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生物高考专题二轮课件专题四第2讲遗传的分子基础

合集下载

高考二轮复习资料-遗传的分子基础(PPT)

高考二轮复习资料-遗传的分子基础(PPT)

【名校课 堂】获 奖PPT- 高考二 轮复习 资料-遗 传的分 子基础 (PPT) (最新 版本) 推荐
1.熟记DNA分子结构的“五、四、三、二、一”
2.归纳DNA复制过程
【名校课 堂】获 奖PPT- 高考二 轮复习 资料-遗 传的分 子基础 (PPT) (最新 版本) 推荐
(1)DNA复制时间: 发生于细胞分裂间期和DNA病毒繁殖时。
3.(2019·江苏,3)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中可用15N代替32P标记DNA B.噬菌体外壳蛋白是大肠杆菌编码的
√C.噬菌体DNA的合成原料来自大肠杆菌
D.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4.为探究禽流感病毒(H7N2)能否吸附并侵染人的细胞,实验人员用32P标记的H7N2、 鸡胚细胞悬浮液(M)、人的脐血干细胞悬浮液(N)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下列 有关实验操作中,合理的是 A.将N均分为两组,一组接种H7N2,另一组不接种 B.将接种H7N2的细胞置于适宜条件下长时间培养 C.适当时间保温后,搅拌并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放射性
√C.“转化因子”中的基因的表达产物中不含有荚膜多糖
D.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过程利用了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原理
【名校课 堂】获 奖PPT- 高考二 轮复习 资料-遗 传的分 子基础 (PPT) (最新 版本) 推荐
1234
【名校课 堂】获 奖PPT- 高考二 轮复习 资料-遗 传的分 子基础 (PPT)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 堂】获 奖PPT- 高考二 轮复习 资料-遗 传的分 子基础 (PPT) (最新 版本) 推荐
1.为研究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进行 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

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精品课件 第3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4节 第2课时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精品课件 第3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4节 第2课时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2.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1)多对基因共同控制生物的某个性状,基因之间存在复杂的 相互作用。 (2)基因的表达受到环境的影响。 (3)细胞内有多种功能性RNA分子也参与性状表现。
基因型相同的不同个体,其表型是否相同?基因型不同的个体, 其表型能否相同? 提示:①不一定,若环境不同,则表型可能不同。②可能相同。
第四节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 第2课时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素养•目标定位
目标素养
1.概述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2.简述中心法则的内容及发展。
知识概览
课前•基础认知
自主预习 一、基因控制生物性状 1.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 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由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还可以决定生物体特定的组织 或器官的结构,进而影响其功能。
2.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黄曲霉菌产生的可致癌毒素,其生物合 成受多个基因控制,也受温度、pH等因素影响。下列选项正 确的是( ) A.环境因子不影响生物体的表型 B.不产生黄曲霉毒素菌株的基因型都相同 C.黄曲霉毒素致癌是表型 D.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是表型 答案:D
解析:依据题意可知,环境影响生物体的表型,A项错误。由于 多基因控制黄曲霉毒素的合成,所以不产生黄曲霉毒素菌株 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B项错误。依据表型的概念可知,黄曲 霉毒素致癌不属于表型,而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是表 型,C项错误,D项正确。
豌豆的红花基因不只与一种性状有关,这个基因还控制叶腋 的红色斑点,以及种皮的褐色或灰色。这种现象说明基因与 性状有何关系? 提示:一个基因可能与多种性状有关。
典例剖析 下图为脉孢霉体内精氨酸的合成途径示意图,从图中可得出( )

