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法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分析方法,它是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相

合集下载

色谱分析法概述

色谱分析法概述

气相色谱法
流动相为气体,根据物质在固定相中 的吸附、溶解等作用的不同进行分离。
液相色谱法
流动相为液体,根据物质在固定相中 的吸附、溶解等作用的不同进行分离。
按分离机制分类
吸附色谱法
利用物质在固定相上的吸附作用进行分离。
分配色谱法
利用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平衡 进行分离。
离子交换色谱法
利用物质在固定相上的离子交换作用进行分 离。
缺点
01
02
03
04
样品处理要求高
在进行色谱分析之前,需要对 样品进行预处理,如提取、纯
化等,较为繁琐。
仪器成本高
色谱分析仪器通常较为昂贵, 需要较高的投资成本。
分析时间长
色谱分析法通常需要一定的时 间来完成分离和检测过程。
对操作人员要求高
色谱分析法的操作较为复杂色谱分析法的未来发展
03 色谱分析法的操作流程
样品前处理
01
02
03
样品收集
根据分析目的,选择合适 的采样方法,确保采集到 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样品制备
将采集的样品进行破碎、 混合、稀释等操作,以便 于后续的分离和检测。
样品净化
去除样品中的杂质,降低 干扰,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分离操作
固定相选择
根据待测组分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固定相,实现组分 的吸附或分离。
色谱分析法概述
目录
• 色谱分析法简介 • 色谱分析法的分类 • 色谱分析法的操作流程 • 色谱分析法的优缺点 • 色谱分析法的未来发展
01 色谱分析法简介
色谱分析法的定义
定义
色谱分析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复杂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方法,通过利用不同物质 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吸附、溶解等相互作用的不同,实现各组分的分离和 分析。

色谱法的原理及应用范围

色谱法的原理及应用范围

色谱法的原理及应用范围1. 背景介绍色谱法是一种在化学分析中常用的分离技术,可以用来分离和鉴定混合物中的化合物。

它基于样品中不同化合物在移动相(液相或气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来实现分离。

色谱法具有高分辨率、高选择性和广泛的应用范围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2. 色谱法的原理色谱法的原理是基于分配平衡的原理。

移动相将混合物溶解,涂布在流动相一定的固定相上,其中固定相是通过涂覆或填充在柱子中的。

混合物在移动相和固定相之间通过吸附和解吸来实现分离。

不同物质在两相之间的平衡系数不同,因此在移动相流动过程中,它们会以不同的速率从固定相中移出。

3. 色谱法的分类色谱法可以分为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和液相色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LC)两大类。

3.1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使用气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分析方法。

它通常用于分离蒸气压高、热稳定且易挥发的化合物。

气相色谱法常被应用于环境分析、食品安全检测、毒理学研究等领域。

3.2 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是使用液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分析方法。

它分为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离子色谱(Ion Chromatography,IC)、凝胶渗透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等。

液相色谱法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食品检测、生化分析等领域。

4. 色谱法的应用范围色谱法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环境分析:色谱法可以用来分析水、空气、土壤等环境中的污染物,帮助监控环境质量和评估环境风险。

•食品安全检测:色谱法可以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添加剂、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保障食品安全。

•生物医药分析:色谱法可用于药物的纯度分析、新药开发中药物代谢产物的检测、血液和尿液中激素和蛋白质的测定等。

生物制药技术试题库答案

生物制药技术试题库答案

一.名词解释1.生物药物是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分,综合应用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工技术和药学的原理与方法进行加工、制造而成的一大类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物质。

2.单克隆抗体:单个淋巴细胞针对某一抗原产生的单个抗体。

3.生物技术是运用现代生物科学、工程学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知识,按照预先的设计,对生物进行控制和改造或模拟生物及其功能,用来发展商业性加工、产品生产和社会服务的新兴技术领域。

4.生化药物指从生物体中分离纯化所得的一类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目的的物质。

5.生物制品是利用病原生物体及其代谢产物,依据免疫学原理制成的用于人类免疫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一类制品。

6.贴壁培养:必须让细胞贴附于某种基质上生长繁殖的培养方法。

7.生化分离是指采用适宜的分离、提取、纯化技术,将目标成分从复杂的生物材料(细胞)中分离出来,并获得高纯度的产品的过程。

8.固定化酶:限制或固定于特定空间位置的酶,具体来说,是指经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使酶变成不易随水流失即运动受到限制,而又能发挥催化作用的酶制剂。

9.灭菌: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死或除去物料及设备中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营养细胞、细菌芽孢和孢子。

10.超临界流体萃取就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特性,通过改变临界压力或临界温度来提取和分种化合物。

11.盐析: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中性盐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蛋白质溶解度逐渐降低,最后形成沉淀。

12.抗生素: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在低微浓度下选择性抑制他种生物机能的物质。

13.等电点沉淀:当溶液在某个pH值时,大分子因所带的正负电荷相等而呈电中性,溶解度最低,发生沉淀。

14.离心分离:利用惯性离心力实现不同颗粒分离的操作。

15.疫苗是典型的免疫类药物。

所谓疫苗,是指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如类毒素),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主动免疫制剂。

