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长度的测量

合集下载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1.4.1科学测量——长度的测量 (共31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1.4.1科学测量——长度的测量 (共31张PPT)
…边贴 紧待测物体,平行测量。 会看: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会读: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会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a)放正确:刻度部分与被测物体紧贴
0
1
2 cm
最小刻度值0.1厘米; 物体长度 2.78厘米 .
最小刻度值1厘米 ; 物体长度 2.8厘米
误差:估读不可能绝对精确,测量的
(先估后选) 例:现有卷尺(分度值1cm)和卡尺(分度值0.1mm)根 据需要选择测量下述物体所用的工具: (1) 测量跳远长度需用__卷_尺____. (2)测量铜丝的直径需用_卡__尺___.
②放正确:
(1)零刻线对准被测物体一端 (2)刻度线应紧贴并平行被测物体。
×
0 cm 1
2
3
4
5
6
7
8

1000倍
毫米
厘米
微米
毫米
纳米
长度单位的换算
练2、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中学生身高大约15.7__分_米 __ 2、粉笔盒高度大约为8___厘_米 __ 3、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__毫_米__
1.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A ) A、3.5米=3.5×100厘米=350厘米 B、 3.5米=3.5米×100厘米=350厘米 C、3.5米=3.5米×100=350厘米 D、 3.5米=3.5×100=350厘米
应用之二:测金属丝的直径。
1.将细铜紧密排绕在铅笔上,用刻度尺测出线圈的长度L. 2.数出线圈的圈数n.则细铜丝的直径是
dl n
二、组合法
应用之一:测硬币(或圆柱)的直径 。
壹元
0 cm
1
2
3
4
5
6
7
8

1-4科学测量(解析版)

1-4科学测量(解析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科学测量【知识点分析】课堂导入:要准确而严密的解释一些科学现象,往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定量描述。

因此,我们必须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

测量是一个把待测量的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长度的常用单位是米( m ) 测量较大的距离时一般用千米( km ) ;测量较小的距离时-般用分米( dm )、厘米( cm )和毫米( mm );在研究微观世界时,还会用到微米( μm )和纳米( nm )等单位。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毫米=1000微米 1微米=1000纳米2.长度的测量工具:直尺、卷尺、米尺、皮尺等。

3.认识刻度尺:(1)零刻度线:测量的起点。

(2)分度值(最小刻度):最小格表示的量。

(3)量程(测量范围) :刻度尺一次能测出的最大长度。

(4)单位:就是该刻度尺标注的单位。

4.使用刻度尺:(1)选取量程、分度值、单位和测量范围合适的刻度尺。

(2)正确放置:有刻度线一端与被测物体紧贴,被测物体与零刻度线对齐,测量端要与刻度尺平行。

(3)正确观察: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即视线与尺面垂直,不能斜视。

(4)正确读数:区分大小格的分度值后准确读数,并且需要往后估读一位(分度值后一位)。

(5)正确记录:按照读数的方式,记录读出的数据4.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1)累积法:当被测物体较小,产生的误差较大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累积法,先测量多个,再除以数目。

(2)平移法:当一个物体的长度无法直接测量时,我们可以采用平移的方法来测物体的长度或高度。

(3)以直代曲法:用曲线与待测物体紧贴,再拉直测量长度(4)滚轮法:利用滚轮的周长和半径关系,滚动的圈数加上角度,乘以周长,即可得到长度。

二.体积的测量1.体积的单位::米3(m3)。

其他单位:分米3(dm3)、厘米3(cm3)、升(L)、毫升( mL )。

单位换算:1米3= 103分米3 (升)= 106厘米3(毫升)。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科学测量-----长度的测量》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科学测量-----长度的测量》

试一试 测量科学作业本的长和宽。
其他的测量方法
潜水艇--------------声纳 雷达-----------------电磁波
激光测距仪--------激光 ……
小结
长度的单位:
长度1m=10dm=100cm=1000mm=106μm=109n

