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现代化城市规划和设计的理论和实践
现代化城市规划和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第一章:概述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空间规划与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城市规划和设计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基础,也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入手,探究现代化城市规划与设计的重要性、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第二章:现代化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理论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理论是城市规划学科研究的基础,包括城市空间结构、交通网络、土地利用等方面的理论,以及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理论。
其中,城市空间结构是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关乎城市形态、功能区划、交通流线等问题,要求考虑城市的整体性和完整性,注重城市可持续性的发展。
现代化城市规划的理论体系既包括常规的城市规划、土地规划、区域规划等,也需要迎合新形势下出现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智能城市等新模式。
第三章:现代化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实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地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实践也在不断推陈出新。
以广州为例,广州“五中心一区”的规划构想,旨在打造东亚城市副中心、文化中心、服务中心、产业中心、传媒中心和国际化商务区,让广州成为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运动等方面的中心城市。
此外,在城市容貌、交通网络、公共服务等方面也进行了重大的改造升级。
上海浦东新区是中国城市规划史上的里程碑之一,它的规划与设计成为中国现代城市化建设的代表之一。
在各类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中,依靠数据支持,选取科学的建筑和材料、使用高科技设备、提供高水平的服务,是现代化城市规划实践中的主流趋势。
第四章: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对现代化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总结,我们可以发现,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将更注重于可持续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健康城市”、“文化城市”、“商务城市”等新型城市模式将得到更多的支持。
在未来城市规划与设计中,政府、企业、市民等利益方将共同参与,协调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各种利益关系。
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城市增长理论
城市增长的内涵/ 主要动力/增长阶段/城市发展规模
离心力是指使产业、家庭向外扩散的力量,其方向同向心 力相反。 城市增长离心力的原因有四个:①市场竞争的需要; ② 地价差; ③生态环境效应; ④制度与技术创新。
第二节 城市增长理论
城市增长的内涵/ 主要动力/增长阶段/城市发展规模
/大都市大城市带理论
(集中发展理论)
巴顿(H·Barton)在《城市经济学:理论与政策》(Urban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一书中将聚集经济效益的产生原因划分为十种, 体现出集聚经济的效益。
1——市场规模经济(人口) 2——交易成本的降低 3——公共事业的规模门槛 4——工业规模化效益 5——充足的劳动力 6——人才以及财富集聚 7——金融服务优越 8——基础设施的广泛补充 9——商业交流的便捷 10——竞争成长
田园城市理论/
/有机疏散理论
(分散发展理论)
卫星城理论由英国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发展而来,并经历了附 属型、半独立型和独立型等发展阶段。
母城
母城
母城
田园城市理论/
/有机疏散理论
(分散发展理论)
子母城关系: 卫星城市按主导职能分为工业、居住、科研与文教三类; 按位置分为里圈及外圈(以到母城市中心区耗用5小时作 为划分里、外圈的标准); 按发生过程分为自然发生及人为规划发生; 按其与母城的关系分为完全从属型、半独立型和独立型。
典型宏尺度增长结果 典型微尺度增长结果
典型土地增值结果
大都市
大都市带
国际性城市网络
同心圆及其交通变形
多中心
城市内部网络
城市中心高峰,衰减快、沿 交通线增值大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PPT课件
(2)拿破仑第三时期的巴黎改建
• 塞纳区执政长官奥斯曼主 持进行了大规模的巴黎改 建工程。
• 大十字干道和两个环路 • 市中心改建 • 公园和绿地 • 市政建设
2
第2页/共80页
(3)、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 空想社会主义针对当时社会与城市存在的问题提出的从社会制度上着手 的改良设想,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傅立叶提出的理想社会的基层单 位“法郎吉”,以及欧文的新协和村,主张消灭剥削制度,提倡财产公 有,以社会化大生产代替家庭小生产。
城市规划思想、观念的改变和新时代的来临。 • 早期理论思潮:田园城市、带形城市、工业城市理论等。
21
第21页/共80页
(1)主要历程:
19世纪后期 带形城市理 论
l 有轨运输系统最经济、便利和 迅速,城市应沿着交通线路绵 延建设;
l 带形城市可将原有的城镇联结 起来,可以无限延伸,甚至跨 越洲际,组成城市网络。
• 近郊圈建设良好的居住区, 限制居住人口密度;
• 绿带圈以农田和游憩地带 为主;
• 外圈建设8个具有工作场
所和居住区的新城。
第34页/共80页
34
40s 新城建设(第一代)
l 比较接近“田园城市” 概念。
l 重视绿化建设和环境质 量;
l 新城规模较小,建筑密 度较低,人口密度较低;
