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满江红》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12《满江红》课件(19张PPT)
”“伤春曲”等。双调九十三字。
题
初 知读
感
(1)齐读课文,圈出生字及有理解障碍的词句。 (2)根据课下注释,交流疑惑,理解词的大意。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
朗 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
词 读 小住京华,早又徒是中思秋浙佳节。。为苦篱下将黄花侬开/遍强,秋派容如殊/拭作未。屑蛾四!面眉歌残,终破殊楚,/未八年屑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这一句诗词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一个“莽”字,一句发问,展现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强烈表达了秋瑾极不屑作为女儿身,不甘心受到各种束缚,决心报效国家的愿望。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亲笔为秋瑾题写“巾帼英雄”。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
诗
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 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疏 意通
词
我在北京小住了一段时间,转眼间就又到了中 秋佳节。篱笆下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 刚刚擦洗过一般。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我也 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八年来空想着 故乡浙江的风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 ,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满 江 莽莽人世,我到哪里找到以拯救民族危亡为己任的同道之人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这句话中的“俗子”指的是哪些人呢?
红
作
者 : 秋
有《秋瑾诗词》《秋女士遗稿》等存世。
瑾
秋瑾(1875—1907),原名秋闺瑾,字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中国民主革命烈士。
最新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共21张ppt)
【对比】在形式上,这一组三字短句斩截有力,“列”与 “烈”两字同音,使此句读起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在内 容上,通过身与心的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似 男儿的豪迈气概,表现出“鉴湖女侠”的“竞雄”精神。
默写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 常考
【品词】“肝胆”指关注世事、关心民生的诚心,以及为之奋斗牺牲 的勇气,“因人常热”主要指对封建专制的痛恨,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反问】“俗子”既指丈夫,又指困难当头,所有醉生梦死、阻挠进步力量 的人物。反问句则强烈抒发词人即使不为世人理解也要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
【赏句】一个“莽”字,一句 发问,充分地展现出作者不被 理解的苦闷和彷徨。
【用典】借用白居易的 《琵琶行》典故,抒发 了难觅知音的孤寂。
【用典】运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 破,又反思八年婚姻的“风味”。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品词】“苦”“强派”“殊未屑”等词语强烈表达了词人身 为女子的不甘,既道出了命运的不公,也表现了词人与天命抗 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
上片(女子身躯,殊为不屑):中秋时节,小住京华, 秋容满眼,触景生愁。国家严峻的局势,婚姻家庭的束缚, 都如千斤重担压在词人柔弱的肩头,强烈的不甘流露在字里 行间。
属类,范围。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
因人常热。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男儿的行列,但是我的
译
文 心,却比男子的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一颗真诚的心,常为 别人激动。
莽莽人世。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
音?青衫湿!
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语出白居易诗《琵琶行》: “江州司马青衫湿。”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 满江红 课件(19张PPT)
理解词意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译文:四面的歌声渐歇北京城被八国联军攻陷,八年来徒然地思念着
故乡浙江。
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比喻自己冲破家庭牢笼,同时 更是当时社会环境的写照,暗指当时的国事。当时列强进逼,中国前途危 殆,情况与当年项羽在“四面楚歌”之中败北的情况相似,以此作典, 体 现作者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担忧。
理解词意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译文: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
“肝胆”指关注世事、关心民生的诚心,以及为之奋斗牺牲 的勇气。 “因人常热”就是热血未冷,对封建专制的痛恨,对民生疾 苦的同情,表明作者素有济世情怀。
理解词意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译文: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
写作背景
《满江红》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 之作。 秋瑾嫁给王廷钧,王廷钧用钱捐了个户 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在 寓京期间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
八国联军入侵后,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 和清政府的腐败,而其丈夫无心国事。中秋节, 秋瑾与丈夫发生冲突,她离家出走,寓居北京 客栈,她毅然决心冲破传统枷锁,投身革命, 寻求救国之道。
理解词意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译文: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
多么地不屑。
这句话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表明作者极不屑 女儿身,不甘心受 到各种束缚,决心 报效国家的愿望。
表明词人对女子饱受 压迫、不甘成为男子附 庸的愤慨。这是对封建 礼法的控诉。
理解词意
上阕:对过往生活的回顾, 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请再次朗诵全诗,要求读出节奏、 情感。
第12课《满江红》课件(34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的资助,于1904年4月只身东渡日
本,从此迈出了她人生道路上的
关键一步。
秋瑾在日本三年,两人从无书 信来往,夫妻关系名存实亡。 5
秋瑾东渡日本留学。积
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
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
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
萍浏醴(liú lǐ)起义未果。
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
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
秋瑾对于这桩婚事十分 不满,但在封建社会里 ,儿女的婚事只能依从 父母之命,媒约之言。 1896年,王家彩銮花轿
迎娶秋瑾。
3
王家虽锦衣玉食,但
志趣高尚、性格刚烈的秋
瑾并不喜欢过养尊处优的
生活,更受不了封建家庭
的种种束缚。比自己小两 岁的丈夫王廷钧,在志趣
夫妻二人气质迥异,
、爱好上也与自己毫无共 性格不合,理想不同,感
留下一纸,上书“秋风秋
雨愁煞人”七个字。
30
轩亭口秋瑾广场
“鉴湖女侠”秋瑾生前曾有遗愿
给她的好友徐自华:“埋骨西泠,
与岳武穆相邻。”然而残暴清廷
竟容不下三尺孤坟,短短七年里,
灵柩辗转于绍兴、杭州、湘潭,
迁移了七次,直至辛亥革命胜利,
民国建立,终于遂了“埋骨西泠”
的遗愿。不料新中国建立后,又
秋瑾绝命诗 遭遇四度搬迁。
比男子还要刚烈。
19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算:估算,推想;平生:此生,有生以来 肝胆:真诚的心,性情
