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要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要点
一、数的认识
1.1到30的数字书写
2.数字的大小比较
3.直观感受1和2的区别
4.数字概念的形成
二、加法
1.1-10的简单加法
2.0+1,1+1等基础加法运算
3.足球分组的加法概念
4.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三、减法
1.从1-10的简单减法
2.减法的概念与实际应用
3.减法中的借位与退位
4.减法的逆运算——加法
四、图形认识
1.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简单图形的辨认
2.图形的分类与特征
3.图形的周长概念
4.利用图形进行问题求解
五、长度
1.使用同一个单位比较物体的长度
2.以身体部位进行长度估量
3.利用标志物进行长度估量
4.长度的加法和减法
六、容积
1.比较容器的容积大小
2.用容器进行容积估算
3.容积单位的认识:升、毫升等
4.容积的加法和减法
七、时间
1.认识小时:时间段的划分
2.利用日常活动进行时间概念的学习
3.时间单位的转换和计算
4.时间的加法和减法
八、集合
1.集合的概念与特征
2.集合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
3.集合的简单运算
4.利用集合解决问题
以上是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重点知识要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学生将能够基本掌握二年级上册数学所需的核心概念和技能。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复习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复习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材第2~10页。
知识梳理知识归类知识点统一长度单位1.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做到准确估测。
2.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统一的标准,这样才能知道物体有多长。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1.“厘米”是较小的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1厘米记作1cm。
2.在厘米尺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是1厘米。
3.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把物体的一端对准直尺的刻度0,物体的另一端对着的刻度是几,物体就长几厘米。
认识米厘米和米的关系1.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一般用“米”作单位。
“米”用字母“m”来表示,1米记作1m。
2.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 m=100 cm。
认识线段画线段1.线段的特征:①直的;②有两个端点;③可以测量长度。
2.线段的测量方法:先把直尺的刻度0对准线段的左端点,看右端点所对应的直尺上的刻度是多少,就是几厘米。
也可以先以其他刻度为起点,再找到终点对应的刻度,起点和终点对应的两个刻度的差,就是线段的长度。
3.画线段的步骤:①先画一个端点。
②再把直尺的刻度0与这个点对齐。
③从刻度0开始沿着直尺画,是几厘米的线段,就画到几厘米的地方。
解决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解决问题:①头脑中要有1米和1厘米的长度表象。
②用自己身上的“尺子”估一估。
③根据实际经验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体会到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意义。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0厘米。
3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4.能够用适当的测量工具量出有关物体或距离的长度,并会在某些情景对物体或距离的长度进行简单的估测。
复习重难点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大致会估计物体的长度。
复习方法1.教材为本,整体复习。
课本是复习的阶梯,学习需要有“本”可依。
(完整)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课后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课后教学反思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课后教学反思第十九课时课题: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35页“整理与复习”第1、2题,练习七。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系统复习,进一步让学生掌握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一、复习口算(1)口算。
60-20=38+7=27-8=45+7=6+28=38-20=97-70=54+10=(2)大屏幕出示练习七第1题,可用开火车的形式完成。
在订正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讲口算思维过程。
二、复习笔算(1)独立完成练习七第7题和第8题。
并说出笔算加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反馈练习。
独立完成练习七第2题。
要求竖式书写规范,能简便的要简便。
三、反复练习(1)以口答的形式完成练习七第3题,对有困难的学生可提醒他们笔算。
(2)完成练习七第4题。
指名学生说结果和过程,其他同学评价,并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复习应用题(1)大屏幕出示情境图。
(养殖场有母鸡45只,小朋友说:“公鸡比母鸡少36只。
”“小鸡比母鸡多47只。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①公鸡有多少只?②小鸡有多少只?③小鸡比公鸡多多少只?④母鸡和公鸡一共多少只?⑤小鸡比母鸡、公鸡的总和多多少只提示学生认真观察、审题,弄清数量关系,正确的列式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2)完成练习七第5题。
学生分组讨论。
汇报结果。
(3)独立完成练习七第6题。
五、总结提升六、学生谈本课的收获与体会。
板书设计整理与复习笔算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归纳
