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方案设计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方案一、课题的提出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绝大多数学生怕作文,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学生最怕作文。
而怕作文的重要原因就是课外阅读少,没有素材积累;没有生活底蕴,缺乏写作热情。
“少年时代的大量阅读,就好比在银行里储蓄,孩子可以终生享用它的‘利息’。
所以对小学生而言,要想真正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必须将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只有读中有写,写中带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所以,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作好“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这篇文章。
为此,我校语文组特提出“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课题研究项目。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小学作文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是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主要是通过阅读和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
著名特级老师丁有宽老师最早提出读写结合训练,强调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思想,克服了长期存在的读写分离的弊端。
2、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适宜引到记忆类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
这就表明: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而后运用的阶段。
3、朱作仁教授在其著述的《阅读心理》中,曾把阅读定义为“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
”并指出这种“意义”,不但指阅读材料内说的“是什么”,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表达的”阅读不仅是自外而内意义的吸收过程,更是写作的基础。
4、心理学研究还指出,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
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
《读写结合,读中学写的探究》课题研究方案
《读写结合,读中学写的探究》课题研究方案邳州市新集小学徐岩一、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
(一)国内前期的的阅读与作文教学的成功经验广东的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用了近三十年的时间进行了“读写结合”研究,形成了独有的读写结合导练教学新体系和“读写结合教学法”,给了我们借鉴。
上海吴立岗教授“素描作文”实验、南京市重点课题《体验性阅读与探究性写作》也证明了阅读与写作是相通的,读与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1、适应解决当前小学作文教学难题的要求目前,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每位学生来说都不是一件难事,而最令他们头疼的就是写作。
指导学生写作也成了一直困扰我们的一大难题。
为此我们也翻阅了许多作文报,作文指导书,试着给学生读范文,讲写作方法,但最后结果仍不尽人意。
2、适应改变教学中读写分离现状的需要长期以来,学生怕作文,感到作文单调枯燥,没内容可写,是苦差使,对写作持消极态度,甚至厌恶作文,感觉不到习作的快乐。
其原因之一就是读写分离。
从阅读方面看,教师应指导学生从理解语言文字,到理解思想内容,再到语言文字表达,这是阅读教学的一般过程,可是,我们的阅读教学往往只有前一个环节。
在进行段落或篇章教学时,比较强调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不注意写作的渗透,或渗透不全面,不注意指导学生探究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认识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
这样,尽管学生学了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都没有或很少从中学到写作知识、写作方法。
没有掌握写作的基本规律,写作时无章可循,无法可依,贸然从事,其结果自然是费力不讨好。
强调理解,忽视表达,致使阅读教学结构残缺不全。
从作文教学方面看,一些教师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
指导学生作文不是授之以渔而授之以鱼。
教给必要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方法是作文指导的重要内容。
可有的教师只字不提,或者讲得笼统空泛,学生似懂非懂,很难进入实战状态。
学生作文时,教师或者把中心、材料、条理甚至重要的段落、词句都安排好,让其用文字记录下来便成了作文;要不就让学生硬性模仿,大段大段的照抄课文或课外读物;再不然,就让学生跟着感觉走,盲目地乱写一通。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式读写结合教学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式读写结合教学研究课题方案一、课题背景:2011版《语文新课标》中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研究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其中特别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XXX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XXX教授在其著述的《阅读心理》中,曾把阅读定义为“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
”并指出这种“意义”,不但指阅读材料内说的“是什么”,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表达”。
因此,阅读不仅是自外而内意义的吸收过程,更是写作的基础。
广东的著名特级教师XXX老师用了近三十年的时间进行了“读写结合”研究,形成了独有的读写结合导练教学新体系和“读写结合教学法”,给了我们借鉴。
阅读与写作是相通的,读与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
而本课题着重于“主题单元式”对读写结合训练进行研究,对于三年级作起始年级,更具实际意义。
二)现状:随着孩子们升入三年级,我发现了这样一种奇怪的征象:在进行浏览教学时,孩子们发言积极,浏览理解的能力也还不错。
但一到作课,孩子们就一个个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段话来,即使能写出来的,也大多是错别字连篇,前言不搭后语。
为什么在浏览课上能言善道的学生,一到了作课就没内容可写了呢?细细想来,我认为传统课堂教学重分析理解,轻积累运用。
有的老师虽然重视积累,但仅仅局限于精美词句,这只是一些消极语言。
课堂上没有创设情境,引导孩子们将消极语言转化为积极语言。
三)基础:实在教材的许多课文都文质兼美,既有着非常精美的文学语言、精巧的作品构思,也饱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体验,凝聚着编写老师的一片心血。
何不让写作锻炼以课文为依托,从“读”悟“写”,以“写”促“读”,进行“读写结合”呢?这样,学生有本可依,有感而发,有内容可写,写作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学生的写作有两大源泉,一个是直接生活,一个是间接生活。
