织犯下错误时,公关团队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公开道歉,并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
诚实、真诚的道歉能够重塑公众对组织的认知,并建立起对组织的信任。
2. 修正与改进:组织需要积极采取措施来修正存在的问题,并展示出改进的计划和目标。
这样做不仅可以向公众传达组织的决心和诚意,还能够增强公众对组织的信任。
3. 社会责任:通过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回馈社会,组织可以重申其社会责任感,并重新树立良好形象。
公众往往倾向于支持那些对社会和环境具有正面影响的组织。
4. 故事化传播:人们更容易被故事所吸引和理解。
公关团队可以通过讲述组织与个体之间的故事,使公众更好地理解组织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公关心理学
公关心理学公关心理学即公共关系心理学既是心理学,又是公共关系学。
它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公共关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关系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区别普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公共关系心理学就是普通心理学主干上派生出的众多分支之一,是心理学理论在公共关系实践中的运用。
公共关系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异同在于:第一,普通心理学侧重于研究人的内在心理活动,而公共关系心理学则注重考察人的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第二,普通心理学侧重于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而公共关系心理学则从公共关系活动的特定情境出发,考察处在这一状态中的人们特殊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第三,普通心理学主要研究自然的、未经修饰的刺激环境所引起的(人的)心理反应及心理反应过程,而公共关系心理学则重点研究人们因公共关系活动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和心理定势,以及公共的心理活动与组织目标实现之间的关系。
总之,公共关系心理学派生于普通心理学,并以普通心理学(尤其是社会心理学)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公共关系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公共关系心理学是进一步开放和深化改革的历史必然。
改革是现代中国的主旋律,改革的内容之一是要将以平等、竞争与劳动为特征的商品经济引入中国,从而使中国溶人民主化、商品化、人性化的大潮流。
这种潮流客观上要求人们在全球已成为一个大村庄的激烈竞争中,不仅有实力应付与国外大公司所进行的集团竞争,而且又能在与各类团体所开展的游击战术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种竞争还必须充分体现人性化社会,高度重视公众心理需要、情绪状态、个性特征、心理坐标等特征。
此外,几年的改革实践,也遇到了一些障碍,这些障碍一方面是缺乏沟通、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则是“私关”猖獗,世风日下,甚至人心迷乱。
因此,人们深感有着眼于公众、着眼于公众心理的公共关系的必要。
现代的全方位竞争使传统公关受到了严峻挑战。
那些不注重团体及个体自身形象、缺乏人际交往艺术技巧的团体已难以发展。
可以说,团体着想在这个充满竞争压力的社会中存在、发展,就不能无视公共关系心理学。
公关心理学概述.1】2】
第一节公关心理学概述一、公关战就是心理战公关是组织通过信息传播沟通手段处理自身的各类公众关系问题,以适应、优化组织社会生态环境的管理活动。
1、公关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掌握公众心理能为组织的管理者提供战略决策依据。
一个社会组织的生存与发展,直接依赖于其心理环境的优劣。
日本女秘书定票3、情感因素是组织和公众在心理上能否相容的内在根据。
“扮演消费者生活节奏的吹笛者”记者会、话费代收、圣诞火鸡大同盟、饥饿募捐、贩卖肠病药皂、抽奖活动、给顾客回函4、组织形象即公众心目中对组织的认知。
公关的最终目的是建立良好的;组织形象,而形象其实就是关;系利益人,即公众心目中对组;织的认知;美誉度、知名度二、公关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参与公关活动的主客体特有的心理状态及其在交往中相互影响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A、这里的公关关系活动是指运动着的公关状态。
B、研究对象是公关活动中主客体相互影响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即公关心理。
C、研究范畴是公关活动这一特定社会情境。
公关心理的特点(P5-6)可知性;情感性;自利性;广泛性三、公关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公关的客体——公众心理研究作为个体或某种社会群体的公众在特定社会情境中的心理现象。
2、公关活动过程心理传播沟通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性四步工作法3)公关的主体——组织团体心理组织的社会形象、组织的心理氛围,以及公关人员心理等第二节公关心理学的性质和目的一、公关心理学的性质1、从其属性来看,是一门新兴的应用于公共关系领域的心理学。
心理学(Psychology)来源于古希腊文,意为“灵魂之科学”。
