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26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解析版)
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1d8bdcb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6b.png)
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知识点总结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一、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1.夏、商、西周:以青铜制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2.春秋战国: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3.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陶、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位置。
4.历史地位:明中叶前,官营手工业为主导地位,代表最高水平,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二、冶炼技术1.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冶铜技术。
2.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精美青铜器,充分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3.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
这一领域众多的发明创造,如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等,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三、制瓷业1.商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2.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3.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4.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5.宋朝: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器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定窑、汝窑、哥窑、官窑、钧窑(你哥一定要参军)。
6.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明宣德年间制造的青花瓷,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
江西景德镇市著名的瓷都。
四、丝织业1.商朝: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2.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3.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4.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5.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
6.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使用花楼机。
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一、民间手工业的发展历程:1.春秋战国和秦汉:发展。
2.魏晋南北朝:遭受摧残。
3.隋唐:恢复和发展。
4.两宋以后:民间手工业在曲折中继续艰难发展。
高考历史复习《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历史复习《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真题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aadfd0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58.png)
高考历史复习《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真题练习含答案1.[2023·江西南昌三模]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昭帝召集各地贤良文学至长安,召开盐铁会议,讨论是否罢盐铁官营、酒类专卖,以及要不要抗击匈奴等问题。
以桑弘羊为首代表政府一方,贤良文学代表民间人士,围绕上述问题,展开激烈争论。
据此可知()A.重农抑商传统面临重大调整B.时局变动引发政策反思C.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冲突加剧D.察举制得到进一步完善2.[2023·河南新乡三模]据《后汉书·樊宏传》及《四民月令》等的记载,东汉的地主田庄从事农林牧副渔业、手工业及商业等多种经营,能够基本满足田庄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这与西汉前期单一经营农业有较大的差别。
可见,汉代田庄经济()A.是生产力破坏的结果B.弱化了自然经济体系C.催生了集体农耕方式D.影响了商品经济发展3.[2023·贵阳市三模]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女红一直是自然经济的代表。
然而封建社会后期却出现了“其女红不事剪绣,勤于纺绩,虽六七十岁老妪亦然。
贫家无棉花、苎麻者,或为人分纺分绩,日不肯暇。
其女工(红)巧拙,视布之粗细为差”。
这说明()A.纺织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B.家庭纺织业的商品性增强C.明清之际社会分工逐渐增强D.妇女成为社会主要劳动者4.[2023·漯河市三模]明代初年,政府对矿冶业实行“官置炉冶”“尽数解官”的政策,而明中期以后则“设广秤税”“给票贩运”“听其所卖”。
这政策变化()A.促使官营手工业开始衰落B.刺激了民营矿冶生产的发展C.加强了政府对矿户的管理D.适应了雇佣关系发展的需要5.《清代外销瓷》的作者认为:康乾时期大量外销并被西方人作为官窑精品收藏的外销瓷其实并不是官窑产品,而是出自民窑。
作者的主要判断依据是()A.产品用途B.釉色区别C.器物纹饰D.产品质量6.唐代瓷器注重异国情调、自然风格、雄浑的气质与彩绘的装饰;宋瓷则追求纹饰低调、比例均衡、形态流动、冷色系的单色色调,体现轮廓、釉色和纹饰完美整合,流露出一种孤芳的排外心理。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精练(29)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精练(29)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40500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f0.png)
2021届高考新课改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精炼(29)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传统观点认为明代的釉上红彩为宣德朝(1426-1435年)所首创。
下图是1964年在南京明故宫遗址出土并被南京博物院收藏的白地釉上红彩云龙纹盘(残片)。
考古专家认为盘上所绘的云龙纹是明代洪武朝景德镇官窑瓷的典型纹饰。
据此推知,明代( )2.与前朝相比,魏晋南北朝时期,历代政府均强化了对民间手工业者的控制:另立户籍,不许改业,另外还制定了子孙世袭相承等专门制度。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3.《新唐书•百官志》记载:“掌管百工技的少府监,每年十月,从刑部都官司的官奴婢和官户中挑选一部分人为工户,送到少府监学习细缕、车辂、乐器制造等精细手艺……传技师傅从全国各地挑选,代表着当时各行业职业技术的最高水平。
”这材料反映唐代官营手工业( )4.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将民间工匠强制征调,编入“匠籍”,为官府服务。
清朝废除“匠籍”,工匠在法律上获得了一般民户的地位。
乾隆帝说:“国家兴修工作,雇募人夫,原欲使小民实受价值,以为赡养身家之计。
”这一变化( )6.考古人员在汉代长安城西市遗址发现了21座陶窑,并在陶窑中出土大量的陶俑、陶罐及陶质生活用品。
这说明汉代长安城( )A. 西市是全国手工业品交易中心B. 自然形成了民间手工业集市C. 西市有相当规模的手工业生产D. 西市被政府严格限制交易时间7.有学者认为,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来看,明清时期已处在“近代的前夜”。
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论点的是()A. 租佃制经营方式已经推广到全国B. 世界贸易中白银一半以上流入中国C. 制瓷冶铁纺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D. 苏州等地丝织行业出现“计日受值”8.明初,有隶属官府的工匠,因为不堪官府奴役,经常怠工、逃亡。
高考历史总复习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手工业的进步考纲解读、知识梳理、核心素养、考点突破(86张)
![高考历史总复习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手工业的进步考纲解读、知识梳理、核心素养、考点突破(86张)](https://img.taocdn.com/s3/m/5c66453ef5335a8102d220a4.png)
返回目录
核心考点突 破
考题研析演 练
(4)耕作制度 ①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②宋代以后,江南形成__稻__麦__轮__作____的一年两熟制。 (5)农田水利 ①水利工程:战国时期出现了__都__江__堰____,汉朝出现了漕 渠、白渠、龙首渠等著名水利工程。 ②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翻车,唐朝时创制__筒__车____,宋 朝时出现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生活 方式 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
商周农业 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 丰富,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 已具备
人们的生活开始走向 __定__居____
返回目录
核心考点突 破
考题研析演 练