推想我此生的性情,经常因为关心他人而热情高涨。
“肝胆”是说“肝胆相照”对人一片赤诚。“因人而 热”是指诗人十分热情,有一副热心肠,为人排忧解 难能竭尽全力而不辞,有古侠义之士的雄风。
词人进一步剖析自己,表明自己是一个直率的人,有 血性的人,热心为社会作贡献的人。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2课《词四首——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共29张PPT)
再读诗歌,请谈谈你还读出 1895年,19岁的她跟随父亲秋寿南来到湖南省湘潭县。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 1903年王廷钧纳资捐得户部主事,秋瑾随王廷钧去北京居往。
了秋瑾怎样的内心感受? 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 1875年生于绍兴一个典型的官僚地主家庭。
赏析句子
四面歌残终破楚
运用汉军破楚的典故,委婉含蓄 地写出了一个封建女子摆脱封建婚姻、 逃脱封建家庭藩篱的不易和喜悦,也 包含着忧国之情。
赏析句子
为篱下黄花开遍
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 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表达了作者 逃脱封建家庭藩篱的自由喜悦之情,也 含蓄地写出了中秋佳节孤身在外的愁苦 孤独。
秋瑾 秋瑾(1875-1907),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 丈夫王廷钧,在志趣、爱好上也与自己毫无共同之处。 1、熟读并背诵秋瑾的诗歌。 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 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 1875年生于绍兴一个典型的官僚地主家庭。 不惧仇人气焰高,频倾赤血救同胞。 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 1903年王廷钧纳资捐得户部主事,秋瑾随王廷钧去北京居往。
相关评论
• 孙中山为秋瑾烈士亲笔题词“巾帼英雄”
树一方志
画工须画云中龙,为人须为人中雄。
hǎo
xīng shān
好将十万头颅血,一洗腥 膻祖国尘。
作业
1、熟读并背诵秋瑾的诗歌。 2、请把你的志向用文字表 述出来。
拓展延伸
前期作品(1891---1904)
秋海棠
咏思 栽植恩深雨露同,
物念 一丛浅淡一丛浓。
赏析句子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直抒胸臆(运用短句,简洁有力), 抒发了作者和男儿比肩的雄心壮志和豪 迈情怀。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 1903年王廷钧纳资捐得户部主事,秋瑾随王廷钧去北京居往。
了秋瑾怎样的内心感受? 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 1875年生于绍兴一个典型的官僚地主家庭。
赏析句子
四面歌残终破楚
运用汉军破楚的典故,委婉含蓄 地写出了一个封建女子摆脱封建婚姻、 逃脱封建家庭藩篱的不易和喜悦,也 包含着忧国之情。
赏析句子
为篱下黄花开遍
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 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表达了作者 逃脱封建家庭藩篱的自由喜悦之情,也 含蓄地写出了中秋佳节孤身在外的愁苦 孤独。
秋瑾 秋瑾(1875-1907),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 丈夫王廷钧,在志趣、爱好上也与自己毫无共同之处。 1、熟读并背诵秋瑾的诗歌。 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 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 1875年生于绍兴一个典型的官僚地主家庭。 不惧仇人气焰高,频倾赤血救同胞。 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 1903年王廷钧纳资捐得户部主事,秋瑾随王廷钧去北京居往。
相关评论
• 孙中山为秋瑾烈士亲笔题词“巾帼英雄”
树一方志
画工须画云中龙,为人须为人中雄。
hǎo
xīng shān
好将十万头颅血,一洗腥 膻祖国尘。
作业
1、熟读并背诵秋瑾的诗歌。 2、请把你的志向用文字表 述出来。
拓展延伸
前期作品(1891---1904)
秋海棠
咏思 栽植恩深雨露同,
物念 一丛浅淡一丛浓。
赏析句子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直抒胸臆(运用短句,简洁有力), 抒发了作者和男儿比肩的雄心壮志和豪 迈情怀。
第12课 词四首 《满江红》课件 (共25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2课
满江红(小住京华)
导入新课
她,本来是可以活的, 却选择了死。她的死, 如一道划破黑夜的闪 电,为后来者照亮了 前路。古城绍兴,解 放路与府横街相接的 闹市区轩亭口,由此 矗立起了一座纪念碑。 她,就是秋瑾!
学习目标
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 握词作的主旨。 2.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体会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4.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思考:词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强派”“殊未屑”强烈表达了 词人极不屑作为女儿身,不甘心受到束 缚,决心报效国家的愿望。
资料链接:
在徐自华为秋瑾撰写的墓志铭中,记述 了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华之后,秋瑾的一 段言论:“人生处世,当匡济艰危,以 吐抱负,宁能米盐琐屑终身其乎?”可 见,秋瑾不屑为女性的背后,正是溢于 言表的爱国之情。
6.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 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思考:结合背景,联系上下文,把 握词句大意。
我平生对国对民赤胆忠心,并常常为 他人、为国家、为民族的忧患而心潮 起伏、热血沸腾。凡夫俗子的胸怀狭 窄,怎么能够理解我呢?英雄的末路 自然是磨难重重。
7.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思考:词句引用典故表达什么意思? 结合词作内容和写作背景,体会结尾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5.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身 与 心 得对比,“列”“烈”两 句读来铿锵有力,写出了词人怎样的 气概?
明确: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 的豪迈气概,这是秋瑾作为“巾帼英 雄”的写照。
资料链接:
在词人的另一次词作《鹧鸪天》也真 切地抒发了她当时的情感:“祖国沉 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 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 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 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满江红(小住京华)
导入新课
她,本来是可以活的, 却选择了死。她的死, 如一道划破黑夜的闪 电,为后来者照亮了 前路。古城绍兴,解 放路与府横街相接的 闹市区轩亭口,由此 矗立起了一座纪念碑。 她,就是秋瑾!
学习目标
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 握词作的主旨。 2.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体会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4.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思考:词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强派”“殊未屑”强烈表达了 词人极不屑作为女儿身,不甘心受到束 缚,决心报效国家的愿望。
资料链接:
在徐自华为秋瑾撰写的墓志铭中,记述 了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华之后,秋瑾的一 段言论:“人生处世,当匡济艰危,以 吐抱负,宁能米盐琐屑终身其乎?”可 见,秋瑾不屑为女性的背后,正是溢于 言表的爱国之情。
6.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 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思考:结合背景,联系上下文,把 握词句大意。
我平生对国对民赤胆忠心,并常常为 他人、为国家、为民族的忧患而心潮 起伏、热血沸腾。凡夫俗子的胸怀狭 窄,怎么能够理解我呢?英雄的末路 自然是磨难重重。
7.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思考:词句引用典故表达什么意思? 结合词作内容和写作背景,体会结尾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5.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身 与 心 得对比,“列”“烈”两 句读来铿锵有力,写出了词人怎样的 气概?
