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陆游《过野人家有感》原文、译文及赏析
陆游《游山西村》的翻译赏析
陆游《游山西村》的翻译赏析陆游《游山西村》的翻译赏析《游山西村》是蛰居山阴老家农村时所作。
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游山西村翻译赏析,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游山西村宋代: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布衣素冠,淳朴的古代风俗依旧保留。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赏析这首一首纪游抒情诗,是陆游的名篇之一。
前三联主要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足鸡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
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
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
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
读过此联后,人们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
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此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颈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陆游《游山西村》的翻译赏析
陆游《游山西村》的翻译赏析陆游《游山西村》的翻译赏析《游山西村》是蛰居山阴老家农村时所作。
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游山西村翻译赏析,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游山西村宋代: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布衣素冠,淳朴的古代风俗依旧保留。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赏析这首一首纪游抒情诗,是陆游的名篇之一。
前三联主要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足鸡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
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
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
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
读过此联后,人们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
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此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颈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陆游名句原文鉴赏以及出处
陆游名句原文鉴赏以及出处(2)陆游名句原文鉴赏以及出处26、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出处】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鉴赏】衣服上满是旅途的尘土,在尘土之中又夹杂着酒的痕迹;远游异地,没有一处不使自己伤感。
【原诗】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27、何方化作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出处】宋·陆游《七十八岁梅花诗》【鉴赏】要怎样才能把此身化作千千万万,好让每一株梅花旁边,都有一个陆放翁在那儿尽情地欣赏。
这首诗形容满山遍野盛开着梅花,作者陆游害怕欣赏不完,只希望自己能化身千万,好把四处梅花全都看遍。
原诗想象丰富,充分显露出诗人真率、可爱的性情,十分动人。
【原诗】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化作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28、身如巢燕年年客,心羡游僧处处家。
【出处】宋·陆游《寒食》【鉴赏】此身四处流浪,就像巢中的燕子,年年都在异乡作客;内心很羡慕那些四海飘游的和尚,随处都可以为家。
作者离乡背井,不时思念家人,因此十分羡慕那些孤独的游僧,天涯漂泊,四海为家,内心却没有一丝牵挂。
【原诗】峡云烘日欲成霞,瀼水成纹浅见沙。
又向蛮方作寒食,强持卮酒对梨花。
身如巢燕年年客,心羡游僧处处家。
赖有春风能领略,一生相伴遍天涯。
29、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出处】宋·陆游《汉宫春》【鉴赏】请你记住:只要立功封侯的事业还在,我就不相信一个人的功名完全是由上天安排。
作者写自己意气飞扬,信心十足。
人虽在失意中,却依旧不向命运屈服,急切地盼望着立功封侯的机会到来。
“功名不信由天”这句词,尤其是豪情万丈,气势惊人。
【原诗】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
吹笳暮归野帐,云压青毡。
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
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
花时万人乐处,敧帽垂鞭。
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
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30、君能洗尽世间念,何处楼台无月明?【出处】宋·陆游《排闷》【鉴赏】如果你能抛弃一切世俗的名利欲望,那么无论在哪里,楼台上的月亮都会是明亮皎洁的。
《游山西村》古诗赏析
