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合同义务与附随义务
合同法的附随义务
![合同法的附随义务](https://img.taocdn.com/s3/m/2254cc6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93.png)
合同法的附随义务引言在合同法中,附随义务是指与合同主体义务相关联的义务。
它们一般是合同各方所约定的补充义务,旨在保障合同的有效履行和实现合同目的。
本文将介绍合同法中的附属义务及其特点,并分析其在合同关系中的作用。
什么是附属义务附随义务,又称附属义务,是合同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合同中,主体义务是指合同各方约定的最重要的义务,而附属义务则是与主体义务相联系的、补充性的义务。
附属义务的存在对于保证合同的有效履行和实现合同的目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合同中的附属义务多种多样,具体形式取决于合同类型和合同各方的约定。
在不同的合同中,附属义务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信息披露义务:某些合同中,一方可能有义务向对方提供特定的信息,以保证对方能够全面了解合同事项。
例如,公司合同中的股东信息披露义务。
2.保密义务:当合同涉及商业机密或其他敏感信息时,合同各方可能约定保密义务,禁止泄露或利用该信息。
3.协助义务:有些合同涉及复杂的操作或需要其他合同方的协助才能履行,此时各方可能会约定协助义务,确保合同的顺利执行。
4.维护义务:在一些合同中,一方可能需要承担对合同标的物的维护、保养、修理等义务,以保持合同标的物的正常运作。
5.违约责任义务:当一方违反合同约定时,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如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
附随义务的作用附随义务在合同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通过补充和支持主体义务,确保了合同的有效履行和实现合同目的。
具体而言,附随义务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补充和保障主体权利和义务:附随义务在合同中起到了补充和保障主体权利和义务的作用。
通过明确合同各方在特定情况下的行为义务和责任,避免了合同关系中的不确定性和争议。
2.维护合同关系的平衡:附随义务使得合同关系更加平衡。
各方在签订合同时,不仅要履行主体义务,还要履行附属义务,这使得合同关系更加完整和可靠。
3.保护弱势方利益:附随义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护合同关系中的弱势方利益。
什么是合同的附随义务 - 合同附随义务
![什么是合同的附随义务 - 合同附随义务](https://img.taocdn.com/s3/m/166e522f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4a.png)
什么是合同的附随义务 - 合同附随义务
什么是合同的附随义务
什么是合同的附随义务
《合同法》第60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该条款中所说的通知、协助和保密的义务,就是当事人履行合同时的附随义务。
附随义务是本世纪合同法发展的一项突破。
在附随义务理论产生之前,当事人只履行合同中约定的义务,没约定的就不履行。
而附随义务扩大了合同当事人的义务,即这些义务即使在合同条款中没有规定,当事人也必须遵守和履行,否则就违背了民法的基本精神诚实信用原则。
法律上合同附随义务是什么
![法律上合同附随义务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c002cd58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e7.png)
法律上合同附随义务是什么对于合同附随义务很多⼈都听说过,但是对于其法律上的含义就没有深⼊的了解了。
那么,法律上合同附随义务是什么?相信⼤家都有这个疑问,为了解答⼤家的问题,下⾯店铺⼩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法律上合同附随义务是什么附随义务是指合同关系发展过程中及合同关系终⽌后的⼀定时期,依诚实信⽤原则当事⼈所应负担的给付义务以外的义务。
根据《民法典》第⼋百五⼗⼋条的规定:当事⼈⼀⽅发现前款规定的可能致使研究开发失败或者部分失败的情形时,应当及时通知另⼀⽅并采取适当措施减少损失。
没有及时通知并采取适当措施,致使损失扩⼤的,应当就扩⼤的损失承担责任。
这⾥就是民法典对当事⼈附随义务的强制规定。
⼆、合同附随义务有哪些附随义务随合同关系的不断发展,表现出不同的内容。
我国民法典对附随义务内容的规定⼤体包括了以下⼏个⽅⾯:1、通知义务通知义务⼜称告知义务,指合同当事⼈应将对合同相对⽅利益有重⼤影响的事项告知对⽅的义务。
2、说明义务合同当事⼈对合同相对⽅利益有重⼤影响的事项负有向对⽅说明的义务。
3、协助义务协助义务是指合同当事⼈应协助对⽅履⾏义务,以使合同⽬的能顺利实现的义务。
在合同关系上,债务⼈所负的履⾏义务多数是积极的给付义务,以满⾜债权⼈利益为⽬的。
⽽债权⼈要现实地享有合同利益,就必须以⾃⼰的⾏为接受债务⼈的履⾏、配合债务⼈完成履⾏⾏为。
如果没有债权⼈的配合、创造必要的条件,合同将⽆法得到履⾏或不能达到履⾏的效果。
为平衡当事⼈之间的利益,诚实信⽤原则要求债权⼈负协助义务。
4、照顾义务债务⼈履⾏合同时,应以谨慎、诚实的态度照顾合同相对⽅及合同标的物,辅助债权⼈实现给付利益。
5、保密义务保密义务⼜称忠实义务,是指合同当事⼈负有将通过合同关系了解到的对⽅的秘密予以保密的义务。
因为在合同订⽴时,为了使对⽅了解和信任,⼀⽅往往要向对⽅透露⾃⼰的⼀些秘密,如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等。
