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合集下载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一个迅速发展的历史时期,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面貌。

本文将就城市化的背景、原因、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一、背景在近代中国,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城市化进程得以推动。

首先,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影响,使中国城市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现代化的探索。

其次,科技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为城市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再者,人口增长和农村转移也是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

二、原因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工业化进程的推动。

随着工业技术的引进和发展,传统的手工业生产逐渐被机械化和大规模生产所取代,这促使许多人从农村迁往城市,寻找新的就业机会。

其二,城市的资源和市场优势。

城市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发达的市场,能够吸引周边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前来,从而推动城市化进程。

其三,社会变革和观念转变。

近代中国社会经历了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变革,人们的观念也有了明显的转变,开始追求城市生活的机会和多样性。

三、影响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给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社会方面,城市化加速了人口迁移和城乡人口结构的变化,改变了传统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

经济方面,城市化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型,为产业化进程提供了基础。

与此同时,城市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例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以及人口聚集带来的社会问题。

文化方面,城市化推动了文化交流和多元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文化冲突和传统文化的转变。

四、城市规划与管理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划和管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城市规划可以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良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城市管理则包括政府部门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以及对城市生活秩序的规范和管理。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一个复杂动态的历史过程,不仅是中国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城市化进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脉络,为今后的城市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中国近现代城市发展应分成几个阶段来观察

中国近现代城市发展应分成几个阶段来观察

中国近现代城市发展应分成几个阶段来观察,然后把它与中国的社会发展及外部世界对中国的影响相联系。

答;(1)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城市化的进程缓慢。

城市化进程东部受侵略地区发展较快,呈现畸形发展;城市化进程还呈现出不稳定性,由于一些民族工业很可能受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而破产,就会导致大量失业者返回农村;中国当时的城市化水平由于社会性质的影响远不如西方国家。

(2)现代:建国初期,随着经济的恢复,三大改造的完成,外交方面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尤其是苏联的经济援助,这些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加快。

文革时期,由于“左”倾错误,社会混乱,城市化进程受挫。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对内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小城市小城镇发展活力增强,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90年代,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这些因素都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作文范文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作文范文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作文范文近代中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近代中国经历了从农业社会向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这一进程在近现代的中国社会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近代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背景、特点和影响。

一、背景近代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背景是中国在19世纪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影响。

在这一时期,中国面临着外来势力的冲击和国内社会变革的需要。

为了恢复国力、实现现代化,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启动。

二、城市化进程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主要体现在城市人口规模的增长和城市结构的变化。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工业的兴起,城市人口急剧增加。

大量人口从农村涌入城市,形成了城市人口的激增现象。

同时,城市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旧有的传统城市逐渐演变为现代化的城市。

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得到了加强。

三、工业化进程与城市化进程相伴随的是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一环。

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起步较晚,但在20世纪初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各种工业企业相继涌现,如纺织、钢铁、煤炭等行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同时,工业技术的引进和本土化也为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提供了支持。

四、特点近代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城市集中发展。

工业化进程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使城市成为了经济增长的引擎。

工业企业纷纷选择在城市建立厂区,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2.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成为城市工业的主要劳动力。

这一转移人口的规模巨大,推动了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

3.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使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上升,传统农业的地位逐渐下降。

4. 城乡差距的拉大。

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渐增大,城市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农村。

这也成为了后来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五、影响近代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1. 经济发展。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思维点拨
(1)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为城市化提供物资、技术等保障, 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在接收工业化所带来的优势的同 时,也在积极反哺工业化,从而使工业化和城市化协同发展。 (2)在外国侵略的背景下中国近代的城市出现,但是在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中国,近代城市大多是畸形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腾飞,城市化进 程明显加快。
合作探究
依据材料,分析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材 料 中 国 城 市 告 别 传 统 城 市 形 态 走 向 近 代 是 从 19 世 纪 40 年 代 开 始 的。……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 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 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 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 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30
日本 1925 1955
30
提示 推动力: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表现:①1851年前,城市化兴起,英国占主导。 ②1851-1950年,城市化迅速发展。欧美发达国家为主。 ③二战后,广大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但发展不平衡。
任务二:阅读课本P64第一自然段,梳理中国近现代城市化的进程。 1.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 开启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市化进入 新阶段 。 3. 1978 年以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 4. 21世纪 以来,中国城市化迅猛发展。
第四单元
第11课
DISHIYIKE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的演进 / 居住条件的改善 / 基础设施的发展 /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 思维导图 要旨聚焦 / 跟踪训练 过关检测

