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笔记《认识比例尺》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比例尺教学反思(15篇)

比例尺教学反思(15篇)

比例尺教学反思(15篇)比例尺教学反思1《比例尺》这部分内容重点是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以及能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孩子们的热情似乎也挺高,反应也不错。

像比例尺的概念挺好理解,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也进行了板书,以及必要的练习。

自以为这节课的内容也没有什么较大的难度,学生应该都能够接受。

可反映到作业本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求比例尺,应该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有变成实际距离比图上距离的。

比例尺互化的格式有几个是创新的,可似乎这几种创新写法不是那么正确。

为什么?把孩子叫到身边,我问他们:“我在板书的时候,你们仔细看了吗?”都齐刷刷地回答我看了。

“看了怎么连写法都乱七八糟的。

”孩子们个个无语,一个个冤枉的样子。

后来我冷静地想了想,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吧。

一、对比例尺的接触较少,缩小的比例尺可能看到过,如地图等,放大的比例尺就比较少见。

因此,会有一个错误想法,较小的数是图上距离,继而就出现了实际距离比图上距离的情况。

二、为了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我在课堂上会比较注意口头交流,认为懂了可以不写,但实际上说跟写还真的是两回事,会说不一定会写。

如果我们把图上距离1厘米等于实际距离20千米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会说20千米等于000厘米,因此写成数值比例尺是1:000。

这样,学生在写的时候会觉得怎么写好呢?尽管有板书,但那也是走马观花,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看来以后在课堂上必要的写还真不能省。

比例尺教学反思2《比例尺》是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个知识点。

首先,我创设了一个情境,引导学生明白按照实际尺寸绘制平面图是不可能的,初步产生缩小放大的需要,引入了学生对新知学习的渴望,进而,让学生初步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有缩小和放大两方面的应用,进而,引入了学习比例尺的必要性,导入新课的学习。

接着,通过学生的自学让学生自己说出了什么是比例尺,我直接给出了比例尺的相关定义,进而,结合例题引出数值比例尺以及它的含义的理解。

《认识比例尺》教学反思

《认识比例尺》教学反思

《认识比例尺》教学反思《认识比例尺》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比例尺》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认识比例尺》教学反思1《认识比例尺》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内容,这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比例的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对于比例尺的认识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本节课主要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结合学生的认知实践,让学生逐步突破重、难点知识,,即知道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的类型,会求比例尺并进行不同比例尺之间的转化,同时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的广泛应用。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从表面上看学生似乎已经知道比例尺,事实上并非如此,因此,如何运用新的理念,如何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有更多自我体验和感悟时间,是我所思考的,而且学生在生活中见的比例尺多是前项为1的比例尺,所以,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认识放大比例尺也是我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中,主要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线,以解决问题为依托,通过观察、思考、归纳、对比等方法,让学生充分认识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的的方法,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巩固新知,解决重难点,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1。

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新课导入“说大不算大,小小地方放得下;说小不算小,五湖四海装得了。

”和“以一当十”成语填空,引出今天要学的内容—比例尺,不仅很好的引出新课,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然后出示生活中不同的比例尺有缩小比例尺、放大比例尺、线段比例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

整节课始终把数学和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让学生更好的感受数学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以学生为本,不断设疑、解疑,在探究中认识比例尺本节课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亲身经比例尺的形成过程,利用观察、思考、比较的方法设疑、解疑,通过观察知道中国地图的形状相同、大小不同,通过在纸上表示长1m的线段,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解决了比例尺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有的比例尺前项为1,通过讲练结合,让学生认识了放大比例尺。

《认识比例尺》教学反思与评价

《认识比例尺》教学反思与评价

认识比例尺教学反思与评价引言认识比例尺是地理学和地图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作为教学内容,它的理解和掌握对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图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认识比例尺》这一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评价,探讨教学中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的设计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来确定教学要点和重点。

在《认识比例尺》教学中,我发现教材中对比例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解释比较简单,缺乏实际应用的案例和练习。

这导致学生对比例尺的理解停留在概念层面,缺乏对比例尺在实际地图中的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

然而,在我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讲解和示范的方式,学生的参与度相对较低。

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的passivity,对比例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教学评价的方式在教学评价的方式上,应注重综合评价,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进步情况。

然而,在我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笔试的方式进行评价,这只能评价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而不能全面评价学生对比例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改进措施针对以上反思,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改进措施可以提高《认识比例尺》的教学效果。

运用案例和实践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我可以通过引入实际地图或案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计算比例尺,加深对比例尺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可以采用问答、小组讨论、问题导入等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加他们的参与度。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在教学评价的方式上,我可以采用项目作业、展示和口头答辩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综合考察学生的运用能力和创造力。

结论通过对《认识比例尺》教学的反思和评价,我们发现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评价的方式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通过改进措施的提出,我们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成效,促进他们对比例尺的真正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

