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晋书·吾彦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文言文阅读:《晋书-吴隐之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晋书-吴隐之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晋书·吴隐之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日晏歠菽不飨非其粟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

年十余,丁外艰...,每号泣,行人为之流涕。

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

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

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

”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解褐..辅国功曹。

累迁晋陵太守。

在郡清俭,妻自负薪。

迁左卫将军。

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

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然多瘴疫,人情惮焉,唯贫窭不能自立者,求补长吏,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

朝廷欲革岭南之弊,隆安中,以隐之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假节。

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

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及在州,清操逾厉,时人颇谓其矫,然亦终始不易。

元兴初,诏曰:“夫孝行笃于闺门,清节厉乎风霜,实立人之所难,而君子之美致也。

夫处可欲之地,而能不改其操,革奢务啬,南域改观,朕有嘉焉。

”及卢循寇南海,隐之率厉.将士,固守弥时,长子旷之战没。

隐之携家累出,欲奔还都,为循所得。

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

归舟之日,装无馀资。

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

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

寻拜度支尚书、太常,以竹篷为屏风,坐无毡席。

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馀悉分振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

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

义熙八年,请老致事,优诏许之,授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赐钱十万、米三百斛。

九年,卒,追赠左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

(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日晏歠菽不飨/非其粟/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B.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日晏歠菽/不飨非其粟/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C.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日晏歠菽不飨/非其粟/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D.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日晏歠菽/不飨非其粟/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丁外艰,指遭逢父亲的丧事,又称丁外忧;丁内艰则指遭逢母亲的丧事。

《阮籍传 晋书》的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阮籍传 晋书》的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阮籍传晋书》的文言文阅读附答案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阮籍传晋书》的文言文阅读附答案(共含9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篇1:《晋书-陶璜传》的文言文阅读附答案总结《晋书-陶璜传》的文言文阅读附答案总结陶璜,字世英,丹阳秣陵人也,仕吴历显位。

孙皓时,阯太守孙谞贪暴,为百姓所患。

南中监军霍弋遣杨稷与毛炅、董元等自蜀出交阯,破吴军于古城,斩大都督修则、交州刺史刘俊。

吴遣虞汜为监军,薛翊为威南将军、大都督,璜为苍梧太守,距稷,战于分水。

璜败,退保合浦,亡其二将。

翊怒谓璜曰:“若自表讨贼,而丧二帅,其责安在?”璜曰:“下官不得行意,诸军不相顺,故致败耳。

”羽怒,欲引军还。

璜夜以数百兵袭董元,获其宝物,船载而归,翊乃谢之,以璜领交州,为前部督。

璜从海道出于不意,径至交陛,元距之。

诸将将战璜疑断墙内有伏兵列长戟于其后兵才接元伪退璜追之伏兵果出长戟逆之大破元等元有勇将解系同在城内,璜诱其弟象,使为书与系,又使象乘璜轺车,鼓吹导从而行。

元等曰:“象尚若此,系必去志。

”乃就杀之。

翊、璜遂陷交阯。

吴因用璜为交州刺史。

初,霍弋之遣稷、炅等,与之誓曰:“若贼围城未百日而降者,家属诛;若过百日救兵不至,吾受其罪。

”稷等守未百日,粮尽,乞降,璜不许,给其粮使守。

诸将并谏,璜曰:“霍弋已死,不能救稷等必矣,可须其日满,然启受降。

使彼得无罪,我受有义,内训百姓,外怀邻国,不亦可乎!”稷等期讫粮尽,救兵不至,乃纳之。

皓既降晋,手书遣璜子融敕璜归顺。

璜流涕数日,遣使送印绶诣洛阳。

帝诏复其本职,封宛陵侯,改为冠军将军。

在南三十年,威恩著于殊俗。

及卒,举州号哭,如丧慈亲。

(节选自《晋书-陶璜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将将战璜/疑断墙内有伏兵/列长戟于其后/兵才接/元伪退/璜追之/伏兵果出/长戟逆之/大破元等/B.诸将将战/璜疑断墙内有伏兵/列长戟于其后/兵才接/元伪退/璜追之/伏兵果出/长戟逆之/大破元等/C.诸将将战璜/疑断墙内有伏兵/列长戟于其后/兵才接/元伪退/璜追之/伏兵果出长戟/逆之/大破元等/D.诸将将战/璜疑断墙内有伏兵/列长戟于其后/兵才接/元伪退/璜追之/伏兵果出长戟/逆之/大破元等/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监军指监督军队的官员,一般为临时差遣,代表朝廷协理军务,督察将帅。

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阅读答案(附翻译)篇一:《吴隐之传》阅读吴隐之传(选自《晋书》)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

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

弱冠而介立①,有清操,虽儋石无储②,不取非其道。

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

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

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③,当举如此辈人。

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④,累迁晋陵太守。

在郡清俭,妻自负薪。

迁左卫将军。

虽居清显,禄赐皆班⑤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注:①介立:孤高独立②儋石无储:家中一无积蓄。