色谱法与药物分析

色谱法与药物分析

色谱法与药物分析色谱法是现代分离分析的一个重要方法. 色谱法分离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两相作相对移动时,使这些物质在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分配,原来微小的分配差异产生了很明显的分离效果,从而依先后顺序流出色谱柱.再通过适当的检测手段,可以对分离后的各组分进行测定.1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以气体为流动相的柱色谱法.由于气体粘度小,组分扩散速率高,传质快,可供选择的固定液种类比较多.采用高灵敏度的通用型检测器,使得气相色谱法具有选择性好,柱效高,灵敏度高的特点.方伊[1]等人曾利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了斑蟊素在几种萃取体系中的分配行为,测定了它的分配系数.结果证明此方法的分离效果不错,检测限低,且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度良好.气相色谱法更多的应用于测定有机溶剂和药物的含量及残留上,且回收率都很高与填充柱相比,毛细管柱的渗透性大,分析速度快,传质阻力小,因此使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有利于提高色谱分离能力,加快色谱分析速度,且样品用量少,可促进色谱的应用.孔祥虹[2]等人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中药材中多种拟除虫菊酯类残留量2液相色谱法2. 1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20世纪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离分析技术.它是在经典的液相色谱基础上,引入气相色谱理论,在技术上采用高压输液泵、梯度洗脱技术、新型高效填充剂以及各种高灵敏度检测器,与经典液相色谱法相比较,具有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灵敏度高和操作自动化等优点.2. 2离子色谱法离子色谱法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的液相色谱法.该方法用离子交换树作为固定相,电解质溶液为流动相,用电导检测器检测.为了消除流动相中强电解质背景离子的干扰,设置了化学抑制柱.试样组分在分离柱和抑制柱上的反应原理是:根据离子交换树脂上可电离的离子与流动相中带相同电荷的组分离子进行交换,这些离子对交换树脂具有不同的亲和力而彼此分离.寇兴明[3]等人用双柱法同时测定川附子中氯、磷和硫的离子色谱法,他们以Na2CO3作熔剂,干灰化-沸水浸取法处理样品,Na2CO3-NaHCO3混合液为淋洗液,电导法检测.2. 3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根据固定相与流动相极性的不同,液-液色谱法又可分为正相色谱法和反相色谱法. 当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相的极性时称反相色谱法,主要用于非极性物质或中等极性物质的分离分析.在中药制剂分析中,大多采用反相色谱法.李赫等人[4]建立的是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对不同剂型保健品中类胡萝卜素进行提取,同时测定保健品中4种类胡萝卜素的含量.该法简便、快速、准确,是保健品中多种类胡萝卜素定量测定的可靠方法之一.3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是上世纪2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简单、便捷经济灵敏、高效、应用广泛的分离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材料的应用,使其得到了很大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技术。

色谱法的原理

色谱法的原理

色谱法的原理
色谱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在固体或液体静态相和移动相之间分配的原理进行分离和测定的分析方法。

它利用物质在不同相中的亲和力差异,通过在固定相上的分配和在移动相中的迁移来实现样品中各组分的分离。

在色谱法中,固定相是由固体或涂布在固体基质上的液体相构成的。

它负责限制和分散样品中各组分的迁移速率,从而实现分离。

移动相是样品分析过程中经过固定相的流动相。

它使样品中的组分按其亲和力大小分别向前移动,被分离并逐个通过。

分离过程基于样品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之间的不同亲和力。

对于柱色谱法,样品进入柱后,固定相会根据样品的成分使不同的组分被分配到不同的位置。

然后,移动相会通过柱将这些组分逐一带走。

由于不同组分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之间的亲和力不同,它们将以不同的速率迁移。

因此,当移动相流经整个固定相时,样品中不同的组分将被分离。

具体来说,固定相可以是基于吸附、离子交换、分子筛等原理的固体或涂层。

而移动相则可以是各种溶液、气体或超临界流体。

通过调整固定相和移动相的性质,可以实现对特定组分的选择性分离。

分离后的各组分可以通过检测器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

色谱法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药物分析等领域。

不同的色谱方法包括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LC)、离子
色谱(IC)等。

这些方法依靠不同的原理和设备实现样品的分离和分析,但其基本原理都是基于分配作用。

仪器复习题答案)

仪器复习题答案)

仪器复习题答案)复习题答案1.分子光谱:由分子的吸收或发光所形成的光谱称为分子光谱(molecular spectrum),分子光谱是带状光谱。

2.分子荧光分析:某些物质被紫外光照射激发到单重激发态后,在回到基态的过程中发射出比原激发波长更长的荧光,通过测量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3.气相干扰:是指干扰发生在气相过程中(如电离干扰、激发干扰)以气相化学反应引起的干扰。

4.标记PCR(LP-PCR):利用同位素、荧光素等对PCR引物进行标记,用以直观地检测目的基因。

5.毛细管电泳:是指离子或带电粒子以毛细管为分离室,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依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间淌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液相分离分析技术。

6.红外吸收光谱:又称为分子振动—转动光谱。

当样品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照射时,分子吸收了某些频率的辐射,并由其振动或转动运动引起偶极矩的净变化,产生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从基态到激发态的跃迁,使相应于这些吸收区域的透射光强度减弱。

7.Fermi共振:当一振动的倍频与另一振动的基频接近时,由于发生相互作用而产生很强的吸收峰或发生裂分。

8.荧光发射:电子由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基态(多为S1→S0跃迁),发射波长为‘2的荧光;10-7~10 -9 s 。

9.原子光谱:原子的电子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发射或吸收的有特定频率的电磁频谱.原子光谱是一些线状光谱,发射谱是一些明亮的细线,吸收谱是一些暗线.10.分子吸收光谱:分子对辐射选择性吸收使基态分子跃迁至更高能级的激发态而发出的特征光谱为分子吸收光谱.11.内转化:处于相同的重态的两个离子间的非辐射跃迁.12.宽带吸收:是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量溶液中分子或离子的吸收,吸收宽带宽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是用的是连续光源,这种测量方法叫13.塔板理论:在每一块踏板上,被分离柱分在气液两相间瞬时达到一次分配平衡,然后随载气从一块踏板以脉动式迁移,经过多次分配平衡后,分配系数小的组分先离开精馏塔,分配系数大的后离开,从而使分配系数不同的组分分离。

