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建设思路

合集下载

社工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社工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社工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一、背景及意义社工服务是指政府或社会组织通过对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各种社会服务或救助手段,来促进其生活质量提升、社会融入及生产力增进的工作。

由于社工服务涵盖多个领域,数据分散、信息难以共享是社工服务面临的一大问题。

因此,建设社工服务平台,整合社工服务资源,促进社工服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社工服务平台将解决下列问题:1.社工服务资源搜集不全,信息不对称,政策效果不彰。

2.社工服务缺乏完整、详实的标准数据,难以为政府和公众监督其质量。

3.社工服务项目实施与监管时效性不强,补贴标准缺乏明确。

二、平台设计思路1.平台目标社工服务平台将整合各类社工数据,实现社工资源简单粗暴的共享,提高服务效率;同时,由这些信息来研究社工服务能力,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标准,提高流程透明度。

2.平台架构•采用B/S架构,便于数据上传和访问,并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应用。

•设置用户权限分级,仅授权用户可以访问相关数据,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根据数据容量的大小,分不同级别的存储节点,实现数据归档。

•数据输入部分设有数据采集、上传接口,数据输出部分设有关联衍生数据输出接口。

3.平台功能实现统计分析功能该功能对已经上传的社工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制定政策,进行社工服务评价,同时也是保证市民得到好的社工服务的重要手段。

部门管理功能包括了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建立、指导等;此功能同时着重于社会工作者的教育管理。

服务接口功能可以通过程序调用接口实现对应的功能,包括了社工场所查询、服务状态监测等。

统计载体输出输出各类统计数据和报告,方便决策者和研究者得到总体数据。

4.平台使用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公民可以通过网站或APP访问该平台。

例如,应聘社工职位,政策制定等。

三、预期效果•实现当前城市社区的全覆盖;•提高社工服务质量,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完成部门间的工作重心转移,让社会组织和个人承担更多的责任。

四、总结社工服务平台是一个可以实现信息化管理的社工服务系统,通过数据的共享使办事能力得到提高,确立社工服务的标准以及督促服务的质量,最终更好地为市民服务。

平台建设建议书

平台建设建议书

平台建设建议书
尊敬的领导:
我谨向贵公司提出平台建设的建议,希望能够为公司的发展和运营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意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平台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工具。

通过建立一个高效、便捷、安全的互联网平台,公司可以更好地服务客户,提高运营效率,增强竞争力。

因此,我建议公司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平台建设:
1. 建立全方位的线上服务平台,通过建立一个全方位的线上服务平台,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这个平台可以包括产品展示、在线购物、订单跟踪、客户咨询等功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

2. 强化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作为一个互联网平台,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至关重要的。

公司需要加强对用户数据的保护,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体系,确保客户的信息不被泄露或滥用。

3. 提升用户体验,建设一个用户友好的平台界面,提供简洁明了的操作流程和良好的交互体验,让客户能够轻松找到他们需要的信息,完成购物和服务体验。

4. 强化平台运营管理,建立一个高效的平台运营管理系统,包括订单管理、库存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功能,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服务质量。

5. 加强与第三方合作,公司可以考虑与其他企业或平台进行合作,共享资源,拓展业务范围,提高市场影响力。

总之,通过建设一个高效、便捷、安全的互联网平台,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提高运营效率,增强竞争力。

我希望公司能够重视平台建设,不断优化和改进,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客户的需求。

谢谢!。

“互联网+监管”平台建设思路

“互联网+监管”平台建设思路

“互联网+监管”平台建设思路一、政策文件要求2018年6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8〕45号)发布,提出要推进事中事后监管信息“一网通享”,积极推进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息共享,依托“信用中国”网站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提供登记备案、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监督检查、质量抽检等信用信息查询和共享服务。

推进事中事后监管信息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整合市场监管相关数据资源,加强对市场环境的大数据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

2018年7月31日,《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27号)发布,提出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相关信用信息系统等专项领域国家重点信息系统要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做好对接。

并提出要整合市场监管相关数据资源,推动事中事后监管信息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一网通享”。

2018年9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在做好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服务平台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对接事情的通知》(国办函【2018】59号)发布,提出要按照一体化平台数据资源共享相关标准规范,国务院有关部门对接改造投资工程审批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相关信用信息系统等专项范畴国家重点信息系统,首要包括改造相关事项信息库、办件信息库、身份认证系统等,将数据推送至国家政务服务平台资源共享服务中心,改造相关查询接口并接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

2018年10月25日,《关于云南省政务服务平台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开展系统对接的实施方案》形成并上报国务院办公厅,提出要新建“互联网+监管”系统,分类梳理现有监管信息平台,新建“互联网+监管”系统,XXX汇聚重要监管平台数据,推动监管信息全程可溯和“一网通享”,为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供技术平台支撑,并计划于2019年底前完成。

