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孝志教授临证遣方用药_三段法_
宋孝志医案(二)
宋孝志医案(二)二、鸡鸣散加减治愈腑肿多寐一例岳某,男,53岁。
初诊∶1979年3月30日。
主诉及病史∶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足胫浮肿,继而左下肢亦肿,双腿两侧麻木,足跟痛软,步履维艰。
伴心悸、昏昏欲睡,甚则与人交谈时闭目即寐,不能自制。
食后腹胀,动则气喘。
在当地医院未明确诊断。
迭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著。
诊查∶神疲气短,两下肢肿,怠惰懒言,心悸,昏昏欲寐。
腹胀纳呆,瘦少;大便日行两次,微溏。
舌苔白稍腻,脉沉弦,寸口独濡。
辨证∶此乃脾气所伤,运化失司,水湿流注,聚于足胫,水停血瘀,气血不畅,故发足胫肿痛麻木。
寒湿困脾,则昏昏欲寐、怠惰懒言。
心悸气喘为脚气冲心之候。
治法∶行气降浊,温化寒湿。
方用鸡鸣散化裁。
处方∶苏叶12g吴茱萸10g木瓜10g槟榔12g陈皮10g桔梗10g干姜皮10g党参12g3剂,水煎服。
二诊∶4月4日。
服上方药3剂后,心悸、昏睡均减,食纳稍增,小便量增多,附肿如前。
上方加郁李仁10g,以加强利水消肿之力。
续服30剂。
三诊∶5月10日。
服上方药30余剂,下肢浮肿明显减轻,腹胀亦消,已无昏睡之状,但仍嗜睡,下肢尚感麻木。
超声波提示肝脾稍大。
上方去郁李仁,干姜易生姜10g,加大腹皮12g、生牡蛎15g(先煎)、茵陈15g,30剂。
四诊∶6月17日。
患者已如常人;精神体力均佳,食后稍觉困倦,已恢复正常工作。
予5月方党参易人参6g,30剂,以进一步巩固疗效。
后随访数月证情稳定。
【按语】《内经》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朱丹溪云∶"胃受湿,沉困乏力,怠惰嗜卧。
"本例患者脾虚为患,湿邪不化,流注下焦,聚于足胫,壅遏经脉而发为湿脚气故以足胫肿重、无力、麻木而痛为主症,又兼见寒湿困脾之嗜睡多寐。
治当根据"着者行之"、"寒者温之"的原则,以宣通去雍滞,以下气降浊去湿邪;方用鸡鸣散为主,其中重用槟榔,以其性重坠下达、降气除滞;木瓜下行除湿,舒筋通络;吴茱萸散寒降浊;苏叶疏散风寒;桔梗宣畅三焦;陈皮燥湿醒脾;干姜皮温中行水;以党参益气健脾;大腹皮下气行水;郁李仁利湿消肿;牡蛎利水散结;诸药合用,健脾利湿,宣通气机,气行则水行,故疗效较著。
针刺分三步治瘫有三方——宋正廉临证经验
针刺分三步治瘫有三方——宋正廉临证经验宋正廉,男,四川省巫县人,1926年12月生。
1951年于湖北医学院毕业。
曾任外、内科医师。
1955年10月到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医研究班,参加全国第一期西医学习中医班,二年半毕业,得银质奖章。
毕业后,分配到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科,并拜黄竹斋为师。
1962年底,调针灸研究所任第一研究室副主任。
对脑血管疾患、脊髓空洞症、脑炎后遗症、坐骨神经痛、颈椎综合征等,进行过临床研究和部分实验研究,先后发表20多篇学术论文,并参加编写了《中国针灸学概要》一书。
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神经科主任、主任医师。
一、学术特点和医疗专长1.三步针刺手法(1)进针避痛:许多患者怕针刺的疼痛,注意手法操作,可以避痛。
医者手法熟练,操作时做到“轻、巧、柔、和”,一般来说是不痛的。
具体操作有三点:①捻转进针:右手将针轻轻接触消毒的穴位上,与皮肤垂直,捻转针柄角度在90度范围以内,捻转时要求作到全神贯注,手轻均匀,捻转缓进。
②指切速刺进针: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的指甲,重切穴位上,右手持针快速刺入,适合1-1.5寸针。
③挟持进针:用潮湿的消毒棉花球,挟包住针尖端,然后用左手拇食指用力捏紧,轻触到消毒的穴位上,消毒的右手拇食指,紧捏住针体距左手拇食指约0.5cm处,右手快速用力刺入皮肤,适合1.5或1.5寸以上的长针,针体粗细均可。
或将消毒棉球包住针体尖端,留出针尖0.5〜1cm长,然后用右手姆食指捏住包棉花处针的下端,迅速刺入皮下。
(2)针刺得气:①主要是运用手法操作,如捻转、提插、捣、弹、刮等来候气。
宋氏常用捻转与提插两种手法相结合的操作方法,用来候气,此法操作流利柔和易得气,患者且感到舒服。
②除手法操作候气外,针刺还应达到一定深度,特别臀部,大腿股部等肌肉丰满的部位。
③若头部、面部及手指等处和肌肉浅薄部位,若针刺无得气感,可调整针刺深达骨膜面,即可出现得气感应电④若针腹部得气感不明显时,可将针刺达到腹膜或透过腹膜,即可以出现明显的得气感应。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之三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之三《三十年临证经验集》之三小议“截喘”说治喘姜春华老师对顽固性哮喘病发作制成一方名“截喘方”,能有效控制哮喘发作。
主方九味,药物为:“旋覆花9g、、鼠曲草15g、、全瓜蒌15g、、防风9g、、合欢皮15g、、老鹳草15g、、碧桃干15g、、五味子9g、、野荞麦根15g、。
原方后有“随证加减”法:“气虚加黄芪30g、、党参15g、、阴虚加生熟地各15g、;痰多加半夏9g、、贝母9g、;咳加元参9g、、麦冬9g、;热证加竹沥30g、、石膏30g、;寒证加附子9g、,肉桂3g、。
”野荞麦根俗名开金锁或金锁银开,具良好之利咽、清肺作用,民间每以30~60g、单味煎服或加入辨证方中,以治咽炎、支气管炎及肺炎等症,疗效可期。
合欢皮性味甘平,通常作宁心安神之用。
然合欢皮有明显祛痰和血作用,肺痈(肺脓疡)恢复期常以单味合欢皮煎汤眼,名黄昏汤,以作肺痈后期修补及康复。
有曰:“一般中医治哮喘必须进行寒热虚实的辨证,而运用本方,则无须辨证,各型哮喘均可服用。
一般服用7~10剂均能治愈,且十分安全可靠。
”第一例6岁男童,.哮喘,春夏秋三季为重,夏暑尤甚,冬寒病发反轻。
