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地球导学案
《认识我们的地球导学案》
![《认识我们的地球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27b7d9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55.png)
《认识我们的地球》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特点;2. 掌握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影响;3. 了解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4. 培养对地球的珍爱认识和行动。
二、导学内容:1. 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球的形状呈近似于椭球,有赤道和两极;- 地球表面覆盖着大量的水,陆地和海洋分布不均匀。
2. 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影响- 地球自转和公转导致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地球的倾斜轴使得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导致近日点和遥日点的存在。
3.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 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包括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4. 对地球的珍爱认识和行动- 珍爱地球是每个人的责任,可以从勤俭能源、减少垃圾、植树造林等方面做出贡献;- 参与环保组织、支持环保项目是珍爱地球的有效方式。
三、导学活动:1. 地球结构模型制作:利用纸板、颜料等材料制作地球的模型,了解地球的结构和特点。
2. 观察日落日出:观察日出和日落的时间和位置,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3. 环保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培养珍爱地球的认识和行动。
4. 地球知识竞争:组织学生进行地球知识竞争,加深对地球的了解和认识。
四、导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对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特点、运动规律和影响、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珍爱地球的认识和行动。
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积极参与地球珍爱活动,共同建设美丽的地球故里。
湘教版七年级上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学案(导学案(3 份)
![湘教版七年级上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学案(导学案(3 份)](https://img.taocdn.com/s3/m/aac97e7925c52cc58bd6bec0.png)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会用相关数据对比分析描述地球的大小。
3.利用经纬仪和地球仪,比较归纳经纬线、经纬度的划分。
4.利用地球仪和地图判读某地的经纬度,学会用经纬网进行定位。
【学习重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线特征,经纬网定位。
2.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定位。
【学习难点】掌握经线纬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活动探究、查阅资料等方法。
新课导入:同学们,《宫》和《步步惊心》电视剧的热播,使“穿越”成为最时尚和最流行的词语,也成为很多人的梦想,你想穿越时空回到古代吗?古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认识地球》第一课时【自主学习】一、地球的形状1.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环球航行。
2.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的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地球表面积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千米,赤道周长万千米。
【互动探究】活动提示:1.以小组为单位,先交流基础知识,对疑难点展开讨论,再完成探究问题。
2.组长给每个小组成员按照实际能力,分配1-2道探究题,先自主探究,不能完成的问题通过小组互动解决,最后组长梳理存在的普遍疑难问题,组织讨论。
3.展示探究成果时先由各小组推选1名代表展示,其他组员进行补充,最后得出结论,并对各组的探究学习情况相互做出评价。
活动一:活动一:探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自我突破读“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请你依次写出1519年~1522年麦哲伦船队航海时所经过的大洋(按顺时针方向)。
麦哲伦的航行能证明什么?(1)麦哲伦船队航海时所经过的大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
(2)麦哲伦船队的航行证明了。
2.小组探究(1)列举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的例子。
①海边看远方行来的航船,先看到,后看到。
②月食现象,看到地球的影子是。
③站得越高,看得越。
《认识我们的地球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认识我们的地球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https://img.taocdn.com/s3/m/82e5475f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1f.png)
《认识我们的地球》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通过本导学案,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地球的地貌、气候、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对地球的探索和保护的兴趣。
一、导入:1. 请同学们回答问题: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你知道地球有多少个大洲吗?它们分别是哪些?2. 通过创设气氛、提出问题等方式,引发学生对地球的好奇心。
二、地球的基本知识:1. 大洲:地球上共有七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2. 地貌:地球上有高山、平原、河流、湖泊、海洋等不同地貌,而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
3. 气候:地球的气候因纬度的不同而变化,赤道附近气温较高,南北极地区气温较低。
三、地球的生物多样性:1. 地球上栖息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它们构成了地球上丰富多彩的生态系统。
2. 不同地区的生物适应了该地区的气候和环境,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景观。
3.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尤为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而努力。
四、活动设计:1. 分组讨论: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地貌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 观察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观察周围的植物、动物等生物,了解它们的生存环境。
