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的连接电路
单片机的外围电路
键盘电路设计要点
1 2
去抖处理
消除按键按下时的抖动,确保一次只识别一个按 键。
独立按键与矩阵按键的选择
根据按键数量和单片机I/O口资源选择合适的键 盘形式。
3
接口类型
根据单片机和键盘的接口类型选择合适的连接方 式,如直接连接或通过I2C、SPI等通信协议连接。
05
通信接口电路
通信接口电路的作用与类型
寻址方式
每个设备具有唯一的地址,通过地址码进行访问。
数据传输速率
最高可达400kHz。
06
外围电路的干扰与防护
外围电路的干扰来源与影响
01
02
03
04
电源噪声
由于电源线路上的电压波动和 电流脉冲,可能导致单片机工
作异常。
信号线耦合
信号线之间的电磁场相互作用 ,可能导致信号的畸变或噪声
。
接地回路
不同电路之间的地线连接可能 形成地线回路,导致噪声和干
扰。
空间辐射
来自其他电子设备或自然界的 电磁波可能对单片机产生干扰
。
干扰的防护措施
电源滤波
在电源入口处加入滤波 器,减少电源噪声的干
扰。
隔离与屏蔽
对容易受到干扰的信号 线进行隔离或屏蔽,降 低信号线耦合的影响。
合理的接地
采用单点接地、多点接 地或混合接地方式,减
少地线回路的干扰。
空间滤波
在单片机周围加装电磁 屏蔽材料,减少空间辐
单片机外围电路
• 单片机外围电路概述 • 电源电路 • 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 显示与键盘电路 • 通信接口电路 • 外围电路的干扰与防护
01
单片机外围电路概述
定义与作用
定义
最新单片机的常见输入输出电路介绍
单片机的常见输入输出电路介绍引言传统电气设备采用的各种控制信号,必须转换到与单片机输入/输出口相匹配的数字信号。
用户设备须输入到单片机的各种控制信号,如限位开关,操作按钮、选择开关、行程开关以及其他一些传感器输出的开关量等,通过输入电路转换成单片机能够接收和处理的信号。
输出电路则应将单片机送出的弱电控制信号转换、放大到现场需要的强输出信号,以驱动功率管、电磁阀和继电器、接触器、电动机等被控制设备的执行元件,能方便实际控制系统使用。
1 输入电路设计一般输入信号最终会以开关形式输入到单片机中,以工程经验来看,开关输入的控制指令有效状态采用低电平比采用高电平效果要好得多,。
其中,D1为保护二极管,反向电压≥50V。
为了防止外界尖峰干扰和静电影响损坏输入引脚,可以在输入端增加防脉冲的二极管,形成电阻双向保护电路,。
二极管D1、D2、D3的正向导通压降UF≈0.7 V,反向击穿电压UBR≈30 V,无论输入端出现何种极性的破坏电压,保护电路都能把浚电压的幅度限制在输入端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即:VI~VCC出现正脉冲时,D1正向导通; V1~VCC 出现负脉冲时,D2反向击穿;VI与地之间出现正脉冲时,D2反向击穿;V1与地之间出现负脉冲时,D3正向导通,二极管起钳位保护作用。
缓冲电阻RS约为1.5~2.5kΩ,与输入电容C构成积分电路,对外界感应电压延迟一段时间。
若干扰电压的存在时间小于t,则输入端承受的有效电压将远低于其幅度;若时间较长,则D1导通。
电流在RS上形成一定的压降,从而减小输入电压值。
此外,一种常用的输入方式是采用光耦隔离电路。
,R为输入限流电阻,使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电流限制在10~20 mA。
输入端靠光信号耦合,在电气上做到了完全隔离。
同时,发光二极管的正向阻抗值较低,而外界干扰源的内阻一般较高,根据分压原理,干扰源能馈送到输入端的干扰噪声很小,不会产生地线干扰或其他串扰,增强了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51单片机原理图
2.3 51单片机增强型学习系统各组成部份原理图及功能简介2.3.1 共阴极数码管动态扫描控制图2.2 51单片机增强型学习系统的四位共阴极数码管动态扫描硬件连接原理图AT89S51单片机P0口是一组8位漏极开路型双向I/O 口,也即地址/数据总线复用口。
作为输出口用时,每位能驱动8个TTL 逻辑门电路,对端口写“1”可作为高阻抗输入端用。
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或程序存储器时,这组口线分时转换地址(低8位)和数据总线复用,在访问期间激活内部上拉电阻。
在Flash 编程时,P0口接收指令字节,而在程序校验时,输出指令字节,校验时,要求外接上接电阻。
AT89S51单片机P2口是一个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 口,P2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个TTL 逻辑门电路。
对端口写“1”,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平,此时可作输入口,作输入口使用时,因为内部存在上拉电阻,某个引脚被外部信号拉低时会输出一个电流。
在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或16位地址的外部数据存储器(例如执行MOVX @DPTR 指令)时,P2口送出高8位地址数据。
在访问8位地址的外部数据存储器(如执行MOVX @Ri 指令)时,P2口线上的内容(也即特殊功能寄存器SFR 区中P2寄存器的内容),在整个访问期间不改变。
Flash 编程或校验时,P2亦接收高位地址和其它控制信号。
在上面的硬件连接原理图里,我们用到的是P0和P2口控制四位数码管显示的。
四位数码管显示的方式是动态扫描显示,动态扫描显示是单片机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显示方式之一。
其接口电路如上图是把所有显示器的8个笔划段a-h同名端连在一起由单51单片机增强型学习系统片机的P0.0~P0.7控制,而每一个数码管的公共极(阴极)是各自独立地受单片机P2.7~P2.4控制。
