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中教师有效指导(学习文章)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指导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一部分,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区域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向幼儿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依靠自身的能力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摆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能力按规则自行选择各区域的活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自由结伴、自由选择、自由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促进儿童在不同的水平上获得相应的发展。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对班里孩子们的区域活动进行了观察与记录,现将实践中获得的点滴经验小结如下:

一、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影响着幼儿游戏的开展。教师在投放区域材料的时候,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近期的教育目标进行投放,如:把幼儿测量自己和同伴身高的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我长大了”结合起来,让幼儿充分体验成长的喜悦。小班幼儿特点好模仿,喜欢游戏。往往在区域活动时因想玩同一个玩具进行争执。为了满足幼儿探索学习的欲望,我在材料投放时增加数量。如娃娃家,提供多个娃娃及餐具。美工区提供多个印章、模板,避免幼儿之间的争执、矛盾。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了解幼儿,为幼儿提供使其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学习的区域材料,创设不同的情景、条件、场合,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幼儿运用他们发现关系,使幼儿不断巩固、加深扩展自己获得的经验。并了解幼儿在当前游戏的需要,及时调整和投放适宜的玩具材料。投放材料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丰富幼儿相关生活经验。生活是小班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活动。我们选材要贴近幼儿生活,投放的材料都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蒙台梭利说:“生活即是教育”。在一次观察中看到这样一个情景,娃娃家内,文文抱着娃娃自言自语:“喂宝宝吃饭,多吃些会长的高高的,不能挑食,挑食就缺营养了。一会又说,孩子生病了,要打针吃药,打针一点也不疼不能哭。”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小班幼儿年龄小,喜欢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游戏,他们的活动中往往伴随着各种遐想的心理和行为,把自己区域中的活动想象为现实情境中的活动,模仿成人的言行进行游戏。在活动中教师就顺应孩子的需要,以娃娃饿的游戏情景正确用勺子喂娃娃吃饭等等,用生动形象的、富有趣味的游戏化语言去顺应孩子的游戏需要,因势利导。

还要引导幼儿自主进行区域活动,培养幼儿自主自律能力。活动区是儿童自由活动的场所,但自由不等于放任,为所欲为,而应该是充分理解和掌握规则之后的一种自主,在创设活动起就必须考虑规则问题,我们规定每个活动区只能进5至6人,给每个活动区设计标志牌;材料的分放点也贴上标志图,便于幼儿游戏和整理。

二、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区域活动开展时教师的现场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他决定着幼儿游戏的顺利开展。教师在幼儿的区域游戏过程中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1、通过观察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

区域活动的指导首先是观察。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特点,了解幼儿的知识储备、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去发现幼儿的潜力。教师在活动中凭借观察来抓住幼儿某一活动的发展水平,不仅要看到幼儿行为的表面,更要从表面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实质。在此基础上有目的地、灵活地投放或变换材料,并提供适时适当的指导。如: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们对动手区的筷子十分感兴趣,都抢着去玩,我们就在动手区投放了许多可用筷子操作的材料,供孩子们享用。这样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小肌肉发展,也可以为下学期升中班用筷子打基础。又如在美工区的折纸中,我观察到某个幼儿反复操作几次都无法对折整齐,此时我并没有对孩子说:“我来帮助你”或是“你再来一次”之类的话,而是适时地为他准备另一张画有对称线的纸张,给他一个视觉上的提示,间接地帮助他成功地把纸对折起来。伴随着孩子自信的笑脸,帮助他们找回了差一点被挫伤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

2、根据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实现自己富有特色的发展

以幼儿活动为中心,根据班特点设置了各类活动区,每个区中有多种的活动内容,有的侧重于粗浅知识的学习,有的着重于简单技能的练习和掌握,还有的则可让幼儿满足兴趣,好奇心等;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注意材料投放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区域活动的最大特点是为幼儿提供适合其本身需要的活动环境,如果教师在指导上不因人施教的话,区域活动的长处就荡然无存了。如:在科学区针对认识图形这个目标,我投放了2组材料,一组是颜色的认识;二组是颜色与形状的认识——图形宝宝回家。这样的幼儿可根据兴趣、需要选择,教师也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进行不同的指导与帮助,幼儿会在不同水平上获得不同的经验。