柏拉图的“灵感”论亚里士多德的“知”、“意”两分论19世纪70年代,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科学心理学的创立。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荣格无意识说、泛性论、情结说、集体无意识论、原型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斯金纳、班杜拉“刺激一反应”论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社会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2、从自身特点来看,它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的公共关系学。
公关心理学之公众心理概述
公关心理学之公众心理概述公众心理是指公众在特定环境中对特定信息和事件的心理反应和行为。
公众心理的研究对象是大众群体,而不是个人。
公众心理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大众的相似性,即大众具有类似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模式。
其次是公众心理的可塑性,即社会环境和信息对公众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最后是公众心理的灵活性,即公众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是多样的,随着环境和信息的变化而变化。
公众心理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个体心理因素,包括人们的需求、动机和价值观等。
人们的需求和动机会影响他们对信息的接受和反应,而价值观会影响他们对信息的评价和判断。
其次是社会心理因素,包括社会规范、社会认同和社会压力等。
社会规范是人们在特定社会环境中接受的准则和规范,它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社会认同是人们对他人和集体的认同和归属感,它会影响人们对信息的接受和反应;社会压力是人们在社会中受到的来自他人和集体的压力,它会对人们的心理反应和行为产生影响。
最后是文化心理因素,不同的文化背景会使人们具有不同的心理模式和行为模式。
公众心理在公关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了解公众心理可以帮助公关人员更好地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期望,从而更准确地制定公关策略和目标。
其次,公众心理的研究可以帮助公关人员更好地预测公众的反应和行为,从而避免可能出现的负面反应和行为。
第三,公众心理的研究可以帮助公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公众的价值观和社会认同,从而更好地与公众进行沟通和互动。
最后,公众心理的研究可以帮助公关人员更好地评估公关活动的效果和影响,从而及时调整和改进策略和措施。
总之,公众心理是公关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了解公众心理可以帮助公关人员更好地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期望,预测公众的反应和行为,理解公众的价值观和社会认同,以及评估公关活动的效果和影响。
在实践中,公关人员应该根据公众心理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以更好地进行公关活动。
同时,公关人员还应不断学习和研究公众心理,以不断提高公关活动的效果和影响力。
公关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1、公共关系心理学属理论范畴。
2、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公共关系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公共关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㈠公共关系心理学是心理学学科体系的一部分,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㈡公共关系心理学是公共关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㈢公共关系心理学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公关现象。
它不但考察公关活动的一般过程,而且考察这些活动背后的心理现象。
3、公共关系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异同:公共关系心理学就是普通心理学主干上派出的众多分支之一,是心理学理论在公共关系实践中的运用。
公共关系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异同在于:㈠普通心理学侧重于研究人的内在心理活动,而公共关系心理学则考察人的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㈡普通心理学侧重于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而公共关系心理学则从公共关系活动的特定情境出发,考察处在这一状态中的人们特殊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㈢普通心理学主要研究自然的、未经修饰的刺激环境所引起的(人的)心理反应及心理反应过程,而公共关系心理学则重点研究人们因公共关系活动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和心理定势,以及公众的心理活动与组织目标实现之间的关系。