比例尺的认识教学反思

比例尺的认识教学反思

比例尺的认识教学反思比例尺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一」在教学用比例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针对课本上出现的两种问题,一类是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另一类是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方法也有不同,同学很容易混杂第一个容易混杂的地方是,针对两种不同类型的问题,用方程解答,在解设未知数的时候,教材上出现的方法是在设未知数的时候,单位上就出现了不同,以至于同学不知道如何区分,什么时候该怎么设第二个就是方法的选择上,还可以利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倍比关系,直接计算也是一种很好的解法但是如何让同学懂得这种方法的原理很重要,从同学的课堂和课后情况来观,很多同学其实并没有从根本上懂得这种解法的原理,只是在依样画葫芦罢了根据同学的这一情况,课后我又对照例尺的内容重新整理了一遍,其实关键还是在于同学没有真正的懂得比例尺的概念例如:比例尺1:20xx00这是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统一的时候的比,所以在用列方程入行解答的时候,如何进行解设只要抓住一个要点:对应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是相同的才干列出方程这样就不用去顾和怎么设,只要抓住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相同就可以了,怎么设都是可以解答的对于第二个问题,倍比关系的懂得,实际还是对于比例尺的懂得不够深例如:比例尺1:20xx00表示的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20xx00,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20xx00倍,图上的1厘米实际是2千米,这就是线段比例尺,在有些问题中利用线段比例尺还会给计算带来方便在同学出现问题之后,针对同学的情况,和时地给同学适当的入行归纳整理,会加强同学的懂得,协助同学更好的掌握比例尺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二」《比例尺》是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教学比例尺的意义及其应用。

这部分内容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它可为学生架起一道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并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比例尺》教学反思(优选)

《比例尺》教学反思(优选)

《比例尺》教学反思《比例尺》教学反思1《比例尺》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一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简比以及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反思整个学习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有以下几点:1、预习前置。

前一天晚上,我给了学生充足的预习时间,学生的预习为展示环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预习是展示之本,展示是学习之魂。

2、导入简洁。

为学生学习新课内容腾出了一定的时间。

3、展示充分。

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上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思考,自己与其他学生交流,在交流中获得新的知识,学生在自主预习和合作探究以后,把比例尺的内容展示的淋漓尽致,有些小组的展示内容甚至出乎我的意料,着实让我有点儿始料不及。

3、效果明显。

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达标测试可知,95%的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良好,目标达成情况很好,可以说,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收到了明显的学习效果。

诚然,这节课中也存在许多瑕疵,主要表现在:1、参与展示的人数相对较少,没有达到人人参与的目标。

2、展示的孩子追求尽善尽美,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影响了练习的总量,直接造成了不能按时下课的不良后果。

3、学习内容有点儿多,学生的学习显得紧紧张张,忙忙碌碌,似乎学习过程不是特别轻松愉快。

课改正在全力推进,我一定努力做得更好!《比例尺》教学反思2《比例尺》这部分内容重点是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以及能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孩子们的热情似乎也挺高,反应也不错。

像比例尺的概念挺好理解,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也进行了板书,以及必要的练习。

自以为这节课的内容也没有什么较大的难度,学生应该都能够接受。

可反映到作业本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求比例尺,应该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有变成实际距离比图上距离的。

比例尺互化的格式有几个是创新的,可似乎这几种创新写法不是那么正确。

为什么?把孩子叫到身边,我问他们:“我在板书的时候,你们仔细看了吗?”都齐刷刷地回答我看了。

《比例尺》教学反思9篇

《比例尺》教学反思9篇

《比例尺》教学反思9篇《比例尺》教学反思【篇1】比例尺是学生学完比例的意义及基本性质正反比例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学好这部分内容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成功之处:1注重知识教学的技巧。

在教学比例尺的意义时,学生通过观察北京地图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在教学中要强化求比例尺时,因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不同,先要统一成相同的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成前项是1或后项是1的比例尺;在教学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分类转化时,只需要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换算一致,再写出比就可以了。

这样减轻学生对知识点的再认识过程。

2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只有体验过,理解才会深刻。

在教学比例尺的意义时,让学生自主经历比例尺意义的形成过程,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如:1:5000000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是5000000厘米;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5000000;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5000000倍。

不足之处:1个别学生还存在不会根据公式求比例尺,解题步骤过于简化。

如省略过程直接得出比例尺。

2对于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转化,个别学生还没有掌握好此知识解决问题的要领。

改进措施: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求比例尺以及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转化要领,特别要强调在画线段比例尺时,一定要画出标准1厘米的距离,实际距离要写单位。

《比例尺》教学反思【篇2】《比例尺》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一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以理解,且与实际生活较远,不易让学生直观的理解。

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这样一节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新课伊始,我设计了一个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脑筋急转弯游戏,学生兴趣高涨,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兴奋状态,就象一个浇了油的火把,等待教师去点燃。

比例尺的认识教学反思

比例尺的认识教学反思

比例尺的认识教学反思盛堡小学冉崇宜《比例尺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一节概念课,是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的知识之后的综合应用。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比例尺,能进行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转换。

