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概论(第二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产生的后果: 第一,福利国家为追求政治目的,导致福利供给过剩,引起 一些人工作积极性不高,形成动力真空。 第二,过高的社会保障,增加了劳动力成本,削弱了企业的 市场竞争力和投资热情; 第三,管理效率低:机构臃肿,效率低下,服务欠佳。 第四,破坏社会发展:由于高福利,人们习惯于依靠国家与 政府,这是对自立、自主与自我负责精神的破坏; 第五,社会保障制度未能随社会保障对象的变化进行调整。
(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
社会保障
社会救助
社会保险
社会福利
社会优抚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
生育保险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 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外,还包括……?
(四)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1986年以来 ) 1、第一阶段: 1986-1993 :重点是为国企改革配套和缓解农村贫困问题。 国家——单位保障体制延续;但国家——社会保障体制开始 生长。 ◆改革目标:城镇,社会保障要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农村 ,大规模的扶贫运动来消除普通贫困现象。 ◆改革措施: 1986《国企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1986《国企职工 待业保险暂行规定》;1991 《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改革的决定》;1993《国企富余职工安置规定》;对于农村 地区,政府采取扶贫以及发行福利彩票的办法。
2、调整与改革(技术性改革+基本结构与政策调整) (1)改革缴费及给付制度,增收节支,做到开源节流。
增收
节支
(2)实行私营化,扩大福利供给领域的市场经济成分。 (3)基金财务制度由现收现付制转向部分积累制。 (4)对社保体系做必要的调整与改革。 (5)促进就业以减轻社保负担。 (6)其他改革:创新管理工具等。
• 具体包括:社会总产品“扣除理论”、满足人的需要理论、 满足人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两种生产”理 论、社会保障基金,需要通过国民收入分配来建立等。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进
本节学习目标
•掌握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 史演变;
•理解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历 史演变 。ຫໍສະໝຸດ Baidu
一、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变
1948年
英国宣布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福利国家。 之后,西欧、北欧等一些国家也纷纷宣 布建立了福利国家。
1966年
联合国大会通过《经济、社会和文化权 利国际公约》第9条规定:“本公约缔 约各国承认人人有权享受社会保障,包 括社会保险。”
(四)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整与改革 1、面临的困境 (1)现实上的困难: 第一,社会保障成本太高; 第二,人口年龄老化; 第三,经济下降,失业上升; 第四,保障水平过高; 第五,管理成本过高。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 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生产 社会化、经济市场化。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工 业冲击下的家庭功能变迁;二是强调国家责任的 社会保障思想的兴起。 市场经济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
1、从民间慈善事业到政府立法济贫(慈善事业→1601年《旧 济贫法》→1834年《新济贫法》) 2、社会互助组织的普遍发展 3、商业保险 商业保险起源于15世纪的海上保险。 ●17世纪,英国天文学家爱德华· 哈雷根据居民死亡统计资 料编制出了一个完整的生命表。 ● 1756年,英国教授詹姆斯· 多德森根据人寿保险费应该按 照不同的年龄分别计算的理论及哈雷的生命表,提出了“自 然保险费”法。
(2)理论上的争议: ◆第一,国家干预与经济自由不仅是宏观经济领域的永恒主 题,也是社会保障理论长期争议的焦点。 ◆第二,福利经济学,福利国家理论:(国家干预)政府承 担全面责任的社会福利思想。→公平目标。 ◆第三,新保守主义经济学:自由公正与不干涉主义→效率 目标(弗里德曼、哈耶克、布坎南)(市场)70年代后, 福利国家陷入了一系列危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产 生了现实上的困难。
2、第二阶段: 1993-1997:社会保障成为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国家—— 单位和国家——社会制度并存,但此消彼长。 ◆改革目标:a、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b、社保体系 (保、救、扶、安、助、储);c、单位、个人共同承担;d、统 帐结合。 ◆改革措施: 1994城镇职工《医疗改革试点》,医保制度取代原来的公费医 疗与劳保医疗。“两江”(镇江、九江)试点,1996《扩大试 点》 (海南模式、深圳模式、青岛烟台模式); 1995 《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1997《关于 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1997《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在 农村:1994《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
5、新自由主义理论 • 20世纪70年代,针对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经济出现的问题, 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哈耶克和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 主张自由竞争,以经济效率原则为出发点,提出了削减社 会保障支出的政策建议。 6、中间道路学派 •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安东尼· 古登斯主张放弃过去 或者削减,或者扩大福利的做法,变福利政策为投资政策 。从而也直接导致了席卷全球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一)大同社会论 康有为于1902年完成了《大同书》,描绘了有关养老院、 教育与医疗福利,亦即社会公益事业的经费来源等。 (二)社会互助论 孟子主张“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 (三)仓储后备论 仓储后备论是一种主张建立谷物积储以备灾荒并济贫民的社 会思想。 (四)社会救济论 赈物、赈款、以工代赈三大具体方略。
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变
(一)建国前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 ◇ 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 1940年,陕甘宁边区制定了《陕甘宁边区劳动保护条例》,晋
察冀根据地制定了《边区政府工作人员伤亡褒恤条例》。
◇ 1948年,东北行政委员会在东北解放区颁布试行了《东北公营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的思想
•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社会应在社会总产品中 扣除:“第一,用来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第二, 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第三,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 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列宁继承了马克思和恩格 斯的思想,他认为:“最好的工人保险形式是国家保险。” 与之相应地,则建立了国家保险的社会保障模式。
