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汽车制造业发展情况介绍

合集下载

广东汽车行业分析报告最新

广东汽车行业分析报告最新

广东汽车行业分析报告最新1. 引言广东省是中国汽车行业的重要发展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了全国汽车行业的重要制造和销售中心之一。

本报告将对广东汽车行业进行最新分析,以了解该地区的市场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2. 市场规模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广东汽车行业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2019年,全省汽车产量达到了xxx万辆,同比增长了x%,销售量也达到了xxx万辆,同比增长了x%。

其中,乘用车销售量占总销售量的xx%,商用车销售量占xx%。

3. 品牌排名在广东省的汽车市场上,国内外多个知名汽车品牌齐聚。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排名前五的汽车品牌分别是xxx、xxx、xxx、xxx和xxx。

这些品牌在广东省的销售量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其产品的品质和性能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4. 产业布局广东省拥有完善的汽车产业链,从汽车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到整车的生产都有较好的布局。

目前,广东省有多个汽车制造企业,涵盖了乘用车和商用车等不同类型的汽车生产。

同时,该地区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众多,为整个产业链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5. 进口和出口广东省的汽车行业在进口和出口方面也有着不俗的表现。

根据数据统计,2019年,广东省共计进口汽车xxx万辆,同比增长了x%;出口汽车xxx万辆,同比增长了x%。

进口和出口的增长率显示了广东省汽车行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6. 政策支持广东省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并给予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

这些政策包括减免企业税收、提供土地资源、鼓励科技创新等。

政府的支持为广东省的汽车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7. 未来趋势展望未来,广东省的汽车行业将继续保持持续发展的势头。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将成为行业的发展重点。

同时,环保意识的提升也将推动汽车行业朝着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8. 结论综上所述,广东汽车行业在市场规模、品牌排名以及产业布局等方面都表现出了较好的发展态势。

2024年广东汽车零部件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广东汽车零部件市场发展现状

广东汽车零部件市场发展现状引言广东作为中国汽车制造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一座座汽车工业园区和众多汽车生产厂商。

而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制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在广东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本文将就广东汽车零部件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产业布局、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等方面。

市场规模广东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庞大,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广东汽车零部件市场的年销售额已达到数千亿元人民币。

这主要得益于广东汽车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

广东汽车零部件市场的规模还在持续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产业布局广东汽车零部件市场的产业布局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珠海等地。

其中,广州作为广东汽车制造的重要基地,拥有众多汽车生产厂商和零部件供应商。

深圳作为中国创新创业的重要城市,也吸引了不少汽车零部件研发企业的进驻。

此外,珠海、东莞等地也有部分汽车零部件企业分布。

整体来看,广东汽车零部件市场的产业布局相对完善,形成了一定的集聚效应。

技术水平广东汽车零部件市场在技术水平上处于较为先进的水平。

各大汽车零部件企业在研发和创新方面不断努力,加大技术投入,提升产品质量。

特别是在电动汽车、智能化零部件等领域,广东的一些企业已经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广东汽车零部件市场的技术水平的提升,不仅提高了其产品的竞争力,也推动了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

市场竞争广东汽车零部件市场竞争激烈,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价格和服务等方面。

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该市场,加剧了市场竞争的程度。

在这种竞争环境下,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才能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同时,政府对汽车零部件市场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为企业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和条件。

结论综上所述,广东汽车零部件市场发展迅速,市场规模庞大,产业布局合理,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广东汽车制造业和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广东汽车零部件市场有望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率,为广东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优化促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优化促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优化促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胡琼琼 张 谦◆摘要:受到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影响,粤港澳大湾区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面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产业结构的变迁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本文从掌握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背景出发,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现状,最后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的特点制定经济高质量发展策略,使粤港澳大湾区能够利用产业结构升级契机来优化产业结构,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优化; 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前言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个珠三角城市组成。

珠三角地区得益于先进的技术、大量的资金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轻工业基地、外贸出口基地。

2019年,广东实现GDP10.77万亿,规模首次突破10万亿大关,排名全国第1,连续25年占全国GDP比重超1/10。

从9个城市GDP来看,近五年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9个城市整体经济实力不断提升,2019年实现GDP总额8.69万亿,占广东省GDP比重80.71%,占粤港澳大湾区11城GDP比重74.62%,分别提高了1.55和0.75个百分点。

粤港澳大湾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不但突出了制造业的调整,使制造业从传统的中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变,在粤港澳大湾区中,除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外,广州、深圳作为大湾区的两个核心城市,从经济规模看,广深两地相当,但在具体产业结构分布上差异明显,存在很大产业结构转型空间和优化可行性。

