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概述
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概述引言城市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推进。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发展的起源、演变以及未来的前景,并对不同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进行概述。
城市发展的起源城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发展。
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如古巴比伦、尼尼微等。
这些城市以农业为基础,通过灌溉系统和农田耕作的发展,形成了相对稳定和繁荣的城市社会。
古代城市的发展受到农业生产技术和交通运输水平的制约。
随着农业技术和交通网络的改进,城市开始快速发展。
在古埃及和古希腊时期,城市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古罗马帝国更是建立了一系列宏伟的城市,充分体现了城市发展和帝国扩张的关系。
城市发展的演变随着工业化的到来,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速。
工业革命将城市从农业中心转变为工业中心,吸引大量农民和工人来到城市寻求工作和生活机会。
例如,在英国的工业革命中,曼彻斯特迅速崛起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
20世纪以来,城市化进程更加迅猛。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强,城市发展呈现出巨大的多样性。
一方面,大城市继续扩张,成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和创新中心。
例如,纽约、东京和伦敦等世界大都市。
另一方面,中小型城市也在迅速发展,成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城市发展的演变也受到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经济模式的转型,城市规划和建设逐渐从单一的工业和商业核心向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现代城市需要考虑社会公平、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以创造更加宜居、可持续的城市环境。
城市发展的前景概述未来城市发展的前景仍然充满挑战和机遇。
以下是几个重要方面的概述:1. 可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日益增加,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理念之一。
未来的城市需要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提倡低碳、节能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和减少碳排放,城市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中国古代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古代城市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城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00年左右的夏朝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城市开始出现,并逐渐发展壮大。
古代城市的起源与发展与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城市起源、城市规划、城市功能和城市发展等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一、城市起源中国古代城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夏朝时期。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
夏朝时期,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们开始聚居在一起,形成了最早的城市。
这些城市主要是以农业为基础,周围有大片的农田,城市内有市场、宫殿、祭祀场所等建筑。
城市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二、城市规划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主要遵循“方圆相济”的原则。
城市的规划布局通常是方形或长方形,四面环山或靠水。
城市内部划分为若干个街区,街道纵横交错,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格局。
城市的中心通常是皇宫或城隍庙,周围是商业区和居民区。
城市的规划布局既满足了行政和商业的需要,也考虑到了人们的居住和生活需求。
三、城市功能中国古代城市的功能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
政治功能是城市的核心功能,城市是统治者的行政中心,皇宫和官府设在城市内。
经济功能是城市的重要功能之一,城市是商品交换和商业活动的中心,市场和商铺林立。
文化功能是城市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城市内有学堂、书院和文化场所,培养了大量的文化人才。
军事功能是城市的防御功能,城市内有城墙和城门,保护城市的安全。
四、城市发展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在夏朝时期,城市主要是以农业为基础,城市规模相对较小。
到了商朝时期,城市的规模和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商业活动和手工业生产得到了繁荣。
到了秦朝时期,城市的规模和数量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城市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历代王朝的更迭,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也不断推进,城市的规模和功能不断扩大,城市文化和城市建筑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第二章 外国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巴比伦城,公元前 3000年。
印度,莫亨约- 达罗城,公元前 3000年左右
印度河 流域哈 拉帕古 城遗址
二里头城市遗址 ,公元前2000 年左右
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及分布:
古埃及文明 发源地:尼罗河流域 分布:非洲东北部,阿拉伯半岛西北部(今埃及境内) 古巴比伦文明 发源地: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两河文明) 分布:西亚(今伊朗、伊拉克境内) 古印度文明 发源地:恒河流域 分布:南亚(今印度境内) 中国文明 发源地:黄河流域 分布:东亚(中国境内)
这座城市在规划上有所创新,有明确 的分区,特别是已经有了明显的市中心区。
4、古埃及城市的特点:
(1)选址因地制宜,城市一般沿尼罗河布置;
(2)有同一的规划,形制较方整;
(3)有简单的功能分区,贵族区,宫殿区和贫民区。
三、美索不达米亚(公元前4000~前333)
历经巴比伦时代、亚述时代、波斯时代,前后持续3000多 年
乌尔城有城墙和城壕,平面呈卵形, 王宫、庙宇以及贵族僧侣的府邸位 于城市北部的夯土高台上,与普通 平民和奴隶的居住区间有高墙分隔
城内有大 量耕地
建于公元前3000年
夯土高台共7层, 中心最高处为神 堂,之下有宫殿、 衙署、商铺和作 坊,形成城市公 共中心。
1.横跨幼发拉底河东西两 岸,88平方千米,人口50-60 万人,平面呈长方形,设9个 城门.