l 按邻里单位原则组织居 住区,邻里单位之间既保 持绿化隔离又彼此有联系;
19
第19页/共80页
20世纪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
• (3)70—80年代,多元发展期。西方社会经历了巨大的社会转型,进入 了“后现代社会”,社会的价值观体系处于混沌交织的过程,社会文化论、 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作为公共政策的城市规划等使城市规划思想呈现多元 发展格局;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中国的城市化第一部分:序言1、定义2、国际对城市规划的研究:紧凑型城市、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城市边缘区农地流转与农地保护、世界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状况3、我国城市化现状:城市化快速增长时期,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用地迅速扩大。
第二部分:我国城市化历程1、解放前的现状(1949年以前)城市化初期,经济不发达,工业很少,城市还是以自然的缓慢增长方式为主,基础设施相当缺乏,生活环境较恶劣,同时,由于战争的原因,对城市破坏很大。
2、经济恢复到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时期的城市规划工作(1949——1957年)经过长期的战争创伤,城市规划工作的重点放在恢复和发展生产方面,为工业发展服务,同时由于有苏联的帮助,城市规划工作有很大发展。
3、激进时期的城市规划工作(1958——1965年)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使得规划工作脱离实际、急于求成,后来又过分强调“三线”建设。
4、文革时期的城市规划工作(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内停止一切建设活动,城市规划等部门全部撤销。
5、改革开放形式下的城市规划工作(1967——1999年)经过长时间的文化禁锢、建设止步后,对城市建设工作进行了很多新探索,其中最重要的是再次强调了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满足城市化的急速增长,绝大部分的城市和镇都制定了总体规划,规划工作重点向两个方面转移,其一、向区域(市域、县域)规划方面发展,其二、向分区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及专业规划方面发展;同时,由于农村改革及乡镇工业的兴起,使小城镇有了很大的发展;1986年12月26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使中国的城市规划走上了法制轨道。
6、进入21世纪后的城市规划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得到世界范围的共识,怎样在区域开发、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各个层面得到全面贯彻成为了未来城市规划的重点;2008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是对改革开放30年来的城市规划实践的总结和迎接未来挑战的法律保障。
当代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当代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第一章引言现代城市规划是指将科学技术和社会运行原则应用于人类城市化进程中,制定城市计划和规划。
城市规划涉及城市的各个方面,包括空间布局、自然环境、公共设施、住房、交通、经济、社会和文化。
从实践上看,城市规划可以提高城市利用效率、优化居住环境和提高居住质量。
从理论上看,城市规划是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反映并推动社会进步。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历史发展城市规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例如古中国的都城规划和古希腊的城邦规划等。
然而,城市规划真正开始发展是在现代工业化时期,城市的规模和复杂度不断增加,需要更科学的管理和规划。
20世纪初期,城市规划开始成为专业领域,人们开始学习城市规划理论和应用。
第三章城市规划的理论城市规划的理论主要包括城市发展理论、城市布局理论、城市交通理论、城市设计理论等。
城市发展理论主要是指探索城市增长模式和城市演变规律。
城市布局理论探索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
城市交通理论关注城市交通规划和交通组织,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城市设计理论则关注城市建筑、景观和公共设施等方面,为城市建设规划提供指导。
第四章城市规划的实践城市规划的实践是将城市规划理论应用到具体城市场景中。
城市规划的实践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细节规划、城市更新和城市保护等。
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目的是对城市进行全面规划,测量城市发展潜力,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
去年,深圳市新提出规划建设四个国家级人才住房创新试点区。
其中创业型人才住房将聚焦于推进人才创新创业发展,吸引和集聚创业型人才资源,由深圳市确认创新创业团队和项目免费提供租金使用期1年租金。
其中,建立适合人才团队工作的环境,鼓励年轻人发挥创新创意,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智慧。
城市细节规划则关系到城市的微观环境,包括城市公园、商场、街道道路的管理规划。
城市更新则关注城市更新区域的开发和整合,提高城市发展水平。
城市保护主要是指保护历史建筑,将城市文化遗产永久留存。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规划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城市规划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技术问题,也涉及到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领域。
本文旨在介绍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实践,并探讨其中的关键问题和挑战。
