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自然资源状况

合集下载

陇南地理位置

陇南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新华网甘肃频道来源: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因其地处陇山以南而得名。

东接陕西省,南连四川省,北邻天水市,西近定西市和甘南藏族自治州,介于北纬32度38分—34度38分、东经104度10分—106度33分之间,地理位置处于祖国大陆行政区划的中心。

陇南地处西秦岭南麓,由北秦岭山地、徽成盆地和南秦岭山地三部分组成,古代“北通羌戎,南通巴蜀”。

出于河流切割严重,峡谷幽深,地形破碎,悬壁林立,沟堑纵横,地理位置极为险要,古代历为战略要地。

陇南地处中国大陆二级阶梯向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位于秦巴山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三大地形交汇区域,西部向青藏高原北侧边缘过渡,北部向陇中黄土高原过渡,东部与西秦岭和汉中盆地连接,南部向四川盆地过渡,整个地形西北高东南低。

西秦岭和岷山两大山系分别从东西两方伸入全境,境内形成了高山峻岭与峡谷盆地相间的复杂地形。

陇南地处陕、甘、川三省要冲,境内多高山大河,素有“秦陇锁钥”、“川蜀门户”之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相争之地。

早在周秦时期,秦人便在西犬丘(今礼县东北部)一带同西戎相互杀伐,历经数百年,始击败戎人,立国于此地。

后由此东进,进据关中地区。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刘邦派曹参率兵出汉中,攻取下辨(今成县)、故道(今两当县、凤县),同年,又派樊哙进攻西县丞于白水(西汉水上游,一说洛河)之北。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西南夷,降服白马氏族,于其地设置武都郡,治洛峪(今西和县洛峪),辖九县。

此间,氐人多次反抗,均遭镇压,许多氐人还被迁往他地。

东汉初年,刘秀进占天水,得陇望蜀,先后派吴汉、岑彭、岑歙、盖延、马成、孔奋南进,与公孙述、隗嚣、隗茂在河池、下辨(今徽县、成县)一带交战数十年,最后终于“得蜀”。

三国时期,魏、蜀为控制陇南,前后交战近半个世纪,直到公元263年,魏五路伐蜀,邓艾沿白龙江南下,自阴平小道“偷渡”,行无人之地七百里,进占江油。

蜀军无险可守,蜀后主刘禅只得举城投降。

陇南田园综合体发展SWOT分析

陇南田园综合体发展SWOT分析

陇南田园综合体发展SWOT分析陇南位于甘肃省南部,地处黄土高原和秦岭山脉的交汇处,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是一个适宜发展田园综合体的地区。

田园综合体是农村产业的一种新模式,通过整合农业、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多种资源,实现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本文将对陇南田园综合体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进行SWOT分析,以期为该地区的田园综合体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优势(Strengths)1. 丰富的自然资源:陇南地处黄土高原和秦岭山脉的交汇处,气候适宜,水土资源丰富,适宜发展农业生产和休闲观光旅游。

2. 地理位置优势:陇南地处甘肃省南部,与陕西、四川接壤,交通便利,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

3. 传统农业基础:陇南地区的农业基础较好,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等农业产业比较发达,为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 丰富的人文资源:陇南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有利于田园综合体的文化创意开发。

二、劣势(Weaknesses)1. 农业产业单一:目前,陇南地区的农业产业主要以小麦、玉米、苹果等传统农产品为主,缺乏多样化的农产品种植和加工。

2. 产业发展不平衡:陇南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农业和旅游等产业有待进一步发展,产业结构不够多元化。

3. 基础设施相对滞后:陇南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特别是交通、通讯等方面的配套设施亟待提升,这将影响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和运营。

4. 缺乏专业人才:陇南地区缺乏田园综合体开发和管理的专业人才,制约了田园综合体的规模和品质。

三、机会(Opportunities)1. 国家政策扶持:国家对农村产业和乡村旅游有政策扶持,陇南地区可以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补贴。

2. 市场需求扩大: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乡村休闲度假的需求增加,陇南地区有望吸引更多的城市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陇南概况

陇南概况

陇南市概况【基本情况】陇南市位于甘肃南部,东邻陕西,南接四川,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04°01′至106°36′,北纬32°36′至34°32′,地处中国大陆二级阶梯向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位于秦巴山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三大地形交汇区域,西部向青藏高原边缘过渡,北部向陇中黄土高原过渡,东部与西秦岭和汉中盆地连接,南部向四川盆地过渡,整个地形西北高东南低,西秦岭和岷山两大山系分别从东西两方伸入全境,境内形成了高山峻岭与峡谷盆地相间的复杂地形,是甘肃省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

东邻陕西,南接四川,辖一区八县,全市共195个乡镇,其中91个乡(含4个民族乡)、104个镇,3167个村委会,其中113个城市社区。

2015年末,全市总人口285.76万人,常住人口259.0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2.9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33‰。

全市分布着汉、回、藏、蒙等29个民族。

总面积2.78万平方公里(合418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829.52万亩。

陇南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区,年平均气温10—15℃,年降雨量400—1000毫米之间,无霜期120—260天。

海拔在550—4187米之间。

境内地貌俊秀,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森林覆盖率高,素有“陇上江南”之美称。

【资源优势】陇南有着相当丰富的生物、矿产、水力、旅游等自然资源,为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是生物资源荟萃。