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生产工具 ①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__铁__农__具____和牛耕,并将 其逐渐推广。 ②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__犁__壁____;发明了播 种工具耧车。
模块二
经济成长历程
高考总复习 ·历史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与特点
高考总复习 ·历史
返回目录
通 史 时 序
返回目录
线索 1 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
主 题
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 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是其突出特征。
线
线索 2 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 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业、冶金业、制瓷业是
原始农业
商周农业
2020届高考历史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三)
![2020届高考历史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三)](https://img.taocdn.com/s3/m/0605274d5a8102d276a22fe4.png)
2020年高考历史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三)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以下是古代东方各文明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文化成就,其中搭配错误的是()A.苏美尔人王国﹣两河流域﹣楔形文字B.古代埃及﹣尼罗河流域﹣《汉穆拉比法典》C.古代中国﹣黄河与长江流域﹣青铜器D.古代印度﹣印度河与恒河流域﹣佛教2.“梭伦把他指定的法律公布在16块白色的牌子上,并公之于众,让所有公民与官员向宙斯发誓遵守这些法律,并为他的立法做了百年不许改变的规定.”该事件()A.标志着罗马成文法正式诞生B.适应了民主制发展的要求C.确立了城邦的民主政治制度D.构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3.426年,罗马帝国颁布《引证法》规定:凡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时,则依照五大法学家(生活于二三世纪之交)的法律著述来解决﹣﹣若他们的著述观点有分歧,则以多数为准;如果形成多数,则以伯比尼安(五大法学家之一)的观点为准;如伯比尼安未有意见表示,则由执法者自行选择.这则材料说明在当时罗马帝国司法裁判中()A.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之权B.五大法学家的意志可凌驾于法律之上C.贵族意志等同于法律条文一D.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具有法律效力4.西欧中世纪大学兴起的条件有:()①城市复兴②商品经济活跃③市民阶层需要④教会支持.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5.如图为安徽蚌埠市境内的钓鱼台遗址发掘现场,遗址中出土了大量西周时期的陶制圈足豆、鬲、爵以及砺石、石锛等生活器具,还出土了青铜镞、石镞和陶制纺轮、网坠等,其中两枚西周时期的玉璧,给考古专家带来意外和惊喜.(据蚌埠新闻网2014年10月23日讯)蚌埠钓鱼台考古发掘印证了()A.淮河流域的文明历史悠久丰富B.今蚌埠地区是西周的重要封国C.西周时期蚌埠境内开始有人类居住D.该地区在西周时期青铜制造很发达6.所谓“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门科目的教育,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由此可知,西周的教育:()A.以平民教育为主要形式 B.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思想C.以规范奴隶行为为核心 D.以维护礼乐制度为目的7.下列历史事实属于汉武帝“有为”的是:()①颁布推恩令②创设刺史制度③尊崇黄老思想④设立河西四郡⑤形成布衣将相之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8.某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课题的过程中,搜集到了下列素材,你认为其中最有价值的是()A.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B.“南海一号”沉船打捞的瓷器C.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摹本D.苏轼《洞庭春色赋》手迹拓片9.观察下列元代和清代书院分布图(颜色的深浅代表数量的多寡).如果将其作为史料,可用于研究:()①儒学影响的扩展②士人干政的强化③行政区划的变革④东北西北部文化的发展.A.①③B.②③ C.①④ D.②④10.下表为清朝军机处一天的办事程序.据此,不能得出:()发折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军机处军机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见面旨将皇帝旨意拟成圣谕旨交皇述旨帝御览过朱皇帝朱笔改定奏折交法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开面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A.军机大臣负责日常政务 B.办事程序较为严密C.军机大臣奉旨笔录与传达D.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11.我国古代的漕运,是指中央政府在地方征收租税后,由水道运往京城,或供宫中消费,或充军需,或作仓储.漕运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古代水运比陆运更为发达B.最高统治者的挥霍无度C.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偏离D.西粮东运,可顺长江而下12.1565年,西班牙侵入菲律宾后,派“圣•巴布洛”号大帆船满载亚洲的香料,从马尼拉运往墨西哥南海岸的阿卡普尔科.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源源不断地输人拉丁美洲各地,墨西哥银元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形成繁荣的“太平洋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的形成,直接受益于()A.迪亚士的远航B.达伽马的远航C.哥伦布的远航D.麦哲伦的远航13.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14.甲午中日战争对日本历史发展影响深远,下列最符合史实的是()A.战后便利日本对华经济侵略B.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C.动摇了“大陆政策”的制定D.掠夺中国原料,弥补自身的不足15.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突出的不同点是()A.电力得到了广泛应用B.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国家C.人类进入了钢的时代D.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特别紧密16.导致德、意、日法西斯上台的诸因素中,相同的是()A.政府和议会已瘫痪B.社会生活受到经济危机巨大冲击C.军人占了主导地位D.法西斯政党成为法西斯运动核心17.下列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役,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阿拉曼战役②中途岛战役③不列颠之战④诺曼底登陆战.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②①④D.④③②①18.如图是20世纪某一时期大国关系示意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B.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美国C.甲是英国、乙是中国、丙是法国D.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19.“阻止共产党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此观点说明了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是()A.宣传反共反苏B.实施马歇尔计划C.建立北约组织D.实行军事援助20.1840年,澳门的葡萄牙人、美国商人等告诉林则徐,英国即将对广东发动战争,林则徐认为这是“谣言”、“虚张”.上述史实反映了()A.英国国力不及中国而采取的恫吓策略B.葡萄牙排斥英国而力图垄断东方贸易C.美国为取得在华优势地位而抵制英国D.林则徐以天朝上国观念判断中英关系21.太平军占领上海后,清朝海关瘫痪.以下为1854年的一段公告,对此解读正确的是:()谨告在华美国商人:签名于此的金能亨副领事奉命告知在上海的美国公民,他从美国驻华公使馆获得指令:鉴于目前的形势,只要清国允许其他国家的船只自由出入港口而无需交纳海关税,那么,美国船只也只需在出发港提交文件,而无需出具清国的海关结关证明.A.美国此举损害中国关税主权B.清政府授予列强进出口免税特权C.列强加紧对华进行资本输出D.外商利用租界阻碍中国经济发展22.近代史上,长江中游地区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影响,导致自然经济破坏加剧开始于()A.19世纪40、50年代B.19世纪60、70年代C.19世纪80、90年代D.20世纪初23.19世纪80﹣90年代中外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签订的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A.列强获得在华投资特权 B.割让中国的领土面积扩大C.索取赔款数额不断加大 D.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24.如图内容是著名学者虞和平对某一事件的评价,这一事件应该是:()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25.李鸿章曾在奏章中说:“近年部议停购船械,自光绪十四年后,我军未购一船…倭人心计谲深,乘我力难添购之际,逐年增置…海上交锋,恐非胜算,即因快船不敌而言.”通过上述材料可知:()①北洋水师缺乏政府大力支持②日本海军力量获得长足发展③中国海军在整体上落后于日本④李鸿章正确指出中国战败根源.A.①②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6.下表为《晚清中国学生留日人数表(大约数)》(据《日本留学中国学生题名录》整理).