CPU向字段输出口P0口送出字形码时,所有数码管接收到相同的字形码,但究竟是那个数码管亮则取决于P2.7~P2.4的输入结果,所以我们就可以自行决定何时显示哪一位了。
MAX232与单片机通信电路图
MAX232与单片机通信电路图2009-11-13 21:27实验板加个串行接口吧。
借助电脑转件直观的看单片机的输出结果,以后我还会用一些简单的实例讲解单片机和PC串口通讯的简单应用和编程。
如果你用的是成品实验板或仿真器,那你就可以跳过这一段了。
在制作电路前我们先来看看要用的MAX232,这里我们不去具体讨论它,只要知道它是TTL和RS232电平相互转换的芯片和基本的引脚接线功能就行了。
通常我会用两个小功率晶体管加少量的电路去替换MAX232,可以省一点,效果也不错。
下图就是MAX232的基本接线图。
图为MAX232在上两课的电路的基础上按下面的图加上MAX232就可以了。
这大热天的拿烙铁焊焊,还真的是热气迫人来呀:P串口座用DB9的母头,这样就可以用买来的PC串口延长线进行和电脑相连接,也可以直接接到电脑com口上。
图为DB9接头图为加上了MAX232的实验电路做好后我们就先用回第一课的"Hello World!"程序,用它来和你的电脑说声Hello!把程序烧到芯片上,把串口连接好。
嘿嘿,这时要打开你的串口调试软件,没有就赶快到网上DOWN一个了。
你会用Windows的超级中端也行,不过我从不用它。
我用的是comdebug,它是个不错的软件,我喜欢它是因为它功能好而且还有"线路状态"功能,这对我制作小玩意时很有用。
串口号,波特率调好,打开串口,单片机上电,就可以在接收区看到不断出现的"Hello World!"。
一定要先打开软件的串口,再把单片机上电,否则可能因字符不对齐而看到乱码哦。
做好后我们就先用回第一课的"Hello World!"程序,用它来和你的电脑说声Hello!把程序烧到芯片上,把串口连接好。
嘿嘿,这时要打开你的串口调试软件,没有就赶快到网上DOWN一个了。
你会用Windows的超级中端也行,不过我从不用它。
单片机使用方法
单片机使用方法单片机(Microcontroller Unit,简称MCU)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功能,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控制系统中。
它的使用方法涉及到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下面将分别介绍。
一、硬件使用方法1. 连接电源:将单片机与电源连接,确保电源的电压和电流满足单片机的要求。
2. 连接外部晶振:大多数单片机需要外部晶振来提供时钟信号,连接晶振并确保其频率与单片机的要求一致。
3. 连接复位电路:单片机通常具有复位功能,连接复位电路可以确保单片机在上电时进行正确的初始化。
4. 连接外部设备:根据具体应用需求,连接所需的外部设备,如LED灯、显示屏、传感器等。
5. 连接通信接口:如果需要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连接相应的通信接口,如串口、SPI、I2C等。
二、软件使用方法1. 编写程序:使用编程语言(如C、C++、汇编语言等)编写单片机的控制程序。
2. 编译程序:使用相应的编译器将编写的程序源代码转换为单片机可执行的机器语言代码。
3. 烧录程序:将编译生成的机器语言代码烧录到单片机的存储器中,常用的烧录方法有串口烧录、仿真器烧录等。
4. 调试程序:通过调试工具(如调试器、仿真器等)对单片机的程序进行调试,检查程序的正确性和性能。
5. 运行程序:将烧录和调试完成的单片机连接到电源,启动程序运行,观察外部设备的响应情况。
三、单片机的应用单片机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控制系统中,如家电控制、工业自动化、汽车电子、医疗设备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单片机应用场景:1. 温度控制:通过连接温度传感器和执行器,实现对温度的监测和控制,如空调控制、恒温器等。
2. 照明控制:通过连接光敏传感器和LED灯,实现对照明亮度的自动调节,如街道灯、室内照明等。
3. 电机控制:通过连接电机驱动器和传感器,实现对电机的速度和方向控制,如电动车控制、机器人运动控制等。
4. 数据采集:通过连接各类传感器,实现对环境参数的监测和数据采集,如气象站、智能家居等。
51单片机8255A扩展IO口与单片机连接
INTRA IBFA STB A INTRA
STB BRB INTRB
ACK B
4. 8255A的应用
8255A与单片机的连接
WR RD P0.7 P0.6 P0.5 P0.4 P0.3 P0.2 P0.1 P0.0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Q7 Q6 Q5 Q4 Q3 Q2 Q1 Q0 G OE WR RD RESET CS PA
8255A CS
PA口: 0 × PB口: 0 × PC口: 0 × 控制口: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1 0 0 1 1
A0
74LS373
8255A
A1 A0 PB
8031
ALE
EA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PC
数据线D0~D7接P0口 RD 、 WR 接单片机的 RD 、WR 复位线RESET接到复位电路,与CPU一起复位
8255A与单片机的连接
WR RD P0.7 P0.6 P0.5 P0.4 P0.3 P0.2 P0.1 P0.0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Q7 Q6 Q5 Q4 Q3 Q2 Q1 Q0 G OE WR RD RESET CS PA
+5V ... ... L4 L3 ... L0 ... K7 ... . . . K4 K3 ... K0 ... . .