自然生长的树种达1300多种,其中经济树种400多种,是甘肃森林覆盖面积最大、树种最多、植被最好的绿色走廊。

其中经济林已形成一定规模,水土保持与增产创收相得益彰。

也是甘肃唯一的油橄榄、茶叶、银杏等亚热带作物产地。

武都区白龙江沿岸1300米以下川坝河谷区及半山地带为全国油橄榄最佳适生区,全市油橄榄年产量近1.87万吨。

此外,还有木耳、香菇、猴头等食用菌及山珍野菜100多种,中药材1300多种。

尤以红芪、纹党、大黄、当归、半夏最为著名,2015年中药材年总产量14.15万吨。

有关陇东的介绍

有关陇东的介绍

有关陇东的介绍陇东地区位于中国陇南市的东部,是陇南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陇东地区地处陇南市的东部,东临甘肃省定西市,南接陇南市宕昌县,西连陇南市文县,北界陇南市成县。

陇东地区总面积约为2800平方公里,人口约为23万人。

陇东地区地势较为复杂,由于地形起伏较大,形成了多样的地貌景观。

这里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有着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是陇东大峡谷,它是一个深刻的峡谷,峡谷两侧山峦陡峭,峰峦叠翠,峡谷内有清澈的溪流和瀑布,景色非常壮观。

此外,陇东地区还有许多温泉资源,如陇东温泉、陇东温泉等,这些温泉被当地人视为宝贵的自然资源,被广泛用于疗养和休闲。

陇东地区的气候属于温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多雨,夏季炎热潮湿,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干燥。

由于地处山区,气温和降水量在不同海拔和地理位置上存在差异。

陇东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农业是当地居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大豆、水果等。

陇东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条件,这使得该地区在旅游业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近年来,陇东地区加大了对旅游业的开发和宣传力度,积极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陇东地区的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自然景观方面,如陇东大峡谷、陇东温泉等。

此外,陇东地区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址和古迹,如陇东古城、陇东古寺等,这些文化资源也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

除了旅游业,陇东地区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产业。

其中,制造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主要以轻工业和重工业为主。

陇东地区的制造业主要涉及纺织、机械制造、矿山开采等领域。

此外,陇东地区还有一定规模的农业和畜牧业,农产品和畜产品在当地及周边地区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陇东地区是陇南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条件。

该地区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而闻名,是一个值得游览和探索的地方。

通过加大对旅游业的开发和宣传,陇东地区正在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旅游目的地。

陇南楼旭峰关系背景

陇南楼旭峰关系背景

陇南楼旭峰关系背景
(实用版)
目录
1.陇南楼旭峰关系背景概述
2.陇南地区的地理特征
3.楼旭峰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4.陇南楼旭峰关系的历史渊源
5.陇南楼旭峰关系对当地的影响
正文
陇南楼旭峰关系背景是指位于中国甘肃省陇南市境内的楼旭峰与当
地居民之间的紧密联系。

陇南地区位于甘肃省南部,地理位置独特,东邻陕西省,南接四川省,西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北靠甘肃省定西市。

这里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山、河谷、盆地等地貌类型。

楼旭峰是陇南市武都区的一个著名山峰,位于市区东北部,海拔 2980 米。

楼旭峰的山势险峻,森林茂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景观。

在当地居民的信仰中,楼旭峰被视为神山,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陇南楼旭峰关系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据史书记载,早在商代时期,楼旭峰地区就有先民居住。

西周时期,此地被纳入秦国版图。

秦汉时期,楼旭峰成为军事要塞,对于控制西南地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唐代以后,楼旭峰逐渐发展为宗教圣地,寺庙林立,香火鼎盛。

陇南楼旭峰关系对当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楼旭峰作为神山,是当地居民的精神寄托,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增进民族团结具有积极作用。

其次,楼旭峰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包括林业、旅游业等产业。

此外,楼旭峰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为当地的教育、文化事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总之,陇南楼旭峰关系背景是当地居民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一个缩影。

陇南自然资源状况

陇南自然资源状况

第一节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状况一、自然环境条件地理位置陇南市位于省南陲,东连,南接,西邻甘南藏族自治州,北依市和市,地理坐标在东经104°1′--106°35′,北纬32°38′――34°31′之间。

东西长221公里,南北宽220公里,总面积2.79万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陇南地处西岭东西向褶皱带发育的陇南山地,位于我国阶梯地形的过渡带。

她的西部向甘南高原过渡,北部向陇中黄土高原过渡,南部向盆地过渡,东部与岭和盆地连接。

全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境高山、深谷、丘陵、盆地依次分布,错落相间,形成独具特色、错综复杂的壮美景观。

北部西礼山地呈现低山宽谷的黄土地貌,海拔1800米上下;东部徽成盆地介于北岭和南岭之间,长百余公里,宽数十公里,呈现丘陵宽谷地形,海拔1000米左右;西南部为高与峡谷地,东有甘陕边界的透马驹山,西有与甘南相邻的葱地山,南为甘川分界的摩天岭。

最高峰雄,海拔4187米,座落在文县西北部的屯寨乡境。

最低点罐子沟,海拔550米,位于文县东南部的中庙乡境,亦为省海拔最低点。

气象气候陇南属东亚季风气候区。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山脉走向的影响,区气候复杂多样,分布独特,水平分带和垂直分带均十分明显,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特景观。

一是南北温差悬殊。

由东南向西北,依次从亚热带湿润气候向暖温带湿润气候、温带半湿润气候和高寒阴湿气候过渡,年平均气温5℃――15℃,日照时数1700――2000小时,活动积温2600――4600℃,年降水量450――1000毫米,无霜期166――285天。