时间的流逝 美丽的变迁 城市的发展历程
时间的流逝美丽的变迁城市的发展历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的发展历程充满了美丽的变迁。
每一个繁荣的城市,都有着它自己的发展史和独特的风貌。
本文将以时间的流逝为线索,探索城市的发展历程,展示城市在经济、建筑、文化等方面的变迁与发展。
1. 城市的起源城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
起初,人们聚居在水源丰富的地方,以便获取生活所需。
农耕文明的发展使得人们开始在集市周围定居,这标志着城市的初步形成。
这些原始的城市往往由简单的土坯和木材建筑构成,但它们却为后来的城市奠定了基础。
2. 经济的变革城市的发展与经济的变革密不可分。
在古代,农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但随着商业和手工业的兴起,城市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公共市场的建立促进了商品交易和经济发展,手工业的繁荣使得城市成为了艺术和工艺品的中心。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城市迎来了大规模的工厂和制造业的发展,城市经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3. 建筑的演变城市的建筑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了巨大的变迁。
从最初的土坯和木结构建筑到现代摩天大楼,建筑技术的进步使得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
古代的城市墙和宫殿,中世纪的城堡和大教堂,都是城市建筑的重要代表。
而现代城市则以高楼大厦、现代化的交通设施和公共建筑为标志,展现出了现代城市的繁荣与魅力。
4. 文化的繁荣城市的发展也带来了文化的繁荣。
从古代的文明古国到现代的多元文化社会,城市成为了文化艺术的中心。
艺术家、作家和学者们纷纷涌入城市,他们的创作和学术研究为城市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博物馆、剧院和图书馆等文化设施的建立,进一步弘扬了城市的文化底蕴。
5. 生活方式的改变城市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城市的外在形态,也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从农耕生活过渡到了工业化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城市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和便利设施,但同时也带来了交通拥堵、污染等问题。
然而,现代城市的发展也积极响应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努力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城市学 第2章 城市的形成与演进
北师大不动产学院(珠海)
白雪
第一节 城市的起源
•
从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地理学论述城 市起源主要归结为三个基本原理:①拉采 尔提出的地理环境决定论;②传播论;③ 进化论思想。 • 现代社会科学家,提出了4 种有关城市 起源的理论:1.水力论或环境基础论;2. 经济论或市场起源论;3.军事论或防御据 点起源论;4.宗教论或宗庙起源论。
北师大不动产学院(珠海)
白雪
第一节 城市的起源
D.水资源与城市形成
河畔、湖滨及海岸带都是利于城市形成的地区。河流历来就是重要的运输通道,而且又是工业用水和 饮用水的最好源地,为城市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有利条件。河口处往往形成肥沃的三角洲,有利于城 市的形成与发展。我国的上海、广州、天津,印度的加尔各答,美国的新奥尔良,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 斯,日本的东京、名古屋、大阪等都位于三角洲上。河流渡口和要津也能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我国的 天津、武汉、南京等,英国的剑桥,德国的法兰克福皆形成于渡口处。早期由于英国经济重心在东南部的 太晤士河两岸,商品贸易多渡此河,河口面海呈喇叭口形,恰好伦敦附近狭窄,成为最好的渡口,使交易 荟萃,商务渐盛,终于使伦敦形成一个重要城市。大湖泊也利运输业的发展,湖滨又是水陆运输重要的交 接点,有利于城市发展。如美国的芝加哥(密执安湖)、德卢斯(苏必利尔湖),日本的大津(琵琶湖)、 我国的岳阳(洞庭湖)、九江(鄱阳湖)、无锡(太湖)等等皆受湖泊之利。在海岸带(尤其岩石海岸具 有优良港湾的地区)以及在大河入海口的沿岸地区都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我国的上海、大连、青岛、 泉州、福州、汕头、广州,美国的纽约、费城、巴尔的摩,日本的东京、大阪、横须贺、佐世保等海港城 市都属此类城市。在海峡和运河的两端也有利于城市的兴起,例如直布罗陀和丹吉尔(直布罗陀海峡), 苏伊士与塞得港(苏伊士运河),巴拿马与科隆(巴拿马运河)等城市皆属此类。
城市的起源
城市的起源
关于城市的起源,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叫防御说。
《春秋》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卫民。
”城以墙为界,有内城、外城的区别。
内城叫城,外城叫郭。
内城里住着皇帝高官,外城里住着平民百姓。
建筑城郭的目的是为了不受外敌侵犯。
这个说法把“城”字看得很重。
第二种叫集市说。
这种说法把“市”字看得很重。
它认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手里有了多余的农产品、畜产品,需要有集市进行交换。