0 1 0 1
没接的地址线设为1,则4个端口地址为: PA=7FFCH PB=7FFDH PC=7FFEH 控制口=7FFFH
DS18B20的连接介绍
DS18B20的连接介绍要连接DS18B20,我们需要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准备材料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些材料:1.DS18B20温度传感器。
2.4.7K欧姆电阻。
3.杜邦线或其他适合的连接线。
4.单片机或其他微控制器。
步骤二:连接电路接下来,我们需要将DS18B20与单片机电路连接起来。
1.将DS18B20的引脚与单片机的引脚相连。
DS18B20有三个引脚:VCC(供电),DATA(数据)和GND(地)。
-将DS18B20的VCC引脚连接到单片机的电源引脚,一般为3.3V或5V;同时也可以使用外部供电源。
-将DS18B20的DATA引脚连接到单片机的数据引脚。
在连接前,我们需要在单片机上配置该引脚为输入/输出模式,并设置为上拉模式。
(如果单片机的引脚没有上拉电阻,可以外接一个4.7K欧姆电阻以确保正常工作)-将DS18B20的GND引脚连接到单片机的地引脚。
步骤三:编写代码接下来,我们需要在单片机上编写代码以读取DS18B20的数据。
1. 初始化总线:首先需要初始化1-Wire总线通信协议,设置引脚为上拉输入模式。
2. 设备:使用1-Wire总线协议设备。
DS18B20通过ROM的方式进行寻址,因此需要设备的ROM代码。
3. 发送命令:通过1-Wire总线协议向DS18B20发送命令。
可以发送读取温度的命令,或者其他需要的命令。
4. 接收数据:通过1-Wire总线协议接收DS18B20返回的数据。
将接收到的数据转换成摄氏温度或华氏温度并进行计算。
5.循环读取:可以使用一个循环结构,不断读取DS18B20的温度数据。
步骤四:运行程序最后,我们需要将代码烧录到单片机中,然后启动程序以开始读取DS18B20的温度数据。
综上所述,连接DS18B20并读取温度数据需要准备材料、搭建电路、编写代码、烧录程序等步骤。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操作过程中要仔细阅读DS18B20的数据手册,确保正确连接和使用,以避免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的损坏或错误数据的情况发生。
12位AD转换器与单片机的接口电路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2012/2013 学年第 1 学期学院:电子与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课程设计题目:12位A/D转换器与单片机的接口电路设计起迄日期:课程设计地点:指导教师:系主任:下达任务书日期: 2012年12月19日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第一章设计任务及功能要求 (5)1.1摘要 (5)1.2设计课题及任务 (5)1.3功能要求及说明 (5)第二章硬件设计 (6)2.1 系统设计元器件功能说明 (7)2.2 硬件电路总体及部分设计 (10)第三章软件设计 (12)3.1 基本原理容设计 (12)3.2 keil编程调试 (13)3.3 proteus仿真电路图 (19)第三章结果分析及总结 (19)附录 (20)第一章设计任务及功能要求1.1摘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单片机的应用正在不断的走向深入,单片机对我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很多工业领域中都用到单片机,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离不开单片机的应用。
当今社会是数字化的社会,是数字集成电路广泛应用的社会,随着电子产业数字化程度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以数字系统为主体的格局。
A/D和D/A转换器作为模拟和数字电路的借口,正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A/D和D/A转换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型模拟/数字和数字/模拟之间的转换技术不断涌现,正是因为这些,高集成度的逻辑器件应运而生,而且发展迅速,它不断地更新换代以满足程序的要求,并尽可能的提高其利用率。
本课程设计就对其中AD574模数转换器在微机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加以阐述。
关键字:AD574转换器,80c51单片机,LED数码显示,串行输出1.2 设计课题及任务1.掌握电子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2.学习简单电路系统设计,掌握Protel99的使用方法;3.掌握8051单片机、12位A/D芯片AD574的应用;4.学习掌握硬件电路设计的全过程。
1.3 功能要求及说明1.学习掌握8051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及应用;2. 学习掌握12位A/D芯片AD574的工作原理及应用;3. 设计基于AD574的12位模拟信号采集器的工作原理图及PCB版图;4. 整理设计容,编写设计说明书。
LCD与单片机的连接电路图和LCD显示程序
LCD与单片机的连接电路图和LCD显示程序LCD与单片机的连接电路图和LCD显示程序/LCD测试程序3.2.5 LCD显示电路液晶显示器简称LCD显示器,它是利用液晶经过处理后能改变光线的传输方向的特性来显示信息的。
要使用点阵型LCD显示器,必须有相应的LCD控制器、驱动器来对LCD显示器进行扫描、驱动,以及一定空间的ROM和RAM来存储写入的命令和显示字符的点阵。
现在往往将LCD控制器、驱动器、RAM、ROM和LCD显示器连接在一起,称为液晶显示模块。
液晶显示模块是一种常见的人机界面,在单片机系统中的应用极其广泛。
液晶显示模块既可以显示字符,又可以显示简单的图形。
本系统采用的是1602的LCD接口。
1602是一种点阵字符型液晶显示模块,可以显示两行共32个字符。
根据LCD型号的不同,所需要的背光电阻大小会不同,可自行调节。
本系统采用的LCD为RT-1602C,其主要引脚的功能如下:RS:数据/命令选择端,高电平时选择数据寄存器,低电平时选择指令寄存器。
RW:读/写选择端,高电平时进行读操作,低电平时进行写操作。
当RS和RW共同为低电平时,可以写入指令或者显示地址;当RS为低电平、RW为高电平时,可以读忙信号;当RS为高电平、RW为低电平时,可以写入数据。
E:使能端,当E端由高电平跳变成低电平时,液晶模块执行命令。
图3-9 LCD显示电路LCD测试程序#include <>/********IO引脚定义*********************************************************** /sbit LCD_RS=P2^7;//定义引脚sbit LCD_RW=P2^6;sbit LCD_E=P2^5;/********宏定义*********************************************************** / #define LCD_Data P0#define Busy 0x80 //用于检测LCD状态字中的Busy标识/********数据定义*********************************************************** **/ unsigned char code uctech[] = {"Happy every day"};unsigned char code net[] = {""};/********函数声明*********************************************************** **/ void WriteDataLCD(unsigned char WDLCD); //写数据void WriteCommandLCD(unsigned char WCLCD,BuysC); //写命令unsigned char ReadDataLCD(void); //读数据unsigned char ReadStatusLCD(void); //读状态void LCDInit(void); //初始化void DisplayOneChar(unsigned char X, unsigned char Y, unsigned char DData); //相应坐标显示字节内容void DisplayListChar(unsigned char X, unsigned char Y, unsigned char code *DData); //相应坐标开始显示一串内容void Delay5Ms(void); //延时void Delay400Ms(void); //延时/***********主函数开始********************************************************/ void main(void){Delay400Ms(); //启动等待,等LCD讲入工作状态LCDInit(); //初始化Delay5Ms(); //延时片刻(可不要)DisplayListChar(0, 0, uctech);DisplayListChar(1, 5, net);ReadDataLCD(); //测试用句无意义while(1);}/***********写数据********************************************************/ void WriteDataLCD(unsigned char WDLCD){ReadStatusLCD(); //检测忙LCD_Data = WDLCD;LCD_RS = 1;LCD_RW = 0;LCD_E = 0; //若晶振速度太高可以在这后加小的延时LCD_E = 0; //延时LCD_E = 1;}/***********写指令********************************************************/ void WriteCommandLCD(unsigned char WCLCD,BuysC) //BuysC为0时忽略忙检测{if (BuysC) ReadStatusLCD(); //根据需要检测忙LCD_Data = WCLCD;LCD_RS = 0;LCD_RW = 0;LCD_E = 0;LCD_E = 0;LCD_E = 1;}/***********读数据********************************************************/ unsigned char ReadDataLCD(void){LCD_RS = 1;LCD_RW = 1;LCD_E = 0;LCD_E = 0;LCD_E = 1;return(LCD_Data);}/***********读状态*******************************************************/ unsigned char ReadStatusLCD(void){LCD_Data = 0xFF;LCD_RS = 0;LCD_RW = 1;LCD_E = 0;LCD_E = 0;LCD_E = 1;while (LCD_Data & Busy); //检测忙信号return(LCD_Data);}/***********初始化********************************************************/ void LCDInit(void){LCD_Data = 0;WriteCommandLCD(0x38,0); //三次模式设置,不检测忙信号Delay5Ms();WriteCommandLCD(0x38,0);Delay5Ms();WriteCommandLCD(0x38,0);Delay5Ms();WriteCommandLCD(0x38,1); //显示模式设置,开始要求每次检测忙信号WriteCommandLCD(0x08,1); //关闭显示WriteCommandLCD(0x01,1); //显示清屏WriteCommandLCD(0x06,1); //显示光标移动设置WriteCommandLCD(0x0C,1); //显示开及光标设置}/***********按指定位置显示一个字符*******************************************/void DisplayOneChar(unsigned char X, unsigned char Y, unsigned char DData){Y &= 0x1;X &= 0xF; //限制X不能大于15,Y不能大于1if (Y) X |= 0x40; //当要显示第二行时地址码+0x40;X |= 0x80; //算出指令码WriteCommandLCD(X, 0); //这里不检测忙信号,发送地址码WriteDataLCD(DData);}/***********按指定位置显示一串字符*****************************************/void DisplayListChar(unsigned char X, unsigned char Y, unsigned char code *DData)unsigned char ListLength;ListLength = 0;Y &= 0x1;X &= 0xF; //限制X不能大于15,Y不能大于1while (DData[ListLength]>=0x20){ //若到达字串尾则退出if (X <= 0xF){ //X坐标应小于0xFDisplayOneChar(X, Y, DData[ListLength]); //显示单个字符ListLength++;X++;}}}/***********短延时********************************************************/ void Delay5Ms(void){unsigned int TempCyc = 5552;while(TempCyc--);}/***********长延时********************************************************/ void Delay400Ms(void){unsigned char TempCycA = 5;unsigned int TempCycB;while(TempCycA--){TempCycB=7269;while(TempCycB--);}LCD与单片机连接的引脚并不是固定的,如有不同只需要在程序里改一下引脚即可。
单片机继电器接法
单片机继电器接法
1. 继电器模块:购买一个继电器模块,它通常包括一个继电器、一个三极管和一个LED指示灯,并且已经连接了VCC、GND和NO/COM引脚。
2. 连接电源:将电源线接到继电器模块的VCC和GND引脚。
VCC引脚连接到单片机的电源引脚,而GND引脚接到电路板的地线或电源负极。
3. 连接控制信号:将单片机的I/O口与继电器的NO/COM引脚连接。
当单片机的I/O口输出低电平时,NO/COM引脚会接通,从而使继电器的线圈通电,继电器的常闭触点断开,常开触点接通。
当单片机的I/O口输出高电平时,NO/COM引脚会断开,从而使继电器的线圈断电,继电器的常闭触点接通,常开触点断开。
4. 连接负载:将负载连接到继电器的常开或常闭触点。
如果使用常开触点,当继电器通电时,负载会接通;如果使用常闭触点,当继电器通电时,负载会断开。
注意:在连接电路时,一定要确保电源的极性正确,并且要避免发生短路现象。
为了安全起见,可以在单片机和继电器之间加入光耦隔离器。
这可以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并且还可以保护单片机的I/O口免受高电压的影响。
同时,建议使用24V继电器,避免直接控制家庭电路中的220V交流电。
c51单片机电路原理
c51单片机电路原理
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它集成了CPU、内存、输入输出接口等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C51单片机是一种经典且常用的单片机型号,具有强大的处理能力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C51单片机的电路原理是指将C51单片机与其他组件(如传感器、显示器、电
机等)进行相连的电路。
这些电路包括供电电路、时钟电路、复位电路、引脚连接电路等。
C51单片机需要一个稳定的电源供电。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使用5V直流电源
来供电,通过稳压器和滤波电容确保电压的稳定性。
C51单片机内部需要一个精确的时钟频率来进行工作。
为了提供稳定的时钟信号,我们需要添加一个晶体振荡器电路,通常通过连接一个石英晶体和补偿电容来实现。
晶体振荡器的频率可以根据具体应用需求选择。
C51单片机还需要一个复位电路来确保在上电或其他异常情况下能够正确启动。
复位电路一般由复位电路芯片和电阻电容组成,当电路上电或复位信号触发时,通过自动复位电路将C51单片机复位。
最重要的是,C51单片机的引脚需要连接到其他外部组件,以实现输入输出功能。
引脚连接电路包括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
输入电路可以通过电阻分压、开关电路等方式将外部信号输入C51单片机。
而输出电路一般需要添加电流放大器或者
继电器等元件,以控制外部设备的动作。
C51单片机的电路原理主要包括供电电路、时钟电路、复位电路和引脚连接电路。
这些电路的设计和连接要符合C51单片机的规格要求,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
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相应的电路设计和调试。
单片机连接接近开关电路的方法
单片机连接接近开关电路的方法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聊聊单片机连接接近开关电路的方法。
你想想,这就像是给单片机找了个特别的伙伴,能让它发挥出更大的本事!
