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正交试验设计(正改)
第六章 正交试验设计
第六章正交试验设计(I)教学内容与要求(1)了解正交试验设计的优点,掌握正交表的表示符号、基本结构和特点,掌握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2)掌握单指标正交试验、多指标正交试验、有交互作用正交试验、混合水平的正交试验的直观分析法;(3)理解单指标正交试验、多指标正交试验、有交互作用正交试验、混合水平的正交试验的方差分析法。
(4)了解Ecxel在正交试验设计中应用。
(II)教学重点正交试验的直观分析法。
(III)教学难点正交试验的方差分析。
6.1 概述6.1.1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的优点和特点用正交表安排多因素试验的方法,称为正交试验设计法。
我国60年代开始使用,70年代得到推广。
这一方法具有这样的特点:①完成试验要求所需的实验次数少。
②数据点的分布很均匀。
③可用相应的极差分析方法、方差分析方法、回归分析方法等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引出许多有价值的结论。
因此日益受到科学工作者的重视,在实践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例6-1:某化工厂想提高某化工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对工艺中三个主要因素各按三个水平进行试验(见表6-1)。
试验的目的是为提高合格产品的产量,寻找最适宜的操作条件。
表6-1 因素水平表对此实例该如何进行试验方案的设计呢?很容易想到的是第一方案:(全面搭配法方案)A2——…A3——…此方案数据点分布的均匀性极好,因素和水平的搭配十分全面,唯一的缺点是实验次数多达33=27次。
(指数3代表3个因素,底数3代表每因素有3个水平)想节省费用而又快出成果的人提出了第二方案:(简单比较法方案)。
先固定A和B,只改变C,观察因素C不同水平的影响。
作了如下的三次实验:发现C=C2的那次实验的效果最好,合格产品的产量最高,因此认为在后面的实验中因素C应取C2水平。
固定A和C,改变B的三次实验为:发现B=B3的那次实验效果最好,因此认为因素B宜取B3水平。
固定B和C,改变A 的三次实验为:发现因素A宜取A2水平。
因此可以引出结论:为提高合格产品的产量,最适宜的操作条件为A2B3C2。
六章正交试验设计
3)正交试验设计 选用正交表L9(34)只需 要做9次试验
21
2.通过对这些少数试验方案的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 析,可以推出较优的方案,而且所得到的较优方案 往往不包含在这些少数试验方案中。
3.对试验结果作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得到试验结果
之外的更多信息。如试验因素对试验结果影响的重
要程度;各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趋势等。
2
6.1 试验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正交表
多因素试验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试验次数太多,
若十个因素对产品质量有影响,每个因素取两个不同
状态(不同水平)进行比较,有210=1024、 如果每个
因素取三个不同状态(不同水平) 310=59049个不同的
试验条件
3
在多因素试验中,有人采用“单因素轮换 法”,但是这种方法不一定能找到好的条件
C加碱量
(C1)7 (C2)6 (C3)5
18
1)全面试验:33=27
19
2)简单比较法 第一步先固定B和C在某水平,只 改变A,只需做三次试验,得到最好 的结果A=A3. 第二步固定A=A3,将C固定在某一 水平,改变B,发现B=B2的那次结果 最好,因此认为B宜取B2 第三步固定A=A3.B=B2,改变C,发 现C=C3水平结果最好,故认为 A3B2C3为最适宜条件. 共做9次试验
在A3水平下进行了三次试验:#7,#8,#9, 在
这三次试验中因子B与C的三个水平各进行了一次试验。
33
将全部试验分成三个组,那么这三组数据间 的差异就反映了因子A的三个水平的差异,为此计 算各组数据的和与平均: K1=y1+y2+y3=0.56+0.74+0.57=1.87,
k1 K1 / 3 0.623
第6章 正交试验设计
A2B3C1
A2B2C3
A3B3C2
A1B3C3
2 A1B2C2 3
1
5 4 18
6
8 9
7
13
12
17
16 19 20 15
14
10 24 23
11
25 26
立方体上共 有9 个面, 设对应于A1、 A2、A3的是 左、中、右 三个面;对 应于B1、B2、 B3的是下、 中、上三个 面;对应于 C1、C2、C3 的是前、中、 后三个面。
L 正交表的代号
m正交表的列数
Ln r
n 正交表的行数
m
(最多能安排的因素个数, 包括交互作用、误差等)
r 各因素的水平数
(各因素的水平数相等)
(需要做的试验次数)
正交表符号的意义
正交表的纵列数 (最多允许安排因素的个数)
L8(27)
正交表的代 号
字码数(因素的水平数)
正交表的横行数
如
R越大,因素越重要
若空列R较大,可能原因:
漏掉某重要因素
因素之间可能存在不可忽略的交互作用
(6)优方案的确定
优方案:在所做的试验范围内,各因素较优的水 平组合 若指标越大越好 ,应选取使指标大的水平 若指标越小越好,应选取使指标小的水平 还应考虑:降低消耗、提高效率等 在本例中,试验指标是乳化能力,指标越大越好, 所以应挑选每个因素的K1 ,K2 ,K3(或k1 ,k2 ,k3) 中最大的值对应的那个水平 。
21
A1B1C1
22
A2B1C2
27
A:
考虑兼顾全面试验法和简单比较法的优点, 利用根据数学原理制作好的规格化表—— 正交表来设计试验不失为一种上策。 用正交表来安排试验及分析试验结果,这 种方法叫做正交试验法。 事实上,正交最优化方法的优点不仅表现 在试验的设计上,更表现在对试验结果的 处理上。
第6章正交试验设计
第6章正交试验设计正交试验设计是一种科学的方法,用于研究多个因素和水平对一个特定实验结果的影响。
这种方法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工程、医学、社会科学和生物科学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一、基本概念正交试验设计是一种基于正交性原理的试验设计方法。
