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答案最新国家开放高校人体解剖生理学答案1、关于解剖方位术语的描述,正确的是()。
A、近头者为上,近足者为下B、近身体腹面者为后侧C、距水平面近者为内D、近内腔者为内侧E、近皮肤者远者为浅答案:A2、关于细胞膜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0。
A、电镜下可见细胞膜分为内、中、外三层结构B、内、中、外三层结构是一切生物膜所具有的共同特征C、细胞内有膜细胞器D、细胞器主要由单位膜构成E、细胞器上有大量膜蛋白受体答案:E3、上皮组织的特点,不包括()。
A、包括被覆上皮和腺上皮B、分布于体表及有腔器官的腔面C、含丰富血管、神经D、具有爱惜作用E、有些具有感觉功能答案:C4、关于化学性突触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由突触前成分、突触后成分和突触间隙组成B、突触前成分内含突触小泡和线粒体C、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D、突触前膜上有特异性神经递质的受体E、突触间隙是位于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之间的狭小间隙答案:D5、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A、指安降时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B、其大小接近Na+平衡电位C、在不同细胞,其大小可以不同D、是一个稳定的电位E、其大小接近K+平衡电位答案:B6、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A、指安静时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B、其大小接近Na+平衡电位C、在不同细胞,其大小可以不同D、是一个稳定的电位E、其大小接近K+平衡电位7、当运动神经兴奋,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接头前膜开放的电压依从性通道是()。
A、Ca2+B、K+C、Na+D、CI-E、Mg2+答案:A8、关于负反馈的描述,错误的是()。
A、把握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对把握部分的活动产生抑制作用B、使把握部分的活动增加C、负反馈普遍存在于机体调整过程中D、是维持机体与外环境协调的重要把握机制E、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把握机制9、关节的运动形式有屈、伸、收、展、旋转和环转运动。
关节围绕冠状轴进行的运动,两骨接近或角度减小,称为()。
解剖生理课后练习及答案答案
解剖生理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绪论举例说明机体生理活动中的反响调节机制。
第一章人体根本构造概述问答题:1.物质进入细胞内可通过那些方式,各有何特点?2.结缔组织由那些种类,各有何构造和功能特点?3.肌肉组织由那些种类,各有和功能特点?4.神经组织由几种类型的细胞组成,各有和特点?第二章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问答题:1.试述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
2.何谓可兴奋性组织或细胞的不应期现象?其生理意义是什么?3.简述神经信号引起肌肉收缩的主要生理事件?4.简述肌肉收缩的分子机制。
5.简述神经冲动传导的一般特征第三章运动系统问答题:1.简述人类骨骼的组成和特征?2.与人类的直立行走、劳动和语言相适应,人体骨骼肌配布有什么特点?第四章神经系统问答题:2.简述神经系统的根本组成。
10.反射弧由那些局部组成?试述其各部特点。
11.试述脊髓主要传导束的位置、起始部位和主要功能。
12.试述脑神经的分布、主要功能及相应核团的位置?3.何谓牵*反射?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13.肌紧*是如何产生和维持的?14.何谓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试以浅感觉和深感觉为例说明其感觉传导通路。
17.什么是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试述其功能特点。
18.比拟说明椎体系和椎体外系的功能特点。
19.试述脑干网状构造的功能特点。
20.试述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21.试述自主神经对内脏活动调节的功能特点。
22.试比拟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构造特征、递质和受体。
23.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什么?24.试述正常脑电图各波的频率*围和功能意义。
25.试述两种不同的睡眠时相及其特征。
26.什么是条件反射?列举生活实例,说明几种不同的条件性抑制。
27.述大脑两半球功能的布对称性。
28.人类大脑皮质有哪些语言中枢?各位于何处?并说明损伤后的病症?第五章感觉器官问答题:1.试述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2.眼近视时是如何调节的?3.近视、远视和散光患者的眼折光系统发生了什么异常?如何矫正?4.视杆细胞和视椎细胞有何异同?5.简述视杆细胞的光换能机制。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详解[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详解[习题答案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概述名词解释:主动转运:是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它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
这种运输依靠细胞膜上的嵌入蛋白,如Na+—K+泵。
被动转运:是指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不需要细胞供给能量。
闰盘:心肌细胞相连处细胞模特化,凸凹相连,形状呈梯状,呈闰盘。
神经原纤维:位于神经元胞体内,呈现状较之分布,在神经元内起支持和运输的作用。
尼氏体:为碱性颗粒或小块,由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供神经活动需要。
朗飞氏结:神经纤维鞘两节段之间细窄部分,称为朗飞氏节。
问答题:1. 细胞中存在那些细胞器,各有何功能,膜状细胞器由有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溶酶体,非膜状细胞器有中心体和核糖体。
