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高中语文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中语⽂常⽤的修辞⼿法有哪些在语⽂的写作和阅读过程中,会有很多的修辞⽅法,不管是⾃⼰写作还是回答问题都是很有⽤的写作形式,下⾯⼩编就来说⼀些常见的修辞⼿法及可以使⽤的学习教辅推荐。

常见的⼗种修辞⽅法(1)⽐喻。

它是⽤某⼀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种抽象的、深奥、⽣疏的事物或情境的⼀种修辞⽅法。

⽐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作⽤: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动、具体、形象。

给⼈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或事物,⽽是借⽤与这⼀⼈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具体代抽象;⽤特征代本体;⽤专名代通称等。

作⽤:可引⼈联想,形象突出、⽣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3)⽐拟。

把⼈当物写或把物当⼈来写的⼀种修辞⽅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作⽤:使具体事物⼈格化、语⾔⽣动、形象。

(4)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程度等作扩⼤或缩⼩描绘的⼀种修辞⽅法。

作⽤:揭⽰事物的本质,烘托⽓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5)对⽐。

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事物的两个⽅⾯并举加以⽐较的⽅法。

作⽤:能使语⾔⾊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鮮明突出。

(6)对偶。

⽤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对短语或句⼦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主要作⽤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度概括,有⾳乐美。

(7)排⽐。

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致的⼏个(⼀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连⽤的⽅法。

作⽤:增强语⾔⽓势,深化思想內容,増强⽂章的说服⼒和感染⼒。

(8)反复。

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个词语或句⼦⼀再出现的⽅法。

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作⽤: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9)反问。

是⽤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

作⽤:加强语⽓,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10)设问。

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问话的形式表⽰出来。

作⽤:提醒⼈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高中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

高中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

高中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高中语文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它是文学创作的法宝,也是语言表达的精华。

其中包含了很多种不同的修辞手法,比如说比喻、夸张、排比、拟人等等。

下面将具体介绍一些高中语文中最为重要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比喻是修辞用语中最为基础的一种,它是通过比较两种事物来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

比喻是基于感性认识而达到理性认识的一种方法。

比喻所比较的两个事物之间,必须有某种相似之处,然后抓住这种相似之处进行比较。

比喻的作用是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生动化,增强鲜明性、表现力和感染力。

比如说,“他的心思像一面镜子,你能在里面看到自己”,这句话中的比喻就将他的心思与一面镜子进行了比较,从而使人产生了一种直观的感受。

二、夸张夸张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是通过对事物或思想的过度渲染来达到一种强烈的表现效果,可以使描写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也可以引起读者对所描绘的情节的深刻共鸣和回忆。

例如,“他是宇宙第一快的人”,这句话中的夸张修辞渲染了一个极端夸张的场面,使其具有极大的表现力。

三、排比排比是一种通过让一组语句采用相同结构,来达到一种鲜明的效果。

排比是在对比出几同,显现出几异的基础上,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

排比的效果是让文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加强表现力和逻辑思维。

比如说,“花开花落,时间如梭;人生有情,爱与被爱;醉眼朦胧,梦里若有若无”,这句话中的排比修辞让同一韵脚内容对比显得更为鲜明,使得读者在读这句话时能够感受到这种强烈的情感共鸣。

四、拟人拟人是指把非人事物拟人化,赋予其人的特征来进行描述的一种修辞手法。

拟人是一种十分生动的描写方式,它能够让人产生恰到好处的幽默感,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

比如说,“太阳升起来了,向大地招手”,这句话中的拟人修辞让太阳拥有了人的特征,能够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太阳的神态。

五、反问反问是以反问的方式来表达一种强烈的情感。

反问一般表现在口语和文学作品当中,它可以使人们对事物格外的关注和思考,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修辞手法整理(共20种)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修辞手法整理(共20种)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1.比喻比喻是依据联想和想象,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

在文学作品中,比喻可以形传神;在政论文中,可使道理浅显易明。

比喻是一种运用最广泛的修辞方法。

例子:①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荷花》②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

——《观潮》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2.比拟比拟是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说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比拟可以寓情于物,借物抒情。

例子:①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金色的草地》②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桥》③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

