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液聚合中乳胶粒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乳液聚合中乳胶粒粒径大小的影响因素

乳液聚合中乳胶粒粒径大小的影响因素

乳液聚合中乳胶粒粒径大小的影响因素概述乳液聚合中,乳胶粒子的直径大小及其分布是表征聚合物乳液的重要指标之一。

目前分子设计中的核心体现在乳液聚合中乳胶粒大小及分布的控制上。

粒径大小不同的乳液有不同的应用价值,如微乳液,粒径在 10~100nm 之间,是理想的小粒径、单分散聚合物颗粒的合成介质,在食品、医药、透明材料的填料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大粒径(即微米级)、单分散、具有不同颗粒形态和表面特征的聚合物微球已经应用到高档涂料、粘合剂、浸渍剂、化妆品等科学技术领域,尤其是应用到高分子、生物医学和临床医学等高新技术领域中,成为不可缺少的材料和工作物质。

影响乳胶粒粒径大小有以下各种因素。

1乳化剂的影响在乳液聚合中,乳液稳定是因为分界面上亲水基团的存在,这种基团为残留的引发剂、共聚单体,大部分是被吸附的乳化剂。

乳化剂作为乳液聚合体系中关键组分之一,它的组成、结构与性能直接影响最终乳液体系的稳定性、粒径大小及分布。

乳化剂用量越大,形成的胶束就越多,乳胶粒也越多,乳胶粒粒径就越小。

随着乳化剂用量增加,乳液聚合转化率提高,乳胶粒粒径减小。

在乳液聚合中,阴离子乳化剂因其能使乳胶粒子外层具有静电荷,防止离子聚集,使乳液的机械稳定性好,在工业中应用最广泛。

而阳离子型乳化剂中胺类化合物具有阻聚作用,且易被过氧化物引发剂氧化而发生副反应,因此阳离子乳化剂的应用较少。

非离子型乳化剂不怕硬水,化学稳定性好。

一般而言,单纯用非离子型乳化剂进行乳液聚合反应,反应速率低于阴离子乳化剂参加的反应,且生产出的乳胶粒子粒径较大,涂膜光泽差。

与非离子型乳化剂相比,由于乳化剂离子带电荷,同时还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水化作用,在乳胶粒子间静电斥力和水化层的空间位阻的双重作用下可使聚合物乳液更稳定,另一方面离子型乳化剂比非离子型乳化剂相对分子质量小得多,加入质量相同的乳化剂时,离子型乳化剂所产生的胶束数目多,成核几率大,会生成更多的乳胶粒,聚合反应速率大,合成的乳胶粒径小。

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的影响因素

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的影响因素

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的影响因素前言乳液聚合是在用水或其它液体作介质的乳液中,按胶束(Miceell)机理或低聚物(oligmer)机理生成彼此孤立的乳胶粒,并在其中进行自由基加成聚合来生产高聚物的一种聚合方法[ 1 ]。

作为高分子合成手段之一的核- 壳乳液聚合以其独特的结构形态大大改善了聚合物乳液的性能,其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1)用于抗冲改性剂和增韧剂[ 2 ]:许多树脂本身脆性较大,限制了它们在许多领域的应用。

在脆性聚合物中引入橡胶态聚合物,是提高脆性聚合物抗冲击性和韧性的有效方法。

但是由于橡胶相与基体树脂常存在兼容性的问题,导致了橡胶相的聚集,影响了增韧改性的效果。

而在弹性粒子表面包覆一层与基体树脂兼容或能与其反应的聚合物,则就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并能增加两相接口的相互作用。

所以,以橡胶态聚合物为核,硬聚合物为壳的复合粒子被广泛用做高分子材料的抗冲改性剂和增韧剂,这也是核- 壳聚合物最多和最重要的研究领域[ 3 ];(2)特种涂料和胶黏剂[ 4 ]:由于核- 壳结构乳胶粒子的核与壳之间存在着某种特定的相互作用,在相同原料组成的情况下,这种核- 壳化结构可以显著提高聚合物的耐水、耐磨、耐候、抗污及粘合强度等力学性能,并可显著降低乳胶的最低成膜温度,且核- 壳结构聚合物一般都是由乳液聚合得到的,因此它首先被用做涂料和胶黏剂[5 ]。

以PSi 为种子、丙烯酸酯类为第二单体进行乳液聚合所得胶乳,具有很好的耐水性和耐候性,用于涂料、胶黏剂和密封剂等领域可直接作为金属、塑料和纸张等的胶黏剂[6 ]。

具有核- 壳结构的P(St/MMA)的乳液可以配成上光涂料;采用不同玻璃化温度的聚合物为核或壳,可以设计理想的具有较低成膜温度的涂料,成膜性有明显的改进和提高[ 7 ]。

将乳液混合到水泥中形成聚合物水泥砂浆,能显著改善水泥的性能,提高水泥的抗张强度,使水泥不易龟裂,还能增加水泥的粘接力和抗磨性、防止土壤侵蚀,是合成乳液的一个新用途。

乳化剂对阳离子乳液聚合及乳胶粒性能的影响

乳化剂对阳离子乳液聚合及乳胶粒性能的影响

乳化剂对阳离子乳液聚合及乳胶粒性能的影响王飞;房宽峻【摘要】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为非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阳离子单体,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AIBA)为引发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和乙撑基双(十六烷基二甲基氯化铵)(G16—2—16)为乳化剂,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进行阳离子乳液聚合。

探讨了乳化剂的分子结构和用量对反应速率、单体转化率以及乳胶粒粒径、Zeta电位等的影响。

结果表明:乳化剂的用量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单体转化率越高,而乳胶粒粒径越小;使用G16—2—16作乳化剂时,单体转化率较高,乳胶粒粒径较大,Zeta电位较高。