色谱分离

色谱分离

高效液相色谱仪
高效液相色谱(HPLC)流程示意图
离子交换色谱
• 离子交换色谱中的固定相是一些带电荷的基团, 这些带 电基团通过静电相互作用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结合。如果 流动相中存在其他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按照质量作用定律, 这些离子将与结合在固定相上的反离子进行交换。固定相 基团带正电荷的时候,其可交换离子为阴离子,这种离子 交换剂为阴离子交换剂;固定相的带电基团带负电荷,可 用来与流动相交换的离子就是阳离子,这种离子交换剂叫 做阳离子交换剂。阴离子交换柱的功能团主要是-NH2, 及-MH3+ :阳离子交换剂的功能团主要是-SO3H及- COOH。其中-NH3+离子交换柱及-SO3H离子交换剂属于 强离子交换剂,它们在很广泛的pH范围内都有离子交换 能力;-NH2及-COOH 离子交换柱属于弱离子交换剂,只 有在一定的pH值范围内,才能有离子交换能力。离子交 换色谱主要用于可电离化合物的分离,例如,氨基酸自动 分析仪中的色谱柱,多肽的分离、蛋白质的分离,核苷酸、 核苷和各种碱基的分离等。
色谱法的发展历程
◆ 1903年 Tswett创立色谱法(在碳酸钙上分离了叶绿素)。 由Tswett创立的色谱法分离效率低,分离时间长,根据样品的不同, 一般分离需要几小时至几天。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初,先后出现了纸色谱(paper chromatography,PC)和薄膜色谱法(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 特点:较经典色谱法简单、分离时间短,样品量要求小。 ◆1952年,James和Martin提出了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 特点: 以气体作为流动相。应用范围广泛受到人们重视。但对不 易气化和热不稳定性差的化合物难以分离。 ◆ 20世纪60年代后期由于新型色谱柱填料的,高压输液泵和高灵 敏度的监测器的出现,发展出了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ghy,HPLC)。

色谱法的原理与应用

色谱法的原理与应用

色谱法的原理与应用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化合物的重要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色谱法的原理、分类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 一、色谱法的原理色谱法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通过在固定相中的分配和流动相的移动,使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在固定相中以不同速度移动,从而实现分离和分析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化合物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通过在固定相中的分配和流动相的移动,使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在固定相中以不同速度移动,从而实现分离和分析的方法。

### 二、色谱法的分类色谱法根据不同的分离机理和操作方式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 GC)、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LC)、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HPLC)、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等。

其中,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色谱方法。

1. 气相色谱(GC):气相色谱是利用气体作为流动相,固体或液体作为固定相的色谱方法。

它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

2. 液相色谱(LC):液相色谱是利用液体作为流动相,固体或液体作为固定相的色谱方法。

它适用于分析极性化合物和大分子化合物,具有分离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食品检测、环境监测等领域。

### 三、色谱法的应用色谱法作为一种高效、准确的分析方法,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以下将介绍色谱法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1. 化学领域:色谱法在化学领域被广泛应用于有机物的分离和鉴定。

通过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可以对各种有机物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为化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2. 生物领域:色谱法在生物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生物样品的分离和分析上。

简述常见色谱分离法的类型及基本原理

简述常见色谱分离法的类型及基本原理

简述常见色谱分离法的类型及基本原理色谱分离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平衡,实现物质的分离。

根据分离原理的不同,色谱分离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液相色谱法(LC):该方法是最常用的色谱分离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平衡,实现物质的分离。

液相色谱法具有高分离效能、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环保、化工等领域。

2. 气相色谱法(GC):该方法利用不同物质在气相状态下的吸附和解吸特性,实现物质的分离。

气相色谱法具有高分离效能、高灵敏度、分析速度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环保、化工、食品、医药等领域。

3.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该方法是一种改进的液相色谱法,通过提高固定相的粒径和流动相的速度,提高分离效率和速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高分离效能、高灵敏度、分析速度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环保、化工等领域。

4. 薄层色谱法(TLC):该方法是一种简便的色谱分离法,通过在薄层板上分离样品,实现物质的分离。

薄层色谱法具有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环保、化工等领域。

5. 离子交换色谱法(IEC):该方法利用不同物质在离子交换剂
上的吸附和解吸特性,实现物质的分离。

离子交换色谱法具有高分离效能、高灵敏度、分析速度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环境等领域。

不同的色谱分离法具有不同的原理和特点,应根据具体的分析需求选择合适的色谱方法。

柱色谱法原理

柱色谱法原理

柱色谱法原理
柱色谱法原理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和分析方法,其主要是利用各种各样的物质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之间分配平衡的差异,使得待分析组分在移动相的驱动下,以不同的速率移动,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柱色谱法的固定相可以是液体、固体或液体-固体复合物,而移动相则可以是
气体、液体或超临界流体。

移动相携带待测样品通过固定相,不同组分间在两相
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就会导致各组分分离。

由于分离效果受许多因素影响,如柱温、载气流速、样品量、样品进样方式、柱的选择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等,因此在进行柱色谱分析时,需要对这些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和选择。

柱色谱法主要通过检测器将柱出口的组分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然后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将其转换为色谱图,从而得到各组分的含量分布情况。

根据固定相和移动
相的不同,柱色谱法又可以被分为多种子类型,如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柱色谱法各有其适用的分析领域,例如环境科学、制药、生物化学、石油化工等。

柱色谱法具有许多优点,比如分离度高,分析速度快,分析结果准确、可靠等。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限制,比如柱的寿命有限,样品的性质和组分结构的复杂性可能会影响分离效果,因此,操作者需要对色谱原理和色谱设备有深入的理解和实践
经验,以便根据不同的分析需求选用适当的色谱法。

总的来说,柱色谱法原理是一种依赖于物质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之间分配平衡的差异,通过相互作用强度的不同,实现各组分分离的分析技术。

它是现代分离科学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的科研和工业分析中。

各种色谱方法简单介绍

各种色谱方法简单介绍

第一课色谱法概述色谱法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分析方法,它是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或吸附系数、渗透性),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这些物质在两相中进行多次反复分配而实现分离。

在色谱技术中,流动相为气体的叫气相色谱,流动相为液体的叫液相色谱。

固定相可以装在柱内,也可以做成薄层。

前者叫柱色谱,后者叫薄层色谱。

根据色谱法原理制成的仪器叫色谱仪,目前,主要有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

色谱法的创始人是俄国的植物学家茨维特。

1905年,他将从植物色素提取的石油醚提取液倒人一根装有碳酸钙的玻璃管顶端,然后用石油醚淋洗,结果使不同色素得到分离,在管内显示出不同的色带,色谱一词也由此得名。

