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最详细
会考必备:初二生物关键知识点整理

会考必备:初二生物关键知识点整理1. 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自我复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 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真核细胞具有细胞核和细胞器。
2. 细胞器- 细胞核: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包含遗传物质DNA。
- 线粒体:进行细胞呼吸,产生能量。
-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 内质网:合成和运输蛋白质。
- 高尔基体:进行蛋白质的修饰和分泌。
- 溶酶体:消化细胞内外的物质。
3. 组织器官- 组织:由相同类型的细胞组成,具有相同的功能。
- 器官:由多种组织构成,完成特定的功能。
4.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 器官包括鼻腔、气管、支气管和肺。
5.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消化为养分,吸收到血液中。
- 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和小肠。
6.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 器官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
7. 生殖系统- 生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生殖细胞,参与生殖过程。
- 男性生殖系统包括、输精管和。
- 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和子宫。
8. 生长发育- 生长是生物体体积和质量的增加。
- 发育是生物体从胚胎到成熟的过程。
9. 遗传与进化- 遗传是生物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的特征。
- 进化是物种逐渐演化和适应环境的过程。
10.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不同物种的数量和多样性。
-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至关重要。
以上是初二生物的关键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的会考备考有所帮助!。
八年级生物会考总复习知识点大全

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的结构及功能
-经典的生物膜结构,流动模型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2.细胞的分裂
-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过程、特点和区别
-完全有丝分裂和不完全有丝分裂
-节律分裂的类型和意义
3.遗传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和重要结论
-因子的概念、性状的表现和基因型的关系
-显性和隐性基因、纯合和杂合的概念
-基因的分离、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
4.遗传的分子基础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RNA的种类和作用
-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机制
5.生物的进化
-进化的概念和目的
-自然选择的理论和证据
-人类的进化历程和人类被归类的方式6.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氮、碳、水的循环过程和重要环节-活性氮和化学肥料的危害
-生物对环境的调节及适应性
7.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生命起源的理论和实验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
-生物在地球上的演化过程
8.植物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器官的种类和功能
-维管束植物的结构及功能
-不同组织的类型和分布
9.植物的营养和物质运输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条件
-根的结构和功能
-全株生长对物质运输的要求
10.动物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动物的器官系统及其功能
-动物的感觉和运动
-呼吸和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1.遗传和遗传病
-遗传物质的转移和变异
-基因突变及其效应
-常见的遗传病和疾病的基因治疗12.营养和健康
-膳食纤维和水的重要性
-常见的营养相关疾病预防和治疗。
初二生物会考主要知识点总结

初二生物会考主要知识点总结
初二生物会考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
1. 细胞与组织
-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 细胞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 组织是由相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组成的。
2. 生物的营养与消化
- 生物需要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 消化是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包括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
3. 生物的循环与呼吸
- 循环系统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同时
将代谢产物带回排出体外。
- 呼吸是生物体与外界交换气体的过程,包括呼吸道、肺和气
体交换。
4. 生物的运动与支持
- 生物通过骨骼和肌肉的协调运动来完成各种活动。
- 骨骼系统提供支持和保护,肌肉系统提供力量和动力。
5. 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 生物的生长是指体积和质量的增加,包括细胞分裂和细胞扩大。
- 繁殖是生物种群数量增加的过程,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6. 生物的调节与协调
- 生物体内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来调节和协调各种生理活动。
-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传递信号,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分泌调节。
以上是初二生物会考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你的有所帮助。
初中生物会考必背知识点归纳

初中生物会考必背知识点归纳1、生物圈(定义):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生活环境:生物的生存空间和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分类: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性质等②生物因素----影响其中一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探究问题的一般过程: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讨论和交流。
4、光对鼠妇生活影响设计对照试验几点注意事项:①实验结束后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②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③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减少偶然因素。
5、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捕食关系(兔以一些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竞争关系(水稻和田中杂草争夺阳光、养料、水分等)合作关系(蚂蚁、蜜蜂等群体生活的昆虫)寄生关系(蛔虫、猪肉绦虫等寄生在人和其他动物的体内)6、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7、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8、生态系统组成:⑴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9、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许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完整版)初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初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汇总1.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除了病毒。
2.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物圈提供了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包括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4.环境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可以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类。
5.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
6.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则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7.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链相互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8.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9.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和收镜。
10.目镜看到的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11.如果在视野中看到物像偏左下方,需要将标本朝左下方移动,以使物像移到中央。
如果标本朝右上方移动,则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会朝左下方移动。
12.如果载玻片上写着‘上下’,但视野中看到的是‘下上’,可以将写着‘上下’的纸片左旋或右旋180度。