二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归纳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和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厘米:认识厘米的长度,1厘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cm表示;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用尺子上以厘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认识米的长度,1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m表示,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尺子以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厘米和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线段的特征: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和米);根据图形数线段的数量;画线段: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5、解决问题:估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长度单位(限厘米和米)。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一、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注意个位进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加掉了。
1、不进位加法;2、进位加法。
二、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十位借一作十。
注意十位借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减掉了。
1、不退位减法:2、退位减法。
三、两步计算:无括号,一个竖式来计算,有括号,分两步,先算括号再算外,注意进位和退位,别把进退给忘掉。
1、无括号: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2、有括号:括号在后面两个数上。
四、解决问题:1、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的数。
通过连贯思考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
第三单元、三角形的初步认识一、认识角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角的画法:(1)、定顶点。
(2)、由这一点引一条直线。
(3)、画另一条边(直角时,用直角边对准画好的一条边后,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线)二、角的分类:1、认识直角:直角的特点,2、认识锐角和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3、会用三角尺来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吧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被比较角的顶点重叠在一起,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与被比角的一条边重合,最后比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与被比角的另一条边,线上为直角,内为锐角,外为钝角。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总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总结一、长度单位1、厘米和米(1)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2)米用字母“m”表示;厘米用字母“cm”表示。
(3)1米=100厘米。
(4)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
(5)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
如1米>98厘米(1米=100厘米)2、线段(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
(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一、填空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来量。
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作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作单位。
2、1米=( )厘米,操场跑道长时200()。
一张床大约是2(),手指的宽大约是()厘米。
3、量一个物体时,厘米尺的()刻度要对这物体的左端。
你的尺子上,从0到1是()厘米,从0到8是()厘米,从6到13是()厘米。
4、8厘米+12厘米=()厘米3米+6米=()米54米+12米=()米40厘米-30厘米=()厘米二、填上“>”“<”或“=”。
35厘米25厘米5米厘米45厘米54厘米20厘米2米5米50厘米1米8厘米180厘米三、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支粉笔的长是7()。
2. 铅笔盒长是23()3. 教室宽6()4. 一棵树高3()5.小明的身高130()6. 操场长80()四、画一画。
1、请你画一条5厘米的线段。
2、请你画一条比4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笔算加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前一位)进1;(4)在计算进位加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加进位上来的1。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优秀6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经历制作作息时间表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遵守作息时间的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情景,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钟面说出经过的时间。
学习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开展时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开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学生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制作作息时间表,并根据表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学校作息时间表,实物投影学生准备:学具钟,纸片教学方法:探讨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激趣,引入。
1、谈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每天起床、上课、放学、休息都有一定的时间。
时间就像生命一样,我们要爱惜它,科学合理地安排它。