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

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

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和急速的变革,从传统的封建社会到现代化的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文将从城市化的动力、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变革等方面,探讨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

一、城市化的动力近代中国城市化的最初动力可以追溯到西方的殖民统治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期,外国列强的入侵使得中国的一些沿海城市成为殖民地和商业港口,这对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与此同时,工业革命的浪潮也在西方国家带动了城市化进程,中国随之而来。

大量的劳动力从农村涌向城市,推动了城市的快速扩张。

二、城市规划近代中国城市规划在西方技术和经验引导下逐渐兴起。

以上海为例,20世纪初,上海开始实施国际化的城市规划,形成了以外滩为核心的城市中心区域。

同时,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外国资本的涌入也对中国的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些沿海港口城市成为了殖民统治和商贸中心。

三、城市建设近代中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例如,北京的城市建设在清末时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在清末民初时期,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开始从帝王的个人意志转向统一规划下的城市建设,具备了现代化城市的基本特征。

同时,一些大型铁路、公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的修建也推动了中国城市发展的进程。

四、社会经济变革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不仅是城市化进程的结果,也是社会经济变革的产物。

在近代中国,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流动,特别是工人阶级和农民工群体的迅速增长,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

此外,近代中国的工业化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基础。

在城市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过度集中和资源分配不均等,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

此外,城市交通、环境污染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总结而言,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社会到现代化社会的转变过程。

城市化的动力、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变革等因素都对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2)对农村
城市对农村发展变迁拉力的不足与区域间不平衡,导 致农村发展变迁的滞缓和区域间的不平衡。
对抗性的掠夺关系导致农村凋敝和破产,也使城市的 发展受到制约。
(一)放松了每县一市,市须设在县城的限制;(二) 官市组织衰退,终致瓦解;(三)坊市分隔制度消灭, 而代之以自由得多的街道规划,可在城内或四郊各处进 行买卖交易;(四)有的城市在迅速扩大,城外商业郊 区蓬勃发展;(五)出现具有重要经济职能的大批中小 市镇。
(二)中国的近代化与城市转型
1.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国的近代化 (1)开埠通商与对外贸易的扩大;(2)近代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发展;(3)现代金融业的发展
西部地区:抗日战争爆发后,沦陷区的政府机关、军 队、学校、工厂企业以及大批居民向西南、西北内迁,如 重庆、成都、西安、兰州、以及集中了五六个流亡“省政 府”的陕西虢镇、交通枢纽宝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三、近代中国城乡关系的变化
(一)前近代时期的城乡关系 (二)近代城乡关系变动的趋势 (三)近代中国城乡关系的特点与影响
2.城市的转型
(1)从传统单纯的政治、军事中心转化成为区域或全 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中心。
经济结构的变化:现代经济部门在城市中逐渐占主导地 位。从封闭走向开放。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的改变。
(2)城市类型多元化:
综合性多功能中心城市:上海、天津、武汉、广州、 重庆
新型工矿业城市:唐山、焦作、萍乡、抚顺、本溪、 鞍山
一批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兴起:20世纪以来,部分大 中城市的发展速度明显加速。
民国年间中国城市统计
等级规模/万 大于200 100-200 50-100 20-50 133-1936 1 4 5 18 48 76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标解读课标要求素养解读1.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

1.了解世界和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及城市化过程产生的问题,从“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城市化进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通过城市化进程中居住条件的改善和公共设施的完善的史实,从“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角度体会城市化进程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主干知识1.途径: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越来越多的人从乡村走向城市。

2.影响⑴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所需的劳动力与消费市场。

⑵对城市的设施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近现代世界的城市化⑴近代: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加快了城市化。

⑵现代: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

4.近现代中国的城市化⑴近代:上海、天津、广州等通商口岸,成为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