13.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需要准备、制作和染色三个步骤。
具体步骤包括擦干净、滴清水,撕下内表皮、展平,盖盖玻片,滴碘液,吸水。
14.染色可以使细胞结构更清晰,但会影响活细胞的生物活性,甚至导致细胞死亡。
因此,在观察活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不应该进行染色。
15.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需要准备、制作和染色三个步骤。
具体步骤包括擦干净、滴生理盐水,刮几下、涂抹,盖盖玻片,滴碘液,吸水。
16.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7.细胞由无机物(如水、无机盐、氧等)和有机物(如糖类、核酸、蛋白质)组成。
18.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植物有)和线粒体(动、植物有)是能量转换器。
19.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和DNA组成染色体。
八年级会考生物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会考生物必背知识点生命的特征:
生命的特征可以分为5个方面,分别是生命的机体器官化、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对环境的适应和繁殖能力。
1. 机体器官化
生命的机体器官化是指生命体内存在着一些特殊的结构,这些结构相互协作,完成生命所必需的各种功能。
例如,植物发达的根、茎、叶,动物的神经、肌肉等器官,都是生命机体的组成部分。
2. 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包括合成有机物、分解有机物、能量转换等过程。
这些化学反应是有机体内外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而真核生物中,新陈代谢是在细胞内质中完成的。
3. 生长发育
生命体的生长发育是指无机物质逐渐转化为有机物质,生命机体逐渐变得成熟、发育、壮大的过程。
生长发育是有机体内源性机制和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同时还受到生命机体本身基因的调节控制。
4. 对环境的适应
生命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是生命的特征之一。
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命体可以产生各种适应性的形态和生态型。
例如,动物在不同环境下发生的生态型变化,如极地熊、驼峰等,以及植物和微生物的形态适应等都是对环境适应的表现。
5. 繁殖能力
生命体繁殖能力的表现形式也是非常多样的,不同物种之间表现的形式也有所不同。
例如,植物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繁殖,包括块根繁殖、根茎、各类坚果等方式。
动物的繁殖方式则更加复杂,包括卵生、胚胎发育、哺乳等多种方式。
综上所述,生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其中机体器官化、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对环境的适应和繁殖能力是生命的五大特征。
这些特征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生命的神秘面纱。
八年级会考生物知识点总汇

八年级会考生物知识点总汇八年级的学生们在即将进行的会考中要面对的学科之一就是生物。
而生物学作为一门学科,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并且有些知识点较为细节,学生们需要掌握得非常清晰。
于是,本文将就此为大家总结八年级生物学知识点,以帮助各位同学考前进行有效的复习。
一、生物体内的物质生物体内的物质主要涉及有机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脂质和蛋白质。
有些物质对生命特别重要,比如说DNA和RNA。
在复习生物体内物质相关知识点的时候,学生们需要重点掌握有机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脂质以及蛋白质的概念、作用、分类等。
二、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是构成生命的最基本单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决定了生命的特性。
在学习细胞相关知识点的时候,要注意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功能以及细胞的类型等内容。
同时,对于细胞内部的大量器官,如粒线体、核糖体、高尔基体等也要进行深入学习。
三、生殖和遗传生命的延续需要依靠生殖,而生殖又与遗传密切相关,是重要的生物学知识点。
在掌握生殖和遗传相关知识点时,需要重点掌握有关传递基因的原理以及人类生殖系统的构造、结构和功能。
四、生物生长、发育和代谢生物在生长、发育以及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反应,如新陈代谢就是最基本的反应。
在生物生长、发育和代谢相关知识点的学习中,需要重点掌握有机物的合成、分解,氧化还原反应等一系列反应过程。
五、生物环境和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多种生物体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
生态系统的形成及其环境对生物体的影响是学习此知识点时的重点内容。
学生们还需了解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相关知识点,了解生态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总之,八年级生物学知识点涉及内容十分全面,学生们需要在复习时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深入学习和掌握,才能够在考试中达到优异的成绩。
初二生物会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初二生物会考重点知识点归纳初二生物会考重点知识点归纳随着初中会考的来临,初二的学生已经逐渐进入备考状态。
复习的时候内容综合性比较强,小伙伴们要有意识地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二生物会考知识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初二生物会考知识:人体的营养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维生素A:促进人体正常的发育,增强抵抗能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缺乏时,皮肤粗糙,夜盲症。
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缺乏时,神经炎,脚气病。
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
缺乏时,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缺乏时,佝偻病(如鸡胸、X形或O形腿等)、骨质疏松症。
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
2、消化和吸收(1)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分泌消化液,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提出问题:淀粉有无变化?(2)小肠的结构特点: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肠壁构造(由内向外):黏膜、黏膜下层、肌肉层、浆膜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1)最长; 2)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3)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4)有各种消化液。
生物会考必背知识点2021初二

生物会考必背知识点2021初二
以下是2021年初二生物会考必背知识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 细胞的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3. 遗传与变异:基因、染色体、基因突变等
4. 生物的分类:五界系统、生物的种属划分等
5. 植物组织与器官:根、茎、叶等结构和功能
6. 动物的结构与生理: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
7. 生物的繁殖: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8. 生态系统:生态位、食物链、食物网等
9. 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
10. 常见的生物实验技术和观察方法:显微镜观察、培养基制备等
请注意,以上是基本的必背知识点,具体考察的内容可能会根据不同地区、学校和教材有所差异,建议你参考教材和教师的指导,确定具体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
初二生地会考复习资料

初二生地会考复习资料初二的同学们,生地会考可是我们初中阶段的一次重要考试,它的成绩会对我们未来的升学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提高复习效率,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一份较为全面的复习资料。
一、生物复习要点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要清楚了解细胞的各个部分,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的结构和功能。
比如,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控制中心。
2、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细胞的分裂使得生物体细胞数量增加,生长则让细胞体积增大。
这部分要理解有丝分裂的过程和特点。
3、生物的营养方式包括自养和异养两种。
自养生物能够自己制造有机物,像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异养生物则需要从外界获取有机物,比如动物。
4、动植物的结构层次植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要能区分两者的不同。
5、生态系统这是一个重点内容,要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
还要明白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以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特点。
6、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遗传使生物的性状得以延续,变异则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要掌握遗传物质 DNA 的结构和功能,基因的概念,以及常见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7、生物的进化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要理解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二、地理复习要点1、地球和地图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比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
