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

合集下载

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公示内容

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公示内容
(3)建立国内唯一的临床内分泌CAP认证实验室:本团队拥有国内为数不多的、单独编制的临床内分泌代谢检验实验室,也是国内唯一一家通过CAP认证的内分泌代谢临床检测中心。
(4)编辑出版中英文学术期刊,搭建中西方交流的学术平台:1985年创办《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CJEM),是反映我国当代内分泌代谢领域最新临床及基础研究成果的高端学术刊物。2009年创办《Journal of Diabetes》(JDB),于2010年6月被Medline收录,2013年被SCI收录,影响因子3.039。
3、学术影响与社会贡献
(1)建立代谢性疾病的标准化诊治流程,牵头成立“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提供“一站式诊疗、全程化管理”的优质医疗服务,建立风险预判模型和糖尿病医学资料库。
(2)组织制定指南和共识:通过建立多学科参与的新型内分泌代谢病学协同研究网络,一方面凭借学科优势积极参与行业学会的疾病预防、诊治规范、指南和共识制定,适时更新;另一方面以疑难和少见病的诊治为主,不断产生和验证新的治疗方案、技术和方法,使其更加完善,同时肩负将成熟的方案、技术和方法加以规范和简便易行,并加以推广的责任。
提名单位:
上海市
提名意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专业创新团队由邝安堃教授初创于1951年,开创了中国肾上腺疾病的临床研究和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内分泌研究。90年代中期宁光、王卫庆等学成回国加入团队,21世纪初毕宇芳、曹亚南和王计秋等青年骨干加入本团队,传承团队前辈的研究传统,在肾上腺疾病和中西医结合内分泌研究领域继续开展原创性的中国研究,同时在遗传性内分泌代谢病、糖尿病等领域获得多项国际先进的科研成果。目前该团队以宁光院士为核心,2009年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2014年和2017年两次入选基金委创新群体,2015年宁光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培养了3名长江(宁光、毕宇芳、王铸钢)、3名杰青(宁光、黄薇、王铸钢)、2名青年长江(曹亚南、王计秋)和5名基金委优青(毕宇芳、曹亚南、王计秋、刘瑞欣、徐瑜),在国际著名杂志上共同发表SCI论文300余篇,他引6000余次,授权专利20余项。该团队分别于1985年、1988年、2005年、2008年、2010年、2012年和2017年7次获得国家科技奖。该团队以“解决临床重大科学问题,祛除患者疾苦,用心呵护健康”为使命,在内分泌代谢病的早期预防、临床诊断、精准治疗和生物学研究领域不断突破,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部分科研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经本单位考核,该团队是一支临床经验丰富、诊疗技术扎实、极具科研创新、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型队伍,经组织推荐和公示无异议,提名该团队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

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材料公示

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材料公示

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材料公示一、项目名称高级持续性威胁(APT)攻击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二、提名者中国科学院三、提名意见有组织的高级持续性威胁(APT)攻击已对国家安全、社会经济稳定造成严重影响,对传统的网络空间安全防御体系形成了严重威胁。

该项目针对APT攻击的技术对抗难题,历经十多年的关键技术研发,形成了一套以基于硬件模拟软件深度分析技术为核心的APT攻击检测关键技术和产品体系,实现了高透明、细粒度的软件深度分析能力,解决了传统安全产品面临的检测系统与被检测目标同系统平台技术竞争难题;提出了漏洞利用攻击检测、基于数据流的攻击特征提取、协议逆向追踪与僵尸网络溯源等技术与方法,有效解决了类攻击代码识别、动态生成代码提取等难题。

基于动态分析基础引擎,研制了金刚软件智能分析系统、高级持续性威胁检测系统、天眼新一代威胁感知系统等系列产品,提升了APT攻击的检测防御能力。

项目研制的产品已广泛应用在通信、金融、能源等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工信部等国家部委,军队、公安等国家安全部门,百度、中船、航天等大型企业应用和专业机构。

近三年新增产值11.56亿元;项目成果还为APEC会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活动提供安全保障;在海莲花、蓝宝菇等重大APT攻击事件的发现与处置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项目所取得的成绩多次获得主管部门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和嘉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项目部分成果分别获得2018年度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和2017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四、项目简介该项目属于计算机信息技术领域。