咱先准备好需要的东西,单片机就像是个聪明的小脑袋,接近开关呢,
就像是它的敏锐眼睛。
比如说,你要做个自动门的控制系统,那接近开关就是那个能在有人靠近时最先察觉的家伙。
接下来,就是关键的连接步骤啦!就像搭积木一样,得把各个部分准确
地拼在一起。
先找到单片机合适的引脚,这可不能马虎,要是弄错了可就糟糕啦!然后把接近开关的线小心翼翼地接上,这可得轻点儿,别弄伤了它们。
你看,这连接的过程不就像给单片机和接近开关牵红线嘛!牵对了,它
们就能完美配合啦。
好比在一个球队里,球员之间的默契配合能让比赛打得超级精彩!
当一切都连接好后,别着急,还得测试一下呢。
这就像是一场小考试,
看看它们能不能顺利通过。
如果没通过,哎呀,那可得重新检查一遍啦。
我亲身经历过这个过程哦,有一次我不小心把线接错了,结果怎么都不对,可把我急坏了。
但是呢,我没放弃,重新认真检查,最后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
总之,单片机连接接近开关电路的方法说难也不难,只要你细心、耐心,就一定能搞定!我的观点就是,只要我们认真对待,多尝试几次,就一定能让单片机和接近开关完美合作,实现我们想要的功能。
加油吧,朋友们!。
单片机的常见输入输出电路介绍
单片机的常见输入输出电路介绍引言传统电气设备采用的各种控制信号,必须转换到与单片机输入/输出口相匹配的数字信号。
用户设备须输入到单片机的各种控制信号,如限位开关,操作按钮、选择开关、行程开关以及其他一些传感器输出的开关量等,通过输入电路转换成单片机能够接收和处理的信号。
输出电路则应将单片机送出的弱电控制信号转换、放大到现场需要的强输出信号,以驱动功率管、电磁阀和继电器、接触器、电动机等被控制设备的执行元件,能方便实际控制系统使用。
1 输入电路设计一般输入信号最终会以开关形式输入到单片机中,以工程经验来看,开关输入的控制指令有效状态采用低电平比采用高电平效果要好得多,。
其中,D1为保护二极管,反向电压≥50V。
为了防止外界尖峰干扰和静电影响损坏输入引脚,可以在输入端增加防脉冲的二极管,形成电阻双向保护电路,。
二极管D1、D2、D3的正向导通压降UF≈ V,反向击穿电压UBR≈30 V,无论输入端出现何种极性的破坏电压,保护电路都能把浚电压的幅度限制在输入端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即:VI~VCC出现正脉冲时,D1正向导通; V1~VCC出现负脉冲时,D2反向击穿;VI与地之间出现正脉冲时,D2反向击穿;V1与地之间出现负脉冲时,D3正向导通,二极管起钳位保护作用。
缓冲电阻RS约为~Ω,与输入电容C构成积分电路,对外界感应电压延迟一段时间。
若干扰电压的存在时间小于t,则输入端承受的有效电压将远低于其幅度;若时间较长,则D1导通。
电流在RS上形成一定的压降,从而减小输入电压值。
此外,一种常用的输入方式是采用光耦隔离电路。
,R为输入限流电阻,使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电流限制在10~20 mA。
输入端靠光信号耦合,在电气上做到了完全隔离。
同时,发光二极管的正向阻抗值较低,而外界干扰源的内阻一般较高,根据分压原理,干扰源能馈送到输入端的干扰噪声很小,不会产生地线干扰或其他串扰,增强了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npn接近开关接单片机电路
npn接近开关接单片机电路说到“NP接近开关接单片机电路”,可能很多人一听就头大,感觉又是个枯燥的技术名词。
但别急,听我慢慢给你解开这个谜团,让你知道这到底是个啥。
你想啊,日常生活中,什么东西离我们特别近,比如门、窗、冰箱,甚至一些自动设备,它们都会有一些“传感器”来感应物体的存在。
NP接近开关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侦探”,它能在物体接近时立马反应,发出信号。
就像你走进门,它自己开门一样,不需要你动手。
这个NP接近开关是怎么工作的呢?它的核心就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
当某个物体靠近开关时,开关内部的感应元件会发生变化,进而产生电信号。
这种变化的过程,跟你贴近电视屏幕的时候,屏幕表面不自觉地产生一点点反应类似,只不过这个反应更快、更敏感。
大家可以想象一个小小的魔术师,物体一靠近,它立马知道。
至于为什么要把这个NP接近开关与单片机连接起来,那就要说说它的“搭档”了。
单片机,顾名思义就是一个“智能芯片”,它能把开关发出的信号转化为有用的信息,并进行进一步处理。
比方说,当NP接近开关感应到有人经过,单片机就会立马分析这个信号,并做出相应的反应,比如启动某个电机、控制灯光、发送警报之类的。
这个过程,就像你给手机发了个短信,手机收到后自动回复一样,智能、快速,还不出错。
不过,别小看了这个组合,背后可是有不少“门道”的。
NP接近开关和单片机之间的连接问题,就得慎之又慎。
因为接近开关发送的信号是高低电平的变化,而单片机处理信号时需要将这些变化转换成具体的数据,这个过程中可得小心翼翼。
一般来说,接近开关会通过一个“电压信号”来告诉单片机“有东西来了”,然后单片机根据这个信号做出相应的判断。
这就需要一个稳定的电路设计,否则信号可能会乱七八糟,造成误判,像你按了电梯按钮,结果电梯却不来,急得你在那儿跺脚。
再说了,接近开关的电路设计,还得考虑各种干扰因素。
你想想,现在周围设备那么多,电磁波、电气噪声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
NP接近开关容易受到这些干扰,导致错误的信号输出,结果就像是你玩游戏时,忽然屏幕一闪,掉了线,心里那个急啊!为了防止这种事发生,设计时需要加装滤波电路,确保信号清晰、稳定,尽量不让外界的“噪音”影响到正常的工作。
单片机的引脚配置及电路连接技巧
单片机的引脚配置及电路连接技巧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处理和控制数据的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单片机的引脚配置和电路连接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关系到单片机的功能和性能。
本文将针对单片机的引脚配置和电路连接技巧展开讨论。
引脚配置是单片机电路设计的重要一环。
单片机的引脚通常分为输入引脚、输出引脚和供电引脚等。
不同类型的引脚在实际应用中承担着不同的作用,因此合理的引脚配置对于单片机电路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对于输入引脚的配置,一般要考虑外部信号的输入和保护。
在设计中,我们应该根据具体的输入信号类型选择不同的引脚,例如普通IO引脚、模拟输入引脚或者特殊功能引脚。