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要能够熟练运用地图获取信息。
2、世界的气候气候的主要类型、分布地区、特点以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3、世界的地形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主要的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等地形区的位置和特点。
4、世界的人口和人种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分布规律,以及不同人种的分布地区和特点。
5、中国的地理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中国的人口、民族、经济发展等人文地理特点。
初二生物会考复习全部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以海平面为准,上达10千米,下达10千米。
2、生物圈中的生物:a.大气圈中主要有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以及细菌等微小生物b.水圈中的生物大多数生活在水面150米以内c.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3.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的条件:营养物质、水、空气、阳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4.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是绿色水库、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6.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温度、水分、空气等等。
(1)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并需要水、二氧化碳作原料(3)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也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当环境中的几个或者一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4)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1、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
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影响环境,蚯蚓使土壤更加疏松和肥沃。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应和谐发展。
四.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初二生物考试重点知识点总览

初二生物考试重点知识点总览一、生物学基本概念1.1 生命的基本特征- 细胞结构- 新陈代谢- 生长、发育与繁殖- 遗传与变异1.2 生态学基本概念- 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 食物链与食物网- 生态平衡二、细胞与遗传2.1 细胞结构与功能-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细胞器2.2 细胞分裂与分化- 有丝分裂- 无丝分裂- 细胞分化2.3 遗传与变异- 基因与DNA- 遗传信息的传递-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三、植物与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3.1 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根、茎、叶的结构与功能- 花、果实、种子的结构与功能3.2 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骨骼与肌肉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泌尿系统-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四、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4.1 生长发育- 胚胎发育- 儿童生长发育- 青少年生长发育4.2 生殖- 生殖系统结构与功能- 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 人类生殖技术五、生态与环境5.1 生态环境-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5.2 环境问题- 气候变化- 水资源短缺- 土壤污染- 生物多样性保护六、人类与生物圈6.1 人类活动与生物圈- 农业生产- 工业生产- 生活消费6.2 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七、实验与探究7.1 生物学实验方法- 观察法- 实验法- 调查法7.2 生物学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 假设与预测- 实验设计与实施- 数据收集与分析- 结论与反思以上为初二生物考试的重点知识点总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八年级会考生物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会考生物知识点归纳生命是一个神奇而又神秘的过程。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学问,其中涵盖了领域广泛的知识,包括从单细胞到多细胞生命形式的演变,从微观分子层面到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
在八年级的生物学学习中,我们所学习的内容不仅仅是单纯地记忆知识点,更要理解其内在的逻辑和关系。
以下是八年级会考生物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掌握生物学知识有所帮助。
一、生命基础知识1. 细胞:所有的生命都来自细胞,在八年级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不同类型的细胞,如肌肉细胞、脑细胞和造血细胞等等。
2. 细胞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到不同的细胞,是细胞分裂的过程。
八年级学习需要了解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类型的细胞分裂。
3. 基因和遗传:基因是一段DNA序列,决定了我们的遗传特征。
八年级学习需要掌握基因、染色体和遗传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并了解基因突变对个体进化和疾病形成的影响。
二、生物多样性1. 生物分级系统:在八年级的学习中需要了解动植物的分类,学习如何使用分类表来辨别物种和确定它们的关系。
同时,学习如何使用分类的角度观察和描述动植物的特征。
2. 物种多样性:学习如何保护物种多样性,了解为何物种的灭绝是不可逆转的。
同时需要理解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生命过程1. 代谢:代谢是包括所有生物化学过程的总称,如有氧和无氧呼吸、合成、分解和转化等等。
在八年级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类型代谢的区别,以及代谢与营养之间的关联。
2. 植物生长原理:在八年级的学习中需要了解根和茎的功能、植物的生长原理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生长规律。
同时,学习如何评价植物的健康状况和生长需求。
四、生物与环境1. 生态系统:在八年级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生态系统,它是如何运作的,以及不同生物之间以及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2. 环境保护: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采取有效措施去减少污染,在生态系统中建立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地球健康。
初二生物:会考必考知识点梳理

初二生物:会考必考知识点梳理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 生物的组成: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可以分为原核细
胞和真核细胞。
- 生物的特征:生命的七个特征包括呼吸、营养、排泄、感应、运动、生长和繁殖。
二、生物多样性
- 动植物的分类: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植物
可以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 物种多样性: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保护物种多样性
对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至关重要。
三、生态系统
- 生物圈:包括陆地生物圈和水域生物圈,其中陆地生物圈包
括森林、草原、沙漠等生态系统。
- 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能量和
物质的转移和循环。
- 生态平衡: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维持着生态平衡,包括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和共生关系等。
四、人体生物学
- 人体的组成:人体由器官、组织、细胞和细胞器构成,不同器官有不同的功能。
- 健康与疾病:人体健康与饮食、运动、休息等生活惯密切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也是重要的。
五、生物科学与技术
- 科学研究方法:生物科学研究需要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推理。
- 生物技术应用:生物技术在农业、医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六、生命伦理与生物安全
- 生命伦理:生物科学与技术的应用需要考虑伦理道德和社会价值观等因素。
- 生物安全:生物实验和应用需要严格的安全措施,以防止生物灾害和生物恐怖主义的发生。
以上是初二生物会考必考知识点的梳理,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初二生物会考知识点精选

初二生物会考知识点精选
1. 细胞
-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各种形态和功能。
- 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种类型。