以下对1896~1905年留日学生人数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年代(年)1896189919011902190319041905人数(人)13 143 266 72712422557800①明治维新对知识分子的吸引②甲午战争失败对国人的刺激③清末新政大力提倡留学④兴中会在日本东京成立.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27.“少看或不看中国书…把线装书扔入厕所去”、“所有中国的古书都有毒!”、“旧文学,旧政治,旧伦理,本是一家眷属,固不得去此而取彼.”这些言论应该出现在()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28.如图所示的纸币(纸币上的文字:晋察冀边区银行一百元),最早可能发行于()A.辛亥革命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新中国建立初期29.1957年底到1960年,我国职工人数从3101万猛增至5969万.这主要是因为:()A.人口增长造成劳动力大量增加B.“大跃进”中大办工矿企业C.公私合营后国营企业职工大增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完成30.以下是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口号,按其反映的时代特征排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三面红旗②造反有理③中国人民站起来了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②③①31.我国古代,人们称月食为“天狗吃月亮”、称彗星为“扫把星”,赋予某种不祥、凶兆的意思,其根本原因在于()A.自古以来流传的种种不祥凶兆的传说B.统治者的宣扬与欺骗C.人们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能力的低下D.宗教迷信思想的盛行32.有人说“如果没有韦、石之变或全军北伐,太平天国革命本可成功.”这种观点的错误主要是()A.夸大偶然因素,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B.缺乏阶级分析的观点C.片面夸大了历史人物在历史上所起作用D.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33.卢梭认为:“任何人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这恰好就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因为这就是使每个公民都有祖国,从而保证他免于一切人身依附的条件,这就是造成政治机器灵活运转的条件,并且也是唯有它才是使社会规约成为其合法的条件,没有这一条件,社会规约便会是荒谬的、暴政的、并且会遭到最为严重的滥用.”下列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国家是确保自由的唯一条件B.公共意志是保障个人自由的前提C.个人自由要服从公共意志D.自由与民主是密不可分的整体34.下列关于俄国废除农奴制和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的共同点表述,最准确的是()A.都是为了获得自由的劳动力B.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C.都是由最高统治者颁布法令D.都让农奴、黑奴无条件获得解放35.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称:“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这段材料无法揭示出()A.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B.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C.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D.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二、非选择题(共75分)36.中国古代的“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末到战国时期,下层平民中大量受过教育的“士”或进入诸侯大夫的机构,或独立于社会,形成一个不拥有政治权力却拥有文化权力的知识人阶层,从孔子起到秦代干政的韩非、李斯是一类,自庄子起到秦末的鸡冠子(注:道家代表,终身不仕)又是一类,如果说春秋早期和中期,这批文化知识的拥有者大多还只能做卿大夫的家臣,像孔子的弟子,那么,战国时期则相当多的“士”就十分风光…常常可以与权力分庭抗礼,于“思想”便出现了独立的发展空间.﹣﹣葛兆光《中国思想史》材料二独立人格在传统知识分子身上极为匮乏,相反地倒表现出另一种人格形象:依附人格.即在思想上依傍古人、拘泥经典,在政治上热衷仕途、委身皇权…在宗法一体化的社会结构中,儒家学说、科举制度和宗法纲常这三张大网将知识分子的身心紧紧笼罩起来,使之成为黏附于官僚政治的人格工具.﹣﹣许纪霖《大时代中的知识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士”与社会政治活动的关系如何?当时“思想”出现“独立的发展空间”的时代背景是什么?(2)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一,古代知识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请指出发生这一变化的因素.37.离异与回归,是人类文化史上经常交替出现或相互伴生的两种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演变的过程中,开创新制度的思想先驱对于传统文化大都曾有离异与回归两种倾向.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西欧是一种类型.那里的离异,主要表现为对中世纪千年黑暗的批判与背离;那里的回归,则主要表现为从希腊、罗马古代精神文明中寻求人文主义的力量源泉.﹣﹣章开沅《离异与回归》材料二就东方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的一般情况而言,在早期现代化的起步阶段,即初遇西方文化时,各个民族基本上对西方文化持反对、拒绝、鄙夷的态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比思考之后,先后有一部分人出现对固有文化的离异,主张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但等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事业有了长足的进展之后,又必然出现整体性的对固有文化恢复自信.﹣﹣罗福惠《寻绎传统与现代的对话》(1)据材料一,指出西欧“离异与回归”历史表现各一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2)试从材料二中“离异”的角度,概述1840﹣1919年间的中国历史的进化轨迹.38.西方史学家认为:“如果说19世纪的世界经济主要是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话,那么它(19世纪的世界)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则主要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请结合资本主义世界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政治经济状况说明这一观点.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法国人傅立德在《上海法租界史》“告读者”部分写道:“尽管这部著作是如此不完善,但至少有一点好处,使读者知道我们国家在这一小块土地上的惊人努力.当第一个法国人来这里居住时,它还是一个布满了沼泽地的荒僻的地方.创建初期的寒伧的‘法国区’(法租界)今天已经成为这个巨大的上海地区中心的一个繁华市区,它有自己的独立生活…完成这样的业绩花了多少时间呢?还不到80年.我们有权利引以自豪.”(1)根据材料,该书出版的主旨是什么?大约在什么时候出版?(2)结合所学,(法租界)“有自己的独立生活”指的是哪些方面内容?上述材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综合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租界的影响?40.中历:中华文明的时间序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历,又称“阴历”、“农历”,是中华文明的一大象征.过去的东亚汉文化圈以农耕文明为主,传统的中历既表现月亮的阴晴圆缺,又反映太阳的四时变化,是非常适合东亚社会的,中国、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一用就是两三千年.中历过去在东亚的通用,还具有国际秩序的象征意义.“正朔,所以统天下之治也.”(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四十《同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历法的国家之一,也曾以颁赐历法来宣示对天下的控制.在朝贡﹣册封体制之下,通用或部分通用中国历法,每年由中原朝廷颁赐历书供各国和各地区使用,或授权有些国家或地区据此编出各自的代用历书,此即所谓的“颁正朔”或“奉正朔”,是东亚传统国际秩序的象征.朱元璋登基伊始,也遣使于周边各国,要求朝贡,给予册封,并颁赐《大统历》,以重整东亚世界的时空秩序.《明实录》中,差不多每年都记载了颁赐《大统历》于各国之事.朝鲜半岛上自古即用中国历法.新罗自674年起采用唐新历,宪德王时采用唐《宣明历》,一直用到高丽忠宣王时.朝鲜王朝历奉明、清正朔,先后用明《大统历》、清《时宪历》.日本从7世纪至17世纪末的千余年间,先后采用了中国的《元嘉历》《仪凤历》《大衍历》《五纪历》《宣明历》.尤其是《宣明历》,一用就是八百余年.越南历史上虽然常用自己所造的历法,如陈朝的《协纪历》、胡朝的《顺天历》、黎朝的《万全历》、阮朝的《协纪历》等,其实它们都源自中国历法,只不过换了个名称而已.有时连自己可以编撰的历本,也要每年等待中国的颁赐.这样就省了自己编撰、印制的麻烦,同时也表示一种外交上的臣服姿态.使用统一的中历历法,曾经是东亚汉文化圈的传统标志之一.在漫长的岁月里,东亚人民依中历来生活、生产,大至国家大事,小至个人生日,无不以中历来记载.可以说,中历作为一种时间坐标系统,其影响已渗透到东亚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入近代以后,东亚各国纷纷“脱亚入欧”(实是“脱中入西”),其标志之一,便是弃中历而改用西历.西历就是西洋历法,又称“阳历”、“公历”.西历是太阳历,只反映太阳变化,不反映月亮变化.从1873年日本率先改用西历,1896年朝鲜半岛开始使用西历,到1912年中国本土最终改用西历,短短四十年间,东亚各国完成了从中历到西历的转变,但在民间和民俗的层面上,中历还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摘选自《新民晚报》2010.4.11B7版《中国岁时文化在东亚》(1)根据材料,古代东亚各国为何大都采用中历?(2)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说明近代日本和朝鲜改用西历的原因.