第一章城市规划理论1.1 城市规划的定义城市规划是一种制定城市发展与利用的蓝图和规划的过程。
它强调通过进行综合的、长期的城市发展规划,为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序的指导。
从而不仅满足市民基本的居住、工作、生活需求,而且使城市具有优美的景观和高效的公共设施,提高城市的生产力和生活质量。
1.2 城市规划的目标城市规划的目标是提供全面的、持续的、灵活的城市发展计划,以使城市有一个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这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环境、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因素。
其中,城市规划最重要的目标是满足市民的基本居住、教育、交通、就业等生活需求,同时提高城市的社会文化、环境、创新能力,让城市成为一个人类文明的中心。
1.3 城市规划的原则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是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考虑,尽量满足市民的需求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具体来说,城市规划的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区参与:城市规划必须体现民主和公开的原则,及时获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让市民参与到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
(2) 多元化:城市规划必须充分考虑市民的多样需求,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等因素的需求。
(3) 可持续性:城市规划必须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能源消耗等因素,保持城市的可持续性。
(4) 增强城市的活力:城市规划必须体现城市的创新能力,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5) 引导未来发展:城市规划必须体现市场需求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引导未来城市发展方向。
第二章城市规划实践2.1 城市规划的内容城市规划的内容包括城市用地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市政工程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城市景观规划等。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一、新城市主义: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郊区无序蔓延带来的城市问题而形成的一个新的城市规划及设计理论。
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
新城市主义思想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1993年在美国亚历山德里亚召开的第一届新城市主义大会比标志着新城市主义运动的正式确立和理论体系的成熟。
新城市主义提倡创造和重建丰富多样的、适于步行的、紧凑的、混合使用的社区,对建筑环境进行重新整合,形成完善的都市、城镇、乡村和邻里单元。
其两大组成理论为:一、传统邻里社区发展理论;二、公共交通主导型开发理论。
特点:1、适宜步行的邻里环境。
大多数日常需求都在离家或者工作地点5~10分钟的步行环境内完成。
2、连通性。
格网式相互连通的街道成网络结构分布,可以疏解交通。
大多数街道都较窄,适宜步行。
高质量的步行网络以及公共空间使得步行更舒适,愉快、有趣。
3、功能混合。
商店、办公楼、公寓、住宅、娱乐、教育设施混合在一起,邻里、街道和建筑内部的功能混合。
4、多样化的住宅。
类型、使用期限、尺寸和价格不同的各类住宅集中在一起。
5、高质量的建筑和城市设计。
强调美学和人的舒适感,创造一种区域感。
在社区内特别设置一些公共建筑和公共场所。
通过人性化建筑结构和优雅的周边环境给人特别的精神享受。
6、传统的邻里结构。
可辨别的中心和边界。
跨度限制在0.4~1.6公里。
7、高密度。
更多的建筑、住宅、商店和服务设施集中在一起,鼓励步行,促进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和节约时间。
8、精明的交通体系。
高效铁路网将城镇连接在一起。
适宜步行的设计理念鼓励人们步行或大量使用自行车等作为日常交通工具。
9、可持续发展。
社区的开发和运转对环境影响到最小程度。
减少对有限土地资源和燃料的使用,多用当地产品。
10、追求高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以上各点都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提高整个社区居民乃至整个人类社区的生活质量。
现代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的理论
生态主义理论
生态主义理论强调城市规划应以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注重城市的绿色 生态和环境友好。
生态主义理论认为城市规划应遵循生态规律,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减少对环 境的负面影响。
生态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注重城市的绿化建设、生态修复、节能减排等方面,以实现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空间规划理论
空间规划理论强调城市规划应 以空间优化和土地利用为出发 点,注重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形 态。
体发展。
区域规划理论在实践中注重城市 的区域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 跨区域合作等方面,以实现城市 的区域整体发展和协同进步。
03
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关系
01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相互影响
城市规划关注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功能分区,而城市设计注重城市空间形
态和美学表现。两者相互影响,共同塑造城市的形象和特色。