这就是最初的色谱法。

后来,用色谱法分析的物质已极少为有色物质,但色谱一词仍沿用至今,在50年代,色谱法有了很大的发展。

1952年,詹姆斯和马丁以气体作为流动相分析了脂肪酸同系物并提出了塔板理论。

1956年范第姆特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提出了反映载气流速和柱效关系的范笨姆特方程,建立了初步的色谱理论。

同年,高莱(Golay)发明了毛细管拄,以后又相继发明了各种检测器,使色谱技术更加完善。

50年代末期,出现了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的仪器,克服了气相色谱不适于定性的缺点。

则年代,由于检测技术的提高和高压泵的出现,高效液相色谱迅远发展,使得色谱法的应用范围大大扩展。

目前,由于高效能的色谱往、高灵敏的检测器及微处理机的使用,使得色谱法已成为一种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的分析仪器。

在这里主要介绍气相色谱分析法。

同时也适当介绍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的基本理论和定性定量方法也适用于液相色谱法。

其不同之处在液相色谱法中介绍。

第二课气相色谱仪典型的气相色谱仪具有稳定流量的载气,将汽化的样品由汽化室带入色谱柱,在色谱柱中不同组分得到分离,并先后从色谱柱中流出,经过检测器和记录器,这些被分开的组分成为一个一个的色谱峰。

色谱仪通常由下列五个部分组成:载气系统(包括气源和流量的调节与测量元件等)进样系统(包括进样装置和汽化室两部分)分离系统(主要是色谱柱)检测、记录系统(包括检测器和记录器)辅助系统(包括温控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等)第三课气相色谱仪-载气系统载气通常为氮、氢和氢气,由高压气瓶供给。

色谱法原理PPT课件

色谱法原理PPT课件
4. 分配系数在所有塔板上是常数,与组分在某一塔板上 的量无关。
第32页/共74页
简单地认为:在每一块塔板上,溶质在两相间很 快达到分配平衡,然后随着流动相按一个一个塔板的方 式向前移动。对于一根长为L的色谱柱,溶质平衡的次 数应为: n = L / H
n称为理论塔板数。与精馏塔一样,色谱柱的柱 效随理论塔板数n的增加而增加,随板高H的增大而减 小。
利用组分在固定液(固定相)中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 离的方法称为分配色谱法。
利用组分在离子交换剂(固定相)上的亲和力大小不 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称为离子交换色谱法。
利用大小不同的分子在多孔固定相中的选择渗透而达 到分离的方法,称为凝胶色谱法或尺寸排阻色谱法。
最近,又有一种新分离技术,利用不同组分与固定相 (固定化分子)的高专属性亲和力进行分离的技术称为亲和 色谱法,常用于蛋白质的分离 。
60
55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54
0
0.0
0.5
1.0
色谱峰
基线
1.75
1.5
2.0
3.23 3.77
2.5
3.0
3.5
4.0
第14页Time/共(min7) 4页
4.91
4.5
5.0
保留时间
NL:
色 8.92E3
TIC F: + c
谱 SRM ms2
465.30@23.00 [
2.保留时间tR
试样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峰极大点时所经历 的时间,称为保留时间,如图中O′B.它相当于样 品到达柱末端的检测器所需的时间.
第18页/共74页

色谱分析与光谱分析的区别

色谱分析与光谱分析的区别

色谱分析与光谱分析的区别色谱分析法也叫层析法,原理就是利用待分离的各种物质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吸附能力等亲和能力的不同来进行分离的。

它是一种高效能的物理分离技术,将它用于分析化学并配合适当的检测手段,就成为色谱分析法。

使用外力使含有样品的流动相(气体、液体)通过一固定于柱中或平板上、与流动相互不相溶的固定相表面。

当流动相中携带的混合物流经固定相时,混合物中的各组分与固定相发生相互作用。

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之间产生的作用力的大小、强弱不同,随着流动相的移动,混合物在两相间经过反复多次的分配平衡,使得各组分被固定相保留的时间不同,从而按一定次序由固定相中先后流出。

与适当的柱后检测方法结合,实现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离与检测。

在实际工作中,当我们拿到一个样品,我们该怎样定性和定量,建立一套完整的分析方法是关键,下面介绍一些常规的步骤:1、样品的来源和预处理方法GC能直接分析的样品通常是气体或液体,固体样品在分析前应当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而且还要保证样品中不含GC不能分析的组分(如无机盐),可能会损坏色谱柱的组分。

这样,我们在接到一个未知样品时,就必须了解的来源,从而估计样品可能含有的组分,以及样品的沸点范围。

如果样品体系简单,试样组分可汽化则可直接分析。

如果样品中有不能用GC直接分析的组分,或样品浓度太低,就必须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采用吸附、解析、萃取、浓缩、稀释、提纯、衍生化等方法处理样品。

2、确定仪器配置所谓仪器配置就是用于分析样品的方法采用什么进样装置、什么载气、什么色谱柱以及什么检测器。

一般应首先确定检测器类型。

碳氢化合物常选择FID检测器,含电负性基团(F、Cl等)较多且碳氢含量较少的物质易选择ECD检测器;对检测灵敏度要求不高,或含有非碳氢化合物组分时,可选择TCD检测器;对于含硫、磷的样品可选择FPD检测器。

对于液体样品可选择隔膜垫进样方式,气体样品可采用六通阀或吸附热解析进样方法,一般色谱仅配置隔膜垫进样方式,所以气体样品可采用吸附-溶剂解析-隔膜垫进样的方式进行分析。