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

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小桥流水人家》3.借代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本来的名称,而借用和该人或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方法。

借代可使语言形象鲜明,变化说法,避免语言直白,还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子:①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十里长街送总理》②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大蝴蝶,橘红色的身子布满墨绿色的斑纹,呼扇着翅膀缓缓上升。

——《放风筝》③他开始教化“星期五”。

“星期五”很快成为他的好帮手。

——《鲁滨孙飘流记》4.夸张夸张是用远远超过客观现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事物的某一特点的修辞方法。

夸张既可以对事物夸大升级,也可对事物缩小降级。

夸张可以渲染气氛,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语势,加强幽默感。

例子:①那当然,“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可爱的草塘》②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趵突泉》③女人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

高中语文修辞手法总结

高中语文修辞手法总结

高中语文修辞手法总结修辞手法是语言表达中的重要工具,它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并加强作者的表达力。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学生们接触到了许多修辞手法,下面我将对其中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总结。

一、形容手法1. 比喻:通过比较两种事物的共同点来传达某种意义。

比如,作家可以用“月亮如盘,犹如玉盘悬空”来形容月亮的明亮。

2. 拟人:赋予无生命事物以人的思维、行为和感情。

例如,“风婆婆,咬着菜棍,拍着我的窗户,使屋子一阵阵地摇晃”中的“风婆婆”赋予了风以人的形象。

3.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征以引起读者的注意。

例如,“溪水撕破了岸堤,发出惊天动地的声响”中的“惊天动地”就是一种夸张的表达。

二、修辞手法1. 对仗:通过对词句的平衡和呼应,使句子更加韵律流畅。

例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 排比:使用同一类词语或短语并列列举,以增强语气。

例如,“春天的风轻轻拂过,夏天的风扑面而来,秋天的风凉爽宜人,冬天的风刺骨寒冷”。

3. 省略:在表达中省略掉一些内容,使表达更为简洁有力。

例如,“为人民,为民族,为党,为国家,为人类”中的“为”字省略和间接说法的使用都增强了修辞效果。

三、感叹手法1. 叹词:使用表示强烈感情的叹词,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例如,“哎呀!我竟然错过了这么好看的电影”。

2. 双非疑问句:使用双重否定,来强调其肯定的含义。

例如,“这是不是你不知道的秘密呢?”。

3. 感叹号:使用感叹号来表达强烈的情感。

例如,“多么美丽的花啊!”。

四、比喻手法1. 概括性比喻:通过比喻来概括事物的特点。

例如,“老师是学生的明灯,一世的良师益友”。

2. 过程性比喻:通过比喻来描绘事物的变化过程。

例如,“似乎一切都在刹那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像电影的快进”。

3. 属性性比喻:通过比喻来形容事物的性质和特征。

例如,“她的笑容像是春风拂过,暖暖的”。

五、夸张手法1. 夸张修辞:通过夸大事物的特征来达到烘托和渲染的目的。

例如,“她的眼睛亮得像两颗发光的宝石”。

最全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全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全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1. 修辞手法
高中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

比喻是指将两个意义不相同的事物进行类比,如“这个人像一只猴子一样爬得很快”。

拟人则是将一个非人的对象赋予了人的形象和行为,如“风在树梢上唱歌”。

夸张则是在说话或写作中故意夸大事物,以引起读者或听者的极度注意,如“我等了一个世纪”。

借代是将本来的意思转而用另一种表达方式来表述,如“国泰民安,家兴国隆”中的“家兴国隆”就是借代。

2. 文言文阅读
高中语文中也会涉及到文言文的阅读,其中需要注意的有文言文的基本语言特点,如“典雅”“繁复”等。

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还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如注意文言文中的“典故”“典型的人物形象”等。

3. 作文技巧
高中作文的种类较多,包括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

在写作文时,需要注意开头的写法,写出清晰的中心思想,用合适的修辞手法进行修饰,同时还需要注意段落的逻辑连接,使文章内容更加通顺和连贯。

4. 古诗文欣赏
在阅读古诗文时,需要注意当前时代和诗人的背景,了解古代的诗歌风格,掌握古汉语的基本意思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诗句的意境和情感,并要注意韵律和节奏。