武都、文县南部及康县东南河谷地带,海拔低于1000米,年平均气温高于14℃,活动积温大于4500℃,年降水量450――1000毫米,局部地方年降水量达1300多毫米,干燥度小于1,无霜期大于280天,热量和水分均为最高,是本省唯一的亚热带温润气候区。

二是垂直分带显著。

东南部高山峡谷区,从河谷到山顶,随着地势逐步升高,气温热量急剧递减,气候由亚热带递变到暖温带、温带及寒温带,降水量则随海拔的递升而增加,地势愈高,降水量愈多。

(完整版)陇南自然资源状况

(完整版)陇南自然资源状况

第一节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状况一、自然环境条件地理位置陇南市位于甘肃省南陲,东连陕西,南接四川,西邻甘南藏族自治州,北依定西市和天水市,地理坐标在东经104°1′--106°35′,北纬32°38′――34°31′之间。

东西长221公里,南北宽220公里,总面积2.79万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陇南地处西秦岭东西向褶皱带发育的陇南山地,位于我国阶梯地形的过渡带。

她的西部向甘南高原过渡,北部向陇中黄土高原过渡,南部向四川盆地过渡,东部与陕西秦岭和汉中盆地连接。

全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境内高山、深谷、丘陵、盆地依次分布,错落相间,形成独具特色、错综复杂的壮美景观。

北部西礼山地呈现低山宽谷的黄土地貌,海拔1800米上下;东部徽成盆地介于北秦岭和南秦岭之间,长百余公里,宽数十公里,呈现丘陵宽谷地形,海拔1000米左右;西南部为高中山与峡谷地,东有甘陕边界的透马驹山,西有与甘南相邻的葱地山,南为甘川分界的摩天岭。

最高峰雄黄山,海拔4187米,座落在文县西北部的屯寨乡境内。

最低点罐子沟,海拔550米,位于文县东南部的中庙乡境内,亦为甘肃省海拔最低点。

气象气候陇南属东亚季风气候区。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山脉走向的影响,区内气候复杂多样,分布独特,水平分带和垂直分带均十分明显,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特景观。

一是南北温差悬殊。

由东南向西北,依次从亚热带湿润气候向暖温带湿润气候、温带半湿润气候和高寒阴湿气候过渡,年平均气温5℃――15℃,日照时数1700――2000小时,活动积温2600――4600℃,年降水量450――1000毫米,无霜期166――285天。

武都、文县南部及康县东南河谷地带,海拔低于1000米,年平均气温高于14℃,活动积温大于4500℃,年降水量450――1000毫米,局部地方年降水量达1300多毫米,干燥度小于1,无霜期大于280天,热量和水分均为甘肃最高,是本省唯一的亚热带温润气候区。

陇南环境问题

陇南环境问题

陇南环境问题一、引言陇南市位于中国西部,是甘肃省的一个地级市。

该市的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包括高山、丘陵、平原、河流等。

然而,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陇南市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

本文将分析陇南市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水污染问题1. 水污染现状陇南市的河流和湖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其中,黄河是最重要的河流之一,但由于上游农业和工业活动的影响,黄河水质已经恶化。

此外,陇南还有许多小型水库和水塘,在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后也受到了污染。

2.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水污染问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监管:政府应该加强对工厂和农业企业的监管力度,并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2)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政府应该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并提供相应的补贴。

(3)加强环保宣传:政府应该加强对公众的环保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三、空气污染问题1. 空气污染现状陇南市的空气质量也受到了污染。

工厂和车辆排放的废气是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城市建设和人口增长也导致了更多的污染。

2.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空气污染问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限制车辆使用:政府应该限制车辆使用,并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自行车。

(2)加强工厂监管:政府应该对工厂进行严格监管,并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3)推广清洁能源:政府应该鼓励企业和居民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四、垃圾处理问题1. 垃圾处理现状陇南市的垃圾处理设施不足,导致大量垃圾无处可去。

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和收集系统,许多地区存在乱倒垃圾现象。

2.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垃圾处理问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管理:政府应该加强对垃圾处理设施的管理,并建立有效的收集系统。

(2)推广垃圾分类:政府应该鼓励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减少垃圾量。

(3)建立回收系统:政府应该建立回收系统,鼓励居民进行可回收物品的回收。

五、生态保护问题1. 生态保护现状陇南市的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包括高山、丘陵、平原、河流等。

陇南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总结

陇南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总结

陇南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总结随着人们对于自然风景和乡村文化的追求,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一种热门的旅游方式。

陇南作为一个有着丰富自然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地区,乡村旅游在这里得到了迅猛发展。

陇南的自然风景十分优美,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这里拥有丰富的山川地貌,有着大片的原始森林、峡谷、湖泊和高山草甸。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呼吸新鲜的空气,尽情欣赏美丽的景色。

同时,陇南还有许多独特的自然景观,如乌鞘岭的火山地貌和白龙江的红叶景观等,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

陇南的乡村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

这里有丰富的农耕文化和民俗传统,如丰富多彩的农民节日、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和民间艺术表演等。

游客可以在乡村体验到真实的农耕生活,品味到地道的农家饭菜,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陇南还有许多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如黄帝陵、红军长征纪念馆等,这些地方吸引了许多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学习。

陇南的乡村旅游设施日益完善,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旅游体验。

各个乡村都建设了旅游服务中心和接待点,游客可以在这里获得方便的住宿和饮食条件。

此外,陇南还开发了许多特色旅游线路和项目,如徒步旅行、采摘体验、农家乐等,让游客可以更好地融入乡村生活,感受到乡村的独特魅力。

陇南的乡村旅游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推动。

政府加大了对乡村旅游的宣传力度,提供了优惠政策和补贴,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和企业家来此投资兴业。