云平台建设思路

云平台建设思路

云平台建设原则1、标准化当前云服务在整个信息产业中还不够成熟,相关的标准还没有完善;为保障方案的前瞻性,在设备选型上力求充分考虑对云服务相关标准的扩展支持能力,保证良好的先进性,以适应未来的信息产业化发展;2、高可用为保证数据业务网的核心业务的不中断运行,在网络整体设计和设备配置上都是按照双备份要求设计的;在网络连接上消除单点故障,提供关键设备的故障切换;关键设备之间的物理链路采用双路冗余连接,按照负载均衡方式或active-active方式工作;关键主机可采用双路网卡来增加可靠性;全冗余的方式使系统达到电信级可靠性;要求网络具有设备/链中故障毫秒的保护倒换能力;具有良好扩展性,网络建设完毕并网后应可以进行大规模改造、服务器集群、软件功能模块应可以不断扩展;良好的易用性;简化系统结构,降低维护量;对突发数据的吸附,缓解端口拥塞压力,能保证业务的流畅性等;3、增强二级网络云平台下,虚拟机迁移与集群式两种典型的应用模型,这两种模型均需要二层网络支持;随着云计算资源池的不断扩大,二层网络的范围正在逐步扩大,甚至扩展到多个数据中心内,大规模部署二层网络则带来一个必然的问题就是二层环路问题;采用传统的STP+VRRP技术部署二层网络时会带来部署复杂、链路利用率低、网络收敛时间慢等诸多问题,因此网络方案的设计需要重点考虑增强二级网络技术如IRF/VSS、TRILL等的应用,以解决传统技术带来的问题;4、虚拟化虚拟资源池化是网络发展的重要趋势,将可以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应有效开展服务器、存储的虚拟资源池技术建设,网络设备的虚拟化也应进行设计实现;服务器、存储器、网络及安全设备应具备虚拟化功能;5、高性能由于云服务网络中的流量模型发生了变化,随着整个云平台相关业务的开展,业务都分布在各个服务器上,流量模型从纵向流量转换成复杂的多维度混合的方式,整个系统具有较高的吞吐能力和处理能力,满足PB级别的数据处理请求,具备对突发流量的承受能力;6、开放接口为保证服务器、存储、网络等资源能够被云平台良好的调度与管理,要求系统提供开放的API接口,云计算运行管理平台能够通过API接口、命令行脚本实现对设备的配置与策略下发;7、绿色节能节能减排是目前网络建设的重要系统工程之一,从网络机房的整体能耗来看,IT设备运占到30%,空调等制冷系统约占45%,UPS、照明等辅助系统约占25%;所以作为IT设备的节能,不仅要考虑本身能耗比较低,而且要考虑其热量对空调散热系统的影响;应采用低功耗的绿色网络设备,采用多种方式降低系统功耗;目标1、支持PB级数据存储,保障访问高速、安全2、完善的容灾备份机制3、提供完整的故障预警和处理机制4、提供弹性计算、自动扩充存储空间功能5、提供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和数据展现工具6、部署CDN思路云计算主要分为三种服务模式:SaaS、PaaS、IaaS;SaaS主要将应用作为服务提供给客户,IaaS 是主要是将虚拟机等资源作为服务提供给用户,Paas以服务形式提供给开发人员应用程序开发及部署平台;1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Saas是最为成熟、最出名,也是得到最广泛应用的一种云计算;可以将它理解为一种软件分布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应用软件安装在厂商或者服务供应商那里,用户可以通过某个网络来使用这些软件,通常使用的网络是互联网;这种模式通常也被称为"随需应变on demand"软件,这是最成熟的云计算模式,因为这种模式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已经证明可靠的支持服务、强大的可扩展性,因此能够降低客户的维护成本和投入,而且由于这种模式的多宗旨式的基础架构,运营成本也得以降低;2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PaaS提供了基础架构,软件开发者可以在这个基础架构之上建设新的应用,或者扩展已有的应用,同时却不必购买开发、质量控制或生产服务器;我们自主研发的App PaaS Structure可以在此基础上很方便的扩展服务模块;3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通过互联网提供了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硬件和软件资源;IaaS可以提供服务器、操作系统、磁盘存储、数据库和/或信息资源;IaaS的主要用户是系统管理员;最高端IaaS的代表产品是亚马逊的AWSElastic Compute Cloud,不过IBM、Vmware和惠普以及其他一些传统IT厂商也提供这类的服务;IaaS通常会按照"弹性云"的模式引入其他的使用和计价模式,也就是在任何一个特定的时间,都只使用需要的服务,并且只为之付费;鉴于云计算平台应用需求的满足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云平台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议云平台建设遵循长期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前期立足于满足IaaS层,后续根据实际需求逐步支持PaaS 和SaaS的实现;总体架构图总体拓扑结构云服务总体拓扑结构云平台分层架构云服务分层架构基础架构即服务:包括硬件基础实施层、虚拟化&资源池化层、资源调度与管理自动化层;硬件基础实施层:包括主机、存储、网络及其他硬件在内的硬件设备,他们是实现云服务的最基础资源;虚拟化&资源池化层:通过虚拟化技术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对外提供资源的池化管理包括内存池、服务器池、存储池等,同时通过云管理平台,对外提供运行环境等基础服务;资源调度层:在对资源物理资源和虚拟资源进行有效监控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对服务模型的抽取,提供弹性计算、负载均衡、动态迁移、按需供给和自动化部署等功能,是提供云服务的关键所在;平台即服务:主要在IaaS基础上提供统一的平台化系统软件支撑服务,包括统一身份认证服务、访问控制服务、工作量引擎服务、通用报表、决策支持等;这一层不同于传统方式的平台服务,这些平台服务也要满足云架构的部署方式,通过虚拟化、集群和负载均衡等技术提供云状态服务,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定制功能及相应的扩展;软件即服务:对外提供终端服务,可以分为基础服务和专业服务;基础服务提供统一门户、公共认证、统一通讯等,专业服务主要指各种业务应用;通过应用部署模式底层的稍微变化,都可以在云计算架构下实现灵活的扩展和管理;按需服务是SaaS应用的核心理念,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如通过负载均衡满足大并发量用户服务访问等;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针对云计算平台建设以高性能高可靠的网络安全一体化防护体系、虚拟化为技术支撑的安全防护体系、集中的安全服务中心应对无边界的安全防护、利用云安全模式加强云端和用户端的关联耦合和采用非技术手段补充等保障云计算平台的安全;运营管理体系,保障云计算平台的正常运行,提供故障管理、计费管理、性能管理、配置管理和安全管理等;组网物理拓扑图网络负载均衡设计链路负载均衡器将多条互联网线路进行虚拟化处理,保障用户仍最好的线路访问内外部资源;任意一条ISP线路中断,都不会对服务造成仸何影响;通过链路负载均衡器可实现ISP接入线路的无缝扩展;1 OutBound流量负载均衡访问互联网的流量到达链路负载均衡器时,将通过链路负载均衡器多种链路状态检测结果选择最佳出口链路,提升用户体验;2 InBound流量负载均衡为使用户通过不同互联网链路访问互联网接入区应用系统,链路负载均衡器的智能DNS解析功能将不同用户访问的域名解析成不同的公网IP地址,加速应用访问,提升用户体验;云平台技术选型硬件设备主机:刀片服务器/机架式服务器存储: SAN存储、NAS存储、IP存储、虚拟带库、异构存储控制系统、SAN交换机网络设备:路由器、光纤交换机、负载均衡、VPN网关安全设备及配套:防火墙、入侵防御设备、运维安全审计系统、数据库安全审计系统、漏洞扫描系统系统级软件1、物理服务器和虚拟服务器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2、虚拟化软件:VMware3、开放平台:J2EE4、大型数据库:MySQL、PostgreSQL5、云平台管理软件:包括网络管理、资源管理、用户管理、统计报表、监控、告警等管理功能;机房配套设备1、配置UPS,保障电源持续可靠2、空调设备,保障机房散热持续正常3、标准机架,提供物理基础实施的放置和维护空间云资源管理整个复杂的计算机架构中,必项通过一个强大的管理平台来实现对硬件资源的整合和虚拟化对功能服务器的模板制作不部署,对计算机资源进行启动、停止、删除、回收等,对整个计算机平台运行性能进行实时监控和日志报告等功能;同时还实现用户交换接口,用户可以方便地登录到计算机平台,申请各种硬件资源和中间件资源启动、停止自己功能服务器功能;这样打破了业务应用对资源的独占的方式,实现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分配、统一部署、统一监控和统一备份;云资源管理功能结构图云资源管理系统架构需要实现功能:1、设备管理提供物理对物理设备接入和管理功能,包括设备发现展示、配置部署、告警上报等;2、虚拟适配层提供不同虚拟层VMM, 的适配、集成能力;如VMware、Xen、KVM、Hyper-V等对上层屏蔽不同虚拟层差异,提供统一的虚拟化管理接口;3、云适配层提供对不同云资源的适应能力实现公有云和私有云资源的统一管理能力;4、虚拟化资源池管理实现计算、存储和网络的虚拟化和资源统一管理;5、资源池调度提供资源动态分配、动态耗能管理、调度策略管理、资源池高可用性和备份恢复等功能;6、资源池服务对外提供基础资源池服务能力,如动态伸缩、负载均衡等;7、对外接口对外提供标准的接口和能力,供上层业务或解决方案集成;8、管理平台云资源池的统一管理维护功能,如用户管理、日志管理、告警和性能监控;。

