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之争
毛概一至七章总结
![毛概一至七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1fe2438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5f.png)
毛概一至七章总结专题一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及精神实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简单的说,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当前的发展和特征结合起来,使之能够反映时代精神,把握时代脉搏,引领时代潮流,回答时代课题,结合时代特征,在内容和形式上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精神实质:简单的说,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时代发展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与人民群众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其由抽象到具体,由被少数人理解和掌握到广大人民群众理解和掌握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精神实质:简单的说,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人民大众相结合。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精髓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核心)、时代化(条件)、大众化(基础)的辩证关系三、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1.积极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者,深入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2.积极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者,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普及化。
3.积极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践行者,在自觉的社会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专题二一.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争论的缘由和焦点1、斯大林派与托洛茨基派的认识分歧是出现争论的思想根源2.、中国托派和国民党反动文人反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性质的分析,鼓吹错误观点是出现争论的直接原因3适应中国革命形势发展变化是出现争论的历史条件。
近代中国的性质
![近代中国的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12f73f08f12d2af90242e615.png)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摘要: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中国革命一切问题最基本的依据。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既不同于鸦片战争前的封建社会,又不同于一般的资本主义社会,也不同于受某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直接支配的殖民地。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关键字:性质封建资本共产党毛泽东了解近代历史,认清近代社会性质,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我将从三个方面论述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首先,关于对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的理解。
这一矛盾包括哪些方面?它与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怎样的关系?在近代中国,封建的生产关系始终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土地制度来看,地主土地私有制始终占统治地位,农民依然受着地主的压迫与剥削,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始终存在着,而且有时还很突出。
而教材中却不把国内矛盾表述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这是因为近代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从经济结构来看:在自然经济之外又出现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近代后期又出现了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经济。
从阶级关系来看则出现了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
因此,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也复杂化了。
在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之外又出现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及民族资产阶级与大地主、大买办、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只是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矛盾中的一部分。
因而,用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来表述,就无法涵盖近代中国社会的国内矛盾。
其次,我们必须明确: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并非始终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主要的矛盾。
两大主要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
可以这样说:当列强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时,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也正是如此,才有清政府的对外宣战、爱国官兵的英勇抵抗、人民群众自发的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才有国共两党的二次携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社会性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社会性](https://img.taocdn.com/s3/m/edbaded82cc58bd63186bdf4.png)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①鸦片战争后, 中国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加速了中国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演变, 中国领土主权遭到更为严重的破坏。
③甲午战争的爆发及《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上越陷越深。
④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式形成。
《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勒索白银 2100万银元,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 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 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有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 是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 《天津条约》又开放了 10个口岸, 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 而不需要重新课税, 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 开放天津; 《中葡会议草约》规定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 。
《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 勒索白银 2亿两, 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
中俄《爱晖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定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等共侵占中国领土 150多万平方公里。
《辛丑条约》规定, 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 12 处“留兵驻守” ,勒索到 4.5亿两白银, 强迫清政府作出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对它们的组织的承诺, 并规定清政府各级官员如对人民反抗斗争“弹压惩办”不力, “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中美《望厦条约》取得并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
3社会的特点①政治上:中国不再是一个完整独立的国家, 领土与主权的完整遭到严重破坏, 司法于行政的统一不复存在。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8e902c2af90242a895e587.png)