③铨衡: 指主管选拔官吏的职位。

④清级:清官。

⑤班:分。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善谈论(▲ )及其执丧(▲ )辍餐投箸(▲ )妻自负薪(▲ )10.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弱冠而介立泉香而酒洌B.以儒雅标名固国不以山溪之险C.为之悲泣当余之从师也D.勤苦同于贫庶受地于先王11.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

12.用/为下面句子划分两处停顿。

(2分)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1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吴隐之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参考答案:9.(4分)擅长到了停止背10.(2分)B11.(2分)(1)你如果掌管国家官吏的任用权,应当推举像这样的人。

12.(2分)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13.(3分)善于谈论、博学多才、孤高独立、操守清廉、孝顺尊长(每点1分,任答三点得3分)译文:吴隐之,字处默,是濮阳鄄城人。

吴隐之容貌很美,善于谈论,广泛涉猎文史,以儒雅著名。

他年少时就孤高独立,操守清廉,虽然家中一无积蓄,但绝不拿取不合道义而来的东西。

他事奉母亲孝顺谨慎,到他为母亲守丧时,哀伤的表现超过礼制的规定。

吴隐之与太常韩康伯是邻居,韩康伯的母亲是一位贤良聪明的妇人。

她每次听到吴隐之的哭声,就放下筷子不再吃饭,为之悲痛流泪。

2021年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边城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2021年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边城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2021年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边城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托尔斯泰的背影韩静霆到俄罗斯旅行,第一重要的是去拜访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庄园。

也许,可以偷窥一下老托尔斯泰笔下那些惊心动魄、光怪陆离、浪漫沧桑的贵族生活,或者,能够追随一会儿老作家高大的背景,重新参悟《战争与和平》的妙谛。

我们走向列夫·托尔斯泰图拉庄园这天,天气特别好,蓝天白云,遍地阳光。

走进庄园,却十分意外,看到的是一片荒郊野林。

庄园空荡荡的,连个鸟儿也没有。

地上模模糊糊的马车的辙印,绝不可能是载来贵族军官活伦斯基的,只能算作这里曾经有过车马的一点记忆罢了。

我兀自在庄园走了一阵子,看见老远的地方,马在悠闲地啃着地上的青草。

托尔斯泰称他这个庄园阳光明媚的是那片草地,现在的阳光明媚就只剩下马来啃了。

眼前的列夫·托尔斯基庄园的景致,让我那渴望奇迹的心平和下来了,步履也缓了,我走过了林中的展览馆。

这座看上去很普通的庄园农舍,是老作家如囚徒般生活的地方?说来很难让人相信。

托尔斯泰写作《战争与和平》时住的房子只有十平方米。

很小很小的屋子,很小的一张书桌,十平方米呀,就铺开了人世间惨烈的战争和生死相依的和平,简直不可思议。

据说他进入《安娜·卡列尼娜》的写作的时候,从这间十平方米的房子搬到了另一间十平方米的房子,一共搬了三次。

没人知道老托尔斯泰怎么像中了梦魔一样,写着写着,抱着稿纸、墨水和笔,挪了地方。

挪了,又不安生,又换房间。

空间作家患了什么症候,一次次调换写作的地方,是因为安娜和活伦斯基回肠荡气的爱情和最后安娜卧轨自杀的惊心动魄的遭遇,搅扰得老托尔斯泰坐卧不宁,欲写不忍,欲罢不能,只好从这间屋子搬到那间屋子,捧着心,寻找片刻的安宁。

我知道,那时候老作家笔下美丽女主角安娜的行踪,已经不是作家随意安排的了,她顺应着外宇宙和内宇宙的法则,不可违拗地离开了家,走向铁路,躺在铁轨上,发出最后一声叹息……在参观列夫·托尔斯泰遗物的时候,我看到了一双牛皮靴子,这双靴子竟是托尔斯泰晚年的牛皮啊!剪开牛皮需要怎样的手劲儿?拿起锥子,皮绳,连缀起一块块牛皮,需要怎样的工夫和耐性?他竟然放下未完成的长篇巨制,一锥锥,一线线把这个靴子缝制成功了。

《晋书(节选)》文言文阅读答案附翻译

《晋书(节选)》文言文阅读答案附翻译

《晋书(节选)》文言文阅读答案附翻译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

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

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博览群籍,尤好《老》《庄》。

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

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成共称异。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后,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于帝日:“籍平生曾游东平,以其风土。

”帝大悦,即拜东平相。

籍乘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

法令清简,旬日而还。

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

会帝让九赐,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

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眠。

使者以告,籍更书案。

使写之,无所改窜。

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决赌。

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

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

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

毁骨瘠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

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

楷吊唁毕便去。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欲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悦而退。

