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快乐起来》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自己快乐起来》

(首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授课教师:赵文琪(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小学高级教师)

指导教师:胡玲(北京市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中学高级教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人有各种情绪,不同的情绪对人的生活和身心健康有影响。

(2)知道“想办法让自己快乐起来”是长大的表现。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知道人有不同的情绪,不同的情绪对人有不同的影响。

(2)通过创设情境,解决问题,为自己能让自己快乐起来感到高兴。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愿意想办法让自己快乐起来。

教学过程

一、通过交流“我的情绪脸谱”活动,感受不同的情绪对人的影响

1.谈话:四天之前,老师发给大家四张“我的情绪脸谱”,用来记录我们这四天的情绪,在情绪脸谱上记录的可都是我们同学自己真实的体验与感受,现在拿出来和同学互相说说,这一周你都有过怎样的情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

2.同桌交流。

3.提问:谁愿意把你的情绪脸谱讲给大家听听?(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贴出“喜怒哀惧……”表情图片)

预设一:学生回顾快乐的情绪

追问其他同学:你听了他讲的事情为什么也笑了?(听了他讲的快乐事儿,你有什么感觉?……)

问:谁还愿意把你的快乐事儿告诉我们大家?

小结:四天的时间,我们就经历了这么多快乐的事情!真好!其实,在你的记忆当中,一定还有特别让你高兴的事情,谁愿意给我们大家讲讲?

问:听到快乐的事情都让我们这么快乐!哎,那快乐的情绪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有助于身体健康、心里舒服)

小结:快乐的情绪有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使我们感到生活很幸福!

预设二:学生回顾不快乐的情绪

学生交流不快乐的事情(过程中,观察倾听的同学的表情,及时追问:你为什么会皱眉头?你为什么也很气愤……)

问:看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让自己感到愤怒、恐惧或者忧伤的事情,这些事情大大的影响了我们的情绪。当我们不快乐时,有什么感受?会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吗?

出示“小羊实验”动画片

问:为什么两只小羊的命运会不一样呢?(环境不一样,情绪不一样,长期处于恐惧的情绪中的小羊死掉了)

4.问:结合刚才我们回忆的快乐与不快乐的体验,再加上小羊的实验,你现在有什么想说的吗?

小结:你们可真是会思考的好孩子!

二、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愿意想办法让自己快乐起来

1.师:我们前几天经历的不快乐的事情,现在怎样了?

2. 学生交流

预设学生已经解决问题,不快乐的情绪已经转变(奖励学生“动脑筋”的小贴片)

教师帮助学生提升方法,进行板书(方法用贴生动的图片表示)

小结:当你不快乐的时候,能够想办法让自己快乐起来,真棒!

出示典型事例(班中同学积极转变不快乐情绪的故事)

采访本人:为什么这么做?

采访其他同学:听了***的故事,你们有什么想法?

小结:遇到不快乐的事情时,积极的调整自己的情绪,多好啊!

预设学生的问题没有解决,不快乐的情绪没有转变

追问:这件事情现在还让他感到……,你们有什么好主意?(奖励学生“动脑筋”的小贴片)(适时贴事件的名称)随学生发言板书:方法用贴生动的图片表示

追问本人:同学们出了那么多的主意,你现在有什么想法吗?

小结:想尝试好方法,转变自己的情绪,这真是一个好主意!

2.小结:同学们的方法真好!有换角度思考问题,有用说、唱、喊、哭的方式来发泄,也有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这一个个好方法一定能够让我们快乐起来的!(板书:换个角度想问题、转移注意力、合理宣泄)

3.师:我们大家这么愿意让自己快乐、让别人快乐,老师一定要送给你们一棵“快乐树”,请在“情绪脸谱”上记录着快乐事情的同学把快乐的事情展示在“快乐袋”上,让更多的人与我们一起分享,变成大家的快乐,好吗?我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个“烦恼箱”。请在“情绪脸谱”上记录着不快乐的事情的同学丢掉不快乐(将板书上的“事件”扔进“烦恼袋”),让自己快乐起来,好吗?

6.学生活动

7.问:活动之后,你们有什么想法?

三、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我们善于想办法,不快乐的情绪总会转变为快乐的情绪,我们会发现快乐会常常伴随我们的!老师希望我们同学用心的生活,健康快乐的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

【教学反思】

《让自己快乐起来》是首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我的本领大”单元的第二个主题活动。通过对本主题的研究,我感到要想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做到“两个具备”:一是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本体知识的储备;

二是要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能力。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

一、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本体知识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心理健康知识,哪怕是最基本的常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相对抽象与理性的。因此,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才能克服主观说教,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自然、真实而又富有价值,最终科学有效的引导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就本节课而言,引导二年级学生愿意想办法让自己快乐起来,这个话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是涉及了很多心理常识。比如说,人的基本情绪有哪些?每一种情绪的内涵是什么?如何看待快乐?不良情绪会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哪些危害?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切实可行的调整方法都有哪些?等等。

要想获得正确的理解与认识,一是要通过查阅专业书籍的方法来了解专业知识;二是对于教学所涉及的基本的概念一定要通过查阅词典的方法,对其有一个科学的、精准的理解与把握。举个例子来说,“哀”是人的基本情绪,但是,什么是“哀”?即“悲伤、悲痛”。那么,什么是“悲伤”?即“伤心、难过”。什么是“悲痛”,即“伤心”。经过不断的追问,这时我们就会很好的理解“悲”这个基本情绪,从而架起儿童的生活经验与心理健康专业知识之间的桥梁。

二、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能力是有效教学的保障

杨忠建老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综合艺术。既然它是一门艺术,那就一定需要相应的技术来作支撑。具体来说:

一是紧密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的形成源于儿童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体验和认知。可见,学生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设计立足于学生的生活,通过“情绪脸谱”的记录、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生活、体会生活、感悟生活。由于学生有着真实的体验与感悟,所以在课堂上,学生会畅所欲言的谈论着快乐、不快乐的情绪给自己带来的切身感受,继而会生成自己的新的认识,即不快乐的情绪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由此可见,教师只有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学生才能在丰富的生活体验中,获得能够引领自己今后生活的经验。

二是开展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

活动性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一个显著地特点,活动是教与学的中介,课程的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本节课的教学是在“丢掉烦恼拥有快乐”的活动中结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