进行交换的地方逐渐固定下来,聚集的人多了,就有了“市”。
这是从经济意义上讲城市的起源。
第三种叫社会分工说。
这种说法认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一个民族内部出现了一部分人专门从事手工业、商业,一部分人专门从事农业。
从事手工业、商业的人需要有个地方集中起来,进行生产、交换,所以,才有了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随着历史的发展,城与市的功能、作用不断靠近,城市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
到如今,城市终于成了“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并且日益发展成为周围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五年级语文书涉及城市
五年级语文书涉及城市
一、城市的定义
城市是指人口密集,经济繁荣,社会功能较为发达的区域。
它通常具有成熟的交通网络、完善的公共设施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二、城市的起源和发展
城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初期。
随着农业的兴起和人口的增加,人们逐渐开始聚居在一起,形成了最早的村庄。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村庄逐渐发展成为城市,不断吸引着更多的人口和资源。
三、城市的特点
1.人口密集:城市通常有大量的人口,人口密度较高。
2.经济繁荣: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中心,拥有各种行业、企业和商店。
3.社会功能发达:城市拥有完善的教育、医疗、交通等社会服务,为居民提供便利。
4.文化资源丰富:城市有丰富的文化场所、美术馆、博物馆等,可以满足人们的艺术需求。
四、城市的利与弊
1.城市的利: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的人口。
城市的经济发展也为国家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收入。
2.城市的弊:城市的人口密度大,环境污染严重。
城市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人们容易感到焦虑和孤独。
五、城市的发展与未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的发展将更加迅速。
城市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城市管理
效率,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结语: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它是经济繁荣、社会功能发达、文化资源丰富的区域。
我们要关注城市的利与弊,积极推动城市
的可持续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资源。
同时,我们也要
关注城市带来的压力与问题,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
2.城市起源与发展动力
2005 年
2007 年
0.0%
5.0%
中国城市化水平
英国南部城市带 欧洲西部城市带
美国-加拿大五大湖城市带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 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带 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带
3、逆城市化?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较高,出现了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 郊区化:20世纪50年代初,发达国家的一些城市开始出现人口 由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现象。 逆城市化:20世纪70年代,一些大城市中心区人口继续外迁, 郊区人口也迁往更外围的小城镇和乡村,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 负增长的现象。
中心城区
城市郊区
乡村或 小城镇 郊区化 逆城市化
思考:为什么发达国家会产生逆城市化现象呢?
原因: 大城市人口密集、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导致 人口向空气清新、生活闲适的中小城镇和乡村。 交通、通信的发展。 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乡差别缩小。
此外还因为城市地价过高、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
2.2 现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历程(2/2)
四次发展浪潮的动力分析:前两次靠的是政治的推力 ,而后两次靠的是市场取向的推力。
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是城市发展最根本的推力; 资本的自由流动是城市发展的第二推力; 注意:市场的推力也不完全是自发调节的,需要政府从宏观上 进行规划和调控。
讨论
你是如何看待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源动力? 选取考察未来5年内吴江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哪 里?将遇到的哪些主要瓶颈?