同时,政府也加强了对乡村旅游的管理和规范,保护了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

这些都为陇南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陇南的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通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乡村文化,陇南打造了独特的旅游品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未来,陇南的乡村旅游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有望成为该地区的经济支柱产业,并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我的家乡陇南市

我的家乡陇南市
23
-

汇 报 人

x
感谢您的观看
x
谢x
丽城市
这个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 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
的时期
同时,它也是中国重要的 交通枢纽和贸易中心
1 历史与文化
历史与文化
x
陇南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114年, 这里就建立了武都郡
这个城市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见证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在历史的长河中,陇南市也孕育了独特的 文化
年来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
03
陇南市拥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 路线路经过,方便了与周边地 区的联系
5 社会风貌
社会风貌
01 陇南市的人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
02
当地的社会风貌以和谐、友善和互 助而著称
在城市的发展中,政府也注重保护
03
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使得陇南市
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
6 总结
总结
02
当地的特色美食 包括陇南油茶、 陇南洋芋、陇南 豆花等
03
此外,陇南市还 以产茶而闻名, 所产的茶叶品质 优良,深受茶友 们的喜爱
4 交通与经济
交通与经济
陇南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 利
01
它位于甘川渝三地交界处,是 连接西南地区的重要节点
02
在经济方面,陇南市以农业、
04
林业和旅游业为主导产业,近
我的家乡陇南 市
-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章章章章章章章章章章
历 史 与 文 化
自 然 风 光
美 食 特 产
交 通 与 经 济
社 会 风 貌
总 结
教 育 与 科 技
生态 环境

陇南田园综合体发展SWOT分析

陇南田园综合体发展SWOT分析

陇南田园综合体发展SWOT分析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田园综合体已成为当今农村发展的热点之一,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农民生活质量,还能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的升级。

而陇南作为甘肃省的一个地级市,也不例外,正在积极推动田园综合体建设,以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田园综合体发展的过程中,陇南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SWOT分析的角度,探讨陇南田园综合体的发展现状,为当地政府和企业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

一、优势(Strengths)1. 自然资源丰富:陇南地处秦岭深处,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农业资源,适宜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

2. 地理位置优势:陇南毗邻甘肃省会兰州,交通便利,有利于吸引外来游客和投资者,推动田园综合体的发展。

3. 政策支持力度大: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田园综合体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包括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政策。

4. 生态环境优美:陇南地区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是理想的休闲度假胜地,有助于推动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发展。

5. 丰富的文化资源:陇南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和文化体验项目,丰富田园综合体的客源市场。

二、劣势(Weaknesses)1. 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陇南地区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制约了田园综合体的发展。

2. 产业发展不平衡:农村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缺乏特色农产品和深加工产品,制约了田园综合体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 服务设施不完善:陇南地区的酒店、餐饮、旅游服务等设施较为简陋,难以满足游客和投资者的个性化需求。

4. 人才短缺:陇南地区缺乏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制约了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和管理水平。

5. 品牌建设滞后:陇南地区的田园综合体缺乏知名度和影响力,品牌建设相对滞后,难以形成竞争优势。

三、机会(Opportunities)2. 战略性定位:作为甘肃省的重要农业产业基地,陇南有望成为甘肃田园综合体发展的重要节点和示范区,受益于政策扶持和资源倾斜。

了解陇南

了解陇南

了解陇南——我的故乡在武都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边陲,是甘肃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也是甘肃唯一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南方地区。

东连陕西,南接四川,北靠天水,西连甘南,为甘肃南下东出之要冲。

总面积2.79万平方公里。

全市辖一区八县,分别为武都区、成县、徽县、两当县、宕昌、文县、康县、西和县、礼县,有242个乡镇、3422个行政村,居住着汉、回、藏、满、壮等23个民族,总人口279.8万,其中农业人口241.47万。

旅游资源01、武都万象洞,国家AAAA级景点。

地质公园。

02、文县天池,国家级森林公园,影视拍摄区。

03、宕昌官鹅沟,国家级森林公园。

04、康县阳坝,国家级森林公园。

天然阳坝。

05、武都裕河原生态风光,金丝猴保护区,动植物乐园,民俗风情。

06、武都五凤山道教圣地。

07、西和大香山:千手观音妙善的优美传说,礼县道教协会。

白雀寺。

08、西和仇池山:伏羲洞,人祖爷伏羲诞生之地。

朝圣伏羲庙。

09、礼县祁山武侯祠堂:纪念诸葛亮六出祁山的经典景观。

10、礼县大堡山:秦始皇先祖的珍贵墓地,中国风水学观摩的极佳地段。

11、武都角弓朝阳洞:唐朝以来开凿的佛、道、儒三教综合洞窟,白龙江边的百佛洞。

12、武都石门九天圣母庙:黄帝战蚩尤,王母派遣九天玄女松天书兵法的传说。

13、武都佛教景点:两水龙华寺、城郊普化寺、城关莲花山寺院、东江清凉寺、三河广严院、龙凤山寺、龙凤佛堂寺、琵琶寺、汉王寺、城郊邬金寺、甘泉铁佛寺等14、两当张果老登真洞:传说张果老修道成仙的地方。

15、成县鸡山:森林公园。

山顶有观音大士、文殊、普贤三菩萨庙。

16、成县西峡颂:俗称《黄龙碑》,是汉代《石门颂》、《甫阁颂》、《西峡颂》三大颂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摩崖刻石。

