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8.3《摩擦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3摩擦力教学设计
a.一个箱子在水平地面上,用力推它,但推不动,请分析原因;
b.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紧急刹车时为什么会出现轮胎打滑的现象?
5.家长参与作业:与家长一起讨论家中可能存在的摩擦力问题,例如:家具的移动、鞋底磨损等,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6.拓展阅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摩擦力的应用实例,如汽车刹车系统、运动鞋底设计等,撰写一篇关于摩擦力应用的小短文。
4.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分析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形成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3.养成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7.课后作业:布置与摩擦力相关的实践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现象,如:走路、刹车、推箱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摩擦力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提问:“你们觉得摩擦力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的?”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尝试解释摩擦力的概念。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发现摩擦力现象,学以致用;
5.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难易适度的教学活动。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如走路、开车等,引发学生对摩擦力的好奇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导入:介绍摩擦力的定义、计算公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一)教学重点
摩擦力教案(通用13篇)
摩擦力教案(通用13篇)摩擦力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探究得出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存在,试验探究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以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提高试验技能和探究力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同学能提高实事求是的科学试验态度,熬炼思维力量、抽象力量,运用物理学问解释生活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和计算式。
(2)难点:试验探究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观看法、试验法、争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展现几个情景:孩子玩滑梯、火车急刹车、冰壶运动等。
通过提问这些情景中的现象,引导同学思索,从而得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导出新课。
环节二:科学探究问题1:滑动摩擦力什么状况下才会消失?结合前面学的静摩擦力条件进行争论。
同学争论:需要有压力、粗糙的接触面以及相对运动。
问题2:为什么冰壶、火车、孩子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同呢?试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猜想:与压力有关,与速度有关,与质量有关,与粗糙程度有关等等。
2.设计试验:用弹簧秤拉动木块,可通过加减砝码转变压力,转变拉动速度,更换接触面,例如玻璃、木板、石板、毛巾等。
弹簧秤示数便是滑动摩擦力示数,设计表格进行记录。
3.进行试验:6人一组进行试验,留意小组内部的分工问题,老师巡察。
4.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5.沟通争论:共享试验中的数据和试验细节,误差处理等;争论掌握变量法的留意事项,即掌握无关变量相同,只转变探究的'物理量等;试验平安问题、爱护器材问题等等。
6.总结:结合试验结论和教材,得出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N问题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如何推断呢?结合示例分析并争论。
示例:木块在地面上滑动、木块在木板上滑动并带动木板一起滑动。
同学争论: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相对运动方向有时并不是运动方向。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3节《摩擦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3节《摩擦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第3节《摩擦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方向、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摩擦力的基本概念,了解摩擦力的方向,学会运用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摩擦力的概念,能描述摩擦力的方向。
2. 掌握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方向、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难点:摩擦力的方向、如何运用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木块、滑轮、毛巾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摩擦现象,如走路、拿东西等,引发学生对摩擦力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3)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滑动摩擦代替滚动摩擦。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使接触面脱离。
3. 例题讲解:运用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自行车刹车、滑板运动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防滑鞋底。
5. 实验环节:安排学生进行摩擦力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验证摩擦力的方向和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摩擦力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1. 增大压力2.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 用滑动摩擦代替滚动摩擦减小摩擦力的方法:1. 减小压力2.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 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4. 使接触面脱离七、作业设计1. 描述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摩擦现象,并说明摩擦力的方向。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3《摩擦力》教学设计
介绍摩擦力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刹车系统、磁悬浮列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8.课堂小结,总结提升
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摩擦力的概念、分类、大小计算和方向判定等知识,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9.课后作业,巩固提高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摩擦力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实验、动画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摩擦力的产生、大小和方向。
3.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摩擦力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5.加强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10.教学评价,反思改进
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改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摩擦现象,如走路、骑车、汽车行驶等,让学生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
2.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摩擦现象?这些摩擦现象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作用。
3.教师强调摩擦力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5.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例,列举至少三种摩擦力的应用,并简要说明其工作原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第3节《摩擦力》教学设计
《摩擦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第3节《摩擦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方向、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的方向。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方向、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难点:摩擦力的方向、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木块、斜面、毛巾、滑轮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摩擦现象,如走路、写字等,引发学生对摩擦力的兴趣。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方向。