2、投影学校的作息时间表:认识这张表吗?这是我们学校的作息时间表。
3、组织观察:你能从表上看出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集体交流:把你们看到的给全班同学说一说。
我们可以看出来,学生上学时间是8点20,过了8点20就迟到了。
老师引导谈话,引入新课:知道作息时间表的用处吗?你想自己编一张作息时间表吗?〔板书课题。
〕二、制作时间表,探究简单的时间计算。
1、出示白纸片,安排制作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可制作在学校的作息时间表,也可以制作在家里的作息时间表。
请小组成员共同商量,讨论,分工合作,并用学具钟拨一拨。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活动。
2、体展示汇报:请每小组选代表把你们制作的作息时间表放在投影仪下,并说说你们组是怎么做的。
3、投影大家选出来的作息时间表,引导学生分析表里的内容:仔细看看这张表,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考考你们,如:上午10点同学们在干什么?第二节课什么时候下课?第一节课用了多少时间?……谁设计的最合理?4、鼓励提问: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完成书上68页的说一说。
〕三、练习稳固1、投影书第69页练一练第1题教师读题,给学生思考和动手寻找答案的时间,再请学生答复。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试题(全册)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试题(全册)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单元复题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得分:______老师的话:认真审题,相信你能考90分以上。
一.我会填。
1.1米=(100)厘米,7厘米+8厘米=(15)厘米。
300厘米=(3)米,64厘米-7厘米=(57)厘米。
1米-20厘米=(80)厘米,43米-40米=(3)米。
40厘米+60厘米=(100)厘米=(1)米。
2.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厘米)和(分米)。
3.在(厘米)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长18(厘米)一棵大树高12(米)新华字典厚3(厘米)操场跑道长300(米)黄瓜长22(厘米)红领巾最长边是50(厘米)床长2(米)你的身高1(米)30(厘米)4.图中共有(6)条线段。
5.铅笔长(15)厘米二.我会选。
选择合适的序号填在()里。
1.要量物体的长度,要把尺的(1)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
①1②③102.生活中(1)的高度最接近于1米。
①写字台的高度②电视机的高度③台灯的高度3.1米减去1厘米,等于(2)。
①米②99厘米③99米4.量一枝铅笔的长度,一般用(2)作单位。
①米②厘米5.你的数学课本长(2)。
①1米②18厘米③21厘米6.下面(1、2、3、4)是线段。
①②③④7.XXX身高85厘米,XXX身高比XXX矮5厘米,XXX 身高是(2)。
①90厘米②80厘米③85厘米三.小法官。
(对的打√,错的打×)1.一枝粉笔长90厘米。
(×)2.一枚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3.一间教室长9厘米。
(×)4.一根旗杆高10厘米。
(×)5.量黑板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
(√)6.5厘米比2米长。
(×)7.谁量的对?对的画√。
长5厘米。
长4厘米。
四.在○里填上“>”“<”或“=”。
3米30厘米2米10厘米2米5米500厘米98厘米1米15米+8米23厘米42厘米24厘米五.量出下面图形各边的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本单元主要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能估测或实际测量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1、认识厘米: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可以用“cm”作单位。
2、量物体的长度:把尺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如果量物体时从尺子的其他刻度开始时,就用大刻度去减小刻度,差就是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线段的特征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学会画一条线段,画完线段后要标上线段的长度。
5、解决问题:能用熟悉的长度为标准来判断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单位。
避免产生“一张床长2厘米”的错误。
记住一些生活常识如: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小朋友1拃的长度大约是14厘米;小学生一步长大约40厘米;手掌的宽度大约是8厘米;从地面到小朋友胸口的位置大约是1米;一张双人桌的长大约是1米;门高大约2米;跳绳大约2--3米;单人桌长60厘米,一层楼高约3米,一张床长约2米。
6、平时多与孩子讨论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并会估测物体大概的长度或高度。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主要是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摆竖式计算)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和进位加。
重点是进位加: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用小1作标记),十位加的时候别忘加小1。
2、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和退位减。
重点是退位减: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用小圆点作标记),十位减的时候别忘推掉1。
3、解决问题:(1)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
注意:不能看“多”就加,看“少”就减,应先判断出哪个是大数,哪个是小数,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2)连续两问。
根据数学问题选取题目中相应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问题,弄清两个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可直接用于第二个问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复习资料
二年級上冊數學復習資料一、米和釐米角和直角1、常用的長度單位:米、釐米。
2、測量較短物體通常用釐米作單位,測量較長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
3、測量時:把尺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這幾,對著幾就是幾釐米。