内质网功能:粗面内质网参与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也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
光面内质网除作为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外,还参与糖类、脂肪、等的合成与分解。
高尔基复合体功能:参与分泌颗粒的形成。
小泡接受粗面内质网转运来的蛋白质,在扁平囊中进行加工、浓缩,最后进入大泡形成分泌颗粒,移至细胞的顶部,然后移出胞外。
线粒体功能:是细胞内物质氧化还原的重要场所,细胞内生物化学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窦由此供给,故称为细胞的“动力工厂”。
溶酶体功能:溶酶体内含有的酸性磷酸梅和多种水解酶,能消化进入细胞内的细菌、异物和自身衰老和死亡的细胞结构。
中心体功能:参与细胞的游戏分裂,与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和染色质的移动有关。
核糖体功能:合成蛋白质。
2. 物质进入细胞内可通过那些方式,各有和特点,被动转运: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不需要细胞供给能量包括单纯扩散,如脂溶性物质;协助扩散(需要载体和通道),如非脂溶性物质。
主动转运: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它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
这种运输依靠细胞膜上的嵌入蛋白,如Na+—K+泵。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生理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部分著名科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古希腊著名生物学家,动物学的远祖。
最早对动物进行分类研究的生物学家,对鱼、两栖、爬行、鸟、兽等动物的结构和功能作了大量工作。
盖伦(Galen,129-199)古希腊解剖学家、医生。
写出了大量医学和人体解剖学方面的文章。
维萨力欧(Vesalius,1514-1564)比利时解剖学家。
开始用人尸作解剖材料,被誉为现代解剖学奠基人,1543年发表《人体的结构一书》,首次引入了寰椎、大脑骈胝体,砧骨等解剖学名词。
哈维(Havey,1578-1657)英国动物生理学家,血液循环理论的创始人。
1682年发表《动物心脏和血液运动的解剖论》一书,其研究标志近代生理学的开始。
洛维(Lower R,1631-1691)英国解剖学家。
首次进行动物输血实验,后经丹尼斯(Denis)第一次在人类进行输血并获得成功。
列文虎克(Avan Leewenhock,1632-1723)荷兰生物学家。
改进了显微镜,观察了动物组织的微结构,是首次观察到细菌和原生物的微生物学家。
林奈(Linnaeus,1707-1778)瑞典博物学家。
1735年出版《自然系统》,奠定了动物学分类的基础。
伽尔夫尼(Galvani L,1737-1798)意大利生理学家。
首次发现机体中的带电现象,进行了大量“动物电”方面的实验,开创了生物电研究的先河。
巴甫洛夫(Sechenov IM,1829-1905)德国著名生理学家。
在心血管神经支配、消化液分泌机制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首次提出高级神经活动的条件反射学说。
施塔林(Starling EH,1866-1927)英国生理学家。
1915年首次宣布“心的定律”的发现,对循环生理作出独创性成就。
1902年与裴理斯(Beiliss WM)合作,发现刺激胰液分泌的促胰液素,1905年首次提出“激素”一词。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教学资料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第四章感觉器官问答题:1. 试述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1)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每种特定的感受器对某种类型的刺激较其他类型更容易起反应,这种类型的刺激就是适宜刺激。
然而,某些感受器也可对非适宜刺激产生比适宜刺激弱得多的反应,得到与适宜刺激同样的感觉。
要想使刺激引起感受器兴奋,刺激强度和刺激持续时间必须达到一定的量,通常把作用于感受器引起人体产生某种感觉所需的最小刺激量称为感觉阈值。
(2)感受器的换能、感受器电位和感受性冲动的发放(3)感受器的适应:同一刺激强度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并不总是产生同样大小的感受器电位的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
这类感受器可降低去极化范围和程度,使传入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的频率下降,甚至不再产生反映。
根据产生适应的快慢,将感受器分为紧张型感受器和时相型感受器。
(4)感觉的精确度:每个感觉神经元对刺激的反应都限定在所支配的某个皮肤区域内,这就是所谓的感受野。
感受野大小随支配皮肤区域内的感受器密度而不同,感受器空间分布密度越高,感受野亦越小,其感觉的精确度或分辨能力也就越高。
2. 眼近视时是如何调节的?眼折光力的调节使睫状肌中环行肌收缩,引起连接于晶状体的悬韧带放松;晶状体由于其自身的弹性而向前方和后方凸出,使眼的总折光能力增大,使光线聚焦成象在视网膜上。
调节反射时,除晶状体的变化外,同时还出现瞳孔缩小和两眼视轴向鼻中线的会聚。
瞳孔缩小主要是减少进入眼内光线的量;两眼会聚主要是使看近物时物象仍可落在两眼视网膜的相称位置。
3. 近视、远视和散光患者的眼折光系统发生了什么异常?如何矫正?近视:多数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来自远方物体的平行光线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前聚焦,到视网膜时光线发散,以至物象模糊。
近视也可由于眼的折光能力过强,使物体成象于视网膜之前。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以至主焦点的位置在视网膜之后,使入眼的平行光线在到达视网膜时还未聚焦,而形成一个模糊的物象。
《人体解剖生理学》各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细胞和基本组织一、填空题1、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2、脂类蛋白质3、线粒体4、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生殖上皮5、肌纤维的周缘多6、肌原纤维肌肉7、长柱状闰盘节律性植物性8、胞体突起9、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二、选择题:1、A2、D3、E4、A5、E6、D7、A8、C9、C 10、E三、问答题:1、①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②上皮细胞有明显极性,分游离面和基底面;③上皮组织没有血管,其营养来自深层的结缔组组织;④再生能力强。
