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大气边界层
大气行星边界层第七章ppt课件-PPT文档资料
1 q t
t t/2
t t/2
qdtd
2、平均运动方程求法 大气运动方程
dV Fi dt i
V 是瞬时运动,存在湍流时是不确 定的,只有平均运动才有规律 ——平均运动方程
边界层的特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几何学特征:D<<L;
2、运动学特征:湍流运动 (受地面粗糙度影响); 3、动力学特征:湍流粘性力重要。
湍流--不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涡旋 运动。能引起强烈的混合作用。 --物理量输送: 1、存在物理量的梯度
湍流粘性力 动量输送 热 量 水汽、
2、从物理量大值区向小值区输送
3、边界层中物理量的垂直梯度大, 所以,输送主要在垂直方向上。
边界层是热量、水汽源、动量汇
研究边界层目的: 1、边界层本身的特性: 如污染物的扩散,飞机起降、植物 生长等。 2、在整个大气中起重要作用: 如数值预报中的物理过程描述,大气 运动的强迫耗散问题。
第一节 大气分层
地表既是大气的动力边界,也是大 气的热力边界。 大气边界层,由于受地表(固壁粗糙 不平)影响--湍流边界层。 地表对大气的影响随高度增加而较弱 ——湍流的强度随高度增加而较弱。 ——湍流粘性力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湍流粘性力的重要性随高度不同 而不同。
q 1 q 2 q 1 q 2 2q 1 q2 ) q 2 q 1q 2 (q 1q 2 q 1q 2 q 1 q 1q 2 q 1q q 1q 2 q 1q 2 q q x x
二、平均运动方程组
1.平均连续方程:
( V ) 0 瞬时连续方程 t
大气边界层对大气污染扩散的限制
大气边界层对大气污染扩散的限制大气边界层是指地球上大气与地表之间的那一层空间,它在大气污染扩散中起着重要的限制作用。
大气边界层的高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着污染物在大气中的传播和扩散方式。
本文将从大气边界层高度、稳定性以及大气层内气流运动等方面,探讨大气边界层对大气污染扩散的限制。
首先,大气边界层的高度是影响大气污染扩散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常情况下,大气边界层的高度约为1000-2000米,超过这个高度后,大气污染物将随着风力的作用迅速扩散,降低污染的浓度。
然而,如果大气边界层高度较低,就容易造成气溶胶、气体等污染物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堆积,导致污染物的浓度极高,给环境和人身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其次,大气边界层的稳定性对大气污染扩散也有显著影响。
稳定的大气边界层意味着大气层内温度逐渐升高或保持不变,导致冷空气下沉而温暖空气上升的情况较少。
这种情况下,污染物难以扩散和稀释,更容易形成污染物的高浓度层,造成空气质量恶化。
例如,夜间或冬季,大气边界层较为稳定,导致污染物难以扩散,使城市雾霾加剧。
此外,大气边界层内的气流运动也是影响大气污染扩散的重要因素。
在大气边界层内,气流呈现复杂的运动方式,包括对流运动、湍流运动等。
对流运动是指由地表的热能不断向上输送,形成冷空气下沉、暖空气上升的循环。
这种对流运动可以有效促进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使其不易在一定区域内积聚。
湍流运动则是指空气流动的不规则和不稳定性,通常使污染物的浓度分布非均匀。
这些气流运动形式的存在使得大气污染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都具有不规则的分布特点。
另外,大气边界层内的地表特征也会对大气污染扩散产生一定的限制。
地表的不均匀性、复杂性以及建筑物等人类活动的干扰都会对大气层内的气流运动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大气污染物的传播。
例如,城市中高楼大厦、山脉和河流等地表特征能够改变的气流的流向和速度,限制污染物的传播路径和范围。