同时,在连接外部信号时,要注意使用合适的电阻和电容等元件进行滤波和保护,以防止干扰和过压等问题。
其次,对于输出引脚的配置,我们需要考虑输出信号的驱动能力和保护措施。
在选择输出引脚时,要根据需要输出的信号类型选择合适的引脚,并且要考虑外部负载的要求,如电流和电压要求等。
此外,为了保护单片机不受到外部负载的影响,应考虑添加保护电路,如电流限制电路和反向电压保护电路。
最后,供电引脚的配置也非常重要。
单片机通常需要稳定的电源供应来正常工作,因此供电引脚的设计要尽可能稳定和可靠。
在引脚配置中,要注意绕过电容和滤波电感等元件,以提供稳定和干净的电源信号。
此外,为了确保供电的稳定性,还可以考虑使用备份供电电路或者添加电源过压和欠压保护电路。
除了引脚配置外,电路连接技巧也是单片机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首先,要合理规划电路布局,尽量减少电线的长度,以降低电磁干扰和信号损耗。
其次,要注意信号和电源的分离,尽量避免信号线和电源线的交叉和共享,以减小信号互相干扰的可能性。
另外,为了提高电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还可以考虑使用信号隔离器、放大器和滤波器等辅助电路。
在单片机的引脚配置和电路连接中,还需要注意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要明确每个引脚的具体功能和使用要求,尽量充分利用单片机的功能。
单片机uart串联电阻
单片机uart串联电阻
串联电阻是一种常见的电路连接方式,可以用于单片机的UART
通信电路中。
在串联电阻中,多个电阻依次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
电阻链。
在单片机的UART通信电路中,串联电阻通常用于电平转换
和信号保护。
首先,让我们从电平转换的角度来看。
在UART通信中,通常存
在不同的工作电平,比如单片机的TTL电平(5V或3.3V)和RS-
232标准的高低电平(正负12V)。
为了实现两者之间的通信,可以
使用串联电阻来进行电平转换。
通过合理选择串联电阻的阻值,可
以将TTL电平转换为RS-232标准的电平,从而实现单片机与其他设
备的通信。
其次,从信号保护的角度来看,串联电阻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实际的电路中,由于各种原因(如电磁干扰、静电放电等),UART通信线路可能会受到干扰或损坏。
通过在UART通信线路中串
联适当的电阻,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限制电流和电压的变化,从而保护单片机和其他设备的正常工作。
此外,串联电阻还可以用于电流限制和阻抗匹配。
在特定的应
用场景下,串联电阻可以起到限制电流的作用,保护电路不受过大的电流冲击。
同时,通过合理选择串联电阻的阻值,可以实现信号源和负载之间的阻抗匹配,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串联电阻在单片机的UART通信电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实现电平转换和信号保护,还可以用于电流限制和阻抗匹配等方面。
因此,在设计单片机的UART通信电路时,合理选择和应用串联电阻是非常重要的。
单片机零线火线反接
单片机零线火线反接1.引言1.1 概述概述:单片机零线火线反接是一种在电路连接中常见的错误操作,指的是误将电路中的零线与火线连接错误的情况。
这种错误虽然常见,但却可能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和电路故障。
本文将对单片机零线火线反接的原因和危害进行详细探讨,并提供防止和应对这一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在电路中,零线和火线是两种不同的电源线,它们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零线通常被称为"零电位线",在电路中扮演着回路的角色,将电流引回电源。
而火线则是连接电源和电路负载的线,其电压通常为正值。
因此,将零线和火线正确连接是确保电路正常运行和人身安全的基本要求。
然而,在实际的电路接线中,由于疏忽、无知或操作失误等原因,可能会导致零线和火线连接错误。
特别是在单片机电路中,由于其较复杂的接线和组装过程,存在更大的可能性发生零线火线反接的情况。
单片机零线火线反接的危害不容忽视。
首先,错误连接零线和火线会导致电路无法正常工作。
单片机连接错误的电压会导致电子元件损坏甚至烧毁,使整个电路无法正常运行。
其次,零线火线反接可能导致电源电压波动,给电路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威胁。
最重要的是,错误连接零线和火线会增加触电风险,可能对人身安全造成严重伤害甚至生命危险。
为了有效防止和应对单片机零线火线反接的问题,我们需要了解其起因,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
下文将分析单片机零线火线反接的原因和危害,并提供防止和应对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和措施,以保障电路安全和人身安全。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单片机零线火线反接现象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目的和整体结构。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探讨单片机零线火线反接的原因和危害。
首先,我们将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使用者不正确的电路连接、错误的电源接线等。
接着,我们将阐述单片机零线火线反接可能带来的危害,包括电路短路、器件损坏、电击风险等。
单片机接三极管
单片机接三极管单片机(Microcontroller)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它包含了处理器核心、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和其他外设。
它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功能强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而三极管(Transistor)作为一种半导体器件,具有放大信号、开关控制等功能。
