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典型的幼儿园课程理论.
幼儿教育基础理论知识
幼儿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幼儿教育是指对幼儿进行培养和教育,帮助他们全面发展身体、智力、情感、道德和社交能力。
在幼儿教育领域,有一些基础理论知识是需要了解和掌握的,以便能够更好地实施教育工作。
一、儿童发展理论儿童发展理论是幼儿教育的基石,它描述了儿童在各个方面的成长和变化。
其中最为著名的理论是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
他认为儿童的思维能力经历了不同的阶段:运动感知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理解儿童发展理论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水平,从而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计划。
二、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个体在教育环境中的学习和发展。
其中一项重要的理论是行为主义理论,它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应的方式进行的。
另一项重要的理论是认知理论,它关注个体的思维过程和知识的构建。
了解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问题,从而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
三、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强调文化和社会背景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根据这一理论,教师应该关注幼儿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以及他们在与他人互动中的学习和发展。
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社交体验和文化经验,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四、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方法和策略是指在幼儿教育中采用的具体教学手段和方式。
在幼儿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
此外,还有一些特定领域的教学策略,如幼儿游戏教学、素质教育等。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幼儿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五、家庭教育和家长参与家庭教育和家长的参与对幼儿的教育起着重要作用。
幼儿在家庭中度过的时间比在学校中的时间更长,因此家庭环境对他们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家长应该扮演积极的角色,为孩子提供支持和指导。
幼儿教育机构应该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对于教师的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了解儿童发展理论、教育心理学、社会文化理论、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及家庭教育和家长参与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教育环境和教学策略,促进他们全面成长。
简述我国关于幼儿园课程的几种典型看法
简述我国关于幼儿园课程的几种典型看法一、幼儿园课程的三种类型:主张学前教育以游戏为主的有“游戏是孩子的工作”,“自由游戏是学前教育的基础”等说法。
1。
幼儿园课程以游戏为主,但不能认为是游戏课程。
因为有些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虽然有一定的游戏性质,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太大意义。
而且这种“活动”可能成为小学的正式课程。
2。
在教学中以游戏为主要形式。
关于课程目标,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都非常强调使幼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功能,对于“过程与方法”却不太重视。
随着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学前教育专家杜威( Howard)提出“做中学”思想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于幼儿来说,“过程与方法”比“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而且也是幼儿学习的最重要内容。
所以目前我国的幼儿园课程较多地注重了“过程与方法”的内容。
这种观点是值得肯定的。
3。
把幼儿园课程内容限定在健康、语言、社会等几个领域之中,只选取其中的某一两个或其中的几个,并认为这就是幼儿园课程的全部内容。
4。
在幼儿园课程中注重智育与体育,忽视或否定德育的作用。
这种观点主张,教育目的即在于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其中特别强调智力的开发,而体育与德育则被认为无足轻重。
此外,在幼儿园课程中采用双轨制,设置两套系统,以便分别实现教育目的。
上述四种观点中,只有第一种观点还保持了“幼儿园课程应该具有适宜性、生活性和可接受性”的传统观点,体现了《纲要》的精神,这种观点也是最符合幼儿园课程的本质的。
其他三种观点均偏离了幼儿园课程的本质,它们既不能完成培养目标,又忽视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造成了我国幼儿园课程的低效率。
5。
忽视游戏与环境的作用,把幼儿园课程仅仅看成是教材课程。
这种观点忽略了幼儿的兴趣、需要、动机、情感、态度及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因而使幼儿园课程变得单调呆板,缺乏吸引力,也难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从而阻碍了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6。
强调课程的知识化。
学前教育原理知识点
学前教育原理知识点一、幼儿发展理论1.蒙台梭利理论:强调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最关键的发展阶段,提倡先天下人,后天下学科。
2.皮亚杰理论:强调儿童思维和逻辑能力的发展,阶段性发展的概念。
3.维果茨基理论:强调社会文化环境的重要性,文化影响儿童发展的方方面面。
二、幼儿教育方法1.游戏教育:通过游戏,幼儿能够体验和认识世界,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2.教学探究: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和探索,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景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幼儿在真实和意义的环境中学习。
