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矩二次分配法EXCEL计算 五层.xls456
弯矩二次分配法及后续弯矩剪力轴力计算表
3
32.684 31.363 21.35
3
32.684 31.363 -21.35
3
32.329 32.022 21.45
3
32.329 32.022 -21.45
3
30.022 31.755 20.59
3
30.022 31.755 -20.59
3
32.594 37.707 23.43
3
32.594 37.707 -23.43
24.263 12.132
-4.640
31.755
-76.30 24.263 27.773 12.971 -10.511
-4.640 -5.311
32.594 -64.349
0.34 0.272 0.388
25.942 12.132 -0.367 37.707
20.754
-0.293 20.460
-76.30 29.604 -11.053 -0.419 -58.167
剪力
V1
q
b
V0
剪力
MC
q
b
V5AB 47.26 17.66
0.3
44.61 M5AB 25.058 44.61
0.3
V5BA 53.40 17.66
0.3
50.75 M5BA 42.545 50.75
0.3
V5BC 11.81 9.84
0.3
10.33 M5BC 16.562 10.33 0.3
V4AB 72.77 28.18
-76.30 27.773 -10.511 -4.654 -63.692
0.318 0.318 0.364
24.263 12.132 -4.373 32.022
二次弯矩分配系数计算表EXCEL
⼆次弯矩分配系数计算表EXCEL
1轴线框架在恒载作⽤下的弯矩2次分配法计算表
(表A)1轴线框架梁柱线刚度、固端弯矩总表
使⽤⽅法:只需在该EXCEL A表格中输⼊相应的梁柱线刚度系数和固端弯矩即可计算结果EXCEL⾃动给出
尤其对⾼层演算效率突出!有计算过程和准确的结果对于更⾼的楼层只需在本电⼦表格基础上简单的复制粘贴再将复制的上下柱传递函数改⼀下即可!也可在此基础上再加⼏道函数程序对每个结点进⾏反复循环的分配和传递。
注:本表采⽤弯矩⼆次分配法计算,对框架弯矩进⾏整体分配和传递,底层与各层的柱的线刚度均不乘以0.9,传递系数均取1/2。
本表对⼒矩分配、传递的过程作了如下改进:(1)将由结点不平衡⼒矩较⼤的结点开始计算,改为按结点顺序进⾏;(2)将由各结点逐⼀分配、传递,改为所有结点同时放松,进⾏分配⼒矩(只与结点各杆近端有关),再将所有结点同时固定,进⾏⼒矩传递(只与各杆远端有关),并计算各结点新的不平衡⼒矩。
每个结点都进⾏2次分配和1次传递。
框架在恒载作⽤下的弯矩2次分配法计算表A)1轴线框架梁柱线刚度、固端弯矩总表
C
C
C
C
(表B )弯矩2次分配与传递表4层。
恒载活载弯矩分配图计算表格
横梁端部 压力 69.97 64.03 64.23 64.21 64.17 63.67
中柱B轴、C轴 纵梁端部 压力 46.27 118.23 118.23 118.23 118.23 118.23
MBA(kN· m) ∑Mik/l
VA=gl/2+u- VB=∑Mik/l (gl/2+u+ ∑ Mik/l) 56.66 53.72 53.52 53.55 53.59 54.08 -59.99 -54.71 -54.91 -54.88 -54.84 -54.35
54.09 59.69 57.73 57.86 58.48 50.1
1.66 0.49 0.69 0.67 0.637.12 -56.90 -56.15 -62.91
中柱B轴、C轴 柱重 22.5 22.5 22.5 22.5 22.5 28.75
柱轴力 116.24 138.74 321.00 343.50 525.97 548.47 730.90 753.40 935.80 958.30 1140.20 1168.95
AB跨
层 q(kN/m)( 自 g(kN/m)( 自 重 a(m) 重作用) 作用) 18.33 16.563 16.563 16.563 16.563 16.563 4.76 4.76 4.76 4.76 4.76 4.76 1.95 1.95 1.95 1.95 1.95 1.95 l(m) gl/2 u=(l-a)× q/2 MAB(kN· m)