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
功能主义理论
功能主义理论强调城市规划应以满足 居民生活需求和解决城市问题为出发 点,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和布局。
功能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注重城市的功 能分区,如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 等,以实现城市各功能的相互支持和 互补。
功能主义理论认为城市规划应注重城 市基础设施、交通、住房、商业等功 能的合理配置,以实现城市的高效运 转。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和房地产市场
城市规划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政策,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房价水平。同时,房 地产市场的变化也会对城市规划和建设产生影响。
04
现代城市规划的挑战与未来 发展
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挑战
01
02
03
城市竞争与合作
全球化背景下,城市面临 来自国际的竞争与合作, 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实 力和国际影响力。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1、城市分散发展理论建立在通过建设小城市来分散大城市的基础之上,主要理论包括田园城市、卫星城和新城的思想、有机疏散理论等。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在1898年提出的恩温——卫星城——20世纪20年代提出新城——20世纪50年代以后按规划设计建设的新城市,第三代卫星城沙里能——有机疏散理论;1942年《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进行调整的理论。
2、城市集中发展理论1966年豪尔《世界城市》——世界大城市在世界经济体|考试大|制中将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世界城市特征:政治、商业、人才、人口、文化娱乐中心。
1986年弗里德曼——《世界城市假说》——世界城市的7个指标法国戈德曼——1957年提出大城市带3、城镇形成网络体系的发展理论(1)格迪斯、芒福德等——从思想上确立了区域城市关系是研究城市问题的逻辑框架。
(2)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1933年发表的中心地理论揭示了城市布局之间的现实关系。
(3)贝利等——结合城市功能的相互依赖性对城市经济行为的分析和中心地理论的研究,逐步形成了城市体系理论。
4、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同心圆理论——伯吉斯l923年提出,城市划分成为5个同心圆。
扇形理论——霍伊特1939年提出,土地使用均是从市中心区既有的同类土地使用的基础上,由内向外扩展,并留在同一扇形范围内。
多核心理论——哈里斯、乌尔曼1945年提出。
提出了影响城市活动分布四项基本原则1.《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础是()A.以人为本,功能分区B.物质空间决定论C.综合多功能D.大众参与答案:B 考P29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是《雅典宪章》。
背景:20世纪上半叶,现代城市规划基本上是在建筑学的领域内达到发展的,甚至可以说,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是追随现代建筑运动而展开。
在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雅典宪章》也是由现代建筑运动的建筑师所制定,反映的是现代建筑运动|考试大|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认识和思想观点。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模型分析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模型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规划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
对于建筑学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深入研究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和模型分析将有助于他们在未来职业生涯中为城市发展作出贡献。
本文将探讨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基本概念、模型分析的应用以及相应的优势和挑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基本概念。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是指在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种种问题时所采取的原则、方法和理念。
其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是可持续城市规划,它强调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平衡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以实现长期的可持续性。
此外,现代城市规划理论还包括绿色城市规划、智慧城市和城市更新等方面的理论和原则。
其次,模型分析在现代城市规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模型分析是通过运用数学模型和模拟工具来研究城市复杂系统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以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例如,城市人口增长模型可以帮助规划者预测未来几十年内的人口趋势,从而决定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
交通流量模型可以评估不同道路设计方案对交通拥堵的影响,以优化城市交通系统。
在现代城市规划中,模型分析具有几个优势。