%The semi-continuous seeded cationic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was carried out with butyl acry- late and styrene as the monomers, methacryloxyethyl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 (DMC) as cationic monomer, 2, 2'-azobis (N, N'-dimethyleneisobutyramidine)dihydrochloride (AIBA) as initiator, EG16- 2-16:C16H33N+ (CH3)aC1- C2H4-C1 N+ (CH3)3C16H33 and [-CTAC:CI6Haa N+ (CH3)aC1 ] as emulsifi ers. Effects of the molecule structures and amount of emulsifiers on the reaction rate, instantaneous con- version, mean particle size and Zeta potential were analyzed.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emulsifier concentration, the reaction rate and the instantaneous conversion increased, while the mean particle diameter decreased. The instantaneous conversion, mean particle diameter and Zeta potential obtained from the reactions carried out with G16-2-16 asemulsifier were bigger than those obtained from the reactions carried out with CTAC as emulsifier.【期刊名称】《功能高分子学报》【年(卷),期】2012(025)004【总页数】7页(P404-409,438)【关键词】阳离子乳液聚合;动力学;乳胶粒性能【作者】王飞;房宽峻【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纤维新材料与现代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山东青岛266071;青岛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纤维新材料与现代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山东青岛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16.3阳离子乳液是指采用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或带正电荷的高分子制得的聚合物乳液,其基本特征是乳胶粒表面带正电荷,对带负电荷的表面或粒子具有较强的吸附黏着力,因而具有广泛的用途[1-5]。

乳液聚合和悬浮聚合 粒径

乳液聚合和悬浮聚合 粒径

乳液聚合和悬浮聚合粒径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乳液聚合和悬浮聚合:粒径探究导论在聚合反应中,粒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着聚合物的性能和应用。

常规乳液聚合的影响因素

常规乳液聚合的影响因素

常规乳液聚合的影响因素卢志敏李国明(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州 510631)摘要:就常规乳液聚合的几个重要影响因素:单体、乳化剂、引发剂、缓冲剂、温度、搅拌强度以及聚合工艺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综述。

关键词:乳液聚合;单体;乳化剂;引发剂;缓冲剂;温度;搅拌强度;聚合工艺乳液聚合技术作为获取高聚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起始于20世纪初,并于30年代开始广泛工业化。

目前,乳液聚合大多分为常规水包油型乳液聚合、反相的油包水型乳液聚合、介于溶液聚合与乳液聚合之间的多相乳液聚合、以液氨、甲酰胺、甲酸等为分散介质的非水分散介质乳液聚合、有机分散介质分散乳液聚合、辐射乳液聚合、无胶束乳液聚合、双连续乳液聚合、乳液定向聚合、杂化乳液聚合、原子转移自由基乳液聚合等,它们的影响因素各有异同,本文将对常规乳液聚合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

常规乳液聚合就是以油相为分散相,水为连续相的水包油型乳液聚合。

虽然常规乳液聚合最简单的配方只是由单体、水、水溶性引发剂和乳化剂4部分组成,但其体系具有特定的复杂性,影响因素很多,以下将对单体、乳化剂、引发剂、缓冲剂、温度、搅拌速率和聚合工艺等因素进行介绍。

1单体1.1 主要单体能进行乳液聚合的单体种类很多,在常规乳液聚合中应用得比较广泛的有乙烯基单体、共轭二烯单体、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系单体。

这些单体在乳液聚合中作为主要单体,它们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与水的表面张力相差很大,在静置时分为两层。

加入乳化剂后由于单体可以进入胶束内,单体在乳化剂溶液中的溶解度增加,单体就可以稳定地分散在体系中,形成水包油体系,混合单体的乳化稳定性与乳液共聚稳定性结果一致。

如要乳液聚合顺利进行,单体还必须符合以下3个条件:(1)可以增溶溶解但不是全部溶解于乳化剂水溶液;(2)可在增溶的温度下进行聚合;(3)与水或乳化剂无任何活化作用,即不水解。

作为乳液聚合的反应物,单体与水的比例可在很宽的范围内波动,一般单体占整个乳液聚合配方的30%~60%。

乳液聚合中乳胶粒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影响因素

乳液聚合中乳胶粒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影响因素

乳液聚合中乳胶粒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影响因素王竹青葛圣松(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510)摘要在乳液聚合中,乳胶粒的大小及分布对乳液的性能及其应用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乳液聚合反应进行的过程。

本文综述了影响乳胶粒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各种因素,如聚合工艺、乳化剂、单体种类、聚合温度、引发剂等,并介绍了不同粒径乳液的性能及其应用。

关键词乳液聚合;乳胶粒粒径;影响因素;应用引言乳液聚合中,乳胶粒子的直径大小及其分布是表征聚合物乳液的重要指标之一。

目前分子设计中的核心体现在乳液聚合中乳胶粒大小及分布的控制上[1]。

粒径大小不同的乳液有不同的应用价值,如微乳液,粒径在 10~100nm 之间,是理想的小粒径、单分散聚合物颗粒的合成介质[2],在食品、医药、透明材料的填料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3];大粒径(即微米级)、单分散、具有不同颗粒形态和表面特征的聚合物微球已经应用到高档涂料、粘合剂、浸渍剂、化妆品等科学技术领域,尤其是应用到高分子、生物医学和临床医学等高新技术领域中,成为不可缺少的材料和工作物质[4]。

本文综述了影响乳胶粒粒径大小的各种因素,并介绍了不同粒径乳液的性能及其应用。

1乳化剂的影响在乳液聚合中,乳液稳定是因为分界面上亲水基团的存在,这种基团为残留的引发剂、共聚单体,大部分是被吸附的乳化剂[5]。

乳化剂作为乳液聚合体系中关键组分之一,它的组成、结构与性能直接影响最终乳液体系的稳定性、粒径大小及分布[6]。

乳化剂用量越大,形成的胶束就越多,乳胶粒也越多,乳胶粒粒径就越小。

付永祥[7]通过实验总结出随着乳化剂用量增加,乳液聚合转化率提高,乳胶粒粒径减小的结论。

张文兴[8]讨论了高固含量条件下各因素对微胶乳粒径及分布的影响,通过控制乳化剂用量制备了固含量 40%、粒径50nm、分布 0.050 级别的纳米微胶乳。

在乳液聚合中,阴离子乳化剂因其能使乳胶粒子外层具有静电荷,防止离子聚集,使乳液的机械稳定性好,在工业中应用最广泛。

乳液聚合的影响因素

乳液聚合的影响因素

乳液聚合的影响因素(2007-03-09 15:48:57)转载分类:现代水性涂料一、乳化剂影响(1)乳化剂浓度[s]的影响[s]越大,胶束数目越多,按胶束机理成核的乳胶粒数Np也就越多,乳胶粒的直径Dp也就越小对于水中溶解度不大的单体的乳液聚合,Np∝[s]0.6[s]越大,分子量Mn越高,聚合反应速率Rp越大。

