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与评价》单选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选

1.下列哪一时期,多数学科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逻辑体系(B)A.古代B.近代C.现代

2.下列哪位教育家所倡导的经验课程被称为活动课程?(C)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杜威

1.以下哪个选项属于宏观层面的课程设计主要解决的问题(A)。A课程的根本目的B教科书的编制C具体学科的课程标准D具体学科的教学计划的制定

2.影响中观设计的因素主要有(D)A学生的已有基础及学习状态B教师的自身条件C可运用的课程资源D传统习俗和价值观

3.关注对知识的纵向与横向组织,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以及逻辑序列,强调课程设计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水平,尊重学生的认知结构规律,符合以上特征的是(B)A结构主义心理学的课程设计B认知主义心理学的课程设计C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课程设计D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课程设计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A人们在理论上将课程设计取向做了五种清晰的划分,在实际中也是按照其中某一种课程设计取向设计或实施课程B不同课程设计取向之间并非截然对立,不同取向之间的协调有助于设计出平衡的课程C 课程取向是人们对课程的总的看法和认识,是人们对课程在哲学层面上的认识,当把某种课程取向应用于具体的课程设计,即为课程设计取向D小学教师可能发现其课程取向趋向于人本主义和学术理性主义两者的结合,这就是所谓综合的取向

5.下列对目标模式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A强调通过事实描述、资料量化处理的方式来构建课程体系,把课程看成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B强调教师可以根据预先设定好的蓝图将学生的心灵塑造成任何形式,因此隐含在这种假设中的人性观是消极的、被动的C强调知识的工具性价值,认为知识的选择不是依据知识自身的价值,而是看这些知识能否帮助达到某些外在的教育目的D鉴于目标模式的着眼点在于效率和准确,故而它能够准确无误地描述复杂的教学过程6.下列对过程模式描述不准确的一项是(B)A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和发展心理学理论,是过程模式的重要思想基础B 儿童在学习中的兴趣不会随时发生改变,故而目标和内容也不必预先制定C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注重自己发现,自行探究D教育不是达成目的的手段,而更应突出儿童的发展

7.“课程审议”是以下哪种设计模式常用的方法(A)A实践与折中模式B过程模式C目标模式D批判模式

1. 把课程目标分成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或称展开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的学者是(B)A 艾斯纳B舒伯特C泰勒D.麦克唐纳

2. 对于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以及对低年级的儿童来说,应选择哪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D)

A.纵向组织B横向组织C螺旋式D直线式

3. 以发展心理学从人的成长过程的角度提出的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是(A)A横向组织B纵向组织C逻辑顺序D心理顺序

4.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实施者的角色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调适,这种课程实施的取向称为(D)A.忠实观取向B.生成观取向C.价值观取向D.互动调适观取向

5. 对课程目标、课程材料、课程组织、课程实施等方面的评价属于课程评价的哪个层面(A)A.微观层面B.宏观层面

C.中观层面

D.总体层面

6. 为改进现行课程计划或为正在进行的课程活动提供反馈信息而从事的评价是C)A.总结性评价B.过程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结果评价

7. 在课程设计中,某些学校对国外引进的课程进行翻译和本土化改造,这运用了课程设计的哪种策略(B)A.课程选择B.课程改编C.课程新编D.课程拓展

8.近年来,在大学和高中阶段开始时兴的“区域研究”,就是运用包括历史、文学、地理和方言等不同学科的综合理解来论述文化上不同地理区域的问题。这种课程设计的策略属于(D)A.课程改编B.课程补充C.课程拓展D.课程整合9. 针对课堂上或书本上有限的知识,教师通过不同的载体,如:声像材料、教学片和电影短剧、图画、模型、图表、游戏等,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这种课程设计的策略是(A)A.课程补充B.课程改编C.课程拓展D.课程新编10. 在有些情况下,例如:最新事件或政治、经济、科学和技术发展可能改变某一科目和关注焦点而学校课程又必须对此予以重视,此时需要使用(C)A.课程新编的材料B.课程选择的材料C.课程补充的材料D.课程拓展的材料

1.由一系列不同类别的学科或学术领域以及与之相应的各种间接经验组成的课程是(C)A.综合课程B.核心课程C.分科课程D.国家课程

2.一般来说,宏观和中观的课程设计主体是A)A.国家B.地方政府C.学校D.教师

3.下列属于课程设计的人本主义取向的代表是(B)A.布鲁纳B.马斯洛C.哈里森D.布拉梅尔德

4.20世纪70年代,美国课程理论家C)在对目标模式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过程模式。A.拉尔夫•泰勒B.施瓦布C.斯腾豪斯D.保罗•弗莱雷