经济学解释
三大主要因素:比较优势、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
比较优势 规模经济 聚集经济效益
贸易交换 人口和经济规模的扩大 大城市的诞生
讲城市历史和发展历程
讲城市历史和发展历程
第一章:城市的起源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人类最早的居住地是洞穴和树林,但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的发展,部分人类开始聚居并形成村落,这是城市形成的最初阶段。
第二章:城市的演进
随着农业的发展,部分村落逐渐发展为城市。
农业生产的进步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人口逐渐增加,城市的规模也不断扩大。
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城市经济提供了支撑,城市逐渐成为商业和文化中心。
第三章:城市的兴衰
城市的兴衰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历史的长河中,城市的兴盛和衰落交替出现。
政治动荡、经济危机和自然灾害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城市的衰落,而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和文化繁荣则有助于城市的兴盛。
第四章:城市的改革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也在不断发展和改革。
城市规划的科学化、交通运输的便捷化、环境保护的重视等都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面。
城市的改革与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努力,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城市的未来
城市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挑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口的增长,城市将面临更多的问题和挑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资源紧张等。
但同时,城市也将成为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平台,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发展空间。
结语: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它承载着人类的历史和未来。
城市的历史和发展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过程,它不仅反映了经济和社会的变迁,也体现了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希望我们能够珍惜和保护城市的发展成果,共同建设美好的城市。
第二章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二)城市的特征
1、较高的人口密度、较拥挤的空间 2、功能齐全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容纳这样 的高密度 3、更多专业化的土地用途 4、城市经济具有更加多样性和专业化的功能 5、都市区域和城市具有不同的世界观、价值 观和行为模式。 6、城市具有多功能的管理机构及官员 7、通常包括一个中心城市和周边密集的居住 区域。
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定居生活的确立、劳动分工的出现、社会基层的
分化、社会财富的集中”
城市的出现是与农业的发展为基础的,没有农业
的发展,也就没有城市的出现。随着农业的发展,剩
余产品的出现,导致社会分工的形成、人群的分化和
阶级的产生,城市随之开始形成。城市的出现,以发
达的农业、手工业为基础,同时又与军事、政治、宗
第二节 城市的传播与发展
一、城市的传播与发展过程
(一)西方城市的传播与发展
1、古代城市发展演进
历史时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历经6
000
余年。 经济结构:农业社会产业结构。 技术进步:技术没有突破性进展,商业、手工 业发展缓慢。 发展特征:城市发展缓慢,持续时间长;城市 结构简单,规模小;城市职能简单,更多的是 政治军事职能;城市化水平低。
(6)城市分布范围不广、数量不多
(7)城市规模较小,职能比较单一
(8)城市之间联系不多,城址迁移频繁
2.半殖民地时期
3.计划经济时期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二、 城市发展特征
(一)世界城市发展特征
1、20世纪50年代以后城市发展进入了高潮期 (高速城市发展时期) (1)城镇人口比例不断增加。 (2)城市人口大于乡村人口的国家不断增多 2、两类国家城市化水平有明显差异
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城市的产生与发展城市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与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密切相关。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对于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分工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城市的起源、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的意义三个方面来阐述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首先,城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定居下来进行农业生产的时期。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人口的增长,农民开始集中劳力大规模地进行农业生产,这就导致了农业生产中的社会分工。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开始从事非农业生产,如繁衍后代、手工艺品制作、贸易等。