45、線段的特點:①線段是直的。
②線段有兩個端點。
③線段可以測量出長度。
6、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它的兩條邊是射線不是線段。
射線就是只有一個端點,不能測量出長度。
如:(邊)(頂點)(邊)7、角的畫法:從一個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邊,就畫成一個角。
用三角板可以畫出直角(課本41頁圖例)。
8、三角板上的3個角中,有1個是直角。
正方形、長方形都有4個角,都是直角。
9、要知道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10、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只和兩條邊張開的寬度有關。
直角比直角大或大於直角的角比直角小或小於直角的角二、100以內的筆算加法和減法1、用豎式計算兩位數加法時:①相同數位對齊,加號寫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從個位加起。
③如果個位滿10,向十位進1。
用豎式計算兩位數減法時:①相同數位對齊,減號寫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從個位減起。
③如果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個位作10再減,計算時十位要記得減去退掉的1。
2、估算:把一個接近整十整百的數看作整十整百來計算。
方法:個位小於5的少看,個位等於或大於5的多看,看成最為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數。
如:49+42≈90 28+45+24≈10050 40 30 50 20注:當問題裏出現“大約”兩個字時,就需要估算。
3、求“一個已知數”比“另一個已知數”多多少、少多少?用減法計算,用“比”字兩邊的較大數減去較小數。
4、多幾、少幾已知的問題。
比誰少幾,就用誰減去幾;未知數比誰多幾,就用誰加上幾。
三、表內乘法1、幾個相同數連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還可以用乘法表示。
用乘法表示更加簡捷。
2、相同加數相加寫成乘法時,用如:5+5+5+5 表示:5×4或4×53、加法寫成乘法時,加法的和與乘法的積相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一、知识大纲一、加与减知识点1.连加、连减和混合加减运算要按照()顺序进行计算。
①口算连续加法:把两位数分别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将整十数与整十数相加,一位数与一位数相加,再把两次的和相加。
例:24+15+33=72先算: 20+10+30=60 再算: 4+5+3=12 最后: 60+12=72 练习:32+21+19=先算:再算:最后:②列竖式计算时:A连加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B连减时(分步列竖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一。
注意:加法的进位和减法的退位问题。
无论是连加连减还是加减混合算式,建议分步列竖式计算。
解决问题:常用的数量关系二、乘法知识点:1、通过一行一行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个数,可以相应列出2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例:横着看:每行( 5 )个,有( 3 )行,一共有( 15 )个。
加法算式:5+5+5=15 竖着看:每列( )个,有()列,一共有()个。
加法算式:2、(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3+3+3+3=( 3 )×( 4 ),3×4表示( 4个3相加的和).练习:5+5+5+5=()×(),5×4表示().3.乘法各部分名称:3 ×4 = 12 (读作:)¦¦¦¦()()()()4、圈一圈,在图上用两种方法表示4×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5、5×9=?,圈一圈,填一填。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必背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必背内容
一、基础概念
1. 数字的认识:了解0-9的数字及其对应的数量。
2. 数字的顺序:掌握数字的大小顺序。
3. 数字的比较: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进行数
字的比较。
4. 数字的拆分与组合:能够拆分一个两位数为十位数和个位数,并能够组合十位数和个位数得到一个两位数。
5. 数字的进位与退位:理解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概念,能够进行
十位数和个位数之间的进位与退位计算。
二、数的运算
1. 数的加法:掌握使用“+”进行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2. 数的减法:掌握使用“-”进行两位数减去个位数的减法运算。
3. 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能够解决带有加法和减法的综合问题。
三、相等与不等
1. 图形的相等:理解图形的相等概念,能够判断两个图形是否
相等。
2. 数字的相等与不等:学会使用“=”、“≠”符号进行数字的相等
与不等判断。
3. 图形的比较:掌握使用“大于”、“小于”符号进行图形的比较。
四、图形的认识
1. 图形的分类:学会将图形按照形状进行分类,如正方形、长
方形、三角形等。
2. 图形的特征:了解不同图形的特征,如边的数量、边长等。
3. 图形的画法:学会用直尺和铅笔画出不同形状的图形。
五、长度和重量的认识
1. 长度的比较:学会使用“长”、“短”、“等长”等词语进行长度
的比较。
2. 重量的比较:学会使用“重”、“轻”、“等重”等词语进行重量
的比较。
以上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必背内容,帮助学生打下数学基础,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 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 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物体的长度,量得的结果不一样。
所以要统一长度单位。
2. 认识厘米和米。
- 厘米(cm):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食指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
- 米(m):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尺的长度是1米,教室的长和宽通常用米作单位。
- 1米 = 100厘米。
3. 用厘米和米量物体长度。
- 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如果物体的一端不是对着“0”刻度,用右端刻度减去左端刻度就是物体的长度。
- 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米尺或卷尺。
4. 线段的认识。