- 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真核细胞含有细胞核。
- 细胞内有许多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2. 细胞分裂
- 细胞分裂是细胞增殖和生长的基础过程。
- 细胞分裂分为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类型。
- 有丝分裂包括纺锤体形成、染色体分离和细胞质分裂等步骤。
- 无丝分裂是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没有纺锤体的参与。
3. 遗传与进化
- 遗传是指生物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 遗传物质是DNA,存在于细胞核和线粒体中。
- 遗传信息通过基因传递,决定了生物的性状和特征。
- 进化是生物种群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改变和适应环境的过程。
4. 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环境组成,包括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和物质能量的循环。
- 生态系统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种类型。
-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存在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关系。
- 生态系统受到污染和破坏的威胁,需要保护和管理。
5. 微生物
-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微小的生物体。
-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空气和生物体内。
-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分解有机物和氮
循环等。
- 一些微生物还可以引起疾病,需要做好预防和控制。
以上是初二生物会考的知识点精选,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八年级生物会考知识点全部

八年级生物会考知识点全部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生命规律、生命系统和生命过程的自然科学。
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生物,包括动、植、微生物等各种生物体。
下面是八年级生物会考知识点的全部内容。
一、生命的起源和演化1. 生物起源的基本概念、观点和证据。
2. 生命演化的基本概念、演化途径、影响因素。
3.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
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学说的发展历程。
2. 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细胞核。
3. 细胞的功能——新陈代谢、遗传、分化、分生。
三、遗传与进化1. 遗传的基本概念和遗传现象。
2. 遗传物质DNA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基因概念。
3. 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染色体基础遗传规律。
4. 进化的基本概念、证据和理论。
四、生物间的关系1. 生物的种类和分类方法。
2. 生物的共生、对抗和协同关系。
3. 生态平衡和生态破坏。
五、生物的生长和发育1. 生长的基本概念和生长规律。
2. 发育的基本概念,周期和调节。
3. 变态发育和性别决定。
六、器官和系统1. 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与吸收。
2. 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血压的调节及其重要作用。
3.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人体呼吸的过程和重要作用于生命活动中。
4. 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肾脏的作用及其调节。
5. 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七、健康1. 健康与疾病的概念,常见疾病、其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
2. 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及其防治。
3. 四季与健康的关系。
以上就是八年级生物会考知识点的全部内容。
生物学知识十分广泛,以上内容仅为基础知识,大家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了解。
八年级生地会考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生地会考知识点总结一、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
1. 生物和生物圈。
- 生物的特征。
-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 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如动物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排出废物,植物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例如含羞草受到触碰会合拢叶片。
-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个体能够由小长大,并且能繁殖后代。
-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如种瓜得瓜(遗传),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变异)。
- 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生产者 - 植物,消费者 - 动物,分解者 - 细菌和真菌)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 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箭头指向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
食物网是由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2.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 显微镜的使用: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有),动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质中有线粒体等细胞器,线粒体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物质包括有机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和无机物(水、无机盐)。
-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先复制加倍再均分到两个新细胞中,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器官→系统(八大系统)→动物体。
-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植物体。
初二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必会知识点

初二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必会知识点七年级上册1、生物的基本特征5点:①新陈代谢②生长发育③繁殖④遗传和变异⑤应激性2、常用的生物学探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等;3、显微镜中放大作用的结构是目镜和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物镜4、对光“四转动”:转动粗准焦螺旋升镜筒→转动转换器低倍物镜→转动遮光器大光圈→转动反光镜明亮视野5、调节光线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6、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细胞变大,数目变少,视野变暗;操作顺序为:①移动装片——物像到视野中央“物像偏哪向哪移”;②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③转动细准焦螺旋——物像更清晰;7、显微镜使用的注意要点:①显微镜成倒像——上下左右均相反;②观察时先降镜筒,眼睛看物镜;③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8、临时装片的制作:擦、滴、取、展、盖、染;“滴”的不同——植物细胞滴清水;动物细胞滴生理盐水维持细胞正常形态;“盖”的方法——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平;避免出现气泡;“染”的方法——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9、在显微镜视野中污点可能在:目镜、物镜、装片上;10、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生物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前者如:衣藻、草履虫、细菌;大多数生物为多细胞生物;11、植物细胞各结构的名称和功能:1 细胞壁,保护支持;2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3 细胞质,不停流动,加快物质交换;4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5 液泡,含有细胞液,溶解多种物质;6 线粒体,提供能量,呼吸作用的场所;7 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12、动物和植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有叶绿体、细胞壁、液泡;动物细胞没有;13、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细胞分裂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体积增大;细胞分化形成组织;14、体细胞分裂后,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细胞分裂后形成的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15、人体的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血液是结缔组织植物的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16、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17、植物类群有藻类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藻类植物最低等无根、茎、叶;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有输导组织;裸子植物种子无果皮包被;被子植物最高等种子有果皮包被,又称为绿色开花植物六器官18、植物体吸收的水分有95%以上用于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促进水循环;叶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意义:1促进水分的吸收;2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3帮助植物体散热降温;19、光合作用实验先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20、光合作用实验中的变量:①夹黑纸片——光照;②银边天竺葵——叶绿体;21、光合作用表达式:光合作用是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的过程; 