综上所述,大气边界层的高度、稳定性、气流运动以及地表特征等因素共同限制着大气污染的扩散。
大气行星边界层第七章
在自由程中,分子物理属性守恒,发生碰撞后,分子的物理属性与其它分子进行了交换,属性发生改变。
连续介质假设,在充满湍流场的空间内,有许多离散的湍涡,湍涡在运动过程中是不断与周围发生混合,逐渐失去属性。
Prantal假设:湍涡在运动过程中并不和周围发生混合,当经过混合长距离后才与周围流体发生混合失去其原有属性。——完全模仿分子运动。
01
根据混合长理论
04
令:
把x轴取在等压线上,则:
且设:
二元二阶常系数的微分方程组
PART 1
添加标题
上部摩擦层中风随高度的变化
01
添加标题
把方程组写作矢量方程 :(解二元方程比较繁琐)
02
添加标题
一个未知数,一个方程,但求解矢量方程存在困难,引入复数解法。
01
5、水汽方程:
同理得:
定义:
由此可见 ,湍流作用表现为脉动量二次乘积项平均值 ——1)是统计量 体现的是湍流引起的物理量的输送
第四节 湍流半经验理论
外,多了脉动量二次乘积项
求解运动中,必须知道如何描述 ——如分子粘性力处理 (广义)牛顿粘性假设
瞬时方程——平均方程 除了6个未知量
高阶矩闭合 用瞬时方程-平均方程
因此, 也被定义为湍流通量密度,这里是脉动动量通量的意义
表示:作用于法向为y轴的平面上的湍流粘性应力在x方向上的分量;输送的是x方向的脉动动量。
PART ONE
与瞬时方程相比,发现右边多出了9项:
T:湍流粘性应力; i=1、2、3 ——作用面方向; j=1、2、3 ——力分量方向; 1=x; 2=y; 3=z
大气边界层对大气污染扩散的影响
大气边界层对大气污染扩散的影响大气污染是当代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它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问题。
大气边界层是指大气与地面相互作用的部分,它在大气污染扩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大气边界层对大气污染扩散的影响因素及其中的关系。
大气边界层的高度是影响大气污染扩散的重要因素之一。
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层加热地面,产生对流运动,使得大气层产生上升和下沉的气流。
因此,大气边界层高度的变化会引起大气污染的扩散效果不同。
在夜间,地表温度下降,大气边界层高度减小,导致大气污染物无法很快扩散。
而在白天,太阳辐射加热地面,大气边界层高度增加,污染物扩散范围较广。
因此,大气边界层高度的变化能够对大气污染的扩散产生明显的影响。
大气边界层的稳定性也是影响大气污染扩散的重要因素之一。
稳定的大气边界层具有强大的抑制热对流运动的能力,导致大气污染物停留在较低的层次。
稳定性强的大气边界层通常有暖空气层覆盖在冷空气层之上,形成不利于大气污染物上升和扩散的温度结构。
而不稳定的大气边界层则有利于热对流,使得大气污染物容易扩散到较高的层次。
因此,大气边界层的稳定性能够对大气污染的扩散产生显著的影响。
此外,地面风速也是影响大气污染扩散的因素之一。
风是大气污染物传输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它能够带走污染物并促进其在大气中的扩散。
较高的地面风速能够将大气污染物迅速带离源区,并在空气中获得更大的扩散范围,从而减少对周围地区的影响。
相反,较低的地面风速会限制污染物的扩散能力,导致其停留在源区附近。
因此,地面风速对大气污染的扩散具有重要的影响。
除了以上因素外,地形和人类活动也对大气污染扩散的影响不容忽视。
地形特征如山脉和山谷能够改变大气流场,限制或促进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在山区,山脉可以把大气污染物阻挡在山的背风面,造成空气质量问题。
而山谷则可能形成污染物的聚集区。
此外,人类活动也是污染物扩散的重要影响因素。
工厂排放、交通尾气和城市排放等活动都会对大气污染扩散产生影响。
大气边界层的基本特征
大气边界层的基本特征大气边界层离我们可近啦。
它就在地球表面往上那么一段距离,就像地球给自己盖了个薄被子,这被子直接和地面接触,地面上的那些小山丘、小河流、小房子啥的,都能跟它玩起来。
比如说,白天太阳一出来,地面被晒得热乎乎的,就像给这个“被子”下面点了小火炉,边界层就跟着变暖和啦。