单片机接三极管可以实现对电流和电压的控制,进而实现各种电子设备的功能。
在单片机接三极管的应用中,最常见的是使用三极管作为开关。
单片机通过控制三极管的输入端电流,可以实现对输出端电流的控制。
这样,我们就可以实现对各种外部设备的控制,比如电灯、电机等。
通过编写相应的程序,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控制输出端的电流大小和工作状态。
除了作为开关控制外,单片机接三极管还可以实现信号放大的功能。
通过控制三极管的输入端电流,单片机可以将输入信号放大到所需要的幅度,以便于后续的处理或驱动其他设备。
这在很多电子设备中都有应用,比如音频功放、传感器信号放大等。
单片机接三极管还可以实现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处理。
通过将模拟信号输入到三极管的基极,然后控制三极管的输出电流,我们可以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以便于单片机进行处理。
这在很多测量仪器和传感器中都有应用,比如温度测量、压力测量等。
通过单片机接三极管,我们可以实现对各种电子设备的控制和处理。
这不仅提高了设备的智能化程度,也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单片机接三极管实现智能家居系统,可以通过手机或者其他智能设备控制家中的灯光、电器等。
这不仅提高了生活的舒适度,也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当然,在单片机接三极管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要确保单片机和三极管之间的电路连接正确,以避免损坏设备。
其次,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三极管型号和参数,以确保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最后,要合理设计程序,避免出现死循环或者其他错误,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单片机接三极管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电子电路连接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滤波器设计(2010-07-25 10:02:47)转载数据采集,又称数据获取,是利用一种装置,从系统外部采集数据并输入到系统内部的一个接口。
数据采集技术广泛引用在各个领域。
比如摄像头,麦克风,都是数据采集工具。
被采集数据是已被转换为电讯号的各种物理量,如温度、水位、风速、压力等,可以是模拟量,也可以是数字量。
在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数据采集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及分布式领域,数据采集领域已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而在数据采集中存在着各种噪声。
滤除噪声的方法有很多种,既有数字滤波器,也有模拟滤波器。
这里我们采用了基于单片机和C语言来设计并开发数字滤波系统。
我们针对于单片机数据采集系统中经常出现的随机干扰,通过手动输入来模拟数据采集过程,验证了几种使用较为普遍的克服随机干扰的单片机数字滤波算法,并给出了相应的C程序,尤其对中位值滤波和中位值平均滤波算法程序进行了改进。
同时也对这几种滤波算法进行了比较,并指出了每一种算法的具体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另外我们使用了 proteus进行仿真验证这几种滤波方法。
另外我们还使用了AD和DA来采集及输出数据。
关键词:单片机、proteus、C语言、数字滤波。
1 数字滤波设计原理这里有很多种数字滤波方法,我们见选用其中几种来进行设计,如中值滤波、算术平均滤波、加权平均滤波等等。
所以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它们。
1.1 中值滤波中位值滤波是先对某一参数连续采样N次(一般N取奇数),然后把N次采样值按从小到大排列,取中间值为本次采样值。
该滤波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排序方法,我在此采用的是冒泡法排序。
由于在冒泡法排序中,每出现一次前者数据大于后者数据,就要进行二者数据的交换。
该算法的样例子程序如下:#define N 11 //N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char filter(){char value_buf[];char count,i,j,k,temp;for(count=0;count<N;count++) //获取数据{value_buf[count]=get_data();delay();}for(i=0;i<N-1;i++) //选择排序{k=i;for(j=i+1;j<N;j++)if(value_buf[j]<value_buf[k]) k=j;temp=value_buf[k];value_buf[k]=value_buf[i];value_buf[i]=temp;}return value_buf[(N-1)/2];}中位值滤波能有效地克服偶然因素引起的波动或采样器不稳定引起的误码等脉冲干扰。
对温度、液位等缓慢变化的被测参数采用此算法能收到良好的滤波效果,但对于流量、压力等快速变化的数据,不宜采用中位值滤波。
1.2 算术平均滤波算术平均滤波法适用于对一般的具有随机干扰的信号进行滤波。
这种信号的特点是信号本身在某一数值范围附近上下波动,如测量流量、液位时经常遇到这种情况。
算术平均滤波法是要按输入的N 个采样数据,寻找这样一个Y,使得Y 与各个采样值之间的偏差的平方和最小。
具体实现此算法的子程序如下:#define N 12char filter(){int count;int sum=0;for(count=0;count<N;count++){sum+=get_ad();delay();}return (char)(sum/N);}算术平均滤波适用于对一般具有随机干扰的信号进行滤波。
这种信号的特点是有一个平均值,信号在某一数值范围附近做上下波动,在这种情况下仅取一个采样值做依据显然是不准确的。