网络空间安全是关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百姓利益的重大战略问题。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将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列为重点发展的关键技术方向。

高级持续性威胁(APT)攻击以强大的、有组织的技术力量作支撑,以特定的高价值任务为目标,攻击破坏性强,对抗能力高,是当前网络空间安全的重要威胁。

国家科技进步奖 公示 材料

国家科技进步奖 公示 材料

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国家科技进步奖是中国国家科技进步奖励制度的最高奖项,以鼓励和表彰在科技领域做出突出贡献和取得重大成果的个人、团队和组织。

这是一个重要的科技评审体系,有利于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推动科技发展和国家经济社会进步。

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是申报人、团队或组织提交的相关材料,用于向公众展示项目的科研背景、研究方法、创新成果等,以便进行评审和公示。

这些材料通常包括如下内容:一、基本信息:包括项目名称、申报单位/个人、团队成员等。

二、项目简介:介绍项目的科研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要突出项目的重要性和创新性,以及对相关领域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详细描述项目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要说明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以及其在项目中的应用和优势。

四、研究成果:列举项目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性成果,包括论文发表、专利授权、科技成果转化等。

要提供证据证明这些成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五、社会经济效益:介绍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包括促进产业发展、提升技术水平、节能减排、解决社会问题等。

要提供数据和实例来证明项目的实际价值和应用前景。

六、荣誉奖励:列出项目获得的其他科技奖励、荣誉和评审专家的评价。

这些荣誉能够证明项目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七、项目推广:说明项目的推广计划和方式,以便将项目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到实际生产和社会服务中。

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的提交要求非常严格,需要详实、准确、有说服力和可行性。

申报人、团队或组织要全面、系统地展示项目的科研过程和研究成果,说明项目对学术领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

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的审核和公示过程往往需要经过多个评审专家的评审,以确保评选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只有通过这个评审过程,项目才有机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认可和奖励。

总之,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是科技项目申报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申报人、团队或组织应该认真准备材料,全面展示项目的科研背景、研究方法和成果,并说明项目的重要性和社会经济效益,以便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认可和奖励。

公示材料10科技进步奖卧式蒸汽发生器一回路压力边界自动检测系统

公示材料10科技进步奖卧式蒸汽发生器一回路压力边界自动检测系统

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一、项目名称卧式蒸汽发生器一回路压力边界自动检测系统研制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提名者:中共湖北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提名意见:项目组以卧式蒸汽发生器一回路压力边界检查为应用目标,研制出集传热管及联系带涡流检查、集流管环焊缝超声检查、集流管内表面堆焊层视频检于一体的高效、安全、高度集成的检查系统。

该成果汇集了该领域10多年的技术积累,解决了包括设备的快速精准定位、基于高清视觉的管位图像识别技术、基于信号趋势特征分析和结构信号的快速识别方法等关键技术及理论,自主创新研制出一套能实现高效的自动采集、远程数据分析、信号仿真等功能的检查系统。

该成果是我所最重要的项目之一,其广泛应用降低了核电设备检测维修成本,提高了我国核电站运行保障能力,具有非常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该成果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定位精度、定位速度、检查效率等指标优于国外系统。

该成果主要完成单位及主要完成人排序无异议,申报材料属实,提名该项目为湖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三、项目简介项目属于核动力装置无损检测技术领域。

卧式蒸汽发生器由于其特殊的结构,给检查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主要是集流管深度大,传热管弯道多、弯曲半径小、管数多,以及材料均匀特性差。

卧式蒸汽发生器的一回路压力边界主要包括有冷/热段水室(集流管)、管板(联系带)和传热管,其主要检测内容包括传热管及联系带涡流检查、集流管环焊缝超声检查、集流管内表面堆焊层视频检查。

该项目自主研发了一套卧式蒸汽发生器一回路压力边界自动检测系统,包括机械定位驱动装置、控制系统和控制软件、涡流超声数据采集和分析软硬件、视频检查和监控系统等。

系统具备高精度定位及单管标定、高可靠性、智能视频纠差、全自动采集和缺陷自动定位等特点,实现对传热管和集流管集涡流、超声、视频于一体的联合自动检查。

该成果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已成功应用于田湾核电厂3号和4号机组的役前检查,可推广应用于国内外卧式蒸汽发生器的检查,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重庆市科技进步奖 公示材料