总之,公共关系心理学派生于普通心理学,并以普通心理学(尤其是以社会心理学)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它是心理学学科体系的一部分,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4、公共关系心理学与公共关系学科体系其他部分的异同:作为公共关系学科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关心理学与这一学科体系的其他部分(如公共关系策划、公共关系传播、公共关系管理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以公关活动作为考察和研究对象,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指导性的理论。
然而公关心理学与其他分支又有着比较大的区别。
具体表现在:公关心理学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公关现象,它不但考察公关活动的一般过程,而且考察这些活动背后的心理现象并力求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这就将它同公共关系学的其他支系区分开来。
5、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是参与公共关系活动的双方在相互交往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公共关系心理学
29657 公共关系心理学考试大纲要点汇总第一章学习公关关系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公关关系:公关是一种特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特定的利益支配下的一部分人和其他人发生关系的过程。
公关关系心理学:公关心理学是研究公关心理及其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公关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公关关系的特征:公关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人与物或人与信息之间的关系;公关是以公关主体为自身的根本利益或特定利益而追求沟通、理解、支持的建立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过程。
3、公关是主体和客体双方进行的活动。
4、公关不能完全排除个人之间的交往包括个人之间私底下的交往。
公关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公关心理学是应用于公关领域的心理学。
公关心理学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的公关学。
公关关系与心理学的联系: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对一切社会实践都具有指导意义,因为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人参加的,任何人参加的任何时间活动都离不开心理活动的调节。
心理学的很多基本原理为我们了解人的思想、行为及其发展规律提供了心理依据,为我们有效开展公关活动提供了具体的方法。
公关心理的概念:公关心理指的是和公关行为以及公关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
公关心理的特征:可知性,情感性,自利性,广泛性公关关系客体:公关活动中处于客体地位的人和人群,是公关活动的对象。
公关关系主体:主动开展公关的人(组织团体)公关关系过程:1)摸清情况,把握动态;2)确定目标,制定计划;3)落实任务,开展传播;4)检查评估,总结经验。
学习内容:公关的客体-公众的心理(意识到的,未意识到的);公关的过程-公关活动中的心理 3、公关的主体-组织团体的心理。
为什么学习公关关系心理学:公关心理学,随着这门学科的深入,它必将会对研究公关的其他学科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推动整个公关学科群的发展,丰富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关学理论和指导中国的公关实践学习公关关系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提高公关人员的专业素质3、推动公关活动的有效开展4、创建和完善我国公关心理学。
如何运用心理学在公关岗位中维护和改善企业声誉
如何运用心理学在公关岗位中维护和改善企业声誉在公关岗位中,维护和改善企业声誉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和信息传播的快速发展,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可以在瞬间受到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巧成为了公关专业人士不可或缺的素养。
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心理学在公关岗位中维护和改善企业声誉。
一、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公关活动的目标是影响和塑造受众的态度和行为。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公关从业者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心理需求,而公关活动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其对受众群体的了解。
因此,在进行公关工作之前,应当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受众分析,以便精准把握受众的心理需求。
二、运用舒适性原则传递信息在公关活动中,传递信息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而心理学中的舒适性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递信息。