在学习过程中,采取阅读、交流、对比等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达到教学目的。

课后,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主要有以下的优点和不足。

一、从实际生活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引入阶段,我通过以下的几个问题:“你知道我们的国土有多大吗?你能把这么大的国土画在一张小小的纸上吗?怎么画?” 引导学生感悟要把物体的实际距离缩小画在图纸上。

跟着再问:一个手表的零件,要画在纸上,又得怎么画?同时让学生感悟,有些物体要把实际距离扩大后再画在图纸上。

由此来引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以及比例尺的定义。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出学习内容,使学生明白学习比例尺的意义和用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对比学习,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

掌握了比例尺的定义后,我马上出示两道题,让学生根据定义来求比例尺:(1)一栋楼房东要方向长40米,在图纸上的长度是50厘米,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2)一个零件长5毫米,画在纸上长25厘米,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学生汇报完结果后,让学生思考:观察这两个比例尺,你有什么发现吗?从而总结:为了计算简便,比例尺通常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当前项是1时,说明这幅图的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小了,是把物体缩小了画在图纸上的(如照片、地图);当后项是1时,说明这幅图的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大了,是把物体扩大画在图纸上的(如螺丝钉的图纸)。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比例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

三、练习形式多样,教学效果较好。

整节课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精讲善练”的教学理念,课堂结构合理,练习时间充足,练习形式多样,围绕重点内容设计填空、选择、判断等练习,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掌握比例尺的知识,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学效果较好。

《比例尺》教学反思

《比例尺》教学反思

《比例尺》教学反思《比例尺》教学反思1比例尺的概念是根据课本的思路径直予以同学,还是由同学动手画图后归纳发觉?以往本人在教学认识比例尺时,都是死扣教材把比例尺的概念径直予以同学,总感觉这一概念来得太突然,同学理解不透,掌控不坚固。

我校冯琼老师执教的《认识比例尺》这节公开课对我的.启发太大,她课堂设计奇妙,同学自主绘制教室平面图时,遇到怎样将教室平面缩小的问题,由实际的需要顺当发觉、归纳特别自然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同学轻松愉悦地完成了新知的自主构建过程。

本人在教学这一知识时也欣然借用了冯老师的独到精致的教学设计,效果果真良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发觉一些同学在绘制教室平面图时,是顺手一画的,根本就没有按比例缩小。

我盯住了一个同学,他的长方形画得瘦长瘦长,实在太苗条了,与教室平面反差太大了。

我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课堂生成资源,在画得正确的同学汇报完了之后,我在全班展示了这个同学的作品。

同学们观测后,都认为画得不像,我要求同学分析其中的缘由,大家特别愉悦地接受了“同一幅图的比例尺需要是全都的”这一知识。

《比例尺》教学反思2在实物投影仪上出示一张老师自己的生活照。

师:看了老师的这张照片,说说感觉如何?生:很帅。

生:你人那么高,照片里那么小。

师:是吗?老师量照片中人的高度,得出是5厘米。

师:我的实际身高是170米,怎么到照片上只有5厘米了呢?生:按肯定的比例缩小了。

师:是吗?那实际身高与照片的比是多少?生:5:170=1:34生:应当是34:1师:学校这个学期规划造一幢地面为长方形的教学楼,长40米,宽10米。

假如要把它画在一张纸上,你打算怎么表示?生:用40厘米表示40米。

生:用4厘米表示40米。

生:用8厘米表示40米。

师:写出各自的比,并化简这些比。

反馈〔略〕师生共同归纳得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师:比例尺是什么?生: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

师:比例尺有什么用?反思:尽管“比例”的概念在此之前还未正式教学过,但六班级的同学并不是一物不知,他们看到照片就知道是“按比例缩小”了,要把教学大楼地基的'平面图画下来就会想到可以用40厘米、4厘米、8厘米表示40厘米。

《比例尺》教学反思(精选20篇)

《比例尺》教学反思(精选20篇)

《比例尺》教学反思〔精选20篇〕《比例尺》教学反思〔精选20篇〕《比例尺》教学反思篇1《比例尺》这一教学内容,它是在学习比例的意义及其根本性质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

难点是多角度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这一课我在教学时,首先立足于学生开展的教学目的,课的开场,我设计了一个脑筋急转弯题:“今天早上老师从家到学校上班用了15分钟,可是有一只蚂蚁却只用5分钟就从梅山爬到泉州,这是为什么?”,这里创设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中找出杭州和上海。

接着,引导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进展自学:1、什么叫比例尺?2、怎样求比例尺?3、求比例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这样,培养学生尝试学习和独立考虑的才能。

只要学生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本课的重难点也就解决了。

最后提问:学习了比例尺,对我们有什么用途?使学生对今天所学知识有更深化地理解。

这一节课,通过这一系列的设计,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探究,对本课的知识掌握较好,比照例尺也进展了多角度的认识,对其应用价值也进一步得到体验,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来于生活,又效劳于生活。