⑵现代:1978年后,城市化进程加快。

2011年,城镇人口超过人口总数一半。

二、居住条件的改善1.居住条件⑴电梯:19世纪50年代,美国人发明,并在楼房住宅中普及。

⑵钢筋混凝土技术: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首次使用。

⑶其它:20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和制冷得到推广,私人卫生间等快速普及。

2.城市服务⑴社区服务:二战后,社区功能由慈善救济发展到教育、医疗、服务、娱乐、绿化等方面。

⑵社会服务:①商业:仓储式商场、超市、多功能购物中心等。

②文化娱乐: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体育场馆增多,文化娱乐多样化。

三、基础设施的发展1.世界:⑴管网:钢铁管道用于水网建设,自来水与排水系统逐渐普及到百姓家中。

⑵照明:煤气灯、电灯的出现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

⑶通讯:电报、电话逐渐普及,便利了人们的通信联系。

⑷交通: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①19世纪末,第一条地铁线在伦敦问世,柏林、纽约等城市铁路高架桥。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三个阶段据国家建设部《2003年城市建设统计公报》显示,至2003年末,我国设有城市660个,城市人口近3.38亿,城市面积39.9万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为33%左右。

世界城市化的平均水平1998年为55%。

在工业革命之后,中国的城市化之所以长期处于落后的状况,是因为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发展的进程走的是一条十分曲折,时而又不断反复的艰难道路 .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第一个阶段近代史之前的中国城市化,因为它对中国今天城市化的发展不具有现代化意义上的启示作用,因此本文不予涉及。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100年内,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具有近、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第一个阶段。

它的发展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城市化的发展十分不平衡。

东南部城市化进程较快,而中西部地区则远不如东南沿海,这一现象一直延续到今天。

城市工业化特征差距悬殊。

比如东南沿海的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等城市不仅在城市规模上迅速扩张,而且其工业化进程也较迅速。

而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城市甚至不处在工业化进程之列。

东南沿海城市的建筑、通讯、工厂、商业、交通已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有了相当程度的联系。

譬如上海外滩一条街的高楼大厦,青岛的洋楼区。

而其他不发达地区城市则不具备这些工业化的明显特征。

城市的商业化功能不显著。

有一种说法,西方资本主义的每个城市都是以市场为中心的,而中国城市是以官府、衙门为中心的,象北京,紫禁城是它的中心。

而市场则散布在四周,比如菜市口、花市、瓷器口都在边上而不在中心。

这一阶段的城市中心是属于官府,城市的政治、军事的特征和意义更为显著和重要,也就是说,中国城市形态上商业化的功能不占主导地位。

城市文化畸形发展。

由于列强的入侵,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已经受到了西方文化较大的影响。

同时,由于长期的封建文化的熏陶,中华民族的一些风俗、传统习惯、戏剧、本土文化也占有一定的空间,这二种不同的文化在同一个城市空间里共存,相互影响但又并行发展着,实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种奇特现象。

近代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近代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近代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作者:陈亮来源:《教育周报·教研版》2020年第27期城市化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缩影,中国近代以来的城市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从传统的乡村社会到现代的城市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也给中国社会带来一系列深刻变化。

本文将简要梳理近代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并分析其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以期高中学生能对城市化有一个较系统的认识,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近代中国社会转型。

一、影响中国近代城市化的主要因素城市化主要表现是城市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的扩大,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走向城市。

从世界历史发展来看,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因素是工业革命。

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是伴随着工业革命开始的,到185年前后,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百分之五十的国家,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紧随其后。

中国古代城市化进程比较缓慢,明清时期,随着东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一些新兴的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但这不是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化。

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开启,与西方的侵略鸦片战争密切相关。

鸦片战争后,西方通过不平等条约,打开中国大门,中国沿海、沿江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苏州、杭州、重庆等成为通商口岸,自然经济加速解体,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随之发展起来。

一方面大量破产的农民涌向城市寻求生计,另一方面城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并发展壮大。