全国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四遗传的分子基础变异与进化考点1遗传的分子基础课件

全国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四遗传的分子基础变异与进化考点1遗传的分子基础课件

D.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23456
解析 答案
2.(2017·全国Ⅱ,2)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 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
的是
A.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B.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
123456
解析 答案
4.如图是生物体内有关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翻译等过程图解,其中1、 2、3分别代表相关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真核细胞中,图中1、2过程涉及的场所是相同的
B.图中3过程表示翻译,且方向为由左向右
√C.图中4个核糖体参与同一条肽链的合成,从而加快了翻译速度
D.不同的tRNA可能转运相同的氨基酸
123456
解析 答案
6.(2018·安徽江淮十校三模)某细胞中有关物质合成如图所示,①~⑤表 示生理过程,Ⅰ、Ⅱ表示结构或物质。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用某药物抑制②过程,该细胞的有氧呼吸将受影响
B.物质Ⅱ上也具有基因,此处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定律 C.①④为同一生理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D.③⑤为同一生理过程,所用密码子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123456
解析 答案
123456
题型二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分析 3.(2018·全国Ⅰ,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 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第二-四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二-四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16
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
侧翼序列 (上游)
编码区
侧翼序列 (下游)
17
外显子与内含子接头
• 割裂基因结构中外显子-内含子的接头区是一高 度保守的一致顺序,称为外显子-内含子接头。 • 每一个内含子的两端具有广泛的同源性和互补 性,5′端起始的两个碱基是GT,3′端最后的 两个碱基是AG,通常把这种接头形式叫做GTAG法则(GT-AG rule)。这两个顺序是高度 保守的,在各种真核生物基因的内含子中均相 同。
25
26
四、基因表达的调控 •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是通过多阶段水 平实现的,即转录前、转录水平、转录 后、翻译和翻译后等五个水平。
27
第五节 人类基因组计划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是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全球范围 的全面研究人类基因组的重大科学项目。 HGP是由美国科学家Dulbecco在1985年率 先提出的,旨在阐明人类基因组DNA 3.2×109 核苷酸的序列,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阐明其在 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使 得人类第一次在分子水平上全面地认识自我。
15
(二)割裂基因
• 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是割裂基因(split gene) ,由编码序列(外显子,exon)和非编码序列 (内含子,intron)组成,二者相间排列。 • 每个割裂基因中第一个外显子的上游和最末一 个外显子的下游,都有一段不被转录的非编码 区,称为侧翼序列(flanking sequence)。
A
a1 a2 …
34
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leles)
• 遗传学上把群体中存在于同一基因座上, 决定同一类相对形状,经由突变而来,且 具有3种或3种以上不同形式的等位基因 互称为复等位基因。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四遗传、变异与进化2遗传的分子基础课件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四遗传、变异与进化2遗传的分子基础课件

质,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T2噬 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下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
标记,甲、丙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下列关于本实验及噬
菌体、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内的 营养成分中要加入32P标记的无机盐
B.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的噬菌 体的侵染实验,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相互对照,都是实验组
【答案】 D
课堂10分钟落实巩固
1.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相符的是
()
A.孟德尔用山柳菊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
合规律
B.范·海尔蒙特基于柳枝扦插实验,认为植物生长的养料来
自土壤、水和空气
C.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也作出
了巨大的贡献
D.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 DNA,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
(5)在细胞中,以RNA作为模板合成生物大分子的过程包括翻
译和逆转录过程。
()
答案 (1)× (2)× (3)√ (4)× (5)√
3.下列是某同学关于真核生物基因的叙述,
其中正确的是
()
①携带遗传信息
②能转运氨基酸
③能与核糖体结合
④能转录产生RNA
⑤每相邻三个碱基组成一个反密码子
⑥可能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
第2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
考纲点击
考纲要求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 历程(Ⅱ)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 点(Ⅱ) 3.基因的概念(Ⅱ) 4.DNA分子的复制(Ⅱ)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Ⅱ)

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基本概念课件(共17张PPT)

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基本概念课件(共17张PPT)