重庆市科技进步奖 公示材料

重庆市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
《重庆市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
根据重庆市科技进步奖评审工作安排,现公示以下获奖材料,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进行监督和评议:
一、获奖项目名称:《XX领域科技创新项目》
1. 项目负责人:XXX
2. 获奖理由:项目在XX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该领域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3. 获奖证书编号:XXXXX
二、获奖项目名称:《XXX技术研发及应用》
1. 项目负责人:XXX
2. 获奖理由:项目在XXX技术研发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企业的产品研发和市场应用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3. 获奖证书编号:XXXXX
三、获奖项目名称:《XX团队在科技创新中的杰出贡献》
1. 项目负责人:XXX
2. 获奖理由:该团队在科技创新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为本地区的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3. 获奖证书编号:XXXXX
以上公示材料均为重庆市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认定的获奖项目,欢迎广大公众对这些项目进行监督和评议。

如有任何疑问或意见,请及时与评审委员会联系。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公示材料【模板】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公示材料【模板】
2014年第33卷第10期1222-1225
2014-10-01
莫善军
童三伏
童三伏,姚浩伟,莫善军,刘石亮
1
中文核心
7
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在微电子设备机房的应用/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施秀琴,姚浩伟,李华平
2015年第11期7-10页
2015-11-01
姚浩伟
施秀琴
权利人(标准起草单位)
发明人(标准起草人)
发明专利(标准)有效状态
发明专利
一种分离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
中国
ZL********.7
2012.9.5
证书号第********号
河南力安测控科技有限公司
叶继明、谢永涛、范平安、王建刚、韩建平、张万民、赵伟刚、张镇宇、江波
有效
发明专利
一种测温、保护装置方法
中国
赵伟刚、谢永涛、高旭东、叶继明、金太镇
有效
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MOS管控制交流电线路的装置
中国
ZL********.4
2019.6.28
证书号第********号
河南力安测控科技有限公司
刘新兵。谢永涛、南怀志、叶继明、金太镇
有效
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具有抗干扰能力的通信装置
中国
ZL********.0
2017.6.6
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基于NB-IOT的无线通讯装置
中国
ZL********.8
2019.7.2
证书号第********号
河南力安测控科技有限公司
王新凯、谢永新型专利
一种多路自切换测温装置
中国
ZL********.6
2019.8.13
证书号第********号

申报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公示材料

申报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公示材料

申报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公示材料一、项目名称:黄河中下游粉土工程特性与路基长期性能保障技术二、推荐单位意见:黄河冲淤积土占山东省总面积的34%,该项目面向黄河中下游道路建设中存在的环境负荷重、能源效率低、资源瓶颈制约等共性问题,以黄河冲淤积粉土特殊性能判识与表征为基础,经过10多年产学研联合技术攻关和大规模的工程应用,构建了黄河冲淤积地区粉土特征分析方法和理论体系,打破了目前相关研究碎片化、关键科学问题未突破的现状,为黄泛区路基设计、施工和维护提供了理论基础;创造性地提出了黄河冲淤积地区地基工后变形控制和路基填筑和长期性能维护8项技术,研发了全寿命周期黄河冲淤积粉土路基全方位安全监测、诊断与预警系统。

形成了一整套黄河冲淤积粉土路基长期性能保障技术体系。

项目攻克了黄河冲淤积地区粉土路基长期性能保障的技术难题,成果应用于荣乌高速、青银高速等26条新建和拓宽高速公路工程,产生直接经济效益45091.9万元。

对照2017年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条件,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推荐该项目申报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三、项目简介:本项目所属领域为交通运输工程。