(3)基于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国岁时文化在东亚的变化?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以下是古代东方各文明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文化成就,其中搭配错误的是()A.苏美尔人王国﹣两河流域﹣楔形文字B.古代埃及﹣尼罗河流域﹣《汉穆拉比法典》C.古代中国﹣黄河与长江流域﹣青铜器D.古代印度﹣印度河与恒河流域﹣佛教【考点】古埃及的文化遗产;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分析】本题以地理位置与文明成就为考查切入点,考查了对文明古国知识点的掌握,考查了对课本知识点的识记能力.【解答】A、苏美尔人出现于两河流域,他们的文字是楔形文字,故正确;B、汉谟拉比法典产生于两河流域,故错误;C、古中国存在于黄河长江流域,代表为青铜器,故正确;D、印度文明在印度河与恒河流域,佛教产生与此,故正确;故选B.2.“梭伦把他指定的法律公布在16块白色的牌子上,并公之于众,让所有公民与官员向宙斯发誓遵守这些法律,并为他的立法做了百年不许改变的规定.”该事件()A.标志着罗马成文法正式诞生B.适应了民主制发展的要求C.确立了城邦的民主政治制度D.构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考点】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分析】本题考查梭伦改革.考查梭伦制定法律的目的.【解答】题干反映的是雅典的梭伦有关法律方面的史实,不是反映的罗马,故排除A.梭伦的这一做法是为了适应雅典民主制发展而制定并颁布的,故B项正确.克里斯提尼时代雅典确立了城邦的民主政治制度,故B不符合史实.梭伦的做法还没能达到构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的程度,故排除D.故选B.3.426年,罗马帝国颁布《引证法》规定:凡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时,则依照五大法学家(生活于二三世纪之交)的法律著述来解决﹣﹣若他们的著述观点有分歧,则以多数为准;如果形成多数,则以伯比尼安(五大法学家之一)的观点为准;如伯比尼安未有意见表示,则由执法者自行选择.这则材料说明在当时罗马帝国司法裁判中()A.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之权B.五大法学家的意志可凌驾于法律之上C.贵族意志等同于法律条文一D.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具有法律效力【考点】罗马法.【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考查罗马法的相关知识.学生准确解读、分析理解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A项明显与材料内容“依照五大法学家(生活于二三世纪之交)的法律著述来解决﹣﹣若他们的著述观点有分歧,则以多数为准;如果形成多数,则以伯比尼安(五大法学家之一)的观点为准”不相符,故排除A项.材料内容反映的是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是罗马帝国司法裁判的依据,并不是他们的意志,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中“凡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时,则依照五大法学家(生活于二三世纪之交)的法律著述来解决﹣﹣若他们的著述观点有分歧,则以多数为准”不符,应排除.根据材料“凡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时,则依照五大法学家(生活于二三世纪之交)的法律著述来解决﹣﹣若他们的著述观点有分歧”可知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具有法律效力,故D项符合题意.故选D.4.西欧中世纪大学兴起的条件有:()①城市复兴②商品经济活跃③市民阶层需要④教会支持.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考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意在考查文化发展与社会变化的关系.【解答】西欧中世纪大学兴起于1200年左右,这与中世纪中期的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大学的建立离不开这时期城市的复兴、商品经济活跃和市民阶层的壮大,而教会支持是重要因素,中世纪的欧洲教会势力最为强大.故选D.5.如图为安徽蚌埠市境内的钓鱼台遗址发掘现场,遗址中出土了大量西周时期的陶制圈足豆、鬲、爵以及砺石、石锛等生活器具,还出土了青铜镞、石镞和陶制纺轮、网坠等,其中两枚西周时期的玉璧,给考古专家带来意外和惊喜.(据蚌埠新闻网2014年10月23日讯)蚌埠钓鱼台考古发掘印证了()A.淮河流域的文明历史悠久丰富B.今蚌埠地区是西周的重要封国C.西周时期蚌埠境内开始有人类居住D.该地区在西周时期青铜制造很发达【考点】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分析】本题涉及的考点知识较多,有古代手工业的中的青铜冶铸业的发展和古代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分封制等,要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解答】从遗址中出土的器具来分析,可以看出这个地方,当时社会生产力发达,社会形态比较先进,表明社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很高水平,从而印证了淮河流域文明的悠久丰富,故A项正确;题干中出土的器具与分封制无关,无法得出蚌埠地区是西周的重要封国,故B项错误;C项中“开始”的说法明显错误,排除;从“出土了青铜镞、石镞和陶制纺轮、网坠”的信息可得出当时该地区青铜制造等手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不能全面反映题干信息,故D 项排除.故选A.6.所谓“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门科目的教育,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由此可知,西周的教育:()A.以平民教育为主要形式 B.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思想C.以规范奴隶行为为核心 D.以维护礼乐制度为目的。
2020届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26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解析版)
![2020届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26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2bedfd93650e52ea5418983f.png)
2020届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26 古代手工业【十年真题】1.(2019·天津高考·1)中国很多地区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
图片中的两件青铜器出土于同一地点,该地点位于地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两幅青铜器插图出土于四川省广汉市,属于三星堆文化的典型代表,在题干地图中表示为③,故选C项;①为山东省,排除A项;②为河南省,排除B项;④为湖南省,排除D 项。
2.(2019·北京高考·12)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风鸟纹刺绣丝绸。
据此可以判断( )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答案】A【解析】由材料“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风鸟纹刺绣丝绸”可知东周时期已掌握丝织技艺,产品传播范围广泛,故选A项;丝绸之路是中西交通的起点,丝绸之路起点是长安,排除B项;“没有交往”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生活方式趋同”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3.(2019.4·浙江高考·3)一说“china”的发音源出唐朝时期的昌南(今景德镇)。
唐朝昌南除出产青瓷之外,名列前茅的瓷器还有( )A.粉彩瓷 B.黑瓷C.青花瓷D.白瓷【答案】D【解析】唐朝,昌南土质好,先人们又吸收了南方青瓷和北方白瓷的优点创制出一种青白瓷,行销海内外,故选D项;粉彩瓷是清代典型的瓷器类型,排除A项;唐代黑瓷多见于山西河南一带,如浑源窑、交城窑、鲁山窑,排除B项;青花瓷是元代彩瓷的典型瓷器类型,排除C项。
4.(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
2020高考10年真题3年模拟考点26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解析版)
![2020高考10年真题3年模拟考点26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652ee930b307e87101f69681.png)
考点26 古代手工业【十年真题】1.(2019·天津高考·1)中国很多地区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
图片中的两件青铜器出土于同一地点,该地点位于地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两幅青铜器插图出土于四川省广汉市,属于三星堆文化的典型代表,在题干地图中表示为③,故选C项;①为山东省,排除A项;②为河南省,排除B项;④为湖南省,排除D项。
2.(2019·北京高考·12)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风鸟纹刺绣丝绸。
据此可以判断( )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答案】A【解析】由材料“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风鸟纹刺绣丝绸”可知东周时期已掌握丝织技艺,产品传播范围广泛,故选A项;丝绸之路是中西交通的起点,丝绸之路起点是长安,排除B项;“没有交往”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生活方式趋同”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3.(2019.4·浙江高考·3)一说“china”的发音源出唐朝时期的昌南(今景德镇)。
唐朝昌南除出产青瓷之外,名列前茅的瓷器还有( )A.粉彩瓷 B.黑瓷C.青花瓷D.白瓷【答案】D【解析】唐朝,昌南土质好,先人们又吸收了南方青瓷和北方白瓷的优点创制出一种青白瓷,行销海内外,故选D项;粉彩瓷是清代典型的瓷器类型,排除A项;唐代黑瓷多见于山西河南一带,如浑源窑、交城窑、鲁山窑,排除B项;青花瓷是元代彩瓷的典型瓷器类型,排除C项。