这大气边界层里面的风也是个有趣的家伙。
它可不是规规矩矩地吹,有时候像个调皮的小孩子,东吹吹西吹吹。
靠近地面的地方,风就像是在跟地上的小草捉迷藏,一会儿快一会儿慢。
因为地面上有高高低低的东西挡着呀,风就得绕着走,这样就形成了各种奇奇怪怪的风向和风速。
大气边界层的温度变化也很有个性。
白天的时候,温度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往上冲,因为地面吸收了太阳的热量,然后就把这热量传给边界层。
可到了晚上呢,温度又像泄了气的皮球,蹭蹭地往下降。
这一冷一热的,就好像边界层在白天和晚上有着不同的心情一样。
还有啊,大气边界层里面的水汽也不安分。
地面上的水蒸发变成水汽就跑到边界层里去了。
有时候水汽多了,就像一群小伙伴在里面挤来挤去,挤着挤着就可能形成云啦,要是再热闹点,说不定就下雨啦。
在大气边界层里,污染物也有自己的小世界。
它们就像一群不请自来的小坏蛋,在边界层里晃悠。
如果风小的时候,这些污染物就聚在一起,让空气变得脏脏的。
要是风大了,就像有人在赶它们,它们就被吹得到处跑。
大气边界层就像是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里面的各种元素相互作用,虽然有时候会给我们带来点小麻烦,像是污染天气啥的,但更多的时候,它就像一个默默守护我们的小伙伴,在地球的表面和大气层的其他部分之间搭起了一座特别的桥梁呢。
大气边界层物理
研究意义
地面的摩擦作用,使大气边界层成为大尺度运动动能的汇(见大气角动量平衡)。地面的物理量,如动量、 热量、水汽含量等,向自由大气的输送,都要通过边界层,从这种意义上讲,大气边界层又是向大气输送物理量 的源。因此关于大气边界层的物理知识,对大尺度天气过程的演变、长期预报和气候理论等问题的研究,都是很 重要的。
感谢观看
当流体在大雷诺数条件下运动时,可把流体的粘性和导热看成集中作用在流体表面的薄层即边界层内。根据 边界层的这一特点,简化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并加以求解,即可得到阻力和传热规律。这一理论是德国物理学 家L·普朗特于1904年提出的,它为粘性不可压缩流体动力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大气边界层分析图流体在大雷诺数下作绕流流动时,在离固体壁面较远处,粘性力比惯性力小得多,可以忽 略;但在固体壁面附近的薄层中,粘性力的影响则不能忽略,沿壁面法线方向存在相当大的速度梯度,这一薄层 叫做边界层。流体的雷诺数越大,边界层越薄。从边界层内的流动过渡到外部流动是渐变的,所以边界层的厚度 δ通常定义为从物面到约等于99%的外部流动速度处的垂直距离,它随着离物体前缘的距离增加而增大。根据雷 诺数的大小,边界层内的流动有层流与湍流两种形态。一般上游为层流边界层,下游从某处以后转变为湍流,且 边界层急剧增厚。层流和湍流之间有一过渡区。当所绕流的物体被加热(或冷却)或高速气流掠过物体时,在邻 近物面的薄层区域有很大的温度梯度,这一薄层称为热边界层。
发展
大气边界层物理的发展,还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发展密切相关。例如:高建筑物(如高楼、桥梁、高塔 等)的风负荷(见建筑气象学);波在湍流大气中的传播;对于原子、化学、细菌战争的防护,导弹、火箭运行 的气象保障,新式兵器现场使用的气象条件的研究(见军事气象学);随着工业发展而出现的大气污染,大气公 害问题的研究;农作物生长的气象条件的研究(见农业气象学)等;都与大气边界层物理的研究有关。
大气边界层概述
夜间边界层温度垂直分布的演变
2001年1月27日-28日逆温生消的演变过程
300
250
高 200 度 150
1999/10/5 08:00,北京 露点和大气温度垂直分布
不稳定
稳定(逆温)
不稳定边界层风、温廓线
稳定边界层风、温廓线
夜间稳定边界层比起白天的对流边界层来有显著的不 同,特别是,夜间经常在很低的高度上出现较强的逆温, 严重阻碍了物质和能量的扩散。因此研究夜间逆温层的演 变规律,尤其是确定逆温层顶的高度如何随时间演变,是
生态边界层示意图
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定义边界层的上界,这也是一 个很困难的问题。有时,上界很明显,例如逆温盖,在盖 子以下大气受下垫面影响很大,而在盖子以上则未受影响。 但在通常情况下这种明显的界限是不存在的,下垫面的作 用随高度的增加只是缓缓减弱。一般地,类似于流体动力 学中边界层厚度的定义,定义大气边界层的上界为在这个 界面上 ,由地面作用导致的湍流动量通量以及热通量均减 小到地面值的很小一部分,例如1%。但有时 也以逆温层顶 作为大气边界层上界。
