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复习纲要 (1)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复习纲要 (1)

第一章美的常识与认知第一节美的概念和特性一、美的概念从古至今,从世界到中国,研究美的理论比比皆是,有唯物的也有唯心的、有理性主义的也有经验主义的。

总而言之,虽然理论众多但总有一种说不尽的感觉。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就曾经对美有过论述。

在《大希庇阿斯篇》中柏拉图就提出的美是什么的问题进行论述,并对美的本质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但是最后仍未能给美下一个定义,只能感叹道:“美是难的”。

另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堪称西方美学的开山鼻祖,他提出了美是数的和谐的理论观点,为西方美学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在中国,“美”这个字从字源上看,根据《说文解字》记载:“羊大为美。

”古人认为羊长的很肥很大就是美。

这说明,美在满足人的感性需要的同时和吃有直接的关系。

另一种看法是“羊人为美”,从描绘原始图腾舞蹈的岩画上可以看出,人戴着羊头跳舞才是“美”字的起源,“美”字与“舞”字与“巫”字最早是指同一个意思,这说明,“美”与原始的巫术礼仪活动有关,具有某种社会含义,与人的群体活动联系紧密。

在美学发展史中,可以看到人类对美的认识和理论阐述,纵观各种美学理论,不外乎从客观、主观和主客观三大角度来研究美:1.客观的美学理念(一般掌握)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艺术都不是超现实的、与社会生活隔绝的,都是客观现实世界的反映,是人对于现实社会生活的一种认识的反映。

1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观对审美有巨大的影响,普列汉诺夫在《再论原始民族的艺术》指出:社会人看事物和现象,最初是从功利观点,到后来才移到审美观点上去。

人类所以为美的东西,就是对他有用,是为了生存而和自然以及别的社会人生斗争上有着意义的东西。

功用由理性而被认识,美则凭直感的能力而被认识。

人在享受着美的时候,虽然几乎并不想到功用,但功用可由科学地反思而被发见;俄国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中提出了“美是生活”的定义,坚持美以及艺术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强调现实美高于艺术美,反对纯艺术论;中国1《艺术概论》,王宏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P57。

《设计美学》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美学》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122851课程名称:设计美学/Aesthetics of Design课程总学时/学分:48/3 (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0学时)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学一、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大学本科艺术设计学专业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设计美学的原理及相关理论知识,充分领悟设计美学独到的精神内涵,提升设计鉴赏能力,从而为艺术设计学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创作。

二、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美学的产生和发展、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掌握设计美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2、重点掌握和领会设计本体的美学特征,设计作为艺术与科学结合的特点;3、重点掌握和领会设计审美心理、设计的形式美;4、重点掌握中外设计思想的历史沿革及其最新发展背后的美学动力;5、重点掌握和领会设计审美欣赏和批评的基本规律,培养和提高设计艺术的审美能力;6、掌握设计文化与审美的关系、设计形态语义学与审美、技术美学等内容。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中外设计美学观的历史回顾(8学时)1.1 中国古代器物审美观知识点:设计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中国古代各时期代表性的器物审美观。

1.2 国外设计美学研究的不同视角知识点:国外各阶段的代表性设计美学观念,及其背后的文化、经济、政治的内驱力。

重点和难点:设计美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第二章产品(4学时)2.1 产品是设计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知识点:产品的定义;设计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2.2 产品的形态构成知识点:产品的自然形态、人工形态、技术形态、艺术形态、形式自由度。

重点和难点:产品的技术规定性与形式自由度,自然形态的情感内涵与功能启示。

第三章设计审美范畴(10学时)3.1 形式美知识点:形式与形式美的概念;人的形式感的形成;形式因素的表现性和情感意蕴。

重点和难点:形式因素的表现性和情感意蕴。

3.2 技术美知识点:技术作为人的劳动形态;技术美的深远意义;范例剖析。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设计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设计美学是涉及设计领域中的美学理论、审美标准、设计思维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学科。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设计美学的核心概念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审美判断和设计创新能力,提高在设计领域中的实践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

二、课程目标1、掌握设计美学的概念、理论和历史发展,了解设计美学的多学科交叉特性。

2、分析设计作品的美学元素,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

3、掌握设计思维方法,培养创新设计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

三、课程内容1、设计美学的概念、理论和历史发展:介绍设计美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理论和代表人物,帮助学生了解设计美学的多元文化背景和历史演进。