5.“课程实施过程是制定课程的一部分,课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育实践结果”。这是课程实施的(B)的观点A.忠实取向B.创生取向C.互动调适取向D.以上都不对

6.某些学校对国外引进的课程进行了翻译和本土化改造,这属于(A)A.课程改编B.课程补充C.课程拓展D.课程新编

7.根据课程评价的作用性质,可以把课程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C)A.量化评价B.目标本位评价C.总结性评价D.效果评价

8.主体取向的评价在本质上是受A)所支配的A.解放理性 B.实践理性C.科技理性D.工具理性

9.下列不属于观察法的一项是(D)A.实况详录法B.日记描述法C.事件取样法D.纸笔测试法

10.B)是通过精心设计的书面调查或问题来搜集信息的方法。A.测量法B.问卷法C.文献法D.访谈法

11.下列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组织线索的是(C)A.人与自然B.人与社会C.人与文化D.人与自我

12.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A)A.小组活动B.班团队活动C.个人活动D.全班活动

13.学生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中亲身感受到的问题属于研究性学习中的(C)。A.人与自然关系领域B.人与社会关系领域C.人与自我关系领域D.人与文化关系领域

14.下列不属于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考核方式的是(C)。A.平时考核 B.学期考核C.期中考核 D.学年考核

15.在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发展”阶段所出现的取向不包括(B)A.理智取向B.工会主义取向C.实践—反思发展取向D.生态取向

16.一般来说,教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首先应具有(C)A.规划与设计能力 B.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C.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

D.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1.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小学阶段课程设置应是A)。A.综合课程为主B.分科课程为主 C.综合与分科并行D.综合实践活动为主

2.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初中阶段课程设置应是(C)。A.综合课程为主B.分科课程为主C.综合与分科并行D.综合实践活动为主

3.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高中阶段课程设置应是(B)。A.综合课程为主B.分科课程为主 C.综合与分科并行D.综合实践活动为主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A.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二级管理的课程。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以(B)为内容呈现形式。A.活动B.主题 C.实践D.单元

6.下列说法中不符合综合实践活动特点的是(B)。A.综合性B.知识性C.开放性D.生成性

7.下列对综合实践活动基本理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A.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B.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储备,推进学生知识结构发生变化;促进学生多元能力获得显著提高。C.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D.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A.综合实践活动不是认知性的课程,而是实践性的课程。

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实践活动,它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亲身体验,积极实践。

C.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形成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利用已有知识和能力解决生活情景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强调学生的实践体验和各方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D.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经验性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动态生成和发展

9.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C)。A.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是来源于书本,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来源于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感兴趣的问题。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主题”既可以由学生自己确定,也可以由教师确定。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管理、学校自主开发和实施的课程。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注学生活动的结果能够产生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

10.下列各项排序正确的一项是(D)。A.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的步骤:制定活动方案—确立活动主题—组织开展活动—活动总结交流—评价和反思—活动拓展延伸。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是:开放性—实践性—生成性—自主性。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领域: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D.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理念:整体观—多元化—过程性。

1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B)。A.能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指导教师的是“圣人”,而不是“剩人”。B.学科课程中形成的经验、感悟、学习方法有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是学科课程的理论基础。C.学校所有教师和学校管理者都应当成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D.学校还可以利用社会教育力量, 聘请一部分学生家长、有关领域的专家等担任学生活动的校外辅导员和指导教师。

1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显著的特点和本质特征是(A)。A.实践性B.综合性C.探究性D.开放性

13.下列不属于小学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具体目标的是(C)。A.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B.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C.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形成初步的环境保护能力。D.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

14.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应注意的几点是(A)。A.注重过程、突出重点、关注发展、形式多样B.注重结果、突出知识、强调选拔C.注重技能、突出知识、形式多样D.注重方法、突出发展、强调选拔

15.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学习方法是(B)。A.信息技术B.劳动与技术C.研究性学习 D.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1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评价包括三个维度,下列不属于这三个维度的是(B)。A.学生活动过程及其结果(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评价B.教师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教师专业提高的评价)C.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支持D.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身改进的评价

17.下列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目标的是(A) A.作品的质量B.知识与技能 C.过程与方法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8.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重要作用的评价是(A)。A.教师的自我反思评价B.学校对教师教学的评价C.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反馈D.教育管理机构对教师的指导

19.下列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评价对象的是(A)。A.对学校的评价B.对学生的评价C.对教师的评价D.对课程的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