咳喘哮吼,痰多不爽,脉滑数有力,舌质偏红,苔薄白而干。
余诊断为“痰热壅肺”,以定喘汤化裁,益入生石膏,鱼腥草等味,即能控制发作。
然易于感冒,凡感冒数日不愈,即见汗出而痰喘复作。
余即以姜老师原方加鱼腥革、竹沥治之,可获复杯即安之效。
几次复发经用此方治愈后,竟不再发。
第二例14岁少年,哮喘,身材瘦损矮小,骨瘦如柴,皮薄肉脆。
与之对坐时,哮鸣之声两耳可闻,痰声漉漉,咳吐频频。
但脉却滑大有力,舌质偏红,舌中及舌尖剥苔,舌上红点如刺。
此例不仅肺有痰浊,且上焦心肺有热,肺中津液耗伤,加之先天不足,肾阴亏损,为本虚标实之证。
余亦以上方加减,随证益入生熟地、川石斛、北沙参、鱼腥草、鲜竹沥、川贝母之属,即可有效控制发作。
但仍时有反复,恃药可使缓解。
余思其不能根治之故,主要由于体质过差,先天真元太弱,后天营养不继,调养失宜,以致病久难痊。
宋孝志资料集
宋孝志资料集目录简历篇 (1)学术篇 (2)宋孝志医案 (24)宋孝志教授玉真散等 (28)过敏性哮喘-栀子豉汤 (36)简历篇宋孝志先生,字鸿禧(1911(1994),湖南省宜章县人,主任医师。
始龀之年读塾书,天资聪明,过目不忘。
慈父训廣公认为,出生在稻香村的小儿无雄心大略,仅思精敏捷,稍有名医之才,故出巨资聘请湘粤名医朱先生家教,每月月薪三十担谷子,讲授“四大经典”,诵背“四大经典”。
开课前老师陈述以下规定,必须严格遵守:每年只放一天假,欢度大年初一,平时每日三餐饭都得在书房用,关门读书,不准会亲戚朋友,老师日夜为伴相陪,布置的作业完不成,不能入餐就寝。
如此三年磨一剑,终生受益。
在他八秩之年后,仍记忆不衰,不管你提到“四大经典”哪一句,他常脱口而出,在那一篇,那一章,甚至那一页;他在门诊看病,病人复诊时他不询问病人姓名,姓名和年龄还记在他心中。
宋老自幼在舅舅刘希盛教导下学习《伤寒》、《金匮》、《外台》、《千金》,追随舅舅出诊看病。
舅舅乃湖南名医,15岁考上秀才,17岁应试举人落榜,弃儒就医,对《伤寒论》临床应用特别擅长,精通内妇二科。
四诊上擅长望闻,对望色有很深的造就。
宋老在1963年3月31日喜闻外孙女降生,听到笑声,他给我讲起1924年随舅出诊到一户人家,主人家有两个儿子,请大夫给小儿子治病,但在闻诊时,听到另一个小儿说话之声,舅舅告诉主人说,有病之儿病并不重,吃付药就会好,未病之儿已有病,将要发作,发作就难医。
病家以为医者好利,应之一笑而已,不久此儿发病,果病重难治,此例可见舅爷闻诊之精熟,断疾之准确。
宋老接着对我说:“临床上,重视五音的研究,五音配五脏,当五脏有病时,人之声音随五脏所病不同,声音也不一样,这是古人数千年临证的经验结晶,亦是伟大宝库之一宝。
平素你要发五音正常之声,临证才能辨别何脏有病、音之不正常,以判断疾病在何脏腑。
”宋老在弱冠之年,便在广州市考取了行医执照,悬壶羊城,三年后已成粤地名医之一。
宋孝志与“鸡鸣散”、“防己地黄
宋孝志与“鸡鸣散”、“防己地黄汤”2017-02-22 读经典传承创新最早知道宋孝志老先生,是在刘渡舟的《伤寒临证指要》一书中。
刘老提及宋老用“鸡鸣散”治疗风心病心衰水肿,效果惊人。
【名家简介】宋孝志(1911—1994),湖南省宜章县人。
传承舅业,年轻时便因治疑难杂证名噪湘粤两省。
1956年调到北京,筹备成立北京中医学院。
1966年到1994年在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从事临床教学工作。
刘渡舟对宋孝志非常推崇。
院内老师找刘老看病,个别的他治不好,便风趣地说:“我看不好的,你去找宋老看,宋老治不好的,那就谁也别找啦!”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但可见宋老水平之高。
在宋老身上,我主要学了两张方。
一张就是“鸡鸣散”,另外一张是“防己地黄汤”。
【鸡鸣散】鸡鸣散出自《朱氏集验方》:槟榔、吴茱萸、木瓜、桔梗、陈皮、生姜、苏叶鸡鸣,言其服药时间。
鸡鸣,即丑时,也就是北京时间凌晨1点到三点。
丑时厥阴当令,阳气渐长,推动阴气出于地表——此时服用鸡鸣散,意在使邪由阴出阳。
所以“鸡鸣散”这个方应属于厥阴方,故此方以吴茱萸为主药,其苦温可以“泻浊降逆、散三阴寒湿”,其辛可以“助肝胆生发之气”;槟榔行气化水,重坠直下,通利下焦;陈皮生姜,开中焦之壅滞,理气和胃;桔梗苏叶,宣达上焦,以畅气机,气化则湿化;木瓜收上逆涣散之气,袪肌肉筋膜之湿。
诸药同用,泌浊阴以升清阳,清阳归天,则阴霾尽散。
鸡鸣散一方,我常与附子汤合用,以治疗心衰水肿和功能性水肿。
附子汤能温阳化气行水,有强心作用,而鸡鸣散泻邪有余,扶正之力不足,两方合用,殊为合拍。
记得2010年秋天曾治一妇女流产后腹肿,如孕六七月,行路气促。
其人较胖,面色略黑,腹隆,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脉沉细,苔腻润。
遂以鸡鸣散与附子汤合方,两周后,水肿尽消,一如常人。
还记得2011年夏天治一老妪,双膝以下水肿二十多年,按之如烂泥。
其人矮胖,脉沉苔润。
也是两方合用,二诊而愈。
【防己地黄汤】防己地黄汤出自《金匮要略方论•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临证杂谈—遣方用药
谢 谢
临证杂谈 BBBBBBBBBNT
YJGM?VVVVVRIHRRRRRRRRR ——关于遣方用药 RRRRRRRRRRRRRNTDDDDD 周富明 DDDDDDDDDDDDDDDD
理法方药是中医辨证论治完整体系的高度概括。理法 是遗方用药的依据,方药是明理立法的体现。 临床上运用中药,要严格遵循药物的配伍规律,是在 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密切结合临床四诊等有关资料, 经过辨证,立法,全面考虑,综合分析,深入推敲,然后 择方,选药,完成方剂的制定。只有在方剂制定以后,才 能把辨证论治实施于临床。因此,方剂的制定不仅反映了 辨证论治水平的高低,同时也决定着临床治疗的效果。历 代医家对方剂都十分重视,把方剂看成是辨证论治过程中 非常重要的一环,认为方剂是理、法、方、药密切融合在 一起的产物,是治疗大法的终极体现。