2、设计作品的美学元素分析: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设计作品,如建筑、平面、工业、服装等,让学生了解设计作品中的美学元素,如形式、色彩、材质、空间等,并掌握美学评价的方法和标准。

3、设计思维方法:教授设计思维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新思维、原型设计和评估等,帮助学生掌握设计过程中的思维方法。

4、团队协作与独立研究能力培养: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设计美学的理论和实践。

四、教学方法1、讲座式教学:通过专家讲座、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介绍设计美学的理论和实践,帮助他们了解设计美学的历史和现状。

2、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特定设计作品或美学问题进行交流和互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参与设计实践,如原型设计、艺术创作等,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设计美学的元素和方法。

4、研究项目:通过合作项目或自主选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设计研究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评估方式1、课堂表现:包括出勤率、互动讨论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

2、设计作品:要求学生提交一定数量的设计作品,并对其进行美学评价和分析,占总成绩的40%。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复习纲要 (2)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复习纲要 (2)

第二章设计美的规律与认知第一节关于设计的基本常识一、设计的概念尹定邦先生将设计定义为:“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这个概念将设计归结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强调了设计的创造意义。

(一般掌握)而王受之先生对设计的定义阐释为:“所谓设计,指的是把一种设计、规划、设想、问题解决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

它的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①计划、构思的形成;②视觉传达方式,即把计划、构思、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式利用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③计划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应用。

”在王受之先生对设计定义的阐述中,突出了设计是一种以视觉传达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活动,强调设计的感官效果,这种解释更加贴近了现代设计的本质。

(一般掌握)设计,在一般意义上是指在物质财富的创造中,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目的,通过制定计划、进行思考与概念的组织,建立一个现实可行的方案,并用明确的设计语言,即用视觉或触觉的媒体明确地表示出来的整个处理过程,所以设计活动主要是一种物质文明的创造活动。

(重点掌握)※在更多的意义上则体现出人与自然,人与人,器物与人之间的相互关联,更加注重产品之于人类的意义和作用。

另一方面,从学科发展演变的角度出发,设计是指工业革命之后围绕机器化生产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例如,世界著名的包豪斯(图1)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创建的学院。

总之,不管基于哪种理论体系,设计的实质是不会变的。

通俗地讲,设计实质上就是在头脑中设想、计划、构思、构想,是一种思维活动,必要时以某种形式表达出来。

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特别的思维模式即设计的思维,而所谓思维手段是思维活动赖以进行的方式,设计的完成正是运用独特的思维方式。

二、设计的类别设计的分类方法比较多:如王受之先生在其《世界现代设计史》一书中就把设计分为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建筑环境,室内,展示设计,广告策划与广告设计,插图,摄影,电影与电视,时装设计,纺织品设计等等;除此以外,还有其他一些分类法,如分为平面设计和立体设计两大类,再进一步细分,或者按设计所使用的材料分为织物设计,纸品设计,陶瓷设计等等;也有的分类方法按地域来进行划分,如北欧设计,德国设计,美国设计等等。

《设计美学》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美学》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美学》课程教学大纲《设计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200字)《设计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设计及相关领域关于美学方面的一些规律、特点、方法、素养等相关知识理论;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有关美的本质、美感和美的创造、美的欣赏等问题,使学生掌握美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并应用到设计中,树立正确、进步的审美观,能更深入地分析自然、社会和文学艺术中的审美关系,提高人文素养。

三、课程目标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

这些目标包括:1、知识与技能目标:本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是为设计类专业扩充设计素养的重要课程。

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设计美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美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并应用到设计中,树立正确、进步的审美观,能更深入地分析自然、社会和文学艺术中的审美关系,提高人文素养。

(提出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要求,用掌握、理解、了解、具有等动词表达不同程度的学习要求,其中主要知识点和技能应分别不少于5个方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讲解设计美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设计美学的基本规律,并结合课程相关训练从而达到掌握运用设计美学实现设计的目标。

(了解或理解某种现象发生或产品的生产过程,掌握思维、观查、测量、分析、研究、检验、评估等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通过设计实际运用美学的案例,强调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关注社会责任感。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激发人本设计、人文设计欲望,树立正确、进步的审美观,能更深入地分析自然、社会和文学艺术中的审美关系,提高人文素养,以适应时代对大学生的创新要求。