(2)乳化剂种类的影响特性临界参数CMC,聚集数及单体的增溶度各不相同CMC越小和聚集数越大的乳化剂成核几率大,所生成的乳胶粒数Np就越大,乳胶粒直径Dp越小,且聚合反应速率Rp大及聚合物分子量高;增溶度大的乳化剂所生成的增溶胶束多,成核几率高,故可生成更多的乳胶粒。

二、引发剂的影响引发剂浓度[I]增大,Mn降低Rp提高三、搅拌速度的影响搅拌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把单体分散成单体珠滴,并有利于传热和传质。

(1)搅拌速度对乳胶粒直径的影响在乳液聚合中的分散阶段,搅拌强度不宜太高,否则会使单体分散成更小的单体珠滴,每立方厘米水中单体珠滴的表面积更大,在单体珠滴表面所吸附的乳化剂量增多,致使每立方厘米水中胶束数目减少,胶束成核几率下降,故生成的乳胶粒数目减少、乳胶粒直径增大。

所以搅拌强度增大时,乳胶粒的直径不但不减小,反而增大。

(2)搅拌速度对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一方面,每立方厘米中乳胶粒数目减少,反应中心减少,聚合反应速率降低;另一方面,会使混入乳液聚合体系中的空气增多,而空气中的氧是自由基反应的阻聚剂,会使聚合反应速率降低。

(3)搅拌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过于激烈的搅拌同时会使乳液产生凝胶,甚至破乳。

四、反应温度的影响温度高,Mn降低,Rp增大温度高,乳胶粒数目Np增大,粒径Dp减小。

温度高,乳液稳定性降低。

五、单体相比的影响相比M0为乳液聚合中初始加入的单体和水的质量比乳胶粒的平均直径随相比的增大而增大单体转化率随相比的增大而降低六、电解质的影响电解质的用量盐析降低CMC 提高乳化剂有效比率。

苯丙乳液聚合中粒径大小的控制研究

苯丙乳液聚合中粒径大小的控制研究

分类号:TQ320.6密级:公开U D C:单位代码:10424学位论文苯丙乳液聚合中粒径大小的控制研究王竹青申请学位级别:硕士学位专业名称:化学工艺指导教师姓名:葛圣松职称:教授山东科技大学二零零九年六月论文题目:苯丙乳液聚合中粒径大小的控制研究作者姓名:王竹青入学时间:2006年9月专业名称:化学工艺研究方向:精细化工指导教师:葛圣松职称:教授论文提交日期:2009年5月论文答辩日期:2009年6月3日授予学位日期:STYRENE--STUDY OF C ONTROL PARTICLE SIZE IN STYRENE ACRYLIC EMULSION POLYMERIZATION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in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gree ofMASTER OF PHILOSOPHYfrom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b yWang ZhuqingSupervisor:Professor Ge ShengsongCollege of Chem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June2009声明本人呈交给山东科技大学的这篇硕士学位论文,除了所列参考文献和世所公认的文献外,全部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的研究成果。

该论文资料尚没有呈交于其它任何学术机关作鉴定。

硕士生签名:日期:AFFIRMATIONI declare that this dissertation,submitted in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award of Master of Philosophy in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is wholly my own work unless referenced of acknowledge.The document has not been submitted for qualification at any other academic institute.Signature:Date:摘要在乳液聚合中,乳胶粒的大小及分布对乳液的性能及其应用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乳液聚合反应进行的过程。

乳液聚合物粒径

乳液聚合物粒径

乳液聚合物粒径乳液聚合物粒径是指乳液中聚合物颗粒的大小。

乳液是由连续相和分散相组成的复合体系,其中连续相是水,而分散相是聚合物颗粒。

聚合物颗粒的大小对乳液的稳定性、流变性质以及应用性能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

乳液聚合物粒径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测定,常用的方法包括动态光散射、静态光散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等。

这些方法可以获得聚合物颗粒的平均粒径以及粒径分布等信息。

乳液中的聚合物颗粒大小一般在几纳米到几十微米之间。

乳液聚合物粒径的大小对乳液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当聚合物颗粒的粒径较小时,其与连续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可以形成较为稳定的乳液系统。

而当聚合物颗粒的粒径较大时,由于相互作用力较弱,乳液易发生相分离或沉淀现象,从而降低了乳液的稳定性。

乳液聚合物粒径还对乳液的流变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聚合物颗粒的粒径越大,乳液的黏度越高,流动性越差。

这是因为较大的颗粒会增加乳液中的内摩擦力,从而阻碍了乳液的流动。

因此,在涂料、胶粘剂等应用中,通常会选择较小的聚合物颗粒来提高乳液的流动性能。

乳液聚合物粒径还会对乳液的应用性能产生影响。

以乳液胶粘剂为例,胶粘剂的粘接强度、干燥速度、耐水性等性能都与聚合物颗粒的粒径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较小的聚合物颗粒可以提高胶粘剂的粘接强度和干燥速度,但同时也会降低胶粘剂的耐水性。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乳液聚合物粒径。

乳液聚合物粒径是乳液中聚合物颗粒的大小,对乳液的稳定性、流变性质以及应用性能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合适的测定方法可以获得聚合物颗粒的粒径信息,从而指导乳液的优化设计和应用选择。