- 线段的特征: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 画线段的方法:先确定一个端点,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这个端点,再根据要求的长度确定另一个端点,最后连接这两个端点就画出了线段。
- 数线段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 加法。
- 不进位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例如:32+45,个位上2 + 5 = 7,十位上3+4 = 7,结果是77。
- 进位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例如:38+25,个位上8+5 = 13,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写3;十位上3 + 2+1(进位的1)= 6,结果是63。
2. 减法。
- 不退位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例如:75 - 42,个位上5 - 2 = 3,十位上7 - 4 = 3,结果是33。
- 退位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再减。
例如:50 - 26,个位上0 - 6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10 - 6 = 4,十位上5退1后是4,4 - 2 = 2,结果是24。
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 连加: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资料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资料字符与数的认识数的认识数字是数的符号表示。
数字有0~9共10个,每个数字都有一定的大小。
同样的数字,数量不同,其大小也不同。
预习题1.将十个球分别放进不同的盒子里,共需要几个盒子?2.将某一盘的糖分摆成10行4列,共有多少颗糖?3.72÷9=?数的比较我们可以通过大小比较符号:大于(>)、小于(<)、等于(=)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相关概念•比较数:参加比较的两个数称为比较数。
比较数可以是数字、表示数的字母、表示数的式子。
•加数、被加数:参加加法运算的两个数,其中一个数是加数,另一个数是被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参加减法运算的两个数,其中一个数是减数,另一个数是被减数,运算的结果是差。
预习题1.将81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2.比较大小:①245.S 勶L 256.S ③364.S 326.S数的认识分数的认识分数是用分数线将正整数的数值分为若干份所得到的数。
含分数由整数和既约分数两部分组成。
相关概念•分母:分数线下面的数表示同等的份数。
•分子:分数线上面的数表示具体的份数。
•真分数: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
•假分数:分子大于等于分母的分数。
•既约分数: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数的分数。
预习题1.将你的生日写成既约分数形式。
2.用既约分数表示0.5是多少。
数的应用长度计算长度可以用厘米、分米、米,常用的还有千米。
重量计算重量常用的单位是克和千克。
容量计算容量常用的单位是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预习题1.20千克=_________克2.550 ml = _______L根据图形认识几何几何图形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在学习几何图形的时候可以了解更多有用的知识,让我们走进几何的发现之旅。
点点是空间中最基本的图形元素之一,它是一个没有大小和方向的位置。
一个点可以用大写字母表示,一条线段可以表示为由它两端的点名称用横线连接而成的几何符号。
线段线段是两个点间的连结,不包含这两个点。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资料
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一、米和厘米1、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2、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3、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4、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5、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6在计算长度单位时,先看单位是否相同,不同则要先把单位化成一样的单位再加减。
1米 =100厘米 1米-40厘米 =60厘米 1-40100厘米 -40厘米=60厘米40厘米 ?厘米7、在带单位加减法中,先看单位是否一样。
单位不同要先把单位化成相同单位再加减。
单位相同则直接相加减。
96厘米<1米解析:做这种比较大小的题时不能单单比较数的大小,还要看后面的单位,先转换成相同单位后在比较数的大小。
二、线段1、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是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要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题目要求的数字那里。
比如:要求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就从0开始,画到5结束。
例题:(1)从刻度0到7是( 7 )厘米,就直接用7-0=7厘米。
括号就填7厘米。
(2)2到8是(6 )厘米。
就直接用8-2=6厘米。
括号就填6厘米。
3、画一条比6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就是求比6厘米短3厘米是多少?6-3=3厘米。
所以题目要求就是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4、例题:任意画一个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就是要求画一个三角形。
三、角、直角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
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边)(顶点)(边)2、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课本41页图例)。
3、三角板上有3个角,其中只有1个角是直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
4、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5、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的方法: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复习要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复习要点第一单元厘米和米的认识1.厘米和米都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它们的关系是1米=100厘米。