会认
测 量
会选
刻度尺的 正确使用
会放 会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会记
三、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
1.辅助工具法(平移法) 适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
2. 化曲为直
测较短的曲线: 例如地图册上的铁路线长 测较长的曲线: 例如运动场的跑道
小资料
有趣的人体尺度
一般来说, 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手腕的周长恰 恰是他脖子周长的一半。 ★ 两臂平伸的长度正好等于身高。 ★大多数人的大腿正面厚度和他的脸宽差不多 ★ 大多数人肩膀最宽处等于他身高的 1/4。 ★ 成年人的身高大约等于头长的8倍或7.5倍。
零刻度线
单位
正确使用刻度尺
量程 8cm
正确使用刻度尺
会认: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
置、量程、最小刻度值.
最小刻度值(分度值)
正确使用刻度尺
会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最小刻度越
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 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 要求的刻度尺.
例如:现有卷尺(最小刻度值1cm)和卡尺 (最小刻度值0.1mm)根据需要选择测量下 述物体所用的工具: 1、测量跳远长度需用__卷__尺_____. 2、测量铜丝的直径需用__卡__尺_____.
例如:
课桌的高度约0.75( m)。 常用铅笔笔芯直径大约1( mm)。 小姆指宽约有1( cm)。 手掌的宽大约有1( dm)。 成年人的腿长大约1( m)左右。 学校的跑道是266(m )。

1.4长度的测量(长度测量)PPT课件(初中科学)

1.4长度的测量(长度测量)PPT课件(初中科学)

去测量一块大衣柜的玻璃,他们所测量
的结果中正确的是( B )
A.118.7cm
B.118.75cm
C.118.753cm D.1187.5cm
3.一个同学测量一物体的长度,三次测得
的数据为1.41厘米、1.43厘米、1.41厘米,
则测量结果应该是( ) C
A.1.416厘米 B.1.43厘米
C.1.42厘米
D.1.426厘米
小结: (2)使用方法 放正确: 刻度尺紧贴并平行于被测物体 看正确: 读数时,视线垂直于刻度尺 读正确: 准确值+估计值 记正确: 数值后写明单位
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1.运动会上裁判把皮尺拉的太紧,会导致 投实心球的成绩( B) A.偏大 B.偏小 C.无变化 D.无法判定
2.由于钢的热胀冷缩,用同一把钢制刻度 尺去测量同一块玻璃,在冬天和夏天的测 量结果比较(C`) A.一样大 B.夏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 C.冬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 D.无法判定
2.如果刻度尺较厚应该怎么正确使用?
视线垂直于刻度尺
×

准确值+估计值(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单位
1.77厘米
1.某同学测得木块的长度是29.36厘米,则该
读数的准确值为_2_9_._3_厘__米_,估计值为 _0_._0_6_厘__米_。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_0_.1_厘__米_。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有四个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
填单位 1.纪老师的身高是16( 分米 )
2.下列物品的长度接近2cm的是( C ) A.科学书的宽度 B.一支笔的长度 C.男生头发的长度 D.指甲的厚度
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C) A.8.2米=8.2×100=820厘米 B.8.2米=8.2米×100=820厘米 C.8.2米=8.2×100厘米=820厘米 D.8.2米=8.2米×100厘米=820厘米

科学测量(第1课时 长度的测量)(课件)

科学测量(第1课时 长度的测量)(课件)
*注意:1、若是厚刻度尺则应与被测物体垂直放置;
2、刻度尺若有磨损可以从某一数值刻度线对齐待测物的起始端。
新知讲解
(3)读数时视线与 刻度尺尺面垂直。
(4).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新知讲解
准确值为:_2_._9__ 单位为 :__cm____
新知讲解
2、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刻度尺
软尺 三角板
盒尺
它们是生活中最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我们可以用它们来测量各种 物体的长度。
新知讲解
其它长度测量工具还有:
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
新知讲解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认识刻度尺
零刻度线
量程 0~8cm
刻度尺上最 小刻度值, 又叫分度值
单位cm
1mm或0.1cm
课堂练习
5.常用长度单位中,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B ) A.毫米、厘米、微米、分米、米、千米 B.纳米、微米、毫米,厘米、分米、米 C.毫米、分米、厘米、微米、米、千米 D.千米、米、分米、毫米、微米、纳米
新知讲解
二、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 符号是:m。
(2)长度常用的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 (cm)、毫 米(mm)、微米(μm)、纳米 (nm)
新知讲解
测量较大的距离时一般用千米(km);测量较小的距离一般 用厘米(cm)和毫米(mm);在研究微观世界时,还会用 到微米(μm)和纳米(nm)等单位。
适用于测较短的曲线长 度,例如地图册上的铁 路线长。
新知讲解
(4)组合法
测硬币(或圆柱)的直径
测圆锥的高