黄河中下游的频繁泛滥形成了广袤的黄河冲淤积平原,仅在山东就占国土面积的34%。

在该地区建设高速公路面临优质填料匮乏和生态脆弱两大挑战。

作为不良的筑路材料,黄河冲淤积粉土毛细作用和冻敏性强烈,水稳定性、抗冲刷性以及动稳定性差。

传统的路基修建技术使得路基的长期性能得不到有效保障,持续的“桥头跳车”和反复的路基翻浆和边坡滑塌等工程恶疴严重影响了道路的安全运营和快速畅通。

本项目以黄河冲淤积粉土特殊性能判识与表征为基础,以适应黄河冲积平原特有的气候条件和地质地理环境为重点,以提升该地区粉土路基长期使用性能为目标,在多项国家基金和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下,经过10多年产学研联合技术攻关,形成了黄河冲淤积粉土路基长期性能保障技术体系。

项目主要创新成果如下:(1)基于自主研发的现场交通荷载模拟装置,揭示了交通荷载作用下黄河冲淤积粉土物性变异规律和液化翻浆机制,提出了交通荷载引起的长期累积沉降现场预测方法,建立了冻融循环引起的动强度损伤演化模型;通过大型模型试验揭示了粉土路基毛细上升引起的路基土强度衰变规律,以及粉土路基边坡冲刷淘蚀机制。

中国青年科技奖公示材料

中国青年科技奖公示材料

中国青年科技奖公示材料
尊敬的评审委员会成员,
我是XXX,一名在XXX领域工作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在此,我非常荣幸地提交我的申请材料,以表达我对中国青年科技事业的热忱和贡献的决心。

一、研究背景
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全球范围内的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特别是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

我从事XXX领域的研究,旨在解决该领域的关键问题,推动该领域的科技进步。

二、个人成就
1. 在XXX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发表了XXX篇学术论文,其中SCI/EI收录的论文数量达到XXX篇。

2. 参与了多个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并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3. 获得了XXX奖项,这是对我科研工作的肯定。

4. 参与了多个XXX项目,为推动行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对青年科技事业的认识和态度
我深知,青年科技人才是推动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我愿意将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为我国的科技创新事业贡
献力量。

同时,我也愿意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更多的青年科
技人才,共同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四、未来计划
未来,我将继续致力于XXX领域的研究,争取在XXX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

同时,我也计划将我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为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我再次表达我对中国青年科技事业的热爱和贡献的决心。

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我们才能实现我国科技创新
的宏伟目标。

敬请审阅。

此致,敬礼!
申请人: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公示材料09科技进步奖AP1000核岛在役检查全套技术装备-湖北

公示材料09科技进步奖AP1000核岛在役检查全套技术装备-湖北

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一、项目名称AP1000核岛在役检查全套技术装备自主研发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提名者:中共湖北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提名意见:该成果形成了AP1000核岛在役检查全套技术和装备,依托能力验证平台,获得了国家核安全局的应用许可,在国际上最早和最全面具备了AP1000核电站役前及在役检查自主化实施能力,核岛高辐照区的体积方法在役检查自动化实施率100%。

项目成果使我国率先解决AP1000的在役检查技术难题,包括异形结构、粗晶材质和异质异性材料的有效检测,以及恶劣环境、狭窄通道及受限空间下的装备应用,建立了AP1000核电机组完整在役检查技术体系,掌握了AP1000堆型在役检查核心技术,总体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提名该项目为湖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三、项目简介本项目立足于满足我国AP1000全球首批示范工程的安全建设、运行以及监管的需要,具备独立自主的工程应用能力,首次针对AP1000自主研发了核岛在役检查全套技术和装备。

包括开发了超声波和涡流高精度自动数据采集及分析系统,研制了12项在役检查装备及工艺技术,形成了45份经国家核安全局验证的检验规程,开发了89件试验标准件,技术性能及指标满足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国际上率先完成了3台AP1000机组核岛的全面役前检查。

该成果全面具备AP1000堆型关键部件自主化在役检查技术能力,核岛高辐照区的体积方法在役检查自动化实施率100%,覆盖了AP1000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稳压器、主泵、主管道、燃料组件等所有关键部件。