以2019年为例,据广东统计年鉴(2019)分析得出:地区年末常住人口(万)年末就业人员(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万元)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万元)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万元)广州1530.591125.89156427.41251.376454.0016923.22深圳1343.881283.37203489.0225.19510495.8416406.06差距(约)187157470622264042517两地人力资源均未开发充分,深圳在人均产值上稍高于广州。

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状况分析

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状况分析

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状况分析1. 引言1.1 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通过贸易、投资、人员流动等方式,将不同地区的经济体系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更加高效、竞争力更强的经济体。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各国发展的重要趋势。

而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南方重要的经济区域,也受益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由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共同组成,地理位置优越,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

通过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内部的经济联系,深化各地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的发展。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粤港澳大湾区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更好地利用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机会,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2000字】1.2 粤港澳大湾区定位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政府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提出的重要战略构想,旨在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城市群和经济区域。

粤港澳大湾区定位于世界级城市群、国际大湾区和国家核心区域三个层面,旨在建设一个现代化、高效率、高质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和经济区域。

在城市布局上,粤港澳大湾区将以广深港澳为中心,辐射周边城市,形成一个密集、高效的城市网络;在经济发展上,粤港澳大湾区将发挥各地优势,实现产业互补、优势互补和资源互补,推动经济协同发展;在文化建设上,粤港澳大湾区将弘扬粤港澳文化,融汇中西文化,打造一个多元化、开放、包容的城市群。

整体定位上,粤港澳大湾区将致力于建设一个现代化、国际化、智能化的城市群和经济区域,成为全球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典范。

1.3 发展背景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重要的区域之一,其发展背景深远且多元。

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中国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和澳门全球城市群交汇处,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口规模庞大,集聚了广东、香港、澳门等地区的优质人才资源,形成了人口红利。

大湾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研究

大湾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研究

大湾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研究近年来,中国大湾区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大湾区的产业结构在经历了持续的调整与升级,不断推动着区域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对大湾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探讨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大湾区产业结构的现状大湾区由广东、香港和澳门三个经济实体组成,涵盖了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以及香港、澳门等特别行政区。

这一地区以其地理位置优势和人力资源丰富,成为了全球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然而,长期以来,大湾区的发展一直以低端制造业为主导,缺乏高附加值产业的支撑,产业结构相对单一。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变化和科技进步的推动,这种产业结构日渐暴露出不足之处,急需进行调整与升级。

二、大湾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1. 响应国家战略大湾区是国家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的试验区,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阵地。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大湾区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2.提高经济竞争力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大湾区可以促进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在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大湾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增强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三、大湾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路径1. 强化科技创新大湾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政府应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发展。

同时,加强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

2. 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大湾区内拥有广泛的产业链和供应链,通过促进各个环节的协同发展,可以打破传统产业之间的壁垒,形成互补优势。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不同产业间的合作与融合,推动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实现区域内产业间的协同创新。

3. 优化人才培养与流动机制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优化人才培养与流动机制对于大湾区产业结构的升级至关重要。

广州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的产业发展对策

广州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的产业发展对策

一、广州产业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优势和基础(一)产业综合实力稳居粤港澳大湾区前列,具有较强的国际经济影响力。

2018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2859.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2%,约占大湾区经济总量的21.03%。

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1.03:27.95:71.02调整为0.98:27.27:71.75,第三产业比重同比提高0.73个百分点。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为66.5%,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

“互联网+”相关服务迅猛发展,规模以上服务业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营业收入增长58.2%,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5.9%。

工业加快向中高端迈进,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59.7%和13.4%,同比分别提高1.6个和0.7个百分点。

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活力增强,增加值同比增长10.2%。

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48.0%,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

广州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的产业发展对策杨 娟 陈小红摘 要: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是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在大湾区中具备良好的产业发展优势和基础。

未来广州要在大湾区中充分发挥核心引擎作用,就要按照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的引领作用,对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重点在大湾区区域产业共建、新兴产业培育、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强化高端要素支撑等方面采取对策,与深港澳等城市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共同构建大湾区产业发展和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 广州产业(杨娟,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陈小红,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数据来源:广东统计信息网相关数据。

(二)特色产业加速发展,在大湾区乃至全国处于领跑地位。

汽车。

广州被列为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

粤港澳大湾区调研报告

粤港澳大湾区调研报告

粤港澳大湾区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粤港澳大湾区是指中国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所覆盖的区域,它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情况,本次调研旨在分析该区域的经济、文化以及政策等方面的特点,为进一步推动该区域的发展和合作提供参考。