6、保护义务当事⼈履⾏合同时,应尽交易上的必要注意,保护相对⽅的⼈⾝和财产利益。
缔约过失责任的内涵及法律特征
![缔约过失责任的内涵及法律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a04a343031126edb6f1a1041.png)
缔约过失责任的内涵及法律特征所谓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因违背其应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尽的义务,而导致另一方的信赖利益的损失,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依通说,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因过错违反依诚实信用原则负有的先合同义务,导致合同不成立,或者合同虽然成立,但不符合法定的生效条件而被确认无效、被变更或被撤销,给对方造成损失时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所谓先合同义务,又称先契约义务或缔约过程中的附随义务,是指自缔约当事人因签订合同而相互接触磋商,至合同有效成立之前,双方当事人依诚实信用原则负有协助、通知、告知、保护、照管、保密、忠实等义务。
我国《合同法》第42条确立了缔约过失责任制度,该条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一)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三)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 可见缔约过失责任实质上是诚实信用原则在缔约过程中的体现。
缔约过失责任的法律特征主要有:1.法定性。
缔约过失责任是基于法律的规定而产生的一种民事责任。
只有当事人的行为符合合同法第42条、第43条规定的情形之一,并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才应依法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2.相对性。
缔约过失责任只能存在于缔约阶段(也称先契约阶段),即合同订立的磋商阶段,而不能存在于其他阶段。
同时,缔约过失责任也只能在缔约当事人之间产生。
3.补偿性。
缔约过失责任的补偿性,是指缔约过失责任旨在弥补或补偿缔约过失行为所造成的财产损害后果。
我国合同法第42条,将损害赔偿作为缔约过失责任的救济方式,就是缔约过失责任补偿性的法律体现。
缔约过失责任补偿性是民法意义上平等、等价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市场交易关系在法律上的内在要求.编辑本段缔约过失责任的性质将缔约过失责任确立为一项独立的制度,还是归属于侵权责任或违约责任始终存有争议。
论合同中的附随义务
![论合同中的附随义务](https://img.taocdn.com/s3/m/6ce7c228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18.png)
论合同中的附随义务
附随义务是指在合同中另行约定或习惯上约定的、没有明文规定在合同中但有涉及交易本身的义务和责任,是合同双方缔结合同工作的重要依据,并在之后的维权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附随义务的典型表现有:一是关于服务质量的义务,相当于双方约定的服务或结果性能质量标准,实质是要求双方履行合同的一种副义。
二是关于交付和及时交付的义务,一般表现为约定整个合同的履行子要求、过程要求、完成要求以及按时按质完成合同标的义务。
三是关于合同保密及不得买卖限制义务,买方禁止买卖彼此合同标的服务,包括禁止在相同或相似服务场所提供同样服务。
四是关于服务义务完成后的清偿义务,买方在完成服务义务后负责支付款项,以保证双方及时解决争端问题。
双方缔结合同时,有时会将附加义务和其他非本文义务作为另一份附件缔结,以清楚完善双方合同条款。
确定附随义务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在合同中明示约定;二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利益和行业习惯约定。
在涉及以上两种情形时,合同应表达定义清晰,以便在未来发生争议时及时清楚义务主体和内容。
因此,缔结合同时,双方应加以重视,充分考虑一切相关情况,制定合理的附随义务,在特定的情形下应及时修改和补充,以便更好地遵守合同规定,确保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合同运行秩序。
法硕合同义务的分类划分标准
![法硕合同义务的分类划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30d5a58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6a.png)
法硕合同义务的分类划分标准
法硕合同义务的分类划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主给付义务与从给付义务。
主给付义务是指直接影响合同类型的必备义务,具有独立意义,对主给付义务的履行起辅助作用的义务称为从给付义务。
2. 不真正义务。
不真正义务是指无法律上相对应的权利,因此不可能被请求履行的义务,但当事人不履行不真正义务将承担法律上的不利后果。
例如,《民法典》第591条规定的防止损失扩大的义务即为不真正义务。
3. 附随义务。
附随义务是指为了使当事人一方的利益获得最大的满足而履行的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4. 先合同义务与后合同义务。
先合同义务是指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合同生效之前所发生的,应由合同双方当事人各自承担的法律义务。