结合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方向。
3. 例题讲解:讲解摩擦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斜面上的物体、自行车刹车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实例,判断摩擦力的方向,并提出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六、板书设计摩擦力1. 概念:物体间相互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 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a.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b. 增大压力;c. 变滚动为滑动。
4.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a.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b. 减小压力;c. 变滑动为滚动;d. 使接触面彼此分离(如加润滑油)。
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a. 摩擦力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b.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力。
()c. 摩擦力只存在于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
()2. 选择题:a. 下列哪种情况,摩擦力会增大?A. 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B. 接触面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C. 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都无关;3. 应用题:小明骑自行车上坡时,为了防止滑下,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增大摩擦力?(提示:考虑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滚动与滑动等因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8.3《摩擦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8.3《摩擦力》【教案】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自己的兴趣、特点和潜能。
而我的责任,就是为他们提供一个充满乐趣、富有挑战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潜能,茁壮成长。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我采用了主题式的教学方式,以“摩擦力”为主题,通过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引导他们认识和理解摩擦力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摩擦力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大小有关。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学会分享、交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掌握摩擦力的概念,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大小有关。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摩擦力的存在,理解摩擦力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木块、毛巾、斜面等)、教学卡片。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彩纸。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孩子们感受摩擦力的存在。
例如,让孩子们试着在不滑动的木板上推动一个木块,感受推力的作用。
2. 讲解:通过PPT,简要介绍摩擦力的概念,解释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大小有关。
3. 实验:让孩子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例如,将木块放在不同粗糙程度的毛巾上,观察木块滑动的快慢。
5. 应用: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设计一个简单的斜面,使物体能够更容易地滑动。
6. 拓展:邀请孩子们分享生活中有关摩擦力的例子,让大家一起学习和交流。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掌握摩擦力的概念,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大小有关。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摩擦力的存在,理解摩擦力的作用。
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8.3摩擦力教学设计
4.讲解:讲解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力,以及这些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5.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7.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摩擦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摩擦力的认识,讨论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正式导入新课:摩擦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摩擦力的概念,明确摩擦力的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讲解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通过实例解释各种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及特点。
2.强调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醒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摩擦现象。
3.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更、作业布置
1.请学生完成教材课后习题,巩固摩擦力的概念、分类、影响因素及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等基础知识。
-通过课后习题,帮助学生加深对摩擦力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8.3摩擦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分类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并能应用于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摩擦力的产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3-摩擦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3摩擦力一、教学内容1. 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 摩擦力的分类: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3. 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4. 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正压力成正比,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5. 减小和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等;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用滑动代替滚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摩擦力的概念,能区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2. 掌握摩擦力的方向,能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3. 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能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摩擦力的大小。
4. 学会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力,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2. 教学重点: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分类、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木块、弹簧测力计、毛巾、玻璃板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自行车行驶时,刹车摩擦力使自行车停止,引出摩擦力的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摩擦力的定义、分类、方向、大小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3. 课堂讲解:结合PPT和黑板,详细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分类、方向、大小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4. 实验演示:利用实验器材,展示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摩擦力的存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问题。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摩擦力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摩擦力概念2. 摩擦力分类3. 摩擦力方向4. 摩擦力大小5. 增大摩擦力方法6. 减小摩擦力方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力的作用,求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3摩擦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3摩擦力教学设计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刻理解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此,我在设计这节幼儿园科学活动时,希望通过有趣的手工制作和实际操作,让孩子们了解和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和影响。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孩子们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摩擦力的存在和影响。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小车、毛巾、砂纸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张纸、一把剪刀、一支胶水、一些碎纸片。