(二)药对成方 1、黄连配肉桂 泻心火,温元阳,使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2、金樱子配芡实 为水陆二仙丹,金樱酸平,入肾大肠经,有涩 精、缩尿、涩肠止泻作用;芡实甘涩平,入脾、肾经,具益肾固精、 健脾止泻,祛湿止带之功。二药相合,为治遗精要方。(芡实还有种 子坚硬作用)。 3、旱莲配女贞 女贞子甘苦入肾,补肾滋阴,养肝明目;旱莲草 甘、酸、寒入肾,滋阴凉血。两药合用,善治肝肾,为肝肾阴虚之要 方。 4、生地配百合 百合地黄汤也,主治百合病。 5、蒲黄配五灵脂 乃失笑散也,善治妇科诸证,瘀血内阻,经行 欠畅、痛经及产后恶性露不行。 6、黄连配吴茱萸 吴茱萸辛苦大热,黄连苦寒,辛开苦降,一寒 一热,相反相成,治肝胃不和,浊邪上冲,呕吐涎沫,或妊娠恶阻等。
Hale Waihona Puke 六、久病守方有恒 久病守方有恒是在辨证确切,方药相符 的前提下,坚持一法一方到底,常可使久治不愈的疑难病症慢慢 地得以恢复。要使病邪祛除、病灶消失、元气恢复,是一个渐进 过程。某些药物在体内经过一定程度的积累,达到饱和量时,才 能显效。对于病家来说,多数求愈心切,屡次更医,把治疗在量 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被终止掉,致使全功尽弃,所以守方有恒, 主要在病人的信心、耐心,取决于对医生的信仰程度。 有了守方有恒,还需胆识兼备。 应变与守方,是从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方法,相反相成具有 内在联系。对于慢性病、疑难病症的辨治,颇有实际指导意义, 如能正确运用,自可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从而提高治愈率。
宋孝志老中医经验及——第三章,学院执教,总结民间“三两三”(收藏)
宋孝志老中医经验及——第三章,学院执教,总结民间“三两三”(收藏)宋老先后担任伤寒教研组、金匮教研组主讲,上午授课,下午带学生实习。
由于教学任务的需要,善用经方治杂病的功夫无人能超越。
如果不是带学生,他临床用经方大约占50%。
宋老诊病时的底方,绝大多数让学生带走,只在家中看病时,留下底方应付复诊,传授女婿阅读学习。
他因身体关系,第三届58班学生《伤寒论》课,已由陈慎吾老师主讲,助教是刘渡舟先生。
(一)草河车汤:从五八年起,甲肝多起来,宋老自创了“草河车汤”治疗转氨酶高的迁延性肝炎,功同茵陈蒿汤。
药物组成:草河车30g,青皮12g,苏木6g功能:清热活血,舒肝止痛。
加减运用:如热毒较甚,将草河车改为凤尾草30g;大便溏,减草河车,加贯众30g;有黄疸者,加茵陈15g,栀子10g;在肝硬化早期,加山楂3g;腹水较明显,加郁金15g,槟榔30g;伴见脾胃虚弱,加茯苓15g,白术12g,党参12g。
草河车汤验案(宋老处方底方):泮世华,男,23岁,1981年4月17日初诊。
化验检查:黄疸指数11单位,转氨酶208单位,麝香草酚浊度12单位,胃区痛,纳谷不香,脘腹胀,六脉弦。
初步诊断为肝炎,当清热活血,舒肝止痛。
处方:贯众15克,青皮9克,党参9克,苏木2克,白术15克,茯苓12克,生姜6克,大枣4枚。
三剂,有效可服36剂。
两个月后复诊,各种化验都恢复正常。
按语:早期肝经湿热多有黄疸;而慢性迁延性肝炎,转氨酶高,黄疸轻;从国外潜入的乙肝、丙肝病毒所致,症状少,但危害极大,无特效药,很难治愈。
我把宋老“草河车汤”加减,从1972年起,用来治疗乙肝,命名为“小金楼汤”。
脾胃虚弱者,“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上方加党参、炒白术15g,焦山楂12g,神曲10g。
我把“草河车汤”治甲肝偷梁换柱治乙肝,汇报给宋老,他不但不生气,还夸奖说:“我带了这么多学生,齐民的悟性最高。
在'草河车汤’上锦上添花,这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宋孝志教授玉真散等
宋孝志教授玉真散等宋孝志教授,男,汉族,生于1911年12月18日,湖南省宜章县人。
著名中医学家中宋医内科学专家。
精研《内经》理论,精通仲景医学,临证擅长内、外、妇、儿科诊疗,尤其擅长内科疑难病的辨治,对水气病、情志病、外感病、脾胃病等辨治方面也有独特见解和较高造诣。
3岁随其舅父临床,18岁始独立行医。
1956年调至北京中医学院工作,一直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
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内科学教授,光明中医函授大学顾问,张仲景国医大学名誉教授。
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一、初涉医海拾贝在宋孝志年幼时,其舅父刘希圣先生是湖南一带较有名望的中医。
在其舅父指点下他从5岁开始习读医书。
最初从抄读《伤寒论》开始,继而习读《金匮》、《灵枢》、《素问》、《难经》、《脉经》等。
至8岁时已能背诵其中许多条文。
此后舅父开始指点他学习理解经典医著文意。
当时舅父要求他只能研读原文,自己理解文意,不懂的要深入思考,但不能看注释。
因看注释之后,前人各自的观点容易束缚自己见解。
如要参考也只能在临床多年有理解能力之后,方可有选择的吸收其精华。
以上学习方法,为初涉医海的宋孝志打下了牢固的基本功,养成了他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自13岁起,他开始随舅父出诊,当看到刘老先生运用中医理论治愈了许多患者时,他已从不断的好奇中渐渐萌发了对中医的极大兴趣。
在随诊中,他经常不断的发问求知,一点一滴的积累经验。
经过多年的侍诊随医,耳濡目染,中医水平大有长进。
这时,刘老先生更加循循善诱,通过每诊治一个患者,有针对性的帮助他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
先是进行理法方药的纵向贯通,然后进行证与证、法与法、方与方等的横向比较,以求使他学的深入和精专。
同时刘老先生要求他每诊一病,必详审病因,详问病史,细究脉证。
特别是要理解为什么有时同为一证却病因各异;同为一病而又用方不同;同为一方又所治不同等。
这些都是中医理论的精华,应研究得十分透彻。
对于读书学习,刘先生要求他逐步向深度及广度发展。
宋平主任医师临证验案举隅