二、经济发展情况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世界级的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是中国最重要的区域经济合作区之一。

该区域的文化产业、金融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广东省作为该区域的核心发展区,拥有高度开放的经济环境,吸引了大量的跨国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入驻。

同时,香港和澳门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旅游观光重要目的地,也为整个湾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文化交流与合作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重要承载地,也是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

湾区内的广府文化、潮汕文化、港澳文化等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为推动区域文化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该区域还有着众多的文化艺术团体、博物馆和艺术展览等文化设施,为湾区内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

四、政策发展及合作机制为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与发展,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其中,深港澳合作框架协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等法律法规为该区域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同时,包括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合作联盟、大湾区青年合作交流中心等合作机制也为各方面的合作提供了组织和保障。

五、发展前景与挑战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前景广阔,具有许多机遇和潜力。

该区域在产业创新、金融服务、文化旅游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

然而,也存在着挑战,例如如何进一步推动跨地区的合作,如何加强治理能力等。

需要各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共同应对挑战。

六、结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个富有活力和潜力的地区,拥有独特的经济、文化和政策优势。

通过深入了解该区域的特点和挑战,我们可以为进一步推动该区域的发展和合作提供指导和建议。

华南地区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华南地区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华南地区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中国汽车产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与改变,而华南地区的汽车产业也是其中的重要一角。

华南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带,其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呈现出独特的特点与优势。

本文将会通过对华南地区汽车产业的分析,研究华南地区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战略。

一、华南地区汽车产业的现状华南地区汽车产业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湖南、广西和海南等省份。

其中,广东省是全国最大的汽车生产与销售基地之一,以东莞和佛山两市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已经形成了以丰田、本田、福特等为代表的国际一流品牌和以长安、比亚迪、广汽等为代表的本土品牌的汽车制造业集群,被誉为“世界汽车工业名城”。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广东省汽车产量已高达2150.9万辆,同比增长10.5%。

而福建、湖南、广西等省份的汽车产量也在逐年增长中,汽车产业在这些省份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

二、华南地区汽车产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缺乏自主品牌尽管华南地区的汽车产业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其自主品牌的研发与生产能力还有待提高。

目前,华南地区的汽车产业还主要以代工和合作生产为主,对自主品牌的开发和壮大尚缺乏一定的能力。

2、资源依赖程度高华南地区的汽车产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自然资源与劳动力,如原材料、能源、环境等,其资源依赖程度较高,而资源的紧缺和价格上涨也可能对其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

3、市场竞争压力大随着全球和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华南地区的汽车产业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各大品牌和企业需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精细化,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三、华南地区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与战略1、加强自主品牌的研发与生产华南地区的汽车产业需要进一步增强自主品牌的研发与生产能力,培育本土品牌和高端产品,提升在全球汽车市场中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2、加大技术创新力度随着新能源、智能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汽车产业也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景研究报告中商产业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江门、惠州等九市组成的城市群,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比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

前 言Introduction图片图片01 02 03 04粤港澳大湾区概况全球四大湾区对比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布局目录CONTENTS05粤港澳大湾区重大项目06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景01粤港澳大湾区概况粤港澳大湾区概况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Array莞、肇庆、江门、惠州等九市组成的城市群,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比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经写入十九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

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深化内地和港澳交流合作,对港澳参与国家发展战略,提升竞争力,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时间线国家发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粤港澳三地围绕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展开积极探索。

 2008年粤港澳三地地理位置相近、联系密切。

自回归以来,粤港澳三地的合作交流进一步加强,共同互补发展。

粤港澳三地编制《大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提出粤港澳应合力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镇群。

粤澳两地签署《粤澳合作框架协议》,提出“携手建设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共同打造世界级新经济区域,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2009年 2011年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2015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支持港澳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研究报告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研究报告
业)提高湾区整体营商环境
© 2019。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德勤中国。
8
粤港澳湾区的五大特点
制度多样性
运用好“一国两制三关税区”的制度多样性和互补性进行制度创新,在人才引进、 资本流动、贸易通关和引进外资上加强合作,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
产业结构偏重制造业
区内除深、港外的大多数城市仍然处在由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的 过程中。湾区现有制造业的比重较大,未来应提高三产比例,提升大湾区整体效应 和影响力
© 2019。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德勤中国。
77
湾区中国模式:由上至下与多方协商兼具
1. 国家级战略规划享有政策红利叠加
“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制造2025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深化对外开放
• 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 深圳、珠海两个经济特区 • 广东自贸区的南沙、前海蛇口和横琴三个片区 • 自由港、特别行政区、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
科技创新、 金融服务、
造基地、香港金融中 心、深圳科创中心
制造业
来源:人民网、中国指数研究院、德勤研究
© 2019。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德勤中国。
6
城市群对经济贡献仍有大幅提升空间
城市群对GDP贡献率比较 (GDP总和占全国比)
72%
20%
9%
10%
9%
20% 6%
数据来源:地方政府统计局、国泰君安、德勤研究
2019 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研究报告
目录
粤港澳大湾区特色 • 为什么是大湾区 • 解构大湾区的经济、制度和中国模式 • 大湾区五大特点 大湾区规划纲要解读 • 规划纲要总体解读 • 大湾区规划重点 • 四大重点解读 展望粤港澳大湾区
© 2019。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德勤中国。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报告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报告