4.直接指导:成人有目标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学习,直接传授知识和技能。
三、幼儿教育环境1.物质环境:包括教育场所、教育设施、玩具和教育材料。
2.人际环境:包括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关系,以及幼儿之间的相互交往。
3.教育氛围:营造积极、和谐、尊重和关爱的教育氛围。
4.艺术环境:声音、色彩、形状等元素的有机结合,激发幼儿的艺术表现力。
四、教师角色与教育行为1.良师模范:教师是幼儿的良师益友,应该成为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榜样。
2.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组织好教育环境和教育活动。
3.评价者和改进者:教师要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改进教育方法和环境。
五、家庭与学前教育1.家庭是孩子最早的教育场所,对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家庭应提供安全、温馨和稳定的环境,提供丰富的刺激和学习机会。
3.家长应积极参与幼儿教育,与幼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六、评价与反思1.评价是对幼儿发展和学习过程的总结和判断。
2.评价应立足于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发展规律,注重过程和结果的评价。
3.反思是评价的基础,通过反思可以发现不足,改进方法和环境。
简述我国关于幼儿园课程的几种典型看法
简述我国关于幼儿园课程的几种典型看法一、幼儿园课程的设计者是谁?(1)自编式课程。
幼儿园没有自己的教材,所以很多幼儿园采用的是自编式课程。
如有的幼儿园由教师结合当地实际和本班幼儿的兴趣自行设计课程内容;有的幼儿园则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要求进行课程设计;有的幼儿园则完全选择相对稳定的教材或参考资料进行课程设计。
有些幼儿园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往往会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设计这门课程,但不论怎样去设计,最终都是根据幼儿园的发展而确定下来的。
(2)选编式课程。
幼儿园拥有一套较为稳定的课程,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将其中的某些部分拿出来选作它用。
如教师会从某套教材中选择其中与课程不相符的内容来取代另一部分,也可以将一套教材中与课程主题不相符的内容剔除掉,然后将剩下的作为新的课程内容;也可能将原有的教材重新组织排列一番。
总之,原有的教材就是它们的母体,在此基础上添加一些什么东西完全由他们自己决定。
(3)综合式课程。
幼儿园拥有一套相对固定的课程,同时还有一套原有的教材,而且教师们也习惯于沿袭原有的做法,因此经常会从教材的组织形式上入手进行课程的创新。
从不同教材之间的相互配合上入手,进行整体性课程创新;或是从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入手,进行双向式课程创新。
二、我国幼儿园课程设置现状我国目前仍没有专门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基本上沿用小学的课程设置。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沿用《纲要》(试行)作为幼儿园课程的指导。
虽然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但该纲要毕竟不是正式课程,许多幼儿园仍把该纲要作为制定课程的依据。
(2)幼儿园自行制定园本课程。
现在有很多幼儿园已经意识到课程标准只是引领幼儿园课程的一个方向,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必须通过具体的教育活动使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特别是“领域活动”中去。
在这种观念影响下,一些幼儿园开始尝试制定园本课程,把国家规定的五大领域活动进行了整合,形成了以本园办园特色为指向的领域课程体系。
幼儿园课程重点理论(自考考点归纳)
幼儿园课程重点理论(自考考点归纳)一、幼儿园课程的概念幼儿园课程是指园所为满足幼儿发展需要而设计的教育活动的总称。
它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二、幼儿园课程的特点1. 因材施教:根据幼儿个体差异,灵活安排课程,满足每个幼儿的不同需要。
2. 多元整合: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综合运用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3. 循序渐进:课程设置按照幼儿发展规律的先后顺序安排,帮助幼儿逐步提升能力水平。
4. 情境导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研究兴趣,引发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的行为。
5. 亲子共建:倡导幼儿园与家庭的紧密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研究和成长。
三、幼儿园课程的内容1. 语言与文字:注重语言交流和表达能力培养,培养幼儿的听、说、读、写能力。
2. 数学与逻辑思维:锻炼幼儿的数学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科学与探究:通过观察、实践和探究,培养幼儿对自然和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4. 艺术与审美:开发幼儿的艺术潜能,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5. 体育与健康: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增强幼儿的体质和运动能力。
6. 社会与生活: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生活技能,提升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方式1. 项目活动:通过以项目为单位的探究活动,促进幼儿的跨学科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应用。
2. 游戏活动: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3. 示范活动:教师通过示范和引导,以身作则,引发幼儿的模仿和研究行为。
总结幼儿园课程是为满足幼儿发展需要而设计的教育活动。
其特点包括因材施教、多元整合、循序渐进、情境导入和亲子共建。
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涵盖语言与文字、数学与逻辑思维、科学与探究、艺术与审美、体育与健康、社会与生活等方面。
实施方式包括项目活动、游戏活动和示范活动。
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和实施,幼儿园课程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课程,讲义 第六章