这些非农业生产的人口逐渐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城市。
另外,城市还成为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中心。
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城市的产生。
其次,城市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
最早的城市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的古代蛮族社会,如古巴比伦、古埃及等。
这些城市具有中央集权的社会和农业经济的特点。
到了公元前8世纪的古希腊城邦时期,城市开始出现城市国家的形态,如雅典、斯巴达等。
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城市是由城镇贵族和市民组成的,他们有政治和经济上的自治权力。
到了19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城市开始发生巨大的变革。
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成为了工业中心和经济中心。
现代城市则是在20世纪发展起来的,它具有现代化的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最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经济上,城市为农村提供了市场和贸易,促进了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文化上,城市是知识、艺术和文化的中心,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和体验不同的文化。
政治上,城市是政治权力的中心,城市的产生导致了政治力量的制衡和分散,促进了公共事务的发展和管理。
同时,城市的产生和发展还对人类的社会分工和劳动力的组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城市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城市的起源和发展
气候条件决定了城市建筑风格和居民生活方式, 水文条件则影响了城市供水和排水系统的建设。
3
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
自然资源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生态环 境则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 发展。
社会经济变迁对城市形态和功能需求转变推动作用
人口增长与迁移
人口增长推动了城市规模的扩大 ,而人口迁移则促进了城市文化 的多样性和社会结构的复杂化。
近代以来全球化背景下新兴城市类型
全球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近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城市发展呈 现出多元化和开放性的趋势。一批新兴城市类型 应运而生,如国际化大都市、科技创新城市、文 化旅游城市等。
科技创新城市
科技创新城市是指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产业的城市 ,如硅谷、深圳等。这些城市注重创新要素的集 聚和创新环境的营造,是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策 源地。
应对策略建议
加强城市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加强数据安全 和隐私保护,完善智慧城市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 球性挑战。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自然环境选择
早期人类倾向于在气候适宜、水源丰富、食物充足 的地区聚居,形成原始村落。
安全防御需求
为抵御野兽侵袭和外来部落的侵扰,人类选择地势 较高、易守难攻的地点聚居。
社会交往需求
随着人口增长和生产力提高,人类需要更广泛的社 会交往,聚居地逐渐扩大并演变为城市。
农业生产与定居生活推动
80%
农业生产发展
城市化进程中存在问题及挑战识别
土地资源紧张
城市化进程加速导致土地资源 日益紧张,城市扩张与耕地保
护矛盾突出。
基础设施短缺
城市的起源和发展
9.1 城市的起源和发展
二、归纳一下,城市是如何起源的?
2、原始聚落的分化与城市的形成 城市形成取决于其外在条件和内在因素的成熟: (1)农业文明的发达与发展:农业剩余产品的出 现是城市出现的物质经济基础。直接因素: 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第二次社会分工) 商业与手工业的分离(第三次社会分工)。 (2)城市的形成还取决于社会、经济、文化因素 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产生结合时,真正意义 上的城市才会形成。
湖北荆州城(又名江陵城)
山西平遥古城
山西平遥古城
长沙天心阁
北京
上海
广州
长沙
9.1 城市的起城市的实质——人类聚居的形式之一。(希腊建 筑学家道亚迪斯( 1913-1975 )“人类聚居学” 理论)。“乡村”(与“城市”相对应)—— 也是一种人类聚居的形式。 城市的含义: 城市是指具有一定规模即密度的非农业 人口聚集的地方和一定层级地域的经济、 政治、社会和文化中心。城市是与乡村相 对应的术语。
9.1 城市的起源和发展
二、归纳一下,城市是如何起源的?
原始聚落→原始村落→城市雏形的出现→现代大都市
9.1 城市的起源和发展
三、不同时期城市的发展特征有哪些?
1、早期城市:城市数目少、规模小,多分布 在灌溉农业发达的地区。 许多城市是行政、宗教、商业或军 事中心。最明显的是军事防御功能。 古罗马帝国的兴盛使欧洲早期城市 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9.1 城市的起源和发展
三、不同时期城市的发展特征有哪些?