17、徽县嘉陵江漂流:陇南唯一开展漂流活动的地方。

18、武都城郊崔家梁关公庙:纪念刘备、关公、张飞的祠堂。

19、武都角弓够林坪大禹庙::纪念大禹治水的唯一祠堂。

陇南小吃陇南人特别是武都人特别重视吃和穿,所以小吃的花样特多,比较有名的小吃:1、洋芋饺团:用特制的杏树、桦树、梨树、核桃树做的木槽。

对甘肃省陇南市资源开发利用与发展循环经济问题的思考

对甘肃省陇南市资源开发利用与发展循环经济问题的思考

对甘肃省陇南市资源开发利用与发展循环经济问题的思考摘要:属于欠发达地区的陇南市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但经济基础相对薄弱。

在发挥资源优势,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基础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陇南市实现经济良性循环发展的必然选择。

辖区各金融机构应为合理开发资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效配置信贷资源,提供和创造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

关键词: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金融服务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欠发达地区坚持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仅有利于生态的有效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而且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必然要仰仗金融的大力支持。

如何更好地发挥金融资源配置功能,为实现陇南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意义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

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方式的根本变革。

陇南市属于典型的欠发达地区,虽然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经济基础十分薄弱。

近几年,陇南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资本投入和资源消耗拉动。

类似陇南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设置开发利用资源优势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目标时,必须认真研究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等基础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问题。

二、陇南市资源的基本概况位于甘肃南端的陇南市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

陇南的物产资源包括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

除此之外,已探明分布在市内各县的锑、铜、铁、锰、硅等其他有色金属矿体都有较大的储量。

可再生资源主要有:1、水力资源----山高水多这一独特的地貌特征形成了陇南十分丰富的水资源。

有资料表明,陇南的水资源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据有独特的优势地位,是陇南重要的可再生资源之一。

境内丰富的水力资源为发展电力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优质中药材——是陇南特有的可再生资源。

陇南市自然资源

陇南市自然资源

陇南市自然资源
陇南市位于甘肃省南部,地处秦岭腹地,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陇南市自
然资源丰富多样,山川河谷交错,森林草原遍布,是天然氧吧。

\n\n 地理环境\n\n
陇南市地跨秦岭南北,气候多样,有温带季风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

境内有陇山、泰山、巴山等著名山脉,河流众多,有渭河、洮河、渑池河等。

\n\n 生态环境\n\n陇
南市生态环境优美,拥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和草原,是珍稀植物和动物的乐园。

陇南
市努力保护生态平衡,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绿色低碳城市。

\n\n 自然资源开发\n\n
陇南市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农业、林业、矿产资源等产业。

积极开发旅游资源,打造生态旅游目的地,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

\n\n 未来展望\n\n陇南市将继续保
护自然资源,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未来,
陇南市将成为生态资源丰富、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

《陇南重大自然灾害研究》读书笔记模板

《陇南重大自然灾害研究》读书笔记模板
陇南重大自然灾害研究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发展
大禹治水
对策
灾害
措施
陇南
预防
陇南重 大自然
灾害
人类
传说
地震
时期
全球

历史
内容摘要
人类社会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部艰难地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历史。从西方诺亚方舟、中国开天辟地 的传说,到大禹治水的史实,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特别是进入近现代以来,全球人口急剧膨胀,工业经济迅速发 展,生存和发展压力增大,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和消耗,生态结构与环境严重改变和破坏,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 应加剧,同时,地球地壳运动也进入活跃期,这些因素的叠加,导致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发生自然灾害的频率和 破坏程度大大加剧。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增多,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经成为全球面对的严 峻挑战和重大课题。
第二节洪涝灾害
第一节气象灾害
第三节地质灾害
第四节地震灾 害
第五节生物灾 害
一、气象灾害的定义及类型 二、暴雨灾害 三、冰雹灾害 四、干旱灾害
一、洪涝灾害的定义及类型 二、陇南重大洪涝灾害回顾
一、地质灾害的定义及类型 二、滑坡灾害 三、泥石流灾害 四、崩塌
一、地震灾害的定义及类型 二、历史文献记载陇南地震录存 三、历史时期甘肃、陇南地震活动回顾 四、当代陇南地震活动回顾 五、“5·12”地震相关图片 六、“5·12”地震对陇南的影响
目录分析
第二节陇南重大自 然灾害研究的对象
和范围
第一节陇南的地理 位置与行政区划

甘肃省陇南经济发展状况作文

甘肃省陇南经济发展状况作文

甘肃省陇南经济发展状况作文要是说起甘肃省陇南,那可就像一个充满无限潜力的宝藏男孩(女孩),在经济发展的大舞台上正逐渐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呢!首先得说说陇南的农业。