4.(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和参考答案(新课标全国1卷)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和参考答案(新课标全国1卷)](https://img.taocdn.com/s3/m/6b3fb21b2e3f5727a5e96264.png)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新课标全国1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
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A.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C.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D.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2.(4分)《续封泥考略》所收汉朝齐鲁封泥(古代用泥团制作的印章)中,有“左市”“右市”“南市”“西市”等封泥。
由此可知,汉朝()A.城市建设有明确的设计规划B.各地城市的布局规格完全一致C.对商业活动进行区域化管理D.政府限制商业活动的发展空间3.(4分)下表是宋代对广州市舶使的奖励统计表(局部)有贡献的广州市舶使奖励及殊荣杨克让诏升殿慰劳,面赐金紫萧汝谐被荐升台谏华中师、李穎、陈颖列名县志和府志这体现出宋代()A.加大了国家对市场监管力度B.完善了市舶司的管理职能C.营造了良好的对外贸易环境D.拓展了市舶使的升迁途径4.(4分)《姑苏志》中说:“民居所聚谓之村,商贾所聚谓之镇。
”如图显示了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市镇数量增加情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万历年间中国市镇开始兴起B.乾嘉年间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同光年间市镇发展得益于世界市场D.明清时期中国市镇模式与西方相同5.(4分)1898年初,清政府以田赋、盐税为担保发行昭信股票,颁布章程规定,以二十年为偿还期,准其自由流通,到期还本付息。
各地始则劝购,既而演化成官府强令捐输,受到各界抵制。
8月,朝廷下旨停办。
这说明()A.清政府借发行股票掠夺百姓财富B.清朝官员和百姓都反对发行股票C.清政府用财政手段应对经济困难D.昭信股票顺应资本主义发展潮流6.(4分)五四运动时,北京上海的学生派代表去找国民党,希望国民党能组织领导这场运动,但国民党领导人以“无力参加”为由拒绝了学生的请求。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https://img.taocdn.com/s3/m/2194df2aa5e9856a561260bd.png)
丝织展室
华 贵 之 丝
西汉“素纱襌(dān)衣”
东汉的罗
东汉丝绸袜子
丝绸之路上出土的汉代绢地刺 绣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一)种类 民 间 手 工 业
农户的家庭副业
家庭手工业
家庭消费、纳税、少量出售
私人经营的作坊或工场
民营手工业 产品出售,供民间消费
(二)发展过程
发展 春秋战国和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元朝 明朝中后期出现,清 朝继续发展
透雕兽首贺巩斧
翼虎纹剑
银斑纹戈
马形刀
秦朝铜车马
汉朝青铜器
东汉:“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已被中国国家 旅游局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技术
冶铜 技术
冶 铁 技 术 炼钢 技术
发展概况
原始社会晚期:掌握 商周时代:繁荣
西周时期:已有铁器 战国:铁农具推广 两汉:高炉炼铁 东汉: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两汉:炒钢技术 南北朝:灌钢法 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青釉四系瓷罐
青瓷双系壶
北 齐 白 釉 四 系 罐
此罐胎料含铁量极低,釉色乳白中泛青, 是早期白瓷脱胎于青瓷的表征。
白瓷的烧制,是逐步降低胎釉中的含铁 量实现的,它是制瓷技术的重大进步。
唐代: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唐代越窑青瓷莲花碗
白瓷凤首瓶 (唐)
宋朝制瓷技艺大放异彩,出现了五大名窑
北宋 钧窑月白釉碗 (“钧红”) 宋 宋 宋 定 代 窑 八 汝 方 窑 四 天 宋 系 蓝钧窑玫瑰紫釉尊 瓶 釉 (“钧紫”) 长 颈 镶 乾隆御提诗(金字) 金 瓶
遭受摧残
恢复和发展 继续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 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练习卷: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练习卷:古代手工业的进步](https://img.taocdn.com/s3/m/47fe3286561252d381eb6e01.png)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选择题1.唐朝时已出现白瓷,邢窑白瓷名满天下。
据文献记载:古代烧制白瓷,必先用磁石在釉水中搅动,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这种方法开创了现代磁法选矿的先河。
这表明( )A.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B.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C.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D.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2.(2019·四川乐山三模)由于从丝绸之路输入的中国提花丝织品比较昂贵,古罗马人便将成本较低的素织物拆开,取其丝线与当地的亚麻纱线交织,或以丝为原料重新纺制成纱线,织成适合市场需求的轻薄且半透明的纺织品。
对上述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中国丝织品畅销世界各地B.丝路连接中外经济文化圈C.罗马的丝织技术超过中国D.传统基督教文化崇尚廉俭3.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趋向的变异,被称为“近代的前夜”。
这些“变异”的表现之一就是(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B.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C.工商市镇纷纷涌现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4.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5. (2019·北京顺义区二模)2018年12月,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流失海外一百多年的文物——西周青铜器“虎鎣(yíng)”正式入藏国家博物馆。
2019年1月,国博推出了“虎鎣:新时代·新命运”展览。
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有( )①“虎鎣”的精美造型体现西周青铜铸造技艺的成熟②“虎鎣”的雕工精湛是由独具匠心的私营工匠制作③“虎鎣”流离海外是清政府被列强欺凌的真实写照④“虎鎣”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见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2019·福建福州二模)唐中后期,官府在雇佣工匠比较普遍的情况下,仍规定“巧手供内”者不在“纳资”的范围之内。
2020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学案:1.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解析版)
![2020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学案:1.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2f2730fe65ce0508763213a2.png)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标要求】1.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2.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自主预习】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1.历程(1)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2)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3)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2.特点(1)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2)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3)素称发达,世界领先。
问题思考从夏、商、周到明朝前期,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官府为什么要经营、控制手工业?答案为了保证国防和满足贵族生活的需要;垄断手工业可以独占高额的利润;受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防止手工业的发展影响农业生产。
3.成就(1)冶金业①商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②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③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④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⑤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异彩,出现了五大名窑。
⑥明清: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3)丝织业①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②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③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④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⑤唐朝丝织技术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⑥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⑦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1.经营形式(1)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为代表,产品主要供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出售。