大气边界层概述
王成刚 大气物理系
与流体力学中称固壁附近的边界层为“平板边界层”、 “机翼绕流边界层”等类似,大气边界层也常常被称为“行 星边界层”,因为它是处于旋转的地球上的。当大气在地表 上流动时,各种流动属性都要受到下垫面的强烈影响,由此 产生的相应属性梯度将这种影响向上传递到一定的高度,不 过这一高度一般只有几百米到一二公里,比大气运动的水平 尺度小得多。在此厚度范围内流体的运动具有边界层特征。 在大气边界层中的每一点,垂直运动速度都比平行于地面的 水平运动速度小得多,而垂直方向上的速度梯度则比水平方 向上的大得多。此外,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水平风速的大 小在随高度变化的同时,风向也随之变化。
大气边界层名词解释
大气边界层名词解释
大气边界层是指地球表面与大气中的空气交互作用的区域,它是大气层中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
大气边界层的高度通常在地表上方数百米到数千米之间,具体高度取决于地理条件和气象因素。
在大气边界层内,地表的热量和湿度通过辐射、传导、对流等方式与大气中的空气进行交换。
这种交换过程对于气象、气候和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大气边界层可以分为几个子层,包括地面边界层、对流层和边界层顶。
地面边界层是最接近地表的一层,受到地形、地表特征和太阳辐射等因素的影响,其性质和特征会随着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而变化。
对流层是地面边界层上方的一层,其中存在着强烈的对流运动,这些对流运动对大气的混合和能量传递起着重要作用。
边界层顶是大气边界层与上层大气相接触的界面,其高度因地区和季节而异。
大气边界层的研究对于气象学、气候学、环境科学和空气质量管理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大气边界层的结构和特
征,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天气现象、空气污染扩散、气候变化等问题,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提供科学依据。
大气边界层
大气边界层气流过地面时,地面上各种粗糙元,如草、沙粒、庄稼、树木、房屋等会使大气流动受阻,这种摩擦阻力由于大气中的湍流而向上传递,并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达到某一高度后便可忽略。
此高度称为大气边界层厚度,它随气象条件、地形、地面粗糙度而变化,大致为300~1000米。
直接受到地表作用力影响的大气对流层,有时也称为行星边界层。
这些作用力包括摩擦,加热,蒸发,蒸散和地形影响等。
大气边界层的厚度随时间空间变化而有明显差异,可由数百公尺至一,二公里。
大气边界层之上成为自由大气。
白天地表受到太阳照射加热,温度升高;晚上则因为地表长波辐射冷却作用而降温,使得接近地表的气温呈现日变化,这种日变化是陆地上大气边界层的主要特征。
由于海水的比热大,以及海洋上层海水强烈的混合作用,使得海水表面温度日变化不明显,所以海上大气边界层的日变化也不明显。
气温日变化的振幅大小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很快减小,自由大气的日变化则很小。
乱流旺盛也是大气边界层的重要特性。
无论在陆上或海上,在高压区域因为气流沉降,边界层厚度通常比在低压区小。
在陆上高压区域,大气边界层的日夜演化,结构常比较清晰,主要包括混合层,剩余层和稳定边界层。
日出后地表受热,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对流逐渐加强,各种性质近乎均匀的混合,古称之为混合层,也称为对流边界层。
在混合层内为不稳定的大气,其乱流主要有对流作用主导。
日出后混合层很快发展,到了下午一,二点左右,混合层高度达到最高。
日落后,地表受热停止,使得混合层内的乱流强度减弱,原来为不稳定的大气,逐渐转为中性的大气;此为白天混合层的残余,故称之为剩余层。