可以说,课堂的精彩在于学生的精彩,课堂的收获应该是学生有收获,包括智力的和非智力的。

一堂课让学生学会几个知识点很容易做到,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情,培养顽强的数学精神实在是任重道远。

因为教学内容是比拟新的东西,我采取换位备课和换位教学的策略,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来研究学习来大胆展示自我,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思维和创造还给学生。

《比例尺》教学反思篇2《比例尺》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习比例的意义及其根本性质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

数学《比例尺》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8篇)

数学《比例尺》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8篇)

数学《比例尺》教学反思数学《比例尺》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8篇)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

我们该怎么去写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比例尺》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比例尺》教学反思篇1这节《比例尺》教学我在设计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这样一节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得出一下教学反思,供大家讨论:在引入阶段,我选取了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中国地图和国旗的平面图),让学生观察这些平面图“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进而抓住比例尺的特性:图形的大小可以随意改变,但形状不能改变。

在推导概念之前,我力求将“猜想与估算”的教学引入课堂,首先让学生猜测购买“两幅住房平面图”中的哪一套面积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考查学生考虑问题是否全面,当学生对购买决策有争议时,我又及时的给他们一个带有比例尺的平面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起学生们对比例尺的注意,及时发现往往针对平面图的大小不能准确的判断实际图形的大小,平面图形的大小与比例尺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引起学生对学习比例尺的好奇心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进一步有侧重点的确定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在认识、研究、推导、归纳“比例尺”概念时,让学生试着画一画教室地面的平面图,亲身体验设计师的感觉,并且提供给学生一个学习资料,让学生自己亲自感受到画图的标准,在汇报交流时,恰当的传授知识,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认识缩小比例尺,针对学生们得到的很多结论,我将他们的作品一一展示给同学们看。

(1)9厘米:9米=9:900=1:1006厘米:6米=6:600=1:100(2)6厘米:9米=6:900=1:1504厘米:6米=4:600=1:150(3)3厘米:9米=3:900=1:3002厘米:6米=2:600=1:300(4)18厘米:9米=18:900=1:5012厘米:6米=12:600=1:50让学生抓住1:100、1:300、1:50…….进一步认识比例尺有大有小,在讨论1:6000000时,让学生们进一步认识比例尺的意义,但这一环节我认为课堂上还应该展开讨论,让学生打开思路,不拘一格的从多角度来思考比例尺的意义。

小学数学_认识比例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认识比例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下册《认识比例尺》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2.结合实际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并能进行相互改写。

3.体会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空间观念。

4. 通过学习,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学重点1.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2. 掌握比例尺的两种表达方式与相互改写教学难点:比例尺的意义和应用。

一.创设情境、提问引入课件出示教练利用球场平面图指挥比赛的场景师:大家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怎样画这个足球场的平面图呢?(课件出示问题)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师:怎样画这个足球场平面图呢?师: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不能把真正的足球场地画在纸上,因为它太大了,我们应把足球场地按照一定的比例适当缩小后再画在纸上。

现在我们动手操作一下看一看怎样画出这个足球场的平面图,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需要靠大家的努力,请认真看课本53-55页的内容,重点看54页的交流的内容和55页比例尺两种方法的表示,思考:(1)足球场地实际的长是95米、宽是60米,为什么有的同学画的不像呢?笑笑是怎样画的?(2)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你发现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有什么关系?(3)举例说明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的表示方法与意义。

8分钟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收获与遇到的困惑。

二、汇报交流,评价质疑1.教师介绍足球场是长方形,长是95米,宽是60米。

师:现在请同学们试着画一个足球场平面图,2. 小组讨论并汇报画的方法师:哪个同学愿意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学生思考并回答预设:生1:随意画的就不像。

生2:我认为我们不能把真正的足球场地画在纸上,因为它太大了,我们应把足球场地适当缩小后再画在纸上。

生3:长与宽缩小的倍数相同就像,不同就不像。

生4:我们可以把足球场地的长和宽缩小一定的倍数后,再画在纸上。

3. 小组长呈现本组的设计图样,并解释画的过程,进行互相评价。

认识比例尺教学反思

认识比例尺教学反思

认识比例尺教学反思《认识比例尺教学反思》哎呀,老师最近给我们讲了比例尺这个神奇的东西,可把我给难住啦!现在回过头来想想,真是感触多多呀!一开始,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了大大的地图,问我们:“同学们,你们看看这地图和咱们真实的世界像不像呀?”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说像又不像。

老师笑着说:“这就是比例尺的神奇之处哟!”我当时心里就想:比例尺到底是个啥呀?能这么厉害?老师给我们解释说,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我听着感觉有点晕乎乎的,这也太抽象了吧!就好比让我去抓天上的星星,根本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然后老师又举了个例子,说:“假如咱们教室长10 米,在图上画成10 厘米,那比例尺就是10 厘米比10 米,化简后就是1∶100。