(强调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贯彻素质教育思想,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加强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的教育)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先修课程为设计基础等相关基础课程,以一定的设计思维为基础,对设计活动能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复习纲要 (2)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复习纲要 (2)

第二章设计美的规律与认知第一节关于设计的基本常识一、设计的概念尹定邦先生将设计定义为:“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这个概念将设计归结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强调了设计的创造意义。

(一般掌握)而王受之先生对设计的定义阐释为:“所谓设计,指的是把一种设计、规划、设想、问题解决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

它的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①计划、构思的形成;②视觉传达方式,即把计划、构思、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式利用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③计划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应用。

”在王受之先生对设计定义的阐述中,突出了设计是一种以视觉传达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活动,强调设计的感官效果,这种解释更加贴近了现代设计的本质。

(一般掌握)设计,在一般意义上是指在物质财富的创造中,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目的,通过制定计划、进行思考与概念的组织,建立一个现实可行的方案,并用明确的设计语言,即用视觉或触觉的媒体明确地表示出来的整个处理过程,所以设计活动主要是一种物质文明的创造活动。

(重点掌握)※在更多的意义上则体现出人与自然,人与人,器物与人之间的相互关联,更加注重产品之于人类的意义和作用。

另一方面,从学科发展演变的角度出发,设计是指工业革命之后围绕机器化生产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例如,世界著名的包豪斯(图1)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创建的学院。

总之,不管基于哪种理论体系,设计的实质是不会变的。

通俗地讲,设计实质上就是在头脑中设想、计划、构思、构想,是一种思维活动,必要时以某种形式表达出来。

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特别的思维模式即设计的思维,而所谓思维手段是思维活动赖以进行的方式,设计的完成正是运用独特的思维方式。

二、设计的类别设计的分类方法比较多:如王受之先生在其《世界现代设计史》一书中就把设计分为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建筑环境,室内,展示设计,广告策划与广告设计,插图,摄影,电影与电视,时装设计,纺织品设计等等;除此以外,还有其他一些分类法,如分为平面设计和立体设计两大类,再进一步细分,或者按设计所使用的材料分为织物设计,纸品设计,陶瓷设计等等;也有的分类方法按地域来进行划分,如北欧设计,德国设计,美国设计等等。

设计美学 教学大纲

设计美学 教学大纲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设计美学教学大纲设计美学是一门研究设计与美学关系的学科,它涉及到设计的原则、规律和审美价值。

设计美学的教学大纲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本文将从设计美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理论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设计美学的基本概念设计美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它融合了设计、艺术和哲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它研究的是设计作品的审美特征,以及设计与美学之间的关系。

设计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设计、美学和审美等方面的内容。

设计是指通过创造性思维和技术手段,将想法转化为具体形式的过程。

它既是一种实践活动,也是一门学科。

设计的目的是满足人们的需求,提供美观、实用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美学是研究美的学科,它关注美的本质、美的标准和美的体验。

美学探讨的是人们对美的感知和评价的过程,以及美的原则和规律。

审美是人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的能力。

它是主观的、个体的和情感化的体验,与个人的文化背景、经验和价值观有关。

二、设计美学的发展历程设计美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希腊和中国。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关于美的理论,对后世的美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古代文化也有着丰富的美学传统,如儒家的“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道家的“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在现代,设计美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0世纪初,德国设计学院包豪斯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设计美学的研究。

后来,设计美学的研究逐渐扩展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多元化的理论体系。

三、设计美学的主要理论设计美学的主要理论包括形式美学、功能美学和情感美学等。

形式美学研究的是设计作品的形式特征,如线条、色彩、比例等。

功能美学关注的是设计作品的实用性和效果,以及与用户的交互体验。

情感美学探讨的是设计作品所引发的情感和情绪。

此外,还有文化美学、社会美学和环境美学等理论。

文化美学研究的是设计作品与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化对审美价值的影响。

社会美学关注的是设计作品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设计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

设计美学Designing Aesthetics课程代码:适用层次:本科、二级学院本科总学时:32理论学时:32实验(或上机)学时:0 学分:2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系统讲述设计美学的一系列基本原理,包括有关设计美学的理论基础、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设计美学的中心问题、设计美的性质、内容与构成等诸方面。

