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传统文化全册备课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如古代文学、艺术、历史等。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传统文化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讨论交流、自主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传统文化。
(2)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访问、社会实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古代文学1. 《诗经》选读:《关雎》、《卫风·淇奥》2. 楚辞选读:《离骚》、《九歌·湘夫人》3. 唐诗选读:《春晓》、《登鹳雀楼》第二单元:古代艺术1. 书法艺术:了解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等书体,欣赏名帖。
2. 绘画艺术:了解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欣赏名画。
第三单元:古代历史1. 夏商周: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历史概况及重要历史人物。
2. 春秋战国: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诸子百家及思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传统文化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教学难点:对传统文化中某些深奥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措施1.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传统文化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邀请专家讲座,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3.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报告等。
2. 单元测试:对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测试,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全面考核学生对本册传统文化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计划第一单元:古代文学(2周)1. 学习《诗经》选读,了解古代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 学习楚辞选读,感受楚辞的激情和浪漫。
3. 学习唐诗选读,体会唐诗的繁荣和多样性。
第二单元:古代艺术(2周)1. 学习书法艺术,掌握基本书写技巧,欣赏名帖。
最新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全册
传统文化全册备课一教材分析:本册共有四个单元,分别是“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声佳境”“艺术乐园”。
经典驿站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人物长廊展示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有代表性的名人志士。
领悟其智慧、风骨、胸怀、操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为塑造人生信念奠定基础。
名胜游踪展现齐鲁名胜中突出的自然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山文化”和“水文化”。
了解山水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艺术乐园不如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
在指认式诵读中使学生扩大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
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
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措施:1、传统文化旨在培养学生对于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不得让学生死记硬背,不得背诵过多的内容,给学生造成太多的学习压力,教学形式一定采取多样化。
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 全册
传统文化全册备课一教材分析:本册共有四个单元,分别是“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声佳境”“艺术乐园”。
经典驿站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人物长廊展示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有代表性的名人志士。
领悟其智慧、风骨、胸怀、操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为塑造人生信念奠定基础。
名胜游踪展现齐鲁名胜中突出的自然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山文化”和“水文化”。
了解山水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艺术乐园不如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
在指认式诵读中使学生扩大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
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
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措施:1、传统文化旨在培养学生对于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不得让学生死记硬背,不得背诵过多的内容,给学生造成太多的学习压力,教学形式一定采取多样化。
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五年级传统文化全册备课
五年级传统文化第一单元蒙书诵读第一课《声律启蒙》(一)第2课《声律启蒙》(二)第3课《声律启蒙》(三)第4课《笠翁对韵》(节选)第二单元诗词诵读第5课登金陵凤凰台第6课古诗两首第7课诗词两首第8课诗词两首第三单元魅力汉语第9课对联第10 课谜语第11课谚语和歇后语第四单元古代都城第12课北京第13课西安第14课杭州第15课南京第16课洛阳与开封探究课寻访古都第五单元饮食文化第17课茶第18课酒第19课四大菜系第六单元诗词诵读第20课古诗两首第21课诗词两首第22课词曲两首第23课词两首第七单元传统戏曲第24课京剧第25课昆剧第26课山东地方戏探究课戏曲知识比赛第八单元历史名臣第27课魏征第28课包拯第29课文天祥第30课林则徐第31课康有为第九单元科学技术第32课祖冲之第33课李时珍与《本草纲目》第34课四大发明第一单元蒙书诵读第一课《声律启蒙》(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2、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短文,你知道了什么?(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出事译文。
1、学生自读译文。
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了解这是一首对子诗,描写的是什么。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对子诗。
2、仿照这这首对子诗,自己写一首小诗。
3、本课所选的《声律启蒙》片断中,空、虫、宫、红、翁等在读音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赶快和你的伙伴讨论一下吧。