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抉琴造焉,籍大悟,乃见青眼。

由是礼德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十九)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坏府舍屏障坏:拆除B.直言穷矣,举声一号穷:贫困C.口不臧否人物臧否:评论人物的好坏善恶D.乃赍酒挟琴造焉造:访问8、下列四组句子全都表明阮籍不拘礼教的`一项是(2分)①籍由是不与世事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③籍沉醉忘作④举声一号,吐血数升⑤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⑥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③⑤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阮籍出生于宦门,生性孤傲不羁,任何时候不管什么事都绝不表现在神态上,人们难以理解他,说他是痴呆子。

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阅读附答案

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10分)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

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

及魏武帝①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②而备失势,众寡③而无立锥之地。

亮时年二十七,乃建④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⑤。

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

江南悉平。

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

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

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

(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①魏武帝:曹操。

②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

③众寡:人数少。

④建:提出。

⑤吴会:吴国。

【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4分)(1)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2)遂厚相结纳()(3)江南悉平()(4)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小题2】.下面加点的“之”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2分)A.众寡而无立锥之地B.甚敬重之 C.乃记之而去 D.楚王闻之【小题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子。

(2分)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

【小题4】. 从本段文字来看,诸葛亮辅佐刘备做了哪些事情?(2分)答案【小题1】(4分)(1)拜访(2)于是,就(3)全,都(4)向西【小题1】(2分)A【小题1】(2分)益州充实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

(“既”译成“已经”也可,“足”译成“富足”“丰足”也可。

)【小题1】(2分)①出使东吴,结成孙刘联盟。

②赤壁之战取胜,平定江南。

③西取益州,并治理成功。

(三点答出两点即可,每点1分。

用文段中相关语句回答也可。

)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文言实词的积累。

需要学生在平时多积累文言实词,多读多练,养成熟练地文言语感。

【小题2】A项中的“之”可翻译为助词:的B、C、D三项中的之字都是代词。

【小题3】此题考查学生的翻译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多练。

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人物传记类(10) Word版含答案.doc

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人物传记类(10) Word版含答案.doc

人物传记类课后练习(10)1.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4题。

杜正伦,隋仁寿中与兄正玄、正藏俱以秀才擢弟。

隋代举秀才者止十余人,正伦一家有三秀才,甚为当时称美。

贞观元年,尚书右丞魏征表荐正伦,以为古今难匹,遂擢授兵部员外郎,太宗谓曰:“朕今令举行能之人,非联独私于行能者,以其能益于百胜也。

朕于宗室以及勋旧无行能者,终不任之。

以卿忠直,朕今举卿,卿宜勉称所举。

”二年,拜给事中兼知起居注。

太宗尝谓侍臣曰:“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言与百胜有利益否,所以不能多言。

”正伦进曰:“君举必书,言存左史。

臣职当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

陛下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直当今损于百胜,愿陛下慎之。

”太宗大悦,赐绢二百段。

四年,累迁中书侍郎。

六年,与御史大夫韦挺、秘书少监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等咸上封事称旨,太宗为之设宴,因谓曰:“朕历观自古人臣立忠之事,若值明王,便得尽诚规谏,至台龙逢、比干,竟不免孥戮。

为君不易,为臣极难。

我又闻龙可扰而驯,然喉下有逆鳞,触之则杀人。

人主亦有有逆鳞,卿等遂不避触,名进封事。

常能如此,朕岂虑有危亡哉!”寻加散骑常侍,行太子右庶子,太宗谓曰:“国之储副,自古所重,必择善人为之辅佐。

太子年在幼冲,志意未定,朕若朝夕见之,可得随事诫约,今既已委以监国,不在目前,知卿志怀贞愨,能敦直道,故辄辍卿于朕,以匡太子,宜知委任轻重也。

”正伦出入两宫,参典机密,甚以干理称。

时太子承乾有足疾,不能朝谒,好昵近群小。

太宗谓正伦曰:“我儿疾病,乃可事也。

但全无令誉,不闻爱贤好善,私所引接,多是小人,卿可察之。

若教示不得,须来告我。

”正伦数谏不纳,乃以太宗语告之。

承乾抗表闻秦。

太宗谓正伦曰:“何故漏泄我语?”对曰:“开导不入,故以陛下语吓之。

冀其有惧,或当反善。

”帝怒,出为谷州刺史,又左授交州都督。

后承乾逆,事与侯君集相连,称遣君集将金带遗正伦,由是配流州。

[注](1)起居注:指侍从皇帝,记录皇帝言行的官员。

吾粲传节选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吾粲传节选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吾粲传节选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吾粲传节选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粲字孔休,吴郡乌程人也。