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提高光合作用效率:间作套种、合理密植22、呼吸作用表达式: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用叶片做呼吸作用实验时,需要放在黑暗环境,原因是光合作用能吸收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要避免光合作用的干扰;23、绿色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24、验证实验的归纳:①淀粉:滴加碘液变蓝色;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③氧气增多: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④氧气减少:燃烧的蜡烛熄灭;25、提高产量有机物的方法——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延长光照时、增加昼夜温差;26、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身体都有许多体节构成;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蚯蚓用湿润的体壁呼吸; 蝗虫用气管呼吸,体表有外骨骼,;27、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卵生;28、鸟类的前肢变成翼,双重呼吸,气囊储存气体但不发生气体交换,卵生,体温恒定;29、哺乳动物体表被毛,牙齿分化,体腔中有膈,胎生哺乳以上为特有,用肺呼吸,体温恒定;30、鱼类、鸟类、哺乳动物体内有脊柱,都属于脊椎动物;31、关节是活动的骨连结,包括关节面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关节腔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骼肌、骨和关节三者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的;32、先天性行为:生来就有,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学习行为:遗传因素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33、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繁殖方式为自我复制;营养方式为寄生;34、细菌都是单细胞个体,细菌区别于其他细胞的特点: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特殊结构:鞭毛、荚膜; 芽孢是休眠体; 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营养方式为异养;35、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菌;霉菌是多细胞真菌;生殖方式多为孢子生殖;营养方式为异养;36、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物种越多,生物间共同特征越少;七年级下册1、①糖类是人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②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③脂肪是人体内的储能物质;④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⑤维生素既不参与细胞构成又不能够提供能量;2、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成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铁易患贫血;碘是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缺碘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3、缺维生素A患夜盲症、干眼症食物来源:鱼肝油、动物肝脏;患神经炎、脚气病;食物来源:谷物种皮缺维生素B1缺维生素C患坏血病;食物来源:新鲜的水果蔬菜缺维生素D患佝偻病、骨质疏松症;食物来源:鱼肝油、动物肝脏4、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肝脏分泌胆汁,胆囊储存胆汁5、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胆汁对脂肪起乳化作用;含一种消化酶的消化液是:唾液消化淀粉、胃液消化蛋白质;含多种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肠液、胰液消化淀粉、蛋白质、脂肪6、淀粉在口腔开始消化;参与的消化液:唾液蛋白质在胃开始消化;参与的消化液:胃液脂肪在小肠开始消化;参与的消化液:胆汁三种物质都最终在小肠完成消化;参与的消化液:肠液、胰液7、淀粉先被消化成麦芽糖,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蛋白质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 脂肪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8、关于实验——“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消化成麦芽糖——有甜味”①为什么放在37℃水中——消化酶起消化作用最适宜的温度;②变量1: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物理消化 变量2:唾液——化学消化 ③分析现象的思路:加碘液变蓝色说明没消化;不变蓝说明被消化了;9、消化道中有吸收作用的结构有胃,小肠,大肠,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10、水、无机盐、维生素小分子有机物不经消化直接吸收;1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①肺泡外面缠绕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③肺泡数量多12、呼吸的过程:完成外界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一外界与肺泡的气体交换原理:呼吸运动; 二肺泡内的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 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氧气扩散进血液,二氧化碳扩散进肺泡;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O 2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CO 2主要进入血浆四组织里的血液与组织细胞气体交换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氧气扩散进组织细胞,二氧化碳扩散进血液;13、吸气: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膈肌收缩顶部下降,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进入肺; 呼气相反;14、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3种组成; 血浆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红细胞呈双面凹的圆饼状,含有血红蛋白,因此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吞噬细菌,有防御疾病的功能;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15、RBC 和WBC 在结构上的区别是:成熟的RBC 红细胞没有细胞核,WBC 白细胞有细胞核; 呼气时 吸气时吸呼气 AB 段肺内压 < 大气压16、红细胞低于正常值是贫血贫血患者多食用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白细胞高于正常值是炎症;17、临床实践中最重要的血型系统是ABO血型系统;包括A、B、AB、O这四种血型;一般来说,输血时应输同型血为原则,如果血型不合输血会导致红细胞凝集现象;18、一个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19、心脏有四腔:20、与心脏相连的血管:1“房连静”:左肺右腔 ---识图2“室连动”:左主右肺——识图21、在人体的循环系统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存在瓣膜结构的是:①房室瓣心房和心室之间、②动脉瓣心室和动脉之间、③静脉瓣静脉内保证血液流向:静脉向心→心房→心室→动脉离心22、两条循环路线:1起于心室,止于心房; 2起点:体左肺右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血物质交换静脉血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静脉血气体交换动脉血23、肺泡处氧气含量最高,二氧化碳含量最低;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24、组织细胞处二氧化碳含量最高,氧气含量最低;当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红蛋白与氧分离;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25、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测量血压的部位是上臂的肱动脉;26、测量脉搏的部位是手腕的桡动脉;27、排泄三条途径: 