《游山西村》古诗赏析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赏析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腊酒,指腊月酿制的酒。
豚,是猪。
足鸡豚,意谓鸡猪足。
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
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次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读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
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
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
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所以钱钟书说陆游这一联才把它写得‘题无剩义’(《宋诗选注》)。
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何在?于是顿生茫茫之感。
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
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
人们读后,都会感到,在人生其中一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
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某某某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
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无时,随时。
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
【古诗文阅读】陆游《九月三日泛舟湖中作》阅读答案及赏析
【古诗文阅读】陆游《九月三日泛舟湖中作》阅读答案及赏析九月三日泛舟湖中作陆游儿童随笑放翁狂,又向湖②边上野航。
鱼市人家满斜日,菊花天气近新霜。
重重的红树③晚山秋,猎猎青帘社酒香。
邻曲④莫辞同一醉,十年客里过重阳。
【注解】①作于1181年,是陆游免官归乡后的一首闲适诗,诗人在山阴闲居而作。
②湖,指山阴镜湖。
③红树:枫树。
④邻曲:邻居们;曲:乡曲,乡村。
⑴试结合诗句简要概括诗人的形象。
(2分)⑵诗歌颈联及写景,构想精妙,Canillac直观分析。
(4分后)⑶同为重阳节,李清照《醉花阴》中“佳节又重阳”和本诗中“十年客里过重阳”的意味有何不同。
(2分)参考答案⑴诗人是一个结束十年漂泊回到故乡后(1分)就投入到故乡山水之中欣然忘我、乐不能已的形象。
(1分)⑵颈联及描写了一幅色彩艳丽的水乡秋色图。
(1分后)构想精致,从上文“新霜”而见“红树”,从“酒香”而图下文“一醉酒”,顺理成章,结构紧凑;(1分后)写景角度也就是多样。
从视觉和嗅觉入笔,以动景装饰静景,使画面因一丝动感而称不上单调;(1分后)精妙运用叠词,拓展词的意境:“重重的”二字,既写下秋山远近多寡曲折变化,又写下了红树颜色的厚薄,极具层次。
(1分后)⑶李词中抒发的是重阳佳节又至思念丈夫的伤感情绪(1分),而陆诗则抒发了十年中客居他乡独过重阳的孤苦以及今日回乡过节的狂喜(1分)。
作者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诗人。
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赏析:“鱼市人家满斜日,菊花天气近新霜。
”一联中,“满”在此作“洒满、映满”解释,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有异曲同工之妙,生动的表现了斜阳之下渔家映在一片晚照之中,如同熔金化形般辉煌灿烂的景象。
“重重的红树晚山秋,猎猎青帘社酒香。
”则形象生动地描写了一幅美丽的秋日场景。
陆游《游山西村》的翻译赏析
陆游《游山西村》的翻译赏析陆游《游山西村》的翻译赏析《游山西村》是蛰居山阴老家农村时所作。
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游山西村翻译赏析,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游山西村宋代: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布衣素冠,淳朴的古代风俗依旧保留。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赏析这首一首纪游抒情诗,是陆游的名篇之一。
前三联主要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足鸡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
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
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
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
读过此联后,人们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
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此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颈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修
《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修原文: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宋代〕八月一日,过烽火矶。
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
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
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
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
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