整体技术的缺陷检出率及定量精度全面满足在役检查规范的能力验证要求;整体技术所包含的检验平台、检验工艺、检验装备、智能控制等核心软、硬件,国产化率>98%。

本技术的成功应用,标志着我国已经全面掌握了AP1000在役检查关键技术,建立了针对我国三代核电技术的完整在役检查技术体系,为我国AP1000机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提供了坚强技术保障;该成果对保障我国核电重大工程和重大装备的建造和制造质量,具有显著作用;该成果全面提升了我国其它堆型在役检查整体技术水平,对保障我国核电机组运行安全具有重大意义;该成果为我国三代核电机组“华龙一号”的在役检查技术开发奠定了技术平台,对支撑我国“华龙一号”顺利“出海”以及平安“航海”,具有深远意义。

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公示材料

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公示材料

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公示材料一、项目名称废蒸汽余热回收利用低温真空浓缩干燥系统及成套装备二、提名单位意见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提名书及其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均符合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办公室的填写要求。

本项目提出的废蒸汽压缩余热回收利用高效节能技术、及其配套的废蒸汽回收利用专用系列辅助装备技术,实现了对废蒸汽几近全部的回收利用;而且通过对废蒸汽的回收利用,极大地减少了废蒸汽或废气的排放,不但为相关生产企业节约了能源,还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预计蒸汽节能效果65%以上,废蒸汽残余量小于15%,综合生产成本降低50%以上,生产人工减少50%以上,达到极其显著的节能环保效果。

公司根据本项目已在山东威海、日照、青岛等地升级改造23条生产线,运行稳定可靠,节能环保效果显著;实现产值1570余万元,为企业节约能源成本6700多万元。

同时,于2018年10月获得山东省科技厅承办的2018年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东赛区)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组第七名,有效解决利用蒸汽生产企业的高耗能及高排放问题。

本项目相关授权发明专利6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

对照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授奖条件,提名该项目申报2021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三、申报单位完成单位:荣成惠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山东科技大学四、项目简介1、所属科学领域:新能源及节能技术2、研究背景:目前我国的海洋渔业资源加工面临能源消耗大、原料新鲜度不足、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等突出问题,亟需解决鱼类多维度精深加工、贝类连续化加工与全效利用、海藻活性产品开发、特色资源加工与生物提取等的新技术和自动化装备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及成套装备的研制。

显然,这些问题是现有的MVR蒸发器之类的产品无法解决的,而是需要对生产工艺、关键设备、辅助设备等,结合海洋渔业资源的物性特点和成品要求,做深入的、创新性的攻关研究和研制。

3、项目创新点:1)研究提出基于动态优化补热的废蒸汽压缩余热回收利用浓缩蒸发生产工艺,压缩浓缩蒸发系统产生的二次废蒸汽,实现对接近全部二次废蒸汽的循环利用,对生蒸汽需求量降低到50%以下,减少废蒸汽或废气的排放,减少冷却水的用量和废气处理量,从而达到节能环保效果。

(完整版)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

(完整版)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

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项目名称:功率型高频宽温低功耗软磁铁氧体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提名者:浙江省提名意见:功率型软磁铁氧体材料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关键基础材料,我国过去与国外差距巨大。

该项目开展了长期产学研合作研究,发明了锰锌和镍锌铁氧体多离子联合替代新技术,研发了高频宽温锰锌和镍锌功率铁氧体新配方,突破了锰锌和镍锌块体铁氧体烧结等生产关键技术和薄片铁氧体流延生产关键技术,建立了块体和薄片高频宽温低功耗铁氧体成套生产工艺。

系统创新和集成核心生产装备,分别建立了我国首条块体和薄片高频宽温低功耗铁氧体生产线,实现了规模化稳定生产。

该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锰锌铁氧体工作频率由200kHz以下提高到5MHz,镍锌铁氧体工作频率达10MHz,功耗显著降低,温度特性明显改善。

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9项,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10项,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著作1部。

项目参加企业发展为我国技术水平和产品性能最好的龙头企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重大科学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该项目改变了我国功率铁氧体的落后面貌,推动我国功率型软磁铁氧体产业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经审查确认推荐材料真实有效。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功率铁氧体广泛应用于能源、信息、交通、国防等重要领域,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关键基础材料。