这地方的土地就像是大自然精心调配的魔法盒,种啥都能给你惊喜。

你看那漫山遍野的花椒,到了成熟季节,红红的一片,就像给山穿上了一件喜庆的红衣裳。

陇南的花椒那可真是香飘四溢,不仅让咱国内的厨房增添了独特的风味,还大踏步地走向了国际市场,把老外的味蕾也给征服了。

还有橄榄油,以前觉得橄榄油都是从那些遥远的地中海国家来的,现在陇南的橄榄油也挺直了腰杆,在市场上占了一席之地。

这橄榄油可是从陇南的优质橄榄果里榨出来的,健康又美味,感觉就像陇南土地里流出的“绿色黄金”。

核桃也不甘示弱,个大饱满,就像一个个小脑袋里装满了致富的智慧。

这些农产品就像是陇南经济的先锋队,为陇南挣得了第一桶金,也让更多人知道了陇南这个好地方。

再讲讲陇南的旅游业。

陇南就像是一个被大自然宠爱的孩子,有着得天独厚的美景。

官鹅沟那是必须要提的,水清澈得就像镜子一样,山峰又高又险,瀑布像银河一样飞泻而下。

走在官鹅沟里,就感觉自己像是走进了一幅水墨画里,每一步都是风景。

还有万象洞,那里面的钟乳石千奇百怪,就像到了一个奇幻的地下世界,仿佛能听到石头在悄悄地讲述着古老的故事。

随着交通越来越便利,来陇南旅游的人就像潮水一样涌进来。

这些游客一来,那可不得了,不仅给景区周边的农家乐、民宿带来了生意,还带动了当地特色手工艺品的销售。

那些用竹子编的小篮子、用石头雕刻的小摆件,都成了游客们爱不释手的宝贝,也给当地的老百姓增加了不少收入。

不过呢,陇南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就像爬山,总会遇到一些陡峭的路段。

交通曾经是个大难题,有些地方的路弯弯曲曲,像蛇一样,这可让货物运输和游客进出都费了不少劲儿。

但是陇南人可没有被这个困难吓倒,就像打游戏闯关一样,不断地修桥铺路。

现在路是越来越好了,高速公路就像一条巨龙贯穿陇南大地,铁路也在逐步完善,这就像是给陇南的经济发展装上了风火轮。

陇南市旅游的合理化建议

陇南市旅游的合理化建议

陇南市旅游的合理化建议陇南市,位于中国甘肃省南部,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自然资源的城市。

为了更好地体验陇南的独特魅力,游客们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使旅程更为愉悦和充实。

以下是一些建议,希望对陇南的游客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

1. 合理安排时间感受陇南的自然风光:陇南地理环境优越,拥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如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祁连山、康定情歌的原乡。

游客在规划行程时应合理安排时间,深入探索这些自然胜景,感受大自然的宁静和壮美。

2. 欣赏陇南的历史文化和古迹:陇南历史悠久,有着许多古老的文化遗迹,如武都大夫城、天水的秦腔传统艺术。

游客可以花时间欣赏陇南的历史文化和古迹,了解这座城市的丰富传统底蕴。

3. 品味陇南特色美食文化:陇南的美食文化独具特色,有着甘肃的黄河菜、武都的糍粑。

游客可以尝试当地的特色美食,品味陇南独有的饮食文化,感受浓厚的地方味道。

4. 参与当地的传统文化活动:了解陇南的传统文化最好的方式之一是参与当地的传统文化活动。

游客可以参加一些庙会、民俗表演,近距离感受陇南的丰富传统文化,体验浓厚的地方风情。

5. 融入陇南当地生活,感受乡村风情:选择融入陇南当地生活,漫步在古老的乡村,品味地道的甘肃文化,感受乡村风情的独特魅力。

可以参与一些农耕体验活动,亲身体验陇南人民的热情和淳朴。

总结:在陇南旅游时,合理安排时间感受自然风光、欣赏历史文化、品味特色美食、参与传统文化活动以及融入当地生活,都是使游客更好地领略这座城市独特之美的有效方法。

通过这些建议,游客将能够在陇南的旅程中留下美好的回忆,深刻体验这座城市的多元魅力。

希望这些建议能够为游客在陇南的旅行中提供一些实用的参考。

陇南环境问题

陇南环境问题

陇南环境问题一、陇南的自然环境现状1. 地理位置陇南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地处甘肃省南部,东邻陕西省,西接四川省,南界宁夏回族自治区。

地理位置优越,既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面临着一些环境问题。

2. 气候条件陇南属于温带半干旱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

气候条件对陇南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 地质条件陇南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质多样,包括黄土、砾石、河流等。

地质条件对陇南的土地利用和水资源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陇南的环境问题1. 水资源短缺陇南地区地处内陆,缺乏自然水源,水资源短缺是陇南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陇南的农业、工业和居民用水都面临一定的压力。

2. 土地沙化由于气候干燥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陇南地区存在严重的土地沙化问题。

沙漠化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 水土流失陇南地区地势较为陡峭,土壤薄弱,加上人类活动的不当,导致水土流失问题较为突出。

水土流失不仅影响农田的可持续利用,也对水域生态系统造成了威胁。

4. 大气污染陇南地区的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但仍存在一定的大气污染问题。

工业废气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等都对陇南的空气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解决陇南环境问题的措施1. 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管理是解决陇南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关键。

可以通过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大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

2. 抗沙治沙针对土地沙化问题,可以采取抗沙治沙的措施。

例如,加强植被恢复和保护,合理利用植被资源,减少土地沙化的程度。

3. 水土保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是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的关键。

可以通过修建水土保持设施,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加强农田管理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4. 环境监管加强环境监管是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关键。

可以加大对工业企业和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监管力度,推动工业结构调整,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四、陇南环境问题的影响和意义陇南的环境问题不仅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影响,也对整个生态环境系统造成威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状况一、自然环境条件地理位置陇南市位于甘肃省南陲,东连陕西,南接四川,西邻甘南藏族自治州,北依定西市和天水市,地理坐标在东经104°1′--106°35′,北纬32°38′――34°31′之间。

东西长221公里,南北宽220公里,总面积2.79万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陇南地处西秦岭东西向褶皱带发育的陇南山地,位于我国阶梯地形的过渡带。