智慧学校评价平台建设思路

智慧学校评价平台建设思路

智慧学校评价平台建设思路智慧学校评价平台建设思路是指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建设一套高效、智能、科学的学校评价平台,以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智慧学校评价平台的建设思路。

一、优化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是智慧学校评价平台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在建设智慧学校评价平台时,我们应该借鉴现有的评价标准和指标,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

首先,要明确评价的目标是什么,是为了提升学校的整体素质还是监督教师的教学质量,然后根据目标确定相应的评价指标。

其次,要考虑到学校的特殊性和发展需求,比如高中和小学的评价指标可能会有所不同。

最后,评价指标要科学合理,能够客观反映学校的真实情况,不能只局限于某些表面指标。

二、建立数据采集和分析平台智慧学校评价平台的建设还需要建立一个数据采集和分析平台,以便于对学校各方面的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

数据采集可以通过学校内部的信息系统和设备来完成,比如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的教学活动等。

数据采集完成后,还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这些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可以通过数据挖掘和统计方法来实现,以获取有关学校管理和教学活动的有价值的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为学校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可以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的方向。

三、构建互动和反馈机制智慧学校评价平台的建设还需要构建一个互动和反馈机制,以促进学校与家长、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合作。

这一机制可以通过在线平台来实现,比如学校可以建立一个家长学生在线交流的平台,方便双方进行互动和交流。

通过这个平台,家长可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并及时向学校提出意见和建议。

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平台向家长和学生发布一些重要的通知和信息,以便大家及时了解学校的最新动态。

通过这种互动和反馈机制,可以增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共赢,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总结起来,智慧学校评价平台的建设思路主要包括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数据采集和分析平台以及构建互动和反馈机制。

教学实践平台建设思路(3篇)

教学实践平台建设思路(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学实践平台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教学实践平台建设的思路,以期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二、教学实践平台建设目标1.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构建教学实践平台,优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提供专业成长的平台,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3.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深化校企合作: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教学实践平台建设原则1.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长远规划,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教学实践平台建设。

2. 以学生为本,服务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围绕教学需求,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服务。

3. 开放共享,共建共治:搭建资源共享平台,鼓励教师、学生、企业等各方参与平台建设,实现共建共治。

4. 安全可靠,保障运行:确保教学实践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障师生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