正交性原理是指在一组因素中,任意两个因素的不同水平之间都没有相关性。
这意味着每个因素的不同水平都可以独立地影响实验结果,而不会与其他因素的水平产生交互作用。
在正交试验设计中,通常将实验条件或因素设定为不同的水平,并将这些水平组合成一个正交表。
正交表是一种表格,其中每一行代表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组合,每一列代表一个因素的独立水平。
通过使用正交表,可以方便地安排多个因素的试验,并有效地分析实验结果。
二、方法1.确定因素和水平在正交试验设计中,首先需要确定要研究的因素和每个因素的水平。
因素是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而水平是指每个因素的不同取值。
在确定因素和水平时,需要考虑实验的目的、现有条件和实际应用等因素。
2.制定正交表根据确定的因素和水平,可以制定一个正交表。
正交表的行数代表实验次数,列数代表因素的数量,而每个单元格则代表一个具体的实验条件或结果。
通常,正交表可以分为标准型和非标准型两大类。
标准型正交表适用于均匀分布在各个因素的水平上,而非标准型正交表则适用于不均匀分布或某些特定条件下的实验设计。
3.实施试验按照正交表中的安排进行试验,记录每次实验的条件和结果。
在实施试验时,需要注意控制实验条件的一致性,以避免误差和干扰因素的影响。
4.分析结果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每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和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极差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
通过分析结果,可以得出最佳的实验条件组合,为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三、应用正交试验设计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1.工程领域:在机械制造、电子产品制造和化工生产等领域中,经常需要研究多个因素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第6章正交试验
第六章 正交试验设计试验设计是数理统计中一个很庞大的分支, 其内容十分丰富, 本章只介绍正交试验设计(简称正交设计或正交试验). 正交试验设计是利用“正交表”进行科学地安排与分析多因素试验的方法, 其主要优点是能在很多实验方案中挑选出代表性较强的试验方案, 并通过对少数试验方案之试验结果的分析, 推断出最优方案, 得到比试验结果本身给出的还要多得多的有关多因素之信息. 在正交试验中, 对试验结果的分析, 通常采用直观分析法(也称极差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第一节 引 言一、正交试验设计的背景引例 为了提高维尼纶耐水性能, 需要分析维尼纶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醛化过程. 醛化过程的好坏用一个叫缩醛化度的指标来衡量, 缩醛化度越高, 纤维的耐水性能越好. 但影响缩醛化度的因素很多, 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甲醛浓度、硫酸浓度、芒硝浓度等. 这些因素除芒硝浓度取三个水平外, 其余四个因素都各取七个水平. 这样多的因素和水平, 若全面试验需做3×74=7203次试验, 约用五年时间, 这实际上是行不通的.面对上述试验问题, 我们很希望只选做其中一部分有代表性的试验而又能较好地反应全面醛配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以便从中挑选出较好的试验方案, 这正是正交试验设计所研究的范畴.通常, 称两个因素以上的试验为多因素试验. 正交试验设计是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基础, 科学地安排多因素试验的一类实用性很强的数学方法, 它是数理统计学中一个很大的分支. 它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如何利用“正交表”进行科学地安排与分析多因素试验以减少试验的次数. 其主要优点是能在很多实验方案中挑选出代表性较强的试验方案, 并通过对少数试验方案之试验结果的分析, 推断出最优方案, 得到比试验结果本身给出的还要多得多的有关多因素之信息. 对试验结果的分析, 通常采用两种方法: 一种是直观分析法(也称极差分析法), 另一种是方差分析法.表6.1 正交表L(27)表6.2 正交表L 4二、正交表正交表是一种特殊的表格, 这里只介绍它的记号、特点及使用方法. 表L 8(27)与L 9(34)即是两张常用的正交表. L 8(27)与L 9(34)是正交表的记号, 其具体含义为:L 是正交表代号; 8或9表示该正交表的行数, 即需要做的试验次数; 2或3表示水平数; 7或4表示正交表的纵列数, 即最多可安排的因素的个数.正交表L 8(27)与L 9(34具有如下的性质:(1) 整齐可比性: 表中任一列所含各种水平的个数都相同;(2) 均衡搭配性: 表中任两列所有各种可能的数对出现的次数都相同. 凡具有上述两种性质的表, 都称为正交表.三、正交试验设计正交试验设计, 包括选表、表头设计以及利用所选定的正交表安排试验方案, 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确定较优或最优试验方案的一种科学方法. 具体地说, 正交试验设计能明确地回答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因素的主次, 即各因素对所考察指标影响的大小顺序;(2) 因素与指标的关系, 即每个因素的各水平变化时, 指标是怎样变化的; (3) 什么是最优试验方案或最优工艺条件; (4) 进一步试验的方向.第二节 正交试验的直观分析一、直观分析(无交互作用)例1(合成氨最佳工艺条件试验) 根据已有的经验, 决定在合成氨试验中选取的因素与水平如表6.3所示. 假定各因素之间无交互作用, 试验的目前是提高产量. 要求进行试验设计并对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解: 为了避免试验产生系统误差,因素的各水平哪一个定为1水平、2水平、3水平, 应按“随机化”的方法确定. 1.选表与表头设计 本例是一个三水平的试验, 因此要选用L n (3t )型正交表. 