通过该课程,希望学生能够对设计美的基本内容和问题有一个总体认识,从而为他们认识设计美现象和进行具体的设计审美实践(活动)提供指导。

教师的授课要求:可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理论与应用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进行教学;采用电子教案,幻灯片等形式加强教学效果;每章对相关作品进行分析以巩固教学内容。

二、课程简介通过讲授设计美的本性及构成形态、设计审美化的心理活动特征、设计风格以及设计美学理念的历史变迁等知识,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设计实践中的审美规律,加强设计创造活动中得审美意识,并通过对优秀设计产品的欣赏提高自身的审美感受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第一章设计美学的理论基础(2学时)教学内容:传授设计学与美学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了解设计美学的理论基础构成,理解和掌握设计的理论基础及美学基础。

掌握:设计美学的美学理论基础理解:设计学的理论基础——人机工程学:关于尺寸在设计中运用的科学;设计思维学:关于设计方法、设计思维形成的科学;设计心理学:研究设计师的心理、设计消费者的心理,将心理学知识运用于设计市场的科学了解:设计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第二章西方美学与华夏美学(6学时)教学内容:西方美学的主要观点、华夏美学的主要内容掌握:西方美学的起源、主要流派;华夏美学的特点与核心内容理解:艺术是反映情感的一种形式了解:华夏美学的礼乐传统第三章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4学时)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设计品美学的性质,理解和掌握设计过程的美学问题。

掌握:设计品消费的美学问题理解:不同类型的设计美学(部门设计美学),包括建筑设计美学、家具设计美学、环境设计美学、多媒体艺术设计美学、动画设计美学了解:设计风格发展史、设计心理发展史、部门设计史第四章具体学科的设计美学(6学时)教学内容:动画设计美学或影像设计美学、多媒体设计美学(依所授课班级选择教学侧重点)掌握:具体学科中设计美学的分析方法及设计艺术特点。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复习纲要 (4)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复习纲要 (4)

第五章美的创新设计与认知第一节设计创新与审美体验一、科技下的设计创新1.设计创新与系统创新(难点,结合实例理解)设计创新是系统创新指导下的创新,系统创新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单一层次的创新过程,系统创新有明确的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目的性、不可逆性特征,也具有矛盾博弈、系统协同、系统集成、系统联动、系统优化的创新过程。

设计创新是从系统结构与结构分层认识创新,从系统的目标思考创新,从系统开放性的物质、能量、信息输入寻找创新手段,从系统的升级与突变实现创新。

所以说,这是一个多层次、多元化、多维度、多要素的协调和面向各种应用的体系结构。

产品设计就是一次系统创新,用户在购买产品时一般关注产品的外观、品质、功能、价格,这构成了产品的高级‘场’系统,在这个过程中,来源于人的场是‘体验’,来源于产品的场也是‘体验’,体验包括空间体验、形态体验、材质体验、人机体验、技术体验、情感体验、功能体验、价值体验。

这些体验是感性判断到理性判断的过程。

这个体验过程是由整体到局部的过程、由宏观到微观的过程、由外观到功能的过程、由直观感受到价值判断的过程,它是从外观——品质——价格——功能的过程。

产品的系统创新要求体现在价值、外观、功能、技术方面,产品的系统创新又分为产品的升级创新和科学技术发明原始创新两种方式,这两种形式的过程:人——体验——目标追求、产品——体验、人——产品——体验,体验分外观体验、情感体验、技术体验、功能体验、价值体验等5个子系统,36个体验要素,36个体验要素以创新目标和价值的升级的要求进行矛盾博弈,最终实现理想的产品升级创新。

因此,设计所涉及的条件、要求、目的和制约因素越来越多,过去那种仅依靠设计师主观和直觉从事设计或完成设计任务的传统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现代化设计尤其是复杂设计的要求,应理解和把握复杂的设计对象,采用系统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并将设计纳入科学的理性的轨道,使感性的、直觉的设计在整个系统中成为有序的组成部分。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设计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设计美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使其能够在设计过程中注重美学要素的运用,提高设计作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表达力。