主要: DNA半保留复制,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次要: 同位素示踪技术,密度梯度离心,解旋
主要:
基因的表达,转录,翻译,遗传密码,中心法则, 生物的性状 次要: 信使RNA(mRNA),转运RNA(tRNA),核 糖体RNA(rRNA),密码子,反密码子
(1)定义: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2)场所:主要在细胞核,其他在线粒体、叶绿体、原核 的拟核 (3)模板: DNA分子的一条链 (4)酶:RNA聚合酶 (5)原料: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6)产物:三种RNA (7)原则: 碱基互补配对
1.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3.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4.概述DNA分子的复制。 5.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6.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遗传的分子基础
(1)遗传物质的证据 (2)DNA的结构 (3)DNA的复制 (4)遗传DNA是遗传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是遗传物质 烟草花叶病毒实验——RNA是某些病毒的 遗传物质 多数生物以DNA作为遗传物质,因此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核酸片段 次要:同位素示踪技术
主要: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次要: 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尿嘧啶,胞嘧啶
(1)定义: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 的蛋白质的过程 (2)场所: 细胞质的核糖体上 (3)模板: mRNA (4)酶:多种酶 (5)原料: 20种氨基酸 (6)产物: 多肽链(蛋白质) (7)原则: 碱基互补配对 (8)转运工具:tRNA
DNA分子的多样性,DNA分子的特异性
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⑴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 旋而成。 ⑵DNA分子外侧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 的基本骨架。 ⑶DNA分子两条链的内侧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 对原则配对,并以氢键互相连接。 特点: ⑴稳定性 ⑵多样性 ⑶特异性 遗传信息---DNA分子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重难点检测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过程中的相关计算]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重难点检测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过程中的相关计算]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重难点检测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过程中的相关计算][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重难点检测(5)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过程中的相关计算]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重难点检测(5)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过程中的相关计算1.下列关于细胞内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含有m个碱基、n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片段中,共含有(m-n)个氢键B.位于—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DNA分子的A+T/G+C肯定是相等的C.生活在火山口附近的细菌中的DNA分子中A/T碱基对的比例较低D. DNA分子通过半保留复制合成的两条新链的碱基完全相同2.假设32P、35S分别标记了一个噬菌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其中DNA由5 000 个碱基对组成,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30%。

用这个噬菌体侵染不含标记元素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50 个子代噬菌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子代噬菌体中可能含有32P、35S B.该过程至少需要1×1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C.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D.含32P与不含32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24 3.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该DNA 分子碱基间的氢键共有260个,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多次后共消耗游离的嘌呤类脱氧核苷酸1500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DNA分子中共有腺嘌呤60个,复制多次后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B.若一条链中(A+G)/(T+C)1,则其互补链中该比值也小于1 C.若一条链中A:T:G:C=1:2:3:4,则其互补链中该比例为4:3:2:1 D.该DNA分子经复制后产生了16个DNA分子4.下列关于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一个含有m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经n次复制需要消耗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n-1)×m个②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G+C占碱基总数的M%,那么该DNA分子的每条链中G+C都占该单链碱基总数的M% ③细胞内全部DNA被32P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进行连续有丝分裂,第2次分裂产生的每个子细胞中染色体均有一半有32P标记④DNA双链被32P标记后,在31P中培养基复制n次,子代DNA中有32P标记的占A.0项B.1项C.2项D.3项5.某DNA分子共有1 200对碱基,其中A+T占46%,其中一条链中G和T分别占22%和28%,则由该链转录的信使RNA 中G所占比例和其翻译产物中含氨基酸的数目最多分别是( ) A.32% 400个B.32% 200个C.18% 200个D.22% 400个6.测定某mRNA分子中尿嘧啶有26%,腺嘌呤有18%,以这个mRNA反转录合成的DNA 分子中,鸟嘌呤和胸腺嘧啶的比例分别是( ) A.18%、26% B.28%、22% C.26%、18% D.44%、8% 7.肠道病毒EV71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2024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遗传的分子基础(69张PPT)

2024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遗传的分子基础(69张PPT)

表观遗传现象
表观遗传现象
知识联网
[自我校对] ①RNA ②双螺旋结构 ③有遗传效应 ④线粒体 ⑤碱基排列顺序 ⑥间期 ⑦半保留复制 ⑧细胞核 ⑨核糖体 ⑩酶 ⑪蛋白质的结构
1.(必修2 P42问题探讨)遗传物质的特点:遗传物质的结构 比较稳定,能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可以准确地复制,并传 递给下一代,可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可发生可遗传的变 异等。 2.(必修2 P45正文)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 体内的病毒。
3.(必修2 P45相关信息)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选择 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对蛋白质和DNA标记而不用14C 和3H标记的原因:S仅存在于T2噬菌体的蛋白质中,而P几 乎都存在于DNA中,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子中都含 有C和H。 4.(必修2 P46思考·讨论)选用细菌或病毒作为实验材料 研究遗传物质的优点:成分和结构简单,繁殖速度快,容 易分析结果。
重点突破
重点1 基因的本质和DNA的结构
1.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遵循相同的实 验设计原则——对照原则 (1)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的 相互对照。
DNA是遗 传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相互对照。