直接生活是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间接生活是学生通过浏览得来的生活。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研究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研究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训练方式,但是很多语文教师没有抓住精髓,导致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运用浮于表面,整体实效性不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模式逐渐发生了变化,摒弃了传统重成绩轻能力的教学理念,更加关注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新的教学理念,有效地提升了语文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小学生进行读写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所以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手段,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主要的教学方式。
在实际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必要性;透过仿写来锻炼语文能力;透过读一读促进读写能力等方面加强对小学生的写作训练,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重点研究了“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必要性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相应的素材,阅读与写作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形成读写结合。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阅读、写作往往是两大难点。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是将关注点放置在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成果、了解写作成果上,却忽视了教会学生怎样写、写什么等,使得部分学生在写作中常常无从下笔、无话可写,对其最终的写作质量、写作效果产生了影响。
另外,在此模式下,学生在理解文章时也会存在过于片面的情况,很难深入性的掌握文章内涵,使得阅读与写作相割裂,难以将语文教学的价值等展现出来。
而“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这一模式的引入,就可以使原本的教学现状得到改善,将阅读内容与文章创作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借助阅读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对思考成果加以創作等,使学生在写作中更具创新性、目的性、参考性等,以在降低其写作难度的同时,也使其掌握更多的写作思路、手法、技巧等,使最终结果一举数得。
小学语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探究
190小学语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探究★ 童忠业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方式的改革,小学语文的教育模式也发生了优良的改变,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小学生们有着良好的影响,使他们更轻松地去阅读和去理解文章中表达的意思。
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学生在阅读理解基础上进行写作训练,其中写作形式不做过多限制,凸显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灵活性、科学性,旨在通过阅读调动学生自主写作积极性,加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效落实阅读理解教学目标。
一、读与写结合模式的存在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为了学生有更好的语文素养,除了读懂之外,其他能力的培养也显得尤为重要,除了阅读更要会写,在阅读中积累的好词汇、好句子也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在学文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感受的融入可以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更便于对语文的阅读理解。
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随着阅读的越来越多,眼界越来越广阔,写作水平的日益提高,对阅读的理解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读与写的结合对学生百利无一害,读与写的结合还培养出学生对语文和对文学的热爱。
老师的教学也不会面临太多的压力。
小学生的阅读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使学生能够充分地了解文章的具体大意,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要科学地划分段落,并且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来进行阅读,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领会文章中作者想表达的意思,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进行读写学习。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策略1、设定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应用目标基于小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语文学习兴趣,加之教师育人能力不尽相同,教师需秉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从教学实况出发,设定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应用目标,旨在打造教学相长的育人环境。
例如,教师在进行《秋天的雨》教学时,为使学生充分利用自主学习时间,顺利完成阅读与写作训练任务,教师需从学生、文章、课标出发,制定科学、可行的教学目标,为充分应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奠定基础,如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理解文章内涵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读后续写”活动,以文章语境为依托,文章中心思想为主线,文章景物描写特点为出发点进行续写,落实“读后续写”的教学目标,继而引导学生掌握灵活运用语文知识的方法,为巩固相关方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教师可鼓励学生记日记,将平日发生的事情及自己的心情记录在日记中,实现日常写作训练的目标。
小学作文读写结合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作文读写结合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优秀作文集2、学生优秀作文集。
3、课题结题报告。
八、课题研究完成时间、阶段及措施. 本课题的研究步骤为三年(2009年元月至2011年12月). (一)研究步骤 ...骑大象的蚂蚁《小学作文读写结合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完成语文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新世纪创新型人材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文教学是对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和思想认识能力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关键是树立“大作文观”。
作文不仅仅是作文课的事,作文的基础在阅读,作文的源泉在生活,作文的成功在大量的练习,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必须加强整合。