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
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
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
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
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
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
俄复开霁,遂行。
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
始见庐山及大孤。
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晚抵江州,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
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
《陆游游山西村》诗歌鉴赏答案及译文
《陆游游山西村》诗歌鉴赏答案及译文《陆游游山西村》诗歌鉴赏答案及译文《陆游游山西村》诗歌鉴赏答案及译文陆游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作者及背景简介: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
宋孝宗乾道二年,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
居山阴镜湖之三山村。
这道诗作于次年春。
诗中生动地描写了农村淳朴的习俗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表现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理解诗的意境:1、“莫笑农家腊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写农家热情、淳朴、热情好客,以丰馔款待客人的情况。
“足鸡豚”,形容菜肴很丰盛。
“足”,“足够”。
“豚”,小猪,这里泛指猪。
2、“山重水复疑无踟,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一联描绘了山水复杂的美丽风光,表现了游者的惊喜和豪兴。
这两句写的是眼前景,述的是真实感受。
重重叠叠的山岭,弯弯曲曲的流水,远远望去好象前面已经无路可通了,可是,走到近前,在垂柳掩映、山花烂漫的地方,突然又出现了一带村庄。
两句后来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
它给人以坚持不懈的启示,引导人们从一个狭小的圈子奔向一个开阔、明朗、优美的崭新天地,所以被人们传诵不衰。
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前一联写村外风光,这一联转为写村中所见所闻。
春社日将临,农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丰年,击鼓弄箫、载歌载舞,热闹异常;农家的穿载简洁朴素,还保留着古代的风俗习尚。
这二句勾勒出一幅纯真明快的农村风俗画。
4、“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意思是说,从今以后,假如你们允许我在空闲的时候趁着晚上的月色前来访问的话,那么,我会随时在夜间拄着杖叩启你们的家门的。
这里,不仅说明了陆游与当地农民相处得多么融洽,也充分表露了诗人对山西村和山西农民无限喜爱的真挚情感。
练习题:1、用诗句填空。
、本诗中写出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一句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陆游《过野人家有感》原文、译文及赏析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陆游《过野人家有感》原文、译文及赏析陆游《过野人家有感》注译评赏【原诗】《过野人家有感》陆游纵辔江皋送夕晖,谁家井臼映荆扉。
隔篱犬吠窥人过,满箔蚕饥待叶归。
世态十年看烂熟,家山万里梦依稀。
躬耕本是英雄事,老死南阳未必非。
【注释】纵辔:指纵马奔驰。
辔(音“配”):马缰。
江皋:江边。
臼:舂米的器具。
荆扉:柴门。
箔:养蚕用的竹筛子或竹席,也叫蚕帘。
叶:桑叶,作者自注:“吴人直谓桑曰叶”。
依稀:仿佛,不太真切的样子。
躬:亲身。
南阳:古郡名,治所在今河南省南阳市。
诸葛亮未出山之前居住的地方。
【译文】纵马奔驰在江边,送走了落日的余晖,那是谁家的井臼,掩映着寂静的门扉?隔着篱笆见有人走过,狗儿汪汪地叫个不停,满席的蚕儿饥饿待食,正等着主人采桑来归。
十年光阴呵,我已经把人情世态都看个透熟;睡梦依稀呵,常梦见万里外家乡的草木山水。
亲身耕种本来是英雄所干的事情,便是老死在南阳,难道就不是豪杰所为?【简介】本诗于淳熙三年(1176)三月作于成都。
其时陆游已被免去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兼四川制置使司参议官之职,但仍居成都。
过,过访。
野人家,田野农家。
诗人在免官后探访农家,因而怀念起自己的家乡,产生了归田的念头。
但诗人以诸葛亮自比,则寓含了怀才不遇的感慨。
“躬耕本是英雄事,老死南阳未必非。
”寥寥数语的两句诗,可以白描诸葛亮未出茅庐时的闲适生活,也道出了陆游的英雄壮志未酬的无奈!【点评】诗人闲居出游.在夕阳余晖中骑马漫游,看到农家的生活,不禁有所感慨。
诗中富于农家特征的景物描写.反映了作者对农家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承上文而来.认为即使终身躬耕也不失英雄本色,但又自比诸葛亮,仍不忘为国效劳,成就大业的一贯志向。
全诗平实素朴,言短意长。
【品评】淳熙三年(1176)春末,陆游被免除参议官职务,情绪比较低落。
他乘闲出游,看农家生活时,不免怀念起自己的家乡来。
首联“纵辔江皋送夕晖,谁家井臼映荆扉”,井臼、荆扉意象,点出过野人家之意。
《游山西村》原文及翻译赏析
《游山西村》原文及翻译赏析《游山西村》原文及翻译赏析1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赏析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
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