3、20世纪以来,世界的城市以空前速度扩展 ,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城市因集中 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和生产力,成为整个 国民经济和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功能 趋于多样化。城市发展的显著特征: (1)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 (2)大城市不断涌现
马克思主义的城市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城市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城市理论是城市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体系。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城市问题研究以来,不断丰富和发展,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解决当代城市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城市的起源与发展、城市与阶级斗争、城市空间的组织和城市规划与治理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城市理论进行探讨。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城市理论认为,城市的起源是以私有制的形成为基础的。
随着私有制的发展,劳动力分工加剧,人口从农村逐渐涌入城市,城市作为生产力发展的集中地逐渐兴起。
城市的发展与产业资本的积累密切相关,资本家通过加剧剩余价值的生产,推动了城市的扩张与发展。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城市理论认为城市是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下的产物。
二、城市与阶级斗争在马克思主义的城市理论中,城市被视为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的重要舞台。
城市是资本家阶级与无产阶级进行经济、政治和思想斗争的集中地。
资本家通过统治城市的经济命脉,控制着城市社会的资源和权力,追求利润最大化。
而无产阶级则通过团结起来,争取权益,争取更好的生活条件。
因此,城市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三、城市空间的组织在马克思主义的城市理论中,城市空间的组织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城市空间的组织反映了城市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城市空间的组织是为了满足资本家阶级对劳动力的需求和资本的积累。
因此,在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城市空间往往表现为中心城区拥有丰富资源和权力,而城市边缘地区则贫困和剥削的情况普遍存在。
四、城市规划与治理在马克思主义的城市理论中,城市规划与治理被视为促进社会公平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马克思主义认为,城市规划应当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满足全体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城市治理应当实现劳动者对城市管理的主体地位,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社会公正。
因此,城市规划与治理应该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原则,推动社会公平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五章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二、古希腊城市文明:
古代希腊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 上诸岛、小亚细亚西海岸以及东至黑海、 西至西西里的广大地区。 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古代希腊 原始公社向奴隶制过渡,此后希腊境内 形成200多个城邦,其中最著名的是斯巴 达和雅典。
古希腊时期城市布局:
大多数希腊城市都环以城墙(唯一例外的是斯巴 达)。城市正中或附近地区是一个中心广场,这个广 场一般都是天然的高地,如古希腊的卫城。广场上有 宗教建筑物、中心市场和公共设施(如浴池和王宫)。 市中心附的,政治和宗教首脑的居住地散布在宽阔的 林荫道两侧,他们的房屋面向内庭院,外墙无窗,门 开向内庭院。在这些富人住宅之间或背后直到城墙的 地带是其他等级的住处。他们的住宅很小,挤在弯曲 狭窄的小巷里。 城墙之外居住着下等人。人们认为他们令人厌恶, 肮脏不堪,不配住在城内。这些人是外国人、妓女和 从事不干净工作的人,如制革匠、整尸者。农民也住 在城外,他们耕种富人的土地。
古希腊城市是早期城市的典型,其特点是: ①大多数座落在有利于农业、防御和贸易的地方; ②大都有城墙环绕; ③宗教在城市布局和社会结构方面占主导的位; ④大都有中心广场,这个广场一般都是天然的高地, 广场四周是宗教和政府的建筑物; ⑤从中心广场放射出宽阔的林荫道,在市中心的林 荫道两侧居中信着富人; ⑥从富人住宅的周围一直延伸到城墙的地带是其他 等级人居住的地方,他们的住宅很小,挤在弯曲狭 窄的小巷里; ⑦商人和工匠住在他们工作的地方,这里称为市; ⑧城市统治其周围的农业土地、从农民那里取得粮 食,作为回报,城市保护农民不受侵犯。
3、世界城市体系的出现
随着资本的扩张,世界政治经 济体系开始建立起来,世界城市 体系也逐步形成。由于资本主义 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的中 心地位,使它们的城市在世界城 市体系中也处于垄断中心的地位。
城市发展史
城市发展史
中国城市发展分期:
一、夏商周——城市的起源(“城·市”——政治军事·经济。
“市”是本质的差
别。
)
1.都城迁移造成“多都”
2.西周“分封建国”:第一次建城高潮
3.东周:第二次建城高潮,完成了“城”与“市”的结合。
二、秦汉三国——城市形式上的定形:物质秩序的演进。
(区别于:性质上的演进)
秦:自由烂漫,与天同构
汉:渐趋规整。
三国:曹魏邺城,承前启后。
三、两晋,南北朝——特征:南方城市的兴起。
原因之一:北方战乱,引起南迁。
标志:建康城。
四、隋唐——“一座高峰的崛起”
特征:1.规模上:城市数量多 2.制度上:更规范的坊里制
代表:长安,洛阳
五、五代,宋——商业带来的又一次革命!(这是老师的研究成果!重视!)