20242025七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新教材第1章第2节科学测量1长度测量讲义学生版

20242025七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新教材第1章第2节科学测量1长度测量讲义学生版

第2节科学并不神秘第1课时长度的测量必备知识点一、测量的定义1.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进行比较的过程。

二、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等。

1千米= 米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1毫米= 微米1微米= 纳米1m=103mm=106μm=109nm2.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有、、、等。

此外,人们还可以利用自己的手、脚等来粗测物体的长度。

、、等是现代测量中常用的技术。

3.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1)会认:认识所用刻度尺的、和的位置(如图):(2)会测:刻度尺要放正,使刻度尺被测物体,并且使刻度尺的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3)会看:看刻度时,视线与刻度尺及被测物体(如图);(4)会读:读数时,除要读出最小刻度值,还要估读的下一位:(5)会记:记录的数据后应写上。

(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备注:①零刻度线已磨损的,可设某一完好的刻度线为“零”点,读数时要减去“零”点的数字。

②刻度尺量程小于被测长度时,可将被测长度进行分段测量。

4.常见的长度估测成年人身高约1.7 ,步幅约75 ,手掌宽约10 ,指甲宽约1 ,脚长约25 ;课桌高度约75 ,宽约60 ;一张纸厚度约0.1 ;新的铅笔长度约19 .5.误差与错误(1)误差是之间总存在一些差异,产生原因:、、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2)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结果时粗心等造成的差错,是可以避免的。

(3)减小误差的方法:、、、等。

注意:舍去错误值,利用平均值求取最终结果应保留与相同的小数位。

6.长度的特殊测量(1)累积法应用:测纸张的,测金属丝等。

如:要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测n张相同纸的厚度,再除以n,就可算出一张纸的厚度。

要测细铜丝的直径,可测出紧密绕在铅笔上n匝细铜丝的长度,再除以n,即可得出细铜丝的直径。

科学七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科学七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科学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要准确而严密地解释一些科学现象,往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定量描述。

因此,我们必须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

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2、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3、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4、测量较大的距离时一般用千米(km);测量较小的距离一般用厘米(cm)和毫米(mm);在研究微观世界时,还会用到微米(μm)和纳米(nm)。

5、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6微米=10 9纳米6、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测量前,首先要看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最大测量范围(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精确度)。

测量时,①放准确:0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一端,刻度线尽量贴近被测物体;②看正确:视线跟刻度尺垂直;③读正确:测量值包括准确值和一位估计值,不要忘记单位。

7、一些特殊的长度测量方法:A 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B 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可以测量圆柱体的直径,特别要注意零刻度线。

C 测多算少法(累积法):累积法就是把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累积起来,把小量变大量的测量方法,不仅使测量过程变得很容易,而且能提高测量的精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D 滚轮法:具体做法是测出自行车钢圈的周长,然后在钢圈某处做一记号,让自行车滚动,数出钢圈转过的圈数。

路程就是圈数乘钢圈圆周的长。

二、体积的测量1.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m3)。

较小的单位是立方厘米(cm3)。

体积单位还有升(L)和毫升(mL)。

2.体积的单位换算: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3.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面积的方法有割补法、方格法等。

七年级科学第一课时测量知识点

七年级科学第一课时测量知识点

七年级科学第一课时测量知识点本文将着重介绍七年级科学第一课时的测量知识点,包括长度、质量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测量
长度是物体的长短,我们通常用米、分米、厘米等来表示长度。

在测量长度时,我们需要使用尺子或者卷尺等工具。

例如,我们要测量一根笔的长度,我们可以将尺子放到笔的一端,然后读取尺子上的数值,这个数值就是这根笔的长度。

二、质量的测量
质量是物体内含的物质数量的大小,我们通常用千克、克等来
表示质量。

在测量质量时,我们需要使用天平等工具。

例如,我们要测量一袋米的质量,我们可以将这袋米放在天平上,然后调整天平,使天平指针恰好指向中心,这个时候天平上
的刻度就是这袋米的质量。

三、时间的测量
时间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所表示的周期。

我们通常用秒、分、时等来表示时间。

在测量时间时,我们需要使用钟表等工具。

例如,我们要测量一场电影的时长,我们可以用手机上的计时
器或者专门的计时器来计算,当电影结束时,我们可以看到计时
器上的时间,这个时间就是这场电影的时长。

总结
测量是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掌握测量知识点是建立科学知
识结构的基础。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注意测量工具的选择和
使用,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同时,我们也需要了解不同的测量
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实际问题。