第六章几种典型幼儿园课程方案重点知识了解蒙台梭利课程、五指活动课程、行为课程、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高瞻课程、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和华德福幼儿教育课程这中外七种典型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理论基础和课程特色,全面了解不同课程模式的完整体系,领会不同课程模式的精髓,思考其对我国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并树立对待中外经典幼儿园课程方案的正确态度。
第一节蒙台梭利课程一、理论基础蒙台梭利的儿童发展观是其建构课程理论和实践方案的基础。
蒙台梭利对儿童发展的独特看法(一)儿童具有吸收性心智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有着与大人完全不同的心智。
6岁之前的儿童具有一种同化或接纳其环境的独特能力,正是通过这种吸收过程,智力得以形成。
她说“感觉印象不仅仅是进入到头脑里,它形成了智慧,并使它们在个体身上具体化。
儿童运用在世界中对自己的发现来创造自己的‘心理肌肉’。
我们将这种类型的智力称为‘吸收性心智’”。
蒙台梭利认为这种强有力的心理建构过程包括两个不同的阶段,即出生至3岁的儿童处于无意识吸收心理阶段,3岁至6岁的儿童处于有意识吸收心理阶段。
(二)儿童发展具有敏感期蒙台梭利认为生命力不仅通过自发活动呈现和发展,而且还表现出生长的敏感期。
这种敏感时期与一定的生长阶段相适应。
蒙台梭利根据长期的观察和研究,指出了一些心理现象的敏感期。
例如,秩序感发展的敏感期都是0~3岁,感觉发展和语言发展的敏感期是0~5岁,肢体协调发展的敏感期是1~4岁,群性发展的敏感期是2.5~5岁。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必须与敏感期相符合,在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时期对幼儿进行相应的教育、引导和帮助,应避免由于延误时机而给幼儿心理发展带来障碍。
(三)儿童发展是通过“工作”实现的蒙台梭利认为,3~7岁儿童的发展是在“工作”中实现的。
她在《教育中的自我活动》一书中指出,儿童由于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和心理的需要产生一种自发性活动,这种自发性活动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使儿童获得有关经验,从而促使儿童心理的发展。
简述我国关于幼儿园课程的几种典型看法
简述我国关于幼儿园课程的几种典型看法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典型看法在我国现行的幼儿园课程中,由于没有一个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体现时代精神的统一的课程模式和总的设计思路,因此,人们在认识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看法。
1.各界认为:我国幼儿园课程中亟待改进的问题有:一是观念滞后。
二是方法简单。
三是强调学科本位,忽视活动本位。
2.专家们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有下列一些基本的看法:(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培养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这些观点都是从我国教育实际情况出发而提出的,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但其中也还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具体表现为:第一,把身心的健康发展等同于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发展。
第二,过分强调学科本位而忽视活动本位。
第三,在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注重共性,而对幼儿的兴趣和经验考虑较少,过分注重学科系统性。
3.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
它是多元的、综合的、整体的、平衡的。
对幼儿的培养必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身体方面的发展;二是认知和情感方面的发展,二者应处于同等地位。
因此,目标应是多元的、综合的、整体的、平衡的。
4.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应该以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相互作用为线索组织起来。
如果说我们的孩子能够“以活泼的身心、清醒的头脑、敏捷的思维、灵巧的双手和纯洁的情感投入到活动中去”的话,那么他们就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
幼儿的活动本身就蕴涵着最广泛、最深刻的学习机会,是获取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唯一途径。
所以,幼儿的活动是课程的核心,没有活动,课程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5.幼儿园课程内容应该采取综合的、循序渐进的原则。
6.评价是课程的一部分。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幼儿园课程的目标是否达到,幼儿园课程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发展,课程计划及其实施过程是否合理。
7.幼儿园课程可以有多种组织形式,包括集体教学、小组活动、个别活动、区域活动等,各种活动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相互渗透,交替使用,以求得良好的效果。
几种典型幼儿园课程方案PPT课件
陈鹤琴(1892年3月5日-1982年12月30日),浙江省上 虞县人, 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 授,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创办了我国第一个 幼教实验中心 -南京鼓楼幼儿园。陈鹤琴是"活教育"理论体系的创 建者,重视科学实验,主张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要适 合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 展规律;呼吁建立儿童 教育师资培训体系。
第六章 几种典型幼儿园课程方案
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
理论基础 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体系 对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的评价
典型幼儿园课 程方案
高瞻课程
理论基础 高瞻课程方案 对高瞻课程的评价
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
理论基础 瑞吉欧幼儿教育方案 对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的评价
华德福幼儿教育课程
理论基础 华德福幼儿教育课程方案 对华德福幼儿课程的评价
第23页/共119页
文化教育
.文化教育:包括学习动物、植物、历史、地理、科学、音乐、美 术、天文、地质等方面的知识、讨论这些在环境中有关人、事、物的 关系。(蒙台梭利文化教育的内容)