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
此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足鸡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
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
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
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
读过此联后,人们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
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颈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
“社”为土地神。
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农家祭社祈年,满着丰收的期待。
节日________与《周礼》。
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也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陆游游近村的译文
陆游游近村的译文
译文:
穿过崎岖的山谷,脚步渐渐轻盈。
登上高处,眼前的景象仍然清晰可见。
霜冻凋零了老树,变得没有了生气。
风吹过干枯的荷叶,发出沙沙的声响。
淤泥没有浸湿我的草鞋,闲暇时常和人下棋。
晚上回到茅屋,只能吃些简单的蔬菜饭。
看着城墙上的灯火,时间似乎变得无关紧要。
诗意:
这首诗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描绘了一个诗人在自然中漫步时的感受和心境。
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自己穿越荒山野岭的情景,表现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他对风景的描写十分细致,通过描绘草木的凋落和风吹荷叶的声音,表现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淡然和豁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淡一切,平静度日。
原文:
《游近村》陆游
宋代陆游
度堑穿林脚愈轻,凭高望远眼犹明。
霜凋老树寒无色,风掠枯荷飒有声。
泥浅不侵双草屦,身闲常对一棋枰。
茆檐蔬饭归来晚,已发城头长短更。
我与狸奴不出门全诗赏析
我与狸奴不出门全诗赏析
我与狸奴不出门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全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风卷江湖雨暗村,
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
我与狸奴不出门。
译文:
大风好似卷起江湖,下雨骼淡了村庄,四面山上被风雨吹打的声音,像海上的浪翻卷。
若耶溪所出的小束柴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毡都很暖和,我和猫儿都不愿出门。
穷居孤村,躺卧不起,不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哀伤,心中还想着替国家戍守边疆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赏析:
这首诗情感激昂,精神饱满。
作者晚年境遇困顿,身体衰弱,但并没有哀伤自己,而是想着从军奔赴边疆,跨战马,抗击敌人进犯。
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情希望用实际行动来报效国家,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桃源内外
归园田居其四译文及注释译文离别山川湖泽已久,纵情山林荒野心舒。
姑且带着子侄晚辈,拨开树丛漫步荒墟。
游荡徘徊坟墓之间,依稀可辨前人旧居。
水井炉灶尚有遗迹,桑竹残存枯干朽株。
上前打听砍柴之人:“往日居民迁往何处?”砍柴之人对我言道:“皆已故去并无存余。
”“二十年朝市变面貌”,此语当真一点不虚。
人生好似虚幻变化,最终难免泯灭空无。
注释①去:离开。
游:游宦。
这句是说离开山泽而去做官已经很久了。
②浪莽:放荡、放旷。
这句是说今天有广阔无边的林野乐趣。
③试:姑且。
榛:丛生的草木。
荒墟:废墟。
这两句是说姑且携带子侄,拨开丛生的草木,漫步于废墟之中。
④丘垄:坟墓。
依依:思念的意思。
这两句是说在坟墓间徘徊,思念着从前人们的居处。
⑤杇(wū ):涂抹。
这两句是说这里有井灶的遗迹,残留的桑竹枯枝。
⑥此人:此处之人,指曾在遗迹生活过的人。
焉如:何处去。
⑦没(mò):死。
一作“殁”。
⑧一世:二十年为一世。
朝市:城市官吏聚居的地方。
这种地方为众人所注视,现在却改变了,所以说“异朝市”。
这是当时的一句成语。
这句和下句是说“一世异朝市”这句话真不假。
⑨幻化:虚幻变化,指人生变化无常。
这句和下句是说人生好像是变化的梦幻一样,最终当归于虚无。
鉴赏公元406年(东晋安帝义熙二年),亦即是陶渊明由彭泽令任上弃官归隐后的第二年,诗人便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当时诗人四十二岁。
此诗是其中的第四首。
只做了八十多天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已实在无法忍受官场的污浊与世俗的束缚,他坚决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且从此终身不再出仕。
脱离仕途的那种轻松之感,返回自然的那种欣悦之情,还有清静的田园、淳朴的交往、躬耕的体验,使得这组诗成为杰出的田园诗章,也集中体现了陶渊明追求自由、安于清贫、隐逸山野、洁身自好、远离官场、超脱世俗的美好情操。
作者之所以毅然弃官归田,并在这组诗的第三首《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中表达了只求不违所愿而不惜劳苦耕作、夕露沾衣的决心,为的是复返自然,以求得人性的回归。
别匡山原文及翻译
别匡山原文及翻译
《别匡山》是宋朝名家陆游的一首传世佳作,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一次突然的分别中所体会到的沉重心情,文中充满愁绪,意境深远,实为古典文学中的佳作。