我国传统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多读多写”是我们必须吸取的精华,必须继承的优良法宝。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陈师道也说:“为文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
”这些都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因此,作文能力的培养必须坚持面向生活写生活;坚持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丰富实践、开阔视野,与听、说、读紧密结合。
提倡大量阅读,在阅读中积累认识、语言和表达方法,做到“厚积薄发”。
当前,我校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师的教学难点。
部分教师感叹“作文难教”,他们面对着每学期的八篇作文束手无策。
主要表现为:一是口干舌燥讲技巧,学生“还是摸不着道”;二是放任自流自由写,学生“离题又跑调”。
无可奈何之下只好要求学生千篇一律,达到基本要求即可。
学生呢,视作文为畏途,“谈文色变”心理,怕“作文”的阴影一直伴随六年的语文学习,压的学生苦不堪言。
通过我们的调查,学生无话可说,说假、大、空话,抄袭别人的话大有人在,兴趣缺乏,语言贫乏,阻碍着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因此,立足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作文教学也必须走改革创新之路。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发现了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在进行课文教学时,课本上一篇篇精彩的美文,老师和学生都能被深深地打动,学生发言积极,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但一到作课的时候,学生就一个个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段话来,即使能写出来的,也大多是错别字连篇,前言不搭后语。
为什么在阅读课上能言善道的学生,一到了作课就没内容可写了呢?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一是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的书籍数量有限,内容单一。
匮乏的课外阅读量直接导致了学生肚子里没有“墨水”。
第二是新课改后的作课,有些内容远离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无法亲身实践,自然写不出好文章来。
其实材的许多课文都文质兼美,既有着非常优美的文学语言、精巧的作品构思,也饱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体验,凝聚着编写老师的一片心血。
何不让写作训练以课文为依托,从“读”悟“写”,以“写”促“读”,进行“读写结合”呢?这样,学生有感而发,有内容可写,写作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学生的写作有两大源泉,一个是直接生活,一个是间接生活。
直接生活是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间接生活是学生通过阅读得来的生活。
在农村这一特定的环境下,信息相对闭塞,学生的见闻有限,阅读质和量又都不高,进行读写结合是切实可行的,也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一种教学策略。
读写结合是是指在语文教学情境中阅读和写作的相互作用和紧密联系。
我们的任务是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吃透教材,认真地利用我们的教材,扎扎实实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这一思想。
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素材有了,写作兴趣也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让农村学生的作文真正有感而发,有话可写,有情可抒,而不再是生搬硬造,空洞无物的文章。
具体来说,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是:1.阅读品质有待提高现在小学的语文教学鼓励孩子阅读的阅读量基本可以达到要求,但是阅读品质有待提高。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研究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 ,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研究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本身就有着相辅相成和相互渗透的关系,学生将在阅读过程之中掌握写作技巧,也将在写作过程之中夯实阅读之中学到的知识。
而作为教师也应该在核心素养培养的大背景之下,引入读写结合和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这也将为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一、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教学活动开展的必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理念的革新,核心素养培养也成为了小学各个学科教学活动开展的核心所在。
而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来看,主要包含了语言建构与运用,语文思维培养,审美能力培养和文化传承四个方面。
通过读写结合和以读促写教学模式的引入,能够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之中提炼写作技巧,强化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语言建构能力与运用素养的有效途径,而在读写结合教学活动之下,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也将产生全新的理解,完善学生语文知识体系,这也是语文思维培养的具体要求。
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教师的引导也将让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魅力有着更加具体的认知,对我国传承千年的优秀文化加深理解,这也是巩固和强化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传承意识的关键所在,因此可以说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对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一定的必要性[1]。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一)科学合理的运用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更能满足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和以读促写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求。
教材之中选录的文章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文学性,能够成为学生写作的典范,这也为以读促写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阅读习惯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在面对写作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畏难情绪,这也就要求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能够更加科学合理的运用教材,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提炼写作技巧,结合单元主题为学生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写作训练方法,从而达到读写结合和以读促写的教学目标。