四、活动过程1. 引入:我会在黑板上画一个小车,然后问孩子们:“你们见过小车在地面上滑行吗?为什么小车能够滑行呢?”让孩子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2. 讲解摩擦力:我会向孩子们解释摩擦力的概念,告诉他们摩擦力是物体之间接触时产生的一种阻碍滑动的力。
3. 实践活动:我会让孩子们分成小组,用纸剪出小车的形状,然后用胶水将小车粘在黑板上。
接着,我会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些碎纸片,让他们将碎纸片放在小车下面,然后推动小车,观察小车滑行的距离。
通过这个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摩擦力的存在和影响。
4. 讨论:我会引导孩子们讨论他们观察到的现象,让他们思考为什么小车在有碎纸片的情况下滑行的距离会更短。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摩擦力的存在和影响。
2. 活动难点:让孩子们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我会在课后反思这节课的实施情况,看看孩子们是否理解了摩擦力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拓展延伸:我会在下一个活动中,让孩子们继续探索摩擦力的奥秘,例如通过改变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观察摩擦力的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第3节《摩擦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分类和方向。
2.掌握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并能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3.能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判断摩擦力的大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摩擦力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他们对力的概念、二力平衡条件等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摩擦力的认识上,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误区,例如对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等方面可能存在理解困难。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发现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4.思考作业:针对本节课学习的摩擦力知识,提出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目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5.课后阅读:阅读有关摩擦力的科普文章或教材拓展阅读,了解摩擦力在科技发展中的应用。
c.小组内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d.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摩擦力相关知识的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2.教学策略: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教学过程:
a.教师出示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b.学生互相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目标: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6.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制作成思维导图或手抄报,并进行课堂分享。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精选10篇)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摩擦现象中的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2.知道产生摩擦的原因。
3.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4.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能力目标:1.通过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学科研究方法的教育。
2.通过对生活中摩擦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可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摩擦力。
(2)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
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
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伸。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后用较大篇幅讲述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教法建议:1、现象教学,以实验为主摩擦是最常见,应用最普遍的现象.对摩擦现象,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不能因为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就忽视了演示实验,作为物理老师是非常清楚物理实验的作用,它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能代替(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替代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判断、归纳),必须尽量做好.尤其在学生有一定认识基础时,更应注意选取生动的事例进行演示分析讲解,这样就能及揭示现象的本质,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实验,能动手时尽量让他们动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3摩擦力教学设计
文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3摩擦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 摩擦力的分类:根据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摩擦力分为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3. 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4. 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以及相对运动速度有关。
5. 减小和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压力、使接触面脱离以及用滚动代替滑动;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压力以及用滑动代替滚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摩擦力的概念,能描述摩擦力的特点。
2. 能区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并了解它们的应用。
3. 掌握摩擦力的大小影响因素,能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摩擦力问题。
5.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分类、摩擦力的大小影响因素。
难点:摩擦力的方向、减小和增大摩擦力的方法、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摩擦力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木块、毛巾、斜面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摩擦现象,如走路、写字等。
2. 概念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摩擦力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
3. 分类讲解:讲解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区别和特点,让学生能正确区分。
4. 实验演示:进行摩擦力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了解摩擦力的大小影响因素。
5. 方法讲解:讲解如何减小和增大摩擦力,让学生学会应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摩擦力的问题,让学生现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摩擦力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3摩擦力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摩擦力的定义和分类,特别是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区别;
2.掌握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方法,以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学会运用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和实验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摩擦力的概念已有初步的认识,能够理解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和基本分类。但在深入理解和运用摩擦力知识方面,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4.分析生活中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如:增大摩擦力——轮胎上的花纹、鞋底的设计;减小摩擦力——滑板、冰鞋等。