程 超过 1 个月 或 6 周 时 伤 口仍 不 能 愈合 , 并 且 肛裂 加 深 , 暴露 出 深层 的内括 约肌 后形 成慢 性 肛裂 H 。本 院针 对早 期肛 裂 主张及 早 治疗 , 并 为患 者制 定 个性 化的 治疗 方案 , 患者 多无 需住 院 , 为患 者 节约 了费用 和时 间 , 将 痛 苦减 到最 小 , 病 程减 至最 短 , 费用 降至 最 低, 且 无 肛 门失禁 、 大 出血 、 感 染等严 重并 发症 , 从 随访 病 例看 , 对 于I 、 I I 期 肛 裂总有 效率 达 9 7 . 8 %, 且 复 发率低 。 参 考文献 [ 1 】 国家 中 医药管 理局 . 中 医病证 诊 断 疗效 标 准[ s 1 . 南京 : 南京大学
熏洗 结 束后 以 干纱 布擦 干臀 部 。早 晚各 1 次, 每 日1 剂, 5 天为 1 疗程 。 4 . 3 . 1 . 2 硝矾 散剂 : 硝矾散 剂 由白矾 、 硼砂 、 玄明粉 组成 。 将硝矾 散剂 1 袋( 约4 0 克) 加水 1 0 0 0毫 升置 人熏洗 盆 , 熏蒸 肛 门局部 约 1 0 分 钟, 再 将臀部 坐入 熏洗盆 浸泡 1 0分钟左 右以便后 清 洁肛 门局 部 。 4 . 3 . 2敷 药 法 : 一 效 膏创 面外 用 以 活 血祛 腐 、 解毒生肌 , 治疗 后 期 可用 生 肌 白玉膏 润肤 生 肌收 口。 4 . 3 3塞药法 : 便 后 及 睡前 熏 洗 之 后 , 用 生 肌止 痛 栓 或 太 宁 栓 、 马
端 1 . 5 厘 米 处进 针 , 进入 肛 管 后 间隙 至 内括约 肌 与外 括 约肌 皮 下 部之间, 边 进针 边推 药 , 注入 药物 5 - 6 毫升 。 再从肛 裂 下缘 距裂 口 3 厘 米 处进 针 , 在 裂创 基底 部 做扇 形 封 闭 , 药量 2 ~ 3 毫升 , 全 部 注 射量 不 超过 2 0 毫升。 注射 后 充分 按摩 局部 使药 液均 匀扩 散 。 术后 2 4小 时 内控 制 排便 , 并 配合 熏 洗 坐 浴 , 痔疮 栓纳 肛 , 创 口外涂 一 效膏, 并 保持 大便 成 形通 畅 。 注 意事项 : 亚 甲蓝是 神经 毒素 , 影 响胎 儿的发育 , 故 孕妇禁用 。 综上 , 目前 针 对 肛 裂 的治 疗还 是 以保 守 方 法作 为 一线 、 二 线 的治 疗 手段 , 手术 并 非为 首选 。早期 肛 裂表 浅 , 往 往 可 以 自愈 , 病
悬壶杂记——精选推荐
悬壶杂记悬壶杂记(1)交肠症(罕见病之⼀)幼时除读书外,常侍诊于先君⼦左右,临证见习,学习脉诊,然后抄⽅。
先君⼦教以病历书写格式:每病须记其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诊病时间、⾆脉症状、辨证、⽴法、⽅药、煎服等项内容。
复诊时,除上述内容之外,还需记其服药疗效及药后反应,其效者作为经验摘存,⽆效或病情加重者,当查阅资料,或请教师友,务求不效之因。
如此⽅有长进。
弱冠后余悬壶乡⾥,遵⽗训每病均记病历。
临证或有所得、所悟,亦随记案后,久之,积案甚多。
⼋⼗年代初,余奉调外地,妻⼉随往.病历杂记,存放家中,或受潮霉烂,或⿏⾍毁坏,甚为⼼痛,尚存数本,退休后仅据原稿,整理出数⼗则医案、杂录,名⽈《悬壶杂记》。
所记者,均系较为典型的病例,有的属临床很难⼀遇的罕见病,在后来⼏⼗年的临床中,未再遇见;有的确系疑难病证,证候错综复杂,书本上难寻具体答案;有的系因当年识短阅微,辨治中⾛过的弯路,均作了如实记录。
这些现成的经验与阅历,实不忍让其丢弃。
整理出来,或许对后辈们有所借鉴,有所启发,有所警⽰。
选⽅⽤药,悉依原始模样。
因系初涉医事,幼稚与谬误在所难免,阅者鉴之。
悬壶者,⾏医之谓也,故⽈《悬壶杂记》。
公元⼆○○四年岁次甲申春⼆⽉整理1、交肠症严孩,⼥,4⽉,住赛龙公社⼀⼤队。
1966年8⽉10⽇诊。
患⼉系第⼆胎,于1967年4⽉16⽇⾜⽉顺产。
数⽇后换襁时,偶见患⼉尿窍有稀溏黄⾊粪便溢出,家⼈悉感惊异。
后注意观察,每次换洗,襁布近前阴处,均留有黄⾊粪便,乃知是病,四处求医,不识此证。
8⽉10⽇经⼈介绍,求治于先⽗在中公,余随往焉。
观患⼉⾯⾊微黄,肌⾁松弛,⼤便每⽇四、五次,每次⼤便均有少量稀便⾃尿窍溢出。
前后所出粪便均为淡黄⾊,质地稀溏,解便时患⼉⽆痛苦表情。
平时⼩便稀少,⾊微黄⽽浑。
⾷眠未见异常,⾆质偏淡,苔⽩根厚,指纹沉滞微红。
先⽗诊毕,谓余⽈:“此即古⼈所谓之交肠症也。
”嘱拟五苓散加味治之。
桂枝⼆钱⽩术⼆钱猪苓⼆钱茯苓⼆钱泽泻三钱黄芪三钱当归⼆钱蚕蛾六个⽔煎频频与服。
宋孝志老先生医事轶闻(二)
宋孝志老先生医事轶闻(二)抵当汤在伤寒论中出现了四次,太阳病篇出现两次,主治太阳蓄血证,瘀热互结,其人如狂。
在阳明病篇出现两次,主治阳明蓄血证。
金匮中出现了一次,主治妇人经水不利。
这个方因为药物是水蛭、虻虫、大黄、桃仁,药性峻猛,使用的不是很多。
近年来裴永清老师大声疾呼要敢于用抵当汤,裴老用此方治疗了许多疑难杂症。
其实在很多年前,宋孝志老先生就用抵当汤治愈过脑血管瘤压迫视神经,这个医案被郝万山老师记录了下来。
以下是郝万山老师的口述。
抵当汤这张方子,是中医方剂中破血逐瘀力量最强的,所以在临床上,在一般情况下用的机会并不多,可是对顽固性的瘀血,我们用它有时候还能起到比较好的疗效。
30年前(上世纪70年代),我跟着宋孝志老师抄方,有一个病人是从宣武医院转去的,她的临床症状,是剧烈的头痛伴有偏盲。
宣武医院当时做脑血管造影,诊断为脑血管瘤压迫了视神经的通路,那个时候这个区域进行手术,是很困难的。
所以那个西医大夫说,我们没有更多的办法,手术很具有危险性,要不干脆找中医去试一试。
我们中国的西医大夫很好,当他们没有办法的时候,就会推荐病人去找中医大夫试试,那个病人呢当然抱着一线希望,来找中医大夫,到东直门找了我们宋老,宋老沉思良久,这个病人给我的印象很深,是个女同志,头痛、眼睛睁不开、有偏盲,她感到很痛苦很绝望,印象患者40 岁左右。
宋老沉思良久,开的是破血逐瘀的抵当汤,只是不让她做汤剂,而是选这几个药让她做散剂,装在胶囊里吃,一个胶囊装0.3 克左右,开始是让她早一粒,晚一粒,吃吃看。
如果大便还是一天一次,没有一点稀软的表现的话,再增加1 粒,早 1 粒,午1 粒,晚 1 粒,如果还不行的话,主要观察大便,保持一天大便有1 次比较稀软的就行了。