《读写结合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读写结合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学生写作能力是语文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随着我国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在素质教育加快发展的新时期,我校学生普遍对写作不感兴趣,学生怕作文,感到作文单调枯燥,没内容可写,是苦差使,感觉不到习作的快乐;教师视作文教学为烦恼。
理论意义: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渗透习作指导,实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既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又是整个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要真正实现读写结合,必须注重阅读教学渗透习作指导的科学设计。
实践意义:本课题的研究尽力挖掘教材的隐性功能,在各种各样的阅读课文教学中,多角度、多元化地进行解读,在感悟文本,内化文本,使学生思维得到开发,情感得到熏陶的基础上,从“写”(说)的角度寻找拓展点,进行求新、求异的说话、写话训练同时,根据各年级儿童年龄特征,在学生读通、读懂,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迁移训练。
进一步实现语文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通道与衔接;引导学生开展丰富有效的读写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促进教师在研究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的持续的发展。
二、拟研究解决的问题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解决我校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读写分家、重阅读轻写作的问题。
2.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解决农村学生怕作文,厌作文,感到作文难,找不到合适的写作材料,无从下笔,写作没有兴趣的问题。
3.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解决教师作文教学枯燥,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
三、研究目标阅读教学中,做到读写结合,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以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促进课内,其研究目标如下:1.探索读写结合、读中学写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写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研究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写作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过分注重课文内容的传授,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开展阅读和写作教学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以阅读为基础,通过阅读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同时在写作过程中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将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旨在探寻其在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方面的实际效果和应用方法。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将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路径,为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1.2 问题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理念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面临着种种问题。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何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理解文本,还能够通过阅读启发自己的写作灵感,并且如何在写作中巩固和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
这些问题不仅挑战着教师们的教学能力,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研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实施“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1.3 研究意义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研究意义在于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综合提升。
通过研究这一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深入了解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教师更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实践,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课例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课例研究》方案课题提出的背景: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叶圣陶认为“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
”从此,“以读促写”的观点占据了作文教学理论的主导地位。
它把阅读作为写作学习的基础或前提,通过阅读教学来促进写作教学。
本课题通过课例研究,旨在探索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整合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目前的阅读教学存在着“学课文”的现象,教师不能很好地挖掘课文中的语文训练点,导致学生不会运用语言文字。
不少学生习作时不会选择材料、组织语言,每学年的16次课内习作,学生远远不能达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找准读写结合点是必要的,也是有其价值的。
课题概念的界定:1.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2.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
3.课例研究:课例研究是以教师的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对一节课的全程描述或其中若干件教学事件的描述,使之形成个人反思的对象、理论研究的素材或他人学习的范例4.小学教学读写结合的课例研究:本课题通过课例研究,探索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整合点,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以便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阅读教学“读写结合”训练点的确定(挖掘训练点)。
2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的实施(设计有效教学环节)。
3.以“课例研究”的方式评价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有效性(实施教学评价)。
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理论价值:本课题的研究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提供了“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课例和经验。