明确: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 的豪迈气概,这是秋瑾作为“巾帼英 雄”的写照。
资料链接:
在词人的另一次词作《鹧鸪天》也真 切地抒发了她当时的情感:“祖国沉 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 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 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 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满江红》精品课件
投身革命,报效国家,豪情万丈 。
请任选角度赏析下面的词句。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①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 作者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 漓尽致。②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 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词人的抱负和思 想感情的转变,表达了她虽然身为女儿身,但反抗 压迫追求解放的决心绝不会比男子差,反映了她在 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苦苦挣扎的现状。
3. 如何理解“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殊未屑!”这句话?
“殊未屑”表明作者并不留恋贵 妇人的生活,相反持蔑视的态度 。
4. 词中哪一句体现了词人虽不是男 儿,心却比男儿刚正,常常为他人而 激动、激昂?
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5.“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一句用了什么典故?
出自白居易《琵琶行》 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 极言作者对自己前途的忧虑 。
借用李清照《醉花阴》词句。“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秋。季佳的节景又重色阳仿,佛玉擦枕拭纱厨过,一半般夜凉 初透。 东篱把明酒净黄。昏运后,用有了暗通香感盈的袖。修辞莫手道不法 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作品表面上是
写深秋佳节孤独寂寞的心绪,实则表达了重阳节 思念丈夫的心情。“人比黄花瘦” 用来比喻人憔 悴,暗示相思之深。
秋瑾是著名的近代民主革命志 士。1875年生于绍兴的一个典 型的小官僚地主家庭。其父秋 寿南曾任湘乡县督销总办。秋 瑾兄妹四人,秋瑾稍大即入家 塾,受封建教育,念的是《三 字经》、《百家姓》、《神童 诗》等,但她爱读的却是诗词、 明清小说和笔记传奇。
王家虽锦衣玉食,但志
趣高尚、性格刚烈的秋 瑾并不喜欢过养尊处优 的生活,更受不了封建 家庭的种种束缚。比自 己小两岁的丈夫王廷钧, 在志趣、爱好上也与自 己毫无共同之处。她叹 息道:“琴瑟异趣,伉 俪不甚相得。”王廷钧 一不好读,二不务正业,
请任选角度赏析下面的词句。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①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 作者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 漓尽致。②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 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词人的抱负和思 想感情的转变,表达了她虽然身为女儿身,但反抗 压迫追求解放的决心绝不会比男子差,反映了她在 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苦苦挣扎的现状。
3. 如何理解“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殊未屑!”这句话?
“殊未屑”表明作者并不留恋贵 妇人的生活,相反持蔑视的态度 。
4. 词中哪一句体现了词人虽不是男 儿,心却比男儿刚正,常常为他人而 激动、激昂?
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5.“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一句用了什么典故?
出自白居易《琵琶行》 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 极言作者对自己前途的忧虑 。
借用李清照《醉花阴》词句。“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秋。季佳的节景又重色阳仿,佛玉擦枕拭纱厨过,一半般夜凉 初透。 东篱把明酒净黄。昏运后,用有了暗通香感盈的袖。修辞莫手道不法 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作品表面上是
写深秋佳节孤独寂寞的心绪,实则表达了重阳节 思念丈夫的心情。“人比黄花瘦” 用来比喻人憔 悴,暗示相思之深。
秋瑾是著名的近代民主革命志 士。1875年生于绍兴的一个典 型的小官僚地主家庭。其父秋 寿南曾任湘乡县督销总办。秋 瑾兄妹四人,秋瑾稍大即入家 塾,受封建教育,念的是《三 字经》、《百家姓》、《神童 诗》等,但她爱读的却是诗词、 明清小说和笔记传奇。
王家虽锦衣玉食,但志
趣高尚、性格刚烈的秋 瑾并不喜欢过养尊处优 的生活,更受不了封建 家庭的种种束缚。比自 己小两岁的丈夫王廷钧, 在志趣、爱好上也与自 己毫无共同之处。她叹 息道:“琴瑟异趣,伉 俪不甚相得。”王廷钧 一不好读,二不务正业,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满江红》课件(共23张PPT)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 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 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殊未 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 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四句是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一幅巾帼 英雄的形象。 “身与心、列与烈” 运用谐音和意义不同 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 想感情的转变。在铿锵有力的自白中投射 出词人不甘于现状的慷慨激情,更是词人 力图冲破闺阁束缚,誓超男子的真实写照。
列:属列,范围 烈:刚烈
算平生:想想平日 肝胆:指真诚的心 因人常热:为别人而屡屡激动。
俗子胸襟:俗人心胸(狭窄) 末路:无路可走 磨折:经受磨难挫折
莽红尘:莽莽人世 青衫湿:指因悲叹无知音而 落泪。
下片: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 衫湿!
为篱下:在篱笆下 拭:擦
歌残:歌声渐渐消散 独:独自 浙:指浙江
八年风味独思浙:应为“独思浙八年风味”的倒装。
侬:我 强派:强迫 蛾眉:长长而略弯的眉毛, 借指女子,词中指贵妇人身份。殊未屑:很不屑
上片:小住京华①,早又是、中秋佳节。为 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 ②,八年风味徒思浙③。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④,殊未屑!