由于有3个因素, 且不考虑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所以选一张3≥t 的表, 而L 9(34)是是满足条件3≥t 的最小L n (3t )型表, 故选用正交表L 9(34)安排试验. 由于不考虑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只需将各因素分别填写在所选表的上方与列号对应的位置上, 一个因素占有一列, 不同的因素占有不同的列, 就得到所谓的表头设计, 如表6.4所示.注意: 未放置因素的列, 称为空白列或空列. 空白列在正交设计的方差分析中也称为误差列, 它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般要求至少有一个空白列.2.确定试验方案完成了表头设计以后, 只要将表中各列的数字“1”、“2”、“3”分别看成该列所填因素在各个试验中的水平数, 而正交表的每一行就是一个试验方案. 于是, 本例得到9个试验方案.3.按规定的试验方案做试验并记录试验结果按正交表的各试验号中规定的水平组合进行试验, 并记录其结果得到表 6.5. 注意: 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案完成每一号试验; 为了保证具有相同的随机性, 试验往往不按照表上试验号的顺序进行, 而是采取抽签的方法决定试验的顺序.4.计算极差, 确定因素的主次顺序 记K ij =第j 列上水平号为i 的各试验结果之和;k ij = K ij /s, 其中s 为第j 列上水平号i 出现的次数, 即k ij 表示第j 列的表6.3 例1的因素水平表因素取水平i时进行试验所取得的试验结果的平均值;R j=max i{ K ij }-min i{ K ij }, R j称为第j列的极差或所在因素的极差, 也可定义r j=max i{ k ij }-min i{ k ij }为第j列的极差或所在因素的极差.对于本例, 我们有:K11=y1+ y2+ y3=1.72+1.82+1.80=5.34, k11= K11/3=1.780,K21=y4+ y5+ y6=1.92+1.83+1.98=5.73, k21= K21/3=1.910,K31=y7+ y8+ y9=1.59+1.60+1.81=5.00, k31= K31/3=1.667,R1=max i{ K i1 }-min i{ K i1}=5.73-5.00=0.73;其它的K ij , k ij与R j类似地可以得到, 见表6.5.表6.5例1的试验方案及试验结果分析一般地, 各列的极差是不相等的, 这说明各因素的水平改变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是不相同的. 极差越大, 说明这个因素的水平改变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也越大. 因此, 极差最大的那一列因素就是水平改变对试验结果影响最大的因素, 也就是主要的因素. 由于有R1 >R2 >R3 >R4, 因此本例的因素主次顺序为:主→次A B C注意: 有时空白列的极差比所有其他因素的极差还要大, 这说明因素之间可能存在有不可忽视的交互作用, 或者忽略了对试验结果有重要影响的其它因素, 或者试验误差太大, 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5.最优方案的确定挑选因素的优水平与所要求的指标有关. 若指标越大越好, 则应该选取使指标最大的水平, 即各列K1j、K2j和K3j(或k1j、k2j和k3j)中最大的那个水平; 反之, 若指标越小越好, 则应取使指标小的那个水平. 对于本例, 试验的指标是提高合成氨的产量, 指标越大越好, 所以应该挑选每个因素的K1j、K2j、K3j之中最大的那个水平. 由于K2A>K1A>K3A K3B>K2B>K1B K2C>K1C>K3C故得最优方案为: A 2B 3C 2. 即反应温度为490(ºC )、反应压力为300个大气压以及使用乙种催化剂时, 生产方案是最优的.注意: 实际确定最优方案时, 还应区分因素的主次. 对于主要因素, 一定要按有利于指标的要求选取最好的水平, 而对于不重要的因素则可以根据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消耗等要求来考虑因素水平的选取.本例确定的最优方案A 2B 3C 2, 并不包含在正交表里已做过的9个试验方案之中, 这正体现了正交试验设计的优越性. 那么, 它是不是真正的最优方案呢? 我们可以作进一步的理论计算来论证.6.最优方案的工程平均由于任何试验结果总是带有误差, 对某一试验方案来说, 我们关心的是这个试验方案之试验结果的平均值, 最优试验方案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就称为“最优工程平均”. 为此, 我们先来讨论“效应”的问题:设μ为试验总体的理论总均值, ij μ为因素j 的第i 个水平所对应试验总体的理论均值, 定义a i =iA μ-μ为因素A 的第i 个水平的效应. 由于μ与iA μ均为未知, 此时可用样本均值来进行估计, 因而定义i aˆ=k iA -y 称i aˆ为因素A 的第i 水平的效应. 不难验证∑i a ˆ=0,即同一个因素(或同一列) 的各水平效应之和为0.本例中, 因素A 的各水平的效应分别为:1ˆa=k 1A -y =1.78-1.786=-0.006, 2ˆa=k 2A -y =0.124, 3ˆa = k 3A -y =-0.119. 它们的含义是: 因素A 取A 1水平会使产量平均降低0.006t, 因素A 取A 2水平会使产量平均增加0.124t, 因素A 取A 3水平会使产量平均降低0.119t. 同样可得:1ˆb = k 1B -y =-0.043, 2ˆb = k 2B -y =-0.036, 3ˆb = k 3B -y =0.077; 1ˆc= k 1C -y =-0.019, 2ˆc = k 2C -y =0.064, 3ˆc = k 3C -y =-0.046. 综合起来, 在不考虑交互作用的情况下, 可用迭加的方法求得某一试验方案试验结果的平均值—称为该试验方案的工程平均, 它等于总平均y 加上该试验方案各因素所取水平的效应之和. 某一方案的工程平均, 实质上就是该试验方案试验结果真值的无偏点估计. 对本例, 最优方案A 2B 3C 2的工程平均为y ˆ=2.051.7.对比验证试验最优方案在正式作为生产方案实施之前还需要进行对比验证试验: 将最优方案A 2B 3C 2与按正交表之规定做过的9个方案中产量最高的第6号方案A 2B 3C 1作对比试验. 