舒适性原则认为,人们更愿意接受那些让他们感到舒适和愉悦的信息。
因此,在进行公关活动时,应尽量使信息清晰明了、简洁易懂,并在视觉呈现、语言表达等方面注重美感和舒适度。
此外,还可以采用情感化的手法,通过温暖的色彩、积极的语言等方式让受众产生共鸣和愉悦感,从而更好地传递信息。
三、运用亲和力原则建立良好关系在公关活动中,建立良好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而心理学中的亲和力原则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与受众的良好关系。
亲和力原则认为,人们更愿意与那些具有亲和力的人交往和合作。
在公关岗位中,我们可以通过关注他人、倾听他们的意见和需求,并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来建立良好关系。
此外,还可以利用心理学中的社会认同原理,与受众建立共同体验和共同认同点,从而进一步加强关系。
四、运用危机管理的心理学原理公关工作中常常面临各种危机和挑战。
在处理危机时,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困难和压力。
首先,需要积极应对危机并采取果断行动,这可以帮助我们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形象。
其次,我们需要根据危机的性质和受众的心理需求,采取适当的沟通策略。
公关心理学心得体会
公关心理学心得体会篇一:公共关系学学习心得体会11公共关系学学习心得体会学习了一个学期的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都不了解公共关系,通过老师系统理论的讲解,方才明白公共关系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公共关系是一门研究各种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现象及其活动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协调关系、传播信息、塑造形象、广结良缘、促进事业成功的科学。
它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实用性的特点,公共关系学是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武器,一个组织要生存、发展和壮大,必须运用公共关系协调内部与外部的关系,必须运用公共关系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而这一切都需要公共关系理论的指导。
通过公共关系学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公共关系并非只处于社会企业当中,事实上是任何人都离不开公共关系的。
对于企业来说,良好的公共关系意味着形象和信誉。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的自发活动,已形成一股潜在的、独立的社会势力,其能量与作用足以与组织对峙,并有可能对有关组织经营决策产生直接影响。
任何处于公共关系当中的个人,其关系网络都有可能影响到一个整体。
我们学习公共关系学,是一门与自我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研究公共关系学对每一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公共关系学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公共关系的目的就是要与公众中的大多数建立并保持良好关系。
而由于公共关系的涵盖面非常广,因此实现这种良好关系的方法与途径是多方面的,可以是组织传播,可以是人际接触,也可以是传媒影响或者是其他组织性形象表现形式等等。
归根结底这些都是出于改善公众舆论,创造美誉,为组织建立和保持令人满意的声望。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公共关系并非只处于社会企业当中,事实上是任何人都离不开公共关系的。
对于企业来说,良好的公共关系意味着形象和信誉。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的自发活动,已形成一股潜在的、独立的社会势力,其能量与作用足以与组织对峙,并有可能对有关组织经营决策产生直接影响。
任何处于公共关系当中的个人,其关系网络都有可能影响到一个整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公共关系心理?它有哪些特征与特点?答:它指的是和公共关系行为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
特征是不受年龄、性别、社会角色的制约,也不是某种心理过程或某种个性心理的专论,而以是否公共关系行为和公共关系活动相关为依据。
特点是可知性、情感性、自利性、广泛性。
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几个方面?1、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的心理2、公共关系的过程——公共关系活动的心理3、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团体的心理三、公共关系心理学担负着哪些研究任务?任务:1、理论任务是创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心理学。
2、时间任务是创造有利于开展公共关系的条件,为公共关系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心理依据和有效的方法。
3、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
4、提高公共关系人员的专业素质。