原文:匡山作客遭新伤,感时无语恨慕王。
君不见斜阳当空,几多游子惆怅伤。
翻译:分别离去时,我十分伤心,因为再也不能看到匡山了。
想到另一方,同伴也有同样的感受,我羡慕他可以从容面对。
此时此刻,极高的夕阳照在茫茫的天空,漫漫的旅行的游子,纷纷表达着他们的无奈之情。
《别匡山》这首诗,完美的表现了作者惆怅分别的心情,而且诗中也蕴含着深刻的意义。
作者一次临别的经历,也催生出一种无穷的深情,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情人、亲人、朋友间的分别,表现出极其浓厚的感受与惆怅。
在《别匡山》诗中可以看出,作者把情投入到里面,感受到的伤感深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
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到作者写下这首诗时阵阵凄苦催人泪下的心情,而且也能体会到诗中蕴含的深厚的感情。
作者当时把自己的分别之痛表达得淋漓尽致,把一种离别的悲凉把握的淋漓尽致,这种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令读者深深震撼。
这首佳作一直流传至今,不仅是因为它充满朦胧的诗意,更为细腻的表现,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作者临别时的哀怨之情。
此外,《别匡山》这首诗也代表着作者心灵的深处,更能把其时的情感和理解表达的淋漓尽致,让人非常的感动。
宋代诗歌中的抒情,以及陆游的文学思想,也藉此一作,展现出来。
总之,《别匡山》这首传世佳作,不仅表达了作者的离别之伤,更是宋朝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所表现出的深情,令人动容而又叹服。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的意思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的意思“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出自唐朝诗人陶渊明的作品《归园田居其四》,其古诗全文如下: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注释】去:离开游:游宦。
浪莽:放荡、放旷。
试:姑且。
榛:丛生的草木荒墟:废墟。
丘垄:坟墓。
依依:思念的意思。
杇:涂抹。
这两句是说这里有井灶的遗迹,残留的桑竹枯枝。
此人:此处之人,指曾在遗迹生活过的人焉如:何处去。
没:死。
一作“殁”。
一世:三十年为一世朝市:城市官吏聚居的地方。
幻化:虚幻变化,指人生变化无常。
【翻译】离山泽去做官已经很久,现在又返林野尝到欢娱。
且携着我的儿和侄儿们,拨开那乱草木寻访废墟。
我往返不停地走在墓间,依稀地可认出往日旧居。
房屋的井灶下留有遗迹,桑和竹残存着枯朽干株。
我打听在这里打柴的人:“过去的居住者都到哪里?”这里的打柴人便对我说:“都死了,没有留下后裔。
”“三十年就改变朝市面貌”,这句话可真是一点不虚!人一生就好似虚幻变化,到最终都不免归于空无。
【赏析】只做了八十多天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已实在无法忍受官场的污浊与世俗的束缚,他坚决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且从此终身不再出仕。
脱离仕途的那种轻松之感,返回自然的那种欣悦之情,还有清静的田园、淳朴的交往、躬耕的体验,使得这组诗成为杰出的田园诗章,也集中体现了陶渊明追求自由、安于清贫、隐逸山野、洁身自好、远离官场、超脱世俗的美好情操。
作者之所以毅然弃官归田,并在这组诗的第三首中表达了只求不违所愿而不惜劳苦耕作、夕露沾衣的决心,为的是复返自然,以求得人性的回归。
这第四首诗的前四句写归田园后偕同子侄、信步所之的一次漫游。
首句“久去山泽游”,是对这组诗首篇所写“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的回顾。
次句“浪莽林野娱”,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作者在脱离“尘网”、重回“故渊”,飞出“樊笼”、复返“旧林”后,投身自然、得遂本性的喜悦。
追感往事五首其二
《追感往事五首·其二》宋·陆游的原文、注释和译文
【原文】
《追感往事·其二》
宋·陆游
世事纷纷过眼新,九衢依旧涨红尘。
桃花梦破刘郎老,燕麦摇风别是春。
【注释】
1. 过眼:经过眼前。
喻迅疾短暂。
2. 九衢:纵横交叉的大道;繁华的街市。
3. 红尘:花花绿绿的繁华社会;泛指人世间。
4. 刘郎:有人认为是东汉刘晨。
相传刘晨和阮肇入天台山采药,为仙女所邀,留半年,求归,抵家子孙已七世。
借此反映世事变化之快。
我个人觉得刘郎应该是写了“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刘禹锡。
刘禹锡的遭遇,比较符合诗意,也更容易引起当时已经77岁的陆游的共鸣、感慨。
【译文】
世上的事纷纷而过,只留下短暂的新鲜感。
繁华的街市依旧车水马龙,灰尘飘扬。
像刘晨梦醒之后发现自己已经老了,燕麦在微风中摇曳,呈现出一片春天的景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游《过野人家有感》原文、译文及赏析
陆游《过野人家有感》注译评赏
【原诗】《过野人家有感》
陆游
纵辔江皋送夕晖,谁家井臼映荆扉。
隔篱犬吠窥人过,满箔蚕饥待叶归。
世态十年看烂熟,家山万里梦依稀。
躬耕本是英雄事,老死南阳未必非。
【注释】
纵辔:指纵马奔驰。
辔(音“配”):马缰。
江皋:江边。
臼:舂米的器具。
荆扉:柴门。
箔:养蚕用的竹筛子或竹席,也叫蚕帘。
叶:桑叶,作者自注:“吴人直谓桑曰叶”。
依稀:仿佛,不太真切的样子。
躬:亲身。
南阳:古郡名,治所在今河南省南阳市。
诸葛亮未出山之前居住的地方。
【译文】
纵马奔驰在江边,送走了落日的余晖,那是谁家的井臼,掩映着寂静的门扉?隔着篱笆见有人走过,狗儿汪汪地叫个不停,满席的蚕儿饥饿待食,正等着主人采桑来归。
十年光阴呵,我已经把人情世态都看个透熟;睡梦依稀呵,常梦见万里外家乡的草木山水。
亲身耕种本来是英雄所干的事情,便是老死在南阳,难道就不是豪杰所为?
【简介】本诗于淳熙三年(1176)三月作于成都。
其时陆游已被免去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
兼四川制置使司参议官之职,但仍居成都。
过,过访。
野人家,田野农家。
诗人在免官后探访农家,因而怀念起自己的家乡,产生了归田的念头。
但诗人以诸葛亮自比,则寓含了怀才不遇的感慨。
“躬耕本是英雄事,老死南阳未必非。
”寥寥数语的两句诗,可以白描诸葛亮未出茅庐时的闲适生活,也道出了陆游的英雄壮志未酬的无奈!