电力、电子设备的小型、高效和节能化,对功率铁氧体工作频率和功率损耗的要求日益提高。

我国功率铁氧体技术水平过去与国外差距巨大,受到专利和技术封锁,长期存在工作频率低、功率损耗高、温度特性差等严重问题。

该项目针对锰锌和镍锌功率铁氧体进行了长期产学研合作研究,解决了高频条件下保持低功耗的难题,突破了高频宽温低功耗功率铁氧体核心生产技术,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和广泛应用,推动我国功率铁氧体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主要创新如下:(1)发明高频宽温铁氧体多离子联合替代新技术,揭示了离子替代对铁氧体磁性能、频率特性和温度特性的作用规律及机理,研发了高频宽温锰锌和镍锌功率铁氧体新配方。

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

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

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一、项目名称用于飞行结冰气象模拟的气候实验室研制与应用。

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提名者:中共湖北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提名意见:用于飞行结冰气象模拟的气候实验室技术难度大,在总体设计技术、综合控制等方面有重大创新,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已在大型军用运输机、重点型号直升机等大型部件防除冰系统试验验证及防除冰预研技术研究中得到应用,也可在特高压输电线缆、大跨度桥梁拉索等结冰和防除冰研究中推广应用,具有显著的军事、经济和社会效益。

提名该项目为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三、项目简介用于飞行结冰气象模拟的气候实验室属国防科工局计划的飞机机载设备研制保障条件建设项目,属于航空技术领域环控学科中的防除冰试验技术。

该项目建设目标为构建结冰试验环境条件,解决大尺寸部件防除冰试验验证的问题。

研制过程涉及空气动力学、热力学、结构、传热、强度、制冷、材料等技术领域。

用于飞行结冰气象模拟的气候实验室为国内首创,结构复杂,多系统集成,可模拟低温、结冰云雾及一定风速,首次实现了用于大尺寸部件结冰及防除冰验证的试验环境条件。

本项目在总体设计、多参数综合控制等方面有重大创新,技术难度大,突破了总体结构、防冷桥设计、流场及云雾均匀性、结冰云雾模拟及速度、温度、水含量和云雾粒子直径等多参数综合控制等关键技术5 项,申请发明专利5 项,实用新型专利1 项,取得了以下几项主要创新成果:1)独创性地采用立式回流结构,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大尺寸部件结冰模拟的试验条件,解决了全尺寸部件涉及热特性与除冰效率试验验证的难题。

2)采用了热气旁通回路、变频调速、压力平衡、气液两相喷雾及综合设计等技术,解决了结冰气候室速度、温度、压力、液态水含量、云雾粒子直径等多参数综合控制的难题。

3)通过流道、换热装置及喷雾系统的优化设计,实现了大范围的速度场、温度场、云雾场的均匀性。

用于飞行结冰气象模拟的气候实验室的成功研制,实现了国内结冰气候室试验设施“从无到有”的突破,解决了国内新型号研制大尺寸部件防除冰试验验证和防除冰新技术研究的急需。

国家科技进步奖 公示 材料

国家科技进步奖 公示 材料

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
根据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规定,以下是公示的材料:
1. 申报单位名称及负责人信息:包括申报单位的全称、所在地、联系方式等,并注明申报负责人的姓名、职称、联系方式等。

2. 科技项目的基本信息:包括项目名称、项目所属领域、项目负责人姓名、申报人数、项目运行时间等。

3. 项目的目标和主要内容:详细描述科技项目的目标和主要内容,以及与现有科技研究的联系和创新之处。

4. 科技项目的创新性:说明科技项目在科技领域的创新性,即该项目在相关领域中是否具有突破性和前瞻性。

5. 科技项目的技术难点:说明科技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并阐述解决这些难题的方法和策略。

6. 科技项目的成果及应用价值:描述科技项目的预期成果和可能的应用价值,包括技术上的突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7. 科技项目的实施计划和进展情况:详细阐述科技项目的实施计划和进展情况,包括各阶段的任务和时间安排。

8. 科技项目的团队构成和合作情况:介绍科技项目的团队构成,包括成员的专业背景、工作经验等,并说明与其他科研机构或
企业的合作情况。

9. 科技项目的资金支持和投入情况:说明科技项目的资金来源和投入情况,包括国家科技计划、企业投资、科技基金等。

以上是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的一般内容,具体要求可能会根据不同年度和领域的科技进步奖进行相应调整。