首先,它提供了科学化的方法来评估不同规划方案的优劣。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规划者可以定量地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避免盲目决策。
其次,模型分析可以帮助规划者更好地理解城市系统中的相互依赖关系。
通过模型,规划者可以发现不同要素之间的潜在关联,以更全面地考虑城市规划问题。
最后,模型分析可以提高规划决策的效率。
利用模拟工具,规划者可以快速比较不同规划方案的效果,从而优化决策过程。
然而,现代城市规划中的模型分析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模型的建立和验证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专业知识。
规划者需要收集大量的人口、经济和环境数据,以及相关的技术和理论知识,才能构建可靠的模型。
其次,模型的结果可能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城市是复杂的系统,其发展受到政府政策、经济周期和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模型的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概述
• 新城(New Town):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新城的 概念,而不称卫星城,强调其相对独立性。新城基本 上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为其本身周围的地 区服务,并且与中心城市发生相互作用,成为城镇体 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涌入大城市的人口起到一定 的截流作用。
• 有机疏散理论:沙里宁认为卫星城确实是治理大城市 问题的一种方法,但他认为并不一定需要另外新建城 市,而可以通过它本身的定向发展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因此,他提出对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进行调整的有 机疏散理论。(《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 1942年)
(2)扇形理论(Sector Theory)
• 霍伊特(H.Hoyt)1939年提出的理论。根据美国64 个中小城市住房租金分布状况的统计资料,又对纽约、 芝加哥、底特律、费城、华盛顿调查分析,发现城市 就整体而言是圆形的,城市核心只有一个,交通线路 由市中心向外呈放射状分布。同一使用方式的土地从 市中心附近开始逐渐向周围移动,由轴状延伸而形成 整体的扇形。
1986年弗里德曼(J.Friedmann)发表了《世界城市假 说》(The World City Hypothesis),强调世界城市 的国际功能决定于该城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相联系的 方式与程度,提出了世界城市的7个指标:
a)主要的金融中心
b)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
c)国际性机构的集中地
d)商业部门(第三产业)的高度增长
6, 2021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 卫星城:恩温(R.Unwin)/(莱奇华斯(Letchworth) 规划的主持人)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了卫星城理论。
1924年阿姆斯特丹国际大城市会议提出建设卫星城是 防止大城市过大的一个重要方法。从此,卫星城便成 为一个在国际上通用的概念。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2、城镇反磁力吸引体系先决条件 ①建立构成系统经济基础的地区性生产综合体。
②组织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及科学中心体系。
城市总体形态演进理论
总体规划结构理论和总体规划规程理论
1、城市总体形态演进理论
从整体上研究城市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及对城市总 体结构形态演变的作用方式,作用过程和作用效应。
2、城市总体规划结构理论 城市总体规划结构理论是建立在形态演进分析理论之上
的对城市理想结构模式的构想 对现实城市的批判
城市规划核心
第一种是在一般情况下,在已有基本设施条件下,为 新增居民建造的房屋和附属工程投资。
第二种是由于扩大居民点用地所必须的基本建设(水、 电、路、煤气等)投资。
门槛与第二种投资有关,在扩建居民点投资中,不是 按比例增长投资,而是突增。门槛是指居民点发展中的一 种限制,与跨越门槛相关的投资增长曲线是跳跃式上升的。
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中,各卫星城镇与中心城市在生产 上协作与分工,发挥大城市基地作用,为地区内经济、文化 的发展提供各种条件,把新建工业放在卫星城,促使他们专 业化协作发展。
五、多功能的综合区理论
这一理论就是两个宪章:
雅典宪章
(1933 年) 马丘比丘宪章
(1977年秘鲁)
提出城市功能分区理论
提出多功能综合区,批评雅典宪章 不应把城市当做一系列的组成部分
3)认为任何规划成果都是各种互相冲突的利益协议 的成果,倡导民主规划和公众参与原则。
我国目前基本上处于政府官员和专业规划师形体 策划的阶段,对于上述规划理论的借鉴还较薄弱。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n 反映工业化水平的霍夫曼系数
n 反映消费水平的恩格尔系数
n 反映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基尼系数
• 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 的百分比。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人类发展指数(HDI)
n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1990年提出了人类发展指数 (Human Development Index,简称HDI)
造业或第二产业中就业的劳动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比例持续上升的过程。
➢ 国际上衡量工业化程度,主要经济指标有四项:
n (1)人均生产总值,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为初期阶段,人均3000美元为中期,人均5000美元为 后期;