竞争压力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粤港澳 大湾区面临着来自其他地区的竞争压 力。
资源瓶颈
人才短缺
粤港澳大湾区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 仍存在不足,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瓶颈逐渐凸显 ,需要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04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趋势与 展望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将持续增长,成为全球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 经济区域之一。
产业升级与转型
大湾区将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 色化方向发展,同时加强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
大湾区将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新技术 、新产业、新业态的快速发展。
旧金山湾区
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拥有众多世界知名的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同时,旧金山湾区也 是全球著名的文化和艺术中心之一。
东京湾区
以重化工业、制造业和商业为主导,拥有完善的工业和商业体系。同时,东京湾区也是全 球重要的文化和艺术中心之一。
创新驱动发展比较
粤港澳大湾区
注重创新驱动发展,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和 成果转化。同时,粤港澳大湾区也积极推进人才引进和培 养,打造全球人才高地。
市场需求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 需求不断扩大,为粤港澳大湾区
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消费升级
消费者对高品质、个性化、多元化 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为粤港澳大 湾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产业升级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粤港 澳大湾区在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 业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竞争态势与挑战
旧金山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瞩目的发展区域,其地缘优势、产业聚集和政策支持,使其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中,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协同发展的重要标志。

然而,发展中既有机遇,也面临挑战。

机遇一、辐射西南亚太区域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经济地位重要,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港口和航运网络,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也集聚于此。

大湾区内的城市都与沿海经济带形成多层次、复杂的联系和交流,同时,通过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交通设施联通周边地区,辐射到了包括东盟、南亚、中亚等在内的广阔区域。

因此,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将加速连接全球的进程。

二、打造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制造业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区域竞争优势之一。

近些年,通过“智能制造”、“工业4.0”等技术的应用,以及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优势的支持,一批国际先进的制造业企业在大湾区建设厂房,开展研发、生产、销售等全过程。

加之政府不断提高制造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将大湾区打造成一个以高端制造业和技术服务业为主导的国际化先进制造业基地是必然之势。

三、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香港是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世界上近80家银行、超过1.3万个基金、逾300家保险公司和金融机构都在香港设立分部。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的深入推进,香港将获得更广泛的市场。

作为珠江三角洲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城市,香港将发挥窗口城市的作用,引领大湾区内其他地区,联通内地和世界。

挑战一、城市规划与人口流动大湾区内的城市实现联动发展和协同发展是必须的,但由于城市之间规划紊乱,有些地区存在重复建设和竞争,另一些地区则缺少生态保护和发展的必要均衡。

同时,随着新型城镇化和经济外向发展的推动,大湾区内人口流动日益增加,既对城市的规划带来挑战,也对产业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潜在压力。

二、产业布局的协调与整合不同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发展历史不同,这也是大湾区内产业发展的异质性表现之一。

全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全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全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近几年来,国内汽车产业集群一直在快速发展,加速了我国汽车工业优势集聚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本文将从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其形成的原因及其趋势进行分析。

一、全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中国汽车产业经历了近四十年的发展和进步,吸引了大批外资并加强了国内汽车整车厂商之间的竞争。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之一。

在汽车产业的发展中,以中原地区、华南地区和长三角地区为代表的汽车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

其中,广东和长三角地区的汽车产业集群最具代表性。

广东省内的汽车产业走向集约化发展,通过对不同环节的细分再细分,不断完善对整个产业链的管控和优化。

长三角地区的汽车产业发展主要是围绕上海、江苏、浙江及其周边省市,目前是全国唯一一个齐全型轿车集群区域。

除此之外,中部地区也十分重视汽车产业的发展,比如河南的汽车产业正在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