第二章运动系统一、填空题1、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2、骨膜骨质骨髓3、骨密质骨松质红骨髓黄骨髓4、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二、选择题1、C2、C3、D综合练习题一、填空题1、新陈代谢2、强度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刺激强度3、兴奋抑制4、易化扩散(以“通道”为中介)主动转运5、胞饮作用6、钾离子7、乙酰胆碱8、钙离子10、神经调节、体液调节11、正反馈12、神经、肌肉、腺体二、选择题1、C2、C3、B4、D5、C 7、D 8、A 9、C10、C 11、B 12、B 13、C 14、D 15、D 16、B三、问答题1.答: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方式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入胞。
K+、Na+是通过易化扩散(以“通道”为中介)顺差通过细胞膜;通过主动转运逆着电-化学差通过细胞膜的。
O2是通过单纯扩散出入细胞。
葡萄糖是通过易化扩散(以“载体”为中介)出入细胞的。
细菌是通过入胞作用和出胞作用进出细胞的。
水是利用渗透梯度从低渗一侧到高渗侧。
2.细胞在静息状态下,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的形成是由细胞膜对特异离子的相对通透性不同和离子的跨膜浓度梯度决定的。
A、Na+-K+泵的作用(…);B、Na+、K+、Cl-、有机负离子通透性;C、在静息状态下,膜内外存在K+浓度差且细胞膜对K+有较大的通透性,因而K+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增加膜外的正电荷,随着K+的外流,膜外正电荷逐渐增多,膜内负电荷也逐渐增多,限制K+外流,当扩散力=电场力时,K+停止外流,膜电位固定,所以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而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解剖生理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答案
解剖生理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绪论举例说明机体生理活动中的反馈调节机制。
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概述问答题:1.物质进入细胞内可通过那些方式,各有何特点?2.结缔组织由那些种类,各有何结构和功能特点?3.肌肉组织由那些种类,各有和功能特点?4.神经组织由几种类型的细胞组成,各有和特点?第二章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问答题:1.试述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
2.何谓可兴奋性组织或细胞的不应期现象?其生理意义是什么?3.简述神经信号引起肌肉收缩的主要生理事件?4.简述肌肉收缩的分子机制。
5.简述神经冲动传导的一般特征第三章运动系统问答题:1.简述人类骨骼的组成和特征?2.与人类的直立行走、劳动和语言相适应,人体骨骼肌配布有什么特点?第四章神经系统问答题:2.简述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
10.反射弧由那些部分组成?试述其各部特点。
11.试述脊髓主要传导束的位置、起始部位和主要功能。
12.试述脑神经的分布、主要功能及相应核团的位置?3.何谓牵张反射?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13.肌紧张是如何产生和维持的?14.何谓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试以浅感觉和深感觉为例说明其感觉传导通路。
17.什么是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试述其功能特点。
18.比较说明椎体系和椎体外系的功能特点。
19.试述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特点。
20.试述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21.试述自主神经对内脏活动调节的功能特点。
22.试比较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结构特征、递质和受体。
23.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什么?24.试述正常脑电图各波的频率范围和功能意义。
25.试述两种不同的睡眠时相及其特征。
26.什么是条件反射?列举生活实例,说明几种不同的条件性抑制。
27.述大脑两半球功能的布对称性。
28.人类大脑皮质有哪些语言中枢?各位于何处?并说明损伤后的症状?第五章感觉器官问答题:1.试述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2.眼近视时是如何调节的?3.近视、远视和散光患者的眼折光系统发生了什么异常?如何矫正?4.视杆细胞和视椎细胞有何异同?5.简述视杆细胞的光换能机制。
人体解剖生理学习题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题答案绪论一、名词解释1、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
2、体液调节:指机体的某些组织、细胞所分泌的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作用于靶器官,调节靶器官生理活动。
3、自身调节:环境变化时,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4、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
5、激素:由分泌腺或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在体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对机体生理过程起调节作用的物质称为激素。
6、环境:细胞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细胞外液)。
7、稳态: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8、冠状轴与冠状面:左右平伸与地面平行的轴称冠状轴。