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单项选择题1.C2.B3.C4.D5.D6.C7.B8.A9.B 10.B11.B 12.C 13.A 14.C 15.C16.D 17.A 18.A 19.D 20.B21.B 22.C 23. A 24.D 25.D26.D 27.B 28.A 29.D 30.B31.C 32.C 33.D 34.D 35.A36.B 37.A 38.C二、多项选择题1.ABCD2.ABC3.AD4.CD5.ACD6.ABD7.ABCD8.ABCD9.ABC 10.ABCD11.ACD 12.ABD 13.ABCD 14.ABCD 15.ACD16.BCD 17.ABC三、简答题1.简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第一,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新的社会力量。
第二,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受到这个潮流影响的年轻一代知识界,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
第三,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四,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慨,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
巴黎和平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华驻军等七项希望和取消日本强加的“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遭到拒绝。
和会竟规定德国应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
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
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2.试比较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第一,从领导力量来看,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五四爱国运动是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的,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力量,他们强烈地反对帝国主义分赃的巴黎和会,反对军阀政府卖国。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论述](https://img.taocdn.com/s3/m/cc65cd9a8762caaedc33d40f.png)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第一,战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基本特征:(1)民族资本帝国主义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2)中国封建势力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3)封建剥削制度封建地主的徒弟所有制在广大地区保持着;(4)中国资本主义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5)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和发展是及不平衡的;(6)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高教版近代史复习及课后答案
![高教版近代史复习及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06508d6529647d27285210.png)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主要矛盾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3)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操纵了财政、经济、政治。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衰败并同国外侵略势力勾结。
第三,中国经济的基础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依然在广大地区保持着。
第四,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第五,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极不平很。
第六,广大人民日益贫困化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和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腐朽的社会制度阻碍经济技术的发展改变这种社会制度是使国家富强的前提条件。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收到了严重的阻碍并且通过武力等手段割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他们甚至屠杀中国人民破坏文物古迹,抢去了大量的财富。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体有什么意义?在反侵略战争中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铸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正是由于这些顽强的斗争,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历经劫难而不亡。
那些不畏牺牲、勇敢拼搏、宁死不屈的民族英雄,乃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一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教训: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是白的原因、教训?意义:第一,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
中国近代史问答题(完整版)
![中国近代史问答题(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41dbb32e2af90242a895e5dc.png)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7)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7)](https://img.taocdn.com/s3/m/d9e44daa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b0.png)
1.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 变化
![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 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d5c3f013b7360b4c2e3f6447.png)
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一、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
”(一)近代前期矛盾的变化1、第一阶段(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本阶段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这社会两大矛盾互相转化,更迭地起主导作用。
先是民族矛盾,主要是英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居主导地位;后是阶级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中国人民大众的矛盾占主导地位。
1840年前后,欧美资本主义迅速崛起,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
而当时中国在清朝的统治下,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政治腐败,经济衰落,社会矛盾尖锐,危机四伏。
为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市场,英国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英国的殖民扩张要求和清政府的闭关自守政策,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战前,这种矛盾集中在鸦片问题上。
因此,围绕鸦片问题上的矛盾和冲突,直接引发了战争的爆发。
而英国资产阶级及其政府蓄谋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则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战争是以清政府的失败宣告结束的。
随着《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开始丧失。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则利用侵略特权,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所以,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原来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从此,中国进入民主革命时期,中国人民肩负着反对外国侵略、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鸦片战争以后,英法不满足于既得利益,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大门,扩大侵华权益,制造借口,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
1.2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与主要矛盾的变化