n (2)工业化率,即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工业化率达到20%-40%,为正在工业化初期, 40%-60%为半工业化国家,60%以上为工业化国家;
n (3)三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一般工业化初期,三次产业结构为12.7:37.8:49.5;就业结构为 15.9:36.8:47.3;
n (4)城市化率,即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一般工业化初期为37%以上,工业化国家则达 到65%以上。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2. 规划编制的依据
(4)城市和区域发展状况分析
源丰富的国家却多半是穷国?即使在一个国家内也是如此?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2. 规划编制的依据
(4)城市和区域发展状况分析
➢ 1)经济发展 发展水平的度量 ——用什么标准去度量区域发展的水平? 数量、质量?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发展水平的度量
单一指标 • 总量指标——GDP、GNP、绿色GDP • 平均指标——人均GDP、人均收入或消费水平 • 相对指标——反映增长速度的指标、反映结构的指标(如 城市化水平、反映工业化水平的霍夫曼系数、反映消费水 平的恩格尔系数、反映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基尼系数)
现代城市设计和规划的理论和实践
现代城市设计和规划的理论和实践现代城市设计和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城市发展的趋势已经逐渐趋于规模化、多元化和智能化等特点,成为了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
而现代城市设计和规划的理论与实践,不断地引领着城市向着更加宜居、便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现代城市设计和规划的基本原则现代城市设计和规划的基本原则及其价值观影响到了城市的空间布局、建筑设计、设施和环境等各个方面。
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现代城市设计和规划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发挥城市的功能和潜能。
在城市设计和规划中,要充分发掘城市的功能潜力,将城市的各种资源和要素进行合理分配,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运行效率,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 促进城市的人文关怀。
现代城市设计和规划的基本原则中注重人文关怀,将市民的需求和利益视为中心,关注城市的人文和文化,以人性化、可访问和舒适的城市环境吸引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 管理城市的风险和安全。
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要注重管理城市的安全和风险,从城市气候、自然灾害、交通拥堵、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方面减少对城市的不良影响和损害。
二、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现代城市设计和规划在发展中趋于多样化和差异化,以满足不同城市特点和要求下的管理需求。
在科技和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强调城市的多样性。
现代城市规划发展,越来越注重针对不同城市,提供特定的城市规划解决方案,推动城市的个性化发展,实现城市众多元的要求和管理需求。
2. 联结城市规划和环境问题。
现代城市规划发展需要结合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规划设计,大力推行低碳、节能、环境友好型城市规划,促进城市绿色低碳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
现代城市规划发展中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科技创新是推进城市空间的可视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关键手段。
在数据共享、城市智慧监控、城市物流、电子商务等关键建设方面,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进一步推进城市规划设计、人居环境以及国家发展。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PPT课件
通过对城市相关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 决策支持。
虚拟现实技术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和展示,提高规划的可行性和 直观性。
04
现代城市规划的实践案例
伦敦城市规划
总结词
注重历史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详细描述
伦敦的城市规划注重保护历史建筑和古迹,同时推动可持续发展,如建设绿色基础设施、推广公共交通和非机动 车出行等。
03
现代城市规划的方法与技术
城市设计的方法
空间设计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空间, 提高城市的美观度和舒适 度,包括建筑外观、绿化 景观、公共空间等。
人文设计
关注城市的历史、文化和 社会背景,将城市特色融 入设计中,提升城市的独 特性和吸引力。
可持续设计
考虑城市发展的长期影响, 采用环保、节能、低碳的 设计理念,促进城市的可 持续发展。
城市交通规划的方法
需求管理
智能交通
通过政策手段控制交通需求,如限制 私家车购买和使用,提高公共交通使 用率。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智能信号灯、 交通监控等,提高交通管理效率和安 全性。
交通系统优化
优化城市道路网络布局,提高道路通 行效率;加强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提 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城市环境规划的方法
的创新发展。
未来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
生态化规划
未来城市规划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 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广绿色建筑和 低碳生活。