吴录曰:粲生数岁,孤城妪见之,谓其母曰:“是儿有卿相之骨。

”孙河为县长,粲为小吏,河深奇之。

河后为将军,得自选长吏,表粲为曲阿丞。

迁为长史,治有名迹。

虽起孤微,与同郡陆逊、卜静等比肩齐声矣。

孙权为车骑将军,召为主簿,出为山阴令,还为参军校尉。

②黄武元年,与吕范、贺齐等俱以舟师拒魏将曹休于洞口。

值天大风,诸船绠绁①断绝,漂没著岸,为魏军所获,或覆没沈溺。

其大船尚存者,水中生人皆攀缘号呼,他吏士恐船倾没,皆以戈矛撞击不受。

粲与黄渊独令船人以承取之,左右以为船重必败。

粲曰:“船败,当俱死耳!人穷,奈何弃之?”粲、渊所活者百余人。

③还,迁会稽太守,召处士谢谭为功曹,谭以疾不诣,粲教曰:“夫应龙以屈伸为神,凤皇以嘉鸣为贵,何必隐形于天外,潜鳞于重渊者哉?”后数往请,谭卒欣然与谋。

粲募合人众,拜昭义中郎将,与吕岱讨平山越,入为屯骑校尉、少府,迁太子太傅。

④赤乌中,遭二宫之变,孙权欲废太子孙和,而立鲁王孙霸,朝中官员各执一方。

粲抗言执正,明嫡庶之分,违忤孙权,欲使鲁王霸出驻夏口,遣霸之党人杨竺不得令在都邑。

又数以消息语陆逊,逊时驻武昌,连表谏争。

由此为霸、竺等所谮害,下狱诛。

寿评曰:吾粲遭罹屯蹇,以正丧身,悲夫!(选自《三国志·吴书·吾粲传》,有删改)【注】①绠绁(gěng xiè):绳索。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穷,奈何弃之穷:贫穷B.谭以疾不诣诣:往,到C.粲抗言执正抗:违抗,不顺从D.由此为霸、竺等所谮害谮害:进谗言伤害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河深奇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漂没著岸,为魏军所获若属皆且为所虏C.其大船尚存者适莽苍者,三餐而反D.何必隐形于天外其间旦暮闻何物8.给下列文句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粲)迁为长史,治有名迹B.皆以戈矛撞击(大船)不受C.谭卒欣然与(吾粲)谋D.又数以消息语(于)陆逊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吾粲幼时就表现不凡,后来被孙河赏识,奏请朝廷任命,而走上仕途。

湖南省衡阳县2025届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湖南省衡阳县2025届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湖南省衡阳县2025届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陈参军永华,字复甫,泉郡同安人。

父某科孝廉,以广文①殉国难。

公时年舞象②,试冠军,已补龙溪博士弟子员。

②因父丧,遂随郑成功居厦门。

成功为储贤馆,延四方之士,公与焉,未尝受成功职也。

其为人静穆,语呐呐如不能出诸口,遇事果断有识力,定计决疑,了如指掌,不为群意所动。

与人交,务尽忠款。

平居燕处无惰容,布衣蔬食,泊如也。

成功常语子郑经,指公曰:“吾遗以佐汝,汝其师事之!”③成功既没,郑经继袭,以公为参军,职兼将相。

公慨然以身任事,知无不言,谋无不尽,经倚为重。

知公贫,常以海舶遗公,谓商贾僦此,岁可得数千金,聊资公用。

公却不受,强与之,辄遭败,更与之,亦然。

公笑曰:“吾固知吾命穷,徒损他人资,无益。

”台郡多芜地,公募人辟之,岁入谷数千石,比获悉以遗亲旧量其所需或数十百石各有差;计己所存,足供终岁食而已。

④逮耿逆以闽叛,郑经乘机率舟师攻袭闽粤八郡,移驻泉州;使公居守台湾,国事无大小,惟公主之,公转粟馈饷,五六年军无乏绝。

初,郑氏为法尚严,多诛杀细过,公一以宽持之,间有斩戮,悉出平允,民皆悦服。

相率感化,路不拾遗者数岁。

⑤一日,命家人洒扫厅事,内设供具,户闭甚严,日斋沐具表入室拜祷,愿以身代民命,或曰:“君秉国钧,民之望也,今为此,实骇观听,其若民心何?”公曰:“此吾所以为民也”,复叹曰“郑氏之祚不永矣!”居无何,诘朝端坐而逝。

[注]①广文:指同安县教谕(官职名)。

②舞象:男子15岁—20岁。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布衣..蔬食()(2)郑氏之祚.不永矣()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吴隐之传》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吴隐之传》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吴隐之传》含答案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隐之传①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邛城人。

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

年十余,丁父忧①,每号泣,行人为之流涕。

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②过礼。

②迁左卫将军,禄赐皆班③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

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振④亲族,家人绩⑤纺以供朝夕。

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

③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廉士以为荣。

(选自《晋书》,有删改)【注释】①丁父忧:遭父丧。

②毁:特指居丧时,因哀痛过度而伤害身体。

③班:分给,赐予。

④振:同“赈”,救济。

⑤绩:把麻纤维拧成线。

【积累意识】10.文中“行人为之流涕”中“涕”的意思是。

【语感意识】1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两处)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崇德意识】12.✬博雅小组以“养德修身”为主题进行交流,请你参与并围绕以上两文中的人物分享个人体会。