ab跨层qknm自重作用gknm自重作用amlmgl2ulaq2mabknm6183347619566157142624312516563476195661571385156434165634761956615713851531531656347619566157138515346216563476195661571385154341165634761956615713851492bc跨层qknm板传来荷载作用gknm自重作用lmgl2lq4vbgl2lq4vcgl2lq461128268243226779989985101762682432261193293241017626824322611932932310176268243226119329322101762682432261193293211017626824322611932932横梁端部压力纵梁端部压力柱重柱轴力横梁端部压力纵梁端部压力柱顶10786柱底13036柱顶25718柱底27968柱顶40631柱底42881柱顶55546柱底57796柱顶70465柱底72715柱顶85433柱底8830865666512225118231182311823699746276403642364216417层2252252252875118231182363671537253525355535954085432边柱a轴d轴中柱b轴c轴731731731731731225mbaknmmiklvagl2umiklvbgl2umikl54091665666599973205969049537254715450577306953525491571257860675355548856905848063535954845615501014540854356291柱重柱轴力116241387432100343505259754847730907534093580958301140201168952252875225225225225b轴c轴
弯矩二次分配法
按弯矩二次分配法计算例题5-2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弯矩,并绘出弯矩图。
屋面和楼面荷载标准值见下表7。
表7 例题5-3框架屋面和楼面荷载【解】(1)计算梁、柱转动刚度因为框架结构对称、荷载对称,又属奇数跨,故在对称轴上梁的截面只有竖向位移(沿对称轴方向),没有转角。
所以可取如图4所示半边结构计算。
对称截面处可取为滑动端。
梁、柱转动刚度及相对转动刚度如表8所示。
图4[例题5-3]计算简图表8粱、柱转动刚度及相对转动刚度(2)计算分配系数分配系数按下式计算:其中各节点杆件分配系数见表9。
表9分配系数(3)荷载分析1)屋面梁上线荷载设计值恒载:1.2[(2.93+1.00+2.60) ×4.5+0.25×0.60×25×1.2①]=40.67kN/m活载:(①式中系数1.2为考虑梁挑檐及抹灰重的系数)q1=45.08 kN/m2)楼面梁上线荷载设计值教室恒载:1.2[(1.10+1.00+2.60) ×4.5+0.25×0.60×25×1.2]=30.78kN/m活载:(②系数0.9为屋面及楼而活荷载折减系数。
)q2=42.12 kN/m走道. 恒载:=30.78kN/m活载:q3=44.96 kN/m(4)梁端固端弯矩M F顶层边跨梁(教室):中跨梁(走道):其他层边跨梁(教室):中跨梁(走道):(5)弯矩分配与传递弯矩分配与传递按图5的方法进行。
首先将各节点的分配系数填在相应方框内;将梁的固端弯矩填写在框架横梁相应位置上。
然后将节点放松,把各节点不平衡弯矩同时进行分配。
假定远端固定进行传递(不向滑动端传递):右(左)梁分配弯矩向左(右)梁传递;上(下)柱分配弯矩向下(上)柱传递(传递系数均为1/2)。
第一次分配弯矩传递后,再进行第二次弯矩分配,然后不再传递。
实际上,弯矩二次分配法,只将不平衡弯矩分配两次,将分配弯矩传递一次。
弯矩二次分配法excel
弯矩二次分配法excel弯矩二次分配法是一种结构力学中常用的计算方法,用于计算超静定梁或桁架的内力和位移。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Excel中使用弯矩二次分配法进行计算。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梁或桁架的几何参数和荷载条件。
假设我们要计算一个简支梁的内力和位移,其长度为L,截面形状为矩形,弹性模量为E,惯性矩为I,荷载为集中力P施加在距离左支点a处。
在Excel中,我们可以设置以下的参数:L,a,P,E,I。
可以将这些参数放在Excel的不同单元格中,并赋予相应的数值。
接下来,我们需要进行弯矩二次分配法的计算步骤。
1. 计算反力: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以得到右支点的反力为RA = P * (L - a)/L,左支点的反力为RB = P * a/L。
2. 计算弯矩系数:对于简支梁,弯矩系数为1。
可以将这个系数设定为Excel中的一个单元格。
3. 计算初始剪力分布:根据几何约束和力的平衡条件,当x =0到a时,剪力为V1 = RB,当x = a到L时,剪力为V2 = -RA。