延冠状轴所做的将人体分前后两部分的切面称冠状面,也称为额状面。
9、矢状轴与矢状面:前后平伸与地面平行的轴称矢状轴。
延矢状轴所指的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切面称矢状面。
二、选择题1、人体生理功能最主要的调节方式为:AA、神经调节B、全身性体液调节C、局部体液调节D、自身调节2、下列各项调节中只有哪项不属于正反馈调节?BA、血液凝固;B、减压反射;C、排尿反射;D、分娩过程3、细胞生活的环境是指:CA、体液;B、细胞液;C、细胞外液;D、组织液4、在生理状态下,维持肾小球血流量恒定的主要调节方式是:C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反馈调节5、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是:AA、生物体环境的理化性质经常保持绝对稳定状态B、稳态是一种复杂的由机体部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动态平衡过程C、维持机体环境的理化性质性相对恒定的状态D、稳态一旦不能维持,生物体的生命将受到威胁6、你做过的以下实验,哪个属于急性离体实验方法?CA、反射弧分析B、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C、神经不应期的测定D、家兔呼吸运动影响因素7、以下不属于激素传递方式的是DA、远距分泌B、旁分泌C、自分泌口、突触分泌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A、反射B、反应C、反馈D、兴奋9、对神经调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DA、调节幅度小B、调节的敏感性差C、作用围广,而且持久D、反应迅速、准确和短暂10、正反馈调节的作用是使CA、体激素水平不致过高B、人体体液理化特性相对稳定C、人体活动按某一固定程序进行,到某一特定目标D、人体血压稳定11、关于反射,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DA、是机体在神经中枢参与下发生的反应B、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C、机体通过反射,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适应性反应D、没有大脑,就不能发生反射 12、下列不符合解剖学姿势的是CA、身体直立B、两足并立,足尖向前C、双手掌心向侧D、双上肢垂与躯干两侧13、以下哪项不属于反射弧的环节A庆、突触B、中枢C、效应器D、外周神经14、躯体运动神经属于C庆、传入神经B、中枢 C、传出神经D、效应器15、关于体液调节,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A、体液调节不受神经系统的控制B、通过化学物质来实现C、激素所作用的细胞称为激素的靶细胞?D、体液调节不一定都是全身性的16、条件反射的特征是 DA、种族遗传B、先天获得C、数量较少D、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17、体液调节的特点是CA、迅速B、准确C、持久D、短暂18、排尿反射是 D庆、自身调节 B、负反馈调节 C、体液调节 D、正反馈调节三、是非题(错)1、正反馈调节是维持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概述名词解释:•主动转运:是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它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
这种运输依靠细胞膜上的嵌入蛋白,如Na+—K+泵。
•被动转运:是指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不需要细胞供给能量。
•闰盘:心肌细胞相连处细胞膜特化,凸凹相连,形状呈梯状,呈闰盘。
•神经原纤维:位于神经元胞体内,呈线状交织分布,在神经元内起支持和运输的作用。
•尼氏体:为碱性颗粒或小块,由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供神经活动需要。
•郎飞结:神经纤维鞘两节段之间细窄部分,称为郎飞结。
问答题:1.细胞中存在那些细胞器,各有何功能?•膜状细胞器由有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溶酶体,非膜状细胞器有中心体和核糖体。
•内质网功能:粗面内质网参与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也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
光面内质网除作为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外,还参与糖类、脂肪、等的合成与分解。
•高尔基复合体功能:参与分泌颗粒的形成。
小泡接受粗面内质网转运来的蛋白质,在扁平囊中进行加工、浓缩,最后进入大泡形成分泌颗粒,移至细胞的顶部,然后移出胞外。
•线粒体功能:是细胞内物质氧化还原的重要场所,细胞内生物化学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窦由此供给,故称为细胞的“动力工厂”。
•溶酶体功能:溶酶体内含有的酸性磷酸梅和多种水解酶,能消化进入细胞内的细菌、异物和自身衰老和死亡的细胞结构。
•中心体功能:参与细胞的游戏分裂,与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和染色质的移动有关。
•核糖体功能:合成蛋白质。
2.物质进入细胞内可通过哪些方式,各有何特点?•被动转运: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不需要细胞供给能量•包括单纯扩散,如脂溶性物质;协助扩散(需要载体和通道),如非脂溶性物质。
•主动转运: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它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
这种运输依靠细胞膜上的嵌入蛋白,如Na+—K+泵。
人体解剖生理学(药学用)课后习题详解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2013.06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1)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1/4的血浆,3/4的组织间液,还有少量的淋巴和脑髓液。
(2)稳态: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如温度、PH值、二氧化碳分压、渗透压等始终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3)刺激:内、外环境的所有变化。