5. 短篇小说
高中语文中也会有小说的阅读和分析,如《茶花女》《骆驼祥子》等。

在阅读小说时,需要注意人物的性格、行为、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判断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并进行深度的分析和思考。

以上是高中语文的一些知识点归纳总结,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语文。

高中语文高三修辞知识点整理

高中语文高三修辞知识点整理

高中语文高三修辞知识点整理一、修辞的概念及类型修辞是指通过运用特定的表达技巧和手法,达到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目的。

在高中语文的研究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的修辞手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修辞类型: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描绘另一个事物,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2. 比拟:用相似的事物来进行类比,以突出某一特点或共同点。

3. 排比:通过列举类似或相对的事物,以增加表达的烘托力度。

4. 对偶:通过对比相对的事物,突出其中的共性或差异。

5. 夸张:有意夸大事物的特点或程度,用以引起注意或产生强烈的感受。

6. 反问:使用反向的问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强调某一事实。

7. 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特点和行为,以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二、修辞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丰富表达方式,增加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以下是一些修辞在文学作品中的常见应用:1. 诗歌中常使用押韵和对仗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2. 小说中通过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描绘人物形象,使读者产生共鸣。

3. 散文中常使用排比和夸张等修辞手法,以凸显作者的观点和感受。

三、高考中的修辞题型在高考语文中,常常会涉及到与修辞相关的题型,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考修辞题型:1. 选择题:根据句子中的修辞手法进行选择,考察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

2. 改错题:通过检查句子中的修辞错误来考察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题目解析题:要求学生解析一段文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

四、研究修辞的方法和技巧要提高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可以采取以下一些研究方法和技巧:1. 注意阅读:多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观察其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积累素材:将遇到的好的例句和修辞手法记录下来,以便复和运用。

3. 多练:通过做一些修辞相关的练题,巩固理解和掌握修辞手法。

高中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高中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高中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高中阶段语文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有八种,分别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和反问。

此外还有一些诗词和文言文中比较常用的修辞方法。

扩展资料现代汉语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态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柔美的特征,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鲜艳、桃李争春的喧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点、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踊跃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罗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画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协调,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高中十六种修辞手法