七年级科学长度的测量知识点

七年级科学长度的测量知识点

七年级科学:长度的测量知识点
哎呀,说起这七年级的科学,里头有个硬是要掌握的,就是长度的测量知识点。

咱们四川娃儿学起来,那也得是巴巴适适的。

首先嘞,你得晓得啥子是长度,不就是东西从一头到另一头有好长嘛!测量它,工具有多,尺子、卷尺、游标卡尺,样样都是好帮手。

学校里头最常用的,还是那把直尺,刻度清晰,用起来方便得很。

测量时候,有几点要注意哈。

第一,尺子要放平放稳,不能歪歪扭扭的,不然测出来就不准了。

第二,眼睛要瞪圆点,对准尺子的刻度线,别差了一星半点儿的。

第三,记得估读,就是看那刻度线后面一点点,大概是多少,心里要有数。

还有啊,长度的单位也得搞清楚,米啊、分米啊、厘米啊、毫米啊,这些都得门儿清。

平时咱们说“有好几米远”,那就是用米来量的。

要是精细点儿的,比如量书本的厚度,那就得用厘米或者毫米了。

最后,别忘了实践出真知。

多拿尺子量量身边的东西,课桌、书本、铅笔,啥都可以。

量多了,手感就有了,以后看到啥东西,心里头就能估摸个八九不离十。

总之啊,长度的测量,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关键是要细心、耐心,还要多练手。

咱们四川娃儿,聪明伶俐,这点儿小事儿,还不是手到擒来!。

七年级科学上册《13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七年级科学上册《13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多次测量 取平均值法 (cèliáng)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一页。
总结 : (zǒngjié)
测量方法:积累法、化曲为直
法、滚轮法、卡尺(kǎchǐ)法、多 次测量取平均值法、
目测法等。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一页。
课堂练习
1、王磊身高:1.56 米、
课桌(kèzhuō)长度:0.7 米

指甲宽度约0.8
第3节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国际(guójì)单位制中长度单位是米——m。其中km→m→mm→μm
→nm每一级都是千进位。m→dm→cm→mm 每一级都是十进位。25毫米=______分米=______米。b、
No 教室的长度约为8
、。正如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所说的那样,纳米将会带来一次技术革命,
米103
1米= 10分米= 分1米01
= 厘10米0 = 厘米102
= 毫10米00 = 毫米103
第六页,共三十一页。
普通换算
科学记数法
1米 = 0千 .00米1 =
1分米= 米0.1= 1厘米= 0米.01= 1毫米= 0.0米01=
10千-3 米
米 10-1 米 10-2 米 10-3
第七页,共三十一页。
=100厘米(cm)
=1000毫米(mm)
=1000000微米(μm) =1000000000纳米(nm)
应掌握km、 m、 dm、 cm、mm、μm、nm、七种单位间的 换算。其中km→m→mm→μm →nm每一级都是千进位; m→dm→cm→mm 每一级都是十进位。
第四页,共三十一页。
我们(wǒ men)一起来了解科学记数法!
第十一页,共三十一页。
纳米机器人在清理(qīnglǐ)血管中的有害堆积物

七年级科学上册1.4科学测量(含经典例题)

七年级科学上册1.4科学测量(含经典例题)

最新2020-2021学年秋季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节科学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测量的含义: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2﹑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

单位换算: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3﹑长度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刻度尺的认识:①零刻度线②最小刻度值:每一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

③量程:测量的最大范围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①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刻度尺倾斜会造成读数偏大,皮尺拉伸造成读数偏小)②看正确: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③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④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⑤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可以从尺的某一清晰刻线量起。

但一定要注意读数时减去起点长度。

4﹑常用的长度粗略测量方法:每个人身上都有几把尺,如:一臂﹑一步等5﹑长度的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1)积累取平均值法:测一本书中一张纸的厚度(2)滚轮法: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3)化曲为直法:侧地图上两点间的长度(4)组合法:用直角三角板测量直径练习:1.测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_________,长度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2.使用刻度尺之前,应该先观察_________的位置,以及它的_________和_________.3.用刻度尺测量时,尺的位置要_________,刻度尺的刻度线_________被测量的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线_________,在读数时,要估读到_________的下一位。