超过两次就减量,1~2 次就不要减量,就这个量,就让她长期的吃,这个病人吃了一个月症状没有改善,宋老说再接着吃;吃到两个月的时候,头痛减轻许多了,视野开始恢复;吃了三个月的时候,几乎头不痛了,她前后吃了半年,视野完全恢复,头也不痛了。
宋孝志与鸡鸣散
宋孝志与鸡鸣散.宋孝志教授临床治疗寒湿脚气总结一文,验之于临床,其实用价值为高,应当加以推广。
在治疗心衰水肿过程中,宋教授尤其对风心病心衰的辨治,有其独特见解和经验。
他提出以开肺散肝,温散寒湿之法,治疗风心病心衰水肿,而并不刻意单纯消肿利水。
并推出以“鸡鸣散”为主方,苦降酸收,温散寒湿。
数十年来,他以此法,治疗了许多风心病心衰的病人,收到了显著的疗效,曾被周围许多的医患,称为治疗水肿一绝。
宋老认为,风心病心衰的特殊发病机制是:初期为风、寒、湿三邪合而为病,尤以寒湿为重。
因寒湿困阻肝脉,流注于四肢关节,久则经络痹阻,寒湿凝滞,气血失和,发为水肿。
因肝为心之子,母病及子,故久病寒湿上冲于心,旁及于肺,而见心悸、喘憋等证。
治疗当以开上导下,温经散寒,宣降湿浊为主。
并以此为机理,选用鸡鸣散为主方。
鸡鸣散一方,出自于宋代朱君辅的《类编朱氏集验医方》一书。
原为治疗“湿脚气”两腿肿之要方,组方以“着者行之”为原则,以槟榔、橘皮、木瓜、吴茱萸、柴胡、苏叶、桔梗、生姜行气降浊湿、化寒湿。
方中诸药均以气为胜,因治肿必治水,治水必治气,气行则水散。
方中苏叶温散风寒,桔梗开宣上焦,橘皮开中焦之气,吴茱萸泄降寒浊,槟榔重坠至达下焦,而成三焦同治。
同时木瓜配吴茱萸,可平冲心上逆之气,而使湿邪不得上冲。
总之,诸药皆主以气,使寒湿之邪,或从汗出而解,或从下利而出。
必须强调此方宜在鸡鸣五更时,冷服为佳,以从阳注阴,从阴解邪。
加减之法:寒重加附子;心阳虚加桂枝;痰中带血加小量桃仁;水肿较甚加茯苓、泽泻;妇女月经不调加香附、桃仁、益母草。
鸡鸣散是一张名方,治疗寒湿脚气与脚气冲心而为专长。
宋老虽已逝世,但他留下了很多的医疗经验,极为珍贵。
余在临床,治疗水气腿肿,每以五苓散与防己黄芪汤取效,然有时也并不见效。
而病人催促消肿,势如风火,急不可耐,往往使我无从措手足。
就在这个时刻,使我想起了宋老推出的“鸡鸣散”,治疗腿肿甚至肾囊也肿,疗效惊人,使我为之惊叹。
宋孝志临证遣方用药“三段法”
宋孝志临证遣方用药“三段法”宋孝志教授临证六十余载,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数十年临床实践中,他将遣方用药过程分为识方、用方、调方三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许多方法,以“识方全面、用方灵活、调方有度”,取得最佳临床效果。
现将其遣方用药“三段法”介绍如下。
1识方法宋孝志教授认为,正确的认识方剂,是全面掌握方剂的前题,也是临床遣方用药的关键。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须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
识方法又分为识方源、识方药、识方能三个方面。
1.1识方源1)识源集广:宋老认为,学习方剂必须首先认识方剂的来源出处及产生背景,并注意熟练和广泛的积累方剂,才能避免单调用方和方源枯竭。
他认为自古以来方药之书浩如烟海,上工治病必须广征博引,熟练的积累。
因此,数十年来他苦读经典医著,深研方药,熟练的掌握了其中大量的方剂及一些不常用之方,涉及内、外、妇、儿、骨伤等诸多范畴,为临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故临床用药常能随之即来。
每诊一病,常思出数方备选,经过比较,从中选出最适合的方剂用之。
因此在治疗某些疑难病时,能经常选用一些不常用之方,独僻异径,出奇制胜。
如他以(金匮)蒲灰散、葵子茯苓散治疗顽固性水肿而获佳效;以外科正宗玉真散治愈外伤后周身触电样疼痛;以朴硝荡胞汤治疗多年不孕等。
2)理解识方:宋老认为,识方源的重要含义是指对方剂的全面理解,如对方剂产生的背景、组成、变化过程及方与方之间的联系等的全面理解,而不是单纯背诵,机械记忆。
如每学一个方剂,都须将方剂的出处、特点、核心及与此方作用类似、相关、相反的方剂一同学习记忆,行成系列识方,才能扩大方剂的使用范畴。
如学习桂枝汤,不仅了解其产生与应用,还应了解其变化过程及桂枝类方的组成与应用,学会在桂枝汤证出现变证、兼证、坏证时如何选方和灵活用方。
1.2识方药宋孝志教授认为,识方药是识方法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对方剂的组成原则、功能主治、配伍原则、用量特点、剂型用量、煎服方法、用方宜忌等的全面认识。
尤其注重方与药、药与药之间的关系及每味药在方中的作用和药量变化对全方的影响。
『国宝秘方』脑萎缩老年性痴呆特效圣方三黑荣脑汤
『国宝秘方』脑萎缩老年性痴呆特效圣方三黑荣脑汤秘方:黑桑椹子30g,黑大豆30g,黑芝麻30g,黄芪15g,党参10g,熟地15g,菟丝子15g,枸杞子10g,全蝎10g,地龙10g,水蛭6g,地鳖虫6g,柴胡6g,羌活6g,陈皮6g,谷芽30g麦芽30g。
神志散乱,睡眠不安,梦呓苦笑酌加琥珀、远志、莲子心、淡竹叶等以清心醒脑;语言障碍,迟缓不利加石菖蒲、广郁金以通窍解语;神情淡漠,行为呆滞,记忆障碍加苏合香末入丸,可芳香开窍,提神醒脑;痰瘀浊邪动风,肢体颤抖,行动困难者,每参以天麻、生牡蛎、白蒺藜等熄风之品;有中风病史,颜面晦暗,肌肤甲错,乱梦纷纭,舌黯瘀紫者,可加茺蔚子、丹参、桃仁、红花、鸡血藤等以增强化瘀通脉之功;补肾还可合用五子衍宗丸或右归丸、或左归丸以平衡阴阳,益精填髓,健身荣脑;祛风药还可选用防风、藁本、白芷、升麻、苍耳子、辛夷花等一两味以助气升阳,共奏健运脾肾,升发青阳之气,从而使脑得充分荣养和修复。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加水适量,头煎六十分钟,二煎四十分钟,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分早晚各一次,饭后服用。
病例:赵某,女,岁。
自一九八九年自感到双下肢软弱无力,步履不稳,渐至记忆衰退,口齿含糊,言不达意,表情呆滞。