若方案A 2B 3C 2比第6号试验产量更高, 通常认为A 2B 3C 2就是真正的最优方案; 否则, 就取第6号试验方案A 2B 3C 1作为最优方案. 后一种情况发生, 一般来说可能是没有考虑交互作用, 或者是试验误差较大引起的, 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可能有提高产量的潜力.8.作出因素水平-指标变化的趋势图 二、正交试验设计原理的解释由于正交表的整齐可比性与均衡搭配性, 使得用正交表安排的试验具有均衡分散性与整齐可比性, 所以它能大大地减少试验次数, 甚至比简单地比较全面试验的结果有可能提供更多更有用的信息.图6.1 例1的因素水平-指标变化趋势图三、直观分析(有交互作用)在此情况下, 对多因素正交试验的表头设计必须借助两列间的交互作用表, 许多正交表的后面都附有相应的交互作用表. 表6.6即是正交表L 8(27)的交互作用表.用正交表安排有交互作用的试验时, 通常将交互作用看作一个新的因素, 它在正交表上的占有列, 称为交互作用列. 为了避免“混杂”现象, 交互作用列应该通过杳交互作用表来确定. 从表6.6可以确定任何两列的交互作用列.例2 工件的渗碳层深度要求为1±0.25mm, 试验与考察的水平如表 6.7所示,还要考察交互作用A ×B 与B ×C. 试验的目的是确定这4个因素及两个交互作用对渗碳指标影响的重要性主次顺序, 并找到最优的生产方案(注意, 渗碳层深度越接近1越好).解: 1.选表与表头设计这是一个4因素2水平试验, 加上考虑交互因素A ×B 与B ×C, 因此所选的2水平正交表至少要有6列, 满足这种条件的2水平正交表中以L 8(27)为最小, 因此选用正交表L 8(27)安排试验.将因素A 、B 分别放在正交表的1、2两列上, 查L 8B 占用第三列, 因此第3列不能安排其它因素, 否则就会产生混杂现象; 现将因素C 入放在第4列, 再查L 8(27)的交互作用表得交互作用B ×C 占用第6列, 因素D 可安排在第5列或第7列上. 现将因素D 安排在第5列, 从而得到如表6.8的表头设计.2.明确试验方案, 依照试验方案进行试验并记录试验结果由此得到表 6.9. 注意, 交互作用所在列和空白列对确定试验方案不起任何作用, 因为那些列的数字“1”、“2”不代表任何实际水平.73. 计算极差, 确定因素的主次仿例1, 可得因素的主次顺序如表6.9所示. 4.确定最优方案交互因素A ×B 是影响试验结果最重要的因素, 但是交互因素A ×B 没有实际的水平, 故不能按K 13与K 23大小来确定, 而应该按A 与B 搭配的好坏来确定. 表6.10是因素A 与B 的水平搭配表, 也称之为二元表. 由于指标y 越小越好, 可知A 与B 的最优搭配为A 1B 2; 类似地, 可以得到B 与C 的最优搭配为B 2C 2.由于D 的最优水平为D 1, 从而得到最优方案为A 1B 2C 2D 1, 而不考虑交互作用的最优方案为A 1B 2C 1D 1, 两方案的不同之处在于因素C 的水平取法. 不般来说, 次要因素应服从于主要因素, 因此我们认为方案A 1B 2C 2D 1是最优的.第三节 正交试验的方差分析极差分析法的优点是, 方法简单、直观、计算量较小, 便于普及和推广. 但是, 极差分析法不能估计试验过程中以及结果测定中必然存在的误差大小, 不能真正区分某因素各水平所对应试验结果的差异, 究竟是由于水平的改变引起的还是由于试验误差引起的; 再者, 极差分析法得到的结论不够精确, 而且当水平数超过3时, 极差分析方法不便于使用.一、方差分析(无交互作用)表6.10 例2的因素A 与B 的水平搭配表。
第6章 正交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 费歇尔创立了早期、传统的试验设计理论、方法; ◆ 正交表的开发及正交实验设计的应用; ◆ 信噪比试验设计和产品三次设计的应用。
我国试验设计的发展情况: ◆ 50年代开始研究; ◆ 60年代提出观点; ◆ 70年代开始实质应用; ◆ 80年代提出均匀试验设计理论。
正交试验设计(Orthogonal Design)是于二十世纪50年 代初期,由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田口玄一(Tachugi)博士提 出的在多因素试验设计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计的基本原则(费歇尔三原则)
● 重复原则——利用重复观测减小试验误差,提高试 验精度;
● 随机化原则——目的是为了消除或减小人为因素引 起的系统误差的影响;
● 局部控制原则——该原则也称为区组控制原则,指 的是把比较的水平设置在差异较小的区组内,其目的也是 为了消除或减小试验中系统误差的影响。例如,按机器设 备、班次、原料批号、操作人员划分区组。
L8 27 表示各因素的水平数为2,
做8次试验,最多考虑7个 因素(含交互作用)的正 交表。
正交表的特点
1、正交表中任意一列中,不同的数字出现的次数相等; 表示:在试验安排中,所挑选出来的水平组合是均匀
分布的(每个因素的各水平出现的次数相同) ——均衡分散性
若从27次试验中选取一部分试验,常将A和B分别固定在A1和B1水平上, 与C的三个水平进行搭配,A1B1C1,A1B1C2,A1B1C3。作完这3次试验后, 若A1B1C3最优,则取定C3这个水平,让A1和C3固定,再分别与B因素的 三个水平搭配,A1B1C3,A1B2C3,A1B3C3。这3次试验作完以后,若 A1B2C3最优,取定B2,C3这两个水平,再作两次试验A2B2C3,A3B2C3,然 后与一起比较,若A3B2C3最优,则可断言A3B2C3是我们欲选取的最佳水 平组合。这样仅作了8次试验就选出了最佳水平组合。
第六章正交试验
例6.1
因子 列号 水平 实验号 1 2 3 4 5 6 7 8
A 1 B 2 3
表6—1
C 4 D 5 F 6 7
yi
1 (300) 1 1 1 2 (320) 2 2 2
1 (20) 1 2 (30) 2 1 1 2 2
1 1 2 2 2 2 1 1
1 (200) (250) 2 1 2 1 2 1 2
三、正交表的特性 正交表具有均衡搭配的特点,也即具有正交性, 这是指它有如下两个特征: (1)表中任何一列中不同数字出现的次数相等, 如:L4 ( 23 ) ,每列中不同数字1,2, 它们各出现2次。 (2)表中任意两列的横行组成有序数对,每种数对
出现的次数是相等的,如:L ( 23 ) ,任两列横行序数 4 对 (1,1), (1,2), (2,1), (2,2) 都出现一次。 由于正交表具有这两条性质,用它来安排试验时,