”我心里嘀咕着:这能有啥用呢?后来老师让我们自己动手画一幅学校的平面图,还要标出比例尺。

我和同桌小明就开始忙活起来。

我一边画一边抱怨:“这也太难了吧,我都不知道该画多大!”小明也皱着眉头说:“就是呀,这比例尺真让人头疼!”我们俩折腾了半天,画得乱七八糟的。

等大家都画得差不多了,老师把我们的作品拿上去展示。

有的同学画得太大,把学校画得像个城堡;有的同学画得太小,学校看起来像个小盒子。

大家看着彼此的作品,都哈哈大笑起来。

老师也笑着说:“看来大家对比例尺的掌握还不太熟练呀!”在这堂课里,我发现自己的问题可多啦!我总是搞不清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换算,老是算错。

这就好像我在跑步的时候,总是找不准方向,老是跑偏。

还有呀,我在画图的时候也不够细心,比例总是弄错,感觉自己就像个糊涂虫。

不过,通过这堂课,我也明白了一些道理。

学习就像爬山,比例尺就是那陡峭的山路,虽然难走,但只要我们坚持,一步一步往上爬,总能到达山顶,看到美丽的风景。

我可不能因为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我要加油,努力搞懂比例尺!我觉得呀,老师在讲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多给我们一些实际的例子,让我们多动手操作,这样可能我们会理解得更好。

而且,也可以让我们分组讨论,大家一起出出主意,说不定就能更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笔记 《认识比例尺》教学反思

教学笔记 《认识比例尺》教学反思

教学笔记《认识比例尺》教学反思认识比例尺是在学习比和比例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

在引入阶段,我选取了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出示两幅比例尺不同的中国地图,让学生仔细观察:“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进而抓住比例尺的特性:图形的大小可以随意改变,但形状不能改变。

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教学例题时,以“这里比例尺1:1000是什么意思”的提问引起学生猜想、议论。

为后面学习计算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打下知识准备。

最后归纳出比例尺的概念。

在教学数值比例尺后,又引导学生学习了线段比例尺让学生小组讨论,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区别和练习,对比例尺的知识有更深的认识,为后面的有关比例尺计算的实际问题做了很好的铺垫。

探究比例尺的实际应用时,时间比较紧张,学生虽基本完成了这个问题,但来不及反馈,导致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还不够扎实。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在一座桥梁旁,有一块限重的交通标志牌,如图,被空中的飞鸟遮挡的字母应该是()。

A.km B.kg C.t D.L2.在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后,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A.圆的半径B.圆的直径C.圆的周长D.圆周长的一半3.在比例尺是1:8的图纸上,甲、乙两个圆的直径比是2:3,那么甲、乙两个圆实际的直径比是( )。

A.l : 8 B.4 : 9 C.2 : 3 D.无法确定4.甲数比乙数多20%,甲数与乙数的最简整数比是()A.5:4 B.6:5 C.4:5 D.5:65.下面四个算式的计算结果,最大的是( )。

A.77× B.77÷ C.77÷ D.77×6.六(2)班有61名学生,他们中至少有( )个人的属相相同。

A.8 B.7 C.67.联欢会前,王老师按照“3个红气球、2个黄气球、1个绿气球”的顺序把气球挂起来装饰教室,则第17个气球是()。

《比例尺》教学反思(精选6篇)

《比例尺》教学反思(精选6篇)

《比例尺》教学反思《比例尺》教学反思(精选6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比例尺》教学反思(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比例尺》教学反思篇1《比例尺》一课是比例的应用第一课时,以比、比例为知识基础。

本课时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会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在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三大板块:一、设疑: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是一定的,但是在大小不同的两张中国地图上(出示两张中国地图),这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是不一样的,这是为什么呢?有什么奥密吗?二、学习探索中国地图。

请学生量出每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并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交流得出所求的比是1:41880000,为什么这几个比是一样的?再得出在同一幅图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一定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三、求比例尺和利用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拓展题:上海到北京的距离是105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的距离是4厘米,广州到北京的距离是5880千米,在这幅地图上的距离是多少千米?这题可以依据比例尺一定写出比例计算。

一节课下来,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很高,特别是在处理一个生成环节的时候,学生讨论得尤为激励:在第三环节计算图上距离时,如果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绘制两个城市的距离,与刚才这幅1:41880000的地图上比较,有什么不同?有学生说:图上距离会短一些,有学生说图上距离会长一些,这时教师适当地点拨:数据比较大,你能否举一个例子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

于是,学生讲出了1:10和1:100两个比例尺,一个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10厘米,一个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100厘米,1厘米代表的实际距离越长在图上画的就越小。

本节课欠缺之处:1、教师扶得比较多,学生的活动没有充分展开。

《比例尺》教学反思【多篇】

《比例尺》教学反思【多篇】

《比例尺》教学反思《比例尺》教学反思1联系实际,整合学科。

在比例尺的教学中,我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整合相关学科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深刻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各学科的关系。