3、教师适时介入,因势利导

在游戏中,幼儿会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情况,这时候教师的介入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的介入方式由平行介入、垂直介入和交叉介入。幼儿在游戏中不同的表现,教师要选择不同的介入方式

(1)孩子们对撕纸拼贴游戏很感兴趣,于是我们又投放了一些粘有小动物头像的纸盒,意在让幼儿进一步运用撕粘的技能给小动物穿衣服。甜甜等几位孩子正在美工区里尝试新的玩法,这时,洋洋来到美工区,他看了看新投放的盒子,摆弄了一会儿,就拿起撕粘用的手工纸往盒子里塞,塞满了一个再换一个,其他孩子看到了,也放下手里的活儿效仿起来,不一会儿,桌上便摆满了一堆各色手工纸塞得满满的盒子,美工区里的撕粘活动就这样变成了塞盒子活动。教师发现这种情况是可以平行介入幼儿的活动,用正确的方法装饰“小动物”,并运用语言引起孩子的注意:“我要给小羊穿上漂亮的衣服,然后去参加森林聚会”等,边说边示范正确的方法,这样孩子就会很自然的在活动中模仿老师的动作,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了。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模仿能力强的孩子,也可以充分利用同伴作品的展示为幼儿提供模仿学习的样本,促进幼儿伙伴间的相互影响和学习。

(2)在区域活动中,当教师观察到幼儿的活动需要教师参与指导时,就以活动合作者的身份或被幼儿邀请,或自主扮演角色进入活动情境,通过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就游戏情节的发展,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幼儿思考,促使区域活动和集体活动、社区、家庭,以及各区域活动之间的积极互动,推动游戏的深入发展。如:孩子们在音乐区里,听着美妙的歌声在用乐器随意敲打,没有目的性,没有节奏感,仅仅是为了热闹胡乱的乱敲一气,我没有批评他们,我在这时加入了他们的活动,带领着他们听音乐按节奏敲打乐器,孩子们依然快乐,没有产生厌烦心理。下一次再观察他们,孩子们就能很好的按节奏敲打乐器了。这就很有效合理的运用了交叉介入。在此过程中,仍然由幼儿自主掌握活动的进程,教师是扮演其中一个角色,根据区域情境的需要,对幼儿的行为做出语言或动作上的反馈,以游戏中角色之间的关系隐蔽而又自然地导引游戏的发展。(3)豆豆在玩小汽车,一不留神,小汽车的轱辘都被豆豆拆下来弄坏了,我发现后及时给与教育,并告诉他要爱护玩具。孩子自己能清楚的意识到自己错了,并能很好的改正。当观察到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出现严重的违反规则,或出现争执现象,或出现攻击性等危险行为时,教师以教师的身份直接进入区域游戏,采取垂直介入。对幼儿行为进行直接干预和领导。因此一般情况下不宜多用。而且长期使用也容易造成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对教师过分依赖的习惯,不利于幼儿主动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在幼儿活动中,教师首先要细致观察,进而分析,最后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帮助,提出效的建议。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游戏活动。

4、教师以鼓励赞扬为原则

教师对幼儿的鼓励态度,是影响幼儿积极接受教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而鼓励和赞扬也不再是表现好的孩子的专利,每个孩子之间都存在差异,只要幼儿是积极参与、主动思考,那么无论活动的结果如何,他们都应该受到老师的肯定与赞扬。教师的鼓励和赞扬不仅能调动幼儿积极性,并且还能让能力弱的孩子增强信心让他们体验游戏成功的喜悦,让幼儿以更积极态度投入以后的活动。

三、区域游戏后教师的指导

游戏后教师的指导即游戏评价,这是区域活动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不仅是评价幼儿的活动表现,更是教师和幼儿共同了解自身在活动中行为表现、发展特点、能力与需要、以及今后的改进方法、调整方向,不断的提高区域活动的质量。

游戏评价可以是教师评价,也可以是幼儿自评和幼儿互评。评价时,教师要围绕教育目标,孩子的发展情况及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教方法进行评价,评价时以肯定为主,教师是要尽量引导幼儿发现别人的优点及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和发现的问题,帮助孩子总结通过游戏明白哪些道理等。让幼儿在评价中逐渐得到发展。成长无法代替,发展必须主动。开展区域活动,有利于培养全面幼儿,又有利于与课程主题相呼应,提供整合性的学习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