从世界主要国家城市化发展进程来看,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因为城市是工业化的产物,工业化必然导致人口的聚集和用地规模的扩大,同时,城市人口的聚集又为城市中劳动者分工、合作提供了便利,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可见,城市化的过程也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二者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由于近代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工业受三座大山的压制而得不到独立发展,制约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规模和水平有限。

浅谈中国城市化进程

浅谈中国城市化进程

浅谈中国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近代化过程中最富生气和活力的形态之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开始加速。

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我国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局面。

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是促进中国城市化更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此探讨并分析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提出推进城市化的一些具体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一、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历程及问题(一)发展历程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历程,同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1949年以后中国城市化的历程,以1978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所实行的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决定了城市化发展与政府行为是密切相关的。

由于这一时期我国在政治上不断出现动荡,经济上出现的大起大落,使城市化进程也曲折缓慢。

1979年至今则是市场经济指导下的城市化发展时期,经过不断的调整与探索,虽然还存在滞后于现代化发展的问题,但中国已经真正走上了城市化的道路。

(二)发展中的问题根据世界银行统计,世界高收入国家城市化率平均在70%以上,中等收入国家为60%—65%,低收入国家为30%—35%,而中国城市化率目前约为46%,低于中等收入国家,与高收入国家更是相差甚远。

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滞后于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水平这种局面,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瓶颈”。

中国的城市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比重偏高,第三产业的发展则严重不足,特别是信息化程度滞后,城市的科技文化教育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因而制约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

其次,城市化整体上滞后,但又在一些大城市中出现过度城市化的现象局部的发展不协调日益凸显,在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制约着总体的进步。

第三,农业作为城市化的基础,现在仍然十分脆弱,面临着许多挑战。

第四,城市化促进了农村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农村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农民收入也有很大的提高,但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起步晚、基础差、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城乡分割的格局没有破除,本应收益最大的农民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

近代中国历史的城市化进程

近代中国历史的城市化进程

近代中国历史的城市化进程近代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

城市化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推动了现代化的进程。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论述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一、经济因素的推动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最根本的动力来自于经济因素。

由于改革开放以及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的经济开始获得快速发展。

这一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大量农民转移到城市寻求工作。

同时,城市的经济活动也不断扩大,吸引了更多人口涌入城市。

二、社会因素的推动城市化进程也受到社会因素的推动。

在近代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封建社会逐渐瓦解,新兴的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城市成为这些市民的聚集地,他们在城市中寻求更多的机会和自由。

这种社会因素的推动,使得城市化进程加速进行。

三、政策因素的推动政府的政策也在城市化进程中起到了推动作用。

近代中国的政府开始重视城市化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例如,推行城市计划,大规模修建城市基础设施,扩大城市的规模。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城市化提供了保障,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四、文化因素的推动城市化进程还受到文化因素的推动。

近代中国兴起了一股新文化运动,人们开始追求更为自由开放的生活方式。

城市成为了这种新文化的中心,人们在城市中寻求知识、享受文化艺术。

这种文化因素的推动,为城市化的进程提供了精神支持。

综上所述,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多方面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

经济、社会、政策和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促使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

城市化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也推动了现代化的进程。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将继续深入推进,为中国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精品教案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精品教案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本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村落、集镇与居住环境”第11课,包含了“城市化的演进”“居住条件的改善”“基础设施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四个子目。

主要说明了近代以来城市化的过程、城市化的进步意义。

另一方面,也直述了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贫富矛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本课的要求是: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辩证地分析城市化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积极思考问题的解决之道,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理念。

二、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在初中教材和《中外历史纲要》虽有所涉及,但课文的时间跨度较大,知识体系庞杂。

高中生基于本单元第10课和《中外历史纲要·下》的学习,对城市的发展及意义有了一定的了解;而通过两本必修教材的学习,史料分析、历史解释、时空定位等能力有了一定提升。

但受限于生活经验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对问题的理性认识还有待加强。

三、教学目标总体目标: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

1.借助相关材料,站在历史解释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城市化的概念,理清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关系。

2.依据教材,以时间轴的形式梳理世界(英)和中国城市化的不同进程,观察时间轴,通过对比指出中英城市化进程的特点,结合图片、文字史料分析其呈现独特特点的原因,深刻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环境。