申报单位需要根据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要求,准备完整的申报材料,并按照相关规定提交给科技进步奖评审机构进行评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
一、项目名称
雷达对抗侦察信息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
提名者:中共湖北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

提名意见:准确、可靠、及时的雷达对抗情报是现代战争胜负的关键,先进的雷达对抗侦察信息处理技术是获取高质量情报的基础。

现有雷达对抗侦察信息处理技术在可靠性、稳定性、实时性等方面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战场电磁环境,已成为制约装备性能发挥的关键瓶颈。

为此,该项目围绕雷达对抗侦察信息处理关键技术展开深入研究,在复杂雷达辐射源信号脉内特征挖掘、特征参数评估、信号分选识别方法和运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研制的雷达辐射源信号分选识别系统,为复杂电磁环境下获取稳定、可靠的雷达对抗情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该项目的理论研究难度大、创新性强,成果关键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相关领域培养博士、硕士8名。

该项目相关成果已在雷达对抗侦察装备上进行了应用,有效提升了装备的信息处理能力,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提名该项目为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三、项目简介
该项目属于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针对现有雷达对抗侦察系统分选识别准确率较低的突出问题,从脉内特征参数挖掘、多指标特征参数评估和基于脉间相参特征的雷达辐射源
信号分选等三个方面展开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雷达辐射源分选识别系统,有效提升了现有雷达对抗侦察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输出的雷达对抗情报信息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明显提高。

四、客观评价
该成果针对当前雷达对抗侦察信息处理中存在的典型问题,重点研究了“基于多域的脉内有意调制特征挖掘、脉间相参特征挖掘以及特征参数评估”等关键技术,研制了雷达辐射源分选识别系统,研究难度较大、创新性强;在“利用多域脉内有意调制特征参数提高雷达辐射源信号的分选识别准确率、利用脉间调制特征识别雷达辐射源的工作属性”等问题上有重大创新,在“利用相参特征解决分选识别中的分批合批等问题、利用多指标体系评估脉内调制特征参数”方面属于国内首创。

研究成果整体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破解了当前“雷达辐射源信号分选识别准确率不高、难以根据应用需求选择脉内特征参数”等技术难题,在提高雷达对抗侦察系统使用效能,尤其是在提高雷达对抗侦察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应用情况
2011年12月至2015年11月期间,该项目成果的主要技术在装备上进行了多次实际应用,有效解决了当前雷达对抗侦察信息处理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提高了雷达辐射源分选识别准确率,取得了显著效果。

六、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1.基于多指标的雷达信号脉内特征参数评估方法,发明专利,ZL201010543670.X
2. 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雷达辐射源信号识别方法,发明专利,ZL201610393470.8
3.雷达辐射源信号个体差异分析方法,发明专利,ZL201610406821.4
4.基于AV1411的雷达辐射源信号环境模拟程控软件[简称:RESESCS],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018SR680672
5. 典型雷达辐射源信号数据模拟系统[简称:EMG],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016SR306978
6. 雷达辐射源识别系统[简称:EMI],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016SR306985
七、主要完成人情况
八、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预警学院
空军预警学院于2009年起独立承担雷达辐射源信号分选识别新技术研究工作,共历时8年。

在此期间,学院组织成立课题组,配置研究专用场所和设备,协调机关和部队将现役装备和实际数据运用于课题研究,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方案论证、难题攻关、结题验收等工作,并按照学院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对项目研究全程质量管理和各阶段质量评审与检验,保证了研究的顺利实施。

研究成果通过科技鉴定后,推广应用2年,解决了雷达对抗侦察信息处理中的典型问题,有力支撑雷达辐射源信号分选识别效能提升。

九、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完成人参与项目期间均隶属于空军预警学院,是“雷达对抗信息处理”科研团队成员。

第1完成人何明浩是科研团队带头人、本项目总体负责人,主要负责项目总体设计、方案制定和质量管控等方面工作;其他完成人员按照方案明确的任务,分别负责相应研究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