三、水平 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主要是表现在因素所处的状态 发生了变化时,试验指标也随之有变化。称试验中因素 用表示因素的大写字母 所处的状态(或位级)为因素水平 。 下加足标表示该字母所表示的因素的不同水平。比如: 因素A,有4个水平,记为 A1 , A2 , A3 , A4 。 因素水平分为可控制和不可控制的两种。比如:在工 业的化学中,反应在实验室内温度是人为可以控制的。 而在农业试验中,大自然中日平均温度人就不能控制了。 试验设计只是对可控制的因素水平在试验中作出设计。 只考虑一个试验因素,称为单因素试验设计,考虑两 个试验因素,称之为双因素试验设计,考虑多于两个试 验因素,称为多因素试验设计。
D B A C F 因素 水平 反映温度(C 0 ) 反映时间(小时) 压力(大气压) 催化剂 碱液用量(升)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详细步骤)
6.1 概述
适合多因素试验 全面试验 : ➢ 每个因素的每个水平都相互搭配进行试验
例:3因素4水平的全面试验次数≥43=64次 正交试验设计(orthogonal design) : ➢ 利用正交表科学地安排与分析多因素试验的方法
例:3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次数:16
6.1.1 正交表(orthogonal table)
R越大,因素越重要 若空列R较大,可能原因: ➢ 漏掉某重要因素 ➢ 因素之间可能存在不可忽略的交互作用
(6)优方案的确定
优方案:在所做的试验范围内,各因素较优的水平组合 若指标越大越好 ,应选取使指标大的水平 若指标越小越好,应选取使指标小的水平 还应考虑:降低消耗、提高效率等
(7)进行验证试验,作进一步的分析
③如何对每个指标评出分数
非数量性指标:依靠经验和专业知识给出分数 有时指标值本身就可以作为分数 ,如回收率、纯度等 用“隶属度”来表示分数 :
隶 属 度 指 指 标 标 最 值 大 值 指 标 指 最 标 小 最 值 小 值
④例
两个指标:取代度、酯化率 两个指标重要程度不同 综合分数=取代度隶属度×0.4+酯化率隶属度× 0.6
(1)选正交表
要求: 因素数≤正交表列数 因素水平数与正交表对应的水平数一致 选较小的表
选L9(34)
(2)表头设计
将试验因素安排到所选正交表相应的列中 因不考虑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一个因素占有一列(可以随
机排列) 空白列(空列):最好留有至少一个空白列
(3)明确试验方案
(4)按规定的方案做试验,得出试验结果
注意 : 按照规定的方案完成每一号试验 试验次序可随机决定 试验条件要严格控制
(5)计算极差,确定因素的主次顺序
第6章-正交试验设计结果的方差分析ppt课件
Se Se SA
fe fe fA
V
e
S
e
f e
.
(4)计算F值
• 各均方除以误差的均方,例如:
FA
VA Ve或FA来自VAVe
FAB
V A B Ve
或
FAB
V A B
V
e
.
(5)显著性检验 • 例如: – 若FAF(fA, fe) ,则因素A对试验结果有显著 影响 – 若 FABF(fAB,fe) ,则交互作用A×B对试 验结果有显著影响
.
(6)列方差分析表
.
6.2 二水平正交试验的方差分析
• 正交表中任一列对应的离差平方和:
例6-1
Sj
1 n(K1j
K2j )2
.
6.2.2 三水平正交试验的方差分析
• m=3,所以任一列的离差平方和:
Sj 1 r(K 1 2 jK 2 2jK 3 2j)1 nT2
例6-3 注意: ➢ 交互作用的方差分析 ➢ 有交互作用时,优方案的确定
• 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骤如下:
➢ (1)计算离差平方和 ➢ (2)计算自由度 ➢ (3)计算平均离差平方和(均方) ➢ (4)计算F 值 ➢ (5)显著性检验
.
(1)计算离差平方和
①总偏差平方和
S Ti n 1(x i x )2i n 1x i2 1 n (i n 1x i)2 Q T 1 n T 2
S S S AB ( AB) 1 ( AB) 2
.
④试验误差的离差平方和
• 方差分析时,在进行表头设计时一般要求留有空 列,即误差列
• 误差的离差平方和为所有空列所对应离差平方和 之和 :
Se S空列
(完整版)正交实验设计
正交实验设计当析因设计要求的实验次数太多时,一个非常自然的想法就是从析因设计的水平组合中,选择一部分有代表性水平组合进行试验。
因此就出现了分式析因设计(fractional factorial designs),但是对于试验设计知识较少的实际工作者来说,选择适当的分式析因设计还是比较困难的。
正交试验设计(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又一种设计方法,它是根据正交性从全面试验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进行试验,这些有代表性的点具备了“均匀分散,齐整可比”的特点,正交试验设计是分式析因设计的主要方法。
是一种高效率、快速、经济的实验设计方法。
日本著名的统计学家田口玄一将正交试验选择的水平组合列成表格,称为正交表。
例如作一个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按全面实验要求,须进行33=27种组合的实验,且尚未考虑每一组合的重复数。
若按L9(3)3正交表按排实验,只需作9次,按L18(3)7正交表进行18次实验,显然大大减少了工作量。
因而正交实验设计在很多领域的研究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1.正交表正交表是一整套规则的设计表格,用。
L为正交表的代号,n为试验的次数,t为水平数,c为列数,也就是可能安排最多的因素个数。
例如L9(34),(表11),它表示需作9次实验,最多可观察4个因素,每个因素均为3水平。
一个正交表中也可以各列的水平数不相等,我们称它为混合型正交表,如L8(4×24) (表12),此表的5列中,有1列为4水平,4列为2水平。
根据正交表的数据结构看出,正交表是一个n行c列的表,其中第j列由数码1,2,… S j组成,这些数码均各出现N/S次,例如表11中,第二列的数码个数为3,S=3 ,即由1、2、3组成,各数码均出现次。
正交表具有以下两项性质:(1)每一列中,不同的数字出现的次数相等。
例如在两水平正交表中,任何一列都有数码“1”与“2”,且任何一列中它们出现的次数是相等的;如在三水平正交表中,任何一列都有“1”、“2”、“3”,且在任一列的出现数均相等。
6第六章-正交试验设计1
取三因素三水平,通常有两种试验方法:
2024/9/11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3
(1)全面实验法:
A1B1C1 A2B1C1 A3B1C1