3、第三阶段:1998年以来:社会保障逐渐成为一项基本的 社会制度,国家——社会制度特设日益明显的得到体现。 ◆ (1)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保留民政部;新建劳动保 障部;同意管理体制;(2)建新型社保制度的明确目标 :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保体系;(3)超越了片面 为国企改革配套的和单纯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观念。开始将 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基本的社会制度安排来建设。 ◆改革措施:1998:下岗再就业,深化住房改革,基本医 保;1999 《失业保险条例》《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 住房公积金》《低保条例》;2000 《关于完善城镇社保 体系的试点方案》;2001 《国有股减持》。
1883年
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颁布《疾病保 险法》 视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 德国是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
1935年
美国通过《社会保障法》,第一次正式 提出了“社会保障”的概念 成为现代社会保障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
1942年
英国的《贝弗里奇报告》称,要为那些因失 业、疾病、退休、生育和鳏寡者等在经济生 活中处于不利 地位的人们提供社会保障。 《贝弗里奇报告》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全面 性和普遍性原则”,根据这一原则,社会保 险的对象扩大到全体人口,而不论其年龄、 性别、 阶级、种族和宗教信仰如何。 这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第三个里程碑。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第一节 社会保障理论的历史演进
本节学习目标
•掌握中国社会保障思想的渊源 ;
•理解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历史演 进; •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的 思想。
一、中国社会保障思想的渊源
中国古代社会保障思想渊源可追溯到远古时期。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的经典著作中就提出了 “大同”、“仁政”、“兼爱”、“富民”等社会救助、社 会互助的思想。
近代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
1、德国新历史学派的社会保障理论 • 19世纪70年代,以施穆勒和布伦坦诺威代表的学者认为, 国家还应担负起“文明福利”的职责,通过立法,包括实 行社会保险、孤寡救济、劳资合作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 来缓和社会矛盾。这成为俾斯麦政府率先实施社会保险的 理论依据。 2、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理论 • 英国经济学家庇古于1920年出版《福利经济学》,通过再 分配使收入均等化。首次将社会福利与国民收入联系在一 起,为社会保障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历史演进
西方的社会保障思想渊源包括柏拉图的《理想国》、 莫尔《乌托邦》、康帕内拉《太阳城》、傅立叶《和谐社会 》、欧文《劳动公社》等著作思想,主要有人道主义、空想 社会主义思潮、生存权思想、社会连带思想、慈善思想等。
☆空想社会论: 莫尔(1478-1535)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在《乌托 邦》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财产公有、分配公平的理想社会, 这些思想正是现代社会保障最基本、最深刻的思想基础。 ☆宗教: 宗教教义在客观上表达了博爱、互助、平等的思想。宗教 对社会保障而言:一是奠定并强化了社会公平与社会互助等道 德基础;二是提供了制度安排最初的方法示范;三是补充着现 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不足。
3、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1936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主张国家队社会福利领域进行干涉,从而增加消费倾向,实 现宏观经济的均衡。 4、贝弗里奇福利国家计划 • 1942年,英国的贝弗里奇勋爵着眼重建战后和平,使英国获 安全感的长远安排,设计“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措施。
企业战时暂行劳动保险条例》。这是人民政权的第一个统一制 度、统一管理的劳动保险制度,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 会保障事业的新纪元。
(二)建国后(初创、调整、倒退、重建) 1、第一阶段,创建时期(1949-1956) (1)法律依据:1949.10.1,临时宪法《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共同纲领》; (2)制度基础:战争时代的供给制。 (3)创建过程: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 2、1935年,美国通过了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 3、1948年英国第一个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4、1917年俄国也颁布实施了国家社会保险的法令,并成为 后来社会主义国家共同效法的模式。
1601年
英国政府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济贫法》 the Poor Law ,被视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的前身。 使民间和教会从事的济贫活动首次上升为 法律并成为政府的重要职责。
2、第二阶段,调整:(1957-1968) 内容调整 (1)背景:三大改造完成,完全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2)企业职工退休养老成为一种独立的制度安排。 1957.3 1958.3 《工人退休、退职处理规定》。 (3)农村:三级医疗保险网,县、乡(公社)、村(生产队)
3、第三、四阶段,倒退与重建(1969-1985) ◆1968:撤销内务部,主管救灾救济,社会福利义务。 ◆ 1969: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财务工作中心的几项制度的改 革意见》一律停止提取劳动保险金,劳动保险费改为企业营业 外列支。形成了待遇标准按国家政策执行,费用由企业实报实 销,这是企业保险模式; ◆ 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 78年宪法恢复原来的社会保险制度; ◆ 1980:特殊的退休制度:离休,老干部(终身制); ◆ 1984:农村:承包责任改革已确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A、1951.2.26《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953.1956年修订); B、针对城镇职工,满100人的工厂由资方出资,其中70%直付作为基金调 剂金,30%上交全国总工会形成总基金。 C、1952.6.27 《关于国务院人民政府、党政、团体积极所属事业单位的国 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 D、1956: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高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章程》 提出了“五保制 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