2.测量较短的物体时用厘米做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时用米做单位。
3.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物体的左端和尺子的0刻度对齐,物体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4.数学书的厚和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张开手臂和课桌的长大约是1米。
5.线段是直的并有两个端点。
6.数图形有几条线段就数有几条边。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笔算加法和减法要注意什么?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4.如果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一(退一当十),在个位上加十再减。
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要注意看清楚运算符号。
三、加减估算估算方法:1.读题,弄懂题意,有“大约”要估算。
2.把每个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
3.口算整十数,得出估算结果,记着得数前面写约等于号。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2.角的画法:先点一个点,从这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画直角:先画一个顶点,再从一个点出发画一条线,然后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的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再从这个点出发沿三角板上直角的另一条边画一条线,最后画出直角标志。
4.判断直角的方法: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5.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与角的张口大小有关。
张开的角度越大,角就越大;张开的角度越小,角就越小。
6.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直角,所有的直角都相等。
用放大镜看角,角的大小不变。
7.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
8.数角:先数单个小的再数组合成大的,最后全部加。
.数角窍门:如右图:数出单个的角有4个,然后从4开始依次递减相加:4+3+2+1=10(个)第四单元表内乘法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可以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但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新⼈教版⼆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学⼆年级的数学学习为以后打基础的阶段,所以教师们在课前做好教案教育学⽣很重要。
那么新⼈教版⼆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有哪些?下⾯是店铺分享给⼤家的⼆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希望⼤家喜欢! ⼆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cm,借助实物初步建⽴1厘⽶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2、过程与⽅法: 经历统⼀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1厘⽶的长度单位,⽤厘⽶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法 教学⼯具 课件、数学课⽂、铅笔等 教学过程 1.情景导⼊ 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这两本书,哪本长,哪本短呢?两本书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这⼏课就学习这个问题。
课件出题图⽚ 2.探究新知 学习第2页例1. 提出问题: a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组讨论。
b交流汇报: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法,⼤多⽤铅笔、铅笔盒、课本做为⼯作测量。
下⾯每4个⼈为⼀组和⽼师⼀起⽤⼿测量课桌的长度。
C动⼿操作,合作完成。
汇报:相同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呢?学⽣的五拃长,⽼师的三拃长。
因为选⽤的是不同的⼿,结果⼀定会是不同的。
归纳: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应选⽤同样的物品作为标准进⾏测量。
学习第3页例2 a请同学们拿出⾃⼰的直尺,看看上⾯都有什么?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数字⼩格⼤格厘⽶. 尺⼦上的线有长有短,我们叫它刻度线。
0在最左端,尺⼦上的0表⽰起点。
b我们⾝边有哪些物品是1厘⽶?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钉、⽥字格本,⼩组合作,共同操作。
学习第3页例3 a发⼀张课前准好的彩纸,请同学们先估量⼀下它的长度,然后动⼿操作量⼀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校园里有33棵杨树,柳树比杨树多17棵。 柳树有多少棵?
我先画图表示题目的 意思,再列出算式。 33+17=50(棵)
(2)校园里有33棵杨树,松树比杨树少17棵。 松树有多少棵?
我先画图表示题目的 意思,再列出算式。 33-17=16(棵)
小刺猬
2. 琪琪家离学校有100米,有一次, 他从家出发去学校,走了30米后又返回 家拿一本书,然后再去学校,他一共走 了多少米?
100米
30米
30米
100米
30+30+100= 160(米)
答:他一共走了160米。
下面的图形有几条线段??
4
5
6
1
2
3
百以内的加减法
知识岛
一、笔算加法
这你竖计两能式算道看计时题图算,有列是,什竖从要么式哪注不计位意 同算什加吗么起? ??的?
36 +2 2
58
相同数位要对齐。
36 +2 6
62
第一题不需要进位,第 二题需要进位,个位相 加满十,向从十个位位进加1。起。
百以内的加法
个位满十, 向十位进1。
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十个
36 + 41 8
84
百以内的减法
50-24=2?6
十个
50 -2 4 12、、相从同个数位位减要起对;2齐;6
1米30厘米=130厘米 130+45=175(厘米)
答:爸爸身高175厘米。
老虎一步比小狗长多少厘米?
我的一步
我的一步有
是40厘米
95厘米
95 – 40 = 55(厘米) 答:老虎一步比小狗长55厘米。
3. 一根铁丝长40米,用去了8米,还 剩多少米?
40 - 8 = 32(米) 答:还剩32米。
读题你你是知怎用道样竖了解式什答计么的算??。
公交车上原来有乘客28人,到站后下来9人, 又上去15人。现在公交车上有多少人?