3. 制作海报: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制作关于地球地貌、气候、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海报,展示给全班同学。
五、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地球的地貌、气候、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知识,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
六、拓展延伸:1. 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到班级进行讲座,深入探讨地球的环墨及生物多样性保护。
2. 组织学生参与地球日等相关活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七、课后作业:1. 思考问题: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2. 阅读文章《保护地球,从我做起》,写一份感想。
以上是本节课的导学案,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对地球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地球!愿我们的地球永远美丽与和谐!第二课时第一部分:导入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但你真的了解我们的地球吗?通过本节课,我们将探索地球的奇妙之处,让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我们的地球。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 第一节认识地球》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 第一节认识地球》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aa54f8f705cc1755270987.png)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一节认识地球》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记住地球的一些基本数据。
2、掌握纬线的特点。
二、学习重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纬线的特点。
三、学习难点:纬线的特点。
【自主学习】(含合作探究、教师总结,约25分钟)学习任务一: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地表面积1、在古代,关于地球的传说存在着"_______"与"_______"的假说。
2、读图1.1回答:麦哲伦环球航行从______出发,经过______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________海峡,进入______洋,1521年到达________群岛,向西穿过______ 洋 ,绕过非洲南端的______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完成环球航行。
3、读P3的阅读回答: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规则球体。
4、读图1.2回答:地球的表面积约___ ___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_ _ 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__________千米。
学习任务二:掌握纬线的特点1、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的_________。
2、观察地球仪:赤道到南北两极的距离相等吗?________3、读P6图1.11,在地球的表面,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______,纬线指示_____方向。
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________,到两极缩为_ _ __。
赤道以北称___ __,以南称 _______。
4、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度范围:______;中纬度范围:;高纬度范围______。
【合作探究】(利用地球仪)1、在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_______转动,在南极上空看,地球是按________转动。
2、麦哲伦环球航行没有经过的大洋是()A、太平洋 B、北冰洋 C、印度洋D、大西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的纬线都是圆B、纬度最大是180°C、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圆D、从赤道向两极纬度逐渐变大4、阅读P6图1.11,总结纬线的特点:【教师总结】(教师可灵活安排,如采取师、生、或师+生、生+生总结的形式,学生还可按教师要求做笔记。
《认识我们的地球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认识我们的地球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https://img.taocdn.com/s3/m/d59a679e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56.png)
《认识我们的地球》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次进修,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地球的结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增强对地球的认识和珍爱认识。
一、导入1. 展示一段有关地球的视频,引起学生对地球的兴趣。
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为什么地球是我们生存的故里?二、地球的结构1. 地球的分层结构:核心、地幔、地壳。
2.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椭球体,南北两极略扁平,赤道略鼓起。
3.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三、地球的自然现象1. 大气层:大气的组成和功能。
2. 水圈:海洋、湖泊、河流等水体的分布和作用。
3. 陆地:山脉、平原、沙漠等地形的形成和特点。
4. 生物圈: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四、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 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沙漠化等问题。
2. 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城市扩张、交通拥堵、垃圾问题等。
3. 生活方式对环境的影响:能源消耗、废弃物处理等。
五、地球的珍爱1. 减少碳排放:鼓励应用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应用。
2. 勤俭资源:倡导勤俭用水、用电,减少浪费。
3. 珍爱野生动植物:珍爱野生动物栖息地,禁止非法捕猎。
4. 垃圾分类:推广垃圾分类,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六、总结通过本次进修,我们深入了解了地球的结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我们每个人都是地球的守护者,应该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共同珍爱我们的地球故里。
七、作业1. 思考:你认为未来我们应该如何珍爱地球?2. 选择一个环保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你的观点和建议。