3. 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能力辩证地分析城市化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生活理念。

四、重点难点重点:近代城市化演进的原因及影响难点:城市化的成因及影响。

五、课时安排 1课时六、教学方法课堂讨论;合作探究;情境创设;史料研习;问题引导。

七、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教师讲述:教师原始人和现代城市之间的牵连导入本节课。

教师讲述:人类从狩猎,采摘到农业定居大概花了三四百万年的岁月;人类从村落到城市大约花了近一万年的时光;人类从古代城市发展到近代城市大约花了近五千年的时间;近代以来的城市又是什么样的发展速度呢?城市化又会给社会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到本课的学习。

中国城市化进程

中国城市化进程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也叫城镇化、都市化。

传统的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以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比重的不断上升为标志。

现代意义的城市化主要是指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严格意义的近现代城市化是从工业革命开始的。

根据城市化的概念,中国的城市化历史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古代在商品经济推动下的由政治向经济职能转化的城镇化进程;近代鸦片战争后伴随西方侵略近代化过程中的城市化;建国后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城市化。

一古代商品经济推动下由政治向经济职能转化的城镇化中国古代城市化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唐代以前唐朝以前城市职能以政治为主。

中国早期城市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这时城市多为诸侯国的都城所在地,属于政治中心,比如:临淄、邯郸、大梁、郢等,统治者对城市有严格的管理。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城市郊区出现草市。

唐代扬州出现夜市,政府逐渐放宽对城市贸易的时空限制。

战国城市分布地图唐长安(西安)地图2、宋代以后宋代,在商品经济的推动下,城市的职能由政治转化为经济职能,城市贸易的时空限制被取消,草市有了饮食功能,城市里有了瓦肆、勾栏等娱乐场所,四川出现了最早的纸币,城市的分布伴随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呈现出由北向南发展的趋势。

南宋临安(杭州)地图3、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形成了北京、南京两个全国商业中心,长途贩运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郊小镇的城市化,出现景德镇、佛山镇、汉口镇、朱仙镇等四大名镇。

清代疆域图中国古代的城市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在政治上,农村依附于城市;经济上,城市依附于农村,城乡之间存在着无差别的统一。

二近代鸦片战争后伴随西方侵略近代化过程中的城市化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1、1840---1895年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起步。

近代前期,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城市主要集中在沿海的通商口岸,起步晚,发展慢,水平低。

中国近代史的城市化进程与城市社会变革

中国近代史的城市化进程与城市社会变革

中国近代史的城市化进程与城市社会变革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的影响,中国在19世纪末开始迎来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这一过程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近代史中的城市化过程及其对城市社会的变革。

一、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主要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这一时期,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

1. 城市化的推动力量工业革命的影响使得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得以推动。

西方列强的侵略及贸易活动导致了中国传统经济体系的动荡,推动了传统手工业向现代工业的转型。

工业化的推动力量促使了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2. 城市化的推动因素城市化的推动因素主要包括人口迁移、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农村人口的大规模迁徙到城市,带动了城市的发展。

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也促进了农民向城市迁移。

经济发展带动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功能的多样化,而科技进步则为城市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城市社会变革的影响城市化进程不仅带来了人口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也深刻地影响了城市社会的多个方面。

1. 社会结构的变化城市化使传统的封建社会结构逐渐瓦解,社会等级的差距逐渐减小。

城市中的新兴中产阶级逐渐崛起,与传统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形成鲜明的对比。

城市文化的兴盛促使了社会结构的进一步变化。

2. 文化与思想的变迁城市化进程催生了新的文化形态和思想观念。

西方文化的传入以及新兴的市民文化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

知识分子和市民阶层的成长为新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平台。

3. 社会服务的改善城市化的推动带来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社会服务的改善。

城市规模的扩大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交通、供水、供电等。

同时,城市化也提高了人们的教育水平和医疗条件,改善了社会服务。

4. 社会问题的增加城市化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增加。

城市化的推动导致了人口过度集中,城市拥挤、交通堵塞等问题愈发凸显。

同时,城市社会的多样性也带来了犯罪率的上升、社会隔离等问题。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