![1.2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与主要矛盾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cc2a671c1711cc7931b716a4.png)
l 二者关系
Ø 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 的原因;
Ø 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 基础。
u 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过
Ø 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沦为 Ø 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 Ø 甲午战争:大大加深 Ø 八国联军侵华:完全沦为
(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1939年,毛泽东等:《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主要特点
u 关于中国社会史问题的论战
途等。
u 关于中国农村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
u 不是简单的思想论战、理论论
战和学术论战,而是一场关系
中国革命前途的大论战。
1.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
l 共产国际及中国共产党内部关于 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论争
Ø 瞿秋白、张闻天《=》陈独秀 l 以陶希圣为代表的“新生命派”
u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 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 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u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 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统 治支柱。
u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 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 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u 中国历史上有没有经过”
u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Ø 原始社会 Ø 奴隶社会 Ø 封建社会 Ø 资本主义社会 u 陶希圣、李季、王礼锡、王宜昌
等 Ø 中国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了封建
社会; Ø 秦以后至清的2000多年是一个特
殊的“商业资本主义” Ø 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跨入了资本
主义
3.关于中国农村社会性质问 题的论战
1934~1937年
中国近现代史问答题
![中国近现代史问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84c02173a417866fb84a8ef6.png)
中国近代史问答题(百姓整理)1、简述近代中国是如何进行反侵略斗争的。
P31~32答: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中国人民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它们的侵略、压迫的过程。
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1.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后期,太平军曾多次重创英、法侵略军和外国侵略者指挥的洋枪队“常胜军”、“常捷军”。
3.在资本—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台湾的过程中,台湾人民也奋起反抗侵略者。
4.在日本统治台湾的半个世纪里,台湾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从未间断过。
5.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义和团与部分清军与之展开殊死战斗。
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1.在历次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中,爱国官兵表现了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并在一些战役中取得了胜利。
2.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副都统海龄(满族);3.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提督史荣椿、乐善(蒙古族);4.中日甲午战争时,致远舰管带(舰长)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等,都以身殉国。
2、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P35老师答:第一,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中国近代,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帝国主义侵略是造成中国人民巨大灾难的根源,与此同时,腐败的清政府也已失去了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胜利的能力和资格。
而清政府之所以丧失了这种能力,从根本上说,是封建专制制度造成的。
因此,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同时又要推翻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历史赋予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第二,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落后就要挨打,要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需要在科学技术方面奋起直追,需要进行现代化建设。
但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就没有进行现代化的前提和条件,难以使国家真正强大起来。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848fabe8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75.png)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ed26f6060912a2161479297f.png)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一、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一)近代前期矛盾的变化1、第一阶段(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本阶段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这社会两大矛盾互相转化,更迭地起主导作用.先是民族矛盾,主要是英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居主导地位;后是阶级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中国人民大众的矛盾占主导地位。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963f3ad87f1922791688e823.png)
(6)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基本特点:
(1)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依然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占着显著的优势。
(2)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力量很软弱,它的大部分同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总之,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两大矛盾地位的变化则影响着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中国革命一切问题最基本的依据。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既不同于鸦片战争前的封建社会,又不同于一般的资本主义社会,也不同于受某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直接支配的殖民地。
其次,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两大主要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当列强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时,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也正是如此,才有清政府的对外宣战、爱国官兵的英勇抵抗、人民群众自发的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才有国共两党的二次携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而当列强改变侵华手段与方式,使用经济、政治而非军事的手段和以间接的“以华治华”而非直接的殖民统治的方式时,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突出。
(3)封建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封建势力是中国最反动最腐朽的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工具和社会基础。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解答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c81c940b79563c1ec5da71ad.png)