我在京城小住一段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 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 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 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 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 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 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 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词四首—满江红》PPT【新版】名师课件
最新版本说课稿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 )《词 四首— 满江红 》PPT【 新版】 名师pp t课件 (优选 )
最新版本说课稿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 )《词 四首— 满江红 》PPT【 新版】 名师pp t课件 (优选 )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
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
mǎnɡ
指因感叹无知音而落泪。语出白居易 诗《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
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莽莽人世。
最新版本说课稿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 )《词 四首— 满江红 》PPT【 新版】 名师pp t课件 (优选 )
最新版本说课稿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 )《词 四首— 满江红 》PPT【 新版】 名师pp t课件 (优选 )
最新版本说课稿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 )《词 四首— 满江红 》PPT【 新版】 名师pp t课件 (优选 )
最新版本说课稿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 )《词 四首— 满江红 》PPT【 新版】 名师pp t课件 (优选 )
课文讲解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 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 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在京城居住的时间不长,,转眼间又到了中秋佳节。 因为花圃篱笆下面的菊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 擦洗过一般。四周唱响的楚歌逐渐停歇,终于把楚军攻 破歼灭了,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结 婚以来八年的感情,只思念自己的故乡浙江。我为上天 强行使我成为女子而苦恼,对自己的女性身份很不顾惜 !
最新版本说课稿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 )《词 四首— 满江红 》PPT【 新版】 名师pp t课件 (优选 )
用典
写词人的身世之感。
第12课《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共15张)语文九年级下册
四面歌残终破楚
比喻国破
①典故、比喻②既指国破,表明 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③也 比喻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④表 达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心。
八年风味徒思浙。 思念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①借代②“殊未屑”写了词人虽然过 着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反而加以蔑 视③既道出命运的不公,也表现了词人意 欲突破家庭束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 思想感情。
满 江 红
满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江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
红
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 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
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
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背景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 职,秋瑾随夫入京。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 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 ,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 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 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 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 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下片: 思虑未来前途,立志报国 的满腔热血,但知音难觅
的孤寂和苦闷。
主旨
这首词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 清新。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 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 心情,真切而感人。
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 投身革命的雄心壮志。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 磨难挫折。具有自我宽慰之情。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直抒胸臆
典故、直接抒情②借用白居易青衫湿的 典故③写出了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 苦闷、孤独之情,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迷 茫,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怀之情。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2.4《满江红》精品说课课件ppt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带领军队,驾战 车直捣敌人巢穴。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壮志饥餐”和 “笑谈渴饮”都是岳 飞的激愤之语,夸张 手法的运用进一步表 达了对女真族统治集 团蹂躏中原,涂炭生 灵的切齿之恨和战胜 强敌的决心。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以此收尾,既表达 “精忠报国” 的 思想,同时也再次强调了收复失地的坚 定决心,情调激昂,感人肺腑。
上片小结
抒写作者渴望为国杀 敌立功的情怀和抱负。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靖康,是宋钦宗赵桓的年号。其父宋徽宗, 得知金兵入侵的消息,吓的急忙将皇位传给太 子(钦宗),想南下避难。钦宗即位,改元靖 康。就在这一年底,金兵攻入,掠夺宋宫廷、 国库和民间的金银财帛后,于靖康二年四月俘 虏徽、钦二帝北撤,北宋自此灭亡。这就是岳 飞说的“靖康耻”。岳飞认为,靖康大耻至今 未雪,臣子之恨,何时泯灭?用反诘句,以加 强语气,表现了与敌人的仇恨不共戴天。
读经典
•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尤其要读出词句内部的停顿。。
• 时间:2分钟
诗词赏析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 雨歇。
愤怒得头发直竖冲开高冠,凭借着栏杆之处, 潇潇的雨声刚好停歇。
词人独自登楼凭栏眺 望,想到中原,山河 破碎,二帝被掳,生 灵涂炭。于是按不住 心头之恨而怒发冲冠。
岳家军纪律严明:
岳
冻死不拆屋,
饿死不掳掠。
飞
撼撼流 岳山传
抗
家易一金
军,句军
难 话中
金
。:
指挥战争 126场,未 尝一败,常 胜将军
杭州岳王庙岳 飞郾城大捷壁
画
• 岳飞不满千人,与 金军十万抗战,收 复今天的宜兴。岳 飞率百余轻骑偷袭 金军。杀金军将领 千户一级高官175人, 使金军伏尸数十里。 斩首两千人。可见 岳飞战斗力之强。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满江红》精品课件PPT文档共30页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 册第12课《满江红》精品课件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满江红》精品课件
• 此处引用唐代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 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诗意,抒发 了词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
冲破家庭的束缚本该开心才对, 作者为什么还“青衫湿”?
• 明确:因为作者虽是女子,但“心却比, 男儿烈”,所以能冲破家族牢笼,然而离 开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何处才能寻找 到知音呢?又将会受到怎样的折磨?想到 这一点,作者不觉伤心落泪。
第12课 满江红
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握词作的主旨。 2.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体会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词
满江红是一种生长在水田或
牌 池塘中的小型浮水植物。秋冬时 节,它的叶内含有很多花青素,
名 群体呈现一片红色,所以叫作满 江红。
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 “满江红慢”、“念良游” 、“烟波
•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 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 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 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 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 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概括文章的内容
• 上片:回顾过往生活
下片:思虑未来前途
玉”、“伤春曲”、“怅怅词”等。代表
作品有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辛弃 疾《满江红·敲碎离愁》等。
生平简介
秋瑾(1875—1907)
1875年生于绍兴, 原名闺谨,字璿卿,自 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
汉侠女儿。浙江山阴 (今绍兴)人。是我国 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
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写作背景
•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 随夫入京。
词的概括下片的大意
• 下片写作者虽有凌云壮志, 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衫。
•
冲破家庭的束缚本该开心才对, 作者为什么还“青衫湿”?