第24页/共119页
3、课程组织
其课程组织是以教具为中心,教具依据儿童各敏感期而设计,顺序 很清楚,儿童可以按自己的能力和进度去操作。
第18页/共119页
感觉教育
.蒙台梭利感觉教育的观点: ①、应重视视、听、触觉训练,特别是触觉训练。 ②、应把握感觉教育的敏感期。 ③、感觉教育的刺激应该孤立化。 ④、感觉训练要通过具体的程序
第19页/共119页
第20页/共119页
第21页/共119页
第22页/共119页
数学教育
.蒙台梭利数学理论的三个领域: 算术——数科学、代数——数的抽象、几何——抽象的抽象 .蒙台梭利算术教育的目的有两个 ①、让儿童系统学习和了解数量概念的逻辑性,奠定未来学习的基础。 ②、培养儿童对整体文化的吸收、学习以及形成人格时所需的判断力、理解 力、 推理力和想象力等。 .蒙台梭利算术教育的目标及用到的教具(P160)
幼儿教育理论基础
幼儿教育理论基础幼儿教育是指对幼儿进行全面培养和教育的过程,是孩子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幼儿教育中,理论基础的确立以及理论的应用对于提高幼儿教育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幼儿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儿童发展理论儿童发展理论是幼儿教育的基石之一,它涉及到幼儿身心和认知的各个方面。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这个理论帮助教师和家长理解儿童的认知能力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教育活动。
二、社会构建理论社会构建理论认为,幼儿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才能够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著名学者维果茨基提出了著名的“借助他人的思维”,他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和社会支持,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
三、情感教育理论情感教育对幼儿的情感、意志和态度方面进行培养和引导。
在情感教育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导幼儿学会合理表达情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
四、游戏教育理论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游戏教育理论认为,通过游戏,幼儿可以主动地探索和发现世界,培养各种能力。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水平,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五、整体教育理论整体教育理论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和个性培养,强调教育不能仅关注知识的灌输,而是要全面发展幼儿的智能、体能、情感和社会适应能力。
六、文化教育理论文化教育理论认为,幼儿的成长与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教师应在教育中注重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培养幼儿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意识。
结语幼儿教育理论基础是指引幼儿教育实践的重要理念和原则。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求,恰当地运用这些理论,创造一个积极、有益的学习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幼儿教育理论基础的不断探索和完善,将为幼儿教育事业的进步提供有力的支持。
几种典型的幼儿园课程理论
科学的幼儿园课程理论有助于保障幼儿接受优质 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
3
培养未来人才
通过幼儿园课程理论的实践与应用,有助于培养 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为 未来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以儿童为中心
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逐渐成为主流,强调尊重儿童的个性、兴趣和需求,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探 索和成长。这种理念在幼儿园课程理论的发展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体现。
04 幼儿园课程理论的应用与 实践
幼儿园课程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课程设计
幼儿园课程理论为课程设计提供 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帮助教 育者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 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课程
综合性课程
福禄贝尔课程理论主张综合性课程, 将各种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以促 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发展。
教师引导
福禄贝尔课程理论认为教师应在 课程中发挥引导作用,通过观察 和指导,促进幼儿的发展。
家庭教育配合
福禄贝尔课程理论强调家庭教 育的配合,家长和教师共同参
与幼儿的教育过程。
高瞻课程理论
01
02
03
的精华,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促进幼儿园课程理论的本土化发展。
03
提高幼儿园课程质量
对幼儿园课程理论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各种理论的优缺点,为幼
儿园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提供更为科学和全面的指导,从而提高幼
儿园课程的质量。
幼儿园课程理论选其教育理念是否符合自身的教育追求和价值观。例如,以 儿童为中心的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它们的理念各有侧重,选择时应根据幼儿园的教育 理念进行权衡。
幼儿发展阶段
几种典型幼儿园课程方案
4·五指活动课程
① 目标是在于幼儿的心智和身体,具体包括做人,身体,智力, 情绪
环境 e) 不主张分科进行 f) 对设计教学法在课程中的运用,以及课程设计,组织与实施的步骤进行了详细
而清晰的阐释
6·张雪门提出选择材料的标准
① 适合儿童的需要 ② 应顾到社会生活的意义 ③ 应在儿童自己的环境里搜集资料 ④ 应顾到社会生活的重要 ⑤ 上面所属还没有到道及一切冲动习惯态度
幼稚园行为课程强调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课程目标兼顾社 会需要和个体需要,张雪门引进了克伯屈提出的设计教学法。
10·瑞吉欧
① 课程目标
② 课程内容
③ 课程实施:
弹性计划:是指在项目活动之初,教师只预先判定出笼统的,一般化教育目 标,具体目标和任务则依靠他们对孩子的了解,以前的经验及将要发生的事 件的种种架势来确定。
11·华德福幼儿教育课程
① 课程目标:培养幼儿心灵,寻求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② 课程内容:华德福重视呼吸式的生活节奏,艺术化的教学方式和审美性 的环境创设。幼儿是课程的中心,教师充当多重角色,安排者,营造者
5·行为课程
① 南城北张:南京陈鹤琴,北京张雪门(儿童观,儿童发展观,课程观) ② 张雪门: a) 创编了幼稚园行为课程 b) 提出幼稚园课程首先注意的应该是实际行为 c) 认为的教材来源:个体本身发展所得;和自然环境相接触而得;从社会环境交
际而得 d) 把行为课程内容划分为:儿童自发的诸般行动;儿童的自然环境;儿童的社会
简述我国关于幼儿园课程的几种典型看法
简述我国关于幼儿园课程的几种典型看法
(1)幼儿园课程即教学科目。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我国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幼儿园课程定义。
这种课程定义强调系统的知识教学,强调教师应该向幼儿传授那些必要地有价值的知识,而且,这样的课程定义其实施容易被教师把握。
但是,该定义相当狭隘,只关注学科知识,容易脱离幼儿的生活实际,同时,该定义对课程的分类人为的割裂了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
(2)幼儿园课程即教育活动,泛指为幼儿设置的、并区别于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活动的总和。
这种定义,不再视幼儿园课程为狭义的教学科目,而把它泛化为对幼儿进行的一切教育活动,幼儿园课程不仅局限于学科教学活动,还包括其他任何类型的教育活动,包括生活活动、游戏活动、运动等。
但是,教育活动中每个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是不同的,对活动的经验也是不一样的,该定义只注重幼儿外显的活动,无法顾及幼儿活动中内在的体验和心理结构的变化。
(3)幼儿园课程即学习经验,这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我国出现的一种幼儿园课程观,该定义认为“幼儿园课程是儿童在幼儿园环境获得的旨在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
”幼儿必须通过活动才能获得经验,而且提供给幼儿习得的经验应是经过精选的、有价值的经验,而不是零散的、杂乱的自然经验。
从这一层面上来看,幼儿园课程是为幼儿提供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经验。
该课程定义对课程的理解由“静态”变为“动态”,考虑到了幼儿的兴趣、需要和体验。
但是,经验具有主观性,教育者往往很难把握,该课程的实施具有一定的难度。
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大全
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大全幼儿教育是一个广阔而复杂的领域,涉及到众多理论和方法。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下,我们可以看到一系列关于幼儿教育的理论和观点。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些重要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
一、发展教育理论发展教育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过适当的教育和环境刺激,可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著名的理论家如皮亚杰、维果茨基和卢利亚等人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认为儿童在认知、社交、情感和运动等方面的发展是相互关联的,教育应该全面培养儿童的潜能。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经历了不同的认知阶段,如感知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教师应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活动,以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儿童在社会交往中学习和发展。
他认为儿童通过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获得知识和技能。
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创建合作学习的环境。
卢利亚的情感教育理论强调儿童情感和道德发展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师应提供安全和温暖的环境,培养儿童的人际关系和情感管理能力。
二、学前教育理论学前教育是指3至6岁儿童接受的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一些重要的学前教育理论包括蒙台梭利教育法、雷迪教育法和艾默生教育法等。
蒙台梭利教育法强调儿童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
学生在自由选择的环境中进行活动,教师的角色是提供适当的教具和指导。
雷迪教育法注重儿童的自我表达和创造力发展。
教师通过创造性的活动和角色扮演,激发儿童的创作力和想象力。
艾默生教育法以培养儿童科学探索和动手能力为重点。
教师提供的实验活动和观察经验,培养儿童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
三、感受性期理论感受性期理论认为儿童在特定时间段内对某些经验和技能的学习具有特别的敏感性。
艾欧琳·皮克等人提出了婴儿早期的感受性期概念,如语言感受性期和敏感性期。
敏感性期内的适时刺激和经验对儿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四、游戏教育理论游戏教育是一种通过游戏活动促进儿童学习和发展的教育方法。
简述我国关于幼儿园课程的几种典型看法
简述我国关于幼儿园课程的几种典型看法一、传统观点我国幼儿园课程建设以中小学课程改革为基础,重视科学性、思想性和综合性的原则,这种观点不能说不正确,但也有其局限性。
1。
过分强调幼儿园课程的独立性2。
过分强调各科领域之间的逻辑顺序3。
强调以幼儿园课程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4。
强调幼儿园课程是向幼儿传递系统的科学知识,强调幼儿通过对科学知识的系统学习获得综合能力。
5。
过分强调幼儿园课程在一日生活中的重要地位6。
缺乏系统理论指导。
“二期课改”提出了三维教育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为新世纪的幼儿园课程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这种三维目标模式比传统的教学目标具有更广阔的外延,它既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又包含情感态度价值观;既有终结性评价,又有形成性评价。
总之,要求在三个维度上充分关注每一个幼儿,尤其是发展相对滞后的幼儿,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1。
以幼儿为本,突出幼儿主体地位4。
我国的幼儿园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我们在长期实践中逐渐认识到:第一,必须处理好发展和适宜的关系。