四、进行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1、立足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2、着眼于影响公众态度的原则3、环绕于公共关系心理的原则4、勇于开拓创新的原则第二章公众的心理特征一、公众心理特征的层次以及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三个层次:个性心理特征、角色心理特征、群体心理特征关系:这三个部分是相对独立又互相影响的。
1、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后两者的基础,它显示的是个体在心理特征上与其它个体的差异,最具有稳定性与独立性。
2、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是同类公众共同心理特征的抽象,它显示的是该类角色与他类角色在心理特征上的差异,具有变换性与伸缩性;3、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是公众在群体互动中产生的和个体心理特征相对应的心理特征,它显示的是人类普遍的社会性和群体性的特质,具有凝聚性和排他性。
4、每一个公众都具同时具备这三种心理特征,因而他们是统一的;又必然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每一种心理特征在不同公众身上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因而他们是相对独立的,是不能相互取代的。
二、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指的是表现欲公众个体身上的最稳定的、最根本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与性格。
能力是保证公众个体成功的完成某项活动的潜能系统。
气质是公众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性格是公众个体在反映客观现实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风格和习惯的行为方式。
四、能力、气质、性格各有哪些典型的类型?、能力:操作能力(针对性、技术性、变通性)与交往能力气质:1、胆汁质:兴奋过程特别强,抑制过程受很大压抑的2、多血质(略)3、粘液质(略)4、抑郁质(略)性格:摩擦型、平常型、平稳型、领导型、逃避型五、研究个性心理特征对搞好公共关系有什么特殊意义?1、公共关系的主体与客体都是人,它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公共关系是一种双边活动,主体与客体在相互影响中推动公共关系的发展。
因此,人的能力在公共关系活动中不仅表现在主体活动者方面,也表现在主体活动的对象方面,由于主客体都是人,研究能力这种个性心理特征就比研究人物系统的学科更复杂,也更有意义。
2、人的气质与性格在公共关系活动中也表现在主客体两类人身上。
特定的公共关系活动总是在特定的人与人之间进行的。
特定的气质和性格制约着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发挥。
(同上)六、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1、为什么说不同的角色会产生不同的心理特征?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不同的角色与社会的联系有不同的特点。
人改造社会,社会也改造人,社会不仅能改变人的心理,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2、不同性别者的心理特征男:独立、开朗、刚强、粗率、合群、随便、务实、坚定、好表现、善于推理女:胆怯、温柔、狭窄、爱听、善记、心细、固执、感情丰富、自制力差、注意变化快3、不同年龄者的心理特征青年:朝气蓬勃、自尊、好强、敏感、偏激、易变、充满幻想壮年:老练持重、自爱、沉着、坚毅、中庸、求实老年:关注年龄、孤独、寂寞、怀旧4、如何把握角色心理特征的综合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当我们把某类角色作为宣传或服务对象时,我们必须要把握这类人的主要心理特征;当我们把某类复合角色作为主要的工作对象的时候,我们必须把握好这类公众的综合类的心理特征。
七、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1、群体心理的一般特征认同意识;归属意识;整体意识;排外意识2、为什么说群体心理特征是和领袖的心理是密切联系的?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是和领袖的心理特征相联系的。
领袖的心理特征不仅只能是群体这一领域中的心理特征,只能是群体心理特征包括的内容,而且因为领袖在群体中处于领导或核心地位,领袖的心理特征在群体心理特征中也具有特殊的地位。
换言之,领袖的心理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群体的状况,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公共关系主体或客体的状况。
第三章公众的心理倾向一、公众的兴趣倾向5、兴趣的定义兴趣是人脑对特定事物的特定反映。
爱好是人们热衷于参加某一类的活动。
6、兴趣差异的表现指向、范围、主导、程度、迁移上的差异3、公众兴趣在公共关系活动中的作用一是对公共关系目标发挥导向作用;二是对公共关系过程发挥能动作用;三是对公共关系主体发挥启迪和诱导作用。
二、需要倾向1、定义需要是有机体缺乏某种东西时,或受到某种刺激,特别是受到强烈刺激时,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是有机体特有的一种寻求自我保护和自我发展的心理倾向。
2、特点广泛性、关联性、反复性、竞争性、发展性、差异性3、类别生存与发展;物质和精神;个人与公共;眼前与将来;刚性与弹性;能满足与不能满足4、层次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
5、与兴趣的区别兴趣是自我选择的问题,需要是要解决的问题。