二、课程内容1.美学概念与设计美学的关系-美学的定义与范畴-设计美学的意义和特点2.设计美学要素的理论基础-形式美学:线条、形状、颜色等的美学原则和表达方式-结构美学:平衡、比例、对称等的美学原则和表达方式-功能美学:功能与美学的融合,功能性设计的审美价值3.设计美学的应用-基于用户需求的设计美学-基于文化背景的设计美学-基于环境可持续性的设计美学4.设计美学与艺术表达-设计作品的艺术性与表现性-设计美学在不同设计领域的应用案例剖析五、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案例分析,介绍设计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原则。

2.实践演练:组织学生进行设计项目实践,培养其应用设计美学的能力。

3.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设计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观察力。

六、考核方式1.课堂表现(20%):参与讨论、提出问题、积极上课等。

2.设计作品(40%):完成课程安排的设计项目,包括创意提案和设计实践。

3.成绩考核(40%):期末考试,以选择题和简答题形式测试学生对于设计美学理论的掌握和理解。

七、参考教材1.《设计美学基础》(沈元成、冯泉主编)2.《设计美学导论》(张火泉著)3.《设计与美学》(佐藤耕一著)4.《设计美学的哲学基础》(张娅欣著)八、课程进度安排1.美学概念与设计美学的关系(2周)-美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设计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设计美学要素的理论基础(4周)-形式美学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结构美学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功能美学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3.设计美学的应用(4周)-基于用户需求的设计美学-基于文化背景的设计美学-基于环境可持续性的设计美学4.设计美学与艺术表达(2周)-设计作品的艺术性与表现性-设计美学在不同设计领域的应用案例剖析九、课程评价与反馈1.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设计作品、期末考试等。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设计美学教学大纲设计美学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设计思维的学科。

通过学习设计美学,学生可以了解设计的本质和原则,培养对美的敏感度,并学会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际设计中。

为了更好地进行设计美学教学,制定一份合理的教学大纲是非常重要的。

一、导论设计美学的导论部分主要介绍设计美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学生将了解到设计美学的起源和发展,并对设计美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进行初步了解。

同时,导论部分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设计与美的关系,以及设计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二、美学基础美学基础是设计美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美的定义、美的标准、美的类型等。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美学的研究方法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建立起对美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三、设计原则设计原则是设计美学教学中的核心内容。

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各种设计原则,如平衡、对比、重复、节奏等。

学生将通过分析实际设计案例,了解这些原则在设计中的应用和效果。

同时,学生还将进行设计实践,运用这些原则进行创作,从而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

四、色彩与形式色彩与形式是设计美学中的重要要素。

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色彩与形式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包括色彩的分类、色彩的搭配和形式的表达等。

学生将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实践活动,掌握如何运用色彩和形式来表达设计的意图和情感。

五、材料与技术材料与技术是设计美学中的实践环节。

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各种设计材料和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如纸张、绘画、摄影等。

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了解不同材料和技术对设计的影响,并掌握其运用方法和技巧。

六、设计与社会设计与社会是设计美学教学中的拓展内容。

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设计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学生将通过研究实际案例和进行讨论,了解设计对社会的影响和责任,并思考如何通过设计来解决社会问题和提升社会价值。

七、设计实践设计实践是设计美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本课程是艺术类学生必修的课程,该课程覆盖面大,适用范围广泛。

设计美学是美学与设计交叉形成的学科,主要内容包括:设计美学与工业设计、美学基本原理、设计美的性质、设计美的构成、设计美的形式法则、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人机工程学、设计思维学、设计心理学)以及形态设计。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美学的层面上培养审美的理论修养,而不仅仅停留在设计的形式上。

本书是依照教育部2006年3月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设置指导方案》的指导思想、课程目标和具体要求而编写的。

主要内容包括设计美学概念论、设计审美现象论、设计审美要素论、设计审美表现论、设计审美心理论、设计审美历史论、设计审美趋势论等。

本书既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非艺术专业开设公共艺术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艺术院校各专业和普通高校各艺术专业的教材,还可作为广大社会青年的自学用书。

二、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指导思想是根据设计美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立足于我国艺术设计的实际情况,着眼于设计美学的发展趋势,讲授设计设计美学的原理、规律、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运用设计美学原理指导实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美学的基本概念和设计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理论,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还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从而引导学生从美学乃至艺术哲学的高度对设计艺术的审美现象进行分析,以自觉的理论高度来指导设计艺术实践,为实现“设计让生活更美好”这一理想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如理论教学、媒体展示等形式。