发展是目的,适宜是前提。
这两者不可偏废。
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幼儿期发展的阶段性,但幼儿期又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重要的时期。
因此,幼儿期应该也完全可能走在社会发展的前列。
在此基础上,坚持因人施教的原则,以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为目的,制定幼儿园课程计划。
我国的幼儿园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从1986年到1995年,一直在学习苏联。
幼儿园课程采用苏联的模式,课程表现出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课程改革把课程改革的目光投向了美国,主张建立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多元的课程模式,使幼儿园课程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课程。
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借鉴美国课程的同时,积极开展自主选择课程的实验,努力探索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多样化。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传统观念的束缚,我国幼儿园课程一直较单一、粗浅。
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 教育理论
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幼儿园作为孩子们接受教育的第一站,其课程设置和教育理论的基础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教育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
一、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幼儿园课程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重视身体、智力和劳动教育,到后来的注重感情、道德和审美教育,再到当前的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
这一历程反映了教育理论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也为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育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的启示1. 儿童发展理论儿童发展理论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理论基础。
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这一理论为幼儿园课程的设置提供了重要的指导,要求教师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促进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
2. 社会性学习理论社会性学习理论主张社会环境对儿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区内发展与区间发展”的概念,强调在适当的社会环境和成人引导下,儿童能够完成一些超出其当前发展水平的任务。
幼儿园课程应设置有利于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和引导儿童学习的教学活动,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3. 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了人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不仅包括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还包括音乐智能、运动智能、人际智能等多种类型。
这一理论启示幼儿园课程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多种智能,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幼儿园课程的实施策略1. 以儿童为中心幼儿园课程应以儿童的发展特点和需求为中心,根据儿童的认知、情感、运动等方面的发展特点设置合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引导儿童在积极健康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2. 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幼儿园应创设各种丰富的学习情境,包括角色扮演、游戏活动、实践操作等,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通过亲身体验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
几种典型的幼儿园课程理论
-
1
一、五指活动课程
(一)五指活动课程的基本理论观点
陈鹤琴(1923年在南京鼓楼幼稚园开始); 五指活动课程的基本思想(活教育)
活教育的目的论: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人,做中国人, 做世界人。
活教育的课程论: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一是根据部颁的课程标 准,二是根据当地实际环境的情形。
-
12
三、瑞吉欧的幼儿教育体系
(二)注重关系的建立
幼儿与教师平等、对话的关系 学校与家长沟通、合作,共同管理学校的关 系 教师与教师集体协作的关系
-
13
三、瑞吉欧的幼儿教育体系
(三)教学的注重点
优质的空间设计 教学记录的影响力 ”工作坊“的设置与运用 用图像文字表达儿童自己对世界的认识 注重意义,经验的分享
-
16
-
10
三、瑞吉欧的幼儿教育体系
教师观:
教师是幼儿的倾听者; 教师是幼儿的观察者; 教师是幼儿的伙伴与向导; 教师是幼儿活动材料的提供者; 教师是幼儿活动行为的记录者与研究者; 教师还是一个实践的反思者;
-
11
三、瑞吉欧的幼儿教育体系
教育观:
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使在这个环 境中的每一位幼儿、教师都感到自在、愉悦,生活得幸福。 教学方法上,反对单向灌输,教育在于给儿童创设学 习的情境,让他们在这种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 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 “教”与“学”两者之间,更应尊重后者,以学定教。 在儿童的探索中,教师应掌握时机,找到正确的方法, 适当地介入。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因素。 幼儿学校是社会生态大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 是一个幼儿与大人可以彼此分享与关系的地方。
简述我国关于幼儿园课程的几种典型看法