A1B1C2 A2B1C2 A3B1C2
A1B1C3 A2B1C3 A3B1C3
A1B2C1 A2B2C1 A3B2C1
B3
A1B2C2 A2B2C2 A3B2C2
A1B2C3 A2B2C3 A3B2C3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5
(2)简单比较法
变化一个因素而固定其它因素,如首
先固定B.C于B1、C1,使A变化之,
则:
A1
B1C1
A2
A3(好结果)
如果得出结果A3最好,则固定A于 A3,C还是C1,使B变化,则:
A3C1
B1 B2(好结果)
B3Βιβλιοθήκη 得出结果B2最好,则固定B于B2,A
于A2,使C变化,则:
优方案是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的, 还需要进行试验 验证, 以保证有方案与实际一致, 否则还需要进行 新的正交试验。
2024/9/11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25
6.4 正交试验设计结果的直观分析法
6.4.1 单指标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的直观分析 6.4.2 多指标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的直观分析 6.4.3 有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设计及其结果的直观
2024/9/11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2
这里,对因素A、B.C在试验范围内分别选取三个水 平
A:A1=80℃、A2=85℃、A3=90℃ B:B1=90Min、B2=120Min、B3=150Min C:C1=5%、C2=6%、C3=7%
正交试验设计中,因素可以定量的,也可以使定性 的。而定量因素各水平间的距离可以相等也可以 不等。
第6章 正交试验设计
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
正交设计就是从选优区全面试验点(水平组合) 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部分试验点(水平组合)来进行 试验。图中标有试验号的九个“(·)”,就是利用正
交表L9(34)从27个试验点中挑选出来的 9个试验点。即
:
(1)A1B1C1
(4)A1B2C2
(2)A2B1C2
(5)A2B2C3
(3)A3B1C3
33=27,4 因素3水平的全面试验水平组合数为34=81 ,
5因素3水平的全面试验水平组合数为35=243,这在科
学试验中是有可能做不到的。
全面试验:可以分析各因素的效应 ,交互作用, 也可选出最优水平组合。但全面试验包含的水平组合 数较多,工作量大 ,在有些情况下无法完成 。
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特点是:用部分试验来代
之间的搭配是均匀的。
根据以上特性,我们用正交表安排的试验,具有
均衡分散和整齐可比的特点。
所谓均衡分散,是指用正交表挑选出来的各因素 水平组合在全部水平组合中的分布是均匀的 。 在立 方体中 ,任一平面内都包含 3 个“(·)”, 任一 直线上都包含1个“(·)” ,因此 ,这些点代表性 强 ,能够较好地反映全面试验的情况。
因素A,C水平搭配表水平搭配表 A1 A2
C1 (y1+ y3)/2 (y5+ y7)/2 =(0.484+0.532)/2=0.5 =(0.472+0.554)/2=0.513 08 C2 (y2+ y4)/2 (y6+ y8)/2 =(0.448+0.516)/2=0.4 =(0.480+0.552)/2=0.516 82
奶稳定性的影响。每个因素设置3个水平进行试验 。 A因素是增稠剂用量,设A1、A2、A3 3个水平;B因 素是pH值,设B1、B2、B3 3个水平;C因素为杀菌温度 ,设C1、C2、C3 3个水平。这是一个3因素3水平的试验 ,各因素的水平之间全部可能组合有27种 。
第06章 正交试验设计
要因素,所以新一轮正交试验的因素数和水
平数都会减少,试验次数也会相应减少。
6.2.2
多指标正交试验设计
及其结果的直观分析
两种分析方法:
综合平衡法 综合评分法
6.2.2.1、综合平衡法
先对每个指标分别进行单指标的直观分 析,得到每个指标的影响因素主次顺序 和最佳水平组合
数是不完全相同
6.1.2
正交试验设计的优点
能均匀地挑选出代表性强的少数试验方案 由少数试验结果,可以推出较优的方案
可以得到试验结果之外的更多信息
6.1.3 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1) 明确试验目的,确定评价指标 (2) 挑选因素(包括交互作用),确定水平 (3) 选正交表,进行表头设计
几个因素的趋势图的纵坐标应该有相同的
比例尺,这样就可根据趋势图的平坦或陡
峭程度判断因素的主次;如果是属性因素
(本例中的催化剂种类),可不考虑横坐标 顺序,也不必连成折线。
从本例趋势图可以看出,当反应温度A2
=120℃,酯化时间B2=2h,选用乙种
催化剂(C2)时产品乳化能力最好,即优
方案为A2B2C2。
结果之和。
ki :ki= Ki/s,其中s为任一列上各水平出现的次
数
R(极差):在任一列上
R = max{K1 ,K2 ,K3}-min{K1 ,K2 ,K3},
或
R =max{k1 ,k2 ,k3}-min{k1 ,k2 ,k3}
例6.2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R越大,因素越重要,对实验结果影响
表2.11:
例6.4 试验方案及试验结果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讲稿_第6章_正交试验设计
第6章正交试验设计主要内容:一、概述二、正交试验设计结果的直观分析法三、正交试验设计结果的方差分析法正交试验法:在优选区内利用正交表科学地安排试验点,通过试验结果的数据分析,缩小优选范围,或者得到较优点的多因素试验方法。
6.1 概述引例—多因素的试验设计问题•指标—收率•因素—(1)原料A的用量 (2)原料B的用量(3)液固比C (4)反应温度D(5)反应压力E (6)催化剂的用量F(7)反应时间G (8)搅拌强度H•水平—8个因素各取3个水平•进行全面搭配的试验次数为: 38=6561 次•科学问题:能否只做其中一小部分试验,通过数据分析来达到全面试验的效果呢?6.1.1 正交表(一)正交表的代号及含义常用正交表的形式为:L(r m)n式中,L ──正交表的符号;n ──要做的试验次数;r ──因素的水平数;m ── 最多允许安排的因素个数。