常规乳液聚合的影响因素

常规乳液聚合的影响因素

常规乳液聚合的影响因素卢志敏李国明(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州510631)摘要:就常规乳液聚合的几个重要影响因素:单体、乳化剂、引发剂、缓冲剂、温度、搅拌强度以及聚合工艺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综述。

关键词:乳液聚合;单体;乳化剂;引发剂;缓冲剂;温度;搅拌强度;聚合工艺中图分类号:TQ 6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696(2005)12-0023-06 乳液聚合技术作为获取高聚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起始于20世纪初,并于30年代开始广泛工业化。

目前,乳液聚合大多分为常规水包油型乳液聚合、反相的油包水型乳液聚合、介于溶液聚合与乳液聚合之间的多相乳液聚合、以液氨、甲酰胺、甲酸等为分散介质的非水分散介质乳液聚合、有机分散介质分散乳液聚合、辐射乳液聚合、无胶束乳液聚合、双连续乳液聚合、乳液定向聚合、杂化乳液聚合、原子转移自由基乳液聚合等,它们的影响因素各有异同,本文将对常规乳液聚合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

常规乳液聚合就是以油相为分散相,水为连续相的水包油型乳液聚合。

虽然常规乳液聚合最简单的配方只是由单体、水、水溶性引发剂和乳化剂4部分组成,但其体系具有特定的复杂性,影响因素很多,以下将对单体、乳化剂、引发剂、缓冲剂、温度、搅拌速率和聚合工艺等因素进行介绍。

1单体1.1 主要单体能进行乳液聚合的单体种类很多,在常规乳液聚合中应用得比较广泛的有乙烯基单体、共轭二烯单体、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系单体。

这些单体在乳液聚合中作为主要单体,它们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与水的表面张力相差很大,在静置时分为两层。

加入乳化剂后由于单体可以进入胶束内,单体在乳化剂溶液中的溶解度增加,单体就可以稳定地分散在体系中,形成水包油体系,混合单体的乳化稳定性与乳液共聚稳定性结果一致。

如要乳液聚合顺利进行,单体还必须符合以下3个条件:(1)可以增溶溶解但不是全部溶解于乳化剂水溶液;(2)可在增溶的温度下进行聚合;(3)与水或乳化剂无任何活化作用,即不水解。

聚丙烯酸酯微乳液平均粒径影响因素的研究[3]

聚丙烯酸酯微乳液平均粒径影响因素的研究[3]

聚丙烯酸酯微乳液平均粒径影响因素的研究张晓京,刘文杰,马小明,冶艳(北方民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摘要:探讨了利用预乳化种子法合成聚丙烯酸酯微乳液的聚合过程中,去离子水用量、阴离子非离子乳化剂配比及用量、聚合温度、功能性单体用量及混合单体配比对平均粒径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反应过程中,控制去离子水用量为总质量的60%、乳化剂SDS和OP-10质量配比为4∶1及复合乳化剂的用量为总质量的3%~5%时,合成的微乳液粒径小、分布好;聚合温度对聚丙烯酸酯微乳液平均粒径的影响较小;当MMA的用量等于或大于BA的用量时,可得到纳米级微乳液;随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用量的增加,微乳液平均粒径增大明显,其加入量以不超过总质量的1.8%为宜。

关键词:聚丙烯酸酯微乳液;种子乳液聚合;预乳化法;平均粒径中图分类号:O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803(2009)收稿日期:2008-08-26;修回日期:基金项目:国家民委“粉体材料与特种陶瓷”重点开放实验室资助项目(0505-C)作者简介:张晓京(1956-),男(汉),山东人,副教授,电话:(0951)2067378。

Research into the influencing factor of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polyacrylate microemulsionZHANG Xiao-jing, LIU Wen-jie, MA Xiao-ming, YE Yan(College of Material Science & Engineering, North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Yinchuan 750021, China)Abstract: The polyacrylate microemulsion has been obtained by pre-emulsification and se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method. The effects of factors such as deionized water content, anion and cation emulsion proportion, emulsion agent amount, temperature of polymerization, the amount of functional monomer and matching of soft and hard monomers on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polyacrylate microemulsion is discussed during solution polymeriz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mount of deionized water is controled in 60 percent of the total mass, the quality ratio of sodium dodecyl sulfate (SDS) to polyoxyethylene nonyl phenyl ether (OP-10) as emulsifier is 4:1 and the combined emulsifier dosage account for 3% to 5% of the total mass, the small particle size microemulsion with good distribution is obtained during reaction process.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pure acrylic ester microemulsion changes little with increased temperature. When the amount of MMA is not less than the amount of BA, nanometer level micro-emulsion is got.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microemulsion increase obvious with the increase of methylacrylic acid amount, no more than 1.8 percent of the total mass is appropriate.Key words: pre-emulsifying method; se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polyacrylate microemulsion; average particle size微乳液聚合可以合成平均粒径小、润湿性能优良、渗透能力强且稳定性高的纳米胶乳。

乳液聚合粘合剂的影响因素

乳液聚合粘合剂的影响因素

水性乳液是水性涂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乳液聚合是合成水性乳液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着重探讨影响乳液聚合的主要因素。

1 单体的影响单体不溶于水,由于单体与水的表两张力相差很大,在静置时,分为;两层,加入乳化剂后由于单体可以进入胶束内,就增加了单体在乳化剂中的溶解度。

溶解度越大,乳液聚合效果就越好。

混合平体乳化稳定性与乳液共聚稳定性结果一致。

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参与乳液聚合中,不同的加料方式及聚合条件均能引起胶粒形态发生变化,从而对聚合物的性能产牛影响。

种子乳液聚会是合成功能性乳液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人们对极性- 非极性(减弱极性)单体对的种子乳液聚合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当种子聚合物的亲水性比第二单体聚合物大时,往往形成具有相分离结构形态的乳液,甚至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种子聚合物包覆第二单体聚合物的反相核壳结构乳液;当种子聚合物亲水性小于第二单体聚合物时,易形成种子聚合物在内、第二单体聚合物在外的核壳结构乳液。