实践意义:一是通过课例研究记录、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经研究、反思,选择适合学生的读写整合点,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水平;第二,教师在研究中对学生学习过程获得的认识,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第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小学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探究
教育界/ EDUCATION CIRCLE2021年第37期(总第461期)▲课程教学【摘要】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开展读写结合教学,能够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为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文章分析了应用读写结合方式的必要性,探索了有效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小学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探究广西百色靖西市教学研究室 黄彩贞一、引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读写结合模式,保证了语文教学质量。
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充分结合阅读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采取更加高效的读写结合教学方式,构建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帮助学生提高读写实践水平。
二、运用读写结合方式的作用“读”指阅读教学,“写”指在教学时能从课文中找到最佳训练点对学生进行有关写的训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水平。
教师如果一味地要求学生阅读某篇文章,为阅读而教阅读,忽视了“课文”这个例子的功能,就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也丢失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本真”。
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品词”“品句”“品章法”,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让学生在品读中习得语言,习得写作方法,进而进行语言表达的迁移运用。
如此读写结合,从读学写,就能以读促写,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运用这样的读写结合方式展开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写作能力,达成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读写结合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深入展开阅读,感受到课文的精髓,感受作者蕴含的情感,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在阅读之后展开写作指导,让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技巧,可以提高其写作能力。
读写结合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促使学生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加以改进,使阅读更加高效,从而快速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探究
1132020.09爱情婚姻家庭 教育观察“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探究冉光波贵州省沿河县官舟镇第四完全小学摘要:文章解释了“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的内涵,并指出了这一教学策略实施的意义,给出了实施这一策略的具体方法是:强化意识,培养习惯;深挖教材,习得方法;课外阅读,夯实读写根基。
关键词:以读促写;语文教学;策略运用“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把阅读与习作有机结合起来,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内涵在“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中,“读的训练”是学生在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的前提下进行的。
当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记忆,这些内容便会形成材料储存在其脑海中。
这样,习作时便可以随时调用。
“写的训练”,是指学生有了一定阅读的量后,通过自己的加工、提炼,将自己的思想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意义(一)课程标准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小学语文教学采用“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纵观小学各学段,学生阅读的兴趣越浓,习得的表达方法越多,习作水平就越高。
由此可见,“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习作能力,从而达成课程目标。
(二)课程改革的需要部编小学语文教材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还专门设置了习作单元,增设了“词句段运用”和“快乐读书吧”。
与以前的教材相比,这些栏目的增设,就是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夯实阅读和习作的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铺好路。
此外,近几年的高考也证明了“得语文者得天下”这一事实。
所以“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是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一种教学模式。
三、“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实施方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既能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更能有效地促进小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读写结合课题实施方案(四篇)
读写结合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名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有效策略的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它承载着语文教学任务的半壁____。
一直以来,语文老师为学生的写作能力苦恼,许多中高年级学生也畏怕写作文,甚至厌恶作文,从而使习作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
崔峦先生说过:“只在作文课上讲作文、写作文,每学期次数有限,学生练习的机会有限,所得肯定有限,要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
在阅读课上,要有练笔的意识和策略,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其实,文本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也是习作训练的直接资源,习作既可以“取其法”,还可以“用其材”。
纵观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比较强调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普遍存在着动嘴多动笔少的现状,即使有读写结合的随文练笔,还存在着千篇一律的“伪练笔”、错过时机的“空练笔”、缺失引领的“浅练笔”等问题。