例如:我从画图引入,让学生试着画一画教室地面的平面图,亲身体验设计师的感觉,并且提供给学生一个学习资料,让学生自己亲自感受到画图的标准,在汇报交流时,恰当的传授知识,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

我还利用学生手中已有的社会图册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地图上的比例尺,学生发现数值比例尺也可以用分数形式来表示,同时还明白地图中有时还用线段比例尺来表示,通过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的互化,体会两种比值各自的优势。

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刚才设计的教室平面图标上比例尺,激发了学生学习比例尺的兴趣。

动手操作,主动学习。

课上,我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动手操作,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在认识了比例尺后,我让学生测量图册中伦敦到柏林的图上距离,找到图上的比例尺,运用所学知识试着求出实际距离。

将书上的例题进行变式,使学习不再枯燥。

环环紧扣,节节相连。

学生求出伦敦到柏林的实际距离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我为后面教学埋下的伏笔。

我让学生翻倒图册的第一页进行观察,学生们很快发现这幅世界地图上没有标出比例尺。

我问学生:“难道这幅图是随便画出来的吗?你有办法得到它的比例尺吗?”学生在讨论中受到启发:“刚才求出伦敦到柏林的实际距离,现在再测量出它们之间的图上距离不就可以知道这幅图的比例尺了吗。

”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再次高涨。

这节课的结束使学生感到意犹未尽,探索新知的欲望更加强烈。

《比例尺》教学反思2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解比例和比例尺的认识后教学的。

学生认识了比例尺、知道比例尺有两种形式——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在此基础上学习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材提供了条件充分,结构封闭,以文字形式呈现的应用题,如果直接出示应用题让学生计算图距与实距,仅从知识与技能层面考虑,这并不难,但这样的教学形式呆板,内容乏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比例尺应用的价值。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尺》教学反思范本多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尺》教学反思范本多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尺》教学反思范本多篇比例尺》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简比以及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知识、正反比例和图形的放缩的基础上学习的。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尺》教学反思范本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尺》教学反思范本一这节《比例尺》教学我在设计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这样一节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在引入阶段,我选取了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中国地图和国旗的平面图),让学生观察这些平面图“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进而抓住比例尺的特性:图形的大小可以随意改变,但形状不能改变。

在推导概念之前,我力求将“猜想与估算”的教学引入课堂,首先让学生猜测购买“两幅住房平面图”中的哪一套面积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考查学生考虑问题是否全面,当学生对购买决策有争议时,我又及时的给他们一个带有比例尺的平面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起学生们对比例尺的注意,及时发现往往针对平面图的大小不能准确的判断实际图形的大小,平面图形的大小与比例尺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引起学生对学习比例尺的好奇心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进一步有侧重点的确定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在认识、研究、推导、归纳“比例尺”概念时,让学生试着画一画教室地面的平面图,亲身体验设计师的感觉,并且提供给学生一个学习资料,让学生自己亲自感受到画图的标准,在汇报交流时,恰当的传授知识,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认识缩小比例尺,针对学生们得到的很多结论,我将他们的作品一一展示给同学们看,(1)9厘米:9米=9:900=1:1006厘米:6米=6:600=1:100(2)6厘米:9米=6:900=1:1504厘米:6米=4:600=1:150(3)3厘米:9米=3:900=1:3002厘米:6米=2:600=1:300(4)18厘米:9米=18:900=1:5012厘米:6米=12:600=1:50让学生抓住1:100、1:300、1:50…….进一步认识比例尺有大有小,在讨论1:***-*****时,让学生们进一步认识比例尺的意义,但这一环节我认为课堂上还应该展开讨论,让学生打开思路,不拘一格的从多角度来思考比例尺的意义。

最新比例尺的教学反思不足之处(大全7篇)

最新比例尺的教学反思不足之处(大全7篇)

最新比例尺的教学反思不足之处(大全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最新比例尺的教学反思不足之处(大全7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比例尺的教学反思

比例尺的教学反思

比例尺的教学反思《认识比例尺》教学反思《比例尺》这节课是在学生研究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它是比和比例知识的延伸和应用,比例尺不是一把真正意义上的尺子,却是一个日常生活中极其重要的工具。

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对比例尺的研究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我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的编写意图,从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了新颖、操作性强的教学过程。

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是比例尺的意义,要在深刻理解比例尺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变通,学生才能真正掌握。

在课堂中,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学生热情洋溢,发言踊跃,我自认为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通过练,我发现存在一定的问题。

我进行了归纳,大致有以下几方面:一、概念错误求比例尺,应该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有的同学把它变成实际距离比图上距离。

二、不能确定图上距离对比例尺的接触较少,缩小的比例尺可能看到过,如地图等,放大的比例尺就比较少见。

因此,会有一个错误想法,较小的数是图上距离,继而就出现了实际距离比图上距离的情况。

三、在设x时应利用哪个长度单元是个难点根据比例尺列比例式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针对两种不同类型的问题,用方程解答,在解设未知数的时候,教材上出现的方法是在设未知数的时候,单位上就出现了不同,以至于学生不知道如何区分,什么时候该怎么设。