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坊里制被打破——》街巷制,商业街市的产生。
六、元明清——大整合:思想融合,空间整合。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印度河畔的摩亨佐.达罗废墟
1922年,先是在德信 地区的摩亨佐达罗,后 又在西旁遮普的哈拉帕 发现古城遗址,它们统 称为哈拉帕文化。其存 在时期,估计为公元前 2500~1500年,但也有一 说上至公元前3500年, 从而使这两个城市成为 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城 市。在公元前2000年前 后,摩亨佐达罗占地达 260公顷,人口约为2万 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 的城市之一.
第一章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一、城市的起源
1、聚落的概念 聚落: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不仅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 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 产设施。
聚落图片欣赏
极地地区的冰屋
草原地区的蒙古包
黄 土 高 原 的 窑 洞
思考:
1.什么是聚落?
2.聚落的分类?
3.乡村与城市的差别?
分组分专题讨论活动
◎专题一:研究城市分布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资料1.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出现的地方图。 资料2.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的文本资料。 ◎专题二:研究城市的兴衰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 关系(商丘的兴-衰-兴) 资料1:小组收集到的有关商丘的图文资料。 资料2:《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有关商丘的问题介绍。
1、古埃及的城市
– 1) – 2)
– 1) – 2)
孟斐斯 卡洪城
吾尔城 巴比伦城和新巴比伦城
2、两河流域的城市
3、古希腊的城市
– 雅典和雅典卫城
4、古罗马的城市
– 罗马城
5、中国古城
– 1) – 2) 隋唐长安城 明清北京城
四、近代城市
在工业革命的进程中,工业企业为寻求协作
利益和竞争能力,在地域上出现了相对集中 的倾向,并迅速产生了一批工业城市,城市 建设也出现了新的趋势,导致了近代各种城 市规划理论的研究和实践。 1、伦敦改建
古代城市的发展与演变
古代城市的发展与演变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城市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古代城市的发展与演变不仅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也是人类智慧和劳动成果的结晶。
本文将从城市起源、城市规划和建设、城市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探讨古代城市的发展与演变。
一、城市起源城市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由游牧生活向农业生产转变的时期。
当人类开始驯化植物和养殖动物,并逐渐形成自给自足的经济基础时,农业社会的出现催生了第一个城市的诞生。
城市的起源不仅代表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驾驭能力,也表明了人与人之间合作与交流的必要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长和分工的细化,城市也逐渐发展壮大。
二、城市规划和建设古代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
在城市规划方面,古代人们注重理顺交通,规划合理的街道和巷道,以便于居民的往来交流和商业活动的开展。
同时,城市的防御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城墙的修建和城门的设置,保障了城市居民的安全。
在城市建设方面,古代城市注重建筑的美观与实用。
古代建筑大量采用木材、砖石等材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柱式建筑等都是古代城市建设的杰作。
三、城市经济城市作为经济交流和贸易中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古代城市的经济主要以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为主。
农业产出的粮食和农产品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基本生活所需。
手工业则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工匠们通过巧妙的手工艺技术,制作出精美的工艺品和日用品,满足了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
此外,古代城市也积极开展贸易活动,不仅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加强了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联系。
四、城市文化城市的发展和演变不仅涉及经济层面,也紧密关联着文化的传播和创新。
古代城市是文化和思想的交汇之地,各种学术、宗教、艺术活动在城市中蓬勃发展。
城市的学府和图书馆成为知识的聚集地,吸引着各地的学者和思想家。
古代城市还孕育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如戏剧、音乐、绘画等,文化的繁荣为城市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
中国城市化水平
②.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世界特大城市(百万以上人口)的发展趋势
年份 特大城市数量(个) 特大城市人口占城市总人口比重 (%)
世界
1960 1980 2000 114 222 408
发达国家 发展中 国家
62 103 129 52 119 279
世界
29.5 34.0 40.8
集市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城市的发展历程
阶 段 时 间 特 点
18世纪产业 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较单 第一阶段 革命以前 一 .主要以政治只能为主。 产业革命 第二阶段 以后
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 展.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
第二次世界 出现百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和 大城市带.还有,“科学城”,“大学 第三阶段 大战以后
•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国家类型 所处阶段 起步时间 目前速度 发展水平 城市人口 比重 出现问题
发达 国家
发展 中国 家
后期 (成熟期)
早
缓
高
大
出现郊 区化和 逆城市 化Leabharlann 过度 城市 化中期 (加速期)
晚
快
低
小
课堂总结:
概念 城 市 起 源 城市发展
城 市 化
标志
特点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上海世博会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探究:城市的起源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乡村--集市--城市)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农产品的出现(基本前提) (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集市(促进作用) (3)各种社会组织出现
读图2-1-2,找出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它们有什么 分布规律,以及这些地区在自然环境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城”和旅游城市等专业化城市.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探究: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有哪些变化?