DNA是遗传物质
2.归纳概括遗传物质探索历程的“两标记”和“三结论” (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的两次标记的目的不同。
第一次 分别用含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 大肠杆菌 , 标记 目的是获得带有标记的大肠杆菌
第二次 分别用含35S和32P的大肠杆菌培养 T2噬菌体 , 标记 目的是使噬菌体带上放射性标记
(2)遗传物质发现的三个实验结论。 ①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的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 中存在“ 转化因子 ”,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②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 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 ③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结论: DNA是遗传物质 。

步步高2015高考生物二轮课件:专题4.1遗传的分子基础

步步高2015高考生物二轮课件:专题4.1遗传的分子基础

命题视角
解析
A 项,无论 DNA 分子的一条单链中 (A+ C)/(T
+ G) 的值为多少,整个 DNA 分子中 (A + C)/(T + G) 都
等于1。
B项,由于双链 DNA分子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 故一条单链中 (A+ C)/(T+G)的值与其互补链中的 (A +C)/(T+G)的值互为倒数。 C项,由于双链DNA分子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 故一条单链中(A+T)/(G+C)的值与整个DNA分子中(A +T)/(G+C)的值相等。 D项,由于双链DNA分子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 故一条单链中 (A+ T)/(G + C) 的值与其互补链中 (A + T)/(G+C)的值相等。 答案 C
2.DNA复制的方式、特点及影响因素
(1)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
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模板链)。
(2)过程特点:边解旋边复制。
(3)影响DNA复制的外界条件
错混诊断
1.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 DNA的复制
(2014· 新课标Ⅱ,5B)( √ ) 2.双链 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 连接的(2014· 新课标Ⅱ,5C)( × ) 3. 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 DNA 链的基本骨架 (2009· 广东,24D)( √ )
遗传 物质
细胞生物 (原核、真 核生物)
DNA 2种 RNA
8种:四种核 糖核苷酸;四 种脱氧核苷酸
5种:A、T、 均为
C 、 G、 U
DNA
DNA 1种,为
病毒 病毒 RNA 1种,为 病毒 RNA DNA
4种脱氧 4种:A、T、
核苷酸 C、G 4种核糖 4种:A、U、 核苷酸 C、G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核心知识回顾):5、遗传的分子基础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核心知识回顾):5、遗传的分子基础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核心知识回顾五、遗传的分子基础【知识点总结】1.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1)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的结论:已经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促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转化因子”。

(2)艾弗里等人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某种物质。

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步骤:标记大肠杆菌→标记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

(2)搅拌的目的: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3)离心的目的:让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肠杆菌。

(4)实验结果与分析(5)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3.DNA分子的结构(1)基本组成元素:C、H、O、N、P。

(2)DNA分子的结构特点①DNA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构成。

②DNA分子中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以碱基互补配对方式连接,A—T碱基对之间通过2个氢键连接,C—G碱基对之间通过3个氢键连接。

(3)DNA分子的特点: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4)DNA分子中有关碱基比例的计算①常用公式:在双链DNA分子中,A=T,G=C;A+G=T+C=A+C=T+G=50%。

②“单链中互补碱基之和”占该单链碱基数比例=“双链中互补碱基之和”占该双链总碱基数比例。

③某链不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与其互补链的该比值互为倒数,如一条单链中(A+G)/(C+T)=m ,则其互补链中(A +G)/(C +T)=1/m ,而在整个双链DNA 分子中该比值等于1。

4.DNA 分子复制的5个常考点(1)复制时间(核DNA):细胞分裂前的间期。

(2)复制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

(3)复制条件:模板——双链DNA 分子的两条链,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酶——解旋酶和DNA 聚合酶,能量。