后合同义务是法定义务,该义务一般不是基于当事人的合意产生,不需当事人约定。
5. 要式合同与不要式合同。
要式合同是指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须具备特定形式的合同。
不要式合同是指无须具备特定形式的合同。
二者的区别在于要式合同在具备特定形式时成立或生效,不要式合同在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时成立或生效。
总之,法硕合同义务的分类划分标准是根据不同的法律要求和合同性质进行划分的,这些标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合同义务的本质和履行要求,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合同法上的附随义务
![合同法上的附随义务](https://img.taocdn.com/s3/m/cf9e85726f1aff00bfd51e33.png)
我国传统民法理论认为,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是以法律明文规定和当事人之间的明确约定为限,对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和当事人没有明确约定的事项,皆对当事人不具有约束力。
我国原来的《经济合同法》就是以此为立法的基础理论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合同的效力也在不断的扩张,原有的理论和法律规定显然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于1999年颁布实施的《合同法》大胆吸收国外的成功经验,为了适应司法实践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对附随义务也进行了相应的规定。
遗憾的是,虽然我国法律对此有了相应的规定,但规定仍有不完善之处;而且在司法实务中对其认识和理解也有不少的差异,理论界对此问题论述也较为乏力,对合同中的附随义务进行研究,厘清其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对其归责原则、责任后果等进行探讨,从而为司法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也就显得非常的紧迫和必要。
1.2文献综述1.2.1附随义务的界定和特征对附随义务的界定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具有权威性的统一意见,从台湾一些学者的分类来看主要有如下几个:(1)认为主给付义务以外的义务通称为附随义务,而其间不再作类型的分类,这种是采最为广义的附随义务的见解;(2)认为合同主给付义务之义务,称为附随义务,而附随义务又可分为独立的附随义务和非独立的附随义务或者称给付相关的义务及其他行为义务;(3)在主给付义务之外的义务中再作细分,分为从给付义务和附随义务。
这种分法被认为是采用了狭义的附随义务观念。
我国国内的学者对附随义务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从合同的谈判、订立、生效和结束的角度,有人认为附随义务存在与合同法的各个阶段,包括先合同义务、合同履行中的附随义务和后合同义务,他们主要是从这三个阶段中义务的相类似的角度来考查得出结论的;还有人认为附随义务只是存在与合同的履行阶段,其他阶段的义务都不构成合同的附随义务,这个结论主要是从各个阶段中合同义务的差异性的角度得出的。
(2)还有人从附随义务与合同中的从给付义务联系区别的角度分析,或认为不能请求强制履行的为附随义务,能够请求强制履行的为从给付义务;或认为前述两者都是合同的附随义务。
合同法 附随义务
![合同法 附随义务](https://img.taocdn.com/s3/m/c7cf9c6a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b9.png)
合同法附随义务合同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规定了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变更、解除和违约等相关事项。
在合同中,除了约定主要义务外,还存在着一些附随义务,本文将就合同法中的附随义务进行详细解读。
一、附随义务的定义所谓附随义务,指的是合同中与主要义务有关联但又不属于主要义务的一些义务。
它们通常是为了实现合同目的、保障合同权利和义务的履行而存在的。
二、附随义务的种类根据合同法的规定,附随义务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 客观上与主要义务有关联的附随义务:即与主合同的实现目的和目标相关的附随义务。
例如,合同中约定的配套服务、售后服务等,都属于此类附随义务。
2. 依赖性附随义务:即合同中约定的某一义务的履行必须依赖于另一义务的履行才能实现。
例如,甲方承诺向乙方提供货物,而乙方则承诺向甲方支付货款,这两个义务是相互依存的。
3. 约定性附随义务:即由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一些附加义务,用以规范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
例如,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违约金等都属于此类附随义务。
4. 法定附随义务:即法律根据合同的性质和情况规定的一些必要的附随义务。
例如,供应合同中的合理解释义务、销售合同中的交付义务等都是根据法律规定而产生的附随义务。
三、附随义务的效力合同法明确规定,附随义务在合同中应当具备明确的约定、合法性、一致性和相对独立性。
只有符合这些条件,附随义务才能起到相应的约束作用。