本课程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要求:学生动手习作练习和设计创意相结合学时数分配表:教学大纲内容第一章设计美学概念论学时:3学时(讲课3学时)本章讲授要点:了解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理解设计美学的中心问题,掌握设计美学的学科性质及设计美学的形成。

重点:设计美学的命名问题难点:设计美学的学科性质第一节设计美学的命名问题✧设计美学是一门新兴的、发展中的学科;✧设计美学著作编写队伍的复杂性问题;✧“设计”的概念本身的模糊性和发展性;✧“美学”本身界定的困难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美学
Designing Aesthetics
课程代码:适用层次:本科、二级学院本科总学时:32
理论学时:32实验(或上机)学时:0 学分:2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系统讲述设计美学的一系列基本原理,包括有关设计美学的理论基础、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设计美学的中心问题、设计美的性质、内容与构成等诸方面。

通过该课程,希望学生能够对设计美的基本内容和问题有一个总体认识,从而为他们认识设计美现象和进行具体的设计审美实践(活动)提供指导。

教师的授课要求:可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理论与应用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进行教学;采用电子教案,幻灯片等形式加强教学效果;每章对相关作品进行分析以巩固教学内容。


二、课程简介
通过讲授设计美的本性及构成形态、设计审美化的心理活动特征、设计风格以及设计美学理念的历史变迁等知识,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设计实践中的审美规律,加强设计创造活动中得审美意识,并通过对优秀设计产品的欣赏提高自身的审美感受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设计美学的理论基础(2学时)
教学内容:传授设计学与美学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了解设计美学的理论基础构成,理解和掌握设计的理论基础及美学基础。

掌握:设计美学的美学理论基础
;
理解:设计学的理论基础——人机工程学:关于尺寸在设计中运用的科学;设计思维学:关于设计方法、设计思维形成的科学;设计心理学:研究设计师的心理、设计消费者的心理,将心理学知识运用于设计市场的科学
了解:设计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第二章西方美学与华夏美学(6学时)
教学内容:西方美学的主要观点、华夏美学的主要内容
掌握:西方美学的起源、主要流派;华夏美学的特点与核心内容
理解:艺术是反映情感的一种形式
了解:华夏美学的礼乐传统
第三章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4学时)
<
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设计品美学的性质,理解和掌握设计过程的美学问题。

掌握:设计品消费的美学问题
理解:不同类型的设计美学(部门设计美学),包括建筑设计美学、家具设计美学、环境设计美学、多媒体艺术设计美学、动画设计美学
了解:设计风格发展史、设计心理发展史、部门设计史
第四章具体学科的设计美学(6学时)
教学内容:动画设计美学或影像设计美学、多媒体设计美学(依所授课班级选择教学侧重点)
掌握:具体学科中设计美学的分析方法及设计艺术特点。

理解:设计美学原理在具体领域中的运用。

第五章传统美学元素在设计中的运用(6学时)

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传统元素的美学特点,理解和掌握传统美学在设计中的运用问题。

掌握:动画角色、动画场景、数字化影像、多媒体艺术中的传统美学特点
理解:
了解:设计中传统美学元素的基本种类及其特点
第六章设计美的技术理性(6学时)
教学内容:设计的科技特征、科学技术与艺术、
掌握:艺术与科学结晶的历史形态有哪些
}
理解:设计美是科学技术美与艺术美的统一整合
第七章课程综合(2学时)
教学内容:将设计美学的知识内容综合起来对当代设计作品进行分析,完成相关的讨论或论文
掌握:设计美学的专业术语、设计美学的基本原理,并学会用自己的文字及语言进行设计评论
四、学时分配
五、执行大纲的几点说明
1、先修课程:中外美术简史、素描、色彩
2、后继课程:动画概论、专业导论
3、选用教材:设计学概论,尹定邦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华夏美学, 李泽厚著,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4、主要参考书目:
[1] (法)丹纳著,傅雷译《艺术哲学》,人民文学出版社。

[2] 陈望衡,《设计美学》,湖南长沙教育出版社。

[3] 武星宽,《设计美学》,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4] 李泽厚,《美学三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5] 张晓凌,《观念艺术:解构与重建的诗学》,吉林美术出版社。

[6] 章利国,《现代设计美学》,河南美术出版社。

执笔人:王佩环审稿人:阮筱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