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例如:取吸附剂10g加水或羧甲基纤维素 钠溶液30ml(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时 可多加一点)调成糊状可铺10×20cm板5 块。取下涂好的薄层板进行振动,使涂 好的薄层板表面均匀光滑,然后于室温 下置水平台上晾干。在反射光及透射光 下检视,表面应均匀、平整、无麻点、 无气泡无破损及污染,如果是硅胶GF254 板还应在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荧光应 均匀清晰、无花纹。
色谱法又可根据分离方法分为: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 柱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所用溶剂应 与供试品不起化学反应,纯度要求较高。分析时的温度,除气 相色谱法或另有规定外,系指在室温操作。分离后各成分 的检出,应采用各品种项下所规定的方法。采用纸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或柱色谱法分离有色物质时,可根据其色带进 行区分;分离无色物质时,可在短波(254nm)或长波(365nm) 紫外光灯下检视,其中纸色谱或薄层色谱也可喷以显色剂 使之显色,或在薄层色谱中用加有荧光物质的薄层硅胶, 采用荧光猝灭法检视。柱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 色谱法可用接于色谱柱出口处的各种检测器检测。柱色谱 法还可分部收集流出液后用适宜方法测定。
原理 由于吸附剂对各组分的吸附能力不同, 当流动相流过固体表面时,混合物各组分在液-固 两相间分配。吸附牢固的组分在流动相分配少, 吸附弱的组分在流动相分配多。流动相流过时各 组分会以不同的速率向上移动,吸附弱的组分以 较快的速率向上移动。随着流动相的移动,在新 接触的固定相表面上又依这种吸附-溶解过程进行 新的分配,新鲜流动相流过已趋平衡的固定相表 面时也重复这一过程,结果是吸附弱的组分随着 流动相移动在前面,吸附强的组分移动在后面, 吸附特别强的组分甚至会不随流动相移动,各种 化合物在色谱实现混合物的分离。
自动点样器

GC2010使用与维护

GC2010使用与维护

六、如何选择合适的密封垫
密封垫分一般密封垫和耐高温密封垫,汽化 室温度超过300℃时用耐高温密封垫,耐高温 密封垫的一面有一层膜,使用时带膜的面朝下
七、怎样防止进样针不弯
1.进样口拧的太紧,室温下拧的太紧当汽化室温度升高时 硅胶密封垫膨胀后会更紧,这时注射器很难扎进去。
2.位置找不好针扎在进样口金属部位。 3.注射器杆弯是进样时用力太猛,进口色谱带一个进样器 架,用进样器架进样就不会把注射器杆弄弯。 4.因为注射器内壁有污染,注射时将针杆推弯。注射器用 一段时间就会发现针管内靠近顶部有一小段黑的东西,这时吸 样注射感到吃力。清洗方法将针杆拔出,注入一点水,将针杆 插到有污染的位置反复推拉,一次不行再注入水直到将污染物 弄掉,这时你会看到注射器内的水变的浑浊,将针杆拔出用滤 纸擦一下,再用酒精洗几次。分析的样品为溶剂溶解的固体样 时,进完样要及时用溶剂洗注射器。 5.进样时一定要稳重,急于求快会把注射器弄弯的,只要 你进样熟练了自然就快了。
分流出口
F1
玻璃衬管
F2
FID
空气400-600ml/min 氢气4060ml尾/吹mi气n 约35ml/min
进样口、色谱柱、检测器的温度设定
• 进样口温度 考虑样品中各组分的沸点,设定温度使样品瞬 间汽化。
• 色谱柱温度 考虑样品中各组分的沸点,及希望的分析周期, 宽沸程样品应使用程序升温。
• 检测器温度 防止检测器污染,一般比色谱柱温度高20-30℃。
气相色谱原理
是利用试样中各组份在气相和固定液液相 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当汽化后的试样被载气带 入色谱柱中运行时,组份就在其中的两相间进 行反复多次分配,由于固定相对各组份的吸附 或溶解能力不同, 因此各组份在色谱柱中的运 行速度就不同,经过一定的柱长后,便彼此分 离,按顺序离开色谱柱进入检测器,产生的离 子流讯号经放大后,在记录器上描绘出各组份 的色谱峰。

气相色谱法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气相色谱法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气相色谱法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一、概述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简称GC)是一种高效、灵敏且应用广泛的分离分析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分配系数的差异,当两相做相对运动时,这些物质随流动相一起运动,并在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从而使各组分达到分离的目的。

在气相色谱法中,流动相通常为惰性气体,如氮气、氦气等,而固定相则可以是固体或液体,根据分析需求进行选择。

药物分析是气相色谱法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药物作为一类特殊的化学物质,其纯度、组成和含量对于药物的质量和疗效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气相色谱法凭借其高分离效能、高灵敏度以及良好的选择性,在药物分析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气相色谱法,可以对药物进行定性分析,确定其化学成分;也可以进行定量分析,准确测定药物中各组分的含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气相色谱法也在不断发展完善。

通过与质谱技术(MS)联用,形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不仅可以实现药物的定性分析,还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结构分析和代谢研究。

新型的检测器、色谱柱以及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也进一步拓展了气相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范围。

气相色谱法作为一种强大的分离分析技术,在药物分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相信气相色谱法将在未来的药物分析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1. 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及发展历程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这些物质随流动相移动,在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使各组分得到分离,从而达到分析的目的。

其固定相一般是一种具有吸附活性的固体或是涂覆在惰性载体上的液体,流动相则是一种惰性气体,样品通过进样口被引入色谱柱,并在流动相携带下沿色谱柱向前移动。

由于不同物质与固定相的作用力不同,它们在色谱柱中的移动速度也会有所差异,从而实现分离。

色谱分离基本原理

色谱分离基本原理

色谱分离基本原理色谱分离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

色谱分离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差异,通过在固定相上的分配和流动相的迁移来实现物质的分离和检测。

色谱分离技术包括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LC)、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等,它们在不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色谱分离的基本原理可以分为分配和吸附两种。

分配色谱是指样品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行为,根据样品在两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大小来实现分离。

而吸附色谱是指样品在固定相表面的吸附行为,根据样品与固定相之间的亲疏性差异来实现分离。

两种原理在色谱分离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根据不同的分析要求选择合适的色谱方法。