【点评】
诗人闲居出游.在夕阳余晖中骑马漫游,看到农家的生活,不禁有所感慨。
诗中富于农家特征的景物描写.反映了作者对农家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承上文而来.认为即使终身躬耕也不失英雄本色,但又自比诸葛亮,仍不忘为国效劳,成就大业的一贯志向。
全诗平实素朴,言短意长。
【品评】
淳熙三年(1176)春末,陆游被免除参议官职务,情绪比较低落。
他乘闲出游,看农家生活时,不免怀念起自己的家乡来。
首联“纵辔江皋送夕晖,谁家井臼映荆扉”,井臼、荆扉意象,点出过野人家之意。
颔联“隔篱犬吠窥人过,满箔蚕饥待叶归”,写足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
农家院落各司其职:有人在打水舂米,有人去野外采桑,就连狗儿也忠于职守。
不放过篱笆外过路的行人而汪汪地叫。
农村生活悠然而有序、淡泊而有味.令人想起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的韵昧,“乡村四月闲人少”,农村生活的大全景中,只有诗人陆游是局外人,是闲人。
他羡慕向往,想走进这座农家小院,但‘欣赏”与“被欣赏”的身份难异,使他如卡夫卡笔下那个土地丈量员,想走进却永远也走不近“城堡”。
颈联“世态十年看烂熟,家山万里梦依稀”,因看熟了世态而归去万里家山者,有张翰,有陶渊明,但陆游真能看透吗?尾联“躬耕本是英雄事,老死南阳未必非”,以诸葛亮之隐居南阳自比,可见其仍是痴心不改.给自己奋起隆中留有希望。
诗中,陆游想极力摆脱免官后的失落情绪,因路过野人家有感,触发了久已潜滋暗长于心底的归耕之念。
但“素心虽愿老岩壑,大义未敢忘君臣”(《夏夜大醉醒后有感》),陆游毕竟是陆游,他所受的教育及由此培养成的士大夫责任感,使他不能毅然离去,还期望有一天能像诸葛亮那样起于隆中。
但爱国之路,漫漫而修远,看来,诗人还要‘一肩挑尽古今愁”而风雨兼程!
【赏析】
在范成大的幕府中不久,陆游就被解除了官职,据说他在职时“燕饮颓放”,其实是因为他写了大量主张抗战的诗歌,饮酒时又发表了这方面的言论,“至以虚名被劾”。
时在淳熙三年(1176年)春末。
黄昏,诗人纵马信步江边,目送夕阳徐徐落下,它的残余的光线投射在江边人家光滑的水井石臼旁,又返照到紫荆编扎的门上。
诗人被这种自然的静谧所打动,心里问道,这是谁家呢?其实田家户户如此,不独此家。
再走近些,隔着篱笆院围,看家狗窥见陌生人经过,汪汪地叫起来了,不见主人出来迎客,大概都还在田里劳作吧。
院里蚕帘上的蚕儿桑叶吃得
差不多了,象是在等待主人采桑归来。
——这四句通过对野人家的细致而饶有兴味的观察揣测,渲染出温暖的泥土芬芳和田园气息,这种气息是诗人熟悉和久违了的,因而勾起他对家乡田园的思念。
后四句落笔于“有感”。
从乾道二年(1166年)在南昌任内第一次罢黜到这次再度遭弹劾,其间恰好整十年。
当时他为国献策,积极劝说张浚用兵,被加上“鼓唱是非”的罪名。
现在他无用武之地,泄愤于诗酒,又被讥为“燕饮颓放”,真是“流俗之见排,加之罪其无辞乎?”(陆游《福建谢史丞相启》)这种丑恶世态他算是看透了,因而庆幸自己脱身于尘世喧嚣与政治漩涡,梦里都巴望回到万里之遥的家乡去。
他以诸葛亮为例,进行自我宽解:那样的英雄人物不也躬耕南亩么?一辈予不离田园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然而,既自许为报国英雄,哪有碌碌平生、老死家园的道理?语气中,分明又带有免官后的愤慨。
免官前后,陆游借得成都城西窄桥附近的一所茅斋居住,准备终老剑南。
诗中对野人家产生的亲切感,反映了作者“免官初觉此身轻”的心理,虽有愤慨,还不算强烈,为隐居山野的念头所掩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