5.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利与弊,如:摩擦力在行走、刹车等方面的作用,以及摩擦力导致的能量损耗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摩擦现象进行分析,探讨摩擦力的作用和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索自然现象的精神;
2.培养学生珍惜摩擦力所带来的便利,同时认识到摩擦力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学会在生活中合理利用和减小摩擦力;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养成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习惯;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增强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责任感。
2.教学步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3《摩擦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3《摩擦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
本节课主要介绍摩擦力的概念、分类、产生条件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分类和产生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和合作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摩擦力的概念、分类、产生条件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难点:摩擦力的计算和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木块、斜面、毛巾、滑轮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的摩擦现象,如走路、写字等。
2. 概念讲解:通过PPT展示摩擦力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
3. 分类讲解:讲解摩擦力的分类,包括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4. 产生条件讲解:介绍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包括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和相对运动状态。
5. 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讲解:讲解如何通过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和相对运动状态来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6. 例题讲解:选用一道典型例题,讲解如何运用摩擦力知识解决问题。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摩擦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滑轮组中的摩擦力计算等。
8. 板书设计:黑板上列出摩擦力的概念、分类、产生条件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9. 作业设计:(1)题目:计算滑轮组中的摩擦力。
答案:根据题目给出的数据,计算出滑轮组中的摩擦力。
(2)题目: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答案: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步骤、实验器材和实验结果分析。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摩擦力在各种场景中的应用,如汽车行驶、自行车刹车等,进一步加深对摩擦力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摩擦力的计算和实际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摩擦力的计算和实际应用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摩擦力的关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8.3摩擦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3 摩擦力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充满了热爱和责任感。
我始终坚信,通过精心设计的教育活动,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性、探究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思路,旨在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摩擦力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能够理解摩擦力的定义,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
还希望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将摩擦力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是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摩擦力的存在和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活动过程1. 引入:以一个有趣的实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我将准备一个摩擦力演示仪,让孩子们观察摩擦力的存在和影响因素。
2. 讲解:通过讲解摩擦力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摩擦力的基本概念。
3. 实践操作: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使用滑轮组和小车,亲身体验摩擦力的存在和影响因素。
4. 分析与讨论:让孩子们观察和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如滑板和自行车的运动原理。
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将摩擦力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准备了丰富的实践操作和分析讨论环节,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和合作交流,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摩擦力的知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将会进行课后反思,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孩子们的学习需求。
同时,我还会鼓励孩子们进行拓展延伸,思考摩擦力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设计(5篇)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设计(5篇)第一篇: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设计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中学生2、教材版本:苏科版八年级下册3、学科:物理4、课时:2课时5、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课本,根据导学案初步掌握知识。
二、教学课题1、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与技能知道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2、教材的重难点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三、教材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讲述滑动摩擦力和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
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知识的具体应用,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2、现状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初步知识,对力的三要素已经有所了解,同时还懂得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匀速直线运动等知识。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8.3摩擦力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8.3 摩擦力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我设计这节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8.3摩擦力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能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影响因素,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和应用。
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影响因素,学会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他们在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摩擦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影响因素,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和应用。
难点: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影响因素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木块、斜面、毛巾、砝码等)。