其实关键还是在于学生没有真正的理解比例尺的概念。

例如:比例尺1:XXX 这是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统一的时候的比,所以在用列方程进行解答的时候,如何进行解设只要抓住一个要点:对应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是相同的才能列出方程。

这样就不用去顾及怎么设,只要抓住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相同就可以了,怎么设都是可以解答的。

四、就是方法的选择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笔记《认识比例尺》教学反思认识比例尺是在学习比和比例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

在引入阶段,我选取了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出示两幅比例尺不同的中国地图,让学生仔细观察:“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进而抓住比例尺的特性:图形的大小可以随意改变,但形状不能改变。

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教学例题时,以“这里比例尺1:1000是什么意思”的提问引起学生猜想、议论。

为后面学习计算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打下知识准备。

最后归纳出比例尺的概念。

在教学数值比例尺后,又引导学生学习了线段比例尺让学生小组讨论,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区别和练习,对比例尺的知识有更深的认识,为后面的有关比例尺计算的实际问题做了很好的铺垫。

探究比例尺的实际应用时,时间比较紧张,学生虽基本完成了这个问题,但来不及反馈,导致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还不够扎实。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五一假期快到了,小明准备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北京旅游。

出发前,小明和爸爸妈妈需要去超市买一些旅游必备用品。

小明要用8分钟,爸爸比小明多用的时间,妈妈花的时间要比爸爸长2分钟。

要使三人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应按()的顺序购物,最少要()分钟。

A.爸爸→妈妈→小明,64B.爸爸→小明→妈妈,46C.小明→爸爸→妈妈,56D.妈妈→爸爸→小明,302.投掷3次硬币,有2次正面朝上,1次反面朝上,那么,投掷第4次硬币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A. B. C. D.3.一个班有50名同学,在下面的比中,不可能表示男女人数比是()A.1:1B.13:12C.2:3D.3:14.画圆时,圆的周长为15.7cm,那么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A.2.5cm B.5cm C.15.7cm5.已知a、b、c均不等于0,结果与a÷相等的是()A.a÷c×b B.a÷c÷b C.a÷b×c D.不确定6.观察下面的点阵图形,根据圆点的变化,探究其规律,则第8个图形中圆点的个数为()。

A.25 B.26 C.27 D.297.用长为4厘米,宽为3厘米,高为2厘米的长方体来拼一个实心的正方体,至少需要()个这样的长方体.A.4 B.24 C.48 D.728.王刚今年a岁,比她妈妈小b岁,再过x年后,王刚与她妈妈相差()岁.A.b B.a C.(a+b)﹣ax9.下面的数中,能与8、9、10组成比例的是()。

A.7 B.12.5 C.11 D.7.210.一个内部长6dm,宽3dm的长方体鱼缸内养了10条金鱼,水面高2.5dm。

强强把金鱼捞出来准备清洗鱼缸,发现水的高度降低到2.4 dm。

10条金鱼的体积约是( )cm3。

A.1800 B.180 C.45 D.1.8二、填空题11.如图,甲组合体由圆锥和圆柱组成,圆锥被挖去一部分后如图乙所示,则甲乙的体积的最简整数比为(_______),乙的体积比甲的体积少(_______)%。

(百分号前保留1位小数)12.1÷________=0.125=________:16==________%.13.一个工厂生产一种工艺品,由于采用了新工艺,现在每件产品的成本是40.5元,比原来降低了10%,比原来降低了(______)元。

14.从北京经南京到上海,其中北京到南京有三种不同的线路火车,从南京到上海有四种不同的线路火车。

那么我们可以有________条线路从北京到上海。

15.妈妈用高压锅蒸米饭,需要15分钟,减压需要8分钟,炒菜需要10分钟,妈妈最快________分钟就可以让家人吃上饭.16.0.24== :75= %= (成数)17.一个圆锥比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少16cm3,这个圆锥的体积是__.18.[]表示自然数的约数的个数.例如,4有1,2,4三个约数,可以表示成[4]=3.计算:([18]+[22])÷[7]=_____.19.5.05L=_____L_____mL 2小时15分=_____分.20.:15===÷40=%=(填小数)三、判断题21.甲数比乙数多10%,乙数就比甲数少10%。

()22.在含盐30%的盐水中,加入6克盐和14克水,这时盐水的含盐百分比是30%。

(_____)23.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____)24.一瓶饮料重650升. (______)25.一班人数的等于二班人数的,则一班的人数比二班少。