高中十六种修辞手法

高中十六种修辞手法一、借喻类:比喻、讽喻和借代;二、拟夸类:比拟、摹拟(摹状)、示现和夸张;三、比照类:对比(映衬)、对偶、排比和层递;四、复嵌类:反复、复叠、错综和镶嵌;五、连珠类:回文和顶真;六、直言类:警句、设问、感叹和呼告;七、曲言类:双关、婉转、避讳、折挠、抑扬、反语和跳脱;八、援引类:引用、用典、仿拟、省略、节缩和藏词;九、拈就类:拈连、移就、顾名、序换和倒装;十、别传类:析字、飞白(非别)、转类(转品)、降用、易色和换算.下面是一些常用的修辞格: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映衬、移就、对偶、排比.下面是一些常用的修辞格简介:1、比喻不直接说被描写的对象甲,而用与它有相似性的乙来描写它,以使被描写的甲在形象、功能等特点上更加富有可接受性.比喻一般形式上需要有三个要素:本体(甲)、喻体(乙)和连接两者的喻词.根据这三个方面出现情况,将比喻分为:(一)明喻用“像、如、仿佛”等喻词通俗明白地打比方.如:(1)共产党像太阳.当然,如果前后句子叫长,且意义明白,明喻也可以省略喻词.如:(2)铁不用就会生锈,水不流就会发臭,人的头脑不用,功能就会萎缩.(二)暗喻用“是、成为”等喻词直接将本体当做喻体的方法.如:(3)大王庄这个阵地成为一颗锐利的铁钉,牢牢地钉进了黄维兵团的脑门心. (4)困难是弹簧,你软它就强.(三)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指本体的方法.如:(5)一旦把敌人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这里“鲜红的太阳”喻指新生的社会制度.2、比拟直接将乙事物所具有的特征、属性加在甲事物对甲进行跨类式描写的修辞格.有本体、拟体两个部分组成,本体一般为名词性事物,拟体则多为谓词性成分.从语义特征上说,拟体本不能与本体构成陈述关系.根据本体与拟体的关系,一般将比拟分为:(一)拟人将非人类的事物当做人来写.如:(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2)硬币正悄然“退休”.(二)拟物将人直接当做物,或将此物当彼物来写.如:(3)打得日本鬼子夹着尾巴逃跑了.(4)月亮一露脸,满天的星星惊散了.3、借代直接用与本体甲有相关关系的乙代替甲的修辞格.如:(1)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2)凡是愿意留下的,再不许拿人家一草一木.(3)搞好菜园子,丰富菜篮子.4、拈连在用乙对甲进行陈述或描述后,再将甲转移与本不能陈述或描述的丙进行组合的修辞手法,可用格式表述为:甲+乙→甲+丙.例如:(1)你别看我耳朵聋,可我的心不聋.(2)这一锤没敲在钟上,却敲在俺的心上.5、夸张对事物或行为作超越事实的描述的修辞格.例如:(1)毛色格外发亮,好象一根毛尖都冒出一桶油.(2)莫夸财主豪富,财主心肠比蛇毒.塘边洗手鱼也死,路过青山树也枯.6、双关让词句具有表面上一个意义实则表达另外一个意义的修辞方式.比如:(1)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2)旗杆上插鸡毛,好大的掸子(胆子)!注意:双关与歧义不同.双关是一种表达技巧,是有意地在表面上表达一种意思的时候,暗地里还有另外一种意思,而后者才是表达者的真正用意.不过不能理解后一层意思的人,不影响理解这句话的字面意义.但歧义不同,它是表达者无意产生的一种消极现象,它所表达的两种意义存在于话语表面,而且这两个意义会让接受者无所适从.如果不是有特殊的目的(如欺骗等)的话,歧义是应该避免的.7、映衬将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使它们互相衬托,相得益彰的修辞手法.例如:(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8、移就将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直接用来描写乙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格的最常见形式是体词性偏正短语,如:(1)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2)甜甜的声音让奶奶心里乐开了花.另外一种形式是谓词性结构,如:(3)秋天的黄昏,晚霞烧红了西方的天空.(4)建筑也是新式,简截不罗嗦,痛快之至.。

高中文学常见基本修辞手法汇总表

高中文学常见基本修辞手法汇总表

高中文学常见基本修辞手法汇总表1. 比喻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来传达特定的意义或形象。

它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有趣,提高文学的表现力。

2. 拟人拟人是一种修辞手法,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

通过拟人,作家可以激发读者对事物的情感共鸣,加深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3. 借代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法,用一个代词代替另一个实际指称的词语。

它可以简洁地表达抽象概念,增强作品的意境和语感。

4. 夸张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无节制地放大或缩小描述,使文学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夸张可以产生戏剧性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想象力。

5. 对比对比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相对的事物并列呈现,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或相似之处。

对比可以加深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语言表现力。

6. 暗示暗示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间接或含蓄地表达,让读者自行推理和理解。

暗示可以激发读者的思考,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和深度。

7. 排比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并列排列一系列相同结构、语法或意义的词语或句子,增强修辞效果和语言节奏。

排比可以使作品更加流畅、有力,增强表达的冲击力。

8. 反问反问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提出问题但不需要回答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反问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增加作品的互动性和说服力。

9. 比拟比拟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事物与其他具有相似特点的事物进行类比来阐明含义。

比拟可以使作品更加具体形象,增加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10. 幽默幽默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运用机智和诙谐的言语,使作品更加有趣和引人注目。

幽默可以增加作品的享受性和吸引力。

以上是高中文学常见的基本修辞手法汇总表,通过运用这些修辞手法,作家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文学作品。

高中高考语文修辞手法及含义大全.docx

高中高考语文修辞手法及含义大全.docx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及含义大全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高考考纲明确要求的有以下八种:比喻、比拟( 分为拟人、拟物) 、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一般说,比喻、夸张、拟人是语言类 ; 对偶、排比、反复是结构类 ; 反问和设问表述增强语气类。

这八类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和表达效果各不相同,下面做一简要归纳。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即打比方,帮助人容易深入理解。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 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 (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 甲( 本体 ) 如 ( 喻词 : 像、似、若、犹、好像、仿佛 ) 乙 ( 喻体 ) 。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 : 甲是 ( 喻词 : 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 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 : 只出现喻体 , 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 具体见下表: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附】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 : 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 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 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 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修辞方法