基于以上认识,我提出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教学策略的研究”的课题。
希望借助该课题的研究达到以下目的:通过研究,进一步更新教师的习作教学观念,促使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提高指导学生习作的能力,也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
通过研究,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从“读写结合”的落点选择与训练策略切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有效地将____运用语言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____,实现读写的有机结合,以求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通过研究,促进学生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的结合起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增加写作素材,减缓作文的坡度,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从小练笔入手,变“要我写”到“我要写”的主观心理变化,最后达到“我爱写”“我会写”的目标。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发现了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在进行课文教学时,课本上一篇篇精彩的美文,老师和学生都能被深深地打动,学生发言积极,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但一到习作课的时候,学生就一个个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段话来,即使能写出来的,也大多是错别字连篇,前言不搭后语。
为什么在阅读课上能言善道的学生,一到了习作课就没内容可写了呢?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一是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的书籍数量有限,内容单一。
匮乏的课外阅读量直接导致了学生肚子里没有“墨水”。
第二是新课改后的习作课,有些内容远离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无法亲身实践,自然写不出好文章来。
其实新教材的许多课文都文质兼美,既有着非常优美的文学语言、精巧的作品构思,也饱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体验,凝聚着编写老师的一片心血。
何不让写作训练以课文为依托,从“读”悟“写”,以“写”促“读”,进行“读写结合”呢?这样,学生有感而发,有内容可写,写作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学生的写作有两大源泉,一个是直接生活,一个是间接生活。
直接生活是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间接生活是学生通过阅读得来的生活。
在农村这一特定的环境下,信息相对闭塞,学生的见闻有限,阅读质和量又都不高,进行读写结合是切实可行的,也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一种教学策略。
读写结合是是指在语文教学情境中阅读和写作的相互作用和紧密联系。
我们的任务是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吃透教材,认真地利用我们的教材,扎扎实实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这一思想。
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素材有了,写作兴趣也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让农村学生的作文真正有感而发,有话可写,有情可抒,而不再是生搬硬造,空洞无物的文章。
具体来说,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是:1.阅读品质有待提高现在小学的语文教学鼓励孩子阅读的阅读量基本可以达到要求,但是阅读品质有待提高。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段“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研究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段“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一直是备受关注和重视的。
这种教学方法旨在通过阅读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在写作过程中巩固阅读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段“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研究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以读促写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学生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写作是一个重要的能力训练。
有时候学生缺乏写作的素材和写作的灵感,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题材的文章,从中获取相关的写作素材。
在读中感悟,通过不同的主题、题材和体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读书、读课文、读文章等形式,培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学会总结和梳理所获取到的信息,从而积累写作的素材和灵感,提高写作的基础。
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相互促进、相互适应的。
通过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深入理解知识,在写作中运用知识。
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理解、分析、归纳和思考,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从而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又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使学生的知识更加深入和扎实。
通过阅读来促进写作,也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阅读是一种获取信息、启发思维的过程。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故事、文章和材料,这些都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启发创作的灵感。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在写作中能够产生更加丰富多彩的作文,使作文更加生动和具有吸引力。
通过阅读促进写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感。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需要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进。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特长,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以读促写,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课题计划
以读促写,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课题计划XXX《以读促写,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课题计划一、问题的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学生怕写作文,成了语文研究中的一大拦路虎!究其原因,作文教学存在着“高”、“难”、“死”三字现象:高”为目标高,不顾学生客观实际,人为的拔高要求,以成人化的标准来要求小学生作文,不仅要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有中心,有条理,还要讲究表达的技巧,结构的安排,真是面面俱到,使学生无所适从。