1. 明确的约定:合同中应当明确约定附随义务的内容、履行方式和责任承担等事项,以确保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2. 合法性:附随义务应当符合法律的规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3. 一致性:附随义务应当与合同的主要义务保持一致,并不得与合同的目的相悖。
4. 相对独立性:附随义务在合同中一般应当是相对独立的,即使合同中的其他条款无效或解释存在争议,附随义务仍能独立发挥约束力。
四、附随义务的履行和违约责任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一方未履行或者违约时,对方有权要求其履行、支付违约金或者承担赔偿责任等。
合同法的附随义务
![合同法的附随义务](https://img.taocdn.com/s3/m/29156f0c8e9951e79b8927e5.png)
合同法的附随义务合同法的附随义务合同法的附随义务合同法的附随义务[摘要]本文从附随义务的历史演变入手,阐述了附随义务的涵义及理论基础,列举了附随义务的几种主要类型,分析了违反附随义务产生的法律后果,指出我国立法应进一步完善关于附随义务的规定。
[关键词]附随义务诚信原则给付义务责任形态一、附随义务的历史演变附随义务进入到立法的规定中最早是在《法国民法典》中。
《法国民法典》第1134条第3款规定:“契约应以善意履行之。
”第1135条规定:“订约人不仅要履行他明确承诺的义务,而且要履行根据契约的性质,发生公平原则、习惯或法律赋予的义务。
”也就是说罗马法在司法实践中衍生的善意、诚实的补充义务在《法国民法典》中得到立法的规定。
在法国法中,公平、习惯和法律是善意、诚实的补充义务的法源基础。
如法国法中医生的义务就包括“告知对方以必要信息”义务,尤其是外科医生,应向接受手术的病人说明手术的危险性。
[4]善意、诚实的补充义务从罗马法的司法义务到《法国民法典》的法定义务,应当是一个重大进步,然而法国法院并没有在审判活动中明确适用它,而是在对合同义务进行分类来扩张合同义务,以实现对当事人利益的保护。
当时法国处于启蒙运动时期,理性的光辉照耀一切,意思自治原则主宰一切。
因此法官在审判中,更多的是依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来处理案件。
附随义务因此与法国司法实践失之交臂。
从司法上的善意诚实的补充义务到成文化的法定义务的曲折过程,附随义务走了一段漫长的过程。
罗马法为适应经济生活的变化,在司法实践中通过“承审员”的自由裁量权,发展出善意、诚实的补充义务。
但19世纪契约自由原则霸占着契约法理论以及实务,附随义务被掩埋在契约自由的呼声中。
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出现了“法律的社会化”。
现代关系契约主张根据当事人在契约关系中的不同地位要求他们承担不同的义务,而所有这些义务可归纳为一个原则,即诚实信用和公平法则。
合同法中的附随义务分析
![合同法中的附随义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90b6954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1b.png)
经济与法JING JI YU FA合同法中的附随义务分析◎姚本球合同法中体现出来的附随义务,有助于当事人之间、当事人与社会之间保持平衡利益关系。
其不仅要求当事人严格遵循法律规定履行合同约定义务,还要在整体合同关系保持期间基于诚实守信原则,立足善良角度更好地履行合同,保护双方利益。
但是,附随义务表现出一定不确定性,在实务认定和理论形成层面主要依靠学说判例,很多问题至今没有一个清晰的定论,导致司法实践中运用附随义务存在一定困难。
为了有效发挥附随义务的作用,•本文着重对合同法中的附随义务进行深入分析。
合同法在不断优化和改进中,其理念越来越看重实质正义,同时价值取向也逐渐关注对社会妥当性的兼顾,使合同义务具有更加多元化的来源,进而出现合同附随义务。
合同法中规定的附随义务有助于合同双方更好的履行合同,关注保护对方利益,对贯彻落实合同法,加快合同法的完善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受到附随义务特点影响,其与合同义务相比主要体现出辅助性作用,并且还有一些问题尚未厘清,需要司法、立法等部门不断完善附随义务,并重点关注实践中该怎样评判与把握附随义务。
一、合同法中的附随义务概述合同法当中的附随义务,主要是基于学说和判例得出的一系列附随义务,包含合同履行阶段、合同缔结阶段、合同履行结束后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全部法定义务。
合同关系具有动态发展特点。
从合同订立开始,直至合同履行结束,整个过程中合同双方既保持着关联衔接关系,又属于相互独立状态。
随附义务涉及到三个阶段,分别是先合同、合同履行中、后合同三阶段对应的附随义务。
合同法当中呈现出来的附随义务具有一定不确定性特点。
因为这些义务源自诚信原则,这种原则性、抽象的规范,必须在具体案例中体现,不同的案例具有差异化内容和特点,那么附随义务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合同关系确定之后,并非随即确定附随义务,而是在合同关系持续发展与变化期间,基于现实需求所产生的一系列附随义务,以要求当事人不作为或是作出相应行为。
合同的附随义务
![合同的附随义务](https://img.taocdn.com/s3/m/087d1461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18.png)
合同的附随义务1. 引言在合同中,除了主要的义务条款外,有时也会包含一些附随义务。
这些附随义务常常是为了保证双方在合同执行期间的权益、确保合同的顺利履行而设立的。
本文将探讨合同中的附随义务的概念、种类以及其在合同中的重要性。
2. 附随义务的概念附随义务,顾名思义,是指与合同主要义务密切相关的辅助性义务。
它们通常是对主要义务的补充、保障或约束。
附随义务的存在可以使得合同在执行过程中更加完善和可靠。
3. 附随义务的种类3.1 保密义务保密义务是一种常见的附随义务。
在某些合同中,一方可能需要对另一方提供的信息、技术或商业秘密等进行保密。
这种保密义务可以确保双方在商业交往中的敏感信息不被泄露,从而保护各方的利益。