五、成长阶梯。
做好自我评价。
第2课《声律启蒙》(二)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诗词、书画、戏曲、民俗等。
3.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3.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介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章:中国古典诗词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起源和发展。
2. 掌握中国古典诗词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国古典诗词的起源和发展。
2. 中国古典诗词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3. 鉴赏经典古典诗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起源和发展。
2. 通过例诗,讲解中国古典诗词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3. 组织学生进行诗词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三章:中国书画艺术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书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2. 掌握中国书画艺术的基本技法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中国书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2. 中国书画艺术的基本技法和特点。
3. 欣赏著名书画作品。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书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2. 通过示范,讲解中国书画艺术的基本技法和特点。
3. 组织学生进行书画创作,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第四章:中国传统戏曲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戏曲的起源和发展。
2. 掌握中国传统戏曲的主要剧种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戏曲的起源和发展。
2. 中国传统戏曲的主要剧种和特点。
3. 欣赏著名戏曲选段。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戏曲的起源和发展。
2. 通过视频,展示中国传统戏曲的主要剧种和特点。
五年级传统文化全册备课86441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册)五年级传统文化第一单元蒙书诵读第一课《声律启蒙》(一)第2课《声律启蒙》(二)第3课《声律启蒙》(三)第4课《笠翁对韵》(节选)第二单元诗词诵读第5课登金陵凤凰台第6课古诗两首第7课诗词两首第8课诗词两首第三单元魅力汉语第9课对联第10 课谜语第11课谚语和歇后语第四单元古代都城第12课北京第13课西安第14课杭州第15课南京第16课洛阳与开封探究课寻访古都第五单元饮食文化第17课茶第18课酒第19课四大菜系第六单元诗词诵读第20课古诗两首第21课诗词两首第22课词曲两首第23课词两首第七单元传统戏曲第24课京剧第25课昆剧第26课山东地方戏探究课戏曲知识比赛第八单元历史名臣第27课魏征第28课包拯第29课文天祥第30课林则徐第31课康有为第九单元科学技术第32课祖冲之第33课李时珍与《本草纲目》第34课四大发明第一单元蒙书诵读第一课《声律启蒙》(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2、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短文,你知道了什么?(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出事译文。
1、学生自读译文。
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了解这是一首对子诗,描写的是什么。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对子诗。
2、仿照这这首对子诗,自己写一首小诗。
3、本课所选的《声律启蒙》片断中,空、虫、宫、红、翁等在读音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赶快和你的伙伴讨论一下吧。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运用传统文化中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如孝道、礼仪、道德、智慧等。
2. 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名言警句、古诗词等。
3. 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传统节日、习俗、手工艺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经典故事和名言警句。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3. 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实践,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2. 第二课时: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和名言警句3. 第三课时: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一)4. 第四课时: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二)5. 第五课时:总结与反思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生活中的道德素养和行为表现。
3.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和成果。
1. 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形式,如书法、国画、剪纸、音乐、舞蹈等。
2. 传统文化的地域特色,如各地的风俗习惯、美食、建筑等。
3. 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如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
七、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欣赏传统文化中的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2. 比较法:分析不同地域的传统文化特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3. 讨论法:探讨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八、教学安排1. 第六课时: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形式(一)2. 第七课时: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形式(二)3. 第八课时:传统文化的地域特色(一)4. 第九课时:传统文化的地域特色(二)5. 第十课时: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2. 学生对不同地域传统文化特点的了解和认识。
3. 学生对传统文化中思想观念的理解和思考。
十、教学资源1. 教材:传统文化相关教材、故事书、名言警句集等。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
点评:青山本无意,白铁也无情,皆因忠佞起,称幸或叫屈。何哉?拟人也。
8、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座佑铭联
点评:有此志,用此心,何愁区区聊斋不成.