(4)反应:机体受到刺激后所发生的某种功能状态的改变。
(5)神经调节:神经系统对生理功能进行的调节。
(6)反馈:反馈控制系统是一个闭环系统,由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
(7)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
(8)兴奋:受到刺激时,功能活动从无到有,或由弱到强。
(9)抑制:功能活动从有到无,或由强到弱。
(10)体液调节:机体的某些细胞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运输到所作用的影响其功能组织、细胞。
2.解剖学和生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是什么?(1)解剖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构造的一门学科,任务是揭示构成人体的这些细胞、组织、器官以及系统的组成和形态结构;(2)生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研究正常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任务是揭示这些功能活动对维持人的生命的作用和意义,以及这些功能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
3.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及各自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有何联系?生理学研究分为以下三个水平:(1)细胞分子水平,研究细胞生理功能以及构成细胞的生物分子的理化机生物学特性有助于揭示生命本质(2)器官系统水平,研究这些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阐述其发生机制、活动规律以及影响因素(3)整体水平,对人体各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环境对机体功能活动的影响的研究;联系: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只有层次的研究结合起来,才能揭示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
4.生理学与医药学有什么关系?生理学和医药学的关系:医药学的发展有赖于人体解剖学的生理学的发展,而医药学领域的实践也必然反过来促进解剖和生理学领域的研究。
国家开放大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答案国家开放高校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答案1、关于解剖方位术语的描述,正确的是()。
A、近头者为上,近足者为下B、近身体腹面者为后侧C、距水平面近者为内D、近内腔者为内侧E、近皮肤者远者为浅答案:A2、关于细胞膜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电镜下可见细胞膜分为内、中、外三层结构B、内、中、外三层结构是一切生物膜所具有的共同特征C、细胞内有膜细胞器D、细胞器主要由单位膜构成E、细胞器上有大量膜蛋白受体答案:E3、上皮组织的特点,不包括0。
A、包括被覆上皮和腺上皮B、分布于体表及有腔器官的腔面C、含丰富血管、神经D、具有爱惜作用E、有些具有感觉功能答案:C4、关于化学性突触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由突触前成分、突触后成分和突触间隙组成B、突触前成分内含突触小泡和线粒体C、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D、突触前膜上有特异性神经递质的受体E、突触间隙是位于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之间的狭小间隙答案:D5、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A、指安静时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B、其大小接近Na+平衡电位C、在不同细胞,其大小可以不同D、是一个稳定的电位E、其大小接近K+平衡电位答案:B6、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A、指安静时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B、其大小接近Na+平衡电位C、在不同细胞,其大小可以不同D、是一个稳定的电位E、其大小接近K+平衡电位7、当运动神经兴奋,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接头前膜开放的电压依从性通道是0。
A、Ca2÷B、K+C、Na+D、CI-E、Mg2+答案:A8、关于负反馈的描述,错误的是()。
A、把握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对把握部分的活动产生抑制作用B、使把握部分的活动增加C、负反馈普遍存在于机体调整过程中D、是维持机体与外环境协调的重要把握机制E、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把握机制9、关节的运动形式有屈、伸、收、展、旋转和环转运动。
关节围绕冠状轴进行的运动,两骨接近或角度减小,称为()。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概述名词解释:单位膜:电镜下所观察到的细胞膜的三层结构,即内、外两层亲水极与中间层疏水极,称之为单位膜。
质膜、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膜、线粒体膜和核膜窦为单位膜。
单位膜是生物膜的基本结构。
主动转运:是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它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
这种运输依靠细胞膜上的嵌入蛋白,如Na+—K+泵。
被动转运:是指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不需要细胞供给能量。
闰盘:心肌细胞相连处细胞模特化,凸凹相连,形状呈梯状,呈闰盘。
神经原纤维:位于神经元胞体内,呈现状较之分布,在神经元内起支持和运输的作用。
尼氏体:为碱性颗粒或小块,由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供神经活动需要。
朗飞氏结:神经纤维鞘两节段之间细窄部分,称为朗飞氏节。
问答题:1. 细胞中存在那些细胞器,各有何功能?膜状细胞器由有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溶酶体,非膜状细胞器有中心体和核糖体。