一般单体在乳液聚合配方中的质量分数为30%~60%。

2 乳化剂的影响2.1 乳化剂的种类及特点的影响乳化剂是一种表向活性剂,能降低水的表向张力,其对实现乳液聚合用乳液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乳化剂分为阴离子型乳化剂、阳离子型乳化剂、两性离子型乳化剂和非离子型乳化剂。

乳化剂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亲油部分,另一部分是亲水部分阴离子型乳化剂在水中发生解离,与亲油基团相连的是带负电荷的阴离子,如肥皂类、硫化物、磺化物等。

肥皂类乳化剂,如长链脂肪酸类的Na+、K+、NH++盐,具有良好的乳化能力,但较易被酸和钙、镁离子破坏;硫化物类乳化剂主要是高级脂肪醇酯类,其乳化能力强,比肥皂类乳化剂稳定,能耐酸和钙离子;磺化物类乳化剂的水溶性比硫化物差,但在酸性介质中稳定性较好。

阳离子型乳化制在水中离解后是带正电的阳离子。

两件离子型乳化剂在水中离解后,同时存在带正、负电荷的离子。

阳离子型乳化剂和两性离子型乳化剂在乳液聚合中应用较少。

乳液聚合的影响因素

乳液聚合的影响因素

乳液聚合的影响因素(2007-03-09 15:48:57)转载分类:现代水性涂料一、乳化剂影响(1)乳化剂浓度[s]的影响[s]越大,胶束数目越多,按胶束机理成核的乳胶粒数Np也就越多,乳胶粒的直径Dp也就越小对于水中溶解度不大的单体的乳液聚合,Np∝[s]0.6[s]越大,分子量Mn越高,聚合反应速率Rp越大。

(2)乳化剂种类的影响特性临界参数CMC,聚集数及单体的增溶度各不相同CMC越小和聚集数越大的乳化剂成核几率大,所生成的乳胶粒数Np就越大,乳胶粒直径Dp越小,且聚合反应速率Rp大及聚合物分子量高;增溶度大的乳化剂所生成的增溶胶束多,成核几率高,故可生成更多的乳胶粒。

二、引发剂的影响引发剂浓度[I]增大,Mn降低Rp提高三、搅拌速度的影响搅拌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把单体分散成单体珠滴,并有利于传热和传质。

(1)搅拌速度对乳胶粒直径的影响在乳液聚合中的分散阶段,搅拌强度不宜太高,否则会使单体分散成更小的单体珠滴,每立方厘米水中单体珠滴的表面积更大,在单体珠滴表面所吸附的乳化剂量增多,致使每立方厘米水中胶束数目减少,胶束成核几率下降,故生成的乳胶粒数目减少、乳胶粒直径增大。

所以搅拌强度增大时,乳胶粒的直径不但不减小,反而增大。

(2)搅拌速度对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一方面,每立方厘米中乳胶粒数目减少,反应中心减少,聚合反应速率降低;另一方面,会使混入乳液聚合体系中的空气增多,而空气中的氧是自由基反应的阻聚剂,会使聚合反应速率降低。

(3)搅拌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过于激烈的搅拌同时会使乳液产生凝胶,甚至破乳。

四、反应温度的影响温度高,Mn降低,Rp增大温度高,乳胶粒数目Np增大,粒径Dp减小。

温度高,乳液稳定性降低。

五、单体相比的影响相比M0为乳液聚合中初始加入的单体和水的质量比乳胶粒的平均直径随相比的增大而增大单体转化率随相比的增大而降低六、电解质的影响电解质的用量盐析降低CMC 提高乳化剂有效比率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MMA_EA_AA无皂乳液聚合中粒径及粒径分布的控制_康凯

MMA_EA_AA无皂乳液聚合中粒径及粒径分布的控制_康凯

75 93.57
334 0.028 7.13 -40.6
80 97.51
306 0.009 9.80 -38.1
*AA , 1.00 g ;APS , 0.285 g ;NH4HCO3 , 0 g
于 MMA-EA-AA 无皂乳液聚合体系 , 其成核过程 主要是按水相成核机理进行 .随着水溶性 AA 用
单分散聚合物乳胶粒在临床检验 、诊断 、抗体 纯化 、胶体模型 、电子和光学仪器的校正等领域有 着非常重要的应用 .无皂乳液聚合是制备单分散 聚合物乳胶粒的重要方法之一 , 但在通常的无皂 乳液聚合中人们多采用反应性乳化剂[ 1] 、表面活 性引发剂[ 2] 、两亲性单体[ 3] 等来提高乳液体系的 稳定性 , 实际上并没有达到真正去除乳化剂的目 的 .近年来 , 对以苯乙烯(St)为主单体的无皂聚合 物体系研究得较多[ 4 ~ 6] , 而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 备聚甲基丙 烯酸甲 酯(PMMA)乳 胶粒 的报 道较 少[ 7] .与 St 相比 ,MMA 是一种极性较大的单体 , 以 MMA 为主单体的乳胶粒表面亲水性较大 , 与生物 体有良好的相容性 , 若在胶粒表面连上各种功能 团 , 该类聚合物胶粒可在生物医学领域获得更广 泛的应用 .如何有效地控制乳胶粒的大小及分布 , 制备出表面洁净的单分散聚合物乳胶粒 , 是制备 这类功能性乳液时必须首先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 文在不加任何表面活性物质的 条件下 , 对 MMAEA-AA 三元乳液共聚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 , 探讨 了配方 、工艺和聚合条件对聚合反应 、乳胶粒粒径 及粒径分布的影响 .
Np
7.19 8.13 8.67 9.15 9.80 10.50 12.02
AA 用量增加到 1.2 g 时 , 聚合过程中有少量凝聚