(略)三、价值观倾向1、价值观的定义价值观是人对事物的是非、善恶、及其重要性的判断、评价以及行为取向所构成的。
价值观念的多角度:知识、金钱、生命、爱情、政治、道德2、价值取向的类型价值取向类型指的是在一定价值评价体系的推动下,行为、活动指向主要价值目标的行为类型。
分类:功名型、安稳型、享乐型、储蓄型、事业型、模糊型。
四、公众的自我倾向1、自我意识指的是个体对自身及自身与外部环境关系的认识、评价、态度等心理倾向。
2、自我意识的基本要素与境界要素包括生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精神的自我;境界包括生理自我的境界、社会的自我的境界、精神的自我的境界、和谐自我的境界。
第四章公众的心理定势一、什么是心理定势,三类心理定势各有什么特点?1、心理定势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对以后的感知、记忆、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起正向或反向的推动作用。
2、微观的心理定势特点:容易受暗示、情感性强,理智往往被情感所抑制;宏观的心理定势特点:人数众多、根深蒂固、作用广阔;流行的心理定势特点:在内容上、指向上有较强的可变性,往往一哄而起,但很快销声匿迹。
二、微观心理定势微观心理定势的典型表现1、首次效应2、晕轮效应3、经验效应4、移情效应三、宏观的心理定势宏观的心理定势的主要内容:1、社会刻板印象2、地域文化心理3、民族文化心理4、社会意识形态四、流行心理定势1、时尚、流言、骚乱都是流行心理定势的表现。
2、对心理定势的作用的评价?一是具有两重性。
二是任何心理定势都是一定的经验、知识的积累,只是在以往和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人们才有了判断事物的能力并对其倾注好恶的情感。
它对公众正确认识事物起推动作用。
三是心理定势有时是一种思想禁锢,它是人们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重要心理因素,是除旧布新、勇于开拓的心理障碍。
第五章对公众心理的认知一、对公众个体心理的认知1、从外部特征判别公众心理,包括相貌、体型、肤色、发型、服饰。
2、从言语、动作了解公众心理二、对公众群体心理的认知1、公众群体的分类内部公众群体;社区公众群体;媒介公众群体;政府公众群体;购买公众群体2、对内部公众心理的认知一是认知组织内部公众心理主要是认知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问题;二是一个组织内部凝聚力的高低和这个组织的状况有很大的关系,而且它往往是这个组织状况的标志;三是组织内部成员的向心力和组织的活力关系更密切。
3、对社区公众心理的认知为社区公众做一些他们所欢迎的好事,以此来扩大组织的影响,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提高组织在社区中的地位与声誉。
4、对媒介公众心理的认知媒介公众分为两类:一是以传播事业为其职业的人;二是有意无意为组织团体作正面或反面宣传的人。
两类不同的媒介公众的传播效果是互相连接的。
5、对政府公众心理的认知执行政策方面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工作作风方面的果断性和细腻性;工作态度方面的积极性和消极性;物质利益方面的趋利性和避利性。
6、对购买公众心理的认知地位:购买公众在公关活动中处于客体地位;他们同组织团体的关系是平等的交换关系;购买公众有三种权力:知晓、选择、要求公平的权力。
三、对公众心理变化的认知1、宏观环境引起的心理变化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变化是客观的。
这种变化一是反差大,二是人数多,表现为社会多数成员对新观念的共鸣,对新问题的共研,对新追求的共识。
二是变化具有稳定性。
宏观环境因其大而不易变化,一旦发生变化又具有稳定性。
2、微观环境引起的心理变化一是特定的微观环境发生的变化,如家变等。
二是微观环境的迁移,如工作调动等。
3、舆论导向引起的心理变化一是这种变化是暂时的,不稳定的。
二是重视舆论导向,一方面应当积极利用舆论导向的手段,一方面应当经常搜集和分析有关舆论导向作用的心理信息材料,以免被假象所迷惑,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4、思想教育引起的心理变化它引起的心理变化主要在于辨别是非、善恶、美丑,它是对社会、对人生的总体的认识与态度,引起的变化更稳定,更持久,作用的范围更广阔。
5、主体行为引起的心理变化一是公共关系主体影响公众心理一般来说是通过主体的行为来实现的。
二是还包括如何纠正自己的错误和失误,挽回在公众心理上造成的不良影响。
四、克服认知公众心理的障碍1、三个障碍:对象因素、情境因素、主观因素2、影响认知的对象因素一是公众的个性是主要因素;二是公众当时的心理状况是重要因素;三是公众对暴露自己真实心理的后果的判断是又一个因素。
3、影响认知的情境因素一是情境不仅影响公众的心理和表现自己的心理,而且影响人们正确地认知公众对象。
二是情境对认知公众心理的影响要从情境与人的关系中来把握。
4、影响认知的主观因素一是认知者有没有认知公众心理的愿望和积极性;二是认知者的认知能力;三是认知者的偏见。
5、克服认知过程中的障碍认知者应如何加强自身的修养:加强对认知公众心理的意义的认识,提高主动认知公众心理的自觉性;养成随时随地观察和研究公众心理的习惯,注意在动态中把握公众心理的变化;要有与人为善的真诚态度,努力争取公众的信任;善于创设认知公众心理的情境,让公众有充分发表意见和显示自己才华的自由;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辨别公众心理的能力;经常性地进行自我反省,努力克服自己个性方面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方面的弱点;做好经验的归类、总结工作,在认知公众心理的理论和实践方面争取有新的突破。
第六章和公众心理的沟通前言: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可以概括为认知公众心理、和公众心理互相沟通、对公众心理施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