难”为操作难,两节作文课的时间,教师从审题到中心,从内容到语言,讲得口干舌躁,学生则听得一头雾水,作时更是步骤繁多,选材、提纲、草稿、评议、修改,抄写,教师批改后还得再改,再抄,真是一道没完没了的工程。
死”为形式死,教师常常不愿像准备阅读课那样去创设生动活泼的作文情境,构建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模式,教起来总是走老路,规定要求、圈限思路,形式单一,学生研究不投入。
写作无激情,为作文而作文。
正是上述的“目标过高”、“操作过难”、“形式过死”的作文教学问题使得学生远作文、厌作文、甚至怕作文,更难以达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境界。
因此要让学生爱作文、乐作文,只有改变作文“高、难、死”的现状,改变学生的情感和操作技能,让它变得更加平易近人!根据以上情况,制订“以读促写,课堂讲授中的读写结合”课题研究计划。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1、在阅读材料中,往往有具体的场合、景象和境地,经由过程讲授营造了情感的氛围,使学生如置身其中,会产生相应的体验,情动而辞发,激起了写作动机和兴趣,作文就显得亲切了。
3、可以借鉴文章的材料、词句,文章的材料使学生举一反三,文章的词句准确、新鲜,学生正想试用,这样通过读写结合,解决了学生无米之炊的问题,作文就容易了。
4、读写结合中的作训练,常以练笔的方式悄然出现,它范围小,篇幅短,减缓了作文坡度,当堂完成,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消除了学生心理上对“作文”的恐惧感,学生更易体验成功的乐趣,因此更加平易!三、研究的原则:1、自主性原则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者和认识者,整个研究过程最终是以学生的实践和认识为归宿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方案一、课题的提出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绝大多数学生怕作文,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学生最怕作文。
而怕作文的重要原因就是课外阅读少,没有素材积累;没有生活底蕴,缺乏写作热情。
“少年时代的大量阅读,就好比在银行里储蓄,孩子可以终生享用它的‘利息’。
所以对小学生而言,要想真正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必须将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只有读中有写,写中带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所以,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作好“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这篇文章。
为此,我校语文组特提出“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课题研究项目。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小学作文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是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主要是通过阅读和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
著名特级老师丁有宽老师最早提出读写结合训练,强调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思想,克服了长期存在的读写分离的弊端。
2、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适宜引到记忆类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
这就表明: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而后运用的阶段。
3、朱作仁教授在其著述的《阅读心理》中,曾把阅读定义为“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
”并指出这种“意义”,不但指阅读材料内说的“是什么”,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表达的”阅读不仅是自外而内意义的吸收过程,更是写作的基础。
4、心理学研究还指出,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
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
同时,阅读还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
从这一意义上讲,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则是阅读的发展和提高。
当然,反过来讲,作文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
所以说,阅读与作文,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
读与写,确实存在着有机结合的客观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1、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认读方法,增强学生的认读兴趣,为阅读积累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索出一系列课堂阅读指导方法,使学生乐于读书,善于读书,并学会从读书中积累有利于写作的素材。
3、以读促写,以写带读。
加强对学生的课内阅读指导,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将刻文字的语言、章法、写作技巧自觉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的课堂授课技巧,从而达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课题研究目标。
四、研究对象:1—6年级共12个教学班的语文教学。
五、研究人员的分工及子课题。
研究分工:共分为三个研究小组,各小组的负责人安排本小组的研究进程,并定期召集本小组成员交流研究心得。
子课题1、调查法以问卷、访谈、听课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从而掌握实验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2、观察法以听课、检查、交往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3、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提高相应的理性认识,形成相关的课堂教学范例、教学模式和研究经验。
4、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形成对本课题的有关概念的认识与思考,寻求理论层面的支持,构建理论框架。
5、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边实践、边研究。
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
及时总结反思,对实验过程进行修正完善。
七、实验研究的步骤课题实验研究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8月5月——2008年6月,制定课题实验方案,成立课题组,第二阶段:2008年7月——2009年9月,进行课题研究,并及时进行研讨、交流、总结。
第三阶段:2008年9月­­——2009年10月,总结课题实验的研究成果,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发表有关论文,课题提供有关材料,进行结题鉴定。
八、课题实验研究的组织领导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众所周知,语文课程的任务之一就是积累词汇、运用语言。
因为“丰富的积累,灵活的运用”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