乳液和微悬浮聚合聚氯乙烯胶乳粒子粒径分布的控制

乳液和微悬浮聚合聚氯乙烯胶乳粒子粒径分布的控制

乳液和微悬浮聚合聚氯乙烯胶乳粒子粒径分布的控制包永忠;贾瑞【摘要】对有关乳液聚合和微悬浮聚合PVC胶乳粒子粒径和粒径分布的控制的文献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认为二次成核主要受到种子数目和粒径、乳化剂和引发剂用量及加入速度的影响,这是工业上合成粒径呈双峰分布的PVC糊树脂的控制关键.%Literature related to control of particle size an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PVC latex was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and the above-mentioned PVC latex was the product produced by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or by micro-emulsion polymerization. Secondary nucleus was influenced by the number and size of seeds, and the dosage and adding speed of emulsifier and initiator, and was the key to obtain PVC paste resin of which particle size showed bimodal distribution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期刊名称】《聚氯乙烯》【年(卷),期】2018(046)002【总页数】5页(P12-16)【关键词】PVC糊树脂;乳液聚合;微悬浮聚合;胶乳粒子;粒径【作者】包永忠;贾瑞【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27;浙江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25.3PVC糊树脂又称为糊状PVC树脂,是PVC树脂产品的一个分支,因以增塑糊形式应用而得名[1-2],其具有易于加工、加工形式多样、适合发泡等特点。

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的影响因素

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的影响因素

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的影响因素前言乳液聚合是在用水或其它液体作介质的乳液中,按胶束(Miceell)机理或低聚物(oligmer)机理生成彼此孤立的乳胶粒,并在其中进行自由基加成聚合来生产高聚物的一种聚合方法[ 1 ]。

作为高分子合成手段之一的核- 壳乳液聚合以其独特的结构形态大大改善了聚合物乳液的性能,其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1)用于抗冲改性剂和增韧剂[ 2 ]:许多树脂本身脆性较大,限制了它们在许多领域的应用。

在脆性聚合物中引入橡胶态聚合物,是提高脆性聚合物抗冲击性和韧性的有效方法。

但是由于橡胶相与基体树脂常存在兼容性的问题,导致了橡胶相的聚集,影响了增韧改性的效果。

而在弹性粒子表面包覆一层与基体树脂兼容或能与其反应的聚合物,则就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并能增加两相接口的相互作用。

所以,以橡胶态聚合物为核,硬聚合物为壳的复合粒子被广泛用做高分子材料的抗冲改性剂和增韧剂,这也是核- 壳聚合物最多和最重要的研究领域[ 3 ];(2)特种涂料和胶黏剂[ 4 ]:由于核- 壳结构乳胶粒子的核与壳之间存在着某种特定的相互作用,在相同原料组成的情况下,这种核- 壳化结构可以显著提高聚合物的耐水、耐磨、耐候、抗污及粘合强度等力学性能,并可显著降低乳胶的最低成膜温度,且核- 壳结构聚合物一般都是由乳液聚合得到的,因此它首先被用做涂料和胶黏剂[5 ]。

以PSi 为种子、丙烯酸酯类为第二单体进行乳液聚合所得胶乳,具有很好的耐水性和耐候性,用于涂料、胶黏剂和密封剂等领域可直接作为金属、塑料和纸张等的胶黏剂[6 ]。

具有核- 壳结构的P(St/MMA)的乳液可以配成上光涂料;采用不同玻璃化温度的聚合物为核或壳,可以设计理想的具有较低成膜温度的涂料,成膜性有明显的改进和提高[ 7 ]。

将乳液混合到水泥中形成聚合物水泥砂浆,能显著改善水泥的性能,提高水泥的抗张强度,使水泥不易龟裂,还能增加水泥的粘接力和抗磨性、防止土壤侵蚀,是合成乳液的一个新用途。

乳胶粒粒径对乳液成膜的影响及含氟类隔离剂的制备研究的开题报告

乳胶粒粒径对乳液成膜的影响及含氟类隔离剂的制备研究的开题报告

乳胶粒粒径对乳液成膜的影响及含氟类隔离剂的制备研究
的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乳胶粒粒径对乳液成膜的影响及含氟类隔离剂的制备研究
【选题背景】
无机颗粒和聚合物微球是生物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材料。

然而,它们的应用受到许多限制,如难以控制其分散性、可通透性、稳定性等。

与此相比,乳液分散系统具有许多显着的优点,如颗粒大小小、表面活性剂带电,对生物相容性好等。

然而,目前对乳液粒子大小对于其成膜性质的影响了解有限。

此外,含氟类化合物具有阻燃、耐热、耐光辐射等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等材料中。

但含氟类化合物在生物医学应用中的应用仍受到限制。

因此,寻找可用于生物医学应用的含氟类化合物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乳胶粒子大小对其成膜性质的影响,并通过制备含氟类隔离剂,提高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研究内容】
1. 不同粒径的乳液制备与表征;
2. 分析乳胶粒粒径对于成膜质量的影响;
3. 比较不同含氟类化合物制备的隔离剂对生物相容性的影响。

【研究方法】
1. 采用乳化技术制备不同粒径的乳液,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和透射电镜观察和记录乳液的粒径和形貌进行表征。

2. 通过制备不同粒径的乳液,探究其对成膜性质的影响,并通过接触角测量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表征成膜质量。

3. 综合比较不同含氟类化合物制备的隔离剂对细胞毒性及动物模型组织切片的影响。

【论文价值】
本研究旨在探究乳胶粒子大小对其成膜性质的影响,并制备含氟类隔离剂来提高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该研究对于探究乳液在生物医学应用中的潜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液聚合中乳胶粒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影响因素王竹青葛圣松(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510)摘要在乳液聚合中,乳胶粒的大小及分布对乳液的性能及其应用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乳液聚合反应进行的过程。

本文综述了影响乳胶粒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各种因素,如聚合工艺、乳化剂、单体种类、聚合温度、引发剂等,并介绍了不同粒径乳液的性能及其应用。