思考题解答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1840年的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一个封建的社会。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步演变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2.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处于闭关自守的状态。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开放,从此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3.鸦片战争之后,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革命性质随之发生了变化。
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成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革命的性质也因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的变化发生了变化,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时期。
二、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特征?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则是最主要的矛盾。
2.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所谓半殖民地,即是说中国还不是完全的殖民地,还没有完全丧失主权;所谓半封建,即是说中国已经有了一些资本主义的因素,封建经济已经开始瓦解,但封建经济在经济生活中依然占据重要地位。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呈现以下特征:(1)资本-帝国主义通过发动侵略战争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帝国主义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和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
(3)中国的封建经济虽然遭到了破坏,但封建剥削的根基地主对土地的占有制依然在广大的地区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4)民族资本主义虽已产生,但很微弱,发展亦很缓慢,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保持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5)中国处在帝国主义列强的间接统治中,加之地方性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的分裂剥削政策,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处于不统一状态。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五章习题参考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五章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d556d3011ca300a7c390a6.png)
第五章习题参考答案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单项选择题1.A2. C3.A4.A5.C6.D7.C8.C9.A 10.A11.C 12.D 13.A 14.B 15.B16. A 17.D 18.B 19.D 20.A21.D 22.D 23.C 24.B 25.B26.A 27.A 28.D 29.A 30.C31.D 32 .B 33.B 34.C、多项选择题1. ABD2.AD3.ABC4.ACD5.ABC6.ABCD7.BCD8.ABD9.ABCD 10.AD11.BCD 12.ABCD 13.ABCD 14.ABCD 15.AB16. ABC 17.ACD 18.BC 19.ABCD三、简答题1简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的经济政策南京政府建立初期,推出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和措施。
第一,大力整顿金融、税收、财政:建立了“四行二局”的国家金融体系, 统一货币,改革币制,实行了法币政策。
统一税制,裁撒厘金,实行统税,整理田赋、盐税。
第二,推行新的产业政策,重点发展国家资本工业,对采矿、冶金、机械、化工、电器等行业大力投资,初步奠定了国营重工业基础。
同时,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现代产业的发展。
第三,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推行农村信用合作,实行租佃改良等,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国民政府尽管在整顿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重大措施,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洋政府后期经济发展停滞的状况,但是,也存在严重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其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膨胀,影响和遏制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其二,没有改变外国资本控制中国经济的局面;其三,国民政府出台的经济政策和措施虽然很多,但很多措施并没有落到实处。
2.为什么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第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其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因此,中国革命无议会可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
中国近代史纲要 大题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 大题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fa9ccee102de2bd9605889a.png)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P111)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沦为半殖半封社会;2)发展方向发生变化,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不可能发展为成熟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3)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4)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5)革命任务增加了反对外国侵略,革命性质由农民战争转为旧民主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两大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前者是最主要矛盾(2)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
中国的半殖半封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P 11(3)基本特征:P 13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
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P 18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1)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2)后者是前者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P 20-301)给中国带了沉重的灾难,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马克思论近代中国社会的特点和性质
![马克思论近代中国社会的特点和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d1326835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54.png)
● 郑祖铤正确地认定一个国家社会的特点和性质,是抉择这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基本依据。
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至今似乎得到了公认,然而,这个结论实属来之不易, 它经历了一个长期探讨和争论的过程。
19 世纪中期, 由于1848 年欧洲革命的失败和亚洲第一次革命高潮的兴起,马克思十分关心将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东、西方革命关系的重大问题。
因此,马克思将注意力从西方转移到东方,对印度、俄国、中国、土耳其等东方国家进行研究,发表了近300 篇的系列论文和时事评述,从而创立了他的东方社会理论。
关于中国问题, 马克思在19 世纪50 ~60 年代初撰写了19 篇专题论文和时事评论, 并在他后来的论著和书信中多处论及了中国。
马克思对中国的论述,不仅对于我们正确认定近代中国的特点和性质本身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依据和现代化建设的起点、基础有重要指导意义。
并未揭示其产生的根源。
因此,他们希图通过封建统治者的自我调节,在固守封建政治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物质文明,以挽救阶级的和民族的危机。
但由于他们的阶级立场和思想局限性,他们不可能用历史唯物主义对当时中国社会作出经济的和阶级的分析,因而不可能对中国社会的本质特点作出科学的认定。