28-9+15=34(人)
我是这样做的:
28 19 - 9 +1 5
19 34
我是这样做的:
28 -9
19 +1 5
34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36+29+16= 81
36 65 +2 9 +1 6
厘米、米பைடு நூலகம்
在生活中,量比 较短的物品,可以用 厘米做单位;量比较 长的物体,常用米做 单位。 1 米 = 100厘米
认识线段
返回
2•下面的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 填在( )里”。
( 4 )( 3 ) ( 4 ) ( 5 )
聪明小法官。
1、10厘米和1米一样长。 2、一枝铅笔长2厘米。 3、一张课桌长约1米。 4、14厘米-8厘米=6厘米。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知 识 岛
数学广角
观察物体
表内乘法
角的初步认识 百以内的加减法(二)
认识时分
长度单位
长度单位
知识岛
本单元知识点: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会
用字母表示 2.掌握厘米和米的关系,会换算 3.会进行简单计算 4.认识线段:会量会画
长度单位
3、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
二、笔算减法
竖这式两计道算题有,什要么注 意不用什同竖么? 式?计算。
76-42=34
76 -4 2
34
76-49=27
76 -4 9
27
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减起。
第一题不需要退位,第 二题需要退算位对,了个,位别不忘够了减横, 从十位退1式。写答案呦!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200厘米=( 2 )米
820厘米=( 8 )米( 20 )厘米 800+20
800厘米=8米
4米6厘米=(406)厘米 4米=400厘米
400+6=406
75厘米+7厘米=( 82厘米 ) 38米- 9米=( 29米 )
25厘米-10厘米=( 15厘米 ) 32厘米+20厘米=( 52厘米 )
画一画: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3米2厘米 30米 2米3厘米 230厘米 3米20厘米
3米+2厘米
2米+3厘米 2米+30厘米 3米+20厘米
( 30米 )> (3米20厘米)> ( 3米2厘米)>( 230厘米 )> (2米3厘米)
五、解决问题
1. 爸爸身高多少厘米?
我比你高45 厘米
我身高1米 30厘米
•请画出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画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
• 请画出一条比5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 5+3=8(厘米)
四、排好队
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6米 600厘米
60厘米
60米
300厘米
6000厘米
6厘米
( 6厘米)< (60厘米 )< (300厘米)< (6米 )< (60米 )
65 81
说说做题时要注意 什用么竖。式计算。
96-28-36= 32
96 68 -2 8 -3 6
68 32
100-(38+29)= 33
38 100 +2 9 - 6 7
67
33
有小括号的要先算 小括号里的运算。
四、解决问题
这读两你题道是你题怎知有样道什解了么不 同解什? 答答么正的?确?吗?
六、想一想
1. 1厘米1厘米地数,数5次是( 5 ) 厘米,数(10 )次数10厘米;
10厘米10厘米地数,数5次是(50 ) 厘米,数( 10)次数100厘米;
20米
小鹿
小狗
小鹿从家里出发去小狗家,叫上小狗 一起去找小刺猬玩,它一共走了多少米?
天黑了,小狗小鹿回家了,小狗来回 共走了多少米?小鹿来回共走了多少米?
4.体育课跑步跑了78厘米。( 错 )
5. 1米的绳子比100厘米的尺子要短。 (错 )
1、一辆行车每分钟行100( )
选择。 A:厘米
B:米
3、数学练习本长约28( )
A:厘米
B:米
一、填空 1.填上“厘米”或“米”。 一间教室高约4( 米 ) 小强身高大约130(厘米 ) 一张课桌高60( 厘米) 教室门高2( 米 )
一块黑板的长大约是3( 米 ) 一列火车长350(米 ) 一把尺子长20(厘米 ) 作业本的宽为12(厘米 )
2.在 里填上“>”“<”或“=”
4米 < 5米 28厘米 < 82厘米 100厘米 = 1米 6米 > 90厘米
8厘米 < 8米
800厘米
2米 > 40厘米
200厘米
3米=( 300)厘米
() () () ()
填空。
100厘米=( )米; 45米+5米=( )米; 83厘米-46厘米=( )厘米; 26厘米+74厘米= ( )厘米=(
)米。
二、判断
1.量物体的长度时,把物体的左端与尺子 的0刻度对齐。( 对 )
2.我家的床长约200厘米。( 对 )
3. 1米和10厘米是一样长的。( 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