(三)、2009年央视春晚的四副对联
1.上联:春融百族大联欢俏春犹俏
下联:岁启九州新画卷牛岁更牛
横批:普天同庆
2.上联:火树银花醉良宵莺歌动地
下联:国泰民安逢盛世牛气冲天
横批:四海同春
3.上联:五福临门燕哺和谐春暖意
下联:八方凝爱牛耕锦绣世情浓
横批:放飞希望
4.上联:金牛送福绿柳迎春盛景当惊世
下联:鼓乐和鸣龙狮劲舞神州并举杯
横批:祖国长青
(4)如何对对联
对联的上句叫上联(也叫出句)下句叫下联(也叫对句)对联的特点为:
有关济南的文字,图片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跟着老师一起我领略泉城济南的美丽风光吧!首先我们先来欣赏几首诗。
《千佛山》(节选)、《趵突泉》、《西湖二首》(其二)
(二)温馨点击。
介绍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的地理位置、名字的来历,以及它们的悠久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三)、活动广角:
可改为:
(六)练习
1、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语序有的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对下联进行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小苑西回,此间有尧天舜日。
2、对出下联或上联
①勤为摇钱树②祖国江山娇③________________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成语、典故、名言等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游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道德修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成语故事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理解成语的含义,学会运用成语。
教学内容:成语接龙、成语典故讲解、成语游戏等。
2.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教学内容: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的基本知识,经典古代文学作品选读。
3. 第三单元:中国古代历史人物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事迹,学习历史人物的品质和精神。
教学内容: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品质精神、名言警句等。
4. 第四单元:中国传统节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感受节日的氛围。
教学内容: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的来历、习俗、相关诗词等。
5. 第五单元:中国传统艺术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基本形式,欣赏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教学内容:书法、绘画、戏曲、民间艺术等的基本知识,经典艺术作品欣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成语、典故、名言等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学会运用成语,欣赏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历史人物的事迹和精神。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成语、典故、名言等传统文化的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 游戏法:通过成语接龙、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4. 欣赏法:让学生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经典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成语、典故、古诗词等元素;(2)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讲解、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传统文化;(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成语故事(1)成语的定义与特点;(2)成语的来源与演变;(3)成语故事的教学意义。
2. 第二单元:典故解析(1)典故的含义与类型;(2)典故的来源与流传;(3)典故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3. 第三单元:古诗词鉴赏(1)古诗词的分类与特点;(2)古诗词的韵律与节奏;(3)古诗词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成语的定义与特点,能够理解和运用成语;(2)让学生了解典故的含义与类型,能够解析和传承典故;(3)让学生欣赏古诗词,提高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2. 教学难点:(1)成语的来源与演变;(2)典故的流传与教学方法;(3)古诗词的韵律与节奏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措施1. 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音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2.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和传承传统文化;3. 开展课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传统文化体验等,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成语,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生活中;2. 学生能够理解典故的含义,能够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3. 学生能够欣赏古诗词,提高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六、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1)成语故事:10课时;(2)典故解析:10课时;(3)古诗词鉴赏:15课时。
2. 教学进度:(1)第一周至第二周:成语故事;(2)第三周至第四周:典故解析;(3)第五周至第七周:古诗词鉴赏。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典故、古诗词的定义、特点和内涵;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成语、典故、古诗词的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成语、典故、古诗词,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山大版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一册)
山大版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一册)第一篇:山大版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一册)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古代大诗人的生平行迹。
2.通过诗词教学进行阅读积累,培育审美情感,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以古代诗歌,辞赋为主,从唐诗宋诗及清诗中选择一些著名诗人的作品,集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道德品质,体现各个时代的不同社会风貌。
如杜甫的心忧国家,李白的豪迈不羁,白居易的流畅明晓,苏东坡的诙谐豁达等等。
教学内容分成不同的专题,并不局限体裁,表现形式。
每周围绕一个专题来进行教学,如父母亲情,真挚友情,怀古等,大力鼓励学生在课外查找资料,对课堂学习进行补充,进一步讨论交流,甚至可以视具体情况开展延伸活动。