内质网功能:粗面内质网参与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也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
光面内质网除作为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外,还参与糖类、脂肪、等的合成与分解。
高尔基复合体功能:参与分泌颗粒的形成。
小泡接受粗面内质网转运来的蛋白质,在扁平囊中进行加工、浓缩,最后进入大泡形成分泌颗粒,移至细胞的顶部,然后移出胞外。
中心体功能:参与细胞的游戏分裂,与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和染色质的移动有关。
核糖体功能:合成蛋白质。
2. 物质进入细胞内可通过那些方式,各有和特点?被动转运: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不需要细胞供给能量包括单纯扩散,如脂溶性物质;协助扩散(需要载体和通道),如非脂溶性物质。
主动转运: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它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
这种运输依靠细胞膜上的嵌入蛋白,如Na+—K+泵。
胞饮和胞吐作用:大分子物质或颗粒状物质通过细胞膜运动将物质吞入细胞内。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材课后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材课后答案第一章绪论1. 问答题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两类。
2. 机体机能调节的基本方式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3.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它由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等五部分组成。
1. 在人体功能调节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神经调节。
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3. 维持机体内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负反馈调节。
4. 正反馈调节的作用是使人体各种生理功能不断增强,从而发挥最大效应。
1. 一般认为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作用精确,作用迅速。
1. 神经调节的特点包括发生反应比较迅速,作用时间较短暂,调节部位较准确。
2. 体液调节的特点包括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时间持久,参与维持内环境稳定。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发生有适应性意义的反应。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 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方式有主动转运被动转运胞吐和胞纳作用。
2. 载体蛋白的特点有高度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
3. 细胞膜主动转运物质的特点是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需要消耗能量。
4. 大分子或团块物质的转运方式是胞吐胞纳,均属于主动转运。
5.细胞内外离子分布不均.细胞内K+浓度高于膜外,而细胞外Na+浓度高于膜内。
6.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化时,Na + 离子内流量增多;复极化时,K +离子外流量增多。
7. 单一神经或肌肉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有全或无定律不衰减传导。
8. 钠泵的化学本质是,它的生理功能是Na + -K + 依赖式ATP 酶维持细胞内外Na+、K+的不均衡分布,从而维持细胞的正常体积和兴奋性。
9. 细胞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细胞兴奋的标志是产生动作电位。
10.神经干动作电位实验,一定范围内增大刺激强度时,可见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1. 下列物质跨膜转运属于单纯扩散的有(B.CO2 C.O2) 。
2. 下面哪些过程属于主动转运B.Na + 移出细胞E. 骨骼肌舒张时。
人体解剖生理学(药学用)课后习题详解2解读
人体解剖生理学(药学用)课后习题详解2解读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1)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1/4的血浆,3/4的组织间液,还有少量的淋巴和脑髓液。
(2)稳态: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如温度、PH值、二氧化碳分压、渗透压等始终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3)刺激:内、外环境的所有变化。
(4)反应:机体受到刺激后所发生的其中一种功能状态的改变。
(5)神经调节:神经系统对生理功能进行的调节。
(6)反馈:反馈控制系统是一个闭环系统,由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
(7)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
(8)兴奋:受到刺激时,功能活动从无到有,或由弱到强。
(9)抑制:功能活动从有到无,或由强到弱。
(10)体液调节:机体的一些细胞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运输到所作用的影响其功能组织、细胞。
2.解剖学和生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是什么?(1)解剖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构造的一门学科,任务是揭示构成人体的这些细胞、组织、器官以及系统的组成和形态结构;生理学研究分为以下三个水平:(1)细胞分子水平,研究细胞生理功能以及构成细胞的生物分子的理化机生物学特性有助于揭示生命本质(2)器官系统水平,研究这些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阐述其发生机制、活动规律以及影响因素4.生理学与医药学有什么关系?生理学和医药学的关系:医药学的发展有赖于人体解剖学的生理学的发展,而医药学领域的实践也必然反过来促进解剖和生理学领域的研究。