日落后,地表以长波辐射冷却,逐渐降温,在地表形成逆温,发展成为夜间地面逆温层,这一层大气非常稳定,故称之为稳定边界层,层内的乱流强度很微弱。
在稳定边界层之上即为剩余层。
夜间地面的风通常是微风或静风,但在稳定边界层顶常会出现很强的风速,这种现象称为夜间低层喷流。
无论在混合层或稳定边界层,从地表到约十分之一边界层厚度附近的热通量,水气通量和应力随高度的变化不大,这一层被称为地面层,或等通量层。
第七章 大气边界层
u = u g [1 − e v = uge
− z / he
− z / he
cos( z / he )]
sin( z / he )
he—Ekman标高
he =
2K f
2)
2)Ekman螺线
a) 风向随高度的变化
• 在地面上风向与地转风(即等压线)的交 角为45度。 • 各高度上风与地转风的偏角随高度增加而 逐渐减小,风向自地面向上朝右旋转,到 某一高度上风与地转风方向趋于一致。把 第一次风与地转风方向相一致的高度称 为—边界层高度或埃克曼层高度。 • 边界层内风向偏向低压一侧。 • 在埃克曼层高度以上,埃克曼螺线解表现 为风在地转风方向附近摆动。
3) Ekman 层 1).湍流摩擦力、气压梯度力和科氏力同等重要。 2).物理量垂直梯度>>水平梯度。 3).下垫面对自由大气的影响通过该层向上输送。 4).风向、风速随高度的变化呈Ekman 螺线规律。 4) 自由大气层 1). 湍流摩擦力可忽略,水平气压梯度力和科氏力起主 要作用。 2). 受行星边界层顶垂直运动的影响,其下边界条件即 为大气边界层的上边界条件。
埃克曼层高度
hb = π he = π 2 K f
b)风速大小随高度的变化 随高度增加,风速增大,到某一高度时, 风与地转风大小相等。再往上,随高度增 加,风速值在地转风速率附近摆动。
§3 二级环流、Ekman 抽吸和旋转减弱
• 边界层和自由大气之间动量交换的另一 个重要方式,即边界层内的摩擦作用通 过一个强迫的二级环流,直接影响到流 体内部,从而使气旋系统中的涡度减弱 的过程 • 这种二级环流的直接传送作用远大于湍 流粘性本身的扩散作用。
G G TZ = TZ 0 =
浅谈大气边界层 .ppt
几个相关概念:
湍流: 湍流 是区别于层流的不规则随机流动。流场中任意一点 的物理量,如速度、温度、压力等均有快速的大幅 度起伏,并随时间和空间位置而变化,各层流体间 有强烈的混合 气压梯度力: 气压梯度力:作用在流体内正比于压力梯度的力。 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由此产生促使 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称为气压梯度 力。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 地转风: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水平科里奥利力平衡下 空气的水平运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大气边界层
大气边界层的高度随气象条件、地形和地面粗糙度 的不同而有差异,这一层正是人们从事社会实践和 生活的主要场所,地面上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风荷载 和结构响应等正是大气边界层内空气流动的直接结 果。
大气边界层的特点:
其性质主要决定于地表面的动力和热力作用 贴地层的主要特点: 贴地层的主要特点: 分子粘性力起主要作用;主要运动形式:分子扩散 分子粘性力起主要作用;主要运动形式: 近地层的主要特点: 近地层的主要特点: 湍流摩擦力和气压梯度力其主要作用, 湍流摩擦力和气压梯度力其主要作用,科氏力可忽 略 风向几乎不变,但风速随高度增加。 风向几乎不变,但风速随高度增加。 物理量通量的输送几乎不随高度变化 物理量的垂直梯度远大于物理量的水平梯度 湍流运动明显,地气相互作用强烈,调整较快, 湍流运动明显,地气相互作用强烈,调整较快,呈 准定常。 准定常。
基本手段:
a) 观测手段
b) 参数化近似
很遗憾的是, 很遗憾的是,湍流问题到目前还没有得到彻 底的解决! 底的解决! 因此很多与湍流有关的问题, 因此很多与湍流有关的问题,我们也无法 直接用精确的数学公式进行表达, 直接用精确的数学公式进行表达,不得不 采用近似的公式来描述! 采用近似的公式来描述!