三、教学重点诗词教学的重点在于反复诵读,苏东坡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因此教学中对所学诗词要求学生背诵。
我们将帮助学生用各种方法进行记忆,进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多背,打造一个善于记忆的头脑。
同时,对诗词的朗读也进行专门指导。
四、教学措施:1、诵读,记背。
再慢慢品尝,感悟。
2、对其中感兴趣的话题,展开研究。
3、将这本书扩展出去,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对我们的民族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诗经》硕鼠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硕鼠》的意义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硕鼠》原文。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介绍《诗经》及《魏风·硕鼠》。
四、活动广角。
1、背诵《硕鼠》这首诗。
2、说一说你对《诗经》了解多少。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同桌交流。
教学反思:黄鸟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鸟》的原文及译文。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了解这是一首挽歌,描写的是什么。
四、活动广角。
1、用这样的句式来写首小诗。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述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和内涵,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第二章:中国传统节日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活动,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3. 第三章:中国传统艺术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特点,如书法、绘画、剪纸、音乐、舞蹈等。
4.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学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典故,如《四大名著》、《诗经》、《楚辞》等。
5. 第五章:中国传统哲学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观念和代表人物,如儒家、道家、佛家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重点内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文化现象和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采用实践活动法,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实践活动中表现: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结合期末考试,评价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3. 视频资料:收集相关的传统文化视频,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
4. 实践活动材料:准备相关的实践活动材料,如剪纸、书法、绘画等。
5. 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五年级传统文化下学期教案
五年级传统文化下学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诗词、成语、典故、历史人物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诗词鉴赏教学诗词:《静夜思》、《春晓》、《登鹳雀楼》等。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2. 第二单元:成语故事教学成语:画龙点睛、掩耳盗铃、亡羊补牢等。
教学重点: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学会运用成语。
3. 第三单元:传统文化习俗教学内容: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
教学重点:了解各种节日的庆祝方式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4. 第四单元:历史人物故事教学人物:诸葛亮、孙悟空、岳飞等。
教学重点:了解历史人物的事迹和精神品质,传承优秀传统。
5. 第五单元:民间艺术教学内容:剪纸、泥塑、京剧等民间艺术形式。
教学重点:欣赏民间艺术的美,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 采用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文化现象,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阶段测试:定期进行知识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 作品展示:让学生提交文化作品,如诗词、成语故事、民间艺术等,以此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时间安排1. 每单元教学时间为2周,每周5课时。
2. 总共10周,共计40课时。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传统文化教程》2. 参考书目:《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中国古代诗词鉴赏》等。
3. 网络资源:传统文化相关网站、视频资料等。
4. 教具:投影仪、白板、卡片、剪纸、泥塑材料等。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诗词、故事、图片等方式,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 全册
传统文化全册备课一教材分析:本册共有四个单元,分别是“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声佳境”“艺术乐园”。
经典驿站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人物长廊展示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有代表性的名人志士。
领悟其智慧、风骨、胸怀、操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为塑造人生信念奠定基础。
名胜游踪展现齐鲁名胜中突出的自然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山文化”和“水文化”。
了解山水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艺术乐园不如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
在指认式诵读中使学生扩大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
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
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措施:1、传统文化旨在培养学生对于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不得让学生死记硬背,不得背诵过多的内容,给学生造成太多的学习压力,教学形式一定采取多样化。
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山东教育出版社)
第1课时《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
心正而后身正。
》教学目标:1、背诵并默写“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
心正而后身正。
”这句古语2、理解其含义,能结合自身,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