4.填上合适的单位:(1)教室每层楼高约32_________;(2)课桌高度大约70________;(3)一张纸厚度约75_________;5.某人测量一物体长度为1.568 m,若他测量及记录都是准确无误的,则测量的准确值是_________,估计值为_________。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第4节科学测量长度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第4节科学测量长度
螺旋 测微器 (luóxuán)
12/12/2021
第十四页,共四十一页。
2、测量某一物体(wùtǐ)长度之前首先应该做什么?
看测量范围(即量程)和准确(zhǔnquè)程度(即最小刻度)
刻度尺的准确(zhǔnquè)程度由最小刻度(即分度值)决定
3、刻度尺的观察:
零刻度线: 观察零刻线位置以及是否磨损 量程: 刻度尺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第八页,共四十一页。
练一练:
1.长度单位中,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 B A.毫米(háo mǐ)、厘米、微米、分米、米、千米 B.纳米、微米、毫米,厘米、分米、米
C.毫米、分米、厘米、微米、米、千米
D.千米、米、分米、毫米、微米、纳米
2.完成(wán chéng)下列单位换算:
(1)7.9米= 790 厘米
12/12/2021
第十七页,共四十一页。
1.有5把刻度尺:
练一练
(1)零刻度已经磨损的尺(2)刻度线模糊不清的尺
(3)最小刻度不是毫米的尺(4)比被测物体短的尺
(5)刻度不均匀的尺。
在这些刻度尺中,不能用来(yònɡ lái)测量长度的是(2)(5).
2.要比较准确地测量学校操场周长,选择(xuǎnzé)工具较为 合适的是( ) C A.米尺 B.游标卡尺 C.卷尺 D.直卷
第三页,共四十一页。
3、长度的单位中除了(chú le)米以外还有哪些单位:
千米(qiā分n 米、厘米、毫米、微米(wēi mǐ)、纳米
mǐ)、km等、dm、cm、mm、 μm、nm
12/12/2021
第四页,共四十一页。
长度(chángdù)单位 测较大距离时 米(m)、千米(Km) 测较小距离时 厘米(cm)、毫米(mm) 研究微观世界(wēiguān 时 shìjiè) 微米(µm)、纳米(nm)

科学测量知识点及题型巩固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科学测量知识点及题型巩固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科学测量知识点及题型巩固题型一:长度的测量1、知识背景: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

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1米=106微米=109纳米2、单位换算过程:在进率后面书写需要换算的新单位。

[例]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3、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放正确、看正确、读正确。

放正确:(1)“0”刻度线或某一刻度线与待测物体的一端并齐(2)刻度尺方向与测量方向一致(3)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看正确: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读正确:测量值包括数值和单位,而数值包括准确值和估计值。

4、特殊测量法:(1)测多算少: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物体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物体的长度);(2)以直代曲:测地图上铁路两点间的距离,圆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在软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3)辅助法: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4)轮滚法: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就可算出曲线长度)。

1.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选正确:认清刻度尺的、(测量范围)、。

被测物体的长度不能超过刻度尺一次所能测量的最大长度即。

决定了一把刻度尺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

(2)放正确:刻度尺的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并被测物体。

(3)看正确:读数时视线被测物体末端所对的刻度线。

(4)读正确:读出值和值。

(5)记正确:记录时必须注明。

2.小金和小华两位同学在探究人的脚印长度与人的身高时,统计了整个班的情况,得出的结论是:人的身高大概是脚印长度的7倍左右。

1.2.1科学测量—长度的测量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上册

1.2.1科学测量—长度的测量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长度测量的兴趣,导入新课。
2.知识讲解:讲解长度的概念,介绍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长度测量的基本方法。
3.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有关长度测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直接测量:直接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间接测量:通过已知长度物体进行比较测量。
4.题目:请说明长度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包括误差分析、数据筛选和取平均值等步骤。
答案:长度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误差分析:计算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评估测量误差的大小。
-数据筛选:筛选有效数据,去除异常值或不可靠的数据。
其次,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相互交流和分享观点。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但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时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最后,我对学生的作业和实验报告进行了批改,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但在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对于今后的教学,我会更加注重实验操作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地进行测量和读数。同时,我也会加强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此外,我还会加强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
-实验室用具:刻度尺、直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测量工具;
-计算机和投影仪:用于展示PPT和视频资料;
-实验器材:如木块、塑料尺等用于长度测量的实物。
2.课程平台:
-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用于发布课程通知、教学资源和作业;
-在线学习平台:如Moodle或Blackboard,用于分享补充材料和互动讨论区。