(2)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2.曲折历程(1)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得到发展。
(2)魏晋南北朝时遭受摧残。
(3)隋唐时期得以恢复和发展。
(4)两宋以后,民间手工业在曲折中继续艰难发展。
(5)元朝时,纺织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6)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高考历史第一轮考点复习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高考历史第一轮考点复习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https://img.taocdn.com/s3/m/2c3c4720f78a6529647d53f7.png)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手工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材料一〕(陕西华县柳子镇仰韶文化遗址)共发现陶窑6座,多系两、三个密集一处,容积一般较小,结构基本雷同,窑室平面呈椭圆形,直径0.8~1.5米不等,周壁平整,其中一窑壁尚残高40厘米,上端微向内倾,推侧顶部可能系半圆形,窑箅周围边沿有5~6个半椭圆形小火眼(箅孔),各眼依次相通,火门一般较狭小,火腔呈圆形,有2股火道围窑柱而与火眼相通。
──黄河水库考古队华县分队《陕西华县柳子镇考古发掘简报》,《考古》1959年第2期〔材料二〕在大汶口文化的若干墓葬中,有时随葬大量陶器,如山东曲阜西夏侯一号墓随葬陶器119件,其中有鼎31件,都42件;临沂大范庄17号墓随葬陶器85件,其中背水壶即有41件,瓶32件。
同地18号墓随葬陶器76件,仅背水壶就有44件;莒县大朱村有一座墓中,单是高柄杯酒有103件。
──周自强主编《中国经济通史·先秦经济卷》,经济日报出版社【解读】1.仰韶文化中陶窑的出现说明陶器制作已达到专业化的水平。
仰韶文化的窑址已发现50多处。
手工业的专门化,又不断给农业劳动者提供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从而推动农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2.制陶业是手工业中重要的部门。
在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随葬的陶器数量、品种都很多,说明死者可能是某种专业化的陶工,陶器是他用以交换其他生活必需品的财富。
我国史前制陶技术,先后经历手制、慢轮加工和快轮加工阶段。
龙山文化时代,快轮制陶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在考古发掘中,不少地区曾出土快轮制陶所用的陶车。
陶车由轮盘和轮轴组成。
操作时一人转动轮盘,使其迅速旋转,另一人借助陶轮转动形成的离心力,配以双手灵巧的动作,将放在陶轮上陶泥料塑造成需要的器皿。
用快轮制造陶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陶器质量。
随着陶车的发明和运用,出现了专门从事制作陶器的家庭。
制陶业逐渐成为独立的生产行业之一。
2.官府垄断手工业〔材料一〕凡执技①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官。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山东模拟卷 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山东模拟卷 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64caf9deb0717fd5360cdcb1.png)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山东模拟卷)一、单选题1.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颁布诏令:“货物兼通,将以利用。
…自今以后,所有庄宅以(及)马交易,并先用绢布绫罗丝绵等,其余市价至一千以上,亦令钱物兼用。
违者科罪。
”该诏令在当时A.打破了原有交易规范B.抑制了土地兼并活动C.妨碍了商品经济发展D.顺应了经济发展趋势【答案】C【详解】据材料“货物兼通,将以利用。
…自今以后,所有庄宅以(及)马交易,并先用绢布绫罗丝绵等,其余市价至一千以上,亦令钱物兼用。
违者科罪。
”说明唐玄宗时期绢布绫罗丝绵可以当货币进行物物交换;“其余市价至一千以上,亦令钱物兼用。
违者科罪。
”可知,交换的在市价一千以上的,也可以钱物兼用,否则违者科罪。
这说明政府没有认识到物物交换与货币交换之间的区别,没有认识到货币交换对商品经济的促进作用,故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打破原有交易规范,只是以立法的形式维护物物交换,A错误;B与材料无关;据材料分析可知,政府没有认识到物物交换与货币交换之间的区别,没有认识到货币交换对商品经济的促进作用,没有顺应经济发展趋势,D 错误。
2.朱熹认为,家庭、家族的“冠婚丧祭仪章度数”隐含着“名分之守”“爱敬之实”。
他据此将古礼中繁琐的婚礼“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
他这样做旨在A.推广儒家礼仪B.实现儒学生活化C.重塑儒家伦理规范D.巩固儒学主导地位【答案】D【详解】朱熹简化儒式婚礼目的在于巩固儒学的主导地位,D正确。
据材料没有体现其推广儒家礼仪,只是由繁琐走向简化,A错误;生活化属于手段,不是其目的,题目考查的是行为背后的目的,B不正确;据材料“他据此将古礼中繁琐的婚礼‘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可知,朱熹没有重塑儒家伦理规范,C错误;故选D.3.乾隆元年修的《山东通志》改旧志的《赋役志》为《田赋志》,稍后修的《福建续志》也改《户役》为《户口》。
这些改动反映了清朝前期A.专制集权继续加强B.重农抑商政策日益弱化C.文化控制趋于严密D.人身依附关系渐趋松弛【答案】D【详解】据材料“改旧志的《赋役志》为《田赋志》、……也改《户役》为《户口》”并结合所学可知,“役”需要为官方出劳力的事,对“役”的改动说明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
2020年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2)(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2)(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d6e0327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b8.png)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据史书记载,角抵(摔跤)“盖杂技乐也,巴俞(渝)戏、鱼龙蔓延(百戏节目)之属也”。
秦二世曾在宫中欣赏。
汉武帝在长安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长安百姓“三百里内皆观”,他也曾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
据此可知,当时角抵()A.促进了川剧艺术的发展B.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C.推动了丝路文化的交流D.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分析得出材料反映了角抵表演受到各个阶层的欢迎,进而分析得出角抵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解答】依据材料可知,角抵表演不仅仅受到皇室的欣赏,还受到百姓和西域人的欢迎,说明角抵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故B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角抵促进川剧艺术的发展,故A项错误。
材料不能说明角抵推动丝路文化的交流,故C项错误。
D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对秦汉时期角抵表演及其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4分)敦煌莫高窟61号洞中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
这一事例说明此类壁画()A.创作源于艺术想象B.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C.可与文化遗存互证D.价值来自学者的发掘【分析】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两幅图示,抓住关键信息“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进而分析得出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可与文化遗存互证。
【解答】依据左图可知,反映的是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大佛光之寺”;依据右图和材料“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可以看出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大佛光之寺”与“实物﹣﹣佛光寺”遗址相印证,故C项正确。
2020_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题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pdf含解析20200916119
![2020_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题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pdf含解析20200916119](https://img.taocdn.com/s3/m/f133593884868762caaed5fe.png)
2020-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题: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国语•晋语》载“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对“工商食官”理解正确的是()A.商业发展受官府保护B.官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工商业C.手工业和商业受官府严格控制D.全部工商业产品无偿供给官府使用【答案】C【解析】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将商人们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驱使他们为政府服务,政府为商人们提供衣食,故选C。