简述我国关于幼儿园课程的几种典型看法一、关于幼儿园课程的几种典型看法,如上所述,关于幼儿园课程的基本性质、目标、内容及指导思想等,已有一些专家学者作了比较全面而深刻的论述,从总体上来说,他们都基本上是赞同的。
但是也存在着某些分歧意见。
下面就试举几例以供探讨。
我国幼儿园课程问题上一些不成熟的认识主要表现在:第一种看法是把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混为一谈,这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编辑出版的《幼儿园课程》杂志1986年第2期上发表的杨瑞清先生的《幼儿园课程浅议》(以下简称《浅议》),《幼儿园课程改革研究》一书的前言和结语中得到了比较集中的反映。
该文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两方面:第一,幼儿园课程的任务在于启蒙;第二,幼儿园课程的任务在于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第二种看法是把幼儿园课程的改革等同于整个学校课程的改革,而不考虑其与幼儿教育特殊性的关系。
这在我国儿童心理学界也有类似的看法。
1985年6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召开的“儿童游戏与心理发展”研讨会,有代表在大会发言中提出,“随着改革的深入,各类教育都在进行改革,尤其是幼儿教育,已被提到首要地位”。
应当看到,幼儿教育毕竟有自己的特殊性。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十条规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因此,在“课程与教学”领域,人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既然是游戏,为什么还要有内容和目标呢?第三种看法是忽视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只片面强调幼儿教育的共性原则。
这在我国学前教育领域也很普遍。
1989年6月,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召开了“儿童发展的多维视角”研讨会,有代表在大会发言中提出:“根据婴幼儿时期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必须遵循‘科学性、适宜性、可行性、发展性’四项原则”。
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看法。
由于过分强调“科学性”,使得“科学性”成为众多课程改革人士的追求目标,而忽略了“适宜性”。
第三种看法是把对幼儿进行教育的目标设计单纯地理解为实现其智力开发,仅把目标的设计当作课程的组织形式问题。
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1. 引言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学习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园作为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环节,旨在通过系统的教育活动促进幼儿的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发展。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以期为幼儿园教师和相关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 幼儿园课程理论幼儿园课程理论源于儿童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成果,旨在深入理解幼儿的成长规律和学习需求。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幼儿园课程理论:2.1 蒙台梭利教育法蒙台梭利教育法强调幼儿自主学习和环境的重要性。
在蒙台梭利教室里,教师扮演着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为幼儿创造一个充满启发和自由的学习环境。
幼儿通过自主选择和探索来学习,培养自主性、专注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基于能力的教育基于能力的教育理论认为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潜能和发展水平,教育应根据幼儿个体差异和发展需要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该理论强调培养幼儿的能力和兴趣,注重幼儿的主动参与和实践经验。
2.3 幼儿园课程标准幼儿园课程标准是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为幼儿园提供了具体的教学指导。
在幼儿园课程标准中,通常包含幼儿的发展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估标准等方面的要求,旨在确保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3. 幼儿园课程实践幼儿园课程实践是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教育活动的过程。
幼儿园课程实践的关键在于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有效的教学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幼儿园课程实践方法:3.1 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是一种将游戏元素融入教学过程的方法。
通过游戏化教学,幼儿可以在愉悦和有趣的环境中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游戏情境和引入竞争元素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综合能力发展。
3.2 情景教学情景教学是一种通过创设具体情境和实际场景进行教学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模拟真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幼儿亲身参与和体验。
在情景教学中,幼儿可以通过观察、实践和反思等方式进行学习,获得与生活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幼儿园教育理论
幼儿园教育理论幼儿园教育理论是指为幼儿提供全面发展的教育和培养计划的理论。
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既要注重幼儿的身体、智力、社交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也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幼儿园教育理论:1. 儿童中心教育理论:这一理论强调幼儿园应该以幼儿为中心,通过提供有趣且与幼儿兴趣相关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幼儿在这种环境中可以自由地探索、发现和学习新知识,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2. 贝尔多夫教育理论:贝尔多夫教育理论认为,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提供有利于他们在整体和身心发展方面积极成长的环境。