四、教学实践平台建设内容1. 平台架构(1)基础层: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硬件设施。

(2)平台层:包括教学资源库、教学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教师管理系统等软件系统。

(3)应用层:包括在线课程、实验实训、教学互动、学生作业、考试测评等应用功能。

2. 教学资源库建设(1)课程资源:收集、整理、开发各类课程资源,包括视频、音频、图文、课件等。

(2)实验实训资源:提供各类实验实训项目,满足学生实践需求。

(3)案例库:收集、整理、开发各类教学案例,丰富教师教学手段。

3. 教学管理系统建设(1)教师管理系统:实现教师信息管理、课程管理、作业管理、考试管理等功能。

(2)学生管理系统:实现学生信息管理、课程选课、作业提交、考试测评等功能。

共享数据平台建设思路

共享数据平台建设思路

共享数据平台建设思路
发挥中台作用推进数据治理体系建设
高校普遍存在的数据问题:由于早期数字化校园建设背景的限制,各大高校在数据层面均处于较为薄弱的阶段,主要存在以下难题。

1.数据不可知
传统的数据平台仅含部分人财物等结果型主数据,并不包含过程数据,无法得知真实的数据资产情况;
2.数据不可管
缺少对于多源异构数据的可视化处理平台,对厂商的依赖程度较大,难以拥有自主权;
3.数据不可控
数据开放程度不足,同时缺乏数据全脉络的监管,不能规范数据的全生命周期流程;
4.数据不可信
信息标准不一致、数据不完整、数据错误等问题造成数据不可信,导致分析结果的偏差,影响数据的共享交换;
5.数据不可用
缺少对于业务场景的研究,很难产生实际价值。

当前,智慧校园建设对于底层数据的需求更为急迫,因为没有准确全面的数据,智慧校园就无法达到预期的高度。

我院启动了数据治理体系建设,以数据的“采、管、用”为目标,以全量数据中心建设和数据中台服务为依托,旨在提升智慧校园数据服务能力,为学校提供全面、高效、精准的数据支撑。

智慧学校评价平台建设思路

智慧学校评价平台建设思路

智慧学校评价平台建设思路
面向2035的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融合技术应用的智慧学校建设成为未来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智慧学校评价平台通过基础环境设施、应用服务、数字资源、应用成效、队伍管理五个维度生成全市各学校评估结果,相关部门领导能够直观了解辖区智慧学校建设情况,助力学校智慧化升级决策。

一、建设目标
建设智慧学校评价平台,为教育部门提供全市智慧学校评价工作智能管理的一体化平台。

平台功能如下:
1、支持评价指标与分值的录入、修改、删减;
2、支持灵活设置评价开放周期;
3、支持各学校自主上报建设情况并进行自评;
4、支持相关管理员针对学校自评进行核查确认;
5、评价结束后,支持自动生成全市评价报告;
6、支持管理员随时查看评价进度与历史报告。

二、服务对象
1、教育局
2、全市各学校相关责任人
三、平台流程
四、评价报告
评价结束后,平台将自动生成智慧学校评价报告。

主要包含:
1、全市智慧学校评价平均总得分与评分表
2、全市智慧学校评价能力图谱
3、全市各学校评价得分排名
4、得分较高的几个方面
5、得分较低的几个方面
6、全市智慧学校评价总结论
五、评价指标
参照福建省教育厅印发的《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评价项目共分基础环境设施、应用服务、数字资源、应用成
效、队伍管理五个部分。

评价指标共六大类23小项,评价总分值200分,三星达标分值140分,四星达标分值160分,五星达标分值180分。

具体详见附件一、附件二。

附件一: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分值分
配表
附件二: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

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

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一、背景分析政务大数据是指政府机关及其相关企事业单位等公共部门所管理、生产和积累的各类数据资源,包括民生数据、行政数据、社会数据等。

政务大数据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用于政策制定、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领域,对于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和意义三、建设思路和步骤1.建设思路-从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共享和应用等方面全面规划,打造全方位的政务大数据管理平台;-以数据安全为核心,保障政务大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引入先进的大数据分析技术,提高数据的挖掘和价值应用能力。

2.建设步骤(1)需求分析和规划:明确政务大数据平台的功能需求和发展方向,制定可行性研究报告,并进行规划布局。

(2)数据采集与整合:建立数据采集系统,包括信息采集、传输、清洗、标准化等环节,整合各部门和机构的数据资源。

(3)数据存储与管理:建设数据仓库和数据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安全存储和高效管理。

(4)数据处理和分析:引入大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对政务大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5)数据共享与开放:搭建数据共享平台,推动政府和社会各界资源的共享和开放,促进信息的互通互联。

(6)应用服务与评估:基于政务大数据平台,开展相关应用服务,推动政务服务的创新和优化,并对平台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四、关键技术和措施1.大数据存储和处理技术:包括分布式存储和计算、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提高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效率。

2.数据安全保障技术:采用多层次的数据安全机制,包括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和数据备份等技术,保证政务大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数据共享和开放技术: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和标准化的数据交换协议,推动政府数据资源的共享和开放。

4.数据应用和服务技术:构建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和挖掘平台,提供政府决策和社会服务等相关应用服务。

五、建设成果和推广策略1.建设成果-实现政务大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精确性;-提供方便高效的信息查询和公共服务,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推动政府与社会各界的互动与信息交流,促进政民关系的互信和共赢。