(27)完全试验次数:128如:L8L(313)完全试验次数:1594323(二)正交表的形式(1)等水平正交表:指各个因素的水平数都相等的正交表。
如L8(27),L27(313)(2)混合水平正交表:指试验中各因素的水平数不相等的正交表如L8(41×24),L24(3×4×24)(三)正交表的特点(1)每一列中,不同的数字出现的次数相等,即对任何一个因素,不同水平的试验次数是一样的。
(2)任意两列中,同一横行的两个数字构成有序数对,每种数对出现的次数是相同,即任何两个因素之间都是交叉分组的全面试验。
(三)正交试验设计的分类6.1.2 正交试验设计的优点①能在所有试验方案中均匀地挑选出代表性强的少数试验方案。
②通过对这些少数试验方案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推出较优的方案,而且所得到的较优方案往往不包含在这些少数试验方案中。
③对试验结果作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得到试验结果之外的更多信息。
例如,各试验因素对试验结果影响的重要程度、各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趋势等。
正交试验设计1ppt课件-35页文档资料
(2) 选因素、定水平,列因素水平表
根据专业知识、以往的研究结论和经验,从影响试验指 标的诸多因素中,通过因果分析筛选出需要考察的试验因素。
一般确定试验因素时,应以对试验指标影响大的因素、 尚未考察过的因素、尚未完全掌握其规律的因素为先。
试验因素选定后,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资料和相关知识, 确定每个因素的水平,一般以2-4个水平为宜。对主要考察 的试验因素,可以多取水平,但不宜过多(≤6),否则试验 次数骤增。
试验设计前必须明确试验目的,即本次试验要解决 什么问题。试验目的确定后,对试验结果如何衡量,即 需要确定出试验指标。
试验指标可为定量指标,如强度、硬度、产量、出 品率、成本等;也可为定性指标如颜色、口感、光泽等。 一般为了便于试验结果的分析,定性指标可按相关的标 准打分或模糊数学处理进行数量化,将定性指标定量化。
L9 (34 )中不同数字有1、2和3,它们各出现3次 。
整齐可比是指每一个因素的各水平间具有可比性。因为正 交表中每一因素的任一水平下都均衡地包含着另外因素的 各个水平 ,当比较某因素不同水平时,其它 因素的效应都 彼此抵消。如在A、B、C 3个因素中,A因素的3个水平 A1、 A2、A3条件下各有 B 、C 的 3个不同水平。
即:
在这9个水平组合中,A因素各水平下包括了B、C因素 的3个水平,虽然搭配方式不同,但B、C皆处于同等地位, 当比较 A 因素不同水平时,B 因素不同水平的效应相互抵 消,C因素不同水平的效应也相互抵消。所以A因素3个水平 间具有综合可比性。同样,B、C因素3个水平间亦具有综合 可比性。
(2)均衡分散性:任两列之间各种不同水平的所有 可能组合都出现,且数对出现的次数相等。
6.2.3 正交试验方案合理性的直观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如选六个因素,每个因素选五个水平时, 全面试验的数目是56 =15625次。
(2)简单比较法
变化一个因素而固定其它因 素,如首先固定B、C于B1、 C1,使A变化,则:
B1C1 A1 A2 A3(好结果)
B3
如果得出结果A3最好,则固 定A于A3,C还是C1,使B 变化,则: B1
A3C1 B2(好结果) B3
(1)全面实验法:
A1B1C1 A2B1C1 A3B1C1 A1B1C2 A2B1C2 A3B1C2 A1B1C3 A2B1C3 A3B1C3 A1B2C1 A2B2C1 A3B2C1 A1B2C2 A2B2C2 A3B2C2 A1B2C3 A2B2C3 A3B2C3 A1B3C1 A2B3C1 A3B3C1 A1B3C2 A2B3C2 A3B3C2 A1B3C3 A2B3C3 A3B3C3
正交试验的提出:
考虑兼顾全面试验法和简单比较法的优点,利 用根据数学原理制作好的规格化表--正交表 来设计试验不失为一种上策。
用正交表来安排试验及分析试验结果,这种方 法叫做正交试验法。 事实上,正交最优化方法的优点不仅表现在试 验的设计上,更表现在对试验结果的处理上。
用正交表安排试验时,对于例6-1:
(2)混合水平正交表
各因素的水平数不完全相同的正交表
混合水平正交表性质:
(1)表中任一列,不同数字出现次数相同 (2)每两列,同行两个数字组成的各种不同的水平搭配出 现的次数是相同的,但不同的两列间所组成的水平搭配种 类及出现次数是不完全相同
6.1.2 正交试验设计的优点
能均匀地挑选出代表性强的少数试验方案
第6 章
正交试验设计ຫໍສະໝຸດ 这里,对因素A、B、C在试验范围内分别选 取三个水平
A:A1=80℃、A2=85℃、A3=90℃ B:B1=90Min、B2=120Min、B3=150Min C:C1=5%、C2=6%、C3=7%
正交试验设计中,因素可以定量的,也可以是 定性的。而定量因素各水平间的距离可以相 等也可以不等。 取三因素三水平,通常有两种试验方法:
3 9
B3
6 5 2
8
7 4
C 3
B2
1
B1A1 A2
C A3 1
C 2
用正交试验法安排试验只需要9次试验
正交试验法的优点及特点
正交试验法优点: (1)试验点代表性强,试验次数少。 (2)不需做重复试验,就可以估计试验误差。 (3)可以分清因素的主次。 (4)可以使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处理试验结果,提出 展望好条件。 正交试验(表)法的特点: (1)均衡分散性--代表性。 (2)整齐可比性--可以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试验 结果进行处理。
由少数试验结果,可以推出较优的方案
可以得到试验结果之外的更多信息
6.1.3 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程序
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程序包括
试验方案设计 试验结果分析
试验方案设计:
试验目的与要求 试验指标 选因素、定水平 因素、水平确定
选择合适正交表
表头设计 列试验方案 试验结果分析
试验分析结果
进行试验,记录试验结果
(5)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分清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的主次顺序,分清哪个 是主要因素,哪个是次要因素;