• 明确:因为作者虽是女子,但“心却比, 男儿烈”,所以能冲破家族牢笼,然而离 开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何处才能寻找 到知音呢?又将会受到怎样的折磨?想到 这一点,作者不觉伤心落泪。
第12课 满江红
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握词作的主旨。 2.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体会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词
满江红是一种生长在水田或
牌 池塘中的小型浮水植物。秋冬时 节,它的叶内含有很多花青素,
名 群体呈现一片红色,所以叫作满 江红。
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 “满江红慢”、“念良游” 、“烟波
•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 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 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 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 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 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概括文章的内容
• 上片:回顾过往生活
下片:思虑未来前途
玉”、“伤春曲”、“怅怅词”等。代表
作品有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辛弃 疾《满江红·敲碎离愁》等。
生平简介
秋瑾(1875—1907)
1875年生于绍兴, 原名闺谨,字璿卿,自 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
汉侠女儿。浙江山阴 (今绍兴)人。是我国 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
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写作背景
•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 随夫入京。
词的概括下片的大意
• 下片写作者虽有凌云壮志, 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衫。
(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12课词四首之《满江红》优质课件
借用典故充分表达了自己知音难觅的孤寂与苦闷
秋瑾的青衫之泪不是消极的自怨自艾,而是积极的上下求索。 1904年夏,秋瑾东渡日本留学,结识了很多革命志士。当年中秋 节,在日本创立了《白话》月刊,发出了中国妇女解放的先声。
1939年周恩来题词“勿 忘鉴湖女侠之遗风”
孙中山为秋月9日,吴玉 章为秋瑾烈士题词
满江红 词牌名
秋瑾(1875—1907),字璇卿,号竞雄, 别署鉴湖女侠。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中 国民主革命烈士。她的作品基调高昂,语言 刚健清新。有《秋瑾诗词》《秋女士遗稿》 等存世。
《满江红》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时 作者与丈夫寓居北京,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 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却无心国事。中 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 京。后虽由吴芝瑛出面调解,但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 笼,投身革命。
再读诗歌,思考以下问题: 1.“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在词中有什么作用?
表现中秋景色的清秀明丽,用典含情,把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表达喜悦之情的内容和李 清照“人比黄花瘦”中表达冷落之感的句子杂用在一起 ,表达了词人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既有冲破羁绊 的喜悦,也有佳节独寓客栈、青春蹉跎的失落感和幽怨 之情。
从狭义上理解,这里的“俗子”指是秋瑾的丈夫王廷 钧。 从广义上理解,“俗子”还指那些国难当头,依然醉 生梦死、阻挠进步力量的世俗之人。
7.在下片中,作者为什么会“青衫湿”?
因为作者虽是女子,“心却比,男儿烈”,世间的凡夫俗子, 谁能知晓自己的理想抱负?英雄人物在失意潦倒、前途黯淡之 际要经受诸多折磨。世界这么大,可哪里能寻觅到相知相愁的 知音呢?想到这一点,作者不觉伤心落泪。
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喊出“巾帼不让须眉”的心声;用“身”与 “心”的对比,突出了英雄气概。
秋瑾的青衫之泪不是消极的自怨自艾,而是积极的上下求索。 1904年夏,秋瑾东渡日本留学,结识了很多革命志士。当年中秋 节,在日本创立了《白话》月刊,发出了中国妇女解放的先声。
1939年周恩来题词“勿 忘鉴湖女侠之遗风”
孙中山为秋月9日,吴玉 章为秋瑾烈士题词
满江红 词牌名
秋瑾(1875—1907),字璇卿,号竞雄, 别署鉴湖女侠。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中 国民主革命烈士。她的作品基调高昂,语言 刚健清新。有《秋瑾诗词》《秋女士遗稿》 等存世。
《满江红》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时 作者与丈夫寓居北京,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 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却无心国事。中 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 京。后虽由吴芝瑛出面调解,但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 笼,投身革命。
再读诗歌,思考以下问题: 1.“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在词中有什么作用?
表现中秋景色的清秀明丽,用典含情,把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表达喜悦之情的内容和李 清照“人比黄花瘦”中表达冷落之感的句子杂用在一起 ,表达了词人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既有冲破羁绊 的喜悦,也有佳节独寓客栈、青春蹉跎的失落感和幽怨 之情。
从狭义上理解,这里的“俗子”指是秋瑾的丈夫王廷 钧。 从广义上理解,“俗子”还指那些国难当头,依然醉 生梦死、阻挠进步力量的世俗之人。
7.在下片中,作者为什么会“青衫湿”?
因为作者虽是女子,“心却比,男儿烈”,世间的凡夫俗子, 谁能知晓自己的理想抱负?英雄人物在失意潦倒、前途黯淡之 际要经受诸多折磨。世界这么大,可哪里能寻觅到相知相愁的 知音呢?想到这一点,作者不觉伤心落泪。
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喊出“巾帼不让须眉”的心声;用“身”与 “心”的对比,突出了英雄气概。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满江红》课件
秋瑾的创作
• 秋瑾短促的一生创作了很多诗词。现在《秋瑾集》收存诗、词、 歌二百二十多首,另有集外佚诗约十五首,攻二百四十余首。如 以1904年东渡日本为界,其诗作可分为前后期。 • 前期:1891-1904 • 后期:1904-1907
新知讲解
前期主要是咏物写景、感事抒 怀、思念亲友之作。 后期主要是抒发立志改天换地 的革命豪情,充满了对祖国前 途的深切忧虑。
苦闷思变 忧虑矛盾
英雄当磨斩
何处觅知音
作业布置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积累该诗的名句并赏析
课堂练习
评价秋瑾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试联系诗歌 内容加以分析。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 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 淋漓尽致。“平生肝胆”“英雄末路”等词句脱口而出,不假雕饰, 显得清新自然,却又刚健质朴。而结语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知音难觅、 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秋瑾是著名的近代民主革命志士。1875年生于绍 兴的一个典型的小官僚地主家庭。其父秋寿南曾 任湘乡县督销总办。秋瑾兄妹四人,秋瑾稍大即 入家塾,受封建教育,念的是《三字经》、《百 家姓》、《神童诗》等,但她爱读的却是诗词、 明清小说和笔记传奇。
秋 瑾 的 家 庭
秋瑾的爱情与婚姻
1895年,19岁的她跟随做官的 父亲秋寿南来到湖南省湘潭县 。秋寿南在当地结识了湘潭首 富、曾国藩的表弟王殿丞。王 见秋瑾生得秀美端庄,聪慧可 爱,就托媒人送礼给儿子王廷 钧提亲。
新知讲解
秋瑾对于这桩婚事十分不满 ,但在封建社会里,儿女的 婚事只能依从父母之命,媒 妁之言。1896年4月20日,王 家彩銮花轿吹吹打打把秋瑾 迎了过去。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下词四首《满江红.秋瑾》优质课件 PPT
庭,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
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
为。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
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
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中国
女报》,宣传革命。后回绍兴组织
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
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
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
秋瑾(1877-1907)
• 秋瑾又是中国近代文学 史上杰出的女才子,其 诗词既有女子的“柔婉 细腻”,又有男儿的 “豪迈劲爽”,刚柔相 济,阴阳相和,体现了一 种“中和之美”和独具 魅力的“女性情怀”。
二百四十余首。如以1904年 东渡日本为界,其诗作可分 为前后期。
感事抒怀、思念亲友之 作。
后期主要是抒发立志改
• 前期:1891-1904 • 后期:1904-1907
天换地的革命豪情,充 满了对祖国前途的深切
忧虑。
写作背景: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 职,秋瑾随夫入京。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 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 ,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 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 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 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 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 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 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 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练习检测