5.机体如何维持稳态,稳态对于生命的意义何在?机体调节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从而维持稳态;意义:稳态是细胞行使正常生理功能以及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6.简述生理功能调节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生理功能调节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一)神经调节:作用迅速、定位准确、持续时间短暂;(二)体液调节:作用相对缓慢、广泛、持久;(三)自身调节:自身调节作用较小,仅是对神经和体液调节的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第四章感觉器官问答题:1. 试述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1)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每种特定的感受器对某种类型的刺激较其他类型更容易起反应,这种类型的刺激就是适宜刺激。
然而,某些感受器也可对非适宜刺激产生比适宜刺激弱得多的反应,得到与适宜刺激同样的感觉。
要想使刺激引起感受器兴奋,刺激强度和刺激持续时间必须达到一定的量,通常把作用于感受器引起人体产生某种感觉所需的最小刺激量称为感觉阈值。
(2)感受器的换能、感受器电位和感受性冲动的发放(3)感受器的适应:同一刺激强度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并不总是产生同样大小的感受器电位的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
这类感受器可降低去极化范围和程度,使传入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的频率下降,甚至不再产生反映。
根据产生适应的快慢,将感受器分为紧张型感受器和时相型感受器。
(4)感觉的精确度:每个感觉神经元对刺激的反应都限定在所支配的某个皮肤区域内,这就是所谓的感受野。
感受野大小随支配皮肤区域内的感受器密度而不同,感受器空间分布密度越高,感受野亦越小,其感觉的精确度或分辨能力也就越高。
2. 眼近视时是如何调节的?眼折光力的调节使睫状肌中环行肌收缩,引起连接于晶状体的悬韧带放松;晶状体由于其自身的弹性而向前方和后方凸出,使眼的总折光能力增大,使光线聚焦成象在视网膜上。
调节反射时,除晶状体的变化外,同时还出现瞳孔缩小和两眼视轴向鼻中线的会聚。
瞳孔缩小主要是减少进入眼内光线的量;两眼会聚主要是使看近物时物象仍可落在两眼视网膜的相称位置。
3. 近视、远视和散光患者的眼折光系统发生了什么异常?如何矫正?近视:多数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来自远方物体的平行光线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前聚焦,到视网膜时光线发散,以至物象模糊。
近视也可由于眼的折光能力过强,使物体成象于视网膜之前。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以至主焦点的位置在视网膜之后,使入眼的平行光线在到达视网膜时还未聚焦,而形成一个模糊的物象。
远视眼的特点是在看远物时就需要动用眼的调节能力,而看近物时晶状体的调节已接近它的最大限度,故近点距离较正常人为大,视近物能力下降。
散视:正常眼的折光系统的各折光面都是正球面的,从角膜和晶状体真个折光面射来的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上。
4. 视杆细胞和视椎细胞有何异同?视杆细胞和视椎细胞在形态上均可分为4部分,由内向外依次称为外段、内段、胞体和终足;其中外段是感光色素集中的部位,在感光换能中起重要作用。
视杆细胞和视椎细胞的主要区别在外段,其外形不同,所含感光色素也不同。
视杆细胞外段呈长杆状,视椎细胞外段呈圆锥状。
两种感光细胞都通过终足和双极细胞发生突触联系,双极细胞再与神经节细胞联系。
5. 简述视杆细胞的光换能机制。
光量子被视紫红质吸收后引起视蛋白分子变构,视蛋白分子的变构激活视盘膜中的一种G—蛋白,进而激活磷酸二酯酶,使外段胞浆中的CAMP大量分解,而胞浆中的CAMP大量分解,使未受光刺激时适合于外段膜的CAMP也解离而被分解,从而使膜上的化学门控式Na+通道关闭,形成超极化型感受器电位。
6. 什么是三原色学说?在视网膜中存在着分别对红、绿、蓝光线特别敏感的3种视锥细胞或相应的3种感光色素,不同波长的光线可对与敏感波长相近的两种视锥细胞或感光色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从而引起不同颜色的感觉——即丰富的色彩。
在人的视网膜中,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空间分布是不同的,因而具有相应的视觉空间分辨特性。
7. 简述鼓膜和听骨链的作用。
鼓膜振动推动附着在鼓膜上的锤骨柄,带动整个听骨链。
所以,鼓膜振动经3块听小骨传递,使抵在前庭窗上的镫骨底板振动,引起内耳前庭窗膜所构成的声能量传递系统,发挥了很好的增压减振的生理效应。
8. 什么是行波学说。
基底膜的振动不像所假设的那样以一种驻波的形式震动,而是以一种行波方式由蜗底较窄的基底膜部分向蜗顶端较宽部分移动,这就是所谓的行波学说。
9. 简述椭圆囊和球囊在维持身体平衡上的作用。
椭圆囊和球囊是感受线性加速度和头空间位置变化的感受器。
由于毛细胞的纤毛埋在含有碳酸钙结晶的耳石或耳沙膜中,而耳石又给耳石膜以质量,当头向左或右倾时,重力使耳石膜产生压力量变造成纤毛弯曲。
如头向左倾时,左耳石器官毛细胞上的纤毛受牵拉而使毛细胞则超级化;反之则亦然。
毛细胞去极化兴奋前庭神经纤维,冲动传导至脑,产生头部位置感觉,并引起肌紧张反射性改变以维持机体姿势平衡。
10. 简述半规管功能。
半规管是感受正、负旋转加速度刺激的感受器,各自的平面相互接近互相垂直。
这种排列使头部在空间作空间作旋转或弧形变速运动时,由于与旋转平面一致的水平半规管内每个毛细胞的纤毛都处于特定位置,动纤毛离鼻或头前最近,而最小纤毛或静纤毛离头最近。
当半规管对刺激过度敏感或受到过强厘刺激时,会引起一系列自主性功能反应,出现恶心、呕吐、皮肤苍白、眩晕、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等现象。
11. 何谓前庭自主神经反应?在头向左旋转时,内淋巴液的惯性使纤毛从左向右移动,液体的相对运动引起脑左边的毛细胞纤毛向动纤毛方向移动并去极化,而脑右边毛细胞的纤毛向静纤毛方向移动并超级化,相应地脑左边的前庭神经增加他们的动作电位发放率,而脑右边的前庭神经则降低它们的动作电位发放率。
于是这种信息被传递到脑,被翻译成头正在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当半规管对刺激过度敏感或受到过强刺激时,会引起一系列自主性功能反映。
12. 按功能划分,感受器由那些主要类型,其主要特点是什么?化学感受器:主要感受化学物质浓度刺激。
痛感受器或伤害性感受器:只要感受组织损伤刺激。
在组织受到如过强的机械、热或化学能损伤性刺激时,可激活这类感受器。