心正而后身正。
二、简介《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
心正而后身正。
》这句话的出处《傅子.正心》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明道喻理:结合视频,通过数豆正心的故事,更加深刻体会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
心正而后身正。
这句话的深刻内涵七、知行合一:引导学生思考,在自己的生活中,怎么实践这句话,怎样成为一个“有德之人”,能从哪方面做起?写出你的想法。
八、拓展诵读:结合本课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并识记“种树者必陪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这句名言。
第2课时《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教学目标:1、背诵并默写“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这句古语2、理解其含义,能结合自身,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二、简介这句话的出处《论语.述而》以及孔子其人三、教师有感情、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五年级上传统文化教案
五年级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五年级上册的传统文化内容,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2.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古代诗歌1. 《静夜思》2. 《登鹳雀楼》3. 《望庐山瀑布》4. 《寻隐者不遇》第二单元:古代散文1. 《孟子二则》2. 《庄子二则》第三单元:传统节日1. 《春节童谣》2. 《端午节童谣》3. 《中秋节童谣》第四单元:民间故事1. 《牛郎织女》2. 《白蛇传》第五单元:古代历史人物1. 《孔子》2. 《孟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内容,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2.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诗歌、散文的意义,感受民间故事和古代历史人物的魅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讨论、朗读等,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综合素质: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安排:1. 第一单元:古代诗歌(2课时)第1课时:《静夜思》、《登鹳雀楼》第2课时:《望庐山瀑布》、《寻隐者不遇》2. 第二单元:古代散文(3课时)第1课时:《孟子二则》第2课时:《庄子二则》第3课时:总结与拓展3. 第三单元:传统节日(4课时)第1课时:《春节童谣》第2课时:《端午节童谣》第3课时:《中秋节童谣》第4课时:节日文化探讨4. 第四单元:民间故事(4课时)第1课时:《牛郎织女》第2课时:《白蛇传》第3课时:民间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第4课时:学生分享与讨论5. 第五单元:古代历史人物(3课时)第1课时:《孔子》第2课时:《孟子》第3课时:历史人物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七、教学活动设计:1. 诗歌朗诵:让学生分组朗诵所学诗歌,增强对诗歌韵律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册)五年级传统文化第一单元蒙书诵读第一课《声律启蒙》(一)第2课《声律启蒙》(二)第3课《声律启蒙》(三)第4课《笠翁对韵》(节选)第二单元诗词诵读第5课登金陵凤凰台第6课古诗两首第7课诗词两首第8课诗词两首第三单元魅力汉语第9课对联第10 课谜语第11课谚语和歇后语第四单元古代都城第12课北京第13课西安第14课杭州第15课南京第16课洛阳与开封探究课寻访古都第五单元饮食文化第17课茶第18课酒第19课四大菜系第六单元诗词诵读第20课古诗两首第21课诗词两首第22课词曲两首第23课词两首第七单元传统戏曲第24课京剧第25课昆剧第26课山东地方戏探究课戏曲知识比赛第八单元历史名臣第27课魏征第28课包拯第29课文天祥第30课林则徐第31课康有为第九单元科学技术第32课祖冲之第33课李时珍与《本草纲目》第34课四大发明第一单元蒙书诵读第一课《声律启蒙》(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2、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短文,你知道了什么?(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出事译文。
1、学生自读译文。
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了解这是一首对子诗,描写的是什么。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对子诗。
2、仿照这这首对子诗,自己写一首小诗。
3、本课所选的《声律启蒙》片断中,空、虫、宫、红、翁等在读音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赶快和你的伙伴讨论一下吧。
五、成长阶梯。
做好自我评价。
第2课《声律启蒙》(二)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
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
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
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
2、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短文,你知道了什么?(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出示译文。
1、学生自读译文。
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读知识链接,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四、拓展活动。
1、背诵这首对子诗。
2、对对子可是古代小学生的必修课,像李白、杜甫这样的大诗人小时候也是从对对子开始学习作诗的,和同学的比比,看谁知道的对子多。
五、成长阶梯。
做好自我评价。
第3课《声律启蒙》(三)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优对劣,凸对凹,翠竹对黄花。
松杉对杞梓,菽麦对桑麻。
山不断,水无涯,煮酒对烹茶。
鱼游池面水,鹭立岸头沙。
百亩风翻陶令秫,一畦雨熟邵平瓜。
闲捧竹根,饮李白一壶之酒;偶擎桐叶,啜卢同七碗之茶。
2、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短文,你知道了什么?(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出示译文。
1、学生自读译文。
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了解故事链接,和同学说一说,从故事里你知道了什么?四、拓展活动。
1、背诵陶渊明的诗诗。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了解诗的大意。
五、成长阶梯。
做好自我评价。
第4课《笠翁对韵》(节选)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1、读原文。
寒对暑,日对年。
蹴踘对秋千。
丹山对碧水,淡雨对覃烟。
歌宛转,貌婵娟。
雪鼓对云笺。
荒芦栖南雁,疏柳噪秋蝉。
洗耳尚逢高士笑,折腰肯受小儿怜。
郭泰泛舟,折角半垂梅子雨;山涛骑马,接蓠倒着杏花天。
2、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短文,你知道了什么?(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出示译文。
1、学生自读译文。
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了解知识链接,和同学说一说,从链接中你知道了什么?四、拓展活动。
1、背诵李白的诗。
古风【唐】李白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2、了解诗的大意。