二、全国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1.政策支持加强。

在逐渐透明的中国市场,政策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国家出台有关汽车产业链上游钢铁、有色金属、造车和创新等多个方面的配套政策,为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2.优势资源集中。

全国各地汽车产业布局的不同,使得各地的产业集群具有各自的特色以及优劣势。

比如,广东拥有先进的制造业,可以从整个贸易链条入手,并协调全国各地的资源。

中部地区的汽车产业则是具有成本优势,这就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3.创新意识不断提升。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急剧膨胀和竞争的加剧,企业正在逐渐采用先进的技术以及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方式来促进创新。

企业之间也越来越意识到,只有创造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够更好地后发制人,达到产业集群的目标。

三、汽车产业集群的趋势1.复合型发展。

在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中,各类企业之间需求和交付渠道的复合型变化、信息化的推进和相互配合以及汽车行业上游和下游的合作都为异构聚合提供了全新的方向。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推动深圳高端制造业由大变强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推动深圳高端制造业由大变强

区域聚焦Mainland In Focus《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推动深圳高端制造业由大变强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台,宣布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四大中心城市作为推动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

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引擎的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被定义为“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毫无疑问,深圳将继续在高科技产业领域掘进,打造名副其实的创新之都,科技之城。

深圳成为全国首个规上工业增加值超9000亿元城市近日,深圳市2018年经济数据正式出炉:全市本地生产总值24221.98亿元,实现高位增长,比上年增长7.6%。

与此同时,深圳市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9109.54亿元,增长9.5%,成为全国首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9000亿元的城市。

据深圳市初步核算并经广东省统计局核定,2018年,深圳全市本地生产总值24221.9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7.6%。

上述数据与上个月公开的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预计数据基本一致,经济总量居亚洲城市前五。

而根据最近北京、上海、广州公布的2018年相关经济数据,深圳2018年GDP增速对比在国内四大一线城市中领先。

分产业看,2018年,深圳市第一产业增加值22.09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9961.95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4237.94亿元,增长6.4%。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1:41.4:58.5调整为0.1:41.1:58.8。

其中,工业生产增速较快,2018年深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09.54亿元,增长9.5%,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9000亿元的城市。

此外,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6564.83亿元和6131.20亿元,分别增长12.0%和13.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提升至72.1%和67.3%。

正视粤港澳大湾区工业发展突出问题

正视粤港澳大湾区工业发展突出问题

正视粤港澳大湾区工业发展突出问题【摘要】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工业作为大湾区经济的支柱发展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

工业结构问题突出、环境污染严重、产业升级和转型难度大、人才短缺等因素制约了工业发展。

政策支持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粤港澳大湾区的工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为整个区域经济的繁荣做出贡献。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工业发展、结构问题、环境污染、产业升级、转型、人才短缺、政策支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

1. 引言1.1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背景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确定的重要国家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

粤港澳大湾区的设立,是为了推动中国南部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区域一体化,拓展对外开放。

粤港澳大湾区地处中国南部,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粤港澳大湾区由广东、香港、澳门三个地区共同组成,各具特色、各有优势。

广东作为中国制造业大省,拥有完善的产业体系和发达的制造业。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商贸中心,具有开放的市场和多元化的金融体系。

澳门则是葡萄牙式的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

三地之间相互补充,形成了协同发展的局面。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对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已成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极。

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势头强劲,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和增长极。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将为中国乃至全球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

1.2 工业是大湾区经济的支柱工业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支柱,是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基石和支撑。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和扩大,粤港澳大湾区的工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大湾区的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经济社会功能。

在粤港澳大湾区,工业生产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工业产值占到了整个地区生产总值的绝大部分。

粤港澳大湾区对外贸易产业结构分析

粤港澳大湾区对外贸易产业结构分析

粤港澳大湾区对外贸易产业结构分析首先来看制造业。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拥有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制造业企业和工业园区。

在对外贸易中,大湾区的制造业主要以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纺织品、服装等为主要出口商品。

例如,深圳和珠海等地以电子产品制造业为主导,包括手机、电视、电脑等产品;东莞以制造业为支柱,主要涉及到服装、玩具、电子设备等。

此外,大湾区还有一些高科技制造业,如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这些产业也成为该区域对外贸易的重要支撑。

其次是服务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转型,粤港澳大湾区的服务业也越来越重要。

其中,旅游业是大湾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香港和澳门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优势,在对外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大湾区还有一些科技服务型企业,如信息技术、软件开发等,这些行业在对外贸易中也有很大的潜力。

再来是金融业。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金融中心之一,拥有发达的金融行业和金融基础设施。