什么是城市化?
年份 世 界 城市人口比重(%) 29.2 34.2 37.1 39.6 42.6 46.6 城市人口(亿)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7.34 10.32 13.71 17.64 22.34 28.54
中心城区
城市郊区 乡村或 小城镇
郊区化
逆城市化
思考:为什么发达国家会产生 逆城市化现象呢?
逆城市化的原因:
①大城市人口密集、环境恶化、生活质 量下降,导致人口向空气清新、生活闲 适的中小城镇和乡村。 ②交通、通信的发展。 ③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 乡差别缩小。 此外还因为城市地价过高、住房 紧张、就业困难等使得逆城市化加剧。
4.城市化的特点:
①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城市化水平(%)
51.8% 50
40 40%
30 29% 20 13.3% 10 5.1% 2.1%
1750
1800
1900
1950
1980
2010(年)
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
①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
阶段 缓慢发展阶段 城市化水平 主导产业
(1)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较高,出现 了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
郊区化:20世纪50年代初,发达国家的一些 城市开始出现人口由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现 象。
逆城市化:20世纪70年代,一些大城市中心 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迁往更外围的 小城镇和乡村,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的现象。
郊区化与逆城市化
衡量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城市人口 ×100% 城市化水平= 地区总人口
• 3、影响意义
•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 会进步的表现。城市化能带动区域经济发 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会促进城市 的发展。 • 城市化作为一种影响极为广泛的社会现象, 给人们不仅带来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 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 大变化。
发达国家
30.4 33.4 34.0
发展中国 家
28.4 34.6 44.2
②.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英国南部城市带 欧洲西部城市带
美国-加拿大五大湖城市带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 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带
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带
问题:读图找出世界上的六大城市带
back
back
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
美索不达米亚平 原(两河流域)
尼罗河谷地 (三角洲)
黄河、长江中下 游平原
分布规律: 都位于中低纬度 地区河流中下游 的平原地区
中美洲 印度河流域 大多位于河流的中下游的冲积平原上,地势平 (三角洲) 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使农耕业得到极大 发展,能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
城市的起源:
出现剩余农产品 社会生产力发展 导致社会分工 城市 产生商品生 产和交换
低于30%
第一产业
加速阶段
30%—70%
第二产业
成熟阶段
大于70%
第三产业
探究: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哪个阶段?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0.0%
1949年 1951年 1953年 1955年 1957年 1959年 1961年 1963年 1965年 1967年 1969年 1971年 1973年 1975年 1977年 1979年 1981年 1983年 1985年 1987年 1989年 1991年 1993年 1995年 1997年 1999年 2001年 2003年 2005年 2007年
图表:世界城市人口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1950—2000年)
城市化是指农业 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 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1、城市化的概念
分解过程:
农业人口
农村地区 农业活动
非农业人口
城市地区 非农业活动
2、城市化的主要表现:
* 城市人口的增加; *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逆城市化是城市化推进的一个新阶 段,表明城市化的“质”在提高
(2)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主要表 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移动
原因: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好的生活 条件
导致:大量乡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 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大城市规模膨胀, 城市数量剧增
读图比较各大洲城市化水平:
图2-1-6
世界城市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