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修辞方法

修辞方法【考点讲解】一、考查形式该知识点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属于表达应用,能力层级E.多以选择或语言运用的形式考查。

二、知识讲解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高考考纲明确要求的有以下八种: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一般说,比喻、夸张、拟人是语言类;对偶、排比、反复是结构类;反问和设问表述增强语气类。

(一)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即打比方,帮助人容易深入理解。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具体见下表:附: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二)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作用: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令文章更生动。

高中语文考试必备知识点大全(修辞手法讲解)

高中语文考试必备知识点大全(修辞手法讲解)

高中语文考试必备知识点大全(修辞手法讲解)高中语文考试必备知识点大全修辞手法讲解8个手法一、比喻.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二、比拟.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三、借代.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借代的种类:①特征代本体。

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

高中语文复习修辞手法

高中语文复习修辞手法

高中语文复习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它能够丰富文学作品,让文字更加生动有趣。

在高中语文复习中,熟悉各种修辞手法及其运用是很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帮助高中生有效复习语文知识。

一、比喻比喻是运用一种事物来描述另一种不同的事物,以达到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

比如,玫瑰花的花瓣像红色的丝绸般娇艳。

通过比喻,我们可以更加形象地表达出事物的特征。

二、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的事物赋予人的性质和行为。

比如,大海咆哮着拍打着礁石。

通过拟人手法,使得描写更加生动活泼,让读者可以感受到事物的情感,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三、夸张夸张是为了突出某种特征或效果而对事物进行过分的描述。

比如,这个巨大的山峰直插云霄。

夸张手法能够使得描写更加生动有趣,引起读者的注意。

四、排比排比是将同一类事物按照某种规律进行列举,以达到强调和加强效果的目的。

比如,她心灵手巧、眉清目秀、聪慧过人。

通过排比手法,将相似的事物进行整合,使得表达更加清晰明了,令人印象深刻。

五、反问反问是以问句的方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增强语气和表达的效果。

比如,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吗?通过反问,可以使得表达更加生动有力,让读者主动思考问题。

六、设问设问是在文章中提出问题,引发读者思考。

比如,人生的意义是什么?通过设问引发读者的思考,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

七、对仗对仗是指句子中的字、词、短语等在结构上呈现出一定的对应关系。

比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对仗手法能够使得句子旋律优美,表达更加流畅。

八、夹叙夹议夹叙夹议是在叙述的过程中穿插评论,以达到加强情感表达和思想表达的目的。

比如,我还记得那个下雨天,雨滴敲打着窗户,像是在诉说着什么痛苦的故事。

通过夹叙夹议,可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使得读者更能投入其中。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希望这几种修辞手法的介绍可以帮助高中生们更好地复习语文,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灵活运用修辞手法,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使作品更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高中语文的修辞手法知识点

高中语文的修辞手法知识点

高中语文的修辞手法知识点高中语文的修辞手法是考试中需要掌握的一个重点知识点。

修辞手法是指在文学、语言、艺术等方面运用语言的某种技巧,使文章能够更好地达到表达的目的。

在语文中,良好的修辞手法不仅可以使文章更生动有力、形象生动,还可以使文章更具说服力,更好地表达思想。

高中语文的修辞手法包括大量的技巧和方法,其中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 比喻手法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其主要是通过比较来描绘事物的特点。

比喻可以让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事物,让文学作品更具有形象感和感染力。

如古诗《登高》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是一种比喻的手法。

2. 拟人手法拟人是通过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具体的人的特征和行为,来形象地描绘事物的手法。

拟人手法可以让无生命的物体更加有生命力,让读者感到亲切和与之产生共鸣。

如语文教材中一则李白的《将进酒》中有“膏肓之肉,临别赠言,\n3. 对比手法对比是将两种现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分别和相同之处。

这种手法可以使文章叙述更加丰富和生动,使文章的思想更加清晰,凸显重点。

如在古诗《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就是将明月和故乡分别与眼前的景象形成对比,让人们倍感思乡之情。