参考资料:- 《认识我们的地球》教材- 《地球科学》教材- 《环境珍爱手册》- 《国家地理》杂志注:本导学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七年级地理2.1《认识地球》导学案2
![七年级地理2.1《认识地球》导学案2](https://img.taocdn.com/s3/m/5d3194de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68.png)
2.1 认识地球(第 2 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地球仪。
认识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可以在地图、地球仪上正确地找出。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区分。
3、掌握经线、纬线的特色、散布、变化规律,可以进行对比剖析。
4、增强对照剖析思想的训练。
【要点难点】1、认识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可以在地图、地球仪上正确地找出.2、掌握经线纬线的特色、散布、变化规律,可以进行对照剖析【自主学习】1.地球仪的作用。
2.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极圈、回归线、经线、纬线、经度、纬度。
3.南极和北极各用什么字母表示?【合作研究】经线和纬线经线纬线观点地球仪上连结 _______________的线地球仪上 _ ____和与赤道 ______ 的线特色形状半个圆,且都不平行,全部经线都交于一个圆,且都互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向指示 ________方向指示 ______ __方向长度都 ________自赤道向两极渐渐___________ ,__ ___最长观点给经线标明度数给纬线标明度数区分从 _________向东、向西各分____度从 ________向南、向北分 ______度符号东经 (____) 、西经 (____)南纬 (____) 、北纬 (____)度的区分散布规律东经度的度数愈向东愈 ______,西经度北纬的度数愈向北愈______,南纬的度数愈向 ______愈大的度数愈向 ______愈大图示主要经纬线本初子午线 _______、赤道 ______、180 度经线 ________南北回归线 ______、 _______南北极圈 __________ 、______东西半球的分界限是_______ 和 ______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_________;作半球区分构成的经线圈。
______________ 为东半赤道以南为___半球,用球 ___________________ 为西半球赤道以北为___半球定方向指示 ____ 方向指示 __________方向 (劣弧定向 )【训练反应】)1.以下各点中,既位于西半球又位于南半球的是(A。
《认识地球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
![《认识地球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317e883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a1.png)
《认识地球》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掌握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对生物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3. 了解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及其利用方式。
4. 培养对地球的珍爱认识,提倡环保行动。
二、导学内容:1. 地球的基本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2. 地球的运动规律:自转、公转、倾斜及季节变化。
3.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
4. 地球的珍爱:环保认识、减少碳排放、勤俭能源等。
三、导学步骤:1. 导入环节:通过观看地球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地球的认识和兴趣。
2. 进修内容呈现:介绍地球的基本结构和运动规律,让学生了解地球的构成和运行方式。
3. 进修活动设计:分组讨论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及其利用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4. 进修延伸:组织学生进行环保主题的小组活动,提倡环保行动,培养环保认识。
5. 总结反思: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对地球的认识有所提升。
四、导学评判:1. 学生的表现:通过教室讨论和活动,观察学生对地球的认识和理解水平。
2. 学生的作业:安置相关作业,如写一篇关于地球的作文或制作一个地球模型,检验学生的进修效果。
3. 教师的评判: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情况,评判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五、导学反馈:1.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进修体会和收获。
2. 总结教学经验,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六、导学案附录:1. 地球的基本知识概述2. 地球的结构模型图3. 地球的运动规律图解4.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介绍5. 环保行动宣传海报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学生们对地球的认识和珍爱认识会有所提升,为构建美丽的故里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共同尽力,珍爱地球,共创美好未来!。
《认识地球面貌导学案》
![《认识地球面貌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6d7065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c9.png)
《认识地球面貌》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基本观点和特点,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等基本知识。
2.认识地球的地理面貌,掌握地球的陆地、海洋、大气等因素。
3.了解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等,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导学内容:1.地球的基本观点和特点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是一个椭球体,它的直径约为12756公里,是宇宙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行星。
2.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地球呈近乎球形,但由于自转和公转运动,使得地球呈略扁椭球形。
地球的直径约为12756公里,赤道周长约为40075公里。
地球由地核、地幔、地壳等组成,地球内部结构复杂。
3.地球的地理面貌地球的地理面貌包括陆地、海洋、大气等因素。
陆地主要分布在地球表面,包括七大洲和许多岛屿。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是地球上最大的水域。
大气是地球的气体包层,包括氮气、氧气等气体。
4.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洪水等。
地震是地壳发生变形时开释的能量,常常造成严重破坏。
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熔岩喷出地表的现象,会产生火山灰、火山熔岩等。
洪水是河流、湖泊等水域水位上升引起的自然灾害。
三、导学步骤:1.观看地球的图片或视频,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地球的结构和地理面貌。