积累的重要性无人不晓,但目前对如何进行实效性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缺乏必要的研究。
具体表现在:1、记忆机械,不重情趣。
以前,积累的主要方式是抄抄写写,切断了记忆储存与理解、感悟、鉴赏的联系,使积累变成了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很大一部分都变成了无效积累,读与写联系不够密切,有的学生书读了不少,但写作能力没有相应的提高。
2、注重内容,忽视方法。
积累指导偏重内容的扩充,忽视了自主积累意识、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更缺乏方法的引导。
读书面太窄,大多是比较浅显的童话故事,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读的较少;读书缺乏思考和体会;读书缺乏积累。
3、读写严重脱节,只为读而读,或只为写而写,读写两张皮。
针对读写方面存在的上述问题,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迫在眉睫。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课程总目标。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那么如何在学生读书与写作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使读与写能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习写呢?为开辟一条省时、快捷、易行的训练渠道,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让学生的作文达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的目的,我校语文教研组确立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教研课题,希望通过课题研究,实现学生“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课程总目标,在阅读写作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二、理论依据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小学作文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是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主要是通过阅读和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
著名特级老师丁有宽老师最早提出读写结合训练,强调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思想,克服了长期存在的读写分离的弊端。
2、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适宜引到记忆类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
这就表明: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而后运用的阶段。
3、朱作仁教授在其著述的《阅读心理》中,曾把阅读定义为“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
”并指出这种“意义”,不但指阅读材料内说的“是什么”,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表达的”阅读不仅是自外而内意义的吸收过程,更是写作的基础。
4、心理学研究还指出,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
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
同时,阅读还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
从这一意义上讲,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则是阅读的发展和提高。
当然,反过来讲,作文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
所以说,阅读与作文,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
读与写,确实存在着有机结合的客观依据。
三、研究方法1、调查法以问卷、访谈、听课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从而掌握实验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2、观察法以听课、检查、交往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3、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提高相应的理性认识,形成相关的课堂教学范例、教学模式和研究经验。
4、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形成对本课题的有关概念的认识与思考,寻求理论层面的支持,构建理论框架。
5、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边实践、边研究。
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
及时总结反思,对实验过程进行修正完善。
四、研究的目标1、通过学习、探索、研究、实践,得出一种从内容上更具开放性、借鉴性;方法上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思维上更具自主性、创新性的读写结合训练方式。
2、这种读写结合训练方式缘于“读”,但又不拘泥于“读”,打破传统阅读教学只“读”不“写”的定式,以课文(文本)为凭借,以积累、理解、运用为前提,以对话、揣摩、品味、体验、感悟、探究为手段,用师生自己的心智和独特视角去积极发掘课文(文本)中的“写”(说)的因素,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写”(说)的拓展、迁移与辐射,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升华情感,历练思维,学会阅读,乐于表达,从而达到读写结合、读中悟写、读中导写、以读促写的教学效果。
五、课题研究具体实施过程:本课题研究时间从(一)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当前我校学生的认读兴趣、阅读习惯、以及写作兴趣状况,深入课堂,掌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阅读和写作的渗透情况,经过深入的分析和反复的讨论,确定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作为研究课题。
(二)、课题启动阶段针对我校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及问卷调查的实际情况,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增进他们对课题的理解和把握,明确各自的研究目标和任务,掌握进行课题研究的基本方式和方法,提高实验人员的科研能力。
然后课题组人员广泛收集国内外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尤其是读写结合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论,分析课题研究的意义及预期目标,成立课题组,落实课题研究责任,拟写课题实验方案,作好课题申报工作。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1.根据总课题的精神和要求,各年级成立相应的子课题研究小组,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工作。
2.选择对课题理解透彻、工作开展到位的老师和班级作为试点,组织好教学观摩和经验交流活动,取得以点带面的效果,推进课题工作的开展。
3.及时收集过程性材料,及时总结实验工作经验,认真做好阶段性小结,及时矫正实验行为(四)总结阶段1.整理实验过程性资料,分析实验过程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归纳总结成功作法和经验,撰写课题实验报告。
2.收集整理实验当中所产生的优秀课题研究论文、优秀教学设计和优秀课堂实录,形成相应的文集和光盘。
3.做好校本教材《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课题研究的的校正、出版工作,推广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