1.“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中“终 破楚”指什么? 这一句 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比喻自己冲破家庭的牢笼,表达了作者冲破家庭的 牢笼的喜悦心情。 2.“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中“娥眉” 指什么?这一句 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原指女子细长而弯的眉毛。这里用为女子的代称。 不能做男儿的遗憾之情。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满江红》精品课件
词中典故
③“不因人热”。因:依靠。汉时梁 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比喻为人孤僻 高傲。也比喻不依赖别人。典故出自《东 观汉记·梁鸿传》:“比舍先炊已,呼鸿 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 。’灭灶更燃火。”此处反用其语“因人 常热”,有“处冷地而举热肠”(秋瑾《 致琴文书》)之义。惟其如此。才有了她 愤然东渡,献身革命事业的豪然壮举;才 有了“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誓把革命进行到底的撼人气概。
赏析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 儿烈!”这四句深入浅出,是鉴湖女 侠的自我写照,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 ,生动地在我们眼前展开,作者运用 “列与烈”两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 着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 想感情,正是上接“苦将侬,强派作 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 想发展。
主旨
这首词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 。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 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 切而感人。
王家虽锦衣玉
食,但志趣高尚、
性格刚烈的秋瑾并
不喜欢过养尊处优
秋瑾的革命志
的生活,更受不了 封建家庭的种种束 缚。比自己小两岁
向与理想,不仅得 不到丈夫的理解与
的丈夫王廷钧,在 支持,反而遭到他
志趣、爱好上也与 的训斥:“这是男
自己毫无共同之处 。她叹息道:“琴 瑟异趣,伉俪不甚
人的事情,你休胡 思乱想。”秋瑾也
(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 投身革命的雄心壮志。)
相关评论
• 1939年 周恩来 题词“ 勿忘鉴 湖女侠 之遗风 ”。
相关评 论
• 孙中山为秋瑾烈士题词“ 巾帼英雄”
相关评论
• 1958年9 月9日, 吴玉章为 秋瑾烈士 题词。
秋瑾绝命书
第12课《满江红》课件(34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的资助,于1904年4月只身东渡日
本,从此迈出了她人生道路上的
关键一步。
秋瑾在日本三年,两人从无书 信来往,夫妻关系名存实亡。 5
秋瑾东渡日本留学。积
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
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
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
萍浏醴(liú lǐ)起义未果。Biblioteka 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
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
“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 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12
四面歌残终破楚, 八年风味独思浙。
四周唱响的楚歌逐渐停歇了,终于把楚 军攻破歼灭。结婚以来八年的感受,只思念 自己的故乡浙江。
这两句写国家和个人的处境
13
四面歌残终破楚, 八年风味独思浙。
据《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楚汉两军在垓下 决战,汉军和诸侯的军队把项羽的军队层层包围 起来,夜间四面的汉军都唱起了楚地的民歌。项 羽惊恐地说:“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楚军的斗志被瓦解,终于被全歼。
同之处。她叹息道:“琴 瑟异趣,伉俪不甚相得。 ”王廷钧一不好读,二不
情疏远。光绪二十六年( 1900),王廷钧捐巨资成
务正业,每天游手好闲, 了一名京官(户部主事)
吃喝玩乐。
,秋瑾随同丈夫一起来到
北京居住。不久,因为八
国联军入侵北京,又回到
湖南躲避战乱。
4
光绪二十九年,(
1903),王廷钧回京复职
秋瑾
1
(1877-1907)
生平简介
秋瑾,原名秋闺瑾,字 璿xuán卿(璇卿),号 竞雄,别号鉴湖女侠。 祖籍浙江山阴。(今绍 兴市),出生于福建厦 门。蔑视封建礼法,提 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 兰,秦良玉自喻。性豪 侠,习文练武,喜男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侍从头、收拾旧山河”。把收复山河的宏愿, 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 读了这首词,使人体会,只有胸怀大志,思想 高尚的人,才能写出感人的词句。在岳飞的这 首词中,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 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
课堂检测
1、按要求填空。 (1)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中“_为____ _篱_下__黄__花__开__遍”一句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 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 重失落感和幽怨之情。 (2)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中表明作 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反而蔑视的句子是: “__四__面__歌__残__终__破__楚__,__八__年__风__味__徒__思__浙__。__苦__将____ __侬__强__派__作__蛾__眉__,__殊__未__屑”!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 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 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 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整体把握
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主要表达了作者初离家庭时的矛 盾心情,别具匠心。
今天我们来学习她的《满江红》,体会她 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
作者简介
秋瑾,原名秋闺瑾,字璿(xuán)卿,号 竞雄,别号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 绍兴市),出生于福建厦门。蔑视封建礼法, 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 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曾自费东渡日 本留学。她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和妇女解放 运动的先驱,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 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 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1907年,她与 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 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 于绍兴轩亭口,时年32岁。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 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 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 阙。
拓展延伸 这首词感情激荡,气势磅礴,风格豪放,
结构严谨,一气呵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代 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 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 心和乐观主义精神。
满江红
学习目标
1、了解秋瑾及其生平经历,了解创作背景。朗读并 背诵全词。 2、理解这首词中用典手法的运用。 3、体会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初一学过一首叙事诗,认识
了一位巾帼英雄,你知道她是谁吗? 是深明大义、智勇双全的木兰。今天我们
来认识另一位巾帼英雄——秋瑾。虽是弱女子, 她身上却有让许多男子汗颜的为国为民的豪情 壮志和英雄气概。她积极参加反对满清的革命 活动,被捕后被敌人严刑拷打却坚贞不屈,最 后英勇就义。她是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 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 做出了巨大贡献。
秋瑾的经典名言语录。
(1)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 (2)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3)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4)死生一事付鸿毛,人生到世方英杰。 (5)芸芸众生,谁不爱生?爱生之极。进 而爱群。
拓展延伸
赏析岳飞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 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 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 切!