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 PPT课件

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 PPT课件
碱基
控制生物的遗传性状
直接决定蛋白质中的氨 识别密码子,转运氨
基酸序列
基酸
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种 类、数目和排列顺序的 不同,决定了遗传信息
的多样性
64 种,其中 61 种能翻译 出氨基酸,3 种终止密码
子,不能翻译氨基酸
61 种(或 tRNA 也为 61 种)
图示
联系
①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序列―决―定→mRNA 中核糖核苷酸的序列 ②mRNA 中碱基序列与基因模板链中碱基序列互补 ③密码子与相应反
遗传定律
基因的分离定 律
基因的自由组 合定律
(2)减数分裂与生物变异的关系
时期 减Ⅰ间期 减Ⅰ四分体 时期
减Ⅰ后期
各期
变化特点
DNA复制
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 单体的交叉互换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 因的自由组合
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增多或 减少
变异的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考点3 遗传物质探索的经典实验
规律五:DNA 复制过程中的碱基数目计算(某双链 DNA 分子中含某种碱基 a 个)
(1)复制 n 次需要含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数为 a·(2n-1)。如图所示:
(2)第 n 次复制,需要含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数为 a·2n-1。 由图示可以看出,复制的结果是形成两个一样的 DNA 分子,所以一个 DNA 分子复制 n 次以后,得到的 DNA 分子数量为 2n 个(如上图),复制(n-1)次 后得到的 DNA 分子数为 2n-1,第 n 次复制增加的 DNA 分子数为 2n-2n-1 =2n-1,需要含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数为 a·2n-1。
答案: B
4.(2010·广东理综,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DNA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 B.每种氨基酸仅由一种密码子编码 C.DNA复制就是基因表达的过程 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高考二轮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课件(40张)

高考二轮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课件(40张)
⑤ 大肠杆菌 的氨基酸
⑥ 大肠杆菌 的核糖体
2.实验技术:⑦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技术。 (1)标记T2(T2)噬菌体
(2)T2(T2)噬菌体侵染细菌
(1)T2(T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 面。
(2)子代T2(T2)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DNA遗传的。 5.结论:⑧ DNA 是遗传物质,没有证明蛋白质是否是遗传物质。 6.T2(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分析 (1)用32P标记的T2(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一、基因的表达
考点三 基因的表达
(1)场所:主要是细胞核,在真核细胞的叶绿体、线粒体中也能发生转录过 程。
模板 : ⑤ DNA的 一条链
(2)条件
原料 能量
: :
4种核糖核苷酸 ATP等
酶 : ⑥ RNA聚合酶
(3)过程
易错提示 转录不需要解旋酶,RNA聚合酶有解旋的功能。 (4)产物:信使RNA(或mRNA)、核糖体RNA(或rRNA)、转运RNA(或tRNA)等。
一条链中 A T =m,则在互补链及整个DNA分子中都有 A T =m。
GC
GC
(3)非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在两条互补链中互为倒数,在整个DNA分子中
为1,即若在DNA一条链中 A G =a,则在其互补链中 A G = 1 ,而在整个
TC
TC a
DNA分子中 A G =1。
TC
2.“图解法”分析DNA复制相关计算
(1)场所或装配机器:⑧ 核糖体 。
模板 : ⑨ mRNA
(2)条件 能原量料 : 氨基酸

:
多种酶
搬运工具 : tRNA(或转运RNA)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4 第1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课件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4 第1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课件