3.2 协助义务协助义务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一方需要给予另一方必要的协助和支持。
例如,在合同中约定的产品交付时间可能需要双方共同协调、配合以确保按时交付。
3.3 宣传义务有些合同可能对一方提供宣传或推广的义务。
这种义务常见于代言或合作宣传合同中。
一方可能需要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进行相关市场推广活动,以提升产品或品牌的知名度。
3.4 维护义务维护义务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一方需要对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进行维护和保养。
例如,软件开发合同中,开发方可能需要在开发完成后一定期限内提供免费的技术支持和维护服务。
3.5 违约责任违约责任可以看作是一种附随义务。
当一方违反合同约定时,另一方有权要求违约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违约责任的设立可以对合同执行方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以保证合同的正常进行。
4. 附随义务的重要性附随义务在合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的存在可以确保合同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可执行性。
以下是附随义务的重要性:4.1 保证合同履行的顺利进行附随义务的设立可以帮助双方更加清晰地了解各自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
这样可以减少双方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的误解和纠纷,从而保障合同的顺利进行。
4.2 提高合同的可执行性合同中的附随义务可以加强对合同执行方的约束力。
合同附随义务
![合同附随义务](https://img.taocdn.com/s3/m/2d69bce9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1f.png)
合同附随义务合同附随义务是指合同主要义务之外的、根据合同目的必须履行的义务。
合同附随义务的设定是为了保证合同的顺利履行和增加合同的效力,对于购买房屋、租赁、贷款、劳动合同等各类合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合同附随义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保密义务:在某些合同中,一方可能会获得对方的商业机密或个人隐私等重要信息。
为了保护这些信息的安全和防止泄漏,双方需要在合同中约定保密义务,明确一方不得将获得的信息透露给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目的。
2.协助义务:在一些合同中,为了实现合同目的,双方需要相互协助和配合。
比如,在劳动合同中,雇主需要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培训,雇员需要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在房屋租赁合同中,租客需要按时缴纳房租,维护房屋的清洁和安全。
3.提供信息和证明义务:在一些合同中,一方需要向对方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证明材料,以便对方履行合同义务。
比如,在贷款合同中,借款人需要向贷款人提供个人的身份证明和还款能力证明等信息。
在投保合同中,投保人需要向保险公司提供被保险人的相关信息和保险理赔所需的证明材料。
4.维护合同债权人利益的义务:债权人在与债务人签订合同时,可能会要求债务人为其提供担保或提供第三方保险等方式,以确保其债权利益的安全性和保障。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债务人无力偿还债务而产生的风险和争议。
5.提供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的义务:在销售合同或技术合作合同中,常常需要约定提供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的义务。
一方需要向对方提供使用产品的操作指南、维修保养方法等相关信息,并在必要时提供远程或现场技术支持,确保产品的正常使用和质量问题的解决。
合同附随义务的履行是合同主要义务的补充和完善,它的存在可以更好地保护合同当事人的权益,增加合同的可靠性和效力。
同时,在合同当事人发生争议时,可以依据合同附随义务的约定进行解决,减少争议的发生和纠纷的产生。
在约定合同附随义务时,应明确其内容、范围和履行方式,并采取必要的约束措施,如罚款、违约金、损害赔偿等,以确保合同的顺利履行和维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精编】合同法的附随义务-推荐版 (5页)
![【精编】合同法的附随义务-推荐版 (5页)](https://img.taocdn.com/s3/m/cdcee931ed630b1c59eeb547.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推荐下载使用!==合同法的附随义务合同法的附随义务合同法的附随义务合同法的附随义务[摘要]本文从附随义务的历史演变入手,阐述了附随义务的涵义及理论基础,列举了附随义务的几种主要类型,分析了违反附随义务产生的法律后果,指出我国立法应进一步完善关于附随义务的规定。
[关键词]附随义务诚信原则给付义务责任形态一、附随义务的历史演变附随义务进入到立法的规定中最早是在《法国民法典》中。
《法国民法典》第1134条第3款规定:“契约应以善意履行之。
”第1135条规定:“订约人不仅要履行他明确承诺的义务,而且要履行根据契约的性质,发生公平原则、习惯或法律赋予的义务。