五、成长阶梯。
做好自我评价。
第二单元诗词诵读(一)第5课登金陵凤凰台教学目标:体会诗歌通过写景、怀古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2、多种形式朗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小组读比赛)3、练习背诵。
4、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
5、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古诗,你知道了什么?(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理解诗文。
1、出示注释:吴宫:三国时吴国建都金陵,故称。
晋代:东晋亦建都于金陵。
衣冠:指豪门贵族。
丘:坟墓。
三山:山名,在南京市西南长江边,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而得名。
半落:形容三山有一半被云遮住。
一水:一作"二水"。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在今南京市水西门外。
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今已与陆地相连。
浮云蔽日:比喻奸邪当道.2、出示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京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
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1)学生自读译文.(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四、故事链接。
说一说通过读这个“故事链接”,你知道了什么?五、拓展活动。
《咏怀古迹》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一首诗,读一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咏怀古迹唐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第6课古诗两首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诗文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2、多种形式朗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小组读比赛)3、练习背诵。
4、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
5、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这两首古诗,你知道了什么?(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理解诗文。
1、注释:⑴汴河:在今河开封,是隋朝时大运河的一部分.⑵赖:依靠.⑶水殿龙舟事:隋炀帝下扬州调动了不计其数的人力财力,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⑷共禹论功:作者在这里肯定了京杭运河的积极意义,是可以和大禹治水的功绩相比的。
⑸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
⑹不期:难以预料。
⑺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⑻江东:指江南苏州一代。
2、出示译文(一)都说隋朝亡国是因为这条河,到现在它还在流淌不息。
如果不是当时修龙舟的事情,(杨广)功绩和禹大概也比得上了。
(二)战争的胜败是很难预料的,能够经受失败、挫折等羞辱的考验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江东的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如果当年重返江东再整旗鼓,有朝一日卷土重来也是说不定的。
(1)学生自读译文。
(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这两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四、知识链接。
说一说通过读这个“知识链接”,你知道了什么?五、拓展活动。
王安石的《乌江亭》诗表达了与杜牧诗不同的看法,他是怎样看待项羽失败的?乌江亭宋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第7课诗词两首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诗词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2、多种形式朗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小组读比赛)3、练习背诵。
4、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
5、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古诗词,你知道了什么?(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理解诗文。
1、学生自读诗词,对照注释,理解诗词。
注释:⑴王浚句:王浚,字士治,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官益州刺史。
⑵千寻句:当时吴国曾于江中锁以铁链,王浚用大火炬将它烧断。
⑶千寻:古时八尺为一寻,这里只是形容其长。
⑷降幡:降旗。
⑸石头: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清凉山,吴孙权时所筑,唐武德时废。
⑹四海为家:意即天下统一。
⑺故垒:指西塞山,也包括六朝以来的战争遗迹。
⑻山坡羊:元曲牌名。
潼关:关口名,在今陕西省潼关县东北。
⑼峰峦:山峰和山峦。
⑽山河表里:指潼关地势险要,外(表)有黄河,内(里)有华山⑾西都:指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⑿意踌躇:思绪起伏翻腾的意思,也指陷入了沉思的状态。
⒀经行处:经过的地方。
⒁宫阙:泛指宫殿。
⒂兴:兴盛,与下边的“亡”(灭亡)相对,指封建社会的改朝换代。
2出示译文。
(一)晋代王浚乘楼船自成都东下,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
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
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
从此四海一家过着太平日子,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二)华山的山峰好像从四面八方奔集起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我遥望古都长安一带,内心想得很多。
(心情很不愉快)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宫殿的遗址,看到了无数间的宫殿都变成了泥土。
封建王朝建立百姓受苦;封建王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
(1)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1)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诗词,理解诗词。
三、温馨点击文中诗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四、知识链接。
说一说通过读这个“知识链接”,你知道了什么?五、拓展活动。
读一读张养浩的怀古作品,体会一下他的思想.山坡羊骊山怀古元张养浩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yíng)纡(yū)。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第8课诗词两首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诗词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2、多种形式朗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小组读比赛)3、练习背诵。
4、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