香港作为大湾区金融中心,拥有稳定的金融市场和完善的金融体系,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在此设立分支机构。

大湾区的金融业在对外贸易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持作用,为企业提供融资、结算、投资等金融服务。

综上所述,粤港澳大湾区对外贸易产业结构主要涉及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多个行业。

其中,制造业是大湾区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到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纺织品等;服务业在大湾区对外贸易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旅游业和科技服务业;金融业和物流、商务服务等产业也成为支撑大湾区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大湾区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预计这些产业的发展潜力还将进一步释放。

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评价指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评价指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评价指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推动广东、香港和澳门三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协同发展,构建世界级城市群。

本文旨在通过设定评价指标,对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的进展和效果进行客观评估,为深入推进一体化进程提供参考和指导。

在这一评价过程中,我们将探讨各种因素对于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的影响,以期为政府及相关机构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与决策支持。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各部分的内容安排。

文章结构如下:第一部分是引言,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简要介绍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的背景和意义,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结构安排。

第二部分是正文,分为三个小节: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概况、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和设定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评价指标。

我们将深入探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的现状和影响,以及如何评价其整体效果和成效。

第三部分是结论,包括总结、展望和结论。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对文章进行总结,展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的发展前景,并得出结论。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的评价指标,以便更好地了解和评估该区域内不同地区间的一体化程度。

通过设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可以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更全面地了解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未来的政策制定和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同时,通过对评价指标的研究,也可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社会的一体化发展。

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提供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和指导。

2.正文2.1 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概况粤港澳大湾区是由粤江、港澳两岸为核心区域,以九市为支撑城市群组成的世界级城市群,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推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战略抓手。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可谓强大,它依托粤港澳三地的协同发展和优势互补,优势资源聚集,实现了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1. 引言1.1 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粤港澳大湾区是指中国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共同构建的区域合作发展大计划。

这一概念最早于2004年由广东省提出,后得到国家层面的支持和推动。

粤港澳大湾区位于南海之滨,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优势,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抓手。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旨在加强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之间的互联互通,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构建更加高效、便捷的国际化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也被定位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承担着连接内地和世界的桥梁作用,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旨在打造世界级的湾区经济实验区,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路径,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该区域在金融、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将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和创新高地。

1.2 发展背景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构建世界级城市群和全球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发展背景包括经济增长需求、产业升级需求、人才流动需求等。

在过去的几年里,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这一地区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以推动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积极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加强与世界各地的合作,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挑战和机遇并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经济发展现状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经济发展现状较为繁荣。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该地区GDP总量已经超过1.5万亿美元,位居全球前列。

在过去几年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增长速度迅猛,年均增长率高达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主要城市如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地的经济规模和活力也持续增长,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涵盖了制造业、金融业、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粤港澳大湾区是指包括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内的一个综合性经济区域。

该区域位于中国华南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

粤港澳大湾区自2017年被纳入国家发展规划以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实力:粤港澳大湾区地处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带,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和强大的经济实力。

目前,该区域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点之一。

2.区域互补:粤港澳大湾区的三个地区在产业结构和经济特点上互补性强。

广东省拥有制造业和物流业的优势;香港具备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的地位;澳门则是旅游和娱乐业的重要节点。

三地的资源互补性为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交通基础设施: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基础设施非常发达。

该区域内有多个国际机场和大型港口,拥有便捷的航空、铁路和水上交通网络,为人员流动和货物运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4.科技创新: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能力也相当强劲。

该区域拥有一流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吸引了众多科研人才。

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未来展望方面:1.深化合作: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将进一步加强合作,推动一体化发展。

在经济上,加强产业配套和提高产业链水平;在科技创新上,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和人才流动。

2.优化营商环境:粤港澳大湾区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

建立更加开放、自由、便利的市场机制,吸引更多国内外企业落户。

3.推动人才流动:粤港澳大湾区将加强人才流动和交流,吸引更多高端人才。

建立人才培养、吸引和引进机制,促进人才合作和交流。

4.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将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高城市竞争力。

通过完善城市功能布局、优化交通网络等方式,提高城市综合发展水平。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进一步加强合作,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人才流动和加强城市规划,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港澳大湾区汽车制造业发展情况介绍
一、粤港澳大湾区汽车制造业发展概况
1.汽车制造业规模庞大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2018年汽车产量突破300万辆,达到327.55万辆,占全国汽车总产量的11.78%,广州、深圳、佛山三市是大湾区内最重要的汽车生产城市。