1排汗:通过皮肤,排出水、无机盐、尿素2呼吸: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水3排尿: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水、无机盐、尿素28、肾单位由肾小体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29、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识图:①肾小球的滤过作用由血液→原尿;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由原尿→尿液原尿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出现了以上两种,问题在肾小球尿液不含葡萄糖;30尿液的排出过程:在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输尿管,再流入膀胱暂时储存,最后经尿道排出体外;31、排尿有利于代谢废物及时排出体外,还可以调节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生理功能;32、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作用,使人体各项生理活动相互协调,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以神经调节为主;33、所有的内分泌腺组成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血液;生长激素:垂体分泌,幼年少为侏儒症,幼年多为巨人症,成年多为肢端肥大症;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分泌,幼年少为呆小症,成年缺碘为地方性甲状腺肿;胰岛素:胰岛分泌,起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分泌过少为糖尿病注射胰岛素治疗34、脊髓灰质在内和白质在外;脊髓的功能:①反射因为脊髓灰质有神经中枢;②传导因为白质有神经纤维3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的组成识图: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纤维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纤维⑤效应器36、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都是由灰质和白质组成;37、大脑皮层灰质上有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如: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听觉中枢形成听觉、语言中枢人类特有;38、小脑的功能: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39、脑干:连接大脑、小脑和脊髓的桥梁;有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吸吮反射;脑干损伤极易造成死亡;40、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低级的神经活动,由脊髓或脑干等处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高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完成;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最突出特征是能够对语言文字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因为人类特有语言中枢,动物没有;41、眼球的结构——①晶状体折射光线;②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③黑眼球指虹膜;白眼球指巩膜;④视觉感受器在视网膜;42、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形成物像→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43、近视的原因:晶状体的曲度变大或眼球的前后径变长;物像落到视网膜的前方,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应佩戴凹透镜矫正;44、听觉感受器在耳蜗;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45、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以上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46、做抗原的有病原体、移植器官、疫苗等;47、从免疫类型分析计划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48、卡介苗——预防结核病;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49、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病原体是指致病的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50、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①控制传染源:扑杀患病的鸡、狗等;隔离病人;给病人打针吃药等;②切断传播途径:空气、饮食用具、环境消毒等;③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阻止探望病人、锻炼身体等;51、艾滋病AIDS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该病毒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52、非处方药简称OTC;八年级生物知识提纲1.桃花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 ;其中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前者包括花药和花丝;后者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三部分;单性花是指只有雌蕊或者雄蕊的花,两性花是同时具有雌蕊和雄蕊的花,桃花属于两性花,黄瓜花属于单性花;单性花的传粉方式只能是异花传粉,自花传粉的花一定是两性花;每朵花单独着生在茎上的花叫做单生花 ,例如:桃花 ,而菊花、向日葵等则属于花序 ;2.绿色开花植物果实和种子形成之前必须进行的两个生理活动是传粉和受精 ,被子植物特有的受精方式是双受精,它是指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将来发育成胚;另一个精子与中央细胞结合;这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受精作用完成以后, 子房慢慢膨大起来,将来发育成果实;在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 ,珠被将来发育成种皮;一个果实里含有多少种子取决于一个子房里胚珠的数目;我们在吃玉米果穗时,常会发现有缺粒现象,其原因是传粉不足 ,农业生产上可用人工授粉的方法加以弥补;3.菜豆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两部分;其中后者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组成,子叶有 2片,有贮存营养物质的作用,属于双子叶植物;玉米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胚也是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组成,子叶 1 片 ,有转运营养物质的作用,胚乳有贮存营养物质的作用,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4.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 自身条件是:种子必须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 ;种子萌发时,首先吸水膨胀 ,种皮变软,利于突破;种子吸水时, 呼吸作用增强,贮藏在子叶或胚乳内的有机物逐步分解,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输送给胚根、胚轴和胚芽 ;胚的各部分吸收营养之后,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根 ,随后胚轴伸长, 胚芽突破种皮背地生长,发育成茎和叶,胚发育成新植物体的幼苗 ;5.根的分类:主根是指由胚根发育成的根,侧根是指从主根上生出的根;而不定根指从茎、叶等部位生出的根;一株植物根的总和称为根系 ;根系的入土深度大于地上部分的高度;一般来说单子叶植物的根系为须根系 ,双子叶植物的根系为直根系 ;6.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位;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部分;根冠有保护作用,分生区的细胞体积较小、细胞核较大,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属于分生组织;伸长区的细胞出现大液泡 ,迅速伸长,是生长最快的部位;成熟区的细胞停止伸长,开始分化,形成导管和根毛 , 其中导管有运输水和无机盐的作用,根毛有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作用;根的生长主要依靠分生区增加细胞数量和伸长区细胞的迅速伸长;7.植物主要通过成熟区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其中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使枝叶繁茂;含磷的无机盐能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农民张伯伯种了很多大豆,应该多施用含磷的无机盐;8.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土壤,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比例,配成营养液 ,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9.植物的芽按着生位置分为顶芽和侧芽;按将来发育结果的不同分为枝芽、花芽和混合芽 ;10.在芽的结构中,芽轴位于枝芽中间部分 ,能发育成茎 ;生长点位于芽轴中央顶端 ,细胞能分裂、分化产生新的芽结构;叶原基位于生长点周围,能发育成幼叶 ;幼叶位于芽轴外侧,能发育成新的叶 ;芽原基位于芽轴和幼叶之间,能发育成侧芽;11.顶端优势是指顶芽生长旺盛时,侧芽的生长会受到抑制的现象;在根、茎、芽中,属于分生组织的分别是分生区、形成层和生长点;12.无性生殖是指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植物界最常见的无性生殖是营养繁殖,即: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常见的方法有压条、扦插和嫁接三种,嫁接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在一起;无性生殖的繁殖速度快,有利于保持亲本的优良形状 ;13.组织培养是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的根、茎或叶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使它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14.昆虫的受精方式是体内受精,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不完全变态发育是指昆虫的发育经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差别不明显 ;例如:蝉、蝗虫、蟋蟀、等;蝗虫的发育过程中外骨骼不能随幼虫身体的生长而生长,幼虫生长过程中有蜕皮现象,幼虫要蜕 5次皮才能发育成成虫;受精卵刚孵出的幼虫称为一龄幼虫,以后每蜕一次皮增加一龄,灭蝗的最佳时期3 龄之前的幼虫;完全变态发育是指昆虫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差别明显 ,例如蚊、蝇、蜂、蝶、家蚕等;15.