她的西部向甘南高原过渡,北部向陇中黄土高原过渡,南部向四川盆地过渡,东部与陕西秦岭和汉中盆地连接。

全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境内高山、深谷、丘陵、盆地依次分布,错落相间,形成独具特色、错综复杂的壮美景观。

北部西礼山地呈现低山宽谷的黄土地貌,海拔1800米上下;东部徽成盆地介于北秦岭和南秦岭之间,长百余公里,宽数十公里,呈现丘陵宽谷地形,海拔1000米左右;西南部为高中山与峡谷地,东有甘陕边界的透马驹山,西有与甘南相邻的葱地山,南为甘川分界的摩天岭。

最高峰雄黄山,海拔4187米,座落在文县西北部的屯寨乡境内。

最低点罐子沟,海拔550米,位于文县东南部的中庙乡境内,亦为甘肃省海拔最低点。

气象气候陇南属东亚季风气候区。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山脉走向的影响,区内气候复杂多样,分布独特,水平分带和垂直分带均十分明显,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特景观。

一是南北温差悬殊。

由东南向西北,依次从亚热带湿润气候向暖温带湿润气候、温带半湿润气候和高寒阴湿气候过渡,年平均气温5℃――15℃,日照时数1700――2000小时,活动积温2600――4600℃,年降水量450――1000毫米,无霜期166――285天。

武都、文县南部及康县东南河谷地带,海拔低于1000米,年平均气温高于14℃,活动积温大于4500℃,年降水量450――1000毫米,局部地方年降水量达1300多毫米,干燥度小于1,无霜期大于280天,热量和水分均为甘肃最高,是本省唯一的亚热带温润气候区。

二是垂直分带显著。

东南部高山峡谷区,从河谷到山顶,随着地势逐步升高,气温热量急剧递减,气候由亚热带递变到暖温带、温带及寒温带,降水量则随海拔的递升而增加,地势愈高,降水量愈多。

同时在纬度和地势均低处,气温一般皆高而降水量则有高有低,与局部地形紧密相关。

之辈与农作物分布亦呈现错综复杂的状态。

当地群众群众总结的“高一丈,不一样”和“旱收山,涝收川,不旱不涝收半山”的谚语,即是对陇南地形变化与水热分布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基本规律的形象概括。

水文水系陇南是甘肃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

境内既多山,又多水,且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崇山峻岭间,处处溪水跌宕,飞瀑流泉。

全市河流均系嘉陵江水系,一级支流有白龙江、西汉水等48条,总长1297公里;二级支流有白水江、岷江等751条,总长4756公里;三级支流有1651条,总长4313公里;四级支流有1312条,总长3428公里。

百川争流,河网纵横,河流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0.5条。

主要江河:嘉陵江干流,流经两当、徽县东南部,境内流程86.2公里,年径流量22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556平方公里。

西汉水,为嘉陵江上游一级支流,流经礼县、西和、成县、康县等4县,境内流程205.6公里,年径流量16.7亿立方米,流域面积9569平方公里。

白龙江,是嘉陵江上游的最大支流,流经宕昌、武都、文县等3县,境内流程229.5公里,年径流量93.8亿立方米,流域面积1.32万平方公里。

白水江,为嘉陵江二级支流,于文县石鸡坝乡入境,在玉垒乡关头坝汇入白龙江,境内流程107.3公里,年径流量34.3亿立方米,流域面积3040平方公里。

白龙江因其与秦岭、淮河同在北纬33°――34°之间,同属1月0℃等温线经过区,此线以南的江河皆不封冻,因而与秦岭、淮河同为中国地理上南方与北方的天然分界线。

二、自然资源状况陇南横跨南北地理分界线,位居我国阶梯地形的过渡带,是地质构造活动带、气候干湿过渡带和林草混交带的迭加区。

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质地貌、多样的气候条件等诸要素的多种组合,造就了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水力资源,使陇南成为祖国大西北一块优势突出、潜力巨大、亟待开发的宝地。

陇南市内地形复杂,光热充足,为各种动植物的繁衍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全市有林地面积1758.36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9.9%;自然生长的树种多达1300多种,其中珍贵树种52种;境内生息着30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20多种;有中药材1200多种,历史上总产量占全省的70%以上,最大出口量占全省90%左右;还有银耳、木耳、香菇、猴头、薇菜、厥菜等100多种食用菌和山野菜。

动植物资源陇南是甘肃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地区。

境内复杂的地形、温暖的气候、茂密的森林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为珍贵野生动物栖息繁衍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进入陇南山区,你可以大饱眼福:山林丛莽中有大熊猫、金丝猴出没,溪流江河中有大鲵、甲鱼戏游,林隙灌丛中有角雉、马鸡栖息,真正是一座野生动物和珍禽异兽的乐园。

市内有各类野生动物350多种,占全省野生动物种类的一半以上。

全省400多种鸟类,也大多集中在陇南山区。

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稀有异兽珍禽达20多种,包括世界稀少,我国独有的“国宝”“活化石”大熊猫、有“美猴王”之称的金丝猴,以及羚牛、褐马鸡和藏羚、梅花鹿、毛冠鹿、雪豹、大鲵、角雉、蓝马鸡、白马鸡、雪鸡、绿尾虹雉等。

其中大熊猫数量占全国总数的十分之一。

为更好地保护大熊猫等珍稀动物及森林生态系统,保护这些珍贵动物栖息繁衍的自然环境,经国家批准,在文县和武都区东西长100多公里,南北宽20多公里、占地18万公顷地区域内建立了白水江国家自然保护区,还在文县铁楼乡建立了大熊猫驯养繁殖场,进行科学研究和人工驯养,使其更好地生息繁衍。