这种教育理论注重幼儿的自由发展、个性的尊重和社交技能的培养。
3. 蒙台梭利教育理论: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强调幼儿的自主学习和实际经验的重要性。
幼儿园应该提供合适的教具和材料,给予幼儿自由选择并自主探索的机会,从而促进他们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
4.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与他人和环境的互动来建构的。
在幼儿园中,幼儿可以通过与教师和同伴之间的合作和互动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提供与他人合作的机会,促进他们的社交、沟通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并通过为幼儿提供有趣、积极的学习环境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这些理论可以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安排和幼儿园的整体发展方向,确保幼儿能够获得适当的教育和培养。
幼儿园教育理论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儿童中心教育理论强调幼儿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幼儿园应该提供充满趣味和挑战的活动,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通过自主选择和参与感强的学习活动,幼儿可以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己的能力。
这种教育理论注重幼儿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贝尔多夫教育理论强调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
这个理论认为,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瑞吉欧的幼儿教育体系
瑞吉欧·艾米利亚是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小城市。 (一)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的基本观念
儿童观:
儿童是社会的一分子,是社会与文化的参与者,是他 们共同历史的演出者,与成年一样是拥有独特权利的 个体。
儿童主动的学习者,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 儿童具有巨大的潜能,并非只有单纯的需求。 儿童是坚强的,有能力担当自我成长过程的主角。 儿童天身都是艺术家。
三、瑞吉欧的幼儿教育体系
(四)幼儿教育体系课程的特点
计划性与随机性的统一 整合性
生成性
(五)方案活动的教学方法
对话法 探究法
三、瑞吉欧的幼儿教育体系
(六)瑞吉欧幼儿教育的评价
瑞吉欧成功地挑战了相对立的两级,在艺术与 科学,个人与团体,幼儿与成人,游戏与学习, 家庭与社会等相对的方面达到了某种独特的和 谐,为世界的幼儿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构
活教育的课程论:
活教育的方法论:
一、五指活动课程
(二)பைடு நூலகம்指课程的要点
课程目标:
做人、身体、智力、情绪。
课程内容:
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 文活动。
它尤如人手掌上的五个指头,是活的,可以伸缩 的,相互联系的。
一、五指活动课程
(三)课程组织
陈鹤琴反对分科教学,认为儿童的生活是整个的,教 材也必定要整个的,互相连接,不能四分五裂。陈鹤 琴先生称为“整个教学法”,后来改称为“单元教学 法”。 编制: 圆周法、直进法、混合法; 实施: 采用游戏式教学方法、采用小团体式教学法、通过环 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引起幼儿的学习动机,还有比 赛法、观察法等等。
三、瑞吉欧的幼儿教育体系
教师观:
教师是幼儿的倾听者; 教师是幼儿的观察者;
教师是幼儿的伙伴与向导;
教师是幼儿活动材料的提供者; 教师是幼儿活动行为的记录者与研究者; 教师还是一个实践的反思者;
三、瑞吉欧的幼儿教育体系
教育观:
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使在这个环 境中的每一位幼儿、教师都感到自在、愉悦,生活得 幸福。 教学方法上,反对单向灌输,教育在于给儿童创设学 习的情境,让他们在这种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 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 “教”与“学”两者之间,更应尊重后者,以学定教。 在儿童的探索中,教师应掌握时机,找到正确的方法, 适当地介入。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因素。 幼儿学校是社会生态大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 是一个幼儿与大人可以彼此分享与关系的地方。
架。
(四)课程的编制与实施
一、五指活动课程
(五)五指活动课程的评价
该课程基本反映了陈鹤琴先生早期“做中学” 的生活教育观。也体现了他的“活教育”的思 想。 以“一切课程是儿童自已的”,“一切课程是 当时当地儿童自发的活动”的观点作为课程设 计的出发点,从而开创了中国化、科学化的幼 儿园课程改革运动。在理论层面虽然努力避免 课程中的知识中心倾向,但在实践层面上仍然 比较注意教材,而对幼儿的注意程度不足。
二、蒙台梭利课程
(一)蒙台梭利课程的理论基础
儿童观:
儿童具有发展的内在冲动力——吸收的心智 儿童发展具有敏感性 儿童发展具有阶段性 儿童的发展是通过工作实现的
教育观
主张自由教育 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二、蒙台梭利课程
(二)蒙台梭利课程观
教育目标:
自我成长发展并形成健全人格
教育内容:
感官教育(五大类) 语言教育(读的教育、写的教育) 数学教育 文化科学教育
二、蒙台梭利课程
(三)蒙台梭利教师观
观察者 示范者 环境的提供者 支持者与沟通者
二、蒙台梭利课程
(四)对蒙台梭利课程的评价
孤立的感官训练; 对创造力的忽视; 过于强调读、写、算,忽视幼儿实际的生活经验; 缺乏增进社会互动与发展语言的机会
三、瑞吉欧的幼儿教育体系
(二)注重关系的建立
幼儿与教师平等、对话的关系 学校与家长沟通、合作,共同管理学校的关系 教师与教师集体协作的关系
三、瑞吉欧的幼儿教育体系
(三)教学的注重点
优质的空间设计 教学记录的影响力
”工作坊“的设置与运用
用图像文字表达儿童自己对世界的认识 注重意义,经验的分享
几种典型的幼儿园课程理论
临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2005年6月
骆林东
一、五指活动课程
(一)五指活动课程的基本理论观点
陈鹤琴(1923年在南京鼓楼幼稚园开始); 五指活动课程的基本思想(活教育)
活教育的目的论: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人,做中国人, 做世界人。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一是根据部颁的课程 标准,二是根据当地实际环境的情形。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