产值规模超1300亿元的广州花都汽车城是目前大湾区内规模最大的传统汽车产业园,深圳坪山汽车产业园则是国家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依托广汽乘用车、广汽菲克等整车企业快速崛起的番禺汽车城将成为大湾区汽车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关键枢纽之一。

主要整车企业包括东风日产、广汽本田、广汽乘用车、广汽丰田、比亚迪、广汽菲克等,2018年汽车产量分别为113.87万辆、75.06万辆、42.63万辆[1]、59.93万辆、25.77万辆和7.55万辆,重点汽车零部件企业包括广汽
部件、东风本田发动机、广州电装、加特可自动变速箱、中山大洋电机等汽车零部件企业,其中比亚迪依托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集成创新优势,已经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旗下的纯电动大巴K9已经在全球50多个国家超过200个城市运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最为知名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汽车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重要引擎。

2.产业空间集聚特征显著
粤港澳大湾区汽车制造业空间布局相对集中,产业集中度较高,主要集中在广州,其次为佛山和深圳两市,其他区域主要以汽车零部件企业,香港和澳门则缺少汽车制造业。

从汽车制造业产值规模看,2017年大湾区汽车制造业规模达到7673.04亿元,而广州汽车制造业产值达到5117.04亿元,占比高达66.7%,其次为佛山市和深圳市,汽车制造业产值分别为897.42亿元和750.35亿元,占比分别为11.7%和9.8%。

从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企业数量分布看,2017年大湾区汽车制造业企业数量达到833家,其中广州地区的数量达到297家,佛山有176家,广佛两市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企业数量占大湾区规模以上汽车企业数量的比重达到56.8%,表明大湾区内汽车产业集群特征较为明显。

在南沙区的广汽丰田、黄埔及增城区的广汽本田、花都区的东风日产、番禺区的广汽乘用车、从化区的广汽比亚迪、深圳坪山区的比亚迪、佛山南海区的一汽大众等整车企业周边均出现较为明显的集聚区,此外在惠州、中山、珠海、江门、肇庆等区域出现汽车零部件企业集聚区。

在广州的广花及广从路形成了明显的沿道路分布的
线状集聚区,此外广州番禺北部、深圳西部等区域也出现沿道路分布的线状集聚区。

3.新兴领域具有明显领先优势
依托基础雄厚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及国家加速发展新能源、智能汽车等汽车产业新兴领域,大湾区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产业链,特别是智能汽车的跨行业融合和合作使大湾区在汽车制造业新兴领域具有明显领先优势,而依托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领域形成的领先优势也非常明显。

比亚迪、广汽传祺、小鹏汽车等自主品牌整车企业已经成为湾区内的新生力量,特别是比亚迪到2018年已经连续四年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并成为第一个年销量突破20万辆规模的整车企业,此外比亚迪也已实现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芯片)的完全自主研发及生产;华为、腾讯、德赛西威等电子信息领域的龙头企业也将成为大湾区发展汽车新兴领域的强大支撑,深圳、惠州等地出台了促进自动驾驶领域发展的产业政策。

4.自主龙头企业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
尽管大湾区汽车制造业主要以本田、丰田、日产、大众等合资品牌为主,但以广汽集团、比亚迪等为龙头的自主品牌整车企业借助国内庞大的汽车市场及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全球影响力不断得到提升。

其中,广汽集团自2013年进入世界500强榜单以来,营业收入实现快速增长,营业收入由2012年的241亿元快速增长到2017年的503亿元,排名也由第486名上升至第202名。

从汽车品牌影响力看,
大湾区内的自主整车品牌包括比亚迪、广汽传祺、东风启辰、小鹏汽车等,其中比亚迪品牌借助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使其初步具备了全球性影响力,在英国品牌价值及战略咨询公司Brand Finance公布的2018年全球最具价值汽车品牌百强榜中,比亚迪品牌由2017年的第72名跃升至第28名,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已遍布全球五大洲、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在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建立了新能源整车工厂;广汽传祺品牌也于2018年首次进入全球最具价值汽车品牌百强榜,位居100名,广汽传祺近几年也通过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提升全球影响力,成功在科威特、智利、阿塞拜疆、阿联酋、尼日利亚、伊朗、黎巴嫩、柬埔寨等国家建立销售网点。

二、粤港澳大湾区汽车制造业发展存在问题
1.过于依赖合资导致整体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
由于大湾区汽车产业长期过于依赖本田、丰田、日产、大众等合资企业,技术创新活力不足,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层级比较低,总体上仍然处于全球汽车产业值链上的中低端环节。

尽管以比亚迪、广汽传祺等为代表的整车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但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长期游离在日资整体企业外围,技术研发能力普遍偏低,知名汽车零部件品牌匮乏。