关键词乳液聚合;乳胶粒粒径;影响因素;应用引言乳液聚合中,乳胶粒子的直径大小及其分布是表征聚合物乳液的重要指标之一。

目前分子设计中的核心体现在乳液聚合中乳胶粒大小及分布的控制上[1]。

粒径大小不同的乳液有不同的应用价值,如微乳液,粒径在 10~100nm 之间,是理想的小粒径、单分散聚合物颗粒的合成介质[2],在食品、医药、透明材料的填料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3];大粒径(即微米级)、单分散、具有不同颗粒形态和表面特征的聚合物微球已经应用到高档涂料、粘合剂、浸渍剂、化妆品等科学技术领域,尤其是应用到高分子、生物医学和临床医学等高新技术领域中,成为不可缺少的材料和工作物质[4]。

本文综述了影响乳胶粒粒径大小的各种因素,并介绍了不同粒径乳液的性能及其应用。

1乳化剂的影响在乳液聚合中,乳液稳定是因为分界面上亲水基团的存在,这种基团为残留的引发剂、共聚单体,大部分是被吸附的乳化剂[5]。

乳化剂作为乳液聚合体系中关键组分之一,它的组成、结构与性能直接影响最终乳液体系的稳定性、粒径大小及分布[6]。

乳化剂用量越大,形成的胶束就越多,乳胶粒也越多,乳胶粒粒径就越小。

付永祥[7]通过实验总结出随着乳化剂用量增加,乳液聚合转化率提高,乳胶粒粒径减小的结论。

张文兴[8]讨论了高固含量条件下各因素对微胶乳粒径及分布的影响,通过控制乳化剂用量制备了固含量 40%、粒径50nm、分布 0.050 级别的纳米微胶乳。

在乳液聚合中,阴离子乳化剂因其能使乳胶粒子外层具有静电荷,防止离子聚集,使乳液的机械稳定性好,在工业中应用最广泛。

而阳离子型乳化剂中胺类化合物具有阻聚作用,且易被过氧化物引发剂氧化而发生副反应,因此阳离子乳化剂的应用较少。

非离子型乳化剂不怕硬水,化学稳定性好。

一般而言,单纯用非离子型乳化剂进行乳液聚合反应,反应速率低于阴离子乳化剂参加的反应,且生产出的乳胶粒子粒径较大,涂膜光泽差[9]。

与非离子型乳化剂相比,由于乳化剂离子带电荷,同时还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水化作用,在乳胶粒子间静电斥力和水化层的空间位阻的双重作用下可使聚合物乳液更稳定,另一方面离子型乳化剂比非离子型乳化剂相对分子质量小得多,加入质量相同的乳化剂时,离子型乳化剂所产生的胶束数目多,成核几率大,会生成更多的乳胶粒,聚合反应速率大,合成的乳胶粒径小。

因此在有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乳化剂可供选择时,优先选择离子型乳化剂。

两性乳化剂由于价格昂贵,尚未能在乳液聚合工业上体现其独特的性能优势[10]。

为了提高聚合物乳液的稳定性,通常可将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种乳化剂配合使用。

两类乳化剂分子吸附在乳胶粒表面,既使乳胶粒间有静电斥力,又在乳胶粒子表面形成水化层,产生了协同效应,使得乳液具有高的稳定性[11]。

复合乳化剂中阴离子乳化剂具有比非离子乳化剂更低的CMC 值,且其分子量也较小。

当阴离子乳化剂的比例提高时,聚合体系中存在更多的胶束,因而聚合过程中成核的几率增大,乳液的粒子数增多,粒径减小。

侯有军[12]采用种子微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平均粒径在 40nm~60nm 的聚丙烯酸酯微胶乳,并实验证明了提高非 / 阴离子乳化剂的配比,体系的稳定性降低,乳液的粒径增大。

2单体种类的影响单体是形成聚合物的基础,单体决定着其乳液产品的物理、化学及机械性能。

硬单体使乳胶膜具有一定的硬度;软单体使乳胶膜具有一定的弹性;功能性单体赋予乳胶膜一些反应特性,如亲水性、耐水性、耐碱性、耐候性、交联性。

共聚单体不同,所得乳液的乳胶粒大小也有比较大的区别。

以苯乙烯、丙烯酸酯、丙烯酸为主要单体制备的苯丙乳液,乳胶粒粒径大约在 150nm~500nm 之间。

由于其价格适中,以它为主要成膜物质所配制的涂料无毒、无污染,有很好的耐候性、保色性、耐水性、耐碱性等特点,是我国和欧洲建筑乳胶漆中使用最多的乳液之一;以醋酸乙烯和丙烯酸酯为主要单体制备的醋丙乳液,乳胶粒粒径一般比苯丙乳液大,因为其与颜料结合力好,所以在内用建筑乳胶漆中应用较多;以丁二烯和苯乙烯为主要单体制备的丁苯乳液粒径范围一般在 100nm~300nm 之间,大粒径丁苯胶乳是制备性能优良的 MBS 树脂关键技术之一;由醋酸乙烯酯单体聚合而成的聚醋酸乙烯酯乳液一般比其它乳液乳胶粒粒径大些,其涂膜柔软,与颜料、填料结合力大,颜料分散性好,广泛应用于涂料、黏结剂等领域[13]。

为了改善聚合物乳液的性能,常常在体系中加入少量具有极性的功能单体[14],由于其富反应性的特点,能增加乳液的稳定性,提高胶膜的力学性能,尤其是有乳化作用功能单体的引入对乳胶粒粒径大小的影响很大。

功能性单体用量增多,水相聚合的可能性增大,乳胶粒子数增多。

其次,功能性单体与其他单体进行共聚反应,功能性单体倾向于聚集在乳胶粒子表面,使吸附在已经聚合的微胶乳表面的乳化剂减少,致使参与乳化单体的乳化剂增加,胶束量增大,乳液粒径降低。

同时,功能性单体增多,乳胶粒周围形成的水化层较厚,可以有效阻碍乳胶粒发生聚结,乳胶粒的稳定性增大,体系中聚结粒子较少[15],乳液粒径降低。

康凯[16]等曾对 St-MMA-AA 体系进行过研究,发现增加功能单体丙烯酸的用量可以提高聚合反应速度和单体转化率,并可降低乳胶粒的粒径。

随着功能性单体用量的增加,亲水性过强,破坏了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降低了乳胶粒子的稳定性。