小博:我要像曹刿一样,心怀家国。

小雅:我要像吴隐之一样,养成节俭的好习惯。

我的体会:【答案】10.眼泪11.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12.示例一:我要像吴隐之一样,孝顺父母。

示例二:我要像鲁庄公一样,虚心听取他人建议。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注意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根据“行人为之流涕”可知,句意为:行人都会为他(的遭遇)而流泪。

涕,指眼泪。

11.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

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本句的意思是:冬天没有被子,他曾洗衣时,没有替换衣服,竟然披上棉絮。

这里“冬月无被”表示原因,应断开;“浣衣”“披絮”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应该断开。

《晋书·王衍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晋书·王衍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晋书·王衍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晋书·王衍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晋书·王衍传》阅读答案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

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

衍年十四,时在京师,造仆射羊祜,申陈事状,辞甚清辩。

祜名德贵重,而衍幼年无屈下之色,众咸异之。

杨骏欲以女妻焉,衍耻之,遂阳狂自免。

武帝闻其名,问戎曰:夷甫当世谁比?戎曰:未见其比,当从古人中求之。

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

女为愍怀太子妃,太子为贾后所诬,衍惧祸,自表离婚。

贾后既废,有司奏衍,曰:太子被诬得罪,衍不能守死善道,即求离婚。

得太子手书,隐蔽不出。

志在苟免,无忠蹇之操。

宜加显责,以厉臣节。

可禁锢终身。

从之。

衍虽居宰辅之重,不以经国为念,而思自全之计。

说东海王越曰:中国已乱,当赖方伯,宜得文武兼资以任之。

乃以弟澄为荆州,族弟敦为青州。

因谓澄、敦曰:荆州有江汉之固,青州有负海之险,卿二人在外,而吾留此,足以为三窟矣。

识者鄙之。

越之讨苟晞也,衍以太尉为太傅军司。

及越薨,众共推为元帅。

衍以贼寇锋起,惧不敢当。

辞曰:吾少无宦情,随牒推移,遂至于此。

今日之事,安可以非才处之?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

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

勒甚悦之,与语移日。

衍自说少不豫事,欲求自免,因劝勒尊号。

勒怒曰: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

使左右扶出。

谓其党孔苌曰:吾行天下多矣,未尝见如此人,当可活不?苌曰:彼晋之三公,必不为我尽力,又何足贵乎?勒曰:要不可加以锋刃也。

使人夜排墙填杀之。

衍将死,顾而言曰: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

时年五十六。

(选自《晋书·列传第十三》)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总角尝造山涛造:拜访B.不以经国为念经:治理C.衍自说少不豫事豫:参与D.使人夜排墙填杀之排:挖掘5.下列句子中,分别直接表明王衍浮虚和自全的一组是( )(3分)A.申陈事状,辞甚清辩B.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衍耻之,遂阳狂自免衍惧祸,自表离婚C.祜名德贵重,而衍幼年无屈下之色D.勒甚悦之,与语移日卿二人在外,而吾留此衍以贼寇锋起,惧不敢当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王衍既有高才美貌,又明智颖悟如神,不仅自视甚高,认为有子贡之才,而且也为同代人称道,王戎就认为他的才能当世无人能及。

[古诗文阅读]《晋书·吾彦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晋书·吾彦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晋书·吾彦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文阅读]《晋书·吾彦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文阅读]《晋书·吾彦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22分)吾彦,字士则,吴郡吴人也。

出自寒微,有文武才干。

身长八尺,手格猛兽,旅力绝群。

仕吴为通江吏。

时将军薛珝杖节南征,军容甚盛,彦观之,慨然而叹。

有善相者刘札谓之曰:“以君之相,后当至此,不足慕也。

”初为小将,给吴大司马陆抗。

抗奇其勇略,将拔用之,患众情不允,乃会诸将,密使人阳狂拔刀跳跃而来,坐上诸将皆惧而走,唯彦不动,举几御之,众服其勇,乃擢用焉。

稍迁建平太守。

时王濬将伐吴,造船于蜀,彦觉之,请增兵为备,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武帝吴亡,彦始归降,武帝以为金城太守。