于一九九零年二月十日在某医院做颅脑CT检查报告:双侧的颞部蛛网膜下腔增宽,提示脑叶萎缩,目光呆滞,沉默缄言,记忆衰退,思维模糊,定向力差,眩晕欲仆,大便秘结,小便黄赤,唇燥口臭,食欲不振,呃声时作。
舌质红,苔黄腻,脉沉实。
证属三焦湿热,气机郁滞,精气亏虚,痰瘀交结,神腑失用。
治先予清利三焦、调畅气机,后再予补虚化浊、通窍醒脑。
临床应用本方治疗,以枳实导滞丸每次服9g,每日两次,白开水送服。
两周后便秘溲赤、口臭呃气、黄腻舌苔均消,故可改服汤剂:秘方二:生黄芪18g,菟丝子18g,熟地18g,谷芽18g,麦芽18g,天麻9g,菖蒲9g,苍耳子9g,枸杞子9g,全蝎9g,地龙9g,怀牛膝9g,黑大豆30g,黑芝麻30g,桑椹子30g,柴胡6g,水蛭6g,地鳖虫6g,鹿角胶(烊化)6g,龟板胶(烊化)6g,青皮6g,陈皮6g。
跌打损伤气绝欲死,秘方“三两三”起死回生
跌打损伤气绝欲死,秘方“三两三”起死回生
江湖上有关“三两三”的传说很多,神乎其神,拥有者挟技闯荡江湖,千金难买。
所用的药物奇缺名贵,难以购买,更显得神乎其神。
现在介绍一个北京中医学院宋孝志教授传授治疗跌打损伤的秘方,屡见奇功。
方由全当归30克、大川芎30克、穿山甲9克组成,因为三药总剂量恰好三两三钱,故又称“三两三”。
另有云南三七0.9克为保密药,届时由医师亲自加入汤内。
宋老一生以此法治愈跌打损伤欲死几十例。
如1947年有一曾姓由高楼跌下,牙关紧闭,气绝无声,请村中一位跌打医师诊治,医师连连摇头,表示不能救药。
当时宋老在村中出诊,邀请一起救治。
宋老检查伤势后,开出上方,对伤家说“吃了这药便可挽救”,村医不信。
药熬成后,宋老加入云南三七粉0.9克调入汤中,服后腹中雷鸣,过三个多小时,伤者渐醒,又服一次药,一小时后,大便一次,便中纯紫黑血块。
第二天又服一剂,又下黑色血块二次,痛疼消失,已能走路;第三天又服一剂,便中无血,伤势基本好了。
那位跌打医生也不得不咋舌诚服。
可见中医药在急症方面的卓越功能。
注意:健康问题请找当地医生,切勿私自试药!。
宋孝志老中医经验及——第四章,专家门诊显身手(收藏)
宋孝志老中医经验及——第四章,专家门诊显身手(收藏)1966年至1994年,宋老在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从事临床教学,每周出专家门诊,尤其为老红军、部长、兵种司令员出诊看病,从出诊回来留的底方看,他的医疗水平抵达高峰,已无人可以超越,但他认为给高干看病“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处方用药要万无一失。
我在广州、湖南喜用经方,用药少则二、三味,多时六、七味,群众少花钱,能治病;给部长、司令员、长征的老红军看病,他们个个都是有卓越功勋的人,对他们绝对负责,所以处方药味多一些,贵重药也多,这才迎合他们的心理,处方用药也得“与时俱进”,名医吴秉贵说:“御医当久了,不如走方医”,由于出诊为首长诊病,所以从他的底方可以看出,每剂药都是溶经方时方的精华于一炉,重铸新篇,他晚年的底方,显得格外珍贵,方方含金量极高。
附:医案医话五则(宋老口述,高齐民笔记)(一)冬温转春温案女,40岁,711医院住院病人。
自诉去年农历十一月开始突然感冒,未出现恶寒,就发高烧41℃,住了30多天医院,烧才退下来。
出院不几天又高烧39℃~40℃,又住院50天,经服中西药,高烧退到38℃多,再也无法退下去。
经711医院反复检查什么都没查出结果,细菌培养(一),但人日渐消瘦,食纳极差,也服了一些中药,胃口不开,舌上无苔,质淡红色,无表症,少津起刺,形体消瘦,疲倦,每日饭量3~4两,大便4~5天一次,不腹胀,脸色淡红(非真阳外越之象),脉沉细但不快,略带涩象。
因为什么都查了,不像伤寒,但也定不下什么病名,热势目前多在38℃以上。
医院说:“但愿先生诊断明确,予以调治。
”按中医辨证论治来分析,本病开始为冬温初好,出院后又适经水来潮,所以又开始发烧。
这时季节变化,立春后发病,病由冬温转春温,当用四物汤合调胃承气汤(当归,川芎,白芍,生地,大黄,芒硝,甘草,重用大黄)。
“温病下不厌早”,服药后大便通,体温下降至37.2℃(开药三付,大便通,止后服)。
二诊:因患者又见轻度泌尿系感染,改用四物汤合五苓散(生地,当归,川芎,白芍,泽泻,茯苓,白术,桂枝,猪苓),服一付,体温降至36.9℃。
宋孝志老先生吐法应用医案
宋孝志老先生吐法应用医案今天我们继续分享宋孝志老先生的医案,今天的医案不是道听途说了,今天的医案选自《燕山医话》,文章应是宋老撰写,原文有个标题叫“吐法会扬弃吗”.读过此文就会发现宋老学有渊源,不但对仲景的经典谙熟,对后世的医家也了然于胸,为了能够把宋老这篇文章搞明白,我查阅了张子和先生的《儒门事亲》,感兴趣的可以查阅今天的第二篇内容。
我们来看宋老关于吐法的医案医话。
中西医治病皆有吐法。
今仅见于急性中毒的急救,催吐促使得内容物迅速排出,减少毒物的吸收。
而如宿食在上,痰涎壅塞,胸上诸实,烦热满闷。
本属可吐之征,但采用吐法施治的,实在太少了。
1961年在门诊时,有女性患者鲁X X,年38岁,春末来诊,诉头重眩晕,已七年余,胸中烦满,欲吐不能,饮食无味,大便溏泻,日三、四次,形体瘦弱,舌苔黄腻,寸口脉滑而关、尺反迟。
查其病历,自1958年11月起,一直在我院门诊,发现其证春末夏初为甚,初秋至冬减轻(秋冬季半月或一月来诊,至春、夏每隔三日必至),所服方药,均合辨证论治之旨。
而药后都不显效。
因患寸口脉滑,眩晕欲吐,乃是痰阻于上之征,痰阻则元气不周,故关、尺之脉反迟。
法当吐之,遂与瓜蒂散:瓜蒂4.5克(炒黄研末)、赤小豆9克(炒捣粗末)、淡豆豉9克,浓煎如糜,滤去滓,顿服。
次日来诊,云其未及服药眩晕更甚,胸中窒热。
于是嘱咐她服药后两小时,不吐时可喝杯热开水,若吐得太厉害,就喝杯凉开水;若吐而汗出,须要避风,饥时可喝冷稀粥。
切记吐后,饮食都要凉的。
第二天患者自述昨日10点煎好药当即服下,到12点左右,即大吐痰涎,色黄而稠粘,眩晕轻而入睡,醒后腹中大饥,喝两大碗冷稀粥,又入睡今早5点才醒,眩晕已止,大便如常,只是胸中尚微有空热感。
改投栀子鼓汤,嘱其如法煎服,如无不适,过七、八日再来。
七、八日后,患者来说:“服了这两付药,七年多的病,完全好了”。
仲景曰:“凡用栀豉汤,病人便微溏者,不可与服之。
”此人原有大便日三、四次溏泻之证,为什么可用栀子鼓汤呢?因此人以前多服补剂,形成气机阻滞,阴阳升降失常,今气机已畅,针对其胸中窒热,故用栀子鼓汤,而不会导致溏泻。