因此,若功能性单体质量分数过高,乳液的粒径反而增加。

3引发剂的影响引发剂在乳液聚合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引发剂的浓度从小到大变化,乳胶粒的平均粒径先减小,后又增大,粒径分布逐渐变窄。

引发剂浓度较低时,聚合过程主要是以胶束成核机理为主,引发剂浓度较大的体系,被引发生成的乳胶粒数目较多,因此平均粒径减小。

若进一步增大引发剂用量,则体系中自由基的浓度增加,除了按胶束成核外,自由基引发水相中单体,按低聚物机理成核的几率增大,生成乳胶粒数目就更多。

但较大的自由基浓度使得水相中自由基扩散进入乳胶粒的速率增大,从而又延长了“活”的乳胶粒的寿命,有利于小胶粒的聚结增长。

朱爱萍[17]等人指出引发剂浓度的增加,可显著提高单体反应的转化率,但浓度过高,容易引起暴聚。

孟勇[18]等通过实验证明了随引发剂用量的递增,乳液的粒径逐渐减小,分布逐渐变窄。

张匀[19]在采用半连续滴加法制备苯丙微乳液的过程中,得出了随引发剂用量增大,单体转化率增加,同时乳液粒径也增大的结论。

4聚合温度的影响在乳液聚合中,聚合温度的高低对乳液体系稳定性,聚合速度及乳胶粒粒径都有很大的影响。

聚合温度越高,引发剂分解速率越快,自由基和乳胶粒的形成速率随之增加,可生成更多的乳胶粒,乳胶粒粒径理应减小。

但是,聚合反应温度提高,乳胶粒子变软,聚合过程中粒子因碰撞而聚结的可能性增大;另一方面,温度升高,乳胶粒子对乳化剂的吸附作用减弱,乳胶粒周围的双电层减薄,粒子聚并也会增多。

段应军[20]研究了溶剂热法制备小粒径 MMA/St 共聚纳米胶乳粒子,制得了粒径约为 31nm 的共聚纳米粒子,系统地探讨了聚合温度对粒子粒径、单分散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聚合温度升高,粒径先减小后增大。

余樟清[21]研究了聚合温度对乳胶粒的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也得出了随聚合温度的升高,乳胶粒粒径先减小,当达到一定温度时,粒径又增大的结论。

5电解质的影响聚合体系的离子强度是控制聚合物微球粒径十分重要的因素。

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颗粒间静电排斥力下降,体系变得不稳定,使之彼此聚集而形成更稳定的大颗粒。

林润雄[22]等讨论了电解质对丁苯胶乳粒径的影响,研究表明选取适宜的电解质浓度有利于增大丁苯胶乳的粒径。

朱世雄[23]通过改进无乳化剂乳液聚合的配方和条件,以氯化钠为离子强度调节剂,获得了粒径大于1滋m 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并对该体系进行研究,表明了增大离子强度,可以增大微球的粒径。

但电解质用量过大时,水相中反离子浓度增大,它们会强迫胶粒的双电层,使电动势降低,乳胶粒子稳定性降低,从而发生乳胶粒的结合,使粒径增大,体系出现絮凝现象,稳定性下降,严重者会凝聚和破乳。

微米级大粒径单分散高分子微球在标准计量、情报信息、分析化学等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6聚合技术与乳胶粒粒径6.1聚合工艺的影响乳液聚合的基本工艺有间歇聚合、半连续聚合、连续聚合、预乳化以及种子乳液聚合等。

相同的聚合体系,采用不同的聚合工艺,所得的乳液的粒径各不相同。

间歇乳液聚合反应物一次性加入,使聚合体系中乳化剂在反应初始大量富余,除了已经形成的部分种子聚合物外,随着反应进行又有大量新的乳胶粒生成,致使所得乳液乳胶粒较小,分布不均。

半连续聚合工艺,反应体系中无乳化剂剩余,没有新的乳胶粒生成,且体系中的单体处于“饥饿”状态,所以聚合组成及乳胶粒分布都比较单一,粒径也较间歇聚合大。

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在乳胶粒子设计方面具有很多独到之处,尤其是制备某些特殊聚合物粒子,如核 / 壳型结构、大尺寸粒子等,其优点更无与伦比。

通过设计,可以制备不同形态的乳胶粒,得到期望性能的乳液,在涂料、电子、生物技术和医药载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Kang 等[24]采用无皂种子乳液聚合制备了多孔乳胶粒。

Dziomkina等[25]采用无皂种子乳液聚合,得到了聚合物的粒径在 200~500nm 的阳离子型胶粒,乳胶粒的直径随着单体浓度的增加而有了明显的增加。

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乳液时,乳化剂用量少,总反应时间短,所得乳胶粒的粒径大、分布窄,而无种子半连续聚合工艺所得的乳胶粒径较小,且分布较宽。

Kagawa 等[26]在水性环境下,用二步种子乳液聚合成功地把甲基丙烯酸丁酯和苯乙烯合成了亚微细尺寸的乳液。

6.2乳液聚合新技术与乳胶粒粒径随着乳液聚合理论的发展,乳液聚合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创新,在传统乳液聚合工艺的基础上,目前国内外已开发出核—壳乳液聚合、无皂乳液聚合、有机—无机复合乳液聚合、基团转移聚合、互穿网络聚合和微乳液聚合等新的聚合工艺。

核—壳结构聚合物乳液合成的典型方法是根据核和壳的组成采用分段聚合方法来制备,将核作为种子,然后将壳层单体加到种子聚合物上聚合而成,这种结构的聚合物具有比共混物或共聚物更优异的性质。

这种聚合方法在乳胶粒粒径的大小和分布上可以较好的控制,广泛用于涂料和黏合剂等。

乳化剂的存在使乳液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许多缺点,如耐水性差,附着力差,难于成膜及降低聚合物性能等[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