在色谱分离中,固定相的选择非常重要。

固定相的性质直接影响到分离的效果和分离过程的速度。

常见的固定相包括多孔硅胶、聚合物、硅胶、氧化铝等。

不同的固定相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可以用于分离不同性质的化合物。

此外,固定相的粒径和孔径大小也对色谱分离有着重要影响。

粒径越小、孔径越大,固定相的比表面积就越大,分离效果就越好。

流动相在色谱分离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流动相的选择应根据分析物的性质和固定相的性质来确定,以保证分离的效果和分析的准确性。

流动相的选择包括溶剂和缓冲液等,不同的流动相对于不同的分析物有着不同的适用性。

此外,流动相的流速和温度也会对分离的效果产生影响,需要根据具体的分析要求来进行调节。

色谱分离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它可以用于分离和检测各种化合物,包括有机物、无机物、生物大分子等。

在医药、食品、环境监测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随着色谱仪器和分析方法的不断发展,色谱分离技术将会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总之,色谱分离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差异,通过在固定相上的分配和流动相的迁移来实现物质的分离和检测。

固定相和流动相的选择对于色谱分离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需要根据具体的分析要求来进行选择和调节。

化学物质分离和分析的原理

化学物质分离和分析的原理

化学物质分离和分析的原理化学物质分离和分析是化学中重要的基础实验技术。

它们的目的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进而探究物质的变化规律,为化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化学物质的分离和分析方法较多,其中最主要的方法包括色谱法、光谱法、电化学法、质谱法、薄层层析法和溶液析出、蒸馏、提取等方法。

本文将介绍其中几种主要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一、色谱法色谱法是一种将混合物进行分离和分析的重要方法。

根据不同的物质分子特性,利用溶剂将物质分子和不同的吸附或分离介质相互作用的程度不同,使得物质分子分离、分解,从而进行分析。

目前,色谱法的种类很多,最常用的是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是利用气态载气将样品中的化合物从进样口引入进化器,再通过毛细管柱的分离作用,将化合物分离后以各自峰的时间荷尔滨方法进行检定。

液相色谱法则是将溶解于液体载液中的化合物引入进样口,在柱中通过不同的相互作用来完成分离。

二、光谱法光谱法是一种研究物质的化学结构和性质的方法,它是利用物质在不同波长下吸收和发射光线的特性来进行分析的。

光谱分析的种类较多,包括原子光谱分析、分子光谱分析、拉曼光谱分析等。

原子光谱分析是指利用原子的吸收或发射光谱,对元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分子光谱分析是指利用分子在吸收或发射辐射时的特性对分子进行分析的方法。

拉曼光谱分析则是利用分子分布震动的模式对样品进行分析。

光谱法对于分析多种化合物的成分具有广泛的应用。

三、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应或物理过程所伴随的电荷转移现象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电化学法的种类较多,包括溶液电化学,电化学荧光光谱,极谱法,电导度法等。

溶液电化学是指利用电极电势的变化来测定样品中离子的含量。

电导度法是指利用电极的电导性来测定样品的电阻率。

极谱法是指利用电极电位来控制电化学反应的进程,对应的反应产物进行分析的方法。

四、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将大分子化合物分离并分析其结构和分子量的方法。

它将物质分子分解成小分子离子后,通过质谱分析得到分析结果。

气相色谱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精)

气相色谱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精)

气相色谱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应用化学02 冷方方200941602038摘要:气相色谱法是现代分析的主要手段之一。

近年来,气相色谱的各个领域都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本文介绍了气相色谱法在大气、室内气体、各种水体和其他类型污染物的应用,并阐述了气相色谱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气相色谱法,联用技术,环境监测1前言色谱法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分析方法,它是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或吸附系数、渗透性,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这些物质在两相中进行多次反复分配而实现分离。

在色谱技术中,流动相为气体的叫气相色谱,流动相为液体的叫液相色谱。

气相色谱法由于其具有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选择性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样品中的污染物分析、药品质量检验、天然产物成分分析、食品中农药残留量测定、工业产品质量监控等领域。

2气相色谱法现状气相色谱法广泛用于纯物质中的杂质、环境污染物、食品中有害成分、药物有效成分、代谢物、刑事法医鉴定、石油化工生产中痕量物质等的分析。

随着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对空气、水、土壤及粮食、蔬菜的污染日益严重, 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已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常用的CODCr 和CODMn 的监测方法不能检测出多环芳烃、苯系物、PCB 等强致癌物的状况。

GC,GC-MS,HPLC 法是有机污染物监测的常用方法。

尤其是GC 法以其相对价格低廉, 操作简便, 易于推广利用而备受关注。

目前, 美国、日本和我国在有机污染物监测的方法中,GC 法占了80%。

气相色谱分析法在环境水和废水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特别是对水中复杂、痕量、多组分有机物分析,GC 是强有力的成分分析工具, 而MS 是能给出最充分信息的结构分析器。

二者的结合常常成为首选的分析方法。

据报道少数发达国家已将GC/MS系统列为水中有机物的监测分析方法和标准分析方法, 成为有力的鉴定工具。

全球性的多环芳烃污染一直为人们关注。

多环芳烃主要产生于煤的加工转化工艺中, 后随工业排放水进入环境。

纸色谱法原理

纸色谱法原理

纸色谱法原理
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色谱分离技术,它利用纸作为固定相,液相作为移动相,通过样品在两相之间的分配来实现分离。

纸色谱法原理简单易懂,操作方便,因此在实验室中得到广泛应用。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纸色谱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首先,纸色谱法的原理是基于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
而实现分离的。

当样品在纸上移动时,不同成分会在纸上形成不同的斑点,从而实现分离。

这种分离原理是基于物质在两相之间的分配平衡,因此可以根据样品在纸上的行为来推断其化学性质。

其次,纸色谱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它可以用于分离和检测各种化合物,包
括有机物、无机物、生物分子等。

在有机化学实验中,纸色谱法常常用于检测反应产物纯度和分离混合物中的化合物。

在生物化学实验中,纸色谱法可用于分离和检测蛋白质、氨基酸等生物大分子。

此外,纸色谱法还可以用于食品、药品、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分析。

另外,纸色谱法的优点之一是操作简便。

相比其他色谱技术,纸色谱法无需复
杂的仪器和设备,只需要纸、试剂和样品就可以进行分离和检测。

这使得纸色谱法成为实验室中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同时,纸色谱法的成本较低,适用于一般实验室的分析需求。