【宋孝志:五灵脂散-治萎缩性胃炎】
【宋孝志:五灵脂散-治萎缩性胃炎】五灵脂散治疗萎缩性胃炎药物组成:五灵脂、延胡索、草果仁(打碎)各10g,制乳香、制没药各6g。
加减:有肝火者,如伴心烦易怒等,加龙胆草10g以清肝、疏肝;肝气虚、肝血不足者加川芎、当归10g以养血柔肝;胆腑不利加青皮6—10g以利胆;心气不足者加石菖蒲10g以开心气;小肠有热者加山栀子3g;脾寒较重加干姜温中;胃热加石斛10g;胃阴不足加生地10—15g;胃气上逆者加石斛10g;肺气虚加生黄芪、沙参各10g;肺气不利加诃子肉以利肺气。
胃酸缺乏者加白芍、乌梅各10g;口中臭秽加黄芩6—10g;纳呆者加鸡内金10g;大便紫黑加血竭3g以止血;伴腰酸、小腹胀者加肉桂、沉香(研末分冲)各3g;小便不利者加茯苓10g以利水;肠鸣胀满者加白通草10g,滑石12g以清水道结涩。
治疗方法:症急宜先用汤剂治疗,水煎如常法。
症缓可按本方加量配成散剂或丸剂,每服10g,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温阳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主治:胃脘痛经久不愈,寒热虚实夹杂而寒实较重,瘀血作痛者。
西医学诊为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
验证举例:方某,女,34岁。
1998年7月29日初诊。
诉胃痛数月,犹如针刺一般,痛处喜温喜按,伴腹胀纳呆,大便不爽,舌红少苔有瘀点,脉细数。
经胃镜检查诊为萎缩性胃炎。
遂予五灵脂散7剂。
9月7日复诊,胃痛减轻,针刺感消失,饮食增加。
守方以20剂量为散剂,每服10g,每日3次。
经随访,药尽后诸症消失。
运用体会:宋孝志教授认为,方中五灵脂善入血分以行营气,能降浊气而和阴阳,凡一切心腹胁肋血气凝滞作痛均有疗效。
延胡索能活血行气,气行血活,凡一切心腹胁肋血气凝滞作痛均有疗效。
延胡索能活血行气,气行血活,通则不痛。
乳香与没药功效相近,配伍在一起,有协同作用,为宣通脏腑,流通经络之要药,对于心胃胁腹诸痛皆能治之。
草果善除寒湿而温燥中宫,为脾胃寒湿之要药。
五药相合,共奏温阳行气、活血祛瘀止痛之功。
宋孝志老验方——三两三方、流产方一、药物...
宋孝志老验方——三两三方、流产方一、药物...一、药物流产红曲麦芽汤:红曲30g、生麦芽60g、黄酒1杯,水两杯,煎服三付,即可打到流产的目的。
二、药物避孕方神曲麦芽汤:六神曲9g、生麦芽9g三付即可。
月经干净后第三天开始服药,进三付即不会怀孕。
三、男子不孕方促精汤(适合少精症):仙茅15g仙灵脾15g韭菜根24g菟丝子30g锁阳15g金樱子15g地骨皮15g甘草5g。
九付一疗程。
送麟丸:熟地60g白术60g当归45g枸杞45g炒杜仲30g仙茅30g巴戟天30g山萸肉30g仙灵脾30g制附子15g肉桂15g红参10g鹿茸10g,炼蜜为丸,每次9g,每日2-3次。
汤药丸药并服,汤药每服9天,休息6天,丸药不停。
丸药连服30天,休息6天。
3个月为一疗程。
若中途已怀孕,则停止。
四、足跟痛:杜仲10g、附子10个、猪肾3个。
将猪肾剖开洗净去白膜,将药物填内用苎麻捆紧,放锅内蒸熟(蒸的时间不宜太短),每天吃一个猪肾,三天服完。
如果不效,再服1-2次。
五、秘传三两三1、疮疡三两三:生黄芪30g、金银花30g全当归30g生甘草9g 蜈蚣0.1g水煎服。
此养气血解毒,主治疮疡、肌肉风湿、风疹。
用于久治不愈的皮肤病及荨麻疹、血枯经闭等。
另: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也治荨麻疹。
2、首风三两三(风寒入络头疼):麻黄30g(打碎节先煎去浮沫)、桂枝30g罂粟壳30g甘草9g。
痛在左加龙胆草0,1g,痛在右加钩藤钩0.1g,头痛不偏的加陈细茶0,1g。
3、跌打三两三(无骨折皮破状):全当归30g金银花30g川芎30g穿山甲9g滇三七0.1g(冲服)。
用酒1碗水2碗合煎取一碗半,分2次温服。
服一次后伤者会大便带血,不必惊慌,再将二煎服下,次日即可行动,再将原方配一付,静养几日即愈。
4、热痹三两三(主治热痹、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益母草30g 透骨草30g仙鹤草30g知母9g制马钱子0.1g》水煎服。
5、安眠三两三:主治少寐易醒,(即神经衰弱证)生地30g酸枣仁30g茯神30g防己9g朱砂0,1g(冲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临
,
它 是 对 原 有 标 准 的 补 充和 深 化
、 、
使六 个
中风病
床 的 中医 舌
、
脉
“
、
症 观 察做 起
;
在研究方法
”
基 本证 候 独 立 诊 断 更 加 灵 活 映 证候 的 动 态
更加 准确地 反
。
,
上采 用 W H O
卫生研究方法学
。
的要求
,
复杂
、
多变 的特性
,
在 诊 断 标 准 上 力求 与 国际 标 准 的 统 一 选 取与 国 际 同 步 数 学 层 次 分析 法 有 关 原 则
,
样本
、
证 候 量 化 诊 断 标 准 的 研 究成功
风 病 的进 一 步 深 入 研 究
将 会 推动 中
标 准研 制 引进 模 糊 数学
。
并 步 向 一 个 新地 境
:
这 无 疑是 中 风 病
地
。
研 究领域 中 研 究方法 的 改进和突 破
(收 稿 日期
19 95 0 9 10
一 一
)
北 京 中 医 药大 学 学 报
性
础
、
中 风 病证 候 量 化 标 准
,
”
建立 了 客观 化
、
为 应 用 多 种 数 学 方 法 和 人 工 智 能技 术 发
中风 病证 侯 量
,
定量 化 的标 准
可 重复性
;
从 而 使证 候 诊 断 具 有 可 比
这也是证候深 化研究的基
,
展 中 医 规 范研 究提 供 了 可 能
,
化 标 准 的研 究 是 在 前 瞻 性 设 计指 导 下
和 方源 枯 竭
, ,
,
学 习 记 忆 行 成 系 列 识方 才 能 扩 大方 剂 的 使 用范畴
, 。
,
,
。
他 认 为 自古 以 来方药 之 书 浩 如
,
如学 习 桂 枝 汤 不仅 了解 其 产 生与
, 、 、
,