智能化规划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城市规 划的智能化和精细化,提高城市管理 和服务效率。
人文化规划
强调城市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注 重人文关怀和社会公平,提升城市居 民的生活品质。
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现代全球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发展,同样也带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当今世界上的城市的发展中出现了人口危机、环境危机、资源危机等一系列的问题。
这些问题与城市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也在不断地探索中尝试着各种城市规划,更新着各种城市规划理论,力求找到能完善解决城市规划中的各种问题的解决办法。
本文从西方现代城市规划谈起,阐述了城市规划中的各种理论,希望能从历史中的各种城市规划中得到解决当前城市规划中的良方,能促进当今城市规划健康发展。
人类文明史的发展,从自然中走出,经历了蒙昧、野蛮,而逐渐走向了文明。
从渔猎文明发展到了农业文明,再发展到工业文明,由工业文明发展到了今天的信息文明时代。
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工业化的程度已经走到了顶峰,但同时工业文明也带来了全球环境、资源、人口等一系列问题,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喧闹拥挤的街道渐渐侵占了原本宁静优美的自然栖息地,不断膨胀的钢筋水泥吞噬了郁郁葱葱的树林,沥青水泥路面覆盖了泥土、水沟和池塘。
灰色取代了绿色,成为城市令人压抑的基调。
城市规划一路走来,也在不断城市规划实践中,不断地更新理念,不断地加快理念指导城市规划实践。
人类对城市的规划的历史,东方的可以追溯到《周礼·考工记》,规划主要是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强调城市与自然结合,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
这些城市规划思想和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城市规划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作为“四方之极”、“首善之区”的都城建设上。
而西方可以追溯到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书中阐述了城市选址、环境卫生、坊际建设、公共建筑布局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当时的“理想”城市模式。
中世纪社会发展缓慢,城市多以教堂为中心。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阿尔伯蒂、帕拉第奥、斯卡摩锡等也提出了一些反映当时商业兴盛和城市生活多样化的城市理论和城市模式。
产业革命前的欧洲城市,除罗马等少数城市外,一般规模较小。
多数城市是自然形成的,城市功能和基础设施都比较简单,卫生条件也差。
城市规划多侧重于防御功能和政治需要,封闭性强。
城市规划的内容主要着眼于道路网和建筑群的安排。
近代产业革命的发展,导致了城市中的交通拥堵,污染严重等问题,人们从社会改革角度对解决城市问题所作的种种探索,寻求近代城市规划合理规划的道路,在此过程中,西方城市规划师们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推动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在不断的摸索中形成了百年而经典的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在近代城市规划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空想社会主义近代西方城市规划的探索应该说是从空想社会主义开始的,空想主义可以说是现代城市规划最直接的思想源泉。
空想社会主义的始祖托马斯·摩尔创造了乌托邦概念,其中期望通过对社会组织结构等方面的改革来改变当时所处的,不合理的社会,以建立理想社会的整体秩序,在其中也涉及到了物质形态和空间组织方面的内容,并描述了他理想中的建筑、社区和城市。
随后的欧文对空想社会主义中的城市规划进行了进一步完善,他在1817年给“解放制造业穷人委员会”的报告中提出了理想居住社区计划。
他认为,社会的理想人数应介于300人到2000人之间,最好在800到1200人之间,人均1英亩耕地活稍多一点。
在这样的社会能达到节约生产目的和满足基本需要。
他本人并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建立了新协和村的实验基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在欧文的基础上,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家傅里叶也对城市规划进行了探索,他从哲学和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一套自己的城市规划理论,认为“保证”阶段的城市建设形态应该是同心的模式来建造:中间是商业区和行政区,外围是工业区,在外是农业区。
在最里圈,开放空间占地面积必须等同于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在第二圈,开放空间占地面积是建筑物占地面积的两倍,在第三圈是三倍。
房屋的高度必须根据街道宽度而定,废除围墙。
在理论基础上,傅里叶也对城市规划进行了一定的实践,例如在法国、在阿尔及利亚和新喀里多尼亚都进行了实践,但是都以失败而告终。
在前人的基础上,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也对现代城市规划做出了一定的探索,但是都以失败而结束。
失败的原因多多方面。
但是对现代城市规划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理论。
在这些设想和理论学说中,把城市当作经济范畴,而且看作是为适应新的生活而变化,显然比停留在造型城市艺术上要全面,也更深刻。
这些理论成为“田园城市”、“卫星城市”等理论的渊源。
田园城市“田园城市(Garden City)”是世纪之交霍华德提出的经典理论,认为城市无限制发展与城市土地投机是城市灾难的渊源,要限制自发膨胀。
城市人口集中也是大致膨胀的又一个主要原因。
城市要和乡村结合,还提出当城市发展到规定人口时要在离它不远处建立另一个相同的城市,城市周围永久保留绿地。
田园城市是以绿地为空间手段解决城市社会卫生状况的方案。