帝尝从容问:“孙皓所以亡国者何也?”曰:“吴主英俊,宰辅贤明。

”帝笑曰:“君明臣贤,何为亡国?”彦曰:“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为陛下擒。

此盖天时,岂人事也!”张华时在坐,谓彦曰:“君为吴将,积有岁年,蔑尔无闻,窃所惑矣。

”彦厉声曰:“陛下知我,而卿不闻乎?”帝甚嘉之。

迁雁门太守,时顺阳王畅骄纵,前后内史皆诬之以罪。

乃彦为顺阳内史,彦清身率下,威刑严肃,众皆畏惧。

畅不能诬,乃更荐之,冀其去职。

迁员外散骑常侍。

帝尝问彦:“陆喜、陆抗二人谁多也?”彦对曰:“道德名望,抗不及喜;立功立事,喜不及抗。

”中都会交州刺史陶璜卒,以彦为南中都督、交州刺史。

重饷陆机兄弟,机将受之,云曰:“彦本微贱,为先公所拔,而答诏不善,安可受之!”机乃止。

因此每毁之。

长沙孝廉尹虞谓机等曰:“自古由贱而兴者,乃有帝王,何但公卿。

若何元干、侯孝明、唐儒宗、张义允等,并起自寒役,皆内侍外镇,人无讥者。

卿以士则答诏小有不善,毁之无已,吾恐南人皆将去卿,卿便独坐也。

”于是机等意始解,毁言渐息矣。

初,陶璜之死也,九真戍兵作乱,逐其太守,九真贼帅赵祉围郡城,彦悉讨平之。

【高中文言文阅读】节选自《晋书 吴隐之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高中文言文阅读】节选自《晋书 吴隐之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高中文言文阅读】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阅读答案(附翻译)【高中文言文阅读】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阅读答案(附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

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

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

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问题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

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

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

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

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

既而谓康伯曰:“如果你是公务员,你应该培养这样一代人。

"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

在郡清俭,妻自负薪。

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广州四面环山,四面环海。

它是用稀有的珍宝做成的。

一盒珍宝可以代代相传。

因此,暗杀前后有很多物品的历史。

朝廷想改革岭南的弊端,所以把它作为广州的历史加以掩盖。

在距离该州不到20英里的地方,地名是石门。

有一种名为贪心泉的水。

喝酒的人不想厌倦它。

说到隐藏,他的亲戚们说: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即使在春天,也要喝啊喝啊,因为这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而在清朝,当操作更为严厉,食物只剩下蔬菜和鱼干,绞刑、器皿和衣服都从仓库中支付时,人们说要纠正它并不容易。

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

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

归舟之日,装无余资。

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

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

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

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

伊西巴,请老去做点什么,九,死。

隐藏的纯洁是坚定不移的。

它经常受到赞扬和装饰。

当它导致了一些事情而没有发生在身体上时,它通常是由优秀的礼物给予的,这是连石的骄傲。

【古诗文阅读】《晋书王羲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古诗文阅读】《晋书王羲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古诗文阅读】《晋书王羲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古诗文阅读】《晋书?王羲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提问8―10题。

王羲之字逸太少,司徒导之从子也。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及短,辩赡,以骨鲠表示。

尤善楷书,为古今之冠,论者表示其笔势,以为飞若浮云,矫若惊龙,BL2从伯敦、导所器重。

时陈留阮裕存有下文,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时太尉郗鉴并使门生谋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母姚氏子弟。

门生归属于,曰鉴曰:“王氏诸少并尽如人意,然闻信至,咸自拘谨。

唯一人在东床坦腹甲壳类,独若不闻。

”鉴曰:“正此佳婿鬼神!”录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会稽存有尽如人意山水,名士多位居之,谢安未仕时亦位居矣。

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

登楼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鲜有名誉,与羲之合称,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常务。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终了一吊,遂不重诣。

述每言角声,曰羲之当侯己,辄习射而等待之。

如此者累,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长,辩赡赡:丰富b“我书比种繇,当抗行抗炎:阻挡。

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信:信使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冠:位列第一9.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就是()a.谢安未仕时亦位居焉夫大国,莫测也,惧有伏焉b.意甚悦,固求市之不敢与较,少固强之c.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文言文阅读训练:《晋书-吴隐之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晋书-吴隐之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晋书·吴隐之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

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

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

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

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

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

”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逐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

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筐之宝,可资数世。

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

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为广州刺史。

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甚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获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

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

归舟之日,装无余资。

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

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

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

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

义熙八年,请老致事,九年,卒。

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致事..及于身没,常蒙优赐显赠,廉士以为荣。

子延之复厉清操,延之弟及子为郡县者,常以廉慎为门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B. 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C. 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D. 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弱冠,古时以男子二十岁为成人,初加冠,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江西省九江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含解析

江西省九江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含解析

江西省九江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语文三模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风五丈原却说姜维见魏延踏灭了灯,心中忿怒,拔剑欲杀之。

孔明止之曰:“此吾命当绝,非文长之过也。

”维乃收剑。

孔明吐血数口,卧倒床上,谓魏延曰:“此是司马懿料吾有病,故令人来探视虚实。

汝可急出迎敌。

”姜维入帐,直至孔明榻前问安。

孔明曰:“吾本欲竭忠尽力,恢复中原,重兴汉室;奈天意如此,吾旦夕将死。

吾平生所学,已著书二十四篇,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内有八务、七戒、六恐、五惧之法。