秋瑾还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杰出的 女才子,她短促的一生创作了很多诗词。 前期主要是咏物写景、感事抒怀、思念 亲友之作;后期主要是抒发立志改天换 地的革命豪情,充满了对祖国前途的深 切忧虑。现在《秋瑾集》收存诗、词、 歌二百二十多首,另有集外佚诗约十五 首,共二百四十余首。
其诗词既有女子的“柔婉细腻”, 又有男儿的“豪迈劲爽”,刚柔相济, 阴阳相和,体现了一种“中和之美”和 独具魅力的“女性挣脱家庭束缚 初离家庭的 实现自立愿望 矛盾心情
有凌云壮志 但知音难觅
胸怀保家卫 国的志向
匡扶天下 救民水火
板书设计
满江红
上片: 回顾过往生活 下片: 思虑未来前途
用典
摆脱 世俗
走向 革命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 虽安,忘战必危.
——《司马法》
推荐阅读: 《宋词精选赏析》
合作探究
你从“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 折”获得哪些启示?
(1)要有远大的理想。
(2)人在遭遇挫折时,需要有承受磨难 的勇气,将磨难当成是一种人生历练, 正如苏格拉底所说“逆境是磨练人的最 高学府”。
合作探究
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 湿”。
引用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 青衫湿”的典故,(或直抒胸臆),抒发 了作者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 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背景链接
这首词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时所作,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 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 而其丈夫无心国事。中秋节时,秋瑾与丈夫 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 门外泰顺客栈。后虽由吴芝瑛出面调解,但 秋瑾下定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 久便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便是她在中秋节 的述怀之作。
疏通文意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 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 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合作探究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 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 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 种愿望或情感。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 到很好的修辞效果。能显得既典雅风趣 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 简意赅、辞近旨远。
合作探究
主旨
本词通过生动流利的语言,抒发了 作者对寄生无聊生活的厌倦,和对冲出 封建束缚,为祖国的前途命运而奋斗的 强烈向往,表达作者匡扶天下,救民水 火的凌云壮志。
课堂检测
2、下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句中终破 楚指的是词人想冲破家庭的牢笼。 B.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此句写词人虽然 过着贵妇的生活,但她并不留恋,反而加以蔑视。 C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词人想到离家之后知音难觅,心中顿生后悔之情, 禁不住伤心落泪。 D.这首词格调高昂,语言刚建清新,通过层层表 述,曲折地反映了词人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心 情。
课堂检测
3、冲破家庭的束缚本该开心才对,作者 为什么还“青衫湿”?
因为作者虽是女子,但“心却比,男 儿烈”,所以能冲破家族牢笼,然而离开 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何处才能寻找到 知音呢?又将会受到怎样的折磨?想到这 一点,作者不觉伤心落泪。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本课小结
合作探究
怎样理解“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肝胆”是说“肝胆相照”对人一 片赤诚。“因人而热”是指诗人十分热 情,有一副热心肠,为人排忧解难能竭 尽全力而不辞,有古侠义之士的雄风。
合作探究
怎样理解“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 当磨折”?
“俗子”指凡夫俗子,市侩平庸之辈, 这样的人岂能了解忧国如焚的作者的内心 世界?“英雄”是指胸怀壮志勇于实践之 人,作者用以自比。有志气的文人肝胆相 照的胸襟,常常是不被人理解的。那些心 胸狭窄的俗人怎么能够明白我的心意?自 古英雄衰弱的时候总是要受尽痛苦折磨的。
合作探究 归纳这首词所用的典故。
(1)“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 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表达自己的矛盾心情,既有冲破羁绊的喜悦, 又有佳节独宿客栈、青春蹉跎无可奈何的失落 幽怨之情。 (2)“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又用《史记·项 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 终于冲破家庭牢笼,挣脱这封建婚姻的束缚。 (3)“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 湿”出自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 衫湿”,极言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下阕写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 觅,不觉泪湿衣襟。
合作探究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这两句 包含了哪些信息?
“小住京华”是说在京居住时间未 久,“早有是”三个字,十分传神地把 作者对时光飞逝、年华灰度的可郁全都 暗暗泄漏出来
这两句简洁地交代了写作的地点, 时间和作者的心绪。
合作探究
品味“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合作探究
有人评价秋瑾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 健清新”,试联系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 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 得淋漓尽致。 “平生肝胆”“英雄末路”等 词句脱口而出,不假雕饰,显得清新自然, 却又刚健质朴。而结语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知 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
检查预习
字音字形
为(wèi) 侬(nóng)
拭(shì) 莽(mǎnɡ)
朗读停顿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 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 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 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 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 觅知音?青衫/湿!