温度感受器:热感受器对高于体温的温度变化起反应,冷感受器对低于体温的温度变化起反应。
本体感受器或机械感受器:对机械力或引起感受器变形的刺激敏感。
第五章血液名词解释:细胞外液:是指组织液、血浆、脑脊液和淋巴液等,它是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故又称为内环境。
稳态:人体大部分细胞与外界隔离而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细胞外也构成了机体生存的内环境。
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产生的渗透压称为血浆胶体渗透压。
白蛋白是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最主要物质。
血液凝固:简称凝血,指血液从流动的溶胶状态转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过程的物质称为凝血因子。
血型:指血细胞膜上所存在的特异抗原的类型,通常所谓血型,主要是指红细胞血型,根据红细胞膜上凝集原进行命名。
Rh血型:在大部分人的红细胞尚存在另一类抗原,称为Rh因子。
根据红细胞膜上的Rh因子建立的血型系统称为Rh血型系统。
问答题:1. 血液对机体稳态的保持具有那些重要作用?人体大部分细胞与外界隔离而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细胞外也构成了机体生存的内环境。
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血液对于维持肌体内环境的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人体新陈代谢所需的全部物质和代谢产物都需要通过血液和血液循环完成交换和排出体外。
血液中存在于血液酸碱平衡、血液凝固、免疫防御、运送氧和二氧化碳有关的各种细胞、蛋白和因子。
2. 白细胞由那些主要类型?试述其主要功能。
根据白细胞的染色特征,可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颗粒白细胞,简称粒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另一类称为无颗粒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参加机体的免疫反应。
由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参与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反应组成了机体对入侵异物和体内畸变细胞防御的全部内容。
血小板主要参与机体的血凝反应。
许多因子的活化都需在血小板的磷脂表面进行,因而为凝血因子的激活提供了条件。
凝血过程中血小板能释放许多与血凝有关的因子。
3.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是怎样发挥其免疫功能的?由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称为细胞免疫反应。
在细胞免疫反应中,T细胞并不分泌抗体,而是通过合成和释放一些特殊细胞因子来破坏肿瘤细胞、限制病毒复制、激活其他免疫细胞。
由B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为体液免疫。
B细胞激活后形成浆细胞,可分泌大量抗体,抗体经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直接与抗原发生抗原抗体反应。
4. 试输血液凝固的主要过程。
血液凝固反应是由凝血因子参与的一系列酶促反应。
血液凝固可人为划分为3个主要阶段。
首先由凝血因子激活因子X,然后由凝血酶原激活物激活凝血酶,最后导致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形成不容性的纤维蛋白。
血凝是一个逐级放大的级联正反馈过程。
机体存在血凝和抗凝两个系统,互相颉颃的、两个作用相反系统的平衡是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5. 机体中的抗凝血和凝血系统是怎样维持血液循环的正常进行的?正常血管中,少量、轻度的血凝会经常发生,如果所形成的血凝块不能及时清除,将使血管阻塞,引起严重后果。
然而,正是由于血将中存在纤溶酶,他可使血凝时形成的纤维蛋白网被溶解,清除不必要的血栓,使血管变得通畅。
同时,血浆中还存在对抗纤溶酶,两者对抗的结果,可以使纤溶的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动。
如果纤溶过弱,可能导致血栓生成或纤维蛋白沉积过多等现象;纤溶过强,可使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消耗过多,产生出血倾向。
纤溶系统对于限制血凝范围的扩展和保持血液流畅具有重要意义。
6. 试述输血的基本原则。
为保证输血的安全,必须遵循输血的原则。
在准备输血时,必须保证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 血形相符;对于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使供血者和受血者的Rh血型相符,以避免受血者被致敏后产生抗Rh的抗体。
第六章循环系统名词解释: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周而复始地、不间断地沿一个方向流动。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管使血液循环的管道,瓣膜是保证血液按一个方向流动的特有结构。
窦性心率:指在窦房结以外的心肌潜在起搏点所引起的心脏节律性活动。
自动节律性:心肌细胞在没有受到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脏机械活动周期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心输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排出的血液总量,称为每搏排出量,简称排出量。
心率: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
动脉:是血管由心脏射出后流往全身各个器官所经过的血管,可分为大、中、小、微动脉4种。
静脉:是血液由全身各器官流回心脏时所经过的血管。
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血管壁的侧压力,也即压强,通常以毫米汞柱为单位。
动脉脉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内周期性的压力波动引起动脉血管所发生的搏动,称为动脉脉搏。
微循环:心肌细胞兴奋过程中,由0期开始到3期膜内电位恢复到—60mV这一段不能再产生动作电位的时期,称为有效不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