总的来说,纸色谱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色谱分离技术。

它的原理基于物质在
固定相和移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实现分离,应用范围广泛,操作简便,成本较低。

因此,纸色谱法在化学、生物、食品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纸色谱法的原理和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验室工作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谱扫盲班第一课色谱法概述色谱法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分析方法,它是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或吸附系数、渗透性),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这些物质在两相中进行多次反复分配而实现分离。

在色谱技术中,流动相为气体的叫气相色谱,流动相为液体的叫液相色谱。

固定相可以装在柱内,也可以做成薄层。

前者叫柱色谱,后者叫薄层色谱。

根据色谱法原理制成的仪器叫色谱仪,目前,主要有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

色谱法的创始人是俄国的植物学家茨维特。

1905年,他将从植物色素提取的石油醚提取液倒人一根装有碳酸钙的玻璃管顶端,然后用石油醚淋洗,结果使不同色素得到分离,在管内显示出不同的色带,色谱一词也由此得名。

这就是最初的色谱法。

后来,用色谱法分析的物质已极少为有色物质,但色谱一词仍沿用至今,在50年代,色谱法有了很大的发展。

1952年,詹姆斯和马丁以气体作为流动相分析了脂肪酸同系并提出了塔板理论。

1956年范第姆特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提出了反映载气流速和柱效关系的范笨姆特方程,建立了初步的色谱理论。

同年,高莱(Golay)发明了毛细管柱,以后又相继发明了各种检测器,使色谱技术更加完善。

50年代末期,出现了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的仪器,克服了气相色谱不适于定性的缺点。

则年代,由于检测技术的提高和高压泵的出现,高效液相色谱迅远发展,使得色谱法的应用范围大大扩展。

目前,由于高效能的色谱往、高灵敏的检测器及微处理机的使用,使得色谱法已成为一种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的分析仪器。

在这里主要介绍气相色谱分析法。

同时也适当介绍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的基本理论和定性定量方法也适用于液相色谱法。

其不同之处在液相色谱法中介绍。

第二课气相色谱仪典型的气相色谱仪具有稳定流量的载气,将汽化的样品由汽化室带入色谱柱,在色谱柱中不同组分得到分离,并先后从色谱柱中流出,经过检测器和记录器,这些被分开的组分成为一个一个的色谱峰。

色谱仪通常由下列五个部分组成:载气系统(包括气源和流量的调节与测量元件等)进样系统(包括进样装置和汽化室两部分)分离系统(主要是色谱柱)检测、记录系统(包括检测器和记录器)辅助系统(包括温控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等)第三课气相色谱仪-载气系统载气通常为氮、氢和氢气,由高压气瓶供给。

由高压气瓶出来的载气需经过装有活性炭或分子筛的净化器,以除去载气中的水、氧等有害杂质。

由于载气流速的变化会引起保留值和检测灵敏度的变化,因此,一般采用稳压阀、稳流阀或自动流量控制装置,以确保流量恒定。

载气气路有单柱单气路和双柱双气路两种。

前者比较简单,后者可以补偿因固定液流失、温度被动所造成的影响,因而基线比较稳定。

第四课气相色谱仪-进样系统进样系统包括进样装置和汽化室。

气体样品可以用注射进样,也可以用定量阀进样。

液体样品用微量注射器进样。

固体样品则要溶解后用微量注射器进样。

样品进入汽化室后在一瞬间就被汽化,然后随载气进入色谱柱。

根据分析样品的不同,汽化室温度可以在50一400℃范围内任意设定。

通常,汽化室的温度要比使用的最高柱温高10一50℃以保证样品全部汽化。

进洋量和进样速度会影响色谱柱效率。

进样量过大造成色谱柱超负荷,进样速度慢会使色谱峰加宽,影响分离效果。

第五课气相色谱仪-分离系统色谱柱是色谱仪的分离系统。

试样中各组分的分离在色谱柱中进行,因此,色谱柱是色谱仪的核心部分。

色谱柱主要有两类:填充柱和毛细管柱,现分别叙述如下:1.填充柱填充柱由柱管和固定相组成,柱管材料为不锈钢或玻璃,内径为2—4毫米,长为1—3米。

往内装有固定相,固定相又包括固体固定相和液体固定相两种。

2.毛细管往毛细管柱又叫空心柱,空心柱分涂壁空心柱,多孔层空心柱和涂载体空心柱。

涂壁空心柱是将固定液均匀地涂在内径0.1—0.5毫米的毛钢管内壁而成。

毛细管的材料可以是不锈钢、玻璃或石英。

这种色谱柱具有渗透性好、传质阻力小等特点,因此柱子可以做得很长(一般几十米,最长可到三百米)。

和填充柱相比,其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小。

其缺点是样品负荷量小,因此经常需要采用分流技术。

柱的制备方法也比较复杂;多孔层空心柱是在毛细管内壁适当沉积上一层多孔性物质,然后涂上固定液。

这种柱容量比较大,渗透性好,故有稳定、高效、决速等优点。

第六课气相色谱仪-检测系统1.热导检测器热导检测器( Thermal coductivity detector,简称TCD ),是应用比较多的检测器,不论对有机物还是无机气体都有响应。

热导检测器由热导池池体和热敏元件组成。

热敏元件是两根电阻值完全相同的金属丝(钨丝或白金丝),作为两个臂接入惠斯顿电桥中,由恒定的电流加热。

如果热导池只有载气通过,载气从两个热敏元件带走的热量相同,两个热敏元件的温度变化是相同的,其电阻值变化也相同,电桥处于平衡状态。

如果样品混在载气中通过测量池,由于样号气和载气协热导系数不同,两边带走的热量不相等,热敏元件的温度和阻值也就不同,从而使得电桥失去平衡,记录器上就有信号产生。

这种检测器是一种通用型检测器。

被测物质与载气的热导系数相差愈大,灵敏度也就愈高。

此外,载气流量和热丝温度对灵敏度也有较大的影响。

热丝工作电流增加—倍可使灵敏度提高3—7倍,但是热丝电流过高会造成基线不稳和缩短热丝的寿命。

热导检测器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对有机物和无机气体都能进行分析,其缺点是灵敏度低。