平台建设思路

平台建设思路

平台建设思路当前,电子商务的技术平台或者信息服务平台,核心目的是基于互联网的环境,构建一个虚拟的交易平台,并且联合物流、金融等行业,为交易双方提供相关信息和服务的电子商务运营。

然而这些技术和模型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现行的中介交易模式导致了交易过程中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分离。

第三方电子交易中心无法对交易过程实施有效监管,从而造成了目前网络交易风险过高、很多企业对电子商务望而却步、中介型电子商务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针对现行中介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存在的缺陷,结合我国市场诚信体系尚未成熟的实际情况和开发区现有的产业集聚现状,构建第三方电子交易中心在为买卖双方提供信息中介服务的同时,还要对双方的交易过程实施全程监管,有效控制交易过程中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从而达到降低商业风险,实现三方共赢的目的,同时依托平台的连接效应,构造一个以每一个企业为业务为核心的价值链社区,发挥开发区对企业的支持和支撑的功能。

‘我们的思路是通过建设一个公共的服务信息平台把计算机与通讯技术中的多项新技术运用到这个平台,以区内的企业为聚集核心,辐射关联企业乃至全球范围被的各种商业信息进行有效的采集、需求与供给的匹配和撮合、商业资源的配置和整合以及商业数据的深度挖掘。

以公共信息交互平台为基础建立一个基于资源运营机制,从交换的角度看,企业资源运营的过程就是一个企业与外部经营环境进行互换的过程。

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会组成一个复杂的网络,企业在网络中需要我们平台能够采集相关企业群的信息,提供资源匹配与集成服务。

基于网络,将分散的企业组织成为一个有效运营资源的产业群。

这个产业群会使用网络来配置和整合分散的资源,从而发挥集群效应,进入现代化产业链的战略发展和发展范式。

通过多方机构和资源的协作,建成一个可信的电子商务交易环境。

通过与数字认证机构、银行、物流企业、第三方质监机构和企业信誉评估机构以及参与交易企业的评价机制。

将众多的企业带入诚信的电子商务环境之中,使得电子商务信用环境保证下,完成谈判、签约、交付、交货、结算等交易过程,规避交易风险;更迅速的获取及时准取的市场信息,建立搜获信息的系统和能力,加快信息交流速度,缩短业务周期,主动迅速的捕捉商机,与潜在的、可能的合作伙伴或交易对象直接在线沟通,提高商务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减少盲目性;节省更多的人力和营销费用,改善内部管理,大幅度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利用资源杠杆原理,以企业自身特有的某种资源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作机会,嫁接,撬动外部资源为己所用,增加企业柔性,提高市场议价能力;建设园区、银行监管下的结算工具。

交通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背景及思路解析

交通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背景及思路解析

交通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背景及思路解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便利交通的需求增加,交通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交通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背景及其思路解析。

一、背景交通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是现代城市交通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痛点。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开始借助信息技术来优化和管理交通系统。

二、交通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定义交通网络信息服务平台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连接交通管理部门、交通从业者和交通用户,提供交通信息查询、路线规划、实时交通监控等服务的综合平台。

三、建设思路解析1. 建立交通数据采集系统交通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第一步是建立交通数据采集系统。

这一系统需要通过传感器、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来实时获取交通数据,包括路况、车流量等信息。

这些数据将成为后续交通信息服务的基础。

2. 构建交通信息处理和分析系统获取交通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用户提供准确、实用的交通信息。

这个系统需要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智能算法,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提供最佳的路线规划和实时交通状况。

3. 建立交通信息发布系统交通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核心功能是向用户发布交通信息,包括路况、路线规划、公交时刻表等。

这个系统需要考虑用户的便利性和信息的精准性,提供用户友好的界面和实时更新的信息。

4. 发展交通大数据应用交通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另一个重要方向是发展交通大数据应用。

通过对交通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更好地了解城市交通运行状况,优化道路规划和交通管理。

同时,交通大数据也为研究交通行为、预测交通拥堵等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5. 推动智能交通发展交通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还需要推动智能交通的发展。

通过引入智能交通设备和技术,如智能交通信号灯、智能停车系统等,可以有效的提升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共享经济逐渐兴起并蓬勃发展。

共享经济以共享为核心理念,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平台搭建,将闲置资源有效利用,提供全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方式。

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是应对共享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一体化、便利化的共享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目标与建设思路目标:1. 搭建一个全方位、多领域的共享服务平台,为人们提供便利、高效的共享服务;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3. 建立信用评价体系,保障交易安全和消费者权益。

建设思路:1. 建立平台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等,确保平台的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2. 开发共享服务平台的应用程序: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开发,以及与各个合作方的接口对接;3. 吸引合作方入驻:与各类服务提供商合作,共享各种资源和服务,提高平台的使用价值和吸引力;4. 建立用户体系:实名认证、信用评价等,提高平台的安全性和信誉度;5. 不断优化与创新:根据用户反馈和市场需求,不断优化平台功能和服务,引入新技术和新模式。

三、建设内容与流程1. 平台基础设施建设:购置高性能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建立全球分布式数据中心,确保平台的高效、稳定运行;2. 应用程序开发:依据平台功能需求和用户体验要求,开发符合多平台、多终端的应用程序;3. 合作伙伴招募与对接:积极与各类服务提供商洽谈合作,签订合作协议,规范交易规则和服务标准;4. 用户体系建立:建立用户注册认证系统,完善用户信息管理和安全保障机制;5. 平台运营与推广:上线平台后,积极推广平台,引入用户和服务提供商,提高平台的活跃度和吸引力;6. 运营监管与安全保障: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和安全保障体系,保障用户权益和交易安全。