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单。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如走路、开车等,引发学生对摩擦力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2. 知识讲解:通过PPT和黑板,详细讲解摩擦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影响因素,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知识。
3. 实验演示:进行摩擦力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会摩擦力的产生和变化,使他们能够直观地理解摩擦力的原理。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自己动手测量摩擦力,并分析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摩擦力的练习题,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摩擦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影响因素,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和应用。
难点: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影响因素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方法的选取、数据的处理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8.3摩擦力教学设计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摩擦力的概念:介绍摩擦力的定义,以及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2.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讲解摩擦力产生的两个必要条件,即接触面粗糙和物体间存在正压力。
3.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通过实验和图示,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间的正压力有关;讲解摩擦力的方向,并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建立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交流等途径,掌握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科学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物理知识基础,掌握了力的概念、二力平衡条件等,为学习摩擦力打下了基础。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尚不深入,对摩擦力的产生、大小和方向等方面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此外,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时,可能难以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应用与实践: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如如何减小滑板时的摩擦力、如何增加鞋底与地面的摩擦力等。
3.教学评价:
-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积极思考、勇于尝试,培养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4.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指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间的压力等因素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5.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介绍实际生活中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如鞋底的花纹、滑板的轮子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分析摩擦力在运动和静止物体中的作用,举例说明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区别。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3《摩擦力》教学设计
2.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对摩擦力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建立摩擦力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通过PPT展示摩擦力的定义、产生原因和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结合生活实例,解释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走路、开车等。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勇于提问。
4.对于选做题和创新实践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结合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摩擦力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如滑板运动、刹车系统等,引起学生对摩擦力的关注。
-基础知识讲解:介绍摩擦力的定义、产生原因和类型,使学生形成基本概念。
-实验设计: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等因素的关系。
-讲解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如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等。
2.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摩擦力的基本概念、产生原因和分类。
-帮助学生了解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为后续实验探究打下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如何增大或减小摩擦力?请举例说明。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实例。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分析摩擦力的作用,并说明如何增大或减小摩擦力,以书面形式提交。
2.选做题:
-设计一个简单的摩擦力实验,要求实验过程清晰,数据记录准确,并分析实验结果。
-针对教材中的某一摩擦力相关问题,查阅相关资料,撰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6篇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6篇最新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6篇通过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⑴、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⑵、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重点及难点:重点: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训练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难点:通过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感知静摩擦力的存在。
教法和学法:引导法、讨论法、示范讲解法。
教具或学具:1、演示实验材料:供拉动的小物品若干、弹簧测力计、塑料盒子、钩码、100目砂纸一张。
2、分组实验材料:玻璃球10个、筷子一双、橡皮泥、棉布、线绳、弹簧测力计、塑料盒子、50g的钩码、一100目砂纸一张。
活动记录纸。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对比观察,感知摩擦和摩擦力⑴、课件出示新旧轮胎,新旧运动鞋图片,请学生观察对比,发现它们的表皮发生了什么变化?⑵、是什么使它们变得光滑了?⑶、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会有摩擦现象发生?请学生举例。
⑷、15秒夹玻璃球比赛。
思考:对筷子怎样改动能在15秒内夹得更多?⑸、小结:(课件出示)由于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教师板书)(二)物体运动与摩擦力1、测量摩擦力⑴、出示鞋子请学生思考鞋子往右运动时,摩擦力会朝哪个方向?(左)⑵、鞋子受到的摩擦力会是多大呢?我们可以用什么仪器测量?(生:用测力计测量)师示范,“一小格,两小格,三小格……六小格”(物体刚运动时读数)⑶、师:通过测量我们知道鞋子受到的摩擦力为“ n”,这是刚刚能够使鞋子运动起来的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情分析
对于摩擦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
☆教具和学具
1.多媒体课件;
2.弹簧测力计、木块、木板、砝码、毛巾、轴承、旱冰鞋、绳子、螺旋弹簧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如果一个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它的受力情况怎样?
回答问题
复习相关知识
(2)
5.提出问题:我们知道,力是有大小的,怎样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3页有关内容,并动手实验,学习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问;为什么要让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6.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1)提出问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指导学生动手并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猜想: 一只手压在桌面上滑动; 两只手一上一下紧压在桌面上滑动; 一只手压在桌的正面、反面滑动。
(3)汇总同学们的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可能有:
接触面所受的压力;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
(4)指导学生阅读课本24页有关内容,讨论并回答: 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可能有多个,在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影响时,采取什么方法?(介绍控制变量法) 选用长方体还是正方体木块?为什么?
(5)指导学生根据课本提示设计实验步骤,并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3)用螺旋弹簧拉动小车在桌面上运动,问:有摩擦力存在吗?