4. 排比手法排比是通过将同一个结构在多次重复中交织出的形式,来突出表达的事物的特点,同时也让读者对其印象更深刻,更易于理解。

如古诗《桃花源记》中的“渔人甚异之,弃船于水,便从口入。

豁然开朗,豁然开朗,其中自有一世界。

”就是通过排比手法来表达一种对于桃花源的神秘。

5. 借代手法借代是利用另一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对象,一般用于代替一些过于具体或者敏感的内容,使文章具有隐喻和间接的表达方式,让读者思虑。

如《读书理解史》“面向大海,春暖花开。

”中“大海”代表的是无尽的读书世界,“春暖花开”则代表的是读书的愉悦和欢喜。

6. 倍数句倍数句是相继重复意义相同的语句和成分,使文本更为生动活泼,同时也加强了语气和语态的表达。

高中语文16种修辞手法

高中语文16种修辞手法

高中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涵盖了丰富而广泛的技巧,下面列举了16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外一个事物,突出所表达的意思。

2. 拟人:给非人物质灵性特征,并用人的方式表现。

3. 象征:用某种具象的形式表示抽象的意义。

4. 暗喻:隐含地说明事物的意义,不直接或明确说明。

5. 借代:用与所要说明的意思有相似或相关的代替词汇来表示。

6. 夸张:对事物的某些特点或现象进行加强处理,以引起注意。

7. 排比:在一系列或连续的描述中使用同样的结构。

8. 对仗/对偶:用相对的词语或结构来表达相同的或类似的意义。

9. 反问:用疑问的语气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

10. 具体描写:用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意义。

11. 借题发挥:以某一题目或事件为引子,铺陈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12. 留白:留下一些内容(如信息或细节),目的是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想象。

13. 幽默:利用巧妙、新颖的语言组合及情境设计,产生幽默效果。

14. 夹叙夹议:在叙述过程中,插入议论、感叹或说明。

15. 僻词:使用罕见或不常见的字词,以激发阅读者的好奇心或重视。

16. 指事:用具象的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意义。

以上这些修辞手法都是高中语文学习中重要的内容。

掌握这些技巧有助于提高写作和阅读的能力。

高中语文古诗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高中语文古诗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高中语文古诗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古代诗文创作中常用的表达技巧,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了解和掌握古诗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对于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象征、拟人、对偶、排比、夸张等等。

比喻是修辞手法中最常见的一种,它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来传达含义。

比如,在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他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这里的“边秋一雁声”就是一种比喻,用雁声来象征边塞的凄凉和寂寞。

通过这种比喻,诗人通过具体形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

象征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使用具体的事物来代表抽象的意义。

例如,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他以玉楼、珠帘来象征显贵的宫廷生活,通过描绘这些华丽的景物,表达了对繁华背后的空虚和悲伤的思考。

拟人是指给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

这种修辞手法常用于描写自然景物或抽象概念。

在杜牧的《秋夕》中,他写道:“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这里的“鸟宿”和“僧敲”就是对自然景物的拟人描写,赋予了鸟和僧的动作,增强了描写的生动感。

对偶是指将语句或句子分为两个平行的部分,通过平衡呼应来加强表达的效果。

例如,在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里的对偶结构即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呼应和重复的形式,使诗歌更加富有韵律感和感染力。

排比是一种通过重复的修辞手法,通过一系列平行句子或短语的使用来强调和夸张。

例如,在杨炯的《登幽州台歌》中,他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通过排比的手法,将景物的壮丽和雄伟进行了夸张描写,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夸张是通过夸大事物的方法来达到修辞效果。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通过夸张手法描述了宝玉在从荣府回到贾府时的心情:“行至半途。

天色已黑,宝玉已不能忍耐,喘息提不起脚,只是往下直泻。

恰好转过一个山脚,手里一软,再搀不住脚,跌进一个大坑里。

高中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高中语文必备知识点修辞手法讲解8个手法一、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二、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三、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①特征代本体。

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2、拟人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

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

即自问自答。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7.对偶: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

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

8.借代:用借体代本体。

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如《药》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征代本体。

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

借代可使表达具体形象。

【建议】
1、紧密结合阅读训练,认识常用的的修辞手法。

2、结合作文训练,提高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3、开展相关的摘抄、品评佳句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水平。