”也就是说罗马法在司法实践中衍生的善意、诚实的补充义务在《法国民法典》中得到立法的规定。
在法国法中,公平、习惯和法律是善意、诚实的补充义务的法源基础。
如法国法中医生的义务就包括“告知对方以必要信息”义务,尤其是外科医生,应向接受手术的病人说明手术的危险性。
[4]善意、诚实的补充义务从罗马法的司法义务到《法国民法典》的法定义务,应当是一个重大进步,然而法国法院并没有在审判活动中明确适用它,而是在对合同义务进行分类来扩张合同义务,以实现对当事人利益的保护。
当时法国处于启蒙运动时期,理性的光辉照耀一切,意思自治原则主宰一切。
因此法官在审判中,更多的是依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来处理案件。
附随义务因此与法国司法实践失之交臂。
从司法上的善意诚实的补充义务到成文化的法定义务的曲折过程,附随义务走了一段漫长的过程。
罗马法为适应经济生活的变化,在司法实践中通过“承审员”的自由裁量权,发展出善意、诚实的补充义务。
但19世纪契约自由原则霸占着契约法理论以及实务,附随义务被掩埋在契约自由的呼声中。
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出现了“法律的社会化”。
先合同义务与先契约义务与附随义务分别是什么
![先合同义务与先契约义务与附随义务分别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08fedd02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a9.png)
先合同义务与先契约义务与附随义务分别是什么先合同义务是⼀种法定的义务。
先契约义务指的是⽆正当理由不得撤销要约的义务。
附随义务具有可变性和不确定性,基础为诚实信⽤原则。
下⾯就由店铺⼩编为⼤家整理有关先合同义务与先契约义务与附随义务的相关资料。
以供⼤家阅读,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什么是先合同义务先合同义务,是指在订⽴合同过程中,合同成⽴之前所发⽣的,应由合同双⽅当事⼈各⾃承担的法律义务。
它是建⽴在民法诚实信⽤、公平原则基础上的⼀项法律义务,是诚实信⽤、公平原则的具体化。
它主要包括合同当事⼈之间的互相保护、通知、保密、协作及诈欺禁⽌等义务。
什么是先契约义务先合同义务⼜称“前合同义务”或“先契约义务”,是指在要约⽣效后合同⽣效前的缔约过程中,缔约双⽅基于诚信原则⽽应负有的告知、协⼒、保护、保密等的合同附随义务。
什么是附随义务附随义务在我国《民法典》中应严格定义为狭义的概念。
其设⽴的⽬的在于⼀是促进实现主给付义务;⼆是维护对⽅的⼈⾝或财产利益。
相关知识先合同义务存在于缔约过程,其起⽌时间分别为“要约⽣效”与“合同⽣效”。
作为合同附随义务,先合同义务之产⽣与存续依赖于缔约⾏为及当事⼈对合同⽣效之期待。
先合同义务突出的特征在于义务的法定性与附随性。
先合同义务法律制度的价值在于体现民法衡平、正义的理念与诚信精神。
先契约义务的特征1、先契约义务的主体是特定的即缔约合同的双⽅为缔约合同进⾏接触磋商,由⼀种普通⼈之间的陌⽣关系进⼊特殊密切联系的关系,实现了义务主体的特定化、相对化。
2、先契约义务成⽴的理论依据是诚信原则诚信原则要求缔约双⽅维持特殊的信赖关系,互守诺⾔,讲究信⽤,共同促成合同缔结成功。
如果违反该义务⽽给对⽅造成损失时,即使合同未成⽴或已经订⽴的合同被撤消或宣布⽆效,也要进⾏损害赔偿。
3、先契约义务是⼀种法定义务先合同义务是法律强制缔约双⽅承担的义务。
是⼀种强制性规范⽽⾮任意性规范,不是由当事⼈合意产⽣的义务,也不允许双⽅排除。
尹晋群:合同中容易被忽视的附随义务
![尹晋群:合同中容易被忽视的附随义务](https://img.taocdn.com/s3/m/e7dd713c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ad.png)
尹晋群:合同中容易被忽视的附随义务真情实感的彩虹夸北京市律协与中国政法大学给予即将新入行的实习律师一次特殊的充电机会,收获满满。
前辈分享不同领域的经验,只恨不能过目不忘。
袁律师的体系化理念深入人心,对一个领域更专业化离不开整理归纳,“两法、四条例、二解释、若干规章”是“建筑领域”的法律体系。
杨律师与王律师的刑法经验分享,弥补了我踏入实习期尚未接触刑事案件的盲区,从接待当事人到会见阅卷,关系到自由与生命的辩护无疑值得更谨慎更细致……对于各位前辈的分享,只有嚼碎了吸收了才能真正算学到了。
研究缘由今日,黄律师提到了容易被忽视的“附随义务”,听讲时,黄律师提到,附随义务即使没有合同约定,按照法律规定亦可请求当事人履行。
我对这句话产生了兴趣,以往对附随义务并未给予过度关注,在我狭隘的认知中,合同意思自治,当事人明确约定了才有可主张的权利义务,如果没有明确约定的,脑海中也只记得《合同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从未想过对没有约定的权利义务可以依据法条去主张。
开始表演“附随义务”被规定在素日不太着重注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条第二款:“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同时,明年即将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也有它的身影,第五百零九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
”那么,究竟什么样没被约定的权利义务会被法院采纳?若不履行附随义务会不会影响对方主义务的履行,可否以此抗辩?不履行附随义务是否存在可以达到解除合同的情形?带着这些疑惑,我去以往的案例中寻找答案。
从以下三个的不同案例中,印证了,有些权利义务即使没有被当事人明确在合同的条款中,亦是当事人应当自觉遵守履行的,否则,可能存在违约的风险,甚至不履行附随义务会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合同面临被解除的风险。
合同履行中的附随义务最新版参考