四、预期效果1. 提供便利、高效的共享服务,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2. 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3. 建立信用评价体系,提高交易安全性和用户信誉度;4. 扩大平台影响力和市场份额,稳定平台运营。

高校教学过程中的在线教育平台建设

高校教学过程中的在线教育平台建设

高校教学过程中的在线教育平台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线上渠道的影响力也日益显著。

许多高校都与各大线上教育平台合作,或是采用自主开发的在线教学平台,来拓展自己的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过程的数字化。

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更加灵活的时间和空间安排、更鲜活的教与学体验、更加贴近实际的案例教学方式等等。

但同时,这种模式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不断完善。

一、建设思路再好的建筑师都离不开规划图纸,而在线教育平台的建设也是如此。

在建设之前,需要明确所需的功能,制定出合理的规划。

同时,不同学科的课程目标和教育特点也需要考虑进去。

例如,一些语言类课程应该有配套的口语练习环节,而更多理论性的学科可能需要更加详细的知识点讲解。

教学平台的整体设计要充分考虑用户体验,包括但不限于课程一览,学习进度查看,学习资源搜索,作业提交等等可以提升用户体验的设计元素。

二、教学资源建设建设教学平台不仅要考虑平台的设计、开发、租赁等问题,同样需要考虑到平台上的教学资源的建设。

资源的建设不限于视频、PPT、讲义、习题集等文本、多媒体资料,也包括答疑、拓展思考、留言等其他互动方式。

教学资源也应该充分考虑到教学特点,为用户提供更多针对性的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和深入的知识点讲解,更具针对性的实战演练等,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三、教师管理在教学平台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尤为重要。

教师不仅要将课程资源上传到教学平台上,还需要通过在线平台对学生进行管理、指导和评估,充分发挥在线教学平台的优势。

这也需要平台管理员为教师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建设高水平的教师管理体系,促进教师的互相交流与学习,同时开展教师培训等课程,创造更加进步的学习环境,将会有效提高平台的教学质量。

四、学生管理在建设平台的过程中,学生的角色同样至关重要。

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体系,包括学生入学申请、课程选择与学习、作业与实践,最终到学习成果的展现与认证,都需要有效且友善的在线管理技术支撑和管理团队服务。

大数据平台架构及建设思路

大数据平台架构及建设思路
HDFS存储能力需求计算模型
1
原始存储数据量
TB
100
2
副本数
3
3
3
索引率
20%~30%
30%
4
数据压缩率
1/2/3/4/5
3
物理存储总容量=[1]*[2]*(1+[3])/[4]
130
1
单碟物理容量
1TB~4TB
4
2
有效存储碟数量
12
3
划盘损坏
10%~20%
20%
4
HDFS生成日志所占空间
8
5
单台服务器有效存储总容量=[1]*[2]*[3]-[4]
2G
3G
4G
WLAN
Network
Data acquisition
Data parsing
Data storage
Application
E1 Interface
Signaling Parsing
DPI Processing
Traffic Identify
CDR Fusion
ATM Interface
单局点机房总耗时(us)
端口
12
8
96
1581
216
寻址
30
4
120
波分转发
50
3
150
光纤传输
5
243
1215
HADOOP集群单机房部署时节点间通信延迟约为216微秒。 HADOOP集群跨机房部署时(以纬五路与淮南IDC机房为例),节点间的通信延迟约为1581微秒,不能满足数据同步要求。
结论: 1、HADOOP集群节点跨局点部署(节点间距离不超过130公里)与单局点部署相比,HADOOP集群都能正常工作,但单机房部署时节点间通信效率高。 2、跨局点部署(节点间距离超过130公里)时,节点间时延不能满足数据同步需求,HADOOP集群不能正常工作。 3、综合以上分析,HADOOP集群单机房部署时,点对点间的通信通过本地交换机进行交互,带宽均可达到1Gbps,延迟不大于1毫秒。

智慧国资监管平台建设思路

智慧国资监管平台建设思路

智慧国资监管平台建设思路为了适应国资监管信息化建设的新要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决定建设“智慧国资”监管平台系统。

该平台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应用等信息技术,以实现网络互通、资源共享、监管在线、决策智能的目标。

同时,该平台将实现与市国资委“智慧国资”监管平台的互联互通。

该监管平台的建设目标主要包括:建设涵盖财务运行分析、资金监控、产权管理、投资管理、三重一大、企业基本信息、国资数据监管分析平台等国资监管应用系统,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实时动态监管体系,打造一体化国资监管工作平台,增强区国资委与区管企业间的工作协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同时,建设监管主题数据库和统一数据采集交换平台,提高数据统计、分析和深入挖掘有效信息的工作效率,促进各部门在权限范围内共享数据,提升数据的利用价值,实现各部门的监管业务数据的实时共享,快速查询分析。

在系统设计中,该平台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采用多种安全防范技术和措施,保障系统的信息安全,保障系统长期稳定和可靠运行。

同时,在系统设置上,充分考虑系统的运行性,达到“简便、实用、快捷、安全、准确”的目的。

该平台要求区属国资监管企业数据需要通过网络及时地报送到系统中,对本系统的各项实时性响应指标要求较高。

系统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扩充的过程,系统采用积木式结构,整体建构可以与原有系统进行无缝连接,可接口扩展,并留有余量。