二、居住条件的改善
2.提供更便捷、丰富的生活服务
(1)社区服务:第二次 世界大战后,城市中的社 区蓬勃发展,社区的功能 也从最早的慈善救济发展 到教育、医疗、服务、娱 乐等各个方面。
(2)生活服务:
消费场所纷纷出现
文化娱乐生活更加多样
仓储式商场、超市、购物中心等 纷纷出现,很多购物中心将商品 销售、金融服务、餐饮和娱乐休 闲等功能整合到一起。
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积极推动作用: 机器生产和工厂制度的兴起,推动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新工业城市的兴起。 工厂制盛行,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成为工业劳动力,城市人口与城市数
目迅猛增长。 水路和陆路交通的便利,加强了城市之间及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
了交通枢纽地位的城市和城镇的发展。
一、城市化的演进
2.西方城市化历程
(1)鸦片战争后,沿海的通商口岸逐渐
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启了近代
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阶段
原因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市化 进人新阶段。 (3)1978年后城市化进程加快。
1949-1957 起步与高速发展
城市期
“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推动了经
济的发展和城市原化因进程
上海1、95天8-津19、64汉 因“开大埠跃,进”建运立动租,界大,办开厂办矿工;厂提出、银 超口速、发太展原与震荡 “调整、巩行固和、商充店实而、扩提大高”八字方
发展中国家 晚(20世纪中叶) 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快 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迅速
小(不到40%)
起步晚,城镇化水平低
城镇发展不合理 城镇经济畸形发展,农村劳
动力过剩
一、城市化的演进3.中国Biblioteka 市化历程(1)近代城市化:

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

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

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随着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中国城市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从传统的封建城市逐步转变为现代的工业化、现代化城市。

本文将从历史沿革、引进西方城市规划理念、城市化进程、城市发展的经济意义、现代城市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沿革中国的城市发展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商代城市。

从唐宋以后,中国的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形成了许多大型城市,如浙江的杭州、江苏的苏州、福建的福州等。

但是,城市在经历了一段繁荣之后,很容易就会崩溃。

中国的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战乱和动荡,这导致了城市经济的崩溃和城市自身的衰败。

直到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等变革,中国的城市才开始逐渐复苏。

二、引进西方城市规划理念19世纪末,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城市规划理念,如法国、德国和美国的城市规划理念。

1904年,李鸿章在天津创办了“交通总局”,开始了中国城市规划的历史。

此后,中国各地相继成立了多个城市规划机构,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例如上海外滩、广州中山大道、北京长安街等都是在这个时期修建的。

三、城市化进程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进程更加加快。

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里,中国城市人口占比从17.9%提高到了58.5%。

尤其在21世纪初,中国遭遇了一波城市建设的狂风,许多县级城市变成了地级城市,一些地级城市发展成了省会城市。

例如深圳、广州、上海等大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城市形态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四、城市发展的经济意义城市化不仅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首先,城市化可以促进人口和资源的集聚,使生产效率更高。

其次,城市化可以为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培养更多的创业和就业人才。

当城市化率达到一定程度后,城市经济发展也会进入快速发展期,城市的财政收入也会大幅增加。

因此,发展城市化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战略。

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历史与现实

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历史与现实

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历史与现实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民族强盛和振兴的重要标志。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城市已经成为全球最具活力和吸引力的社会组织形态。

中国近年来的城市化进程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城市与农村的分化和矛盾、城市规划与建设、城市环境和文化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一、中国近代城市化历史回顾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始于19世纪中期的广州和上海。

因为西方列强的入侵和贸易,这两个城市逐渐成为中国开放的窗口,人口增长迅速,城市建设和规划也随之启动。

清朝政府开始对城市进行管理和规划,设立市政府和城管机构,建设了许多现代化的公共设施,如水厂、电站、铁路等。

20世纪初期,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逐渐成形,城市化进程得到了进一步推动。

上海成为了中国的金融、商贸、工业中心,其现代化城市形象成为了各地模仿和学习的对象。

同时,其他城市如广州、武汉、天津等也开始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新的规划和建设带来了更舒适的城市环境和社会文明。