以品牌价值为例,美国《福布斯》杂志发布的2017年全球品牌价值榜中,全球汽车行业有15个乘用车品牌上榜,丰田以462亿美元名列第1位,而前100名中无一家大湾区汽车企业。

比亚迪尽管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领跑全球,但还未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榜单,而广汽集团虽然成功连续多年进入世界500强名单
而且排名不断上升,但2018年最新排名仅为第202位,可以看出大湾区的汽车品牌价值与世界知名汽车名牌相比差距很大。

2.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有待提升
尽管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广州、深圳、佛山等区域为主的整车制造业产业集群,汽车产量、汽车产值规模较大而且位居全国前列,但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规模较小,相对于整车制造业的发展还显得较为滞后,整体规模还有待提升。

2017年整车产量超290万辆、汽车工业产值超7000亿元,整车与零部件零产值比约为1∶0.8,而汽车制造业成熟国家和地区的整零比约为1∶1.7,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较小导致汽车制造业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支撑作用不够凸显。

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产值规模超过10万亿元规模,达到10.97万亿元,其中汽车制造业产值6727.9亿元,占比达6.13%,而同期的电子及计算机制造业规模达到3.24万亿元,占比达29.53%。

从汽车零部件品牌发展看,本土汽车零部件只有万力、福耀、鸿图、安达、华劲、巨大等零部件品牌,这些品牌主要生产轮胎、玻璃、发动机轴承、挂车配件、汽车音响等处于汽车产业价值链较低端环节的零部件,而新能源及智能汽车领域的大洋电机、航盛电子、华阳电子等只能算作汽车零部件关联产业。

另外,大湾区现有的汽车品牌仍然以日资品牌为主,比亚迪、广汽传祺等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还偏低,大部分零部件企业只能成为东风日产、广汽丰田、广汽本田等日资企业的三级甚至四级供应商,难有做强做大的机会。

3.专业化产业园区的等级规格偏低
由于产业规划起点不高、投入不足、经营管理方能级较低等问题,大湾区缺乏类似上海安亭汽车城那样的高等级高规格汽车产业园。

尽管湾区内专业汽车产业园有不少,如花都汽车城、番禺汽车城、增城汽车产业基地等,但还没有突破2000亿元规模、产业链相对完备的汽车产业园。

如花都汽车城作为省内发展较早而且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园区,由于缺乏自主品牌整车企业及大型研发机构,辐射带动能力有限,2017年园区产值规模还未突破1700亿元,零部件产值不足400亿元,而同期的上海安亭汽车城产值已突破4000亿元。

要推动大湾区汽车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必须打造建设高规格高等级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汽车产业园。

4.职能部门及行业协会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
大湾区虽然作为国内汽车产业规模最大的地区,但汽车产业相关的主管职能部门机构及专业人才支撑不足,对湾区内汽车产业的统筹发展及对新兴领域的谋划造成不利影响。

相对而言,重庆这一汽车大城市在经信委下设置汽车处并有9个编制,专门负责统筹重庆汽车产业发展并对新兴领域加强跟踪研究,而大湾区乃至全省不但缺乏专门的汽车职能部门,长期跟踪主管汽车产业的人员编制同样较为缺乏。

此外,专业的汽车产业研究机构也同样缺位,作为第三方机构的广东省汽车行业协会在科研决策方面的支撑严重不足,缺少专职研究人员。

5.汽车行业人才相对缺乏问题严重
随着汽车产业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大湾区汽车行业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缺乏问题较为突出。

大湾区汽车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长期过于依赖外资企业,使汽车企业与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湾区内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人才交流互动机会较少,导致与汽车相关专业的设置显得较为保守,与快速发展的新兴汽车领域显得不匹配。

无论外资还是民营企业,汽车人才培养和成长的速度远跟不上汽车行业的发展速度,尤其是自动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使业内人才竞争异常激烈。

粤港澳大湾区汽车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充足的后备力量,如果没有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企业将难以迈向全球化。

6.公共支撑平台存在短板
大湾区缺乏大型综合性的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检测平台,难以支撑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汽车领域实现快速发展。

目前只有工信部电子五所、威凯、中汽研广州分公司等汽车零部件检测机构,但整体规模、实力及集聚水平仍有待提升,需要统筹整合已有资质,积极争取国家级整车检测平台落户我省。

由于建设用地难以协调、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湾区内的自动驾驶基地建设相对上海、重庆、长沙等城市较为滞后,不利于大湾区抢占全球新兴汽车产业发展高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