使用平台化技术保证系统的动态可扩展,可以实时地增加、减少应用模块,以及构建新的应用。

最后,可维护性原则也是该平台建设的重要原则之一。

建成的系统需要不断维护和完善,因此在设计时应考虑系统的可维护性。

此外,为了避免重复投资,应实现系统功能共享,以节约重复性投资。

易用性原则也很重要,需要结合使用人员文化惯,设计友好的界面,保证各级操作人员能够迅速掌握、简单易用。

另外,系统应采用BS架构,支持集群,以便在不宕机的情况下进行升级。

国资监管统一门户平台是本项目的一部分,通过可视化的门户管理工具实现门户内容的编排和个性化,集成财务管理、资金监管、投资管理、三重一大、领导决策分析等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台建设思路当前,电子商务的技术平台或者信息服务平台,核心目的是基于互联网的环境,构建一个虚拟的交易平台,并且联合物流、金融等行业,为交易双方提供相关信息和服务的电子商务运营。

然而这些技术和模型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现行的中介交易模式导致了交易过程中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分离。

第三方电子交易中心无法对交易过程实施有效监管,从而造成了目前网络交易风险过高、很多企业对电子商务望而却步、中介型电子商务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针对现行中介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存在的缺陷,结合我国市场诚信体系尚未成熟的实际情况和开发区现有的产业集聚现状,构建第三方电子交易中心在为买卖双方提供信息中介服务的同时,还要对双方的交易过程实施全程监管,有效控制交易过程中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从而达到降低商业风险,实现三方共赢的目的,同时依托平台的连接效应,构造一个以每一个企业为业务为核心的价值链社区,发挥开发区对企业的支持和支撑的功能。

‘我们的思路是通过建设一个公共的服务信息平台把计算机与通讯技术中的多项新技术运用到这个平台,以区的企业为聚集核心,辐射关联企业乃至全球围被的各种商业信息进行有效的采集、需求与供给的匹配和撮合、商业资源的配置和整合以及商业数据的深度挖掘。

以公共信息交互平台为基础建立一个基于资源运营机制,从交换的角度看,企业资源运营的过程就是一个企业与外部经营环境进行互换的过程。

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会组成一个复杂的网络,企业在网络中需要我们平台能够采集相关企业群的信息,提供资源匹配与集成服务。

基于网络,将分散的企业组织成为一个有效运营资源的产业群。

这个产业群会使用网络来配置和整合分散的资源,从而发挥集群效应,进入现代化产业链的战略发展和发展式。

通过多方机构和资源的协作,建成一个可信的电子商务交易环境。

通过与数字认证机构、银行、物流企业、第三方质监机构和企业信誉评估机构以及参与交易企业的评价机制。

将众多的企业带入诚信的电子商务环境之中,使得电子商务信用环境保证下,完成谈判、签约、交付、交货、结算等交易过程,规避交易风险;更迅速的获取及时准取的市场信息,建立搜获信息的系统和能力,加快信息交流速度,缩短业务周期,主动迅速的捕捉商机,与潜在的、可能的合作伙伴或交易对象直接在线沟通,提高商务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减少盲目性;节省更多的人力和营销费用,改善部管理,大幅度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利用资源杠杆原理,以企业自身特有的某种资源优势,在全球围寻找合作机会,嫁接,撬动外部资源为己所用,增加企业柔性,提高市场议价能力;建设园区、银行监管下的结算工具。

平台建设目标依据建设思路和现代信息服务业的特征,建设目标核心是实现信息中介、信用中介、交易中介和交付中介的集成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公共服务平台,既能支持电子商务又能以各企业为核心打造不同领域、行业的价值链社区。

由上述四个中介服务平台,推导出基本核心技术和整合技术,包括支持信息交互的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支持身份和安全的CA中心和安全网络计算环境,支持交易的银行交易接口和区交易监督平台,以及支持交付的供应链管理平台和整合第三方物流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平台的主要容和解决的关键问题本平台的服务对象本项目采用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以企业需求为目的,优质服务为宗旨,建设和完善园区配套技术支持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园区协调发展机制和科学运营模式,引进一批国外知名企业,培育一批盈利能力强、带动效果好的本地龙头骨干企业,形成主体鲜明、高度聚集的现代信息服务产业群,建立国具有影响力的、高速增长的国际化信息服务业主题园区。

依托该平台,可以为制造业、会计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律师事务所、物流公司等服务型企业以及行业管理协会等服务提供者或是管理者,为企业、个人等服务需求者。

提供业务供求信息发布、业务推荐、业务洽谈以及交易服务,并且围绕交易过程中形成的服务信息、客户资料、电子合同等业务资料,提供相应的供应链管理、客户管理管理、电子文档管理等软件租用业务。

本平台提供的主要服务容(1)企业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平台门户主要是负责企业协同服务平台的接入及容集成管理,为平台用户,运营商、供应商及代理商提供系统接入,信息共享,彼此互动的智能信息门户。

门户针对不同的平台角色提供个性化的主题信息门户:包括:平台ASP用户门户、运营商门户、供应商门户、代理商门户。

企业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主要包括两部分,前端的公共信息服务和后端的运营支撑。

1)企业和公共信息服务提供资讯服务、行情咨询服务、交易产品资料查询、企业宣传服务等功能模块的接口和有效。

提供企业自助建站功能提供会员制服务企业ASP应用服务:ASP应用产品展示、在线体验、订购ASP服务、产品资料下载。

平台用户单点登陆功能,并支持CA数字认证实现不同软件供应商的不同软件的协同工作提供与网上支付、支付的交付接口提供平台客服服务门户后台维护管理系统2)运营支撑系统客户营销系统:由客户管理系统、ASP产品服务管理、营销管理、综合业务管理、客户服务管理组成。