3.讨论地球上的自然灾害,探讨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完成相关练习,稳固所学知识。
四、导学作业:1.用自己的话总结地球的基本观点和特点。
2.描述地球的地理面貌,包括陆地、海洋和大气等因素。
3.选择一个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写一篇文章介绍其特点和对人类的影响。
4.根据所学知识,画一幅描绘地球的图画。
五、拓展延伸:1.观察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地理面貌,了解地球的多样性。
2.了解地球上的其他自然灾害,如台风、龙卷风等。
3.探讨地球环境珍爱的重要性,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通过本次导学,置信同砚们对地球的面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能更好地珍爱我们共同的故里。
《认识地球导学案》
![《认识地球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c6f1fe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a4.png)
《认识地球》导学案一、导入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故里,也是我们所居住的星球。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地球,我们将通过本次进修,探索地球的组成、地球的运动、地球的特点以及地球上的生物等内容。
二、目标1. 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 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3. 探究地球的气候和季节变化。
4. 了解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
三、进修内容1. 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地球的三大部分:地核、地幔、地壳。
- 地球的大气层:对地球的珍爱作用,包括臭氧层的重要性。
2.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引起白昼和黑夜的原因。
- 地球的公转:引起四季变化的原因。
3. 地球的特点- 地球的形状:近似于一个椭球体。
- 地球的自转轴倾斜:引起季节变化的原因。
4. 地球上的生物- 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包括陆地生物和海洋生物。
- 生物与环境的干系:生物与地球的互相作用。
四、进修方法1. 阅读相关教材内容,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 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思考对季节和气候的影响。
3. 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对地球特点和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4. 定期复习,稳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通过本次进修,我们对地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包括地球的结构、运动、特点以及地球上的生物。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故里,我们应该珍惜和珍爱地球,为了我们自己和未来的后代。
愿我们每个人都成为地球的守护者,共同建设美丽的故里。
六、拓展1. 通过观察天空,了解星星和行星的运动规律。
2. 参观科学馆或天文馆,深入了解地球的奥秘和未知领域。
3. 参与环保活动,积极珍爱地球环境,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认识地球导学案
![认识地球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240816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15.png)
认识地球导学案一、导言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也是人类所依赖的唯一行星。
为了更好地认识地球,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地球的结构、特点和变化。
本导学案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研究,逐步认识地球的奥秘。
二、地球的结构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层次。
地核包括外核和内核,地幔位于地核之上,地壳则是最外层的部分。
(可以在这里插入一幅图示地球的层次结构)2. 地球的外部结构地球的外部结构包括大气圈、水圈和陆地圈。
大气圈是由大气层组成的,水圈是指地球上所有水体的总和,陆地圈则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区域。
(可以在这里加入相应的图片,展示地球外部结构)三、地球的特点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心旋转的运动,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共同造成了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2.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呈近乎球形,但在赤道部分稍微扁平。
它的直径约为12,742千米,表面积约为510,072,000平方千米。
3. 地球的气候与气候带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气候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带,如热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和寒带气候带。
四、地球的变化1. 地球的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指地球表面岩石的变化和运动,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和地质构造变动等。
2. 地球的气候变化地球的气候会因为多种因素而发生变化,如太阳辐射、温室气体排放和地球自身的气候系统。
3. 地球的生态环境变化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如森林砍伐、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等。
五、小结通过本次导学案,我们深入认识了地球的结构、特点和变化。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它,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后代留下美好的地球环境。
*注意:本导学案仅为示例,具体内容和格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认识地球导学案》
![《认识地球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d28be8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5e.png)
《认识地球》导学案一、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地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吃的食物来自地球,呼吸的空气也来自地球。
那么,你对地球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将进修一本名为《认识地球》的书籍,来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生活的这颗蓝色星球。
二、目标1. 了解地球的基本构成和特点。
2. 掌握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影响。