第1章 第4节 科学测量(1)-长度的测量

第1章 第4节 科学测量(1)-长度的测量

学生姓名:上课时段:上课日期:阮老师编辑第4节科学测量---长度测量〖要点整理〗1.测量是将一个待测的量和公认的标准量相比较的过程。

2.长度国际单位:米(m);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长度单位的换算:1千米= 厘米、1米= 微米= 纳米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纳米= 米4.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5.正确使用方法是:⑴选正确:测量工具选择正确,能满足实验要求。

⑵放正确: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

⑶看正确:视线与尺垂直。

⑷读正确:先读准确值,再读一位估计值。

⑸记正确:数值一定要有单位。

6.一些特殊的长度测量方法:⑴累积法: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或者测出一个较小的量,然后算出很大的量,即分两类,一类是测多算少,如求金属丝的直径,一张纸(或邮票)的厚度时就可采用此法。

另一类是以少求多,如:测一座楼房的高度,但手边只有米尺,怎么办?提示:你可以先测出任意一层楼梯中一个台阶的高度h,其次,数出楼层数m和一层楼的台阶数n,即可求出楼高H=mnh。

⑵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

当轮子沿曲线从一端滚到时另一端时,记下轮了滚动的圈数。

长度=周长 X 圈数。

例:操场的周长。

⑶化曲为直法:测一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起点处,逐步沿着曲线旋转,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的标记。

拉直棉线量出标记到端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⑷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的直径,如右图。

⑸数学法:利用被测物和参照物及其阳光下的影子组成相似图形,通过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求出被测物的高度,或者用其他数学知识计算。

例如粗略测量某建筑物或某棵树的高度,当然它可以用现代化的测量工具:激光测距仪或微波测距仪来直接测量,但手边没有这些现代化仪器,只有普通的皮卷尺时,利用该法依然可以巧妙的测出来。

科学测量之长度测量(课件)七年级科学上册助学全(浙教版)

科学测量之长度测量(课件)七年级科学上册助学全(浙教版)

累积法:把某些难以用常 规仪器直接测量的微小量 积累起来,将小量变大量 的测量方法,不仅使测量 过程变得很容易,而且能 提高测量的精度。这种方 法叫累积法。
【例1】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0米,7.59米, 65.3厘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A.毫米、分米、厘米 B.厘米、分米、毫米 C.毫米、厘米、分米 D.分米、毫米、厘米
刻度尺的使用
(1)会认识所用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分度值和起始刻度线: (2)刻度尺要放正,使刻度尺紧贴被测物体,并且使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3)看刻度时,视线与刻度尺及被测物体垂直; (4)读数时,除要读出最小刻度值,还要估读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5)记录的数据后应写上单位。
【例3】如图所示,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长度,其中刻度尺放置正确的是( )
【答案】B 【详解】AD.根据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可知,测量物体长度时,厚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要紧贴被 测物体,而两图中可看出,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故AD错误;B.刻度尺的零 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有刻度线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故B正确;C.刻度尺未与被测 物体平行放置,故C错误。故选B。
【答案】A 11cm。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例2】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消除误差
D.只要测量者足够认真仔细,就可以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 【答案】C 【详解】A.选取精密的测量工具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却不能消除误差,故A错误;B.误差是在测量 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故B错误;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减小误差有效的方法之一, 但不能消除误差,故C正确;D.由误差的定义可知,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是不可避免 的,故D错误。故选C。加入试卷2023/01/20更新28次组卷1卷引用类题纠错收藏详情

七年级科学测量知识点

七年级科学测量知识点

七年级科学测量知识点科学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作为一名初中生,掌握一定的测量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七年级科学测量知识点。

一、长度的测量长度是最基本的量纲之一,它是实验中最常用的量。

长度的单位有米、厘米、分米、千米等。

在实验中,我们通常使用卷尺或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质量的测量质量是物体固有的特性,它是研究物质变化、物质运动、物质组成和性质时的基本量。

质量的单位有千克、克、毫克等。

在实验中,我们通常使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三、时间的测量时间是代表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的基本物理量,它是物理学和化学实验中常用的量。