提供业务支撑系统:由系统管理、平台设备监控、计费账务管理、合作伙伴管理、决策支持组成。

提供外部接口:,提供安全的应用服务接口,与网通现有的客服系统的接口,与现有营帐系统、代收代缴等金融系统的账务接口。

平台管理和维护子系统、;统一的用户管理、日志管理、系统管理(2)可信的电子商务平台和交易平台建设可信的电子商务平台和交易平台包括传统安全的统一身份管理和访问控制,但是又同时针对SOA的协同应用特征,在统一网络服务框架下,实现对ESB和BPM及门户的标准化协同应用支撑体系的安全支持。

技术特点:1)基于LDAP协议的数据存储方式,兼容常用的LDAP产品,如Microsoft Windows Active Directory,Open LDAP,Oracle Internet Directory.2)支持多种常用的认证方式如:用户/密码,X.509证书,表单认证,客制化认证机制,支持SAML1.13)权限配置基于策略配置的方式,支持自定义JAAS Authorization Framework4)使用插件方式扩展IIS,Apache等WEB服务器的功能,使得WEB资源的安全策略不可旁路。

5)能对用户进行分级角色管理,可以建立不同级别角色委派不同的管理员,可依据用户的属性创建动态级别。

6)实现分布式服务负荷平衡和容错处理,具备高可用性和高效能、高配置特点通过建设上述平台,达到以下两个主要目的:1)跨组织的协同安全管理为了提高信息的价值,很多企业或是机构要保护好数据安全同时更需要更高效的共享数据或信息资源,更好地利用协同办公或是运营平台来提高工作效率,实施统一集中式认证和授权是保障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分级或分权式的身份信息管理系统也是基础设施之一。

通过使用SSP的身份配置、访问管理解决方案,客户可以配置和管理部用户和外部用户的身份访问权限,同时可以将整个用户群与流程、系统和业务服务联系在一起。

客户能够简化身份管理运维,实现法规遵从,并保护敏感身份信息,同时改善业务服务。

2)面向服务的协同安全机制SSP运行在以构件化为主要特征的SOA架构的信息系统中,在继承了SOA 架构带来的灵活性和容易组合型的同时,又结合应用域的安全技术和HUATECH 的TPM的可信计算环境产品。

SSP将操作系统安全、APPLICATION DOMAIN与WEBSERVICE的有机结合,用户或开发商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域中所执行服务构件的权限,这使得服务构件或者应用的执行必须符合域中所授权的权限,以此达到保护系统的目的。

这样就解决了自由度和安全性不能两全的问题。

(3)支撑整合和共享用户的交易规则运行平台建设基于FBRP的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为制造业、服务型企业、行业管理协会提供基于SOA集成、IT平台管控、数字证书认证等先进技术构建,集服务行业电子商务营销、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电子文档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解决方案。

平台解决的关键问题做强企业,就是要抓骨干企业、龙头企业,培育自己的跨国公司,占领行业的制高点。

当前,真正的市场竞争已经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协同和双赢已经成为供应链主要主题。

在市场经济下企业为了应付持续变化的竞争条件,必须具备敏捷性,实现敏捷性的重要前提是加强销售环节和供应管理,以便与客户和供应商建立动态紧密的联系,至于制造能力的改善应该尽量协调利用社会资源。

(1)以本商业创新数字企业公共平台为基础,实现区企业供应链上下游协作平台,从而打造华南地区制造业企业新型生态圈。

从订单到现金是一个复杂的流程,其中包含了以下步骤:识别并鉴定客户、商洽往来、验证信用度、检查合约、确保库存状态、决定并提供报价、生成订单、生产。

出货、开具发票、最后收取货款。

这个流程跨越了包括CRM,ERP,以及供应链管理在的多个系统;该流程或许要耗费几小时甚至几天来完成,并要求受过严格培训的人员从中监控。

企业要通过互联网渠道来降低销售成本,从而带动销售。

目前,很多企业的订单还都是通过手动方式被传递到后勤办公室的。

不管怎样,为了管理不断提高的业务订单,需要通过上一个永远开启的自助服务渠道来提供一个复合的解决方案,维系重要的前端办公室和后勤办公室应用。

传统的集成方式之所以会失败是由于缺乏一个标准,外加不良的结构规划和意识。

利用成熟的基于SOA标准化技术,将复杂的企业的企业业务管理系统紧耦合的应用软件,业务数据资源转化成符合SOA技术架构标准的WEB服务,实现企业的业务快速整合和敏捷变换的业务能力,继而利用已成熟基于SOA架构的中小企业业务服务平台,对中小企业及制造业龙头企业带动的上下游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有序整合和服务,打造灵活响应市场的制造业中小企业生态圈。

供应链信息系统必须具备如下特点:1)敏捷性:企业信息系统的敏捷性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有效的组织,可以使系统具有很好的快速反应能力。

2)异构性:供应链是由多个企业构成的,各个企业信息系统的结构、功能、接口千差万别,供应链信息系统应该具有一定的异构性以便集成供应链各成员的信息系统。

3)可重构性:供应链处于动态坏境中,供应链动态联盟的形成和瓦解经常发生,因而要求信息系统具有很强的重构能力。

即在系统原有的软硬件资源的基础上,通过调整系统结构、功能等使系统具有很快速的适应需求变化的能力,从而对供应链联盟的各种变化快速响应。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供应链高度依赖于信息系统。

为了满足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协作、快速反应、资源共享和全局优化的需求,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功能强大、结构合理、统一的信息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