3. 探索地球上不同的自然地理现象和资源分布。
三、导学过程1. 地球的基本构成和特点- 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 讨论地球的大气层和水圈,以及它们对地球的重要作用。
2. 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影响- 诠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导学生理解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原因。
- 分析地球倾斜度对气候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赤道、中纬度和极地的气候特点。
3. 自然地理现象和资源分布- 探讨地球上的自然地理现象,如地震、火山喷发和洪水等。
- 分析地球上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情况,让学生了解资源的利用与珍爱的重要性。
四、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对地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故里,我们要珍惜和珍爱它,让它成为我们和后代子孙永遥居住的地方。
五、作业1. 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地球的构成和特点。
2. 思考一下,地球上的资源为什么需要被珍爱?3. 在家中观察一下自然地理现象,如有机缘可以记录下来分享给同砚。
六、拓展1. 可以通过观看地球相关的纪录片或视频,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奥秘。
2. 可以进行户外实地考察,观察并记录身边的自然地理现象。
3. 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奇异的地方。
《认识我们的地球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认识我们的地球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https://img.taocdn.com/s3/m/c6983e45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8a.png)
《认识我们的地球》导学案一、导入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而奇奥的星球上,这个星球就是我们的地球。
地球是我们生存的故里,我们要了解地球,珍爱地球,让地球更加美丽。
今天我们就来进修一下《认识我们的地球》这个话题。
二、导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和特点;2. 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3. 了解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4. 认识到珍爱地球的重要性。
三、导学内容1. 地球的基本构造和特点地球是一个由岩石和金属构成的行星,它有一个直径约为12756公里的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地球的表面有陆地和海洋,陆地上有高山、平原、河流等地貌,海洋中有各种生物。
地球还有大气层,它包裹着地球,珍爱我们不受太阳的辐射伤害。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轴线旋转一圈的运动,它使得白天和黑夜交替出现。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圈的运动,它使得四季更替。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决定了我们的生活节奏和气候变化。
3.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地球是我们生存的故里,它提供着我们所需的各种资源,如水、土壤、气候等。
但是随着人类的发展,地球的资源消耗速度越来越快,环境也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我们要认识到珍爱地球的紧迫性,采取措施珍爱环境,珍爱地球。
四、导学活动1. 地球模型制作:让学生用纸板、颜料等材料制作一个地球模型,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和特点。
2. 自转和公转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日晷和月相等现象,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
3. 环境珍爱宣传:让学生设计环保海报、演讲等形式,呼吁大家一起珍爱地球。
五、导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基本构造和特点,掌握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认识到了珍爱地球的重要性。
希望大家能够珍惜我们的地球,共同珍爱我们的故里。
愿我们的地球更加美丽!。
《认识地球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
![《认识地球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1dd8dad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69.png)
《认识地球》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3. 掌握地球的四季变化原理;
4. 了解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5. 培养学生珍爱地球的认识和行动。
二、导学内容:
1. 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3. 地球的四季变化原理
4. 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5. 珍爱地球的认识和行动
三、导学步骤:
1. 导入引导: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特点。
2. 进修探究: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或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特点,自转和公转运动,四季变化原理等内容。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如何珍爱地球的方法和意义。
4.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形成个人理解和认识,并展示给全班同砚。
5.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实验,加深对地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导学评判:
1. 学生能够正确描述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学生能够诠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原理;
3. 学生能够理解地球四季变化的原理;
4. 学生能够分析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5. 学生能够提出珍爱地球的具体措施和意义。
五、导学反思:
1. 学生对地球的认识和珍爱认识是否有提升;
2. 学生在进修过程中的问题和怀疑有哪些,如何帮助他们解决;
3. 导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的地方,如何改进和完善导学方案。
第一节 认识地球 导学案
![第一节 认识地球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0bea4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33.png)
第一节认识地球导学案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星球。