吾遍观诸将,无人可授,独汝可传我书。

切勿轻忽!”维哭拜而受。

孔明又曰:“吾有‘连弩’之法,不曾用得。

其法矢长八寸,一弩可发十矢,皆画成图本。

汝可依法造用。

”维亦拜受。

孔明又曰:“蜀中诸道,皆不必多忧;惟阴平之地,切须仔细。

此地虽险峻,久必有失。

”又唤马岱入帐,附耳低言,授以密计;嘱曰:“我死之后,汝可依计行之。

”岱领计而出。

少顷,杨仪入。

孔明唤至榻前,授与一锦囊,密嘱曰:“我死,魏延必反;待其反时,汝与临阵,方开此囊。

那时自有斩魏延之人也。

”孔明一一调度已毕,便昏然而倒,至晚方苏,便连夜表奏后主。

孔明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观各营;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乃长叹曰:“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叹息良久。

回到帐中,病转沉重,孔明令取文房四宝,于卧榻上手书遗表,以达后主。

表略曰:……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别无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

”是夜,孔明令人扶出,仰观北斗,遥指一星曰:“此吾之将星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文阅读]《晋书·吾彦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文阅读]《晋书·吾彦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22分)
吾彦,字士则,吴郡吴人也。

出自寒微,有文武才干。

身长八尺,手格猛兽,旅力绝群。

仕吴为通江吏。

时将军薛珝杖节南征,军容甚盛,彦观之,慨然而叹。

有善相者刘札谓之曰:“以君之相,后当至此,不足慕也。

”初为小将,给吴大司马陆抗。

抗奇其勇略,将拔用之,患众情不允,乃会诸将,密使人阳狂拔刀跳跃而来,坐上诸将皆惧而走,唯彦不动,举几御之,众服其勇,乃擢用焉。

稍迁建平太守。

时王濬将伐吴,造船于蜀,彦觉之,请增兵为备,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武帝吴亡,彦始归降,武帝以为金城太守。

帝尝从容问:“孙皓所以亡国者何也?”曰:“吴主英俊,宰辅贤明。

”帝笑曰:“君明臣贤,何为亡国?”彦曰:“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为陛下擒。

此盖天时,岂人事也!”张华时在坐,谓彦曰:“君为吴将,积有岁年,蔑尔无闻,窃所惑矣。

”彦厉声曰:“陛下知我,而卿不闻乎?”帝甚嘉之。

迁雁门太守,时顺阳王畅骄纵,前后内史皆诬之以罪。

乃彦为顺阳内史,彦清身率下,威刑严肃,众皆畏惧。

畅不能诬,乃更荐之,冀其去职。

迁员外散骑常侍。

帝尝问彦:“陆喜、陆抗二人谁多也?”彦对曰:“道德名望,抗不及喜;立功立事,喜不及抗。


中都会交州刺史陶璜卒,以彦为南中都督、交州刺史。

重饷陆机兄弟,机将受之,云曰:“彦本微贱,为先公所拔,而答诏不善,安可受之!”机乃止。

因此每毁之。

长沙孝廉尹虞谓机等曰:“自古由贱而兴者,乃有帝王,何但公卿。

若何元干、侯孝明、唐儒宗、张义允等,并起自寒役,皆内侍外镇,人无讥者。

卿以士则答诏小有不善,毁之无已,吾恐南人皆将去卿,卿便独坐也。

”于是机等意始解,毁言渐息矣。

初,陶璜之死也,九真戍兵作乱,逐其太守,九真贼帅赵祉围郡城,彦悉讨平之。

在镇二十余年,威恩宣著,南州宁靖。

自表求代,征为大长秋。

卒于官。

——选自《晋书·吾彦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抗奇其勇略对...... 感到惊奇
B.彦清身率下,威刑严肃率领
C.乃更荐之改变
D.陆喜、陆抗二人谁多也优秀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此盖天时,岂人事也后当至此,不足慕也
B.抗奇其勇略,将拔用之卿以士则答诏小有不善,毁之无已
C.蔑尔无闻,窃所惑矣所以为陛下擒
D.以君之相,后当至此前后内史皆诬之以罪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B、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C、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D、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吾彦虽出身寒微,但面对突袭,他举几御之,英勇无比,陆抗提拔了他,众人没有谁不服的。

B.吾彦在回皇帝问话时客观指出陆抗和陆喜的不足,但陆抗的两个儿子陆机和陆云因而心生怨恨,总是诋毁吾彦,后来在长沙孝廉尹虞的劝导下,才消除了对吾彦的恨意
C.吾彦清身率下,威刑严肃,众人都畏惧他。

顺阳王畅纵使骄纵也不能诬蔑他,而且举荐他到其它地方当官。

D.孙皓不接纳吾彦的建议而导致了吴国的灭亡,但武帝问吾彦吴国为何亡时,他却说“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可见他对先主的忠诚。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8分)
① 乃会诸将,密使人阳狂拔刀跳跃而来,坐上诸将皆惧而走(4分)
② 彦本微贱,为先公所拔,而答诏不善,安可受之(4分)
(2)在文章中找出两个表现吾彦武干的例子。