时间的单位有秒、分钟、小时等。

在实验中,我们通常使用秒表或时钟来测量时间。

四、体积的测量体积是三维空间内物体所占空间大小的数量,它是研究物质组成和性质、物质的加工、制作和使用等方面的重要参量。

体积的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厘米等。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容量瓶或容积计来测量液体的体积,使用测量缸或立方体测量固体的体积。

五、温度的测量温度是物体的热多少程度的量化描述,它是研究物体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的重要量。

温度的单位有摄氏度、华氏度、开尔文等。

在实验中,我们通常使用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

六、密度的测量密度是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物体的基本性质之一,它可以反映物体的物质组成和性质。

密度的单位有千克/立方米、克/立方厘米等。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天平、容量瓶等仪器,测量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从而计算物质的密度。

以上就是七年级科学测量知识点的详细介绍,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掌握这些知识,并在实验中熟练运用,提升自己的科学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跳远
两 地 之 间 的 距 离
身 高 测 量
原子直径
星系直径
小到原子,大到星空,都可能涉及到 “长度”
测量:
将一个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公认的标准量即是长度的标准--长度单位
长度的单位是米
长度主单位: 米 字母表示: m 其它单位:
以0.1至100纳米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 象的前沿学科,这就是纳米科技。纳米科技 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示了一个可见的原 子、分子世界,它的最终目标是直接以原子 和分子来构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正如中 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所说的那样,纳米将会 带来一次技术革命,从而将引起21世纪又一 次产业革命。
单位换算:
千米(km) 厘米(cm) 微米(μm) 纳米(nm)
单位换算:
那么常见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呢?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km、m、dm、cm、mm、 μm、nm
应掌握km、 m、 dm、 cm、mm、μm、nm、七种单 位间的换算。其中km→m→mm→μm →nm每一级都是千 进位;m→dm→cm→mm →nm每一级都是十进位。
A.7.5米 B.750微米 C.0.75千米 D.750毫米
(1)你能测出纸上的一根曲线的长度吗?(地图上的 一段铁路)
(2)你能测出一个金属圆柱体的直径吗?(圆珠笔)
请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并记下你所测量的数据。
(1)你能测出一张纸的厚度吗?
(2)你能测出一根细金属丝的直径吗?
对以上问题请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
1 纳米=__0_._0_0__0_0__0_0__0_0__1__米。 10-9
1米 = 10 分米
1分米 = 10 厘米 1厘米 = 10 毫米 1毫米 = 1000 微米 1微米 = 1000 纳米
1米=_1__0_0__0_0__0_0__0_0__0___纳米 10 9
纳米和纳米技术一样吗?
常用长度测量工具
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
声纳
你知道你的身高是多少吗?请把它写 在练习本上。
他们写的对吗?你认为在记录数据 时应 注意什么?
试一试
请测出测出《科学》课本的长和宽,并填在书上。
在测量时你认为应注意哪些问题?
以下操作哪些是正确的?
看法A
看法C
看法B
看法D
放法一
放法二
对下列测量你能正确读数吗?
最小刻度值也称分度值
2.如图所示: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_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厘米。
3.要比较准确地测量学校操场周长,选择工具 较为合适的是( )
丸米尺 B.三角尺 C.皮尺 D.金属卷尺
4.某同学在测量《科学》书本厚度后记 录为0.85,那么他漏写单位( ) A .米 B.分米 C .厘米 D.毫米 5.一张课桌的高度是75cm,下列数据 与此相符合的是( )
1.70 米 =
厘米。
25毫米 =______分米 =______米。
1千米 = 米 。
1米 =
分米 =
=
纳米。
厘米 =
毫米
填入单位:a、某同学身高17.0

b、教室的长度约为8

c、1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

下列物体中,长度最接近40厘米的是来自()A、钢笔的长度
B、热水瓶的高度
C、铅笔盒的长度
D、墨水瓶的高度
对下列测量你能正确读数吗?
对下列测量你能正确读数吗?
对下列测量你能正确读数吗?
正确使用刻度尺
(1)放正确。将被测物体的一端对准刻 度尺的“0”刻度,刻度尺的刻度紧贴被测 物体或将刻度尺侧立。
(2)读正确。视线要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注意刻度尺的单位和最小刻度。
(3)写正确。不要漏写单位,没有单位 的数据是没有意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