正确认识地球,对我们了解自然环境和地球科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通过导学案的方式,带领大家一起来认识地球。
一、地球的基本情况1. 地球是太阳系中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是一个带有大气层的固体天体,有着复杂多样的地表地貌和气候。
2. 地球的直径约为12756.27千米,是一个近乎球形的天体,表面积约为510065600平方千米。
3. 地球上有大量的海洋和陆地,地球的表面积约71%为海洋,29%为陆地。
4.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每天转动一周;同时地球绕太阳公转,公转周期为一年。
二、地球的内部结构1. 地球由地核、地幔和地壳三部分组成,地核主要为铁和镍组成的金属构成,温度高达3000—5000摄氏度。
2. 地幔是在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一层岩石,主要由硅、氧、铝、铁等元素组成,温度在1300—3000摄氏度之间。
3. 地壳是地球上最外围的一层固体岩石,主要由硅酸盐和氧化硅组成,分为大洲地壳和海洋地壳。
三、地球的自然环境1. 地球的气候呈现出多样性,由于地球自转自转和公转所形成的季节变化,导致地球不同地区气候各异。
2. 地球上有多种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沙漠、湿地等,是各种动植物生存繁衍的栖息地。
3. 地球的水资源丰富,包括海洋、江河湖泊和地下水等,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四、地球的环境问题1. 地球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包括全球变暖、气候变化、海洋污染、土地荒漠化等,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2. 人类的活动是导致地球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包括工业污染、过度开发、过度捕捞等,对地球生态造成威胁。
五、地球的未来展望1. 保护地球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通过减少碳排放、节约能源、保护野生动植物等方式,共同努力保护地球家园。
2.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地球环境保护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可再生能源、环保科技等,能够有效缓解地球环境问题。
第二章认识地球
![第二章认识地球](https://img.taocdn.com/s3/m/d56a42c05fbfc77da269b189.png)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3、认识地球仪,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4、掌握经纬线的特征和经纬度的特征5、知道高、中、低纬度的划分方法【学习重难点】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2、掌握经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学习过程】(一)地球的形状自主学习(活动一):读课本第14—15页“阅读”内容,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并回答以下问题:1、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试描述地球的真实形状和大小3、列举能说明地球形状的地理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地球仪1、地轴和两极自主学习(活动二):观察课前自己准备的地球仪,回答以下问题:①我们已经知道了地球是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那么地球仪是什么形状呢?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应如何正确地转动地球仪?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真实的地球上有没有地轴?在地球仪上,地轴和地球仪表面的交点是什么?④地球仪上,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地方所画的圆圈叫什么?__________________2、经线和纬线(地球仪上纵横交错的线就是经纬线)合作探究:①分小组分析讨论10-15分钟,各小组总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并填入表格。
②派代表介绍经线和纬线以及经度和纬度的特征,把经度和纬度的特征填入表格。
③特殊的纬线:赤道(0°纬线);南回归线(23.5°S);北回归线(23.5°N);南极圈(66.5°S);北极圈(66.5°N);南极点(90°S);北极点(90°N)④特殊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东经180度和西经180度重合称为(180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经线圈⑤什么是高、中、低纬度?怎样划分?0-------30--------60-------------90_____纬度_____纬度______纬度【达标检测】1、上课时, 老师让我们通过地球仪认识了地球的全貌, 了解了地表的一些地理事物的分布, 并详细讲解了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认识地球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认识地球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https://img.taocdn.com/s3/m/bcb8ab2e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bb.png)
《认识地球》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案《认识地球》导学案一、课前准备1. 背景知识:地球是我们所生活的星球,是所有生物的家园。
它是宇宙中唯一已知有生命存在的行星,拥有大气层、海洋和陆地。
了解地球的结构和特点对我们认识这个美丽的蓝色星球至关重要。
2. 学习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了解地球的结构及其特点;- 掌握地球的运动规律;- 认识地球的气候和环境变化。
3. 学习资源:- 教材《认识地球》;- 地图、图片等视觉学习工具;- 课堂互动环节所需的小组活动材料。
二、课堂导学1. 地球的结构- 提问:你知道地球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吗?- 分组讨论: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共同讨论并填写地球的结构示意图。
- 汇报讨论结果:请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介绍,并汇总各小组的观点,小结地球的结构特点。
2. 地球的运动规律- 观察实验:老师将使用实验模型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的运动规律。
- 提问: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季节变化是如何产生的?- 启发思考:请学生思考地球的运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如何利用地球的运动规律。
3. 地球的气候与环境变化- 图像分析:展示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数据图表,让学生分析图表并探讨气候变化的原因。
-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让他们发挥合作精神,共同探讨如何保护地球环境,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 展示成果: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从而激发全班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