烟 海 上 工 治 病 必 须 广 征 博 引 熟 练 的积 累
因 此 数 十 年 来 他苦 读 经 典 医 著 深 研 方 药
取 其 活 血祛 痪 止 痛 之 功 切开 取其 味
,
用方 法 用方法是 指在 识 方 之后 以 灵 活 的 方法
,
。
在煎药 时大枣必 须
“
。
他还 认 为
。
,
鸡 鸣散 的服 用方
,
”
选 则和 应 用 方 剂 以 取 佳 效
用药 的关键
。
,
。
此 阶段 是 遣 方
法 至 关 重 要 应 在 五 更 时冷 服 为佳 以 从 阳 注 阴 从 阴解 邪 着 用 方效 果 汤
, ,
之过 多 及 至 期 不 来
、 ,
”
。
宋 老认 为 此 方 集 吴
、 、
,
。
茱英 桂 枝 等 温 经 药 合 当 归 川 芍 芍 药 阿 胶 等 养血 活 血 药 似 为 温 经 活 血 之 方
, ,
,
、
。
许 多 方 剂 的方 证 临
。
, ,
,
。
但方
是以
,
床不 易 完 全 见 到 因 而 常 影 响 原 方 的 应 用
原 方 为清 热 除 烦
因 而 用 于 治疗 胆 囊 炎
胆结
;
仅 调 药量或 稍 调 药 味
,
。
守 方 的选 择需 临 证 中
, 。
又 如 用鸡 鸣 散 治疗 风 心病 心 衰 水肿
反 复 比 较 用 药 前 后 的 病 情 变 化 区 别疾 病 的
用 大黄 附子 细 辛 汤 治 疗 牙 痛 伴 牙 齿 松 动 ; 用 益 气 聪 明汤 治疗 眼 经 验用 方 ) 3 方
,
。
应 用 还 应 了 解 其 变 化 过 程 及 桂 枝 类方 的 组
,
成 与应 用 学 会 在 桂 枝 汤 证 出 现 变 证 兼 证
坏 证时 如 何 选 方 和 灵 活 用 方
“
。
熟 练 的 掌 握 了其 中大量 的方剂 及 一些 不 常 用
中 医 理 论具 有 系统性 点
,
、
离 散性
。
、
模糊性 的特
热的 呼 吸 道 疾 患 ; 用 百 合 地 黄 汤 治疗 默 默 不 语 的情 志 病 均 能 获 效
,
。
第6 期
宋 小北 等
宋孝 志 教 授 临证 遣 方 用 药 三 段 法
、 、
“
”Leabharlann ) 2用专方,
:
宋老认为
,
,
一 些 方剂 经 过
。
守 方 调 方 更 方几 个 阶 段
3
.
。
临 床 实 践验 证
面 掌 握 方剂 的 前 题 也 是 临 床 遣 方 用 药 的关
,
(外 科 正 宗 ) 玉 真 散 治 愈 外 伤 后 周 身 触 电样 疼
痛 ; 以 朴硝 荡胞 汤 治 疗 多年 不 孕 等
:
, ,
。
键
。
这 是 一 个 长期 的过 程 须 在 实 践 中 不 断
。
,
) 2 理 解 识 方 宋老 认 为 识 方 源的 重 要 含
、
剂 的功 能 了 如 指 掌 对 疾 病 的 发 生 发 展 判 断 准 确 才 能根据 可 能 出 现 的 方 剂 效 能 而 正 确 用方
。
,
如 宋老 应 用 地 黄 引 子 治 疗 无 菌 性 股 骨
, , ,
法 用 方 宜 忌 等 的 全 面 认识
、
、
。
尤其 注 重方 与
。
头 坏 死 时 因 其熟 悉 方 能 在 用 药 前 就 告 之 病 人 药 后 会 出现 骨 痛 加 剧 此 为 气血 复 周 之 象 痛 后 病 情就 会 缓 解 出现转 机
,
药过 程 分 为 识 方 用 方 调 方 三 个 阶 段 并 在
此 基 础 上 采 用 许 多 方 法 以 识 方全 面 用 方 灵 活 调方 有 度
“
、
。
每诊 一 病 常 思 出 数 方 备选 经 过 比
。
,
“
、
较 从 中选 出 最 适 合 的 方 剂 用 之
,
因此 在 治
” ,
取 得 最 佳 临 床效 果
。
, ,
药 药 与药 之 间 的关 系 及 每 味 药在 方 中 的 作
用 和 药量 变化 对 全 方的 影 响
,
他认 为如果忽
,
。
果 然 如 其 所 料 病情
,
,
视 了 其中任 何 一 个 环 节 则 将 影 响 整 体 用 药
的疗 效
。
又 如 治 疗 气 虚 血 疲崩 漏 时 如 何
。
并 主 张 在 认识 和 理 解 上 多 下 工 夫
:
当疾 病 症 状
。
。
方 剂 的功 能
。
复杂
、
口 女 一 些 慢性 病
、
多 发病 即抓 住 重 点 和
,
,
源 于 方 证 方 药 方 机 方 法 的组 合
到 这 一功 效
,
,
每一 个
“
本 质 以 主 症 与主 方 相 合 选 用 原 方 治 之
,
,
如
,
方 剂 均有 一 个 最 佳 功 能特 点 临 床 应 力 求 达
、
、
识 方源
。
如
、
) 1 识 源 集 广 宋 老 认 为 学 习方 剂 必 须 首 先 认 识方 剂 的 来 源 出 处 及 产 生 背 景 并 注 意
每 学 一 个 方 剂 都 须将 方 剂 的 出 处 特 点 核
心 及 与此 方 作用 类 似 相 关 相 反 的 方剂 一 同
熟练 和 广 泛 的 积 累 方 剂 才 能 避 免 单 调 用 方
。
, ,
应用活 血 药
,
宋 老 认 为用 药 的 时 间 非 常 关
,
要 逐 一 剖析 每 一 方 剂
如 对 治 疗 气 虚 血少 的
,
键 如 在 经 期应 用 必 至 血 量 增 多 宜 在 经 前 数 日开 始 应 用 当 药 后 疲 血 已 散 病 因 已 除
, , ,
,
炙 甘 草 汤 他通 过 自 己 的分 析 理 解 认 为 方 中
199 5
年
11
月第
.
18
.
卷第
.
6
.
期
6
北京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
J
o
Nov
19 9 5
V
o
l 18
No
n r u
a
l o f B iin g U ej
n
iv e r it y s
o
fT CM
宋孝 志 教 授 临证 遣 方 用 药 三 段 法
刘小北
王玉芬
“
”
李 小林
北 京 100700 )
(北 京 中 医 药 大 学 东 直 门 医 院
:
, ,
之 一 为党 参 的 三 分 之 二 目地 是 取 其 重 镇 降 逆 之功 以 降 肝 胃 之 气 但 如 果 用 量 过 多 则 使 脾气 下 陷 而 影 响疗效
1 3
.
可 能 地 选 用 原 有 成方 治 疗疾 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