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特征是体外受精,变态发育;青蛙的发育过程要经历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四个阶段,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既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属于变态发育;16.鸟类的繁殖行为包括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受精方式是体内受精,根据孵出后是否充分发育可以分为早成雏和晚成雏 ;17.卵白:具有保护作用,还能供给胚胎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和养料;胚盘: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卵黄膜:它和卵壳主要起到了保护作用;卵黄:贮存着供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卵细胞的主要成分;系带:有固定和减震作用;气室:贮存空气,提供胚胎发育所需要的空气 ;胚盘、卵黄膜和卵黄共同构成了鸟的卵细胞;18.人的生殖系统分为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 ;男性的主要性器是睾丸 ,也是男性的性腺,呈卵圆形,位于阴囊内,左右各一,能够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附睾能贮存和输送精子,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有利于精子活动,输精管和阴茎是输送精液的管道;19.女性的主要性器官是卵巢,也是女性的性腺,呈卵圆形,位于盆腔内子宫两侧 ,左右各一,能够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是输送卵细胞的管道,也是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子宫是孕育胎儿和定期发生月经的场所;阴道是排出月经和分娩出胎儿的通道;20.第一性征是指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第二性征指在性激素作用下除第一性征之外的差别 ;青春期发育特点:显着特点:身高体重迅速增加;突出特征:生殖器官发育和成熟;21.人的精子呈蝌蚪形,能游动 ;卵细胞呈球形,是人体的最大细胞,含有丰富的卵黄;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形成受精卵;人类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发育的场所是输卵管和子宫 ;胎儿发育早期营养来自卵黄 ,后期来自母体的血液,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血液里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到母体血液里,由母体排出体外;22.遗传是指后代与其亲代相似的现象;克隆羊实验和伞藻嫁接实验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23.染色体是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同种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形态相似,数目相同;不同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形态、数目都不同 ;染色体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和 DNA 脱氧核糖核酸的简称,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是由两条长链盘旋而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其上有许多与遗传相关的片断,叫做基因 ;24.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细胞核内含有一定数量的染色体;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 DNA 分子;一个DNA上含有很多基因 ;体细胞内染色体成对出现,所以基因也是成对的;25.人类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23对,可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其中常染色体 22 对, 性染色体有 1 对;女性两条性染色体相同 ,用 XX 表示;男性两条性染色体不同 ,用 XY 表示;26.人类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有 23 条;其中精子有 2 种,染色体组成分别为 22条+X或 22条+Y ;卵细胞有一种,染色体组成为 22条+X ; 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是 23 对,每一对都有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人类的遗传通过染色体在亲代与后代之间传递实现;27.性状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相对性状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相对性状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若细胞内控制某一性状的一对基因为AA或Aa,该生物个体就表现出显性性状,若细胞内控制某一性状的一对基因为aa,该个体表现出隐性性状;28.生物的变异是指亲代与后代之间以及后代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按引起变异的因素可将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指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能够遗传给后代;不遗传的变异指仅由环境因素导致的,没有遗传物质的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按变异对生物体的意义可将变异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有利变异有利于生物体自身的生存,不利变异不利于生物体自身的生存 ;在物种的发展进化过程中,各种有利变异通过遗传不断积累和加强, 不利变异被淘汰,使生物体更好的适应周围环境;29.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基因或染色体改变而引起的疾病;染色体遗传病主要是由染色体的改变引起,如先天愚型;基因遗传病是由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分为显性遗。
初二会考生物地理必背知识点

初二会考生物地理必背知识点一、生物部分。
(一)生物和生物圈。
1. 生物的特征。
-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 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如动物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排出废物,植物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例如含羞草受到触碰会合拢叶片)。
-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种子萌发成幼苗,幼苗长成大树;动物的繁殖等)。
-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种瓜得瓜体现遗传,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体现变异)。
-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生态系统的组成。
-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 生物部分:- 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
- 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它们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 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它们能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 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 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层,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控制物质的进出,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 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等);绿色部分的细胞质中有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细胞质中还有线粒体,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可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 动物细胞的结构: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义务教育资料2017年初二生物会考知识(一)一、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它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者关系:(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最直观的体现,是生物多样性概念的中心。
生物种类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
(2)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
基因多样性决定种类多样性,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
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輕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二、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其中苔薛、蕨类和种子輕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
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三、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
不同生物的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在基因组成上也不尽相同,因此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四、我国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家养数物、栽培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五、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