据初步调查,陇南市有陆生森林动物约28目91科(亚科)430种。

其中:有兽类动物7目28科80种,有鸟类动物16目43科280种,有两栖类2目8科30种,爬行类动物3目(亚目)12科(亚科)40种。

水生动物主要有鱼类4目8科70种。

森林昆虫类有24目230科2150种,蜘蛛类31科(亚科)200种。

药材资源陇南是我国主要的中药材产地之一,野生药材种类繁多,人工栽培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境内有各类中药材1200多种,其中名贵药材350多种,素有“天然药库”之称誉。

甘肃出产地五大拳头药材中,有四大药材均以陇南为主产地,尤以“米仓红芪”、“文县纹党”、“宕昌当归”、“铨水大黄”因其量多质优而名列全国之冠。

天麻、黄连、半夏、柴胡、杜仲、贝母、山茱萸、刺五加等都享有盛誉,均为大宗生产。

全市药材年产1500多万公斤,产量占全省的70%以上,出口量占全省的90%左右。

当归、红芪、纹党、大黄、防党、野党荣获国家《出口商品荣誉证书》,饮誉全国、畅销世界。

矿产资源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生前曾断言:“陇南是一个宝贝的复杂地带”。

勘探表明,陇南矿产资源富集,工业开发优势突出。

全市现已探明金属和非金属矿产34种,矿产地445处。

其中,资源清、储量大、品位高、有开采价值的金属矿有铅、锌、锑、汞、铜、金、锰、铁等,非金属矿有硅、大理石、重晶石、石灰石、石膏等。

其中西成铅锌矿带绵延300千米,金属储量近期为1200多万吨,远期为2000万吨,平均品位4.5—12%,为我国第二大矿体。

现年产铅锌矿含铅3.08万吨,含锌12.95万吨;锑金属储量为14.9万吨,为我国第三大矿体;黄金储量已探明190吨,远景储量为300吨以上,已探明储量400公斤以上的大中型矿床20多处。

其中文县阳山金矿探明储量100吨,远景储量200吨以上;礼县的岩金,近期储量27.8吨,远期储量50吨;文县的砂金,年产量占全省40%以上。

目前正在开发的有三大成矿带:一是横亘西和、成县、徽县等县、东西长85公里,南北宽7-22公里,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的西成铅锌矿带,铅锌金属储量达1200万吨,远景储量2000万吨,储量居全国第二,属超大型铅锌矿带;二是西和崖湾锑矿带,金属储量14.9万吨,占全国8%,储量居全国第三;三是白龙江、白水江流域的黄金矿带,黄金储量70吨以上,是甘陕川“金三角”矿带的核心地区,为甘肃省重要的采金基地。

水资源陇南是甘肃水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境内江河众多,水量充沛,仅年径流量大于1亿立方米的河流就有20多条,且落差集中,季节变化小,开发效率高,发展水利水电事业条件优越,前景广阔。

陇南市内有嘉陵江、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四大水系,大小河流3760条,年径流量279亿立方米,水利理论蕴藏量425万千瓦,可开发量223万千瓦,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

目前已建成大小水电站180多座,装机34.4万千瓦,仅占可开发量的15.4%。

陇南又是甘肃水资源最富集的地区,水资源总量达144亿立方米,全市人均水量3580立方米,比全省人均水量多一倍,比全国人均水量多880立方米,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市内属长江流域上游,有2个水系,主要为嘉陵江水系,其次有少量的汉江水系:嘉陵江水系:有大小河流3760条,一级支流有白龙江、西汉水、永宁河、燕子河、杨店河、洛河、广坪河、托河、青泥河等48条;二级支流有白水江、岷江、让水河、大团鱼河、北峪河、拱坝河、洋汤河、漾水河、北燕河等715条。

嘉陵江主流经陕西凤县进入我市两当县,后经徽县东部流出,进入陕西省略阳县,流域基本覆盖陇南全市,全市流域总面积32810平方公里。

白龙江、西汉水是两个最大的一级支流。

其中白龙江流域面积10988.5平方公里,西汉水流域面积9569平方公里。

白龙江发源于甘肃和四川交界的朗木寺,从宕昌县两河口入境,经宕昌、武都、文县,在文县中庙乡的罐子沟出境,于四川昭化汇入嘉陵江。

西汉水发源于天水县南部的齐寿山,在我市礼县的白关坡入境,经礼县城关至雷坝折东进入西和县南部,再沿成县、康县、两当县边界东去,于陕西省内注入嘉陵江。

汉江水系:只有在两当县境内有两条,流域面积不足170平方公里,流程不足20平方公里,其中八庙河流域面积71.2平方公里,冷鱼河流域面积95平方公里。

年径流量144亿立方米,其中自产水资源量75.6亿立方米,入境水资源量6487亿立方米,出境水资源量142亿立方米。

嘉陵江中上游年径流量143.485亿立方米,白龙江年径流量85.8亿立方米,西汉水年径流量15.1亿立方米。

汉江上游年径流量0.515亿立方米,属自产水。

市内有较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在山区,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构造裂隙水。

在川坝河谷区,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洪积、坡积和淤积层内有浅层地下水。

岩溶裂隙水是本市地下水最丰富的一种类型;基岩裂隙水泉水众多,但流量较小;浅层地下水分布于秦岭山地中的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长丰河等较大河流河谷第四系冲积层;碎屑岩孔隙水分布于徽成盆地、西礼盆地中,含水层泥质较多,富水性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