判断因素对试验指标影响的显著程度;
找出试验因素的优水平和试验范围内的最优组合, 即试验因素各取什么水平时,试验指标最好;
(6)进行验证试验,作进一步分析
优方案是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的,还需要进 行试验验证,以保证有方案与实际一致, 否则还需要进行新的正交试验。
试验结果极差分析 计 算 K 值 计 算 k 值 计 算 极 差 R
绘 制 因 素 指 标 趋 势 图 因素主次顺序
试验结果方差分析
计算各列偏差平方和、 自由度
列方差分析表,进 行F 检验 分析检验结果,写 出结论
优水平 优组合
结 论
(1) 明确试验目的,确定试验指标
试验设计前必须明确试验目的,即本次试验要解决 什么问题。 试验目的确定后,对试验结果如何衡量,即需要确 定出试验指标。 试验指标可为定量指标,如强度、硬度、产量、出 品率、成本等;也可为定性指标如颜色、口感、光 泽等。 一般为了便于试验结果的分析,定性指标可按相关 的标准打分或模糊数学处理进行数量化,将定性指 标定量化。
按照规定的方案完成每一号试验 试验次序可随机决定 试验条件要严格控制
(5)计算极差,确定因素的主次顺序
三个符号: Ki:表示任一列上水平号为 i 时,所对应的试验结果之和。 ki :ki= Ki/s,其中s为任一列上各水平出现的次数 R(极差):在任一列上
R=max{K1 ,K2 ,K3}-min{K1 ,K2 ,K3},
例题
用乙醇溶液提取葛根中有效成分试验中,为了提高葛根中 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试验,需考察三 项指标:提取物得率(提取物质量与葛根质量之比)、提 取物中葛根总黄酮含量、总黄酮中葛根素含量,三个指标 都是越大越好,根据前期探索性试验,决定选取3个相对重 要的因素:乙醇浓度、液固比和提取剂回流次数进行正交 试验,他们各有3个水平,具体数据如下表,不考虑因素间 的相互作用,分析并找出较好的提取工艺条件。
6.2 正交试验设计结果的直观分析法
6.2.1 单指标正交试验设计及其结果的直观分析
例:柠檬酸硬脂酸单甘酯是一种新型的食品乳化剂,它是柠檬酸 与硬脂酸单甘酯,在一定的真空度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现对 其合成工艺进行优化,以提高乳化剂的乳化能力。 单指标:乳化能力 因素水平:3因素3水平(假定因素间无交互作用)
6.1.1 正交表(orthogonal table)
(1)等水平正交表:
各因素水平数相等的正交表 L——正交表代号 n——正交表横行数(试验次数) r——因素水平数 m——正交表纵列数(最多能安排的因素个数)
①记号 :Ln( r m )
②等水平正交表特点
表中任一列,不同的数字出 现的次数相同 表中任意两列,各种同行数 字对(或称水平搭配)出现 的次数相同 两性质合称为“正交性” : 使试验点在试验范围内排列 整齐、规律,也使试验点在 试验范围内散布均匀
或 R=max{k1 ,k2 ,k3}-min{k1 ,k2 ,k3} 趋势图:因素水平为横坐标,试验指标的平均值为纵坐 标,画出因素与指标的关系图。
Ki为该列因素i水平所对 应的试验指标和,ki为Ki 平均值。由ki大小可以判 断该列因素优水平和优组 合。
Ri为第i列因素的极差,反映 了第i列因素水平波动时,试 验指标的变动幅度。Ri越大, 说明该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 越大。根据Ri大小,可以判断 因素的主次顺序。
R越大,因素越重要。在本例中,由于RA>RB>RC。所 以各因素从主到次的顺序为:A(温度),B(酯化时 间),C(催化剂种类)。
若空列R较大,可能原因:
漏掉某重要因素 因素之间可能存在不可忽略的交互作用
(6)优方案的确定
优方案:在所做的试验范围内,各因素较优的水平组合 若指标越大越好 ,应选取使指标大的水平 若指标越小越好,应选取使指标小的水平 还应考虑:降低消耗、提高效率等 在本例中,试验指标是乳化能力,指标越大越好,所以应挑选每个因素 的K1, K2, K3(或k1,k2,k3)中最大的值对应的那个水平 A因素列: K2>K3>K1 B因素列: K2>K3>K1
三个指标 :
提取物得率 总黄酮含量 葛根素含量
三个指标都是越大越好
方案设计试验结果
将各个指标分别进行直观分析得出因素的主 次和优方案
试验结果分析
对三个指标分别进行直观分析: 提取物得率:
因素主次:C A B 优方案:C3A2B2 或C3A2B3 因素主次:A C B 优方案:A3C3B3 因素主次:C A B 优方案:C3A3B2
C因素列: K2>K3>K1
所以优方案为A2B2C2,即反应温度110℃,酯化时间2h、乙种催化剂。
区分主次因素
对于主要因素,一定要按有利于要求的最好水平 对于不重要的因素,由于其水平改变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较小,则可以根据有利于降低消耗、提高效率等目的来 考虑别的水平。 因素C对指标来说,其重要性排在末尾,假设丙种催化 剂比乙种催化剂更廉价、易得,则可以将最后方案中的 C2换为C3。
表头设计,就是把试验因素和要考察的交互作用分别安排 到正交表的各列中去的过程。 在不考察交互作用时,各因素可随机安排在各列上;若考 察交互作用,就应按所选正交表的交互作用列表安排各因 素与交互作用,以防止设计“混杂” 。
(4)明确试验方案,进行试验,得到 结果
根据正交表和表头设计确定每号的试验方 案,然后进行试验,得到以试验指标形式 表示的试验结果。
6.2.2 多指标正交试验设计及其结果的直观分析
在实际生产和科学试验中,可以有多个指标判断试验的好 坏,不同指标的重要程度常常是不一致的,各因素对不同 指标的影响程度也不完全相同,所以多指标试验的结果分 析比较复杂。
两种分析方法:
综合平衡法 综合评分法
(1)综合平衡法
先对每个指标分别进行单指标的直观分析,得到每个指标 的影响因素主次顺序和最佳水平组合,然后根据理论知识 和实际经验,对各指标的分析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 得出较优方案。
(7)进行验证试验,作进一步的分析
优方案往往不包含在正交实验方案中,应验证 优方案是在给定的因素和水平的条件下得到的,若不限定给 定的水平,有可能得到更好的试验方案 对所选的因素和水平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找到新的更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