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绝灭,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六、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1)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2)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3)环境污染(4)外来物种的影响七、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是银杉;被称为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的是扬子鳄;中国鸽子树(琪桐)也是植物界的“活化石”。
八、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建立门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我国现已建成许多保护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白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护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开发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自然保护区是“活的自然t専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2、人们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的保护和管理;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3、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的迭律和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
2017年初二生物会考知识(二)果实和种子的形成1、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柱头、花柱凋落。
子房发育成果实; 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珠被发育成种皮。
2、果实二种子+果皮;双子叶植物种子二种皮+胚;单子叶植物种子种皮+胚+胚乳3、一个子房可发育成一个果实;一个胚珠可发育成一个种子。
如果一个子房内有多个胚珠,则果实中可有多个种子。
4、人工受粉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花的结构(以桃花为例)1、花的主要部分是花蕊(花蕊包括雌蕊和雄蕊),因为它们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
2、雄蕊由花丝和花药组成,花药里面有花粉,花粉萌发能长出花粉管,花粉管内有两个精子。
3、雌蕊由柱头、花柱、子房组成,子房包括子房壁和胚珠,胚珠中有卵细胞和极核。
传粉和受精1、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
2、传粉的方式:(1)昆虫传粉:靠昆虫传粉的花,叫虫媒花。
虫媒花一般具有鲜艳的花冠、芳香的气味、甜美的花蜜。
(2)风传粉:靠风传粉的花,叫风媒花。
风媒花一般花粉多而轻盈,柱头常有分叉和粘液。
3、受精:花粉管内的两个精子,一个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一个与极核结合形成受精极核,这个过程叫双受精。
双受精作用是绿色开花植物待有的。
2017年初二生物会考知识(三)生物圈1、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10千米,向下深入IOT•米,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1)大气圈的底部:大气圈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大气圈中的生物主要有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2)水圈的大部:水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
大多数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中。
(3)岩石圈的表面: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
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也是人类的“立足点”。
2、生物圈的概念: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收集和分析资料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1)收集资料的途径: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搜索。
(2)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音像资料等。
(3)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者发现探究的线索。
2017年初二生物会考知识(ES)1、使用显微镜1)目镜看到的是倒像。
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 O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10X30二3003)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
4)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5)观察的材料要薄而透明。
2、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细胞膜一一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光学显微镜下看不清,作用是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2)细胞质一一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3)细胞核一一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
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
3、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细胞壁一一支持和保护细胞作用O2)叶绿体一一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3)液泡一一细胞液,如西瓜甘甜是因为液泡的细胞液有糖分。
4、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制作步骤:(1)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2)用银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
(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
(4)用银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可减少气泡产生。
(5)碘液染色。
(6)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全部染上碘液。
(7)先低倍显微镜下观察5、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1)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细胞的形态结构,保证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
(2)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牙签从口腔腮壁处轻轻刮儿下,(3)把牙签上附着的一些碎屑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涂儿下。
(4)盖上盖玻片。
(5)碘液染色。
(6)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2017年初二生物会考知识(五)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2、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O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
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待性。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酚虫,是捕食关系。
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举例: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6、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1)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细菌和真菌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7、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2)食物网: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4)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书写箭头向右。
8、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
9、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0、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2017年初二生物会考知识(Tx)1.传粉是指花粉从花药里散发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2.传粉的方式:植物传粉的方式很多,主要可分为两类:即自花传粉(花粉落在同一朵(自身)花的柱头上)和异花传粉(花粉落在另一朵花的柱头上)。
其中异花传粉是主要方式。
3.异花传粉根据媒介(外力)的不同,主要分为虫媒花和风媒花。
虫媒花具有花大、色艳、有芳香味等特点,易吸引昆虫;风媒花则花小、轻、易吹散,且柱头常有分叉和黏液,适合风力传粉。
4.花粉传到雌蕊柱头上以后,受到柱头上黏液的刺激开始萌发生出花粉管,花粉管有两个精子,花粉管穿过子房,到达胚珠以后,一个精子与一个卵细胞形成受精卵,一个精子和两个极核形成受精极核。
5.受精:是指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的场所是胚珠的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