2.总结: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将要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 力就是摩擦力。
3.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3页有关内容,进一步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4.利用上述实例总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摩擦力的种类: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两个表面接触并相互挤压(有弹力); 将要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接触面不光滑。
2.能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用弹簧测力计粗略测量水平运动的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3.经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能表述滑动摩擦力的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4.认识摩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利用与防止,并能正确说出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实验次数
接触面材料
压力
摩擦力
1
木块与木板
2
木块与木板
3
木块与毛巾
(6)指导学生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7)议一议:学生反馈实验现象,并说明原因.各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想一想:如何分析实验数据表?分析实验数据,回答: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面积的大小、物体的速度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一)创业机会分析
参与实验、记录、交流,并学习总结实验结论。
“碧芝”隶属于加拿大的beadworks公司。这家公司原先从事首饰加工业,自助首饰的风行也自西方,随着人工饰品的欣欣向荣,自制饰品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认同。1996年'碧芝自制饰品店'在迪美购物中心开张,这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四八达,由于是市中心,汇集了来自各地的游客和时尚人群,不用担心客流量问题。迪美有300多家商铺,不包括柜台,现在这个商铺的位置还是比较合适的,位于中心地带,左边出口的自动扶梯直接通向地面,从正对着的旋转式楼拾阶而上就是人民广场中央,周边4、5条地下通道都交汇于此,从自家店铺门口经过的90%的顾客会因为好奇而进看一下。
(8)总结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面积、物体的运动速度等因素无关)
9.增大有益摩擦:
(1)老师:摩擦力是普遍存在的.在很多场合,摩擦力是有益的。请大家说说摩擦力的有益之处。(引导学生举例回答)
(2)凡是摩擦有 益的场合,我们应该设法增大摩擦,根据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道理,请大家举例说明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方法增大有益摩擦.(学生举例并分析)(多媒体演示)
引入课题
1.情景:穿旱冰鞋的强壮男生与穿普通鞋的廋弱女生进行拔河比赛。
2.老师用较小的力推桌子,桌子静止不动。
3.引导学生将手掌压在桌面上,并在其上滑动,感受桌面对手的阻力的存在。
实验、观察、思考。
创设情景,吸引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进行新课
(一)摩擦力
1.什么是摩擦力
2.产生摩擦力的条件
3.摩擦力分类
11.总结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使接触面光滑; 用滚动代替滑动; 使两个互相接触的表面隔开(加润滑油,加气垫)。
1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25页“想想议议”,哪些是要增大摩擦的?哪些是要减小摩擦的?通过什么方法增大或减小摩擦?
动手实பைடு நூலகம்,观察、讨论、思考。
阅读、总结。
总结、记录。
学习利用二力平衡知识测量滑动摩擦力。
(二)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三)摩擦的利用与防止
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2.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1.做一做:(1)在水平桌面放置一个木块,问:物体受到了哪几个力的作用?(重力与支持力)
(2)用螺旋弹簧水平拉木块,观察到弹簧拉长了,重物没有移动。问:为什么?(分析静摩擦力的存在)
(3)继续用弹簧拉着木块,使其在桌子上运动,问:这时有摩擦力 吗?(分析滑动摩擦力的存在)
☆课题
人教版八年级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3节摩擦力
☆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由“摩擦力”和“摩擦的利用与防止”两部分组成。
2.教科书的设计思路为:让学生经历感知、描述、测量、分析等认识摩擦力的过程。
2.为突出重点,教材选取了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探究性实验作为巩固和深化。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生活体验认识摩擦力。
在老师引导、提示下进行有关猜想、设计实验步骤和表格。
喜欢□一般□不喜欢□
我们女生之所以会钟爱饰品,也许是因为它的新颖,可爱,实惠,时尚,简单等。的确,手工艺品价格适中。也许还有更多理由和意义。那么大学生最喜欢哪种手工艺品呢?此次调查统计如下图(1-3)
与此同时,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也对大学生创业采取了政策倾斜:凡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自批准经营日起,1年内免交登记注册费、个体户管理费、集贸市场管理费、经济合同鉴证费、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工本费等,但此项优惠不适用于建筑、娱乐和广告等行业。
(3)总结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增大压力;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4)大家想象,生活中一旦失去了摩擦力会变成什么样子?(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学生的思维在这里被有效激活)
10.老师:摩擦力并不是都有好处,在有些场合是有害的,必须设法减小它。大家想想,哪些地方的摩擦是有害的,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哪些?(指导学生阅读讨论课本25-26页有关内容并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