20世纪中叶,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规模和人口规模也迅速增加。

然而,城市中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住房短缺、交通拥堵、垃圾处理、环境污染等等,给城市管理和治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现状和问题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让中国更好地展示了自己的城市形象和城市规划理念。

但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也更加复杂和严峻。

1. 城市与农村的差距城乡差距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大难题,特别是2014年城镇化率超过50%以后。

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农村人口减少,这就需要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改造。

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不仅导致了资源分配和公平问题,也造成了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2. 城市规划和建设城市规划和建设是城市化进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但是也是最难实现的。

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面临的是多方面的挑战,包括土地开发、环保、交通、居民利益等问题。

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力中国近代城市建设的作文范文

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力中国近代城市建设的作文范文

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力中国近代城市建设的作文范文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力:中国近代城市建设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在中国发展迅猛,成为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

城市化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土地利用结构,也推动了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

本文将探讨中国近代城市建设的推动力,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政治推动力近代中国城市建设的推动力之一来自政治层面的改革和变革。

清朝末年,中国面临外敌入侵和内忧外患的压力,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和维护社会稳定,政府开始推行一系列改革政策。

这些改革政策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动。

例如,关内外通商口岸的设立促进了沿海城市的发展,开辟了与外界联系的窗口。

此外,政府还推行了洋务运动,引进了外国先进技术和城市规划理念,促进了城市建设的发展。

二、经济推动力经济发展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

随着现代产业的发展,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为城市化进程提供了人口基础。

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吸引了大量农民工及其他人口涌入城市。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获得了巨大的推动力。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城市建设的资金来源,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

三、科技推动力科技的进步也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

工业革命的影响使中国开始引进工业技术,城市化进程得以推动。

工业革命带来的大规模生产和机械化生产方式,促进了城市规模的扩张。

此外,现代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更便捷地在城市之间交流和流动,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四、文化推动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也对城市化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活动在城市中越发丰富多样。

艺术、文学、教育等方面的发展使得城市成为了文化的中心。

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加强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总结起来,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力主要来自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多方面。