前一句借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 破楚的历史典故,来比喻我们的祖国在帝 国主义列强的进逼下,在清政府的腐败统 治下,如不奋起力救,将危在旦夕;后一 句说作者在浙江时过着貌似贵妇的生活, 实则处于被奴役的地位。要吸取教训,奋 起自救,挣脱这封建婚姻的束缚。
课堂检测
1、按要求填空。 (1)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中“_为____ _篱_下__黄__花__开__遍”一句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 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 重失落感和幽怨之情。 (2)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中表明作 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反而蔑视的句子是: “__四__面__歌__残__终__破__楚__,__八__年__风__味__徒__思__浙__。__苦__将____ __侬__强__派__作__蛾__眉__,__殊__未__屑”!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 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 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 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整体把握
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主要表达了作者初离家庭时的矛 盾心情,别具匠心。
今天我们来学习她的《满江红》,体会她 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
作者简介
秋瑾,原名秋闺瑾,字璿(xuán)卿,号 竞雄,别号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 绍兴市),出生于福建厦门。蔑视封建礼法, 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 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曾自费东渡日 本留学。她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和妇女解放 运动的先驱,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 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 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1907年,她与 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 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 于绍兴轩亭口,时年32岁。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 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 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 阙。
拓展延伸 这首词感情激荡,气势磅礴,风格豪放,
结构严谨,一气呵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代 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 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 心和乐观主义精神。
满江红
学习目标
1、了解秋瑾及其生平经历,了解创作背景。朗读并 背诵全词。 2、理解这首词中用典手法的运用。 3、体会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初一学过一首叙事诗,认识
了一位巾帼英雄,你知道她是谁吗? 是深明大义、智勇双全的木兰。今天我们
来认识另一位巾帼英雄——秋瑾。虽是弱女子, 她身上却有让许多男子汗颜的为国为民的豪情 壮志和英雄气概。她积极参加反对满清的革命 活动,被捕后被敌人严刑拷打却坚贞不屈,最 后英勇就义。她是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 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 做出了巨大贡献。
秋瑾的经典名言语录。
(1)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 (2)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3)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4)死生一事付鸿毛,人生到世方英杰。 (5)芸芸众生,谁不爱生?爱生之极。进 而爱群。
拓展延伸
赏析岳飞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 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 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 切!
秋瑾还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杰出的 女才子,她短促的一生创作了很多诗词。 前期主要是咏物写景、感事抒怀、思念 亲友之作;后期主要是抒发立志改天换 地的革命豪情,充满了对祖国前途的深 切忧虑。现在《秋瑾集》收存诗、词、 歌二百二十多首,另有集外佚诗约十五 首,共二百四十余首。
其诗词既有女子的“柔婉细腻”, 又有男儿的“豪迈劲爽”,刚柔相济, 阴阳相和,体现了一种“中和之美”和 独具魅力的“女性挣脱家庭束缚 初离家庭的 实现自立愿望 矛盾心情
有凌云壮志 但知音难觅
胸怀保家卫 国的志向
匡扶天下 救民水火
板书设计
满江红
上片: 回顾过往生活 下片: 思虑未来前途
用典
摆脱 世俗
走向 革命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 虽安,忘战必危.
——《司马法》
推荐阅读: 《宋词精选赏析》
合作探究
你从“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 折”获得哪些启示?
(1)要有远大的理想。
(2)人在遭遇挫折时,需要有承受磨难 的勇气,将磨难当成是一种人生历练, 正如苏格拉底所说“逆境是磨练人的最 高学府”。
合作探究
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 湿”。
引用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 青衫湿”的典故,(或直抒胸臆),抒发 了作者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 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背景链接
这首词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时所作,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 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 而其丈夫无心国事。中秋节时,秋瑾与丈夫 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 门外泰顺客栈。后虽由吴芝瑛出面调解,但 秋瑾下定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 久便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便是她在中秋节 的述怀之作。
疏通文意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 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 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合作探究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 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 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 种愿望或情感。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 到很好的修辞效果。能显得既典雅风趣 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 简意赅、辞近旨远。
合作探究
主旨
本词通过生动流利的语言,抒发了 作者对寄生无聊生活的厌倦,和对冲出 封建束缚,为祖国的前途命运而奋斗的 强烈向往,表达作者匡扶天下,救民水 火的凌云壮志。
课堂检测
2、下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句中终破 楚指的是词人想冲破家庭的牢笼。 B.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此句写词人虽然 过着贵妇的生活,但她并不留恋,反而加以蔑视。 C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词人想到离家之后知音难觅,心中顿生后悔之情, 禁不住伤心落泪。 D.这首词格调高昂,语言刚建清新,通过层层表 述,曲折地反映了词人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心 情。
课堂检测
3、冲破家庭的束缚本该开心才对,作者 为什么还“青衫湿”?
因为作者虽是女子,但“心却比,男 儿烈”,所以能冲破家族牢笼,然而离开 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何处才能寻找到 知音呢?又将会受到怎样的折磨?想到这 一点,作者不觉伤心落泪。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本课小结
合作探究
怎样理解“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肝胆”是说“肝胆相照”对人一 片赤诚。“因人而热”是指诗人十分热 情,有一副热心肠,为人排忧解难能竭 尽全力而不辞,有古侠义之士的雄风。
合作探究
怎样理解“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 当磨折”?
“俗子”指凡夫俗子,市侩平庸之辈, 这样的人岂能了解忧国如焚的作者的内心 世界?“英雄”是指胸怀壮志勇于实践之 人,作者用以自比。有志气的文人肝胆相 照的胸襟,常常是不被人理解的。那些心 胸狭窄的俗人怎么能够明白我的心意?自 古英雄衰弱的时候总是要受尽痛苦折磨的。
合作探究 归纳这首词所用的典故。
(1)“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 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表达自己的矛盾心情,既有冲破羁绊的喜悦, 又有佳节独宿客栈、青春蹉跎无可奈何的失落 幽怨之情。 (2)“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又用《史记·项 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 终于冲破家庭牢笼,挣脱这封建婚姻的束缚。 (3)“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 湿”出自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 衫湿”,极言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下阕写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 觅,不觉泪湿衣襟。
合作探究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这两句 包含了哪些信息?
“小住京华”是说在京居住时间未 久,“早有是”三个字,十分传神地把 作者对时光飞逝、年华灰度的可郁全都 暗暗泄漏出来
这两句简洁地交代了写作的地点, 时间和作者的心绪。
合作探究
品味“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合作探究
有人评价秋瑾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 健清新”,试联系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 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 得淋漓尽致。 “平生肝胆”“英雄末路”等 词句脱口而出,不假雕饰,显得清新自然, 却又刚健质朴。而结语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知 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
检查预习
字音字形
为(wèi) 侬(nóng)
拭(shì) 莽(mǎnɡ)
朗读停顿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 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 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 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 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 觅知音?青衫/湿!
前一句借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 破楚的历史典故,来比喻我们的祖国在帝 国主义列强的进逼下,在清政府的腐败统 治下,如不奋起力救,将危在旦夕;后一 句说作者在浙江时过着貌似贵妇的生活, 实则处于被奴役的地位。要吸取教训,奋 起自救,挣脱这封建婚姻的束缚。