(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2分)
答案:
5、B。

解析:(率:作······表率)
6、B。

解析:(代词,都代指“吾彦”A、反问语气;陈述语气;C、所+动词,构成所字结构;所+以,表原因; D、介词,凭借;连词,因而)
7、答案:A。

8、答案:D。

解析:(吴国的灭亡与孙皓不接纳吾彦的建议,在文中没有因果关系。


9、(1)1、陆抗于是召集各位将领,暗中派人假装疯狂拿着刀冲过来,在座的各位将领都害怕得逃走了。

(会、阳、走、句意各1分)
2、吾彦本来贫寒,受我们父亲的提拔,可是回答皇上问话时有贬毁我们的父亲之意,怎么能接受他的东西呢!”(为···所、答诏、安、句意各1分)
(2)、武干:平息九真士兵叛乱(“九真戍兵作乱,逐其太守,九真贼帅赵祉围郡城,彦悉讨平之”);任建平太守时,铸造铁链阻断江面防备敌军(“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
(只要合乎题意,其它答案也可给分)
参考翻译
吾彦,字士则,是吴郡吴县人。

出身贫寒家庭,兼有文武之才。

身高八尺,徒手能杀死凶猛的野兽,体力无人能比。

出仕吴国担任通江吏。

当时将军薛珝执持旄节南征,军队队伍非常壮观,吾彦看了之后感慨而叹。

有个擅长看相的人刘札对他说:“凭你的相貌,以后应当到达这个官职,不足以羡慕他。

”开始时只
做了一个小的头目,受吴国大司马陆抗差遣。

陆抗对他勇敢和谋略感到惊奇,准备提拔重用他,又担心大家不赞同,于是召集各位将领,暗中派人假装疯狂拿着刀跳窜过来,在座的各位将领都害怕得逃走了,只有吾彦坐着不动,举起几案来抵挡刺客。

大家都佩服吾彦的勇敢,于是陆抗提拔重用了他。

不久吾彦升迁做了建平郡的太守。

当时王濬准备攻打吴国,在蜀地建造战船,吾彦觉察到了这件事,请求增派兵力加强防备,孙皓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吾彦于是铸造铁链阻断江面。

等到王濬的军队逼近边境时,沿江的许多城镇都纷纷投降归顺,或都被攻占沦陷,只有吾彦仍坚守建平。

王濬的大军攻不下建平,只好后退三十里,以礼相待。

吴国灭亡后,吾彦才归降。

晋武帝让他做金城太守。

武帝曾经随意问:“孙皓亡国的原因是什么?”吾彦回答说:“吴主孙皓英明雄俊,才能杰出,宰相大臣们才德出众,明达事理。

”武帝笑着说:“如果国君明达,大臣贤德,为什么会亡国呢?”吾彦说:“上天赐给吴主的禄位总有终了的时候,吴国的命运也有期限,所以吴主被陛下您所擒获。

这大概是天命吧,怎能是人为之事呢!”张华当时也在坐,对吾彦说:“你做吴国大将,加起来的时间也有几年了,人们蔑视你的无闻,这是我感到迷惑的地方。

”吾彦大声而严厉地说:“陛下了解我,你没有听说吗?”武帝很赞许他。

调到雁门担任太守,顺阳王孙畅骄横放纵,以前的内史皆被他诬陷因而获罪。

到了吾彦担任顺阳内史时,清廉自律,充当属下的榜样,依法办事,严厉肃穆,大家都很敬畏恐惧。

孙畅不能够诬陷他,就改变推荐他,希望吾彦除去顺阳内史的官职。

后来吾彦升为员外散骑常侍。

武帝曾经问吾彦说:“陆喜、陆抗两个人哪一个更优秀?”吾彦回答说:“道德名望方面,陆抗比不上陆喜;建立功勋做事方面,陆喜比不上陆抗。


恰逢交州刺史陶璜死了,武帝委派吾彦担任南中都督、交州刺史,吾彦赠送陆机兄弟很多财物,陆机准备接受,陆云说:“吾彦本来贫寒,受我们父亲的提拔,可是回答皇上问话时有贬毁我们的父亲之意,怎么能接受他的东西呢!”陆机于是没有接受。

因为这个原因陆氏兄弟经常诋毁吾彦。

长沙孝廉尹虞对陆机兄弟说:“从古到今由卑贱而发达的人尚且有帝王,何况是公卿?像何元干、侯
孝明、唐儒宗、张义允等人,都出身贫寒,被人役使的人,但都担任内侍外镇的官职,没人讥讽他们。

你们因为吾彦回答皇帝的问话稍有点不妥,就不停地诋毁他。

我担心南方的士人都将会远离你们,那时你们便孤单了。

”于是陆机兄弟对吾彦的恨意才稍减一点,诽谤的话逐渐停息。

当初,陶璜死的时候,戍守九真的士兵作乱,把当地的太守驱逐走了,九真贼帅赵祉围攻郡城,吾彦全力平息了这次叛乱。

在九真二十多年,恩惠威严显著,南方州县平静。

他亲自上表请求委派别人接替自己的职务,但朝廷征召他为大长秋。

最终死于官职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