算术平均滤波对信号的平滑程序完全取决于N,当N 较大时,平滑度高,但灵敏度低;当N较小时,平滑度低,但灵敏度高,应视具体情况选取N,以便既少占用计算时间,又达到最好的效果。
1.3 加权平均滤波在算术平均滤波和移动平均滤波中,N次采样值在输出结果中的权重是均等的,取1/N。
用这样的滤波算法,对于时变信号会引入滞后,N值越大,滞后越严重。
为了增加新采样数据在移动平均中的权重,以提高系统对当前采样值中所受干扰的灵敏度,可采用加权平均滤波,它是移动平均滤波算法的改进。
加权平均滤波是对连续N次采样值分别乘上不同的加权系统之后再求累加和,加权系统一般先小后大,以突出后面若干采样的效果,加强系统对参数变化趋势的辨识。
各个加权系统均为小于1的小数,且满足总和等于1的约束条件。
这样,加权运算之后的累加和即为有效采样值。
为方便计算,可取各加权系数均为整数,且总和为256,加权运算后的累加和除以256,即舍去低字节后便是有效采样值。
具体的样例子程序如下://code数组为加权系统表,存在ROM区。
#define N 12char code jq[N]={1,2,3,4,5,6,7,8,9,10,11,12};char code sum_jp=1+2+3+4+5+6+7+8+9+10+11+12;char filter_5(){char count;char value_buf[N];int sum=0;for(count=0;count<N;count++){value_buf[count]=get_data();delay();}for(count=0;count<N;count++)sum+=value_buf[count]*jq[count];return (char)(sum/sum_jq);}1.4 中位值平均滤波它相当于是“中位值滤波法”和“算术平均滤波法”的结合。
它连续采样N个数据,然后去掉一个最大值和一个最小值,最后计算N-2个数据的算术平均值。
一般N值的选取:3-14。
具体算法程序如下:#define N 12char filter(){char count,i,j;char value_buf[N];int sum=0;for (count=0;count<N;count++){value_buf[count] = get_ad();delay();}for (j=0;j<N-1;j++){for (i=0;i<N-j;i++){if ( value_buf[i]>value_buf[i+1] ){temp = value_buf[i];value_buf[i] = value_buf[i+1];value_buf[i+1] = temp;}}}for(count=1;count<N-1;count++)sum += value[count];return (char)(sum/(N-2));}这种滤波方法兼容了移动平均滤波算法和中位值滤波算法的优点,所以无论对缓慢变化的信号,还是对快速变化的信号,都能取得较好的滤波效果。
1.5 限幅滤波限幅滤波的基本原理是把两次相邻时刻(n和n-1)的采样值Yn和Yn-1相减,求出其差值,以绝对值表示,然后将这个差值与两次采样允许的最大偏差值ΔY 比较,如果两次采样值的差值超过了允许的最大偏差值ΔY,则认为发生了随机干扰,并认为最后一次采样值Yn非法,应予剔除。
剔除Yn后,可用Yn-1代替Yn;若未超过允许的最大偏差值范围,则认为本次采样值有效。
可用如下公式表示:|Yn-Yn-1|≤ΔY;则Yn有效|Yn-Yn-1|>ΔY;则Yn-1有效此算法的样例子程序如下:#define A 10 //A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char data; //上一次的数据char filter_1(){char datanew; //新数据变量datanew=get_data(); //获得新数据//滤波算法if ((datanew-data>A)||(data-datanew>A)return data;return datanew;}该算法主要用于处理变化比较缓慢的数据,如温度、物体的位置等。
使用时关键在于最大偏差值的Δy的选择,通常可根据经验获得,也可按照输出参数可能的最大变化速度Vmax及采样周期T来决定ΔY的值,即ΔY=VmaxT。
2 原理图设计2.1 单片机AT89C51这里我们使用了51系列单片机——AT89C51,利用这个单片机进行编程,实现对输入信号的滤波。
我使用了P0口作为接受AD转换的结果的端口,而P1口则输出数据到DA转换器。
另外还利用了P2作为控制端口,P2.0-P2.2用来控制AD转换器,而P2.3-P2.6外接四个开关,用来实现滤波方式的选择。
2.2 数据采集另外我还使用了AD0808进行数据采集。
这里AD0808是并联AD转换器,AD0808的引脚图如下图:图1 AD0808的引脚图IN0-IN8是八个模拟量输入端口,AD0808可以一次对八个模拟量进行模数转换,但是在这里我们只使用了其中的一个输入端IN0,所以ADDDA、ADDB、ADDC都应为0,所以我让它们都接地。
它的八个输出端接在单片机上,CLOCK接数据采样时钟,它可以接在单片机上由单片机控制,也可接在另外的数字时钟上,这里我选用外接别的时钟。
START为转换启动信号,在其上跳变时,所有内部寄存器清零,在其下调变时,开始进行AD转换。
ALE是地址锁存信号。
这里我让START 和ALE均接在单片机的同一个端口上,即P2.1,让单片机实现程序控制AD的转换。
OE是输出允许信号,OE=1时,才能允许输出,这里我让它也接在单片机的端口P2.1上,也是为了让单片机实现程序控制AD0808的输出。
EOC是转换结束信号,EOC=1时,表示转换结束。
这个信号可以用来提醒单片机AD已经转换完毕,程序中即可以用查询方式,也可以用中断方式,这里我使用查询方式,所以把它接在P2.2上。
VREF(+)和VREF(-)都是参考电压信号端口,这里我让VREF(-)的参考电压为零,VREF(+)的参考电压为+3V。
2.3 数模转换输出这里我用了DA0832来进行数模转换。
DA0832的引脚图如下图所示:图2 DA0832的引脚图DA0832有三种数模转换方法,直通方式、单缓冲方式、双缓冲方式,因为单片机输出后可以直接进行数模转换,所以这里我采用了不需要单片机控制的最为简单的直通方式,但是DA0832若用于直通方式,则在接单片机的输出端口之间还要接一个缓冲器件,如74LS373。
若用于直通方式下,则、、、和GND均接地,而VCC和ILE则接正电源。
VREF 是参考电源。
IOUT1、IOUT2是两个输出端。
DA0832输出的是电流,要利用运算放大器转换成电压。
数模转换输出电路如下图所示:图3 数模转换输出电路2.4 总体电路图总体电路图如下图所示:图4 总体电路图3 程序设计3.1 滤波算法设计这个在前面介绍滤波原理时已经说过了,在此就不再次重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