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大学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后进生非智力因素的分析与对策
余永兰
论文摘要造成学生数学学习差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可以肯定地讲,因
智力因素使学生变为后进生的是极少数的,反之,因非智力因素所造成的后进生则是大量的。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本文论述的是造成数学后进生的非智力因素以及应使用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数学后进生非智力因素分析对策数学学习的特点
数学是中学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同时也是许多学生感到最困难的学科之一,由于数学自身的特点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行为等因素的影响,致使一部分学生成为学困生。而我认为并非智力因素造成大量学生数学成绩较差。下面我将导致数学学科成绩差的非智力因素作出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对策。
一、数学学习的特点
数学学习是根据数学教学计划,目的要求进行的,由获得数学知识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过程。由于数学有其突出的特点,所以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经验时也有其特殊性的表现和要求,这样,数学学习不仅具有一般学习的特点,而且还有其自身的特点。
数学学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一)、数学学习中的“再创造”比其它学科要求较高
在人类历史上,数学的创造从未间断过。但是,数学家在介绍自己的发现时,从来都不是按照创造这项工作的过程进行的,而是略去过程,以尽可能完美的形式表达出来。我们现在的数学教科书就是以这种形式表现的数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完美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颠倒了数学的发现过程,因此,学生的“再创造”数学就比较困难。
数学,它不是各种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的混合物,而是用演绎的方法把它们互相联合起来的科学知识的统一体系。这样,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基本上是在演绎体系下来展开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要有比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
根据这一特点,数学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问题场景,展现数学本身的发生发展过程。
(二).数学学习需要有较强的抽象概括能力
前面说过,学生的学习是从理论开始的,遵循着“理论——实践——理论”的模式。但数学是高度抽象概括的理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较其它学科的知识(如物理,化学等)更抽象,更概括,其概括程度之高,使数学完全脱离了具体的事实,仅考虑形式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由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概括性,特别是使用了高度概括的形式化数学语言,在数学学习中,容易使学生造成表面的形式理解。具体表现在只记住内容丰富的形式符号,而对具体事实,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或者没有完全感知,或者没有完全与它的形式表示联系起来,表现出
形式和内容的脱节,具体和抽象的脱节,感性和理性的脱节,因此,在数学学习中特别需要进行抽象概括,只有通过逐步在从具体到抽象的概括,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掌握数学知识,不仅掌握形式的数学结论,而且掌握形式结论背后的丰富事实。波兰杰出的数学家巳拿赫(Banach)说过“数学家是这样一种人,他善于发现几种论点之间的类同:好的数学家,能判明类同的证明;最有才能的数学家,不仅能发现几种理论的类同,并且能够想象,在类同之中再看到它们的类同”。苏联心理学家克鲁切茨基的调查表明,数学抽象概括能力是“从事数学活动的人首先必须具备的‘数学头脑的特性’”。这也说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需要较强的抽象概括能力。
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这一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数学学习中教师的指导在于“点拨”和“引导”学生的思维
数学是一种人类活动,数学学习与其说是学习数学知识,倒不如说是学习数学思维活动。学生在尝试错误过程中,往往是在数学思维过程中发生障碍和困难,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排除思维过程中的障碍和困难,而不是单纯地教给学生一个数学结论。目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学生能听懂教师课堂上讲的例题,但是课后不能解决与例题同类型的题目。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只是告诉了学生解答的结果,演示了一遍解答的过程,但为什么要这样解?这个思路是怎样得到的?则没有告诉学生。致使学生在独立解题时由于不知道思考方法而无从下手。这就是说,在数学学习中,教师的指导应着眼于“点拨”和“引导”学生的思维。
根据这-特点,教师必须了解课程和教材的内容及学生的思维特点,了解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可能会遇到的障碍和困难,以便及时地“点拨”和“引导”学生的思维。
二.造成数学后进生的非智力因素
1.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中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年龄较小,学习的主动性差,往往是上课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努力寻求最优解答,解题后进行总结,归纳,推广应用和引申等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注重数学的理解,偏重于课本上的定义、公式、定理,甚至解题,造成条件稍一变化,便无能为力。对于所学的知识不会比较,不善于整理归纳,知识结构松散,零乱,并且对知识本身理解不深,便经常出现Sin (A+B) =SinA+SinB之类的错误,影响数学知识的掌握。
2.意志薄弱,不能控制自我。有些学生,一遇到计算量比较大或计算步骤比较繁琐,或尝试一次失败,甚至一听是难题或看到题目较长就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甚至由于贪玩厌学,经不起诱惑,就不能控制自己坚持学习。
3.自卑感强,自暴自弃。由于来自老师,家长和高年级同学的影响。有些后进生在未接触到某些数学知识之前,就对它有种畏惧心理。一旦接触到这些知识,稍一不小心,就会自暴自弃,认为数学不是他能学好的,最终放弃了对学好数学的信心。如几何证明,函数及圆的知识最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
4.某些学生由于家庭的不良教育或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习目的不明确,胸无大志,目光短浅,等机会就业挣钱,轻视数学课的学习而沦为后进生。
5.缺乏对后进生关照,课堂提问和平时指点。只注意优生,对后进生练习,作业中发现的缺陷,没有及时剖析,辅导,使后进生受到冷遇,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
三.教学对策
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的活动过程,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学习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模式。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应当有意思地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等活动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具有现实背景的活动中去研究、去探索,从而培养学生探索与创新的精神,运用数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现实的,有趣的和探索性的数学课题的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做好转变非智力因素后进生工作,必须首先尊
重后进生,加强学习目的教育,注重培养他们好的意志品质的同时,还应针对
造成非智力因素后进生的原因,对症下药。
1.阐明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动机,形成学习动力。
数学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学习动机的培养,是指学生把社会和教育向他提出的客观要求变为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是指学生从没有学习需要或很少有学习需要,到产生学习需要的过程;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把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也就是把学习的积极性因素发动起来。培养是激发的前提,而在激发学习动机时又进一步培养和加强了已有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目前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学习动机不太明确:第二类,学习只是为了履行社会义务;第三类,学习为了个人前途;第四类,学习是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几乎半数的学生已经达到了第四类,而百分之十左右的学生达到第一类动机水平。从中可以推断,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己经基本形成,所以我们主要就数学学习的动机的激发提几条建议。一般说来,学习动机的激发主要依靠教师对数学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组织等。
教师应如何处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方法和教学活动的组织。
(1).在疑问中引入学习内容
思维来自于“疑问”。教师在引入新课题时,不要把数学结论直接端给学生,而要使学生产生疑问,产生一种不确定性,从而使他们产生一种认识上的需要,以消除疑问和不确定性。例如,在学习"三角形"概念时,教师若直接把定义教给学生,学生就不会引起足够的注意,因为他们在小学已学过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日常生活中也早已接触到了三角形,所以在他们心目中学习和掌握三角形概念是没有必要的。但若提出问题,要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三角形方面的知识,能不能给予三角形下一个定义?学生一般不能立即说出三角形定义,在学生的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