实际上,可以在1870年F.Olmsted提出的“绿肺”概念中已经发现其雏形。
“绿肺”概念可以视为“田园城市”方案的空间手段的根源。
E.Howard的“田园城市”方案不但是这个时期的城市社会改革的标志性方案,而且还由于其方案的社会价值观念和大量经济方案的内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而被普遍地认为是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霍华德1902年以《Garden City of Tomorrow》为书名,重新发表了他的1898年末造成重大影响的《T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田园城市的名字和思想迅速传遍了大西洋的两岸。
一年后,他马上雇佣了Unwin和Parker两人来完成3万人的Letchworth 的规划设计,Letchworth是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直接造成的城市规划实践的第一个案例。
在1909年,Unwin和表兄弟Barry Parker就第一个田园城市Letchworth 的建设实践合著了题为《Townp1anning 1n Practice》的专著,对“田园城市”建设的实践过程作了全面的总结。
这本书无形中影响了早期现代城市规划对自身过程的认同。
Unwin是影响了整个20世纪上半叶的规划师。
针对工业革命后大城市过份拥挤造成的城市卫生问题,防灾问题和社会问题提出采用绿地为解决手段的还有Patrick Geddes,而Geddes在1904年发表的著作《City Development,A Study of Parks,Gardens and Culture Institutes》,更进一步地提到了从文化角度来观察研究和从历史来审视城市发展。
这在当时比霍华德及其同伴Unwin的工作都更带有学术性。
Geddes在1915年发表的《Cities in Evo1ution:An lntroduction to the Planning Movement and the Study of Civics》更进一步把他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深度推上一个台阶。
与对欧洲城市下层阶级生活状况调查分析相对的,必须要提到对北美城市中非洲移民生活状况的调查研究。
其中,最有影响的有William.E.B.Dubois在1899年发表的专著《The phi1ade1phia Negro》。
这部著作被视为恩格斯的《英国的工人阶级生活状况》的姐妹篇。
Dubois除了担任大学教授外,还写作小说,热心参与政治。
他对现代城市学中种族研究、城市社会学和城市发展研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位独立的、批判性的思想家,Dubois始终在情感上同情处于社会下层的非洲移民,他在1961年以93岁高龄参加了共产党,并入了加纳国籍。
Camillo Sitte是这个时期“艺术地看待城市”的城市规划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在1889年发表的《艺术原则下的城市规划建设》一书,当年就出版了第二版,他在书中“纯艺术”地分析新旧城市的差别。
他对于规划的贡献无疑在于,在城市规划在集中讨论城市所二维扩展的时代,使当时的学术界意识到了城市建设的三维性,这本书既受到一些人的拥护,也遭到了另一些人的强烈批评。
1906年在曼海姆召开了德国建筑师与工程师协会大会,会议通过的《城市设计原则》充分反映了这个时代对待城市规划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的规划理论核心问题的两种相当对立的思想:技术地还是艺术地看待城市规划。
霍华德针对现代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提出带有先驱性的规划思想;城市规模、布局结构、人口密度、绿带等城市规划问题,提出一系列独创性的见解,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
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后来出现的一些城市规划理论,如“有机疏散”论、卫星城镇的理论颇有影响。
卫星城镇规划卫星城镇理论的渊源可追溯到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E·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经历了附属型、半独立型和独立型等发展阶段。
这种设想提出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新型城市结构形式,在中心城市周围建立一圈较小的城镇,形式上有如行星周围的“卫星”。
这是卫星城镇的思想萌芽。
根据霍华德的设想,1919年英国规划设计第二个田园城市──韦林时,即采用了卫星城镇这个名称。
20年代,英国建筑师R·昂温为伦敦地区制订咨询性规划,提出大规模地把伦敦的人口和就业岗位分散到附近的卫星城镇去。
第一代卫星城即卧城,居民的工作和文化生活仍在主城;第二代卫星城则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公共设施,居民可就地工作;第三代卫星城,基本独立于主城,具有就业机会,其中心也是现代化的;而现阶段的第四代卫星城,为多中心敞开式城市结构,用高速交通线把卫星城和主城联系起来,主城的功能扩散到卫星城中去。
建立卫星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大城市人口过分膨胀,疏散大城市的部分工业和人口,同时也是为了抵消大城市对周围地区的人口吸引力。
卫星城镇作为一种积极的城市规划理论出现,已经有80余年历史。
卫星城市是现代化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可以分担中心城市的一部分功能,是中心城市职能的延伸。
与中心城市密切相关,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1924年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国际会议,把它列为限制大城市恶性膨胀的方法之一。
光辉城市在战后经济恢复的大背景下,需要重建大量的住房来供人们使用,柯布西耶大胆的将工业化的思想引入到城市规划上来寻求解决大量性建筑的需要。
因此,他提出了“光辉城市”,描绘了城市生活的高级状态。
“光辉城市”主张用全新的思想来改造城市,在城市中建造大量的高层建筑,现代化的高效率的交通网,减少建筑和交通网占地面积,从而,能够腾出大量的用地用作绿化和供人们活动的场所。
为人们创造充满阳光的现代化的城市生活。
他认为,大城市的主要问题就是城市中心人口密度过大,城市中机动交通日益发达,数量日益增多,速度日益提高。
但是,现有的交通运输系统与城市规划方式与现有的要求产生了严重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