ABD是对工商食官的错误理解,排除。
2.《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
”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攻木”、“攻金”、“攻皮”、“设色”、“刮摩”、“抟埴”,说明官营手工业中各个部门分工非常明确,充分体现了生产专业化的特点,故本题选C项。
3.《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
”这表明唐代工匠()①频繁更换工种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③职业是世袭的④是临时工人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侧重于考生对材料信息解读能力的考查。
“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这句话说了唐朝政府不准工商业者改行,子弟要世袭匠籍,实行严格的人身控制和管理。
“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
”这句话表明了在唐代,由家庭传授后代的手工业技艺分工种不同,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必须在满足一定年限后方可接受祖传技艺的学习,据此答案是②③。
①④是对材料的曲解。
4.据《礼记·月令》载:“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
高考历史经济史考点精练专题0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高考历史经济史考点精练专题0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https://img.taocdn.com/s3/m/1b05cfca227916888586d7b5.png)
专题02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考点图解】【名师点拨】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1)整体地位:手工业始终是农耕经济的补充,但是生产高度发达,长期领先世界,产品远销欧亚非,广受欢迎和赞誉。
7.(2015·福建文综·14)《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
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
《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
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
材料反映了( ) 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答案】D8.(2015·浙江文综·16)“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C.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D.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答案】A【解析】中国瓷器大量通过海上外销是在北宋以后,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汉代丝绸之路到达地中海,中国当时被称为“丝国”,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明清政府采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全球化的起点新航路开辟于15世纪,所以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9.(2014·海南单科·6)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
这表明( )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答案】D【解析】“胡锦”输入唐朝,并不可能改变唐代的社会生活,故A项错误;“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说明唐朝手工业技术提高而不是衰落,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显示中外纺织技术的对比的信息,故C项错误;“‘波斯锦’等通过丝绸之路,输入中国”说明中外文化交流的加深,故D项正确。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效作业20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效作业20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含解析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a02d5636bec0975f565e232.png)
高效作业 ( 二十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30 分分:60 分一、( 本大共8 小,每小 4 分,共32 分)1.(2019 ·汕市高三模 ) “庖丁解牛,技乎道”“差之毫厘,之千里”“一不苟,千锤百炼”“精雕琢”“十年磨一”⋯⋯上述成能集中展() A.中国言文化的精之美B.古代中国的工匠精神C.精耕作的文明精神D.儒家格物致知的精神追求分析依据干资料能够看出,中国古代手工者技精深,和工作的着,品千锤百炼的追求,由此可知其体的是古代中国的工匠精神,故 B 切合意; A 与资料主旨不符; C ,资料所述与展没关;格物致知的是察和学,主顺序,与资料没关,故清除D 。
答案B2.(2019 ·桂林高三模) 《国· 》:“工之子恒工。
”《荀子·儒效》:“工匠之子,莫不事。
”《唐六典》:“工商皆家其以求利。
”上述() A.表示了手工的展官府断B.了手工技的承特色C.了然手工存在人身依赖关系D.反应了仕宦之路被富豪大所断分析资料“工之子恒工”“工匠之子,莫不事”“工商皆家其以求利”反映了中国古代手工技的世代承,故 B 正确;资料没法体手工的展官府断,故 A ;资料也没有反应手工存在人身依赖关系,而是反应技的世代承,故C ;凭资料内容也不可以明仕宦之路被富豪大所断,故 D 。
答案B点睛本解的关是扣资料关信息“工之子恒工”“工匠之子,莫不事”“工商皆家其以求利”,学生合所学知从手工技的世代承的角度下手,即可清除不切合意的,得出正确答案。
3.(2019 ·沈阳高三研) 柔化理技和技在初并未普及,但武帝政后却获得快速推行,工也更成熟。
是因()A.官政策的推行B.民手工的展推C.水力鼓冶工具的明D.小的高度繁华分析武帝期推行官政策,官手工的展推柔化理技和技的推行,故答案 A ;代手工占主地位的是官手工,民手工是在明清期展超官手工,清除 B ;水力鼓冶工具的明即水排,是在由杜明,清除 C ;具获得宽泛用,推小的展, D 是果不是原由,排除。
遂宁市2020届高三历史三诊考试试题含解析
![遂宁市2020届高三历史三诊考试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6a973f5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03.png)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专门性的铸钱作坊……一起铸造的综合性作坊”“诸侯国国都有作坊,一些地方郡县也有”等信息可知,战国时期既有专门性的作坊,也有综合性作坊,不仅诸侯国都有作坊,并且地方郡县也要作坊,体现了这时期手工业作坊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与周王室权力衰微没有直接关系,A项错误;社会政治环境的动荡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项错误;各国货币的需要增加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不符合材料中“根本原因”的设问,D项错误。
3。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一些法律条文。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法 律 条 文
出 处
“子告父母、妇告威公(公婆)奴婢告主”则“勿听而弃告者市"
汉简《二年律令·告律》
“告祖父母、父母者,绞”
《唐律疏议·斗讼律》
“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
《大明律》
“亲属相为容隐化B。 法律制度不断健全
8。下图是浙江杭州某地上世纪80年代城乡居民年均收入表,由图可知80年代
A. 该地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B。 国家对城市投入远远超过农村
C。 该地城乡经济发展结构合理D。 是这一地区经济发展最快时期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数据可知,20世纪80年代,浙江杭州某地区的城乡居民年均收入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说明该地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这时期该地区城乡居民年均收入不断上升的趋势及城市居民收入高于农村居民收入的趋势,但没有体现居民收入增长的原因,无法得出国家对城市投入高于农村的结论,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该地区城乡居民年均收入,没有体现城乡经济结构是否合理的问题,C项错误;材料内容只是体现了该地区80年代的城乡居民年均收入,没有与其他时间的数据进行对比,无法得知这一时期是该地区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26 古代手工业【十年真题】1.(2019·天津高考·1)中国很多地区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
图片中的两件青铜器出土于同一地点,该地点位于地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两幅青铜器插图出土于四川省广汉市,属于三星堆文化的典型代表,在题干地图中表示为③,故选C项;①为山东省,排除A项;②为河南省,排除B项;④为湖南省,排除D 项。
2.(2019·北京高考·12)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风鸟纹刺绣丝绸。
据此可以判断( )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答案】A【解析】由材料“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风鸟纹刺绣丝绸”可知东周时期已掌握丝织技艺,产品传播范围广泛,故选A项;丝绸之路是中西交通的起点,丝绸之路起点是长安,排除B项;“没有交往”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生活方式趋同”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3.(2019.4·浙江高考·3)一说“china”的发音源出唐朝时期的昌南(今景德镇)。