政治层面的改革和变革为城市化进程提供了政策和制度保障,经济发展为城市化提供了发展基础和资源支持,科技进步和文化交流则为城市化进程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城市化的拉力与推力
抗战前十余年间,中国的城市化出现了较快的发展。 一方面是城市内在发展的动力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加大, 城市接受农业劳动力的能力也加大;另一方面则是农村的 推力加大,迫使大批农民离村,进入城市,造成了所谓 “都市膨胀”。
(三)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衰退与曲折发展 (1937-1949)
1.中国城市化整体出现停滞甚至衰退
城市人口比重从12-15%下降到10.6%。很显然造成 城市化停滞乃至衰退的原因是战争。
2.局部地区的城市化出现较快地发展
东北地区:由于工业化的畸形发展,城市也出现畸形 发展。从城市总数来看,据伪满统计,1937年为299个, 1941年为312个,其中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1937年为8 个,1941年则达15个。从城市人口比重看,1937年为 17.5%,1941年则为22.5%。
(2)城市类型多元化:
综合性多功能中心城市:上海、天津、武汉、广州、 重庆
新型工矿业城市:唐山、焦作、萍乡、抚顺、本溪、 鞍山
新型交通枢纽城市:郑州、石家庄、徐州、蚌埠
双重功能的传统政治中心城市:北京、南京、西安
二、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一)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起步 (二)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初步发展 (三)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衰退与曲折发展
2. 施坚雅:“中世纪城市革命”
(一)放松了每县一市,市须设在县城的限制;(二) 官市组织衰退,终致瓦解;(三)坊市分隔制度消灭, 而代之以自由得多的街道规划,可在城内或四郊各处进 行买卖交易;(四)有的城市在迅速扩大,城外商业郊 区蓬勃发展;(五)出现具有重要经济职能的大批中小 市镇。
(二)中国的近代化与城市转型
城市化的含义:
1. 人口的城市化 2. 地域、景观的城市化 3. 经济活动的城市化 4. 社会文化方面的城市化
(一)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起步 (1840-1895)
1.历史起点
中国的城市在历史上增多此达到相当繁盛的水平,唐 宋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0%,但到清代前期,尽 管城市人口的绝对数量仍在增加,可城市人口的比重相对 下降(5%)。
一批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兴起:20世纪以来,部分大 中城市的发展速度明显加速。
民国年间中国城市统计
等级规模/万 大于200 100-200 50-100 20-50 10-20 合计
1915 0 2 12 11 18 43
1933-1936 1 4 5 18 48 76
边疆省份城市化的较大发展,特别是东北地区的城市 发展迅速。1907年,东北1万人以上的城市仅有37个,没有 一个20万人以上的城市,10-20万人的城市仅有2个;1930 年,城市总数达75个,另有120余个县城人口在2000人以上, 其中20万人以上城市3个,10-20万人的城市2个。沈阳、大 连、鞍山、抚顺、齐齐哈尔、哈尔滨等城市成为区域的经 济中心。
城市规模的扩大:民国以来,部分城市开始拆除城墙, 到20世纪20年代,在全国许多城市中兴起了一个以推倒旧城 墙,建设马路,拓宽城市建成区为主要内容的市政建设运动。
“直到1895年,上海几乎仍旧是个纯粹经商的城市,因 此人口从未超过50万。从上海开埠到此期间,由于外国人 创办经商机构的结果,上海人口增加了一倍。但是如果与 1895年以后伴随着市内现代工业制度发展而造成的人口激 增相比,那么早期的人口增长就显得微不足道。”
3.城市化缓慢的原因分析
推动中国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在外贸带动下所兴起 的“商业化”,刚刚起步的工业化对近代城市所产生的拉 力十分有限。
社会动乱是造成城市化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初步发展 (1895-1937)
1.初步发展的表现
城市人口的较快增长:从19世纪末的7-8%到20世纪 30年代中期12-15%。一些大城市人口增长尤为显著,如 以1843年人口数为100,那么到1933年时,上海为1520, 天津为600,南京为560,北京为150,长沙为190。
(一)前近代时期的城乡关系
在政治上,农村依附于城市,城市对农村有着绝对的支 配权与控制权。在经济上,城市则依赖于农村而存在和发展, 城乡间的物质流动呈现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状态,实现近代城乡关系变动的趋势
1.城乡经济的双向流动
一方面,随着近代中国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城市化的缓 慢发展,尤其是城市人口的增加,客观上需要农村向其输 出更多农业剩余,以维持扩大了城市生存和发展需要。另 一方面,随着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原有的狭小城市市场已 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工商业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城市 去开拓更为广泛、更有吸引力的农村市场。
第九章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一、传统城市向近代城市的转型 二、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三、近代中国城乡关系的变化
一、传统城市向近代城市的转型
(一)传统城市的特征及其变异 (二)中国的近代化与城市转型
(一)传统城市的特征及其变异
1. 特征 (1)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城墙、政府机构占据 城市重要位置、驻军)。(2)强烈的规划性、封闭性。 (3)城乡关系:政治上城市统治农村,经济上城市依赖 农村。
西部地区:抗日战争爆发后,沦陷区的政府机关、军 队、学校、工厂企业以及大批居民向西南、西北内迁,如 重庆、成都、西安、兰州、以及集中了五六个流亡“省政 府”的陕西虢镇、交通枢纽宝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三、近代中国城乡关系的变化
(一)前近代时期的城乡关系 (二)近代城乡关系变动的趋势 (三)近代中国城乡关系的特点与影响
“以1843年中国城镇人口2072万计,比北宋增加近 1倍,比盛唐增加约1.5倍,但同期内全国总人口增加幅 度更大,因此城镇人口比重下降了大约一半,即从10% 左右降至略高于5%。”
2.近代城市化的起步
人口城市化的比率:从5.1%上升到7.7-7.9%。 城市化主要在沿海沿江地区进行,整个国家的城市 化进程缓慢。
1.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国的近代化 (1)开埠通商与对外贸易的扩大;(2)近代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发展;(3)现代金融业的发展
2.城市的转型
(1)从传统单纯的政治、军事中心转化成为区域或全 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中心。
经济结构的变化:现代经济部门在城市中逐渐占主导地 位。从封闭走向开放。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的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