(______)四、作图题26.观察思考,动手操作.(1)把三角形ABC绕顶点B逆时针旋转90°,在图中画出旋转后的图形.(2)按2:1的比画出三角形ABC放大后的图形.放大后的三角形面积是原来的.五、解答题27.只列式不计算:⑴27.2减去11.8与13的和,差是多少?⑵45比x的25%多110,求x?28.有一个长方体的铁块,底面积是,高是4cm.把它锻造成一个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截面长是4cm(锻造的过程中没有损耗).求这个长方体的长是多少厘米.29.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修一段公路,甲先单独施工4天,完成这段公路的13,后来乙加入,两队合修3天,完成这段路的修筑任务,问乙单独修需多少天?30.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3厘米和4厘米,斜边长是5厘米.以斜边所在直线为轴旋转一周(如图),所得到的立体图形的体积是多少?31.如图,聪聪测量一个瓶子的容积,测得该瓶子的底面直径是12cm,然后他往瓶子内盛入一些水,正放时水高20cm,倒放时水高25cm,瓶子深30cm。

请你根据这些信息求出这个瓶子的容积。

3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cm)33.如下图,学校操场的跑道由正方形的两条对边和两个半圆组成。

明明在操场上沿着跑道跑了10圈。

一共跑了多少米?操场上跑道围成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六、计算题34.直接写得数。

8 9×34=13+14= 20÷47=512-14=85-28= 9.5-7.6= 50÷0.1=0.16×10= 35.简便计算(要求写出简算过程)++0.25﹣27××0.75+÷4【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D A A D D A D A二、填空题11.12:11 8.312.2 3 12.513.514.1215.2316.25; 18; 24;二成四17.8立方厘米18.519.50 13520.9;25;24;60;0.6.三、判断题21.×22.√23.×24.错误25.正确四、作图题26.4倍五、解答题27.⑴27.2-(11.8+13)⑵45-25%x=11028.8cm29.2天30.114立方厘米31.2826cm332.72平方厘米33.3084米 6426平方米六、计算题34.23;712;35;712;57;1.9;500 ;1.6;35.1;25;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闰年的上半年有()天A.181 B.182 C.183 D.1842.芳芳和媛媛各走一段路。

芳芳走的路程比媛媛多,芳芳用的时间比媛媛多,芳芳和媛媛的速度比是( )。

A.5:8 B.8:5C.27:20 D.16:153.下面图形中只有一条对称轴的是()A.长方形 B.等要三角形 C.圆 D.平行四边形4.把一个棱长是6cm的正方体切成棱长是3cm的小正方体,可以得到()个小正方体。

A.3 B.8 C.275.自然数按因数的数分,可以分为( )。

A.奇数和偶数B.质数和合数C.质数、合数、0和16.比的前项扩大2倍,后项缩小4倍,比值就()A.扩大2倍 B.缩小4倍 C.缩小2倍 D.扩大8倍7.,,,,…,这一列数中的第10个数应该是( )。

A. B. C. D.8.540÷(3×2)的商是()位数。

A.1 B.2 C.39.观察下图,从( )看到的形状不同。

A.正面 B.左面 C.上面10.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表面积的总和()。

A.增加了 B.减少了 C.不变二、填空题11.这5个分数中有两个可以写成一个分数与其倒数之差的形式(例如-,那么这两个分数为(____)和(____)。

12.小疑问的生日是8月3日,则在下图八月的日历中随机圈一个日期,正好圈到小疑问生日的概率是______。

(结果用分数表示)13.我能很快数出来(1)图中有________个图形,有________个立体图形,________个平面图形。

(2)从左数是第________个,第________个是。

(3)从右数,是第________个,左边是________,右边是________。

(4)从左数是第________个,从右数是第________个。

14.海平面的海拔高度记作0米,海拔高度为550米,表示_____;海拔高度为-210米,表示______。

15.2吨780千克=________吨 0.45升=________毫升0,25时=________分 2.5立方米=________立方分米.16.一个数由3个亿,6个千万,4个千,8个一组成,这个数写作______,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是______万,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______亿.17.24:________=15÷25=________%=________(填小数)。

18.用1,4,5,6四个数,通过四则运算(允许用括号),组成一个算式,使算式的结果是24,那么这个算式是________.19.把一个棱长是10cm的正方体铁块熔铸成一个底面直径是20cm的圆柱体铁块,这个圆柱体铁块的高约是(___________)cm。

(得数保留整厘米。

)20.缺了________块。

三、判断题21.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____)2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6dm,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______)23.-5℃表示零下5摄氏度,它比-3℃温度低。

(______)24.一个盒子里装有同样大小的黄、白乒乓球各3个,要想使取出的乒乓球中一定有两个黄乒乓球,则至少应取出5个球。

(_____)25.一个三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约是4.20,这个数最小是4.201。

(_____)四、作图题26.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

1,5 - 5 -5 3.5 —五、解答题27.有一台小型收割机,作业宽度是1.5m,每小时行3km,大约多少小时可以收割完下面这块麦地?(得数保留整数)28.求阴影部分的周长(单位:厘米)29.某校有一幢三层的教学楼,每层有5个教室,有这些教室里放了360盆花,平均每个教室放多少盆花?30.商店运来苹果和梨一共150筐,其中梨的筐数是苹果的12,商店运来苹果和梨各有多少筐?31.求下图的表面积和体积,单位: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