【答案】 A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第 1 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1
考纲点击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 2.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Ⅱ) 3.基因的概念(Ⅱ) 4.DNA 分子的复制(Ⅱ)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 6.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Ⅱ)
全国卷考频 中频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 和翻译 低频考点:人类对遗传物质 的探索过程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4
遗传物质探索的经典实验
1.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1)过程:S 型细菌的 DNA、荚膜多糖、蛋白质、脂质、DNA 经 DNA 酶处 理后的水解物(分别加入)+R 型细菌――――→观察菌落特征。
蛋白质等 (2)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不是。
相互对照 混合培养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15
【解析】 图中 a、b,a、c 和 c、d 相互对照,各对照组间只有一个变量不 同,不要误以为 a、d 和 b、d 之间有两个变量,单一变量原则主要指对照组之间, A 正确;a、d 组小鼠死亡是 S 型细菌使小鼠患败血症的结果,B 错误;S 型细菌 经过加热后蛋白质发生变性,不可能转化为活细菌,是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活 细菌,C 错误;细菌的转化属于基因重组,D 错误。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10
6.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 35S 和放射性同位素 32P 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2011· 江苏,12A)(×)
【提示】 培养基培养细菌,不能培养噬菌体。
7.用 35S 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中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 不充分所致。(2011· 江苏,12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从理论上讲,悬浮液的放射性应该为0,由于实验数据和理
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因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a.在实验过程中,从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 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悬浮液的放射性增高,其原因 是 。
b.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细菌中去,将会产 生误差,理由是 。
DNA 与R型菌____ DNA 实现重组, ②R型菌转化成S型菌的原因是S型菌____ S型菌 的性状,此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表现出______
(2)离体细菌转化(如图):
R
R 、S
R (3)活体细菌转化与离体细菌转化实验的关系:活体细菌转化实 S型菌体内有转化因子 离体细菌转化实验进一步证明 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转化因子是DNA 。 ______________
第一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如何实现对噬菌体蛋 白质外壳的标记?请简要说明步骤: 第二步: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与没有标记过的细菌混合。 第三步:一定时间后,搅拌,离心。 。
(2)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
菌体侵染细菌,在理论上悬浮液不含有放射性,而实验最终结果 显示,在离心液的上层,也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比 理论值低。 ①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采用的方法是 。
分析:埃弗里等人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纯度最高的时
候还含有0.02%的蛋白质,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实现了将DNA
和蛋白质完全分离,因此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
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5.(2011江苏高考·T12D)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
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
⑨发生G-C互补配对
⑩发生A-U互补配对
②⑤⑦⑨
③⑦⑧⑨ ①④⑥⑦ ⑨⑩ ⑩
2.核酸种类的判定:
条 件 论 RNA 一定为____ 结
有U无T(或有核糖)
有T无U(或有脱氧核糖) 且A≠T或嘌呤≠嘧啶
有T无U(或有脱氧核糖) 且A=T或嘌呤=嘧啶
单链DNA 一定为________
双链DNA 一般为________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仅用32P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悬浮液中出现较弱放射性
的原因。
许多噬菌体还没来得及侵入细菌 。 ①侵染时间过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代噬菌体从细菌中释放出来 。 ②侵染时间过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仅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下层沉淀物中也有较弱放
3.(2012上海高考·T11C)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获得成功的原
因之一是DNA用15N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
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而不是 用15N。 4.(2012江苏高考·T2B)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过程中,噬 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离体)转化实验更具说服 力。 ( √ )
7.(2011江苏高考·T7C)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
( × ) 分析:在翻译过程中,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而不 是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 8.(2010海南高考·T12C)DNA中的遗传信息可决定蛋白质中氨 基酸的排列顺序。 ( √ )
分析:DNA能够通过转录将遗传信息传递给mRNA,进一步通过翻
三、中心法则
用字母表示下列生物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
a 、b 、c 。 (1)噬菌体:________ a 、b 、c 。 (3)玉米:________
d 、c 。 (2)烟草花叶病毒:_____ e 、a 、b 、c 。 (4)艾滋病病毒:_A都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 ×) 分析:T2噬菌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遗传物质是DNA。 2.(2012重庆高考·T2B)噬菌体以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 菌体的核酸。 (×)
分析: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病毒 ,在噬菌体侵 染细菌的过程中,以噬菌体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
而不是以细菌DNA为模板。
质不是遗传物质。
( × )
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 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为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体内。 6.(2011海南高考·T25D)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 丝分裂前期。 (× )
分析: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
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第2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活体细菌转化:无毒R型菌+加热杀死的S型菌混合
小鼠死亡 。 _________
解读:
蛋白质 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 ①加热杀死S型菌的过程中,其_______
DNA 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活性。 ____
搅拌不充分,部分噬菌体仍吸附在细菌表面 。 射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比较 1.判断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归属: ①发生在核糖体中
②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
③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 ④以mRNA为模板 ⑤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⑥以20种氨基酸为原料 ⑦酶和ATP ⑧产物为RNA
译完成蛋白质的合成,所以DNA中的遗传信息可决定蛋白质中氨
基酸的排列顺序。
热点考向1
探索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
【典例1】(2013·舟山模拟)回答下列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有关的问题:
(1)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了著名的噬
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下图是实验的部分步骤: 写出上述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
(3)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合成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需要
( A.细菌的DNA及其氨基酸 B.噬菌体的DNA及其氨基酸 C.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 D.细菌的DNA及噬菌体的氨基酸 (4)上述实验中,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DNA,理由是____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