【辅助练习】
1、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 )
②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
③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

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 )
④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 )
⑤渐渐的,天边的鱼肚白变成了淡色,好像人们喝了一点
酒,脸上呈现出红晕一样。

( )
2、请你从读过的文章中找出二三个排比句、设问句、拟人句和夸张句。

3、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字补充完整:
①树上的小鸟在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

(拟人句)
②站在山头远远看去,村边那条清亮的小河像(比喻句)
③躺在草地上,望着变幻莫测的云朵打扮着蓝色的天幕,一会儿飘来了;一会儿跑来了;一会儿。

(排比句)
查字典网高中频道为广大朋友编辑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希望对广大朋友有所帮助!为此,查字典网希望广大朋友继续关注本网站。

几组常用错的词语辨析|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误例]培养一代新风,不只是学校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事。

[修改] 而应改为而且。

[解析]在诸多关联词中,通常是而表转折关系,而且表递进关系。

误例是一个单重复句,第一分句培养一代新风是学校的事和第二分句培养一代新风是整个社会的事之间,无论是从意念上,还是从不只这一关联词标志上,都可以判定是递进关系,因此而应改为而且。

[误例]我用四毛钱、两两粮票买了二个馒头。

[修改] 两两应改为二两;二个应改为两个。

[解析] 二跟两的区别有六项:第一,用于读数目字,如一、二、三、四、二、四、六、八。

第二,用于序数,可以放在第、初其后面,也可以放在则、次和亲属称呼的前面。

第三,用于小数和分数中,如:零点二、三分之二、二分之一。

第四,在多位数中,一般用于十、百前面和十、百、千、万、亿后面,也可以用于千、万、亿的前面。

第五,就跟量词的关系说,在市制计量单位(寸、尺、里、斤、升、斗、亩)前面,多半用二;在各种计量单位的后面,在两(表重量) 的前面,一定用二。

第六,一般不直接放在名
词前面,偶尔只说二人。

至于说二楼、二队、二门、二房,那是表示序数。

两不用于读数目字,不用于序数、小数和分数中。

在多位数中,常用于千、万、亿的前面。

在半的前面,一定用两,不用二。

就跟量词的关系说,常用于一般量词(个、双、本、只、副、把、匹等)和法制计量单位(克、千克、吨、千米、平方米等)的前面,有时也用于市制计量单位的前面。

可以直接放在某些词的前面(省去量词)。

这种用法比二多见。

如两国、两校、两厂、两用、两眼、两家等,但不能说两椅子、两茶杯等。

[误例]狄拉克经过多年研究,终于发明了又一种新的基本粒子。

[修改] 发明应改为发现。

[解析] 发明是指创造新的事物和方法,是从无到有;发现是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而那事物或规律则是固有的。

[误例]个人情绪的发泄应当以不伤害他人的利益和情感为原则。

[修改] 发泄应改为宣泄。

[解析] 宣泄与发泄是同义词,其区别是:从差异语素看,宣与发都有排遣的意思,但宣大多指感情的自然流露、遣散,而发则带有强烈的主观意愿,发泄略偏贬义;从施加对象看,宣泄一般仅指动作发出者本身,而发’泄一般涉及其他的对象;从词语的用途及语法功能看,发泄可带宾语,或指
内容,或指对象,而宣泄通常不带宾语。

[误例]韩非是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的法制思想对秦王朝的建立起了很大的作用。

[修改] 法制应改为法治。

[解析]指有关的法律制度,用法制;表示要根据法制来治理国家,用法治。


例的含义显然适合用法治。

烦杂·烦嚣
[误例]这里远离闹市,烦杂的声音一点也听不到。

[修改] 烦杂应改为烦嚣。

[解析] 烦杂,指(事物)多而杂;烦嚣,指声音嘈杂扰人。

根据误例的语境,该用烦嚣。

[误例]她一连几次挑起话头,想和女儿谈谈,可是女儿的反映却很冷淡。

[修改] 反映应改为反应。

[解析] 反应是指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而反映则是指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

反应常用作名词,反映常用作动词。

根据误例的句意及与冷淡搭配的需要,只能用反应替代反映。

返回查字典首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