三、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科普文章:要求学生阅读有关地球结构、运动及气候变化的科普文章,并撰写读后感。
2. 观察实践: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环保行动,例如垃圾分类、参与义工活动等,并写一篇感想。
3. 地球环境大使:让学生自愿报名成为班级的地球环境大使,负责组织环保活动和倡导环保理念。
四、拓展延伸1. 参观博物馆:组织学生去当地的博物馆参观地球科学展览,加深对地球的认识。
2. 观赏科普影片:邀请地质学家或环保专家来学校做专题讲座,增进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
《认识地球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认识地球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https://img.taocdn.com/s3/m/616b7341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33.png)
《认识地球》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能够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地理特征和自然现象,培养对地球的珍爱认识和环境珍爱认识。
一、导入1. 引入话题:请同砚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我们生活的这个蓝色星球——地球。
你们觉得地球是什么样的?它有哪些特点?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2. 提出问题:你知道地球是什么?地球有哪些地理特征?地球上有哪些自然现象?我们应该如何珍爱地球呢?二、探究1. 地球的基本结构-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故里,是一颗位于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
它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层结构组成。
- 地壳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它由岩石和土壤构成,是地球上最薄的一层。
- 地幔是地壳底下的一层,由熔融的岩石构成,温度非常高。
- 外核和内核是地球的内部结构,外核是由液态铁和镍构成,内核是由固态铁和镍构成。
2. 地球的地理特征- 地球表面70%以上是海洋,30%是陆地。
陆地上有山脉、平原、河流、湖泊等地理特征。
- 地球上有七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3. 地球的自然现象- 地球有四季变化、昼夜交替、潮汐现象、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
- 地球上还有气候带、生态系统、地理环境等不同的自然现象。
三、拓展1. 地球的珍爱- 珍爱地球就是珍爱我们自己的故里,我们可以从平时生活中做起,如勤俭用水、减少垃圾、种树造林等。
- 我们还可以参与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珍爱野生动物等,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 环境珍爱认识- 环境珍爱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要认识到地球资源有限、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才能更好地珍爱我们的地球故里。
- 通过进修地球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认识,让他们从小就懂得珍惜地球资源,珍爱环境。
四、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基本结构、地理特征和自然现象,同时也明白了珍爱地球的重要性。
希望同砚们能够从此刻开始,行动起来,为地球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主任:钟国林适用年级:初一年级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第一课时)班级:姓名:组号: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3、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方式。
课前预习1、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哪几个过程?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什么?2、用表面积、平均半径、赤道周长描述地球的大小?3、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方式?并说出运动的中心、方向、周期、产生的地理现象?自学指导认真阅读教材“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运动”,同位合作共同完成。
一、复习反馈:1.什么是地图的三要素?2.如何在地图上判别方向?3.怎样在地图上量算距离?4.如何判别比例尺的大小,以及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范围、内容详略程度之间的关系?5.你能说出地图家族都有哪些成员吗?6.你知道学习地理有哪些基本方法吗?二、讲授新课导入: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
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一)、地球的形状1、自主学习:读“地球的形状”一框内容,完成以下要求。
年级主任:钟国林适用年级:初一年级⑴、“盖天说”、“浑天说”各自的内容是什么?⑵、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经过了哪些大洋?⑶、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什么?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⑴、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那四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⑵、“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⑶、你还能举出那些例子说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探究结论】⑴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宇宙观测、卫星照片→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⑵由麦哲伦率领的环球航行,第一次用铁一般的事实向世人证明了一个真理:地球是圆球形。
⑶①登高望远。
如果地球是平的,且没东西挡着,那应该无论在多高看的都是一样远,但实际是无论在地球上的哪一点,都是登高望远。
所以地球是球形的;②站在海边看远方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等。
③月食的形成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二)、地球的大小1、自主学习:读“地球有多大”一框内容,完成以下要求。
⑴、如何描述地球的大小?⑵、地球的基本数据能够说明什么?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地球的基本数据能够说明什么?【探究结论】⑴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年级主任:钟国林适用年级:初一年级⑵再一次用数据证明了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三)、地球的运动1、自主学习:读“地球的运动”一框内容,完成以下要求。