![合同履行中的附随义务最新版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1dc2c5bf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af.png)
合同履行中的附随义务最新版参考合同履行中的附随义务最新版参考附随义务在我国《合同法》中应严格定义为狭义的概念。
其设立的目的在于:一是促进实现主给付义务;二是维护对方的人身或财产利益。
违反附随义务与违反给付义务一样产生违约责任。
附随义务的内容包括通知、协助、保密和基于诚信原则而产生的其他义务。
经济法扩展了附随义务,使其作用更为凸现,实现了追求实质正义的理念。
一、附随义务的概念附随义务作为民法理论的新兴内容,尽管学者们对其理解各有出入,但是达成的基本共识是:附随义务是在法律无明文规定,当事人之间亦无明确约定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合同目的的实现并维护对方当事人的利益――主要是人身和财产利益,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依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所承担的作为或不作为的义务。
这表明附随义务以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关系为前提,以诚实信用原则为依据,其目的在于确保合同目的的实现,并维护合同当事人的利益;其内容也并非自合同关系之始就已确定,而是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随着合同关系的进展逐步得以确立的。
虽然学术界对附随义务产生的前提、目的、基于的原则都无异议,但对于附随义务所涵盖的内容,调整的范围确依然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在附随义务是否包括了先合同义务和后合同义务。
附随义务理论的先河起源于1861年德国学者耶林发表了“契约上的过失,契约无效与不成立时的损害赔偿”一文,探讨了对合同订立阶段信赖关系保护的必要性,提出了缔约过失责任理论。
随着实践的发展与认识的深化,合同履行时的附随义务和后合同义务均出现于判例学说之中。
于是,没有法定和约定的依据,合同当事人为了确保合同目的的实现和保护对方当事人的利益也承担起告知、说明、照顾、保密等义务。
与合同自由原则下的约定义务不同,这三类义务在诚信原则的指引下,旨在调节合同当事人之间及当事人与社会间的利益关系,以达到三方利益的平衡。
可以说,合同履行中的附随义务和后合同义务都是基于同先合同义务一样的理念,那就是诚信原则,并随诚信原则而产生,三者可谓同根同宗。
论先合同义务与相关合同义务之关系_范军
![论先合同义务与相关合同义务之关系_范军](https://img.taocdn.com/s3/m/711c520fde80d4d8d15a4f5f.png)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FUDAN JOURNAL(Social Sciences)No.12006论先合同义务与相关合同义务之关系范军(上海电视大学,上海200092)[摘要]先合同义务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合同义务,其产生于缔约双方产生合理信赖之时,终止于合同生效。
先合同义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相关的合同义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文章将先合同义务与法定义务、附随义务等概念进行比较分析,较为全面地揭示了先合同义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关键词]先合同义务性质合同义务附随义务[中图分类号]D9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0289(2005)060136006自1999年我国5合同法6颁布施行以来,/先合同义务0(又称/前契约义务0)这一概念随着缔约过失责任的确立而被正式确认。
但是,其在理论体系中独立的地位和价值并未受到足够的关注,人们对它的理解仅停留于/先于合同0和/基于诚实信用原则0的层面上。
学者们对先合同义务的观点和表述也颇为近似,例如:/当事人为缔结契约而接触、准备或磋商时,亦会发生各种说明、告知、保密、保护等其他义务,学说上即称为先契约义务0[1)p45];先合同义务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合同成立之前所发生的由缔约双方当事人承担的义务0[2)p181];以及/先合同义务是指契约生效前,契约双方当事人所负的附随义务0[3],等等。
依笔者拙见,法学上一个制度的确立、一个概念的创设必有其内在的机理:一方面,它为达到某种目的、满足某种需求而生;另一方面,更须与现有的理论体系相协调,至少不应从根本上动摇或否定既有的基本理论。
本文对先合同义务性质的探讨,正是在这一层面上展开的,以期完善其与相关理论的/邻接0关系。
众所周知,缔约过失理论发源于德国,其判例始于著名的亚麻地毡案[4)p239]。
该案的原告在商店挑选自己所要购买的地毡时,因店员的过失而意外受伤,此时买卖尚未发生。
德国最高法院没有依据侵权行为法,而是依据契约法的规定作出了判决,认为尽管双方之间的契约根本没有发生,但双方已经进入了谈判阶段,彼此间形成了一种为买卖而准备的法律关系,此种关系类似于契约,在出卖人与有意购买的顾客之间产生了一种法律上的义务,后法院判决原告依缔约过失获得赔偿。
先合同义务跟附随义务相同吗
![先合同义务跟附随义务相同吗](https://img.taocdn.com/s3/m/5f5f4d11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07.png)
先合同义务跟附随义务相同吗签订合同后,合同当事⼈的义务是⾮常多的,⽽合同当事⼈有什么义务,依据合同的约定和法律的规定⽽定,法定的合同义务包括先合同义务和附随义务等,那么先合同义务跟附随义务相同吗?下⾯由店铺⼩编为读者进⾏相关知识的解答。