大气边界层的主要特征
大气边界层的主要特征大气边界层的主要特征大气边界层是指地球气氛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它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生存和活动。
在这一层中,气象、气候、空气污染等问题都与大气边界层的特征密不可分。
本文将按照不同的类别,讨论大气边界层的主要特征。
物理特征大气边界层的厚度相当薄,一般只有地球半径的1%左右。
不过,它却是人类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因此很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边界层受地表温度、湿度、风速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在白天,由于地面受到太阳辐射的加热,地表温度会高于大气温度,形成“逆温层”,使空气向上流动。
而夜间,由于地表散发出来的热量远高于天空,形成“热岛效应”,使得大气温度高于地面温度。
这种现象在城市中尤其明显,因为城市中的建筑物、道路等坚硬表面会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导致地表温度更高。
化学特征大气边界层中的气体成分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地球表面活动的影响,大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含量逐渐上升,导致全球气温不断升高,发生许多环境问题。
此外,大气边界层还会受到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例如能源消耗带来的空气污染就会导致大气组成的改变,降低大气质量。
生态特征大气边界层是地球上生命活动最为丰富的地方之一,包括大量微生物、植物孢子、尘埃等等。
由于这些生物粒子受到气流的影响,会随着气流的流动被分散到不同的地方,有时也会带来植物花粉、霉菌孢子等有害物质。
这些物质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呼吸道问题,例如哮喘等。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于大气边界层的保护,减少对其的破坏,保证生态平衡。
总结正如以上所述,大气边界层在物理、化学和生态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的特征,而这些特征都对人类生命和活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正确地了解大气边界层的特征,采取措施保护大气质量,维护生态平衡,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埃克曼层高度
hb = π he = π 2 K f
b)风速大小随高度的变化 随高度增加,风速增大,到某一高度时, 风与地转风大小相等。再往上,随高度增 加,风速值在地转风速率附近摆动。
§3 二级环流、Ekman 抽吸和旋转减弱
• 边界层和自由大气之间动量交换的另一 个重要方式,即边界层内的摩擦作用通 过一个强迫的二级环流,直接影响到流 体内部,从而使气旋系统中的涡度减弱 的过程 • 这种二级环流的直接传送作用远大于湍 流粘性本身的扩散作用。
u = u g [1 − e v = uge
− z / he
− z / he
cos( z / he )]
sin( z / he )
he—Ekman标高
he =
2K f
2)
2)Ekman螺线
a) 风向随高度的变化
• 在地面上风向与地转风(即等压线)的交 角为45度。 • 各高度上风与地转风的偏角随高度增加而 逐渐减小,风向自地面向上朝右旋转,到 某一高度上风与地转风方向趋于一致。把 第一次风与地转风方向相一致的高度称 为—边界层高度或埃克曼层高度。 • 边界层内风向偏向低压一侧。 • 在埃克曼层高度以上,埃克曼螺线解表现 为风在地转风方向附近摆动。
二级环流示意图
旋转减弱
因湍流摩擦作用,由二级环流引起自由大 气中的旋转减弱作用比湍流粘性扩散引 起的衰减要更为有效。 衰减时间:
te = 1 H ≈ 5天 fK
本章小结 1.大气边界层主要分成近地面层和上部摩 擦层。 2.用混合场理论(参数化方法)将湍流摩 擦力用平均的场变量表示。 3.Ekman层的风向、风速最后都趋于地转 风。
• 经典Prandtl混合长理论形式上将湍流运动 与分子运动类比,将速度场的脉动量与平均 量联系 了起来。
∂u Tzx = ρK ∂z ∂v Tzy = ρK ∂z
推导
§2 边界层中风随高度的变化规律
• 1 近地层中风随高度的变化规律
常通量层中,物理量的垂直输送不随高度变化。则湍流 动量输送(雷诺应力)为常矢量。 常通量层中,物理量的垂直输送不随高度变化。则湍流 动量输送(雷诺应力)