4. 计算初始弯矩分布:根据剪力的分布和弯矩的定义,可以求得初始弯矩分布为M0 = 0,M1 = V1 * x,M2 = RB * x - V2 *(x - a)。
5. 计算修正剪力分布:根据弯矩的修正条件,可以得到修正剪力分布为V'1 = V1 + (M0 - M1) / L,V'2 = V2 + (M0 - M2) / L。
6. 计算修正弯矩分布:根据修正剪力分布和弯矩的定义,可以求得修正弯矩分布为M'1 = M1 + V'1 * (x - a),M'2 = M2 + V'2 * (x - a)。
7. 计算位移:根据弯曲方程和边界条件,可以得到位移方程为y = (P * a * x * (L - x) * (L - 2a)) / (6 * E * I * L)。
通过将以上的计算公式应用到Excel中,我们可以得到弯矩分布、剪力分布和位移的数值结果。
弯矩二次分配法计算步骤
弯矩二次分配法计算步骤弯矩二次分配法是一种常用于计算梁受力的方法。
它基于弹性理论,以两层计算来估算梁上的弯曲应力,具有比较精确的计算结果。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弯矩二次分配法的计算步骤。
1. 确定梁上的荷载和支座反力在进行弯矩二次分配计算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梁上的荷载和支座反力。
荷载涵盖集中荷载、均布荷载和分布荷载等多种类型。
支座反力是指支撑梁的支座所产生的反力。
这些参数都需要明确,才能进行后续的计算。
2. 拟设约束条件和位移函数其次,需要拟设约束条件和位移函数。
在计算弯矩时,梁的基本自由度是两个,即梁端的转角和弯曲变形。
因此,需要通过设定约束条件来限制这两个自由度。
同时,还需要拟设一些位移函数,来近似描述梁的实际弯曲变形。
3. 计算一次弯矩分布接下来,进行一次弯矩分布计算。
这一步的目的是计算出梁在受力时的一次弯曲变形。
该过程需要先求出梁上的切线角和弧长,进而推导出弯矩斜率。
最后,通过积分计算得到一次弯矩分布。
4. 计算反向弯矩分布在得到一次弯矩之后,需要计算反向弯矩。
该过程涉及到两个步骤。
首先,要将约束条件带入到反向弯矩分布的位移函数中,对其进行求导以求得反向弯矩的斜率。
其次,通过积分计算出反向弯矩的分布函数。
5. 计算二次弯矩分布利用一次弯矩和反向弯矩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二次弯矩的分布。
具体而言,二次弯矩的分布函数等于一次弯矩分布函数加上反向弯矩分布函数,再除以两次微分运算得到的分母项。
6. 计算合成弯矩分布最后,通过一次弯矩和二次弯矩的叠加,计算出梁上的合成弯矩分布。
该过程可以简化为一次弯矩加上一半的二次弯矩,来得到更加准确的计算结果。
总的来说,弯矩二次分配法的计算步骤相对复杂,需要多次迭代计算。
但该方法计算结果相对精确,可以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弯矩二次分配法
项次
方法
分层法
弯矩二次分配法
基本假定
①②
①-⑤
计算方法
分层,力矩分配法, 某节点不平衡弯矩只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线刚度、传递系数, 影响至与该节点相交
叠加
的各杆件的远端
计算步骤
①-⑦
①-⑤
2021/10/10
19
分层法与弯矩二次分配法的比较
区别
方法
工作量
分层法
弯矩二次分配法
工作量较大
工作量小(精度也满 足要求,故应用较多)
2021/10/10
25
图 框架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调幅
2021/10/10
26
支座弯矩降低后,必须相应加大跨中设计弯矩。 这样,在支座出现塑性铰以后,不会导致跨中截面 承载力不足。通常,跨中弯矩可乘以1.1~1.2的调 整系数(见下图)。
为了保证梁的安全,跨中弯矩还必须满足下列条 件:
2021/10/10
15
2021/10/10
16
(5)作弯矩图
将杆端弯矩按比例画在杆件受拉一侧。
对于无荷载直接作用的柱将杆端弯矩连成直线,即为该杆的弯 矩图;
对于有荷载直接作用的梁以杆端弯矩的连线为基线,叠加相应 简支梁的弯矩图,即为该杆件的弯矩图。
2021/10/10
17
2021/10/10
18
分层法与弯矩二次分配法的比较
① 根据工程经验,对钢筋混凝土框架,可取
调幅系数:
钢筋混凝土装配式框架 钢筋混凝土现浇式框架
② 将调幅后的梁端弯矩叠加相应简支梁弯矩即
可得到梁的跨中弯矩。(下图)
2021/10/10
24