19 世纪40 年代中期, 马克思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并从东方民族解放运动出发,运用唯物史观对近代中国社会作了经济的和阶级的分析,这才真正开始揭示近代中国社会的本质特点。
马克思揭示近代中国社会的特点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第一,以土地王有为基础的村社性的自给自足的社会经济结构。
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均认为在他们生活的时代及此前的东方社会均不存在土地私有制。
1853 年6 月2 日,马克思致恩格斯的信中说“,贝尔尼埃完全正确地看到,东方一切现象的基础是不存在土地私有制,这甚至是了解东方天国的一把真正的钥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部分共产党人脱党、退党甚至叛党
向忠发
2、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缺乏深刻的认识是 出现争论的主观原因
中国革命的性质
第一步: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二步: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关于中国革命性质的分析
❖革命的任务是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 革命有时还有资产阶级参加
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 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 本的根据。 —— 毛泽东
1、斯大林派与托洛茨基派的认识分歧是出现争论 的思想根源
中国是半殖民地,而封建 势力却占优势。这个国家的主要
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资产 阶级与封建势力的矛盾。国民党不是 资产阶级政党,而是几个阶级的联盟。 所以,共产党可以加入国民党,成为 联盟的成员。国共两党共同反帝的民 族斗争是第一位的,而由于帝国主义 与中国的封建势力(军阀)密切关联, 所以反帝的同时要反封建。不存在 “反资产阶级”的问题。
1、斯大林派与托洛茨基派的认识分歧是出现争论 的思想根源
并不否认中国是半殖民 地国家,认为中国是资本 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
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国民党是资 产阶级政党。这样两个相互对立的党, 不可以实行党内形式的合作。非但不 能合作,共产党还应该推翻国民党, 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如果国共两党非 联合不可的话,也必须采取绝对保持 共产党的独立性的方式。
的 科学认识。
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任何别的
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
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
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
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和总政策。
—— 毛泽东
四、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
性质争论的启示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 (二)立足具体实际,推动科学理论发展创新 (三)坚持真理,勇于同各种错误思想进行斗争
近代中国社会特点
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统治,中国 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 不平衡。
近代中国社会特点
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见的。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最主要的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
❖ 对外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压迫, 使中国成为一个民族独立的国家。 ❖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使 中国成为一个人民民主的国家。
二、近代中国革命性质争论的 缘由和主题
近代中国革命性质争论的缘由 近代中国革命性质争论的主题
1、中国革命自身的复杂性、残酷性和艰巨性是 出现争论的客观原因
❖革命不是针对民族资本主义及其私有 财产
因此,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 民主主义的革命。
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 和新民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旧新民主革命的不同点:
第一、领导阶级不同 第二、革命阵线不同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第三、指导思想不同
革命对象
帝
官
封 建 主 义
国 主
僚 资 本
义
主
义
革命动力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者 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重性,是革命的力量之一
宋教仁(1882—1913)
中国革命的低潮:
共产党的许多优秀领导人先后被杀害,
陈延年、赵世炎、罗亦农、萧楚女、向警予、彭湃、恽代英、蔡和森等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马克思主义
第四、革命前途不同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二次革命论”:右倾机会主义的观 点
陈独秀
“一次革命论”:“左”倾机会主义的 观点
王明
三、中共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 和革命性质认识成果的 汲取和创新
中共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认识成果 的汲取和创新
中共对近代中国革命性质认识成果 的汲取和创新
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现阶段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的中心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专政。 并指出党在当时的总任务是争取群众,准备暴动。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中央通告
1929年第28号提 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 地和半封建的社会经 济关系
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 革命性质之争
——中国共产党的艰辛探索
一、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争论的缘由和焦点
二、近代中国革命性质争论的缘由和主题
三、中共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 认识成果的汲取和创新
四、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争论的 启示
一、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争论的 缘由和焦点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争论的缘由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争论的焦点
1939年《中国革命和 中国共产党》
近代中国社会特点
第一,中国虽然保持独立的形式,但实 际上已丧失了独立主权。
近代中国社会特点
第二,皇帝虽然被推翻,但中国仍然实 行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
近代中国社会特点
第三,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
近代中国社会特点
第四,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 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2、中国托派和国民党反动文人反对中国共产党对 社会性质的分析,鼓吹错误观点是出现争论的 直接原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对近代中国社 会性质的认识
蔡和森
1926年《中国共 产党史的发展》认为 中国是半殖民地和半 封建的中国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已 经基本完成,经过1925—927年的大 革命,封建势力已“受了最后打 击”,“变成残余势力之残余”, 进而认为中国社会已经是资本主义 占优势,无产阶级只有等待资本主 义发展到某种程度的时候再去进行 所谓社会主义革命,当前只能进行 以“国民议会”为中心的合法运动。
中国现时的社会,是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 半封建性质的社会。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 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 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 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 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
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 毛泽东
正是在对“二次革命论” 与“一次革命论”的 错误 进行深刻反思和总结的基础上,以毛泽东 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关于中国革命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