⑴、地球有哪两种运动方式?中心方向周期产生的地理现象自转公转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⑴、假如地球是完全不动的,地球上有没有昼和夜?地球自转和不自转的结果有什么不同?⑵、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观察: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方向转动?如果从南极上空看,情况又会怎样?【探究结论】⑴假如地球是完全不动的,地球上也有昼和夜。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不自转(完全不动)只会产生昼和夜,不会有更替。
⑵地球的自转,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三、课堂小结:1、地球的真实形状2、地球的表面积、平均半径、赤道的周长3、地球的运动方式年级主任:钟国林适用年级:初一年级四、当堂检测1.下列事实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是( )A.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B.麦哲伦环球航行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D.郑和下西洋2.下列诗句反映的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B.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3.地球的平均半径为______千米。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______ 的不规则的球体。
4.假如地球不自转,地球上是否会有昼夜更替现象?五、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到自己有待加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主任:钟国林适用年级:初一年级第一节认识地球(第二课时)班级:姓名:组号:学习目标1、认识地球仪。
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3、掌握经度、纬度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课前预习1、课本19页活动练习题1、2.。
2、基础训练主干知识预览——地球仪部分自学指导同位合作利用地球仪完成课前预习中的问题一、找已不会、矫正反馈:1.教师课件展示上节的重点图示,指导学生依据图示回顾上节内容:(1)用示意图描述地球的大小(2)用诗词描述大小坐地日行八万里…。
(3)地球的运动方式,方向。
二、新课问题导入出示地球仪,设问,地球仪表面还有这些弧线及其标注的度数,它们分别叫什么名称?作用是年级主任:钟国林适用年级:初一年级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
三、新课教学(一)地球仪上的点和线指导学生展示并转动地球仪,组织学生认识地轴,两极,经线,纬线,南极和北极有什么特点?(二)纬线和纬度课件出示图片1.指导学生据图总结纬线的含义,纬线的特点完成表格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相互关系2.纬度的划分指导学生总结纬度的划分,纬度划分的起始线是,它的纬度是,从赤道向南,北各分,北极和南极各位,赤道以北是,用字母表示;赤道以南是,用字母表示。
纬度分布规律:北纬的度数越向越大,南纬的度数越向越大纬度带的划分人们规定,全球为低纬度地区,为中纬度地区,为高纬度地区3.几条特殊纬线在课本图2-7描出赤道(南北半球分界线),回归线,极圈年级主任:钟国林适用年级:初一年级(三)经线和经度课件出示图片1.指导学生据图总结经线的含义,经线的特点完成表格2.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相互关系3.经度的划分(1)经度的划分规律经度划分的起始线为,由此向东、西各为度,,此线以东是东经,用字母表示,此线以西是西经,用字母表示。
东经和西经的180°是重合的,通常把它称为180°经线。
西经越向越大,东经越向越大。
(2)东西半球的划分a学生读课本找出东西半球分界线。
b提问东经都在东半球,西经都在西半球,对吗?c教师出示东西半球划分示意图,总结东西半球的判定口诀:大大在西,小小在东。
东经度不全在东半球,大于160°E的东经度在西半球;西经度不全在西半球,小于20°w的西经度在东半球。
(3)指导学生认识几条特殊的经线:0°,180°经线,东西经度的分界线;20°W,160°E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四.课堂小结,引领知识回顾,板书地球仪1、地轴和南北两极2、纬线与纬度年级主任:钟国林适用年级:初一年级3、南北半球的划分低、中、高纬度地区的划分4.经线与经度东西半球的划分五.经典练习,当堂达标1.指导学生用红笔描出南北回归线,北极圈,0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南北半球分界线。
2.写出A.B两点的地理坐标六、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到自己有待加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年级主任:钟国林适用年级:初一年级第一节认识地球第三课时经纬网班级:姓名:组号:学习目标1、了解经纬网的概念和作用。
2、能够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3、掌握经纬网辨别方向的方法。
课前预习1、什么是经纬网?有什么作用?2、如何确定地球表面任何地点的地理坐标?自学指导利用地球仪同位合作思考课前预习中的问题。
一、找已不会、矫正反馈:1.教师提问回顾上节内容:(1).经纬线的特点(2).经纬度的划分规律(3).东西半球的划分2.发现问题,教师进行补充讲解与再训练。
二、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在茫茫大海上,一艘船只失事了,救援船只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失事船只?三、新课教学1.讲解经纬网的概念和作用(1)概念:(2)作用:注意:在确定某点位置时,要标注其经度和纬度。
经度要标注东、西经(0︒、180︒除外),纬度要标注南、北纬(0︒除外)。
年级主任:钟国林适用年级:初一年级如图所示:方格状经纬网A点的地理坐标为(、)。
拓展:确定某点地理坐标的方法(1)赤道确定南北纬,纬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标记字母N;向南增大为南纬,标记字母S。
(2)0︒经线(本初子午线)划分东西经。
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标记字母E;向西增大为西经,标记字母W。
2圆弧形经纬网判读圆弧形经纬网判定方法:(1)纬度判定。
首先要弄清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一般有两种方法。
一是看中间的极点,如果是北极就是北纬,如果是南极就是南纬。
二是看地球自转的方向,顺时针是南半球,逆时针是北半球。
(2)经度判定。
以0︒经线为界,按照地球自转的方向来判断,箭头指向东方,0︒经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
注意:表示经纬度方向的字母要写在度数后面。
表示赤道、本初子午线、180︒经线的度数不加表示方向的字母。
3、合作探究在两极图上如何辨别方向?年级主任:钟国林适用年级:初一年级四、课堂小结:利用经纬网确定两点的相对位置。
1.如果两点同时位于东经,度数大的在东;同时位于西经,度数小的在东。
2.如果两点中一点在东经,一点在西经,东经与西经度数之和小于180︒,则东经在东,西经在西;若度数之和大于180︒,则东经在西方,西经在东方。
3.如果两点同时位于北纬,度数大的位于北;同时位于南纬,度数小的位于北。
4.如果两点中一点在北纬,一点在南纬,则北纬在北方,南纬在南方。
五、达标测试1: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A点的经度是___,纬度是___,它位于高中低纬度的__地区。
(2)B点的经度是___,纬度是___,它属于__半球、__半球。
2:下图为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回答。
(1)甲地的经纬度是()A.40︒N,20︒E B. 20︒N, 40︒E C. 40︒S, 20︒W D. 20︒S, 40︒W (2)乙地位于丙地的()A. 东南方向B. 东北方向C. 西南方向D. 西北方向年级主任:钟国林适用年级:初一年级六、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
感到需要加强的地方或不足之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