对于装配式或装配整体式框架,由于接头 焊接不牢或由于节点区混凝土灌注不密实等原 因,节点容易产生变形而达不到绝对刚性,框 架梁端的实际弯短比弹性计算值要小,因此, 弯矩调幅系数允许取得低一些,一般取0.7-0.8。
弯矩二次分配法excel
弯矩二次分配法excel弯矩二次分配法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力学分析方法,通过计算结构不同部位的弯矩,将其进行二次分配,并对不同部位进行设计,从而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弯矩二次分配法被广泛应用于房屋、桥梁、塔架等各种建筑和工程结构的设计与分析。
在使用弯矩二次分配法进行结构分析时,通常需要进行如下步骤:1. 分析结构荷载:首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结构荷载的分析,包括自重、活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2. 计算结构弯矩:根据结构荷载,通过静力学或弹性力学的方法计算出不同位置处的结构弯矩。
3. 进行一次分配:由于结构不同部位承受的荷载和弯矩不同,需要将总弯矩进行一次分配,确定各部位的弯矩大小。
4. 进行二次分配:在确定了各部位的弯矩大小后,需要进行二次分配,将每个部位的弯矩进一步分配到局部构件或构件组上,以便进行设计和计算。
5. 进行设计:在得出各构件或构件组的弯矩大小后,需要进行设计选型,并进行受力分析,以满足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在Excel中,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弯矩二次分配法的计算:1. 输入荷载:选择合适的单元格,输入结构的自重、活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荷载数据。
2. 计算弯矩:通过Excel中的公式,根据荷载及结构条件,计算出不同位置处的结构弯矩,输入到相应的单元格内。
3. 一次分配:通过Excel中的公式,将总弯矩进行一次分配,确定各部位的弯矩大小,并输入到相应的单元格内。
4. 二次分配:根据设计要求和结构特点,将每个部位的弯矩进一步分配到局部构件或构件组上,并输入到相应的单元格内。
5. 设计:根据具体情况和设计规范,选择合适的结构构件,并进行受力分析,以满足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Excel分析时,需要准确输入数据并使用正确的公式,同时也需要严格按照结构设计规范和要求进行计算和设计,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弯矩二次分配法是一种重要的结构力学分析方法,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意义。
弯矩二次分配法计算表格
-0.18 -14.22
0.26
-9.36 -5.06 -0.08 -14.50
0.201
-7.24 0.00 -1.27 -8.51
-4.255
-0.24 -7.64
0.344 -1.21 -12.39 6.19 -0.11 -7.51
0.371 -1.21 -13.36 6.68 -2.35 -10.24
0.136 -196.11
25.71 -20.30
0.23 -190.47
0.201
38.00 0.00 6.70 44.70
22.35
0.147 -196.11
27.79 -22.85
4.90 -186.27
左梁 0.465 0.24 4.20 -2.10 -0.46 1.88
0.344 1.21 12.39 -6.19 1.30 8.70
恒荷载作
分配系数 固端弯矩
分配1 传递 分配2 最终弯矩
上柱
下柱 0.657
83.70 38.88 -18.10 104.48
右梁 0.343 -127.40 43.70 -11.33 -9.45 -104.48
分配系数 固端弯矩
分配1 传递 分配2 最终弯矩
0.3965
77.76 41.85 -26.91 92.70
上柱
下柱 0.657
6.10 7.38 -4.30 9.17
右梁 0.343 -9.28 3.18 -0.83 -2.25 -9.17
分配系数 固端弯矩
分配1 传递 分配2 最终弯矩
0.3965
14.76 3.05 -3.16 14.64
0.3965
14.76 7.38 -3.16 1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