• 空气微团所受的作用力随高度的变化而呈不同的特征 – 近地面层:主要是气压梯度力和湍流摩擦力起作用 – 埃克曼层/上部边界层:气压梯度力、科氏力和湍流 摩擦力起作用 – 自由大气:气压梯度力和科氏力起作用 各层常见的、不同的名称: 大气边界层:行星边界层,边界层,摩擦层。 贴地层:表面层,粘性副层。 近地层:接地层,地面边界层,常通量层。 埃克曼(Ekman)层:上部边界层,上部摩擦层。
L. Prandtl (18751953),德国边界层 及湍流学家
普朗特在流体力学方面的主要贡献 有①边界层理论。他在观察、实验 的基础上,提出绕物体流动的小粘 性边界层方程,为计算摩擦阻力、 求解分离区和热交换等问题奠定了 基础。普朗特的边界层理论把理论 和实验结合起来,奠定了现代流体 力学的基础。②风洞实验技术③机 翼理论④湍流理论。
2.各层主要特点 1)贴地层 分子粘性力起主要作用;主要运动形式:分子扩散。 在一个不流动的环境 中,若某组分在空间 各位置点上的浓度不 同,则此组分的分子 便可能从浓度高的地 方传递到浓度低的地 方。这是靠分子扩散 的方式传递的。
分子扩散
2) 近地层
• 1).湍流摩擦力和气压梯度力起主要作用,科氏 力可省略。 2).风向几乎不随高度变化,但风速随之增加。 • 3). 物理量通量的垂直输送几乎不随高度改变 (常值通量层)。 • 4).物理量垂直梯度>>物理量的水平梯度。 • 5).湍流运动明显,地气相互作用强烈,调整较 快,呈准定常。
G G TZ = TZ 0 =
常矢量 推导
Z0 称为地面粗糙度,定义为风速为零的高度,风洞实 验确定其值为覆盖下界面粗糙物平均高度的1/30。
2. 近地层风随高度的分布
•在中性层结下,风随高度分布呈对数关系 •非中性层结下,风随高度分布呈指数关系
2. Ekman层风随高度的分布
1) Ekman定律
二级环流
w
B
=
he =
1 h eζ 2 2K f
g
ζ
g
= −
∂u ∂y
g
• 若把不计湍流粘性的地转运动称为一级环 流,则可把这种由于湍流摩擦作用诱发形成 的强迫环流称为二级环流。 • 由于地转涡度的分布不均,造成自由大气中 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大的空气通过WB<0被吸入边界层,而边 界层中动量小的空气则通过WB>0被抽入自由 大气—称为埃克曼抽吸。
3) Ekman 层 1).湍流摩擦力、气压梯度力和科氏力同等重要。 2).物理量垂直梯度>>水平梯度。 3).下垫面对自由大气的影响通过该层向上输送。 4).风向、风速随高度的变化呈Ekman 螺线规律。 4) 自由大气层 1). 湍流摩擦力可忽略,水平气压梯度力和科氏力起主 要作用。 2). 受行星边界层顶垂直运动的影响,其下边界条件即 为大气边界层的上边界条件。
2)混合长理论
第一,在充满着湍流场的某一空间内,有许多离散空 气质块——湍涡,不断地从基本流场中分离出来。它 们从不同的距离上来到某一固定的观测点,引起了这 个点上相应物理量的脉动变化。 • 第二,在湍涡产生的位置上,它的属性(温度、速 度、湿度等)等于周围介质中相应量的平均值。 • 第三,在湍涡运动的整个路程上,过程是准静态平 衡的,其属性与周围空气没有混合,只是在路程的终 点,这些湍涡才突然和周围空气混合。 •
3.混合长理论
1)湍流理论模式发展史
• 1877年,Boussinesq仿照分子扩散过程提出湍 流应力的数学描述,进而得出涡粘度概念。 • 1895年,雷诺提出雷诺平均概念,即将流场变 量看作一个时均量与脉动量之和的形式。 • 1904年,普朗特提出边界层概念。 • 1925年,普朗特提出混合长理论,用混合长概 念求解涡粘度。这项工作成为湍流模式理论的 基石。
• 由于湍流摩擦作用诱发形成的(与地转运动相 垂直的)非地转闭合环流称为二级环流。由于 地转涡度的分布不均,造成自由大气中动量大 的空气通过WB<0被吸入边界层,而边界层中 动量小的空气则通过WB>0被抽入自由大气— 称为埃克曼抽吸。 • 由二级环流引起的旋转减弱作用比湍流粘性扩 散引起的衰减要更为有效。
du ∂p ∂ ( − ρ u ′u ′) ∂ ( − ρ u ′v ′) ∂ ( − ρ u ′w ′) =− + fv + + + ρ ∂z dt ρ ∂x ρ ∂x ρ ∂y dv ∂ ( − ρ v ' u ′) ∂ ( − ρ v ' v ′) ∂ ( − ρ v ' w ′) ∂p + + =− − fu + dt ρ ∂y ρ ∂x ρ ∂y ρ ∂z
假定:①密度可取为常数;②只考虑湍流粘性 应力的铅直变化;③忽略加速度项。
T
将
zx
T
zy
∂u = ρK ∂z ∂v = ρK ∂z
代入, 得:
∂p ∂ − + fv + (K ρ∂x ∂z ∂p ∂ − − fu + (K ρ∂y ∂z
∂u )= 0 ∂z ∂v )= 0 ∂z
假定K随高度不变,再令水平气压梯度满足地转 关系,且把X坐标轴取得与等压线平行,则
第七章 大气边界层
§1 大气边界层及其特征 §2 边界层中风随高度的变化规律 §3 二级环流、Ekman 抽吸和旋转减弱
八 大气边界层
重点:边界层中风随高度的变化规律,Ekman 抽吸和旋转减弱。
§1 大气边界层及其特征 1. 大气的动力分层 1 )大气边界层的定义:与地表直接接触,厚度约为11.5km、具有湍流特性的大气层。 2)大气动力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