先合同义务跟附随义务相同吗先合同义务是指当事⼈在缔约过程中依诚实信⽤原则所应承担的必要的注意义务。
⽽合同的附随义务是相对于合同的主义务⽽⾔,是合同的标的、价款等主条款以外规定的或法律规定的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合同法》第六⼗条第⼆款规定:“当事⼈应当遵循诚实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的和交易习惯履⾏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第九⼗⼆条规定:“合同的权利义务终⽌后,当事⼈应遵循诚实信⽤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先合同义务跟附随义务的区别主要就在于义务产⽣的时间的不同,先合同义务是产⽣在缔约过程中,到合同成⽴为⽌。
⽽付随义务则是伴随着合同的产⽣、履⾏、消灭的全过程。
我还是赞成王*明的观点,先合同义务只是付随义务的⼀部分,⽽付随义务要包括先合同义务,只是为了缔约过失责任⽽区分。
附随义务的概念是什么⽬前,各国⽴法对附随义务并没有明确规定其涵义,故学界对其表述也并不⼀致。
附随义务有⼴义和狭义之分,⼴义的附随义务包括先合同义务、合同履⾏中的附随义务、后合同义务。
狭义的附随义务是指合同履⾏过程中,为协助实现主给付义务,遵循诚实信⽤原则。
在我国,附随义务是指合同关系发展过程中及合同关系终⽌后的⼀定时期,依诚实信⽤原则当事⼈所应负担的给付义务以外的义务。
附随义务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诚实信⽤原则,确⽴附随义务有利于平衡各⽅利益关系、强化对债权⼈的保护、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及完善合同法⽴法与理论。
附随义务内容随合同关系发展⽽有不同的体现,基于附随义务发⽣阶段的不同,违反附随义务的法律后果也不同。
违反先合同义务的法律后果违反先合同义务的法律后果是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该民事责任⼜叫缔约过失责任,是指缔约⼈因故意或过失违反先合同义务,造成缔约相对⼈损害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合同义务与附随义务
先合同义务指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合同成立之前所发生的由缔约双方当事人承担的义务。
根据法律规定说,先合同义务并非为当事人所约定,而是基于法律对双方当事人利益的保护而直接规定,以促使合同本身得以善意地成立、生效以至得到履行,从而实现当事人的目的。
对于附随义务,我国学者对其界定有一定争议。
持广义附随义务观点的学者认为我国合同法所规定的附随义务涵盖了合同关系发展的整个过程,即在先合同阶段、合同履行阶段以及合同履行之后,当事人都应当履行相应的附随义务。
在论及先合同义务时,王泽鉴认为,先合同关系是一种基于信赖而发生之法律上特别结合关系,先合同义务虽非以给付义务为内容,但依诚实信用原则,债务人仍应承担协力、通知、照顾、保护、忠实等附随义务。
此外,在论及保护义务时,王泽鉴认为,它是附随义务的一种,系指债务人于实现给付过程中,避免侵害债权人生命、身体、财产的义务,它可独立存在于债的关系之外,不以合同的有效存在为前提,不仅在合同前、合同中及合同后基于当事人间的信赖关系而生。
我国持狭义附随义务概念观点的学者认为,先合同义务之所以不能被纳入附随义务体系,是因为先合同义务和合同履行中的附随义务在义务功能、违反义务的责任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异。
将附随义务限于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狭义附随义务观点虽值赞同,但是其论证不够充分,未触及问题的实质。
事实上,附随义务是源自于德国法上的保护义务。
合同成立后,作为附随义务的保护义务基于当事人之间的合同而产生;而作为先合同义务的保护义务却源于法律的直接规定,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有效成立的合同在所不问。
合同履行过程中保护义务的法理基础是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具有法律行为的属性,它们与性质为法定义务的先合同义务具有本质区别。
因此,合同履行过程中的保护义务属于附随义务的一种,而缔约阶段的先合同义务不属于附随义务。
因此,大多数学者都将先合同义务视为附随义务的一种的看法是不合理的,实际上,附随义务与先合同义务的关系并不简单。
先合同义务是相对于合同义务而言,而附随义务则是相对于合同义务中的给付义务而言,内涵与外延各不相同。
给付义务与附随义务的分类,应是在合同义务的框架之下,合同是特定人之间基
于信赖关系而成立的特别结合关系,债务人除给付义务外,尚应依债之本旨履行基于诚实信用原则或合同补充解释而发生的其他行为义务,以达合同目的,或者是维护债权人的人身、权利或财产不受侵害的完整权利。
附随义务的功能在于辅助实现债权人的给付利益,附随义务与给付义务同属合同在发生效力之时当事人在合同上的合同义务。
关于附随义务,其内涵都不涉及合同生效前或终止后的行为义务。
而先合同义务却是发生在合同生效之前的阶段。
附随义务须附随在合同的给付义务上,也只能“附随”于合同的给付义务。
通常在探讨附随义务时,可能只关注于附随义务本身的内容,而忽视了对其存在空间的研究。
依据德国民法学的通说,附随义务不得独立诉请履行,其附属与不独立的特征与给付义务相比是非常明显的。
当主给付义务不存在时,附随义务自然也就没有立足之地,因为附随义务就是法律为辅助实现债权人的给付利益而设的。
附随义务应该和给付义务保持一致,尽管在具体内容上存在差异,但这些义务都不应逾越合同义务的范畴,均发生于合同产生效力期间。
而先合同义务则在合同发生发生效力之前产生,其也可以独立的提起诉权,因而和附随义务差别很多。
徐小女
2012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