2.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FID)简称氢焰检测器。

它的主要部件是一个用不锈钢制成的离子室。

离子室由收集极、极化极(发射极)、气体入口及火焰喷嘴组成。

在离子室下部,氢气与载气混合后通过喷嘴,再与空气混合点火燃烧,形成氢火焰。

无样品时两极间离子很少,当有机物进入火焰时,发生离子化反应,生成许多离子。

在火焰上方收集极和极化极所形成的静电场作用下,离子流向收集极形成离子流。

离子流经放大、记录即得色谱峰。

有机物在氢火焰中离子化反应的过程如下:当氢和空气燃烧时,进入火焰的有机物发生高温裂解和氧化反应生成自由基,自由基又与氧作用产生离子。

在外加电压作用下,这些离子形成离子流,经放大后被记录下来。

所产生的离子数与单位时间内进入火焰的碳原子质量有关,因此,氢焰检测器是一种质量型检测器。

这种检测器对绝大多数有机物都有响应,其灵敏度比热导检测器要高几个数量级,易进行痕量有机物分析。

其缺点是不能检测惰性气体、空气、水、CO,CO2、NO、SO2及H2S等。

3.电子捕获检测器电子捕获检测器是一种选择性很强的检测器,它只对合有电负性元素的组分产生响应,因此,这种检测器适于分析合有卤素、硫、磷、氮、氧等元素的物质。

在电子捕获检测器内一端有一个多放射源作为负极,另一端有一正极。

两极间加适当电压。

当载气(N2)进入检测器时,受多射线的辐照发生电离,生成的正离子和电子分别向负极和正极移动,形成恒定的基流。

合有电负性元素的样品AB进入检测器后,就会捕获电子而生成稳定的负离子,生成的负离子又与载气正离子复合。

结果导致基流下降。

因此,样品经过检测器,会产生一系列的倒峰。

电子捕获检测器是常用的检测器之一,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

主要缺点是线性范围较窄。

第七课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很好的分离、分析方法,它具有分析速度快、分离效能好和灵敏度高等优点。

但是气相色谱仅能分析在操作温度下能汽化而不分解的物质。

据估计,在已知化合物中能直接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的化合物约占15%,加上制成衍生物的化合物,也不过20%左右。

对于高沸点化合物;难挥发及热不稳定的化合物、离子型化合物及高聚物等,很难用气相色谱法分析。

为解决这个问题,70年代初发展了高效液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的原理与经典液相色谱相同,但是它采用了高效色谱柱、高压泵和高灵敏度检测器。

因此,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离效率、分析速度和灵敏度大大提高。

就其分离机理的不同,高效液相色谱可以分为液-固吸附色谱、液-液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四类。

液—固色谱的色谱柱内填充固体吸附剂,由于不同组分具有不同的吸附能力,因此,流动相带着被测组分经过色谱柱时,各组分被分开。

液—液色谱的流动相和固定相都是液体。

作为固定相的液体涂在惰性担体上,流动相与固定液不互溶。

当带有被测组分的流动相进入色谱柱时,组分在两相间很快达分配平衡,由于各组分在两相间分配系数不同而彼此分离。

以非极性溶液作流动相,极性物质作固定相的液—液色谱叫正相色谱;极性溶液作流动相,非极性物质作固定相的液—液色谱叫反相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的色谱柱内填充离子交换树脂,依靠样品离子交换能力的差别实现分离。

而凝胶色谱是按试样中分子大小的不同来进行分离的。

在上述四类色谱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液—液色谱,因此,在本节的讨论中以液—液色谱为主。

高效液相色谱的基本理论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与气相色谱基本相同。

高效液相色谱仪由输液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第八课液相色谱仪-输液系统输液系统高效液相色谱的输液系统包括流动相贮存器、高压泵和梯度淋洗装置。

流动相贮存器为不锈钢或玻璃制成的容器,可以贮存不同的流动相。

高压泵是高效液相色谱仪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由于高效液相色谱仪所用色谱柱直径细,固定相粒度小,流动相阻力大,因此,必须借助于高压泵使流动相以较快的速度流过色谱这。

高压泵需要满足以下条件:能提供150-450kg/cm2的压强;流速稳定,流量可以调节;耐腐蚀。

目前所用的高压泵有机械泵和气动放大泵两种。

梯度淋洗装置可以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极性溶剂,按一定程序连续改变组成,以达到提高分离效果,缩短分离时间的目的。

它的作用与气相色谱中的程序升温装置类似。

梯度淋洗装置分为两类:一类叫外梯度装置;一类内梯度装置。

外梯度装置是流动相在常压下混合,靠一台高压泵压至色谱柱;内梯度装置是先将溶剂分别增压后,再由泵按程序压入混合室,再注入色谱柱。

第九课液相色谱仪-进样系统,分离系统进样系统一般高效液相色谱多采用六通阀进样。

先由注射器将样品常压下注入样品环。

然后切换阀门到进样位置,由高压泵输送的流动相将样品送入色谱柱。

样品环的容积是固定的,因此进样重复性好。

分离系统分离系统包括色谱柱、连接管、恒温器等。

色谱柱是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心脏。

它是由内部抛光的不锈钢管制成,一般长10—50cm,内径2—5mm,柱内装有固定相。

液相色谱的固定相是将固定液涂在担体上而成。

担体有两类:一类是表面多孔型担体;另一类是全多孔型担体。

近年来又出现了全多孔型微粒担体。

这种担体检度为5—10 um,是由nm级的硅胶微粒堆积而成,又叫堆积硅珠。

由于颗粒小,所以柱效高,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一种担体。

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中,适当提高柱温可改善传质,提高柱效,缩短分析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