唐朝昌南除出产青瓷之外,名列前茅的瓷器还有( )A.粉彩瓷 B.黑瓷C.青花瓷D.白瓷【答案】D【解析】唐朝,昌南土质好,先人们又吸收了南方青瓷和北方白瓷的优点创制出一种青白瓷,行销海内外,故选D项;粉彩瓷是清代典型的瓷器类型,排除A项;唐代黑瓷多见于山西河南一带,如浑源窑、交城窑、鲁山窑,排除B项;青花瓷是元代彩瓷的典型瓷器类型,排除C项。
4.(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答案】D【解析】据材料“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说明山东是江南的原料产地和棉布市场,而江南是棉布的生产地,棉织业发达,这体现了地区经济的差异,故选 D项;大运河是其共同的交通方式,交通方式没有变革或差异,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商业和手工业,与土地制度调整无关,且明朝仍旧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排除B项;国家货币制度的变化不会带来国内地区差异,排除 C项。
5.(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答案】D【解析】材料铁器实物并非就是铁制农具,故A项错误;图中新疆地区出现铁器实物,但不能推断它与中原地区铁器实物的关系,故B项错误;图中铁器实物并没有广泛分布,可见冶铁技术还未普及,故C项错误;当时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因此图中黄河流域分布较其他地区更加广泛,可见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故D项正确。
6.(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
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井主所雇工匠”等信息可以判断,这些竹简井属于民营手工业,数量成百上千,因此A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手工业者社会地位是否高,B错误。
雇佣劳动是否已经“普及”无法判断,C错误。
专卖制度已经“解体”的结论无法得出,D错误。
7.(2018.4·浙江高考·3)古诗有云:“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䃜万车炭(煤)……为君铸作百链刀,要斩长鲸为万段。
”中国古代以煤作为燃料冶铁开始于( )A.战国 B.西汉C.南北朝 D.北宋【答案】B【解析】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A、C、D都不符合史实,故B项正确。
4.(2017年北京卷12).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
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 )①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②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③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④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可以研究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故①正确;根据材料中“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可用于研究这一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和手工业、商业情况,故②③正确;通往通州的大运河是元代修建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8.(2016·海南单科·1)图1是中国古代一面铜镜背面的局部,图饰为葡萄。
它的制作朝代应当是( )A.商 B.周C.秦 D.唐【答案】D【解析】铜镜的制作与发展可以追溯到商周青铜时代,每个时代有鲜明的特色。
图中镜中的装饰物为葡萄,这种形状的葡萄是在汉代张骞通西域后才开始在中国种植,隋唐时代达到繁荣,与商代、周代、秦朝在时空上不符,唐代铜镜装饰中有葡萄海兽,选择D项符合题意。
9.(2016·浙江文综·15)定州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下列关于定州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秦汉始置州②唐代私营绫织作坊兴起③宋代以制瓷业闻名天下④元代为中书省辖地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解析】州的设置始于西汉,故①错误;唐朝私营作坊兴起,定州富人何明远,家有绫机五百张,故②正确;定州定窑是宋朝的五大名窑,其产品的质量闻名天下,故③正确;定州属河北,在元朝河北属“腹里”,为中书省所管辖,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10.(2015·福建文综·14)《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
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
《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
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
材料反映了( )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答案】D【解析】从材料“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说明唐代景德镇瓷器比较出名,但是景德镇成为瓷都是在宋代,故A项错误;从材料“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说明陶玉身份是“镇民”,“且贡于朝”,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景德镇产品销往海外信息,故C项错误;根据“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
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说明陶玉通过进贡朝廷,使得瓷器闻名天下,故D项正确。
11.(2015·浙江文综·16)“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C.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D.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答案】A【解析】中国瓷器大量通过海上外销是在北宋以后,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汉代丝绸之路到达地中海,中国当时被称为“丝国”,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明清政府采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全球化的起点新航路开辟于15世纪,所以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2.(2014·海南单科·6)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
这表明( )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答案】D【解析】“胡锦”输入唐朝,并不可能改变唐代的社会生活,故A项错误;“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说明唐朝手工业技术提高而不是衰落,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显示中外纺织技术的对比的信息,故C项错误;“‘波斯锦’等通过丝绸之路,输入中国”说明中外文化交流的加深,故D项正确。
13.(2014·浙江文综·13)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瓷器(china)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所以,中国被称为China。
更有学者指出,China是“秦”的音变(Qin→Chin-a)。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 )A.在考古学上取得突破,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B.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广泛调查,得出科学结论C.调查中外著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主方式解决这一学术问题D.弄清最早用China称呼中国者先获悉了“秦”还是“瓷”的信息【答案】D【解析】中国的瓷器大规模远销海外始于唐朝,晚于题目中的“秦(朝)”,故A项错误;广泛调查和历史学家的意见均带有主观武断的成份,故B、C项错误;China是不是“秦”的音变?关键看最早使用该称呼的外国人是先了解秦朝还是先了解中国的瓷器,故D项正确。
14.(2013·北京文综·14)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
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A.北宋中期 B.元末明初C.明末清初 D.鸦片战争时期【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提到的关键信息“荷兰东印度公司”、“青花瓷”。
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即17世纪初。
这时期中国处于明末清初时期。
青花瓷最早出现于元朝,由此判断该船最早沉没的时间应是明末清初。
A时期没有青花瓷;B时期东印度公司没成立;D时期要晚于明末清初,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选C。
15.(2013·福建文综·15)《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
”这表明唐代工匠( )①频繁更换工种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③职业是世袭的④是临时工人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学生的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显示不得更换工种,说明①